莫高窟運用了哪些高科技?
為了促進敦煌莫高窟的旅遊,它運用了哪些高科技技術保護壁畫,佛像,在旅遊過程中又運用了哪些技術去呈現
二十多年來,敦煌研究院投入大量資源,先與美國梅隆基金會和西北大學合作,將國際先進的數碼技術和拍攝方法引入敦煌,後來又為提高拍攝、儲存和處理水準,與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微軟亞洲研究院等機構展開合作。這些機構各有所長,相關技術已經運用到壁畫圖像採集、石窟微環境監測和遊客流量統計、洞窟考古測繪等多個領域。
1. 石窟加固和壁畫修復:
敦煌研究院先後承擔了三十多項科研項目,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的有七項。其中「敦煌莫高窟起甲壁畫修復技術」獲文化部文化科技成果獎一等獎;「應用PS-C加固風化砂岩石雕的研究」獲文化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砂礫岩石窟崖體裂隙灌漿研究」獲國家文物局文物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國家發明四等獎,「一種矽酸鹽加固用灌漿材料」獲國家發明專利。
2. 數字化工程:
「數字莫高窟」的工作進行了二十多年,是「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共要掃描四萬五千平方米的壁畫,並記錄三千三百九十尊佛像雕塑。這些壁畫分布在一英里長的八百一十二個山洞內,影像採集現場要有專業人員打光、照相以及在洞窟外的電腦前檢查照片,需要智能採集、高解析度圖像拼接、三維定位與測量等大量複雜技術。五個人數字化一個四十平方米的洞窟,需要拍攝四千多張照片,如果是一幅三百平米的大畫,需要拍攝四萬五千張照片,更不用提後期拼接的難度。工程進度還取決於壁畫的平滑程度,如果是凹凸不平的表面,一面牆要花四個月才能完成。
引入了為莫高窟度身定製的十億像素「飛天號」相機系統之後,人力工作大大減輕了。「飛天號」的機身大概有 21 寸電視機那麼大,帶有軟體自動拼接和焦點合成功能,一個中型的佛龕用一張照片就可以拍完,但仍然需要幾個小時進行處理,如果是採集一張九平米壁畫,就只要十幾分鐘。而且「飛天號」可以拍攝立體圖像,方便從各個角度進行觀看。
3. 旅遊展示:
從 2014 年開始,參觀莫高窟的遊客會先在數字展示中心觀看 8K 高清主題電影《千年莫高》和虛擬漫遊洞窟的《夢幻佛宮》兩部球幕電影,再進行實體參觀,整個參觀從 120 分鐘延長為 180 分鐘,而在實體洞窟的參觀時間縮短為 75 分鐘,大大減少了遊客對洞窟生態環境的破壞。
參觀莫高窟實體洞窟的時候,需要導游用手電將壁畫的局部照亮,即使這樣都很難看清細節。但在 3D 虛擬環境中觀賞敦煌壁畫和彩塑時,再細小的局部都變得清晰可見。體驗過程如同近距離身臨其境,非常真實震撼,影片中的佛像壁畫色彩復原接近完美,這在實地參觀洞窟的條件下是達不到的。據敦煌研究院統計,97.3% 的遊客對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表示滿意,其中 67% 的遊客認為觀影體驗非常棒。
「數字莫高窟」也是一個系列工程。在莫高窟監測中心的大屏幕上,顯示有相對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實時信息。如果濃度超標,警示燈就會變色,工作人員可以及時採取措施。現在這個系統已經應用在所有向遊客開放的洞窟上,今後將覆蓋全部洞窟。
參考資料:
敦煌研究院
數字敦煌
『』人類敦煌,千年莫高『』,沒有什麼話語比這個評價更高了!
莫高窟處於鳴沙山斷崖處,沙漠乾旱少雨,壁畫最怕的就是潮濕,之所以能保存至今,這是最最主要的原因。
目前對敦煌壁畫的保護方法有:
一:1.防風治沙;準確探明水分來源,摸清水汽運轉規律,以防止水分對壁畫的破壞;改變窟前園林的灌溉方式,將漫灌變為滲灌,以減少水分入滲;窟前設置防水牆,阻止水分向洞窟方向的入滲;製作阻擋空氣對流的密封門,大氣降水時立即關閉,阻止潮濕空氣進入,晴天時打開窟門,加快窟內空氣的流通和濕氣的排出;對空鼓壁畫進行灌漿材料與工藝的篩選試驗,進行酥鹼起甲壁畫修復材料與工藝的篩選試驗,以維持壁畫的穩定狀態等。
2.擴建莫高窟數字中心,這個其實是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先讓遊客在數字中心對莫高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減少遊客在洞窟的停留時間。
3.洞窟輪流開放策略,莫高窟洞窟每年輪流開放一些給遊客參觀,避免一個洞窟過度被開放造成損壞。
二:高科技技術估計也就是洞窟裡面恆溫、除濕、監測設備了。
個人認為,這種極具歷史藝術價值就不應該被過度商業化!
