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校學生的疑問?

中醫藥大學大二學生,專業課程呢,到現在還算可以(期末都在90+應該可以吧?),但是感覺還是很虛很虛,完全就是應考。我是想做個醫生的,所以想問一下,還有救嗎?


學用傷寒論治感冒。

學會了就入門了。

一定要學。

一定要學到會。


謝題主邀。

題主這個成績應該不差,拿到畢業證沒問題。糾結的是以後想從醫,卻覺得沒學到真本事,這是大學教育的通病,非醫學專業也有這個問題。現在才大二,已經有這個焦慮和覺悟,一切都來得及。本人是中醫師承的,有些學習方法可以分享一下。

學校的東西臨床不夠用的,而臨床和理論學習是相互促進的,只有你要用的時候才會去積極思考,怎麼辯證治療有效果。那麼現在如何創造臨床的條件,幾點建議:

1.從自身或同學朋友的小毛病入手。

長個口腔潰瘍,長在什麼位置代表什麼臟腑的問題,結合其他癥狀如何用中醫理論去串聯解釋,能否解釋得通?用什麼療效快?再去整理一個口腔潰瘍驗案的方子大全,每個方子什麼思路,如何辯證的?這些方子共同的藥味有哪些?為什麼?針對自己的情況,哪個方子好,是否完全一致,需要如何加減?去藥店一兩付,吃後效果如何?我用黃芪薏米枸杞菊花泡水,把一顆頑固的潰瘍消下去了,你覺得什麼原理呢?都說潰瘍是濕熱,用黃芪枸杞有沒有顛覆認識?

光是中醫理論的左升右降,我從學中醫開始就一直思考,現在還沒特別想明白,各家理論很多,現在我的看法傾向於右升左降。還有什麼陽升陰降陰昇陽降,內陽外陰內陰外陽的。這些都鑽牛角尖了一點,關鍵點在於遇到不懂的,要想著自己去弄懂它,在實踐上理論自洽。

比如,我朋友問,白血病人左手腫了,什麼原理呢?單純說一個氣機升降失調,陰陽失調,他會說這個解釋很百搭,中醫解釋什麼病,不是陰陽失調呢?如果弄不清楚基本的升降理論,你怎麼解釋呢?

舉一反三吧。

2.是常去藥店轉轉,看看中成藥,看看成分,看看那些買葯的人和店員的推薦。

為了對中藥飲片有直觀認識,我甚至有想過去藥店做兼職,不過想想沒特別必要,時間也安排不過來,就沒開口問。

後來在家裡弄了個小葯櫃,二三十味葯放家裡,隨手抓取配方,每個葯50-100的買著放。現在回頭看並不非要這樣,花費挺大的,葯也弄得挺亂的,好處是對中藥飲片的性味理解比較深一些。

你看自己情況,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去藥用植物園轉轉,認識中草藥。

3.跟診。多去附屬醫院轉轉,選個專家名家跟。

我們附屬醫院,掛個號表示是學校的學生,基本都很親近的說一句本院的啊!去問問校長的號怎麼掛,名家的號怎麼掛,跟總台的護士聊聊天,也會得到很多信息。怎麼找到跟診的老師,我基本都是掛個號去看病,看老師對病人態度怎麼樣,一般都是等下班了再說想跟診,或者最後一個挂號。我曾經花了兩三個鍾看醫院掛的醫生簡介,挑幾位排序打算一個個去問,沒想到第一個選的老師就同意跟診了。真別說,看簡歷也能看得出西學中醫跟純中醫的區別。我問過五個醫生,同意跟診的有三個。去求學的,臉皮不厚不行呀。現在過年了,正頭疼給跟診的老師送點什麼年貨合適呢?(不會貴,表示一下心意)

跟診怎麼說呢,老師偶爾會說這幾個葯降血糖必用,這個降尿酸效果好,有時會用什麼經方加減,有時什麼都不說的。像幾個學生一起跟的,不是每個都能摸脈的,所以,跟診的前提自己要有基礎,特別舌診要紮實。都不會辯證的話跟診一頭霧水。當然選一個特別有心傳帶徒弟的老師也很重要。

