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習鋼琴,手上的技術重要,還是樂理的東西重要?
首先主要以4~10歲的小朋友學習鋼琴,到底是手的力度放鬆,力度,手型,技術方面重要。還是樂理方面重要。基本的節奏,表情符號等五線譜簡單的樂理都能理解的情況下。
請不要分開這兩者,這兩個是平等關係,基本功和樂理處於同樣的地位,同步進行學習。只是學習的時間上通常是練琴更多一些。
卸腰,來來來,我用最樸素的方式給你講明白這倆東西啥關係
這個巨無霸漢堡就是手上的技術,這個套餐能讓你填飽肚子的核心東西就是這個巨無霸。也是整個快餐里價值最高的一部分,有餅有肉有菜,吃完了身體充滿能量,絕對夠你干半天工的。
那個可樂就是樂理,你如果光啃漢堡不喝水,這麼大個東西絕對能把你噎的一塌糊塗!因為你理解不了這些技術究竟是怎麼個意思,為什麼這個訓練方法是必要的。可樂幫助你把滿是麵包肉餅的巨無霸以順暢的灌入你的胃裡,讓你覺得:「啊!這個譜子雖然看上去複雜但是你這麼一說我就懂了!好舒服啊!」絕對會加速的你的進餐速度。很多人吃麥當勞不習慣喝水,噎到最後可能會剩下很大一塊,那就是無法消化的部分,這些技術反映在練琴中就是盲區,因為你沒吃完啊!所以吃巨無霸一定要搭配飲料,噎得慢還好說,萬一一激動吞大了卡了食道你就完全對鋼琴失去信心了:「媽的這麼難我怎麼學的會啊!」結果就放棄了,多可惜!
同樣的光喝可樂而漢堡吃的少,你就會吃不飽。技術掌握的少,雖然學了不少樂理,看上去還是懂了不少東西。但是這都是「水飽」,根本不紮實,兩泡尿下去就沒了!所以要想不餓,漢堡是必須要多吃的!
而後有人又問了:「這倆關係倒是懂了,問題是這薯條是幹嘛的啊?」
這個薯條代表的就是你的興趣!沒有薯條光啃漢堡和可樂,吃兩口你就膩了,興緻就會大減。這時候來包番茄醬,吃兩條薯條調和調和口味,哎!感覺不錯!又有動力了繼續啃漢堡!薯條漢堡搭配吃,你才能吃的最飽,吃的最舒服。而很多人僅僅是對自己感興趣的曲目有想法,卻不想努力學技術打基礎,只知道吃薯條喝可樂不吃漢堡。於是乎初期問題還不大,因為肚子里有薯條,還不至於餓著。但過兩個小時你就會發現薯條根本就無法支撐你吃飽這頓飯,真正餓的時候還得啃巨無霸。也就是說你的興趣是無法讓你成長的,真正給你力量的還是肥大的大漢堡!不過人們通常對自己喜歡的東西要細細品味一番,這個我是十分支持的,因為大家吃薯條花費的時間普遍都比吃漢堡時間長,這個都是沒問題的。
要想學好鋼琴,三樣配套一個都不能少!努力吧,使勁吃飽喝足,完成你的夢想!
