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海峽兩岸青年活動或學術活動值得推薦?
rt,包括但不限於台灣和大陸。主要是青年交流或學術交流活動。
本帖不定期更新:兩岸青年論壇推薦
(圖一:審議式民主準備)
第一彈:大陸地區兩岸青年論壇推薦
大陸範圍內,兩岸青年討論的機會並不甚多。概言之無非以下三類。
【大陸地區兩岸青年交流概況】
第一類為接待來訪台灣姊妹社團,一般屬於學校行政範疇,故而主題受限,言論受限。
第二類為大陸青年赴台交流,主要涉及點在台灣,故而對於大部分青年來說機會仍少。第三類為大陸地區開辦的兩岸青年論壇,該種論壇又分為以下幾種。【大陸地區兩岸青年論壇概況】
號稱兩岸最權威的是中國對外交流協會和台灣艾森豪基金會合辦的兩岸青年領袖研習營,但是一般限定為大四以上985高校參與,由團委系統招募,非985在校生參加有一定難度。
其次是中國文化院等合辦的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限定為大一到大三的在校生,同時需要在報紙上貼文。對於上了大三的青年們來說,便失去了機會。
第三是廈門大學的兩岸學子論壇,上海交大的兩岸博士生論壇一類學術性論壇。前者要求碩士生以上學歷,後者要求博士生,均對於參與者的學歷有所要求。
第四是北京大學兩岸青年四地論壇等區域性論壇。比如該論壇要求參與者須得是北京地區高校,非北京高校學子則沒了機會。
【大陸地區論壇推薦:種子工作坊】
在我參加過的範圍內,首推兩岸青年種子工作坊(舉辦地一般為南京,組織成員以南大、台大等高校學子為主)。
區別於上述論壇的首先之處在於,該論壇本身並無地域、學歷、年級和所在高校行政級別的限制,18-35歲青年皆可參加。
可能會誤解的唯「在讀者優先」一條。優先並非必須,至少在我參加那屆有三分之一的大陸學員非在校生,同樣有三分之一的陸生來自非211高校。
和上述所有論壇一樣,工作坊也採取「在地消費全免」的模式,參加者自負往返開銷,四分之一的兩岸代表可獲主辦方往返補貼。
【第三屆兩岸青年種子工作坊回憶】
1.人員組成
台灣方面,政治立場要藍綠都有,才算有代表性。第三屆的台灣代表,不乏在主要政黨文宣部、縣市政府有過歷練的青年才俊,政黨傾向藍綠皆有,這才能為後續的泛政治議題(尤其是審議式民主)打下良好基礎。
大陸方面,台灣研究前有最精巧的南大,後有北(社科院台研所)中(上海台研所)南(廈大台研院)三大派(此外還有北大清華浙大北聯等校的台灣研究院、武大南開等校的分學科涉台研究中心等),要有該系列人士的參與,論壇才有相當的專業度。同時需要有赴台經歷,或在大陸但熱心兩岸事宜的人士參與,才有廣泛度。哪怕參加之前沒有赴台經歷也無妨,至少我就是。當然,上述情形第三屆都滿足,且相當契合。
2.議題設置
1)審議式民主
第三屆舉辦於九合一選舉結束,特地設置「審議式民主」一環節。由留美歸來的台籍助教指導,南大政治學博士生、台大政治學碩士生擔綱。該議題模擬台「立法院」審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兩岸學員分飾「立法委員(國民、民進、親民、台聯)」、「行政院(陸委會、經濟部)」相關部會首長以及N多公民團體(法學會、工商界和其他專門界別)代表。台灣島內類似模擬扮演或沙龍討論並不少見,但在大陸仍屬新鮮,或言之嘗試之人少。因此對熱愛兩岸議題討論之大陸青年來說,彌足珍貴。第四屆將討論時間從兩小時(不含準備時間)擴展為整個白天,對於熱愛台灣政治的同志們來說,更是福音。
(圖二:審議式民主準備)不說別的,主辦方對審議式民主準備十分全面,只要認真看,會更懂台灣民主。第三屆審議式民主的資料我還留著,有時寫涉台論文,都還能用上。
2)分項討論
除了審議式民主是兩岸學員共同參與外,設立小確幸、城市文創、青年翻轉政治(太陽花和九合一為背景)三個分項議題(不同年度議題不同),十二名學員每四名參與其中一項(一人為報告人,三人為評論人),待本議題學員報告、評論結束,其他議題學員可發表評論。
(圖三:城市文創研討)小確幸、青年翻轉政治分別由清華台研院副教授、政大東亞所博士主持和指導,尤其是前一個議題還曾被《中國青年報》報道。泛政治議題與非政治議題相結合,才是真實的兩岸。兩岸間不可能不談政治,但也不可能只談政治。鄙人參加青年翻轉政治議題探討時,議場上並未出現兩岸學子劍拔弩張的情形,但是深刻的感受到台灣青年傳遞的一個訊息:以往的某些團被他們稱之為統戰團,參加意願並不高,而只有工作坊這樣的論壇,方才是兩岸青年敞開心胸之地。
(圖四:小確幸研討,該議題討論中國青年報有相關報道)3)參訪行程
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南京在兩岸交流中有特殊的地位,因此,工作坊一般會組織參觀總統府、中山陵。上述地域承載了兩岸的共同歷史記憶,自不待言。每屆還會有一些特殊的去處,比如第三屆參訪了江寧五朵金花之一的楊柳村,在當地住宿一夜,吃農家飯兩頓,欣賞油菜花一小時。南京人民對台灣同胞貌似很有感情,當地的接待人還請全體營員吃鹽水鴨等等。
(圖六:參訪楊柳村,住宿在圖中小院)(圖七:油菜花的盛開大概是給兩岸學員最美的禮物)4)特別介紹
在整個營隊中我特別崇拜一位來自新竹的營員,首先是他在議題討論中提出了「通婚解決兩岸問題」 的偉大論調。還以台灣原住民中的平埔人漸漸被漢人融合為例子,證明通婚的偉大作用。我其時也不甚唏噓,通婚解決了中國數千年來多少民族問題?鮮卑匈奴東胡女真等民族更是融合在了漢族之中。不同民族尚且如此,兩岸同屬一個民族,又有什麼問題呢?