跟診之後總結一下,今天幾個胃腸炎,幾個高血壓,舌像有什麼差異,癥狀有哪些,用藥有什麼差異?共同的藥味是什麼,下次再碰到一樣的病或類似的症,老師又用了什麼葯,等老師下班的時候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交流一下。

4.找到組織

以前在學校時,我們有個老師把她帶的小組同學發動起來,大家一起互相督促,每天早上去背英語。她有句話說得很好,大概意思是找到一個好的組織後,不用自己多努力多拚命,隨大流就好,大家幹什麼你就去幹什麼,在這個氛圍里想不進步都難。個人覺得,跟對一兩個比較好學,比自己走得稍微前面一點的師兄師姐也很有幫助。

其實真心想學的人,是不怕找不到方法和門路的。去醫院跟診,看看病人,你能幫助解決什麼問題?帶著問題去學,本著應用去學,進步才快。


昨天有個朋友問我,我看完秦伯未的中醫入門了,概念太多記不住怎麼辦?要背嗎?我說,不需要背,背也沒用。

真的,背下來也沒用。因為基礎理論中的陰陽五行,跟實際臨床時要用到的理法方葯,差天共地啊。陰陽五行是哲學,是指導思想,是助記符號,而臨床則是工程學,是經驗公式。兩者有關係,但不是直接推導的關係,而是索引的關係。

例如千古名方桂枝湯: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除了陰陽兩字熟悉之外,整行字跟五行五臟五音五色一點關係都沒有。

又例如溫病條辨:

太陰之為病,脈不緩不緊而動數,或兩寸獨大,尺膚熱,頭痛,微惡風寒,身熱自汗,口渴,或

不渴,而咳,午後熱甚者,名曰溫病。……太陰風溫、溫熱、溫疫、冬溫,初起惡風寒者,桂枝湯主之;但熱不惡寒而渴者,辛涼平劑銀翹散主之。

中間一大堆火克金的理論,也是把人看得雲里霧裡的。

我認為中醫陰陽五行、性味歸經等,只是一種目錄索引,就是一種 hashkey ,讓醫生能通過五行推導和聯想,把原本毫不相干的經驗聯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能快速的記憶和學習。往直白里說,這就是牽強附會而已。這套理論背得再熟,考試一百分,也沒用,到了臨床還是束手無策。所以我的觀點和前面 @迷途小中醫 一樣:多隨診,多臨證,多思考,像吳鞠通那樣,進與病謀,退與心謀,才能圓通。否則背了一肚子的理論,到後來臨證就會傻了眼:以桂枝開頭的湯方就十幾個,選哪個?


我和你恰巧相反,我成績勉強及格,但是跟著一位醫術很高的老大夫,平時假期都去跟診,學校教的和臨床用的差別很大,可以說現在的大學能教出西醫,但是教不出中醫


謝邀,其實應該這個問題剛提出來 @王韌朋 這位同學就已經邀請我過來回答了,但是其實想想沒必要。為啥,因為大三就好了!但是今天收到推送,看到一些答案,和你的回復,我想反正是啰嗦我就和你羅嗦啰嗦吧。

昨天和幾位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偶然提到的,說他老師,直到大三才相信中醫。我突然一想好多老師講課的時候都提到過大三的問題,很多老師都是大三開始相信中醫的。那麼為什麼大三才相信中醫呢?

大一講中醫聽的雲山霧罩,基本不知道在講什麼,因為我們從小沒接受過樸素唯物主義思想,接受的都是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這很大程度限定了我們的思維,我們會認為陰陽五行精氣學說,這些不科學,難以接受。但是,凡事要考慮到年限性,畢竟這些哲學思想是幾千年前的古人創立的,他們沒接受過現代這些物質。所以樸素唯物主義雖然看起來十分不科學,實際上就是科學!只是一種研究事物的方法。

大二講中醫聽的全是圈套,由於第一年底子太差,聽的雲山霧罩,於是第二年還在懵懂的你發現,方劑還好背方歌就行,中醫診斷啊天天就在說車軲轆話,來回說,反覆地說,不斷地說。這時候你就開始認為中醫沒啥用了!完全不如西醫解剖生理病理藥理來的實在。看來中醫就是偽科學,根本所有療效都是西醫的方法治療的!