數字敦煌
謝邀~
先放數字敦煌的網站~ http://www.e-dunhuang.com/
2016年 5月1日,「數字敦煌」資源庫正式上線,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向全球發布敦煌石窟30個經典洞窟的高清數字化內容及全景漫遊。
莫高窟數字化已經走過了30個年頭,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敦煌石窟保護引進數字化技術,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與研究,形成一種適合敦煌石窟壁畫數字化的方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為了更好的保存石窟類文化遺產,達到保護、研究和弘揚的目的,「十二五」期間,首先,將原來的採集精度由75dpi提高至300dpi,確保數字化成果能夠應用在出版、印刷和高保真藝術複製領域,並且向下兼容;
其次,完善了壁畫數字化方法,研究狹小空間、煙熏和反光壁畫、曲率較大的壁畫、立體與平面混合的壁畫等特殊情況下的數據採集,集成色彩管理系統,控制壁畫拼接變形、大型壁畫圖像處理、大容量數據無差錯傳輸、超大容量圖像快速瀏覽等關鍵技術,培養大型洞窟數字化工程施工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經驗積累,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項實際問題;
再次,建立了一套石窟壁畫數字化工作流程規範,通過敦煌石窟壁畫數字化工程實施驗證並修改完善不足之處;最後,30年來,培養了一支石窟數字化專業隊伍,確保了石窟壁畫數字化工作的持久性和延續性。形成了一整套適合石窟壁畫數字化的技術和方法,推動了不可移動文物石窟壁畫數字化保護的科技進步。
誰也無法完全阻止壁畫的自然剝落以及氣候條件對壁畫帶來的傷害,多年之後必將消逝,但數字化作為另一種保護手段可以使他們完整保存下來,對後世子孫可謂功德無量。
利益相關 敦煌研究院數字化團隊一員。
謝邀。
對於敦煌保護,技術層面的東西並不了解,就不強答了。說說藝術層面的東西。前面很多答主提到數字敦煌,這是一個很好的手段,而且可以期待在將來會做得更好,可以說,對於關注敦煌藝術的人來說,目前的技術手段已經處於一個「夠用、好用、還可以期待更好」的狀態了。問題是從藝術角度的關注度有多少。說到敦煌藝術,有一個人是繞不過去的,就是張大千,他當年在敦煌做了什麼、如何評價,這個盡可以討論,但是最少他使人們對敦煌藝術的關注度上升了很多,在敦煌的文獻價值之外,還使人們發現了敦煌的藝術價值,帶動了一大批人研究、臨摹、複製敦煌藝術,並大量從敦煌藝術中汲取營養,應用到當代藝術中去,豐富了中國現代藝術的樣式和題材,從這一點看,張大千的敦煌之行,是有他的正面意義的。那麼對於敦煌藝術的關注,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麼意義嗎?這麼問可能很low,但是沒辦法,一定會有人這麼問的,對這個問題,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大家看過動畫片《九色鹿》吧?我說的豐富了中國現代藝術的樣式和題材,就是這個意思。好像偏題了。回到技術上,我不能確知目前都採用了哪些高技術,但是我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技術用於記錄和保存敦煌的信息,在敦煌逐漸「褪色」——這是不可避免而且不可逆的——過程中儘可能地多保留一些信息,而且讓更多的人看到、欣賞到、關注到、應用到。並且多了解一些敦煌的秘密……我一直有種野望,說不定敦煌的某個角落裡,還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藏經洞呢。
沒去過,只看了幾幅印刷出來的壁畫,不敢隨便亂說。
我莫知的啦
謝邀,我去過,我去的時候已經只能去5個洞了,恆溫恆濕,人進去限制時間和人數,而且機器報警就要全出去,講真,真心漂亮,對了,張大千破壞的那部分在最大的佛附近。
還沒去過,wanna go!
謝邀,專業性回答我真的不知道~不知道關閉一些窟算不算高科技,反正開放的窟真的一年比一年少了。希望莫高窟長存,人類的瑰寶~
謝邀,請新浪微博@郭小小花
是指搭建時候還是指現在?
謝邀。本人沒有去過莫高窟,不敢隨意作答。
壁畫都轉成數字信息儲存了吧。這是敦煌研究院展覽的。
謝邀。莫高窟地區降水少,礦物石顏料防腐蝕,就保護了壁畫和佛像。
謝邀!這個不用我說了,我不會! 度娘知道
沒去過莫高窟
上邊的大神們說的很好
對於保護,我把我的想法講兩句,不一定正確
一、正確認識保護二字的意義
有時候保護和破壞是同一的,譬如壁畫修復,裝修房子經歷過吧,刷牆的時候,有經驗的人會告訴你,買材料一次性買夠,否則每一次調色都會跟原來不一樣,壁畫保護就有這樣的情形。信息丟失了是不可能完全復原的,但不修復也許丟失的更多,兩種選擇,選哪種?
二、關於保護的方法
比如溫度、濕度等調節,依靠這類措施只能延緩,而不是停止對信息丟失。
三、任何手段的保護都是有局限性的
比如數字化,再精細的相機,也不能保存所有的細節,更不能得出物理上的成分組成。
四、保護的意義
儘可能採用一切手段,保留更多時代信息,留下更多給後人。
我沒有去過莫高窟仔細研究這些東西,不過身旁甘肅敦煌那邊的同學說,現在的莫高窟運用了一種全新的壁畫保存手段,可以保證上百年不被大自然氧化和破壞。
推薦閱讀:
※該如何評價國外展出中國文物時,網友感謝當年文物被搶才得以保存的言論?
※如何看待大同用這種方式復建城牆?
※雍和宮是怎麼保存下來的?
※房地產開發商挖到文化遺址會怎麼處理?
※侈口與敞口有區別嗎?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