嗝~不能兩個都教嗎?為什麼要偏廢一樣?其實很多時候這兩者可以同時訓練的,比如練習音階和弦琶音,既是手指技術,又是樂理內容。
缺一不可、
鋼琴,樂理,視唱練耳。這三個都要從娃娃抓起。
但一般孩子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所以有時候樂理和視唱練耳可以一起教。但絕對不要不教。
我現在收的大齡學員里。找不準音,唱不準音,不認識音程和弦的有很多。搞得我非常希望有機會能問候一下他們的啟蒙老師。都重要 都重要 都重要!!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首先很欣慰的是,這位家長在孩子啟蒙階段有這樣的思考,因為現在遍地都是的琴行培訓班為了盈利,請些不是科班出身的老師,打著速成或是幾年內考完十級的旗號來糊弄家長,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孩子段時期內考過十級或者學會一個曲子就引以為傲。教過的大多數學生(不包括一開始到我這裡學就是啟蒙的孩子),甚至是考完八級十級,問這個曲子是什麼大小調,升什麼降什麼全然不知。更不談音樂表達的,完全就是一個小機器在彈琴。其中不乏手指條件很好,理解能力也不錯的學生,嘆息因為從小沒有跟對老師,沒有受到一套良好的教學方法,走偏了道兒…我們可以從一般大家用到的啟蒙教材來談,不論是小湯還是巴斯蒂安,樂理的教學始終是貫穿於演奏中的。打個比方,一般我教學生,首先就是學會分析譜面,大調還是小調分析一下就可以對整個曲風有個大概的把握,不致於一首大調曲式的作品彈出了小調的憂傷… 又及,節奏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特別是啟蒙階段的孩子,節奏感的培養是很重要的。很多老師都從不注重節奏的培養,覺得這是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到了學生可以開始彈作品時,才發現節奏一塌糊塗… Anyway, 如果不是抱著隨便學學培養一下孩子興趣的初衷學鋼琴,那麼找個科班出身實打實的打基礎很重要。剛開始學琴一定要注重樂理知識的培養。學鋼琴永遠不會是一件速成的事情,而是一件需要毅力和持之以恆的事情。
首先你要搞明白,什麼叫「樂理」。其實就是音樂理論的簡稱 ,包括基礎理論,類似於 識譜,節拍之類的。還包括高級的一些,這裡不在一一贅述(幼兒一般也不需要了解太深入)。
好,回到你提出的問題。你說前提情況是已經會識簡單譜子和掌握節拍。關鍵來了。不要忽略,這其實已經就是樂理的一部分,所以說其實幼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樂理知識。再深入的高級知識,合拍之類的,沒有知道的必要。我學琴12年,知道的樂理知識也僅僅是有限的一部分。況且小孩子大腦發育中,真正儲存的知識其實在0到4歲是很少的。
所以,專業角度還是個人看法。對於幼兒來說技術方面較為重要。小孩子的手其實會隨著練琴發育,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化。通俗一些吧,學琴的小朋友(特別是從小學琴的孩子)的手和普通小朋友其實不太一樣。嗯,你可以理解為漂亮,健美。懂的人會一眼看出來。 而且有句話特別好「真知來源於實踐」。 一些樂理知識,在學琴的過程中會逐步涉及到,演化為自己的東西。幼兒還不到4歲,其實接觸起來有困難。建議九歲左右補充知識。嗯,總的來說。小孩子,技術較為重要。聽英皇培訓老師說三年級以下的小孩理解能力,看事物方式形象化,所以不適合學太多樂理。主要還是以激發興趣,打好手指基礎,感受音樂性為主。比如彈音階時,就告訴他這個小調就升這幾個音,不用太多解釋為什麼。因為樂理的東東比較苦燥,需要三年級左右,心智稍成熟些了,有一定思考能力了,再去涉及,否則太早引入的話,容易讓小年齡的孩子感覺苦燥,對音樂反感。
都很重要,我現在就用菲伯爾,我們通過遊戲紮實樂理的學習,更抓孩子手的基本功
技巧,樂理,視唱練耳缺一不可。拿我自己的栗子來說。我是某音樂學院學生,小時候在自己家小縣城裡找老師,老師水平一般,對於我的鋼琴教育也做不到體系化,一味的只關注手上功夫的長進。後來進去音樂學院,發展視唱練耳成了我永遠的痛。耳朵不靈敏,對於音樂的感知力也會相對減弱。所以,以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從小就要注重孩子視唱練耳,樂理等的培養。當然技巧也是必須的!
說個題外話。
在我看來,鋼琴和高數一樣,都是一種工具。
如果談到創作,樂理比技術重要些吧。
另外,其實鋼琴只是眾多樂器中的一樣而已,沒有必要神化它(雖然我主樂器也是鋼琴)。想要學好音樂,只懂鋼琴是遠遠不夠的,路還長的很。
可是樂理,談到音樂就用得到。不懂樂理,就和不會說話一樣。你說呢。
學鋼琴,和學音樂,不是一回事。推薦閱讀:
※非音樂專業學生如何給零基礎成年人教授鋼琴?
※能否零基礎一年跳到鋼琴十級?
※有一個會彈鋼琴的男朋友是怎麼樣的體驗?
※鋼琴演奏中技巧的重要性?
※在南方,冬天彈琴手指很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