等到了大三,接觸了中醫內科學後你就會發現一個新天地,為什麼呢?中醫有效!中醫內科把之前所有的車軲轆話和雲山霧罩全都歸攏起來了,而且你開始了一些自己的試驗性的探索,結果發現真的有效。所以堅持到這時候並好好聽課的人,終於得到了回報。而放棄準備改行的很多因為自己沒學明白就開始詆毀中醫。

到了大四大五,見習和實習的時候又是一個轉折,這時候就要看你自己對中醫的掌握能有多少了,很多人在這時候被西化的診病流程變成了一個中醫皮的西醫。當然成事在人,謀事在天。

但是記住中醫是反對鬼神的,早在春秋戰國扁鵲秦越人已經明確了,信巫不信醫者不治,有些人說中醫必須信佛,有些人說中醫必須信道,有些人還把鬼啊神啊也列為中醫。有些所謂的「傳承派」還看不起我們學院派!完全不必理會這些人,做好你自己!而且千萬不要和這些東西攪合在一起。沒啥好處!

你想要成為一名中醫醫生,而且是真正的中醫醫生,這點本身就具備了一些人所沒有的醫德,這點就已經很好了,請保持這種思想。記住,從無到有的規律,從無到想開始,是從想到做開始,從做到成功結束。當你不在乎金錢得失不在乎利益取捨一心想做一個中醫醫生,並且為之努力的時候,你就快要成功了。

所以到了大三就看你自己能不能把之前的東西擰成一股繩了!


跟題主一樣中醫臨床,今年大四。寒假回家我媽年二八腸胃炎,靠針灸讓她年初一恢復得差不多可以正常清淡飲食(我回家前一天她去醫院看病,吃過一次西藥),後來她感冒,生薑蔥白湯加針、灸風池第二天沒事。我舅一個朋友長期月經量過少,給她開了五劑葯後她說「經量恢復20年前的水平」……其實這些病案對任何一個成熟中醫來說都不值一提,我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所以我僅僅是站在本科在讀學生分享一下中醫學生如何提高臨床能力的經驗。

有句老話說秀才學醫籠中抓雞,我們一般又會認為中醫越老越值錢,這說明要學好中醫,第一需要在傳統文化中沉浸式學習,第二需要經驗的積累。現在中醫學校課程設置對傳統經典並不重視,我在讀的廣中醫把內經傷寒金匱列為必修,但也僅僅只有一個學期的學時而已,後人編撰的內科學卻要學一年…沉浸式學習可見是不可能的。經驗積累更加不可能啦,去醫院實慣用的都是西醫…難道對著書本看就可以得到經驗?

我大一大二的時候成績很一般,六七十分的樣子,超級不擅長記憶,方劑掛過科,比較擅長理解,中基中診學得還行,和題主一樣感覺很虛。假期回家親友相問會把脈嗎?你看我老是失眠這要怎麼辦?月經推遲怎麼辦?………頓時感覺我腦袋裡關於中醫除了漿糊什麼都沒有…自己腸胃炎發燒什麼的也只能求助校醫室吃西藥。

大二下學期的時候偶然得知有一個醫館收學生,學習程序大概是輪值藥房認葯捉葯,去研究院學藥物炮製加工,在醫助跟診針灸,做各種與病人溝通的工作…每周兩晚上課…按進度背靈樞素問。然後我就去面試了。

老實講,我當時進去的主要目的是想找著壓力逼自己改掉拖延症,僅此而已。

進去後接觸到醫館的兩位老師,才第一次知道中醫是怎樣的實用…剛進去的時候在藥房學抓藥,抓老師的方。老師是怎樣用藥的對什麼病慣用什麼葯對、所謂石膏退熱60g起是怎樣的概念、30g半夏去痰飲是怎麼個用法、60g附子扶陽是怎樣效果、丁香鬱金同用止痛是怎樣的立竿見影(有針對的疼痛類型)……這是第一次顛覆了我對中醫的認識,也是日後我自己開方治病的基礎積累。呆了大概一年(學校上課之餘去醫館學習而言),有一次一個舊同學感冒咳嗽得不行找我看病,給她開了小青龍湯變方,她拿出去抓藥時藥師看了法半夏30g,大呼可怕勸她小心…結果是她三劑好了第五劑收尾。(平時在醫館用的是生半夏,外面抓不到。但是半夏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第二年開始跟老師針灸的診。親眼看著膝蓋疼痛不能下蹲的病人邊行著針邊慢慢蹲了下去自己獨自上樓做艾灸,月經崩漏的病人針灸後可以止血,二型糖尿病的病人血糖靠中藥和針灸逐漸穩定下來然後可以不再吃藥(這種病例不是一兩個但不是說百分百每個糖尿病都可以控制好)…以上都是近距離接觸中醫臨床積累經驗的過程,加上每周老師講課,其實是把我中醫的框架重建了一次,之前在學校學的感覺都是零散的,真正面對病人的時候因為沒有一個框架,零散的知識就很難系統分析病人的整體情況,心裡沒底腦中懵逼。

另外平時會背內經,算是一種沉浸式學習。中醫只是基於中華文化的一個分支,如果對傳統文化沒有了解或心裡不能接受,那肯定不能夠學好中醫。很多中醫黑可能根本覺得中國傳統文化都是糟粕,不科學的瞎逼逼的……糟粕不是沒有但是精華更多。如果作為根基的文化是辣雞那哪來幾千年的歷史延續?至於是否科學,我想所有學醫的人無論中醫西醫關注的點都是在臨床效果,有效就是實用。身邊很多西醫的前輩都不會反對中醫,往往中醫黑都不是學醫的。既然中醫在臨床上有實用性有效果,就說明背後指導它的理論是確有其事的,只是它以另外一種語言來表達這個規律。與其相信中藥都是瞎摸出來的功效,針灸是瞎摸出來的作用點(這麼小機率的事情都可以接二連三發生??)都不信這些都是由系統理論指導下發現的,這個腦迴路我也是無話可說…………


我大學五年成績大都七八十分,偶爾90+或者剛及格。你在課本上學到的東西,等你過十年再回頭看(如果你成了正經的中醫大夫的話),你會發現那些東西用處不大。我當年真正好好學的只有一門課,《針灸治療學》,不是課本好,而是老師講課只按課程目錄,內容全是自己講,並不斷吐槽課本,這也是我收穫最大的一門課。一個老頭,每種病都會講自己的治療思路和病案。我呢不愛上課,沒事泡泡圖書館,假期跟診,現在治病雖然算不上多厲害,但是針灸能治的病,我基本上都可以治。

我女票,所有人眼中的學霸,平均成績90+,保研那年平均95+。然而根本做不了醫生,已經讓她改行了。

所以真想做中醫,不要把你的時間浪費在那些課程上。書是要看的,所以沒事多去圖書館。有機會的話多跟診。我有個哥們基本上沒上過課,但是從大一到研三,每周都去跟診,回來看書研究,現在的水平已經很高。

學中醫最重要的是多讀書,多跟診,多思考。少一樣都不行。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丨空谷幽蘭丨(TCMkgyl),定期分享好書,現已推薦25本,目前尚未開始推薦經典,以後會繼續。


首先你要清楚,自己是想當個醫生,還是想當個真正的中醫師。

如果僅僅是醫生,不用慌,把西醫課程學好,中醫的無所謂,按部就班,實習,讀研、規培、考博,進醫院,你肯定會成為一個合格的西醫大夫。(沒看錯,就是西醫大夫,雖然你上的是中醫藥院校)

如果是想當一個中醫師,有救肯定是有救,但是這要取決於你有多熱愛中醫,或者對中醫多感興趣了,以及你的悟性(可以理解成與中醫的緣分)。

你要明白一點,你現在這個狀況,並不完全怪自己,現在的中醫院校,完全教不出好的中醫,教材有問題,大部分老師的水平也有限。學歷的高低(碩士、博士)跟中醫水平沒有必然聯繫。在學校,把西醫學好是關鍵。

既然學校的教育已經沒有用了,那就只能自己想法子了,所以這就要看你對於中醫的熱愛了。

重點來了!重點來了!重點來了!

課餘時間大量、反覆閱讀經典,以及思考,多跟厲害的大夫們門診,多實踐,逐漸形成自己的中醫辨證體系,中醫思維,成為一個優秀的中醫大夫。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多讀經典勤臨床,多跟名師多抄方!

還有一點很關鍵,就是要敢於開方,在實踐中收穫到病人的認可是非常關鍵的正反饋。家人、朋友,有機會就看!我就是大一暑假回家給人看病,效果不錯,信心倍增,興趣愈發的濃厚的,從剛開始的中成藥人蔘歸脾丸、麻仁潤腸丸之類的中成藥,到後來照著方劑書開方,再到之後運用經方,別人煎藥不方便,我抓完了,自己煎好去送給他們喝,基本把身邊願意吃中藥能吃中藥的人都看遍了,現在只要一回家,就要去各親戚朋友家出診。如果療效不佳也很好,因為你可以從中得出教訓,總結經驗,讓你的醫術更進一步,加深你對方子、中藥、疾病的理解。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及感到迷茫的中醫學子有幫助。歡迎私信騷擾!么么噠


大二其實還好。我大三學方劑之前和你這感覺差不多。我基礎課分數也挺高。但是並不影響我成為一個大夫。

我個人經驗來看,當醫生水平高低,跟學習成績關係不大。當年我們班也有大學霸二學霸,常年霸佔第一第二的位置,算學霸我都不入流。但是我的長處在於,比較喜歡琢磨,並且把學的東西用到實際上去。

比如學了中診,會在平時找機會給人摸脈,或者試著診斷,或者用中醫思維去考慮一些現象,比如神經性頭疼之類。當然我學中診的時候抱老師大腿長期跟她出門診。未必是學她的思路和方法,在臨床上多觀察現象也是豐富自己知識面的途徑。

比如學了方劑以後,一些小病,一些常見病,可以慢慢自己開方子治療總結。我開的第一個方子是我自己喝的,四逆散,特別不好喝。


題主不用糾結,反正畢業了都要改行或者換專業的~


我先講過笑話:某人上街見有賣驅蚊符的,就買了一符回家用起,但晚上他依然被蚊子叮咬,次日遂找賣家理論,賣家問某人如何使用,某人答貼床頭,賣家責備是使用方法不當,此符應貼於蚊帳上。原本笑話到此結束,但我狗尾續貂:某人遂買了蚊帳回家並把符貼起,果然一夜無蚊;後某人突發奇想,把當歸掛於帳上,發現亦能一夜無蚊,加枸杞掛於帳上,依然是一夜無蚊,再加人蔘,也成,加靈芝,也成,人蔘靈芝太貴,加廢物呢?比如大便尿尿,發現也成!太神奇了!某人將身邊能找到的東西都置於蚊帳之上,發現各物皆能驅蚊,並整理成書,記錄自己發現的各種效果不一的驅蚊組合,取名黃帝驅蚊經。

——把某種東西給病人吃,病人好了,就認為自己開對葯,同時也認為這東西能治這個病,大概在某個時候,有中醫把大便和尿(不限於人的)給人吃,結果病人也好了,所以他就認為大便和尿能治某種病,也就入了葯譜,中醫的思維就是這麼簡單直接,全然不知人體有免疫系統和自愈能力這兩個「蚊帳」在起作用!可悲的是,接受現代教育洗禮的現代人也看不見這「蚊帳」。中醫院的同學們,我期待著你們能超越黃帝內經超越本草綱目寫出一部自己的醫書,讓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各種藥方!作為數學系畢業的我告訴你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用100種藥材就足夠了,數列100!是多少嗎?我真的沒有騙你們!


題主的問題,去臨床跟師友學習+學習中醫古籍是解決之道。

1.離開臨床空洞得學習理論知識必然會喪失對中醫的信心。臨床才是中醫成長的土壤。

2.依止師長非常重要。早期可以多跟老師轉轉,慢慢找到自己有緣的老師就好了,包括讀書,也會有很多彎路,但是有老師指導終會過去的。

3.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團隊也很重要。獨學而無友,必孤陋而寡聞。多和益友交流心得,會非常有收穫。

4經典古籍是前人的寶貴經驗,要努力研讀,但沒有老師指導,往往不容易找到理路次第,會繞很多彎路。

答主和題主以前一樣,大一、大二抱著想學好中醫的心態苦讀教材,幾乎全背。成績雖高,越學越覺得心虛。後來臨床得遇明師,才覺得學醫有希望。再在老師的指導下,慢慢學習古籍提高理論水平。


醫學是一套知識體系,中醫如此,西醫也如此。

所以你得整理你的所學,建立一個體系,或者技能樹,很多答主建議你跟診,實際上跟診學到的就是知識體系的運用。

建立了這個系統性的認識後,你就能找到融會貫通的可能,也可以針對自己的認識進行回顧,查漏補缺,找到自己知識的缺陷和不足。

所以,先梳理一下自己的所學,中醫基礎理論,經絡,中醫診斷,中藥,方劑,針灸等等,它們是相互關聯的,並逐層深入的。


題主的感覺是正常的。

反而要是在中醫院校里待幾天就覺得什麼病都會治才是有問題的,這就是孫思邈說的『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

我認為根本原因在於中醫是實踐為主體的經驗醫學,至於理論什麼的…呃……好吧,就當也是需要的吧~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心中了了,指下難名」,心裡所有的知識都明白,可是還難以做出鑒別、診斷,中醫之難可見一般。另一方面如果心中都難以了了,又何談四診和參處方開藥?學校里的知識是一個積累,更是一個平和的流派,它所做的是帶你走近中醫的世界,就好比打遊戲的時候,教你如何買裝備,如何插眼,但是你究竟適合什麼類型的人物,是需要你自己琢磨的。而這個選擇你適合人物的過程,於中醫而言正是不斷積累、實踐的過程。當然你也可以先決定一個適合自己的人物比如射手,然後圍繞射手這個人物雕琢自己的技巧。在中醫的學習上也是如此,你可以先選擇一個流派學習、實踐,然後再走體會。 倘若有疑問可以私信與我交流。 願與諸君共勉,杏林永芳。


學中醫的,要做的事太多了,不是沒用!是您沒好好的想一想!比如:我剛才給人寫的,【01】規劃就可以應用,你就可以獨樹一支。中藥開發,治病的中草藥成分機理。按我的思維邏輯研究,一定成功(我老了82歲了)不行了。其他要做的事太多了,上邊先生們,說了不少,莫悲傷!只要懇登攀,終於到頂點。


建議走傳統中醫的路線,背醫學三字經,湯頭歌訣,藥性歌括四百味和瀕湖脈學。熟讀內經,傷寒論和溫病條辨,重點條文要背誦。


重點看個人好吧,我現在大三,並沒有你這種感覺。你才大二,虛很正常。不是我裝逼或者怎樣,你比我少學一年,就少一年的思想路程。等你學了更多的傷寒金匱就好多啦。


成績得看你是哪個學校的。

走師承?無論如何還是早點上臨床吧。

哪有那麼多玄學,多讀書准沒錯。

反正最後也是屁股決定腦袋。


沒有學到經典吧。特別是傷寒金匱。上完感覺就會好很多。另外大家說的跟診,其實要建立在有一定基礎上的,不然根本看不懂


看我寫的,如果還不清醒的話,那我覺得沒救了

知乎專欄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


因為你沒有中心思想,學校教不出來。老師都不懂怎麼教,教材都是歪的。


推薦閱讀:

把中國古代的神醫放到現代,是什麼水平?
中醫里「心主血脈」與「肺朝百脈」的含義有何不同?
我現在32歲,中專畢業。想開一個小型中醫診所,要有什麼條件嗎?本人要去讀什麼醫?還有機會嗎?
西醫醫學生為了駁倒一些中醫江湖騙子(綠豆養生之流),該從什麼地方入手學習中醫?
中醫專業有哪些需要背誦的內容?

TAG:中醫 | 中醫治療 | 中醫實踐 | 中醫基礎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