(圖八:青年翻轉政治議題討論,討論地點為當年何應欽公館)3.第三屆感想
(本部分為我參加第三屆結束時所寫)1.組織方安排細膩而開放
何為細膩?漸次進行的三場討論與參訪安排,有逐步深入的過程,亦體現勞逸結合之感;後聽聞是組織方提前數月考慮之結果,感慨組織方細膩安排。帝都Y君,於會前慨嘆組織方實地走訪與踩點;抵達南京後,多次見工作人員為議程順利進行而踩點、調試,由此可見一斑。何為開放?
最能體現本部分的,即為審議式民主之安排。藍綠立場皆有,社會各界群聚。請來台藉老師助陣、政治學博士主持,某對台研究博士說「唇槍舌劍的一天」,略見該部分之成果。2.學員之真誠與友誼
友誼L君於活動結束之際感慨,「營隊分離總是在大家最熟時」;Z君則言「無奈會期結束,留下個意猶未盡讓人品咂」;鄙人亦曾嘆息,若是周五還有安排該多好?足見短短四日,諸位學員之間友誼之深厚,遠非一般友誼可比。活動結束後,此起彼伏而現之旅遊邀請,亦可視作友誼表達之延續。真誠所謂真誠,在於兩岸青年皆知對方立場之情況下,仍然能夠平心靜氣的討論,並在多個場合一直保持。以在下與H、M二位台籍學員為例,常晤談至深夜(兩天兩點,一天三點,最後一天大家瘋狂到四點)。在兩岸青年交流、乃至保持兩岸和平等方面達到超過設想的一致。在兩岸關係定位、統獨議題等立場分歧較大且難以彌合的情況下,大家能平心靜氣交流,是之前我從未想到過的事。【結語】
放眼望去,大陸範圍內,兩岸青年開放式論壇何其之少?可能僅此一家。其為兩岸青年提供交流平台之意義,與開創性價值是不可輕忽的,亦是我等前三屆十分幸運之體現。
四天四夜包吃包住,遊覽南京名勝,參訪未知之處,與台藉男女共侃兩岸,同話民主,何不去之?若能四日之內邂逅一生伴侶,自己得幸福,更利兩岸,豈不美哉!
下附第四屆兩岸青年種子工作坊介紹和報名表
http://pan.baidu.com/s/1bnNBfw7#rd不請自來,打個硬廣。
提到海峽兩岸青年活動,我們必須隆重推薦「海峽青年論壇」。
海峽青年論壇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華青年交流協會、台灣青年創業協會聯合舉辦的,每年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兩岸青年互動論壇,是一個以「經濟、文化、科技」為主要內容的兩岸四地青年互動交流的平台,其宗旨是構建一個兩岸青年思想交流的新平台,展示兩岸青年開放開拓的新形象,開闢兩岸青年聯繫溝通的新窗口。
論壇自2003年創辦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四屆。論壇於2006年由區域性交流平台上升為全國性的交流平台,2011年和2013年論壇入台舉辦。十四年來,論壇緊扣時代和社會熱點、把握青年迫切需求設計和推出活動主題,先後吸引龍永圖、吳曉靈、樊綱、吳曉莉、霍啟剛、白岩松等台、港、澳、大陸地區的專家、學者、知名人士和青年近萬人參加,是兩岸青少年交流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性活動。
同時,藉助海峽青年論壇平台,兩岸青少年交流也衍生出新的工作品牌,兩岸青年社團負責人圓桌會議、兩岸青年聯歡節、兩岸大學生校園歌手賽、兩岸青年排球賽、兩岸大學生「起點營」,不斷構築起小規模、多批次、不間斷、有重點的青年交流新格局,推動兩岸青少年交流朝著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為促進海峽兩岸經濟發展、推動兩岸青年的交流與合作,作出了有益嘗試,取得了積極成效。
今年海峽青年論壇即將進入第十五個年頭,定於6月17日-18日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舉辦。今年論壇的主題為「互聯網與兩岸青年文化共識」,我們邀請了方文山、葉海林、侯漢廷、黃景瑜等兩岸著名學者、企業家、文化人士及青年代表出席主論壇的活動。主嘉賓及現場觀眾都有機會參與主論壇的討論,內容將圍繞現場播放的三組對比視頻展開,三組對比視頻的角度為:大陸看大陸,台灣看大陸;台灣看台灣,大陸看台灣;老外看台灣,老外看大陸。
期待兩岸青年積极參与本次論壇,分享自己對兩岸關係發展的遠見及思考。
主旨論壇線上直播平台:@共青團中央 青年之聲、微博、B站、QQ空間、優酷、今日頭條
直播時間:6月17日上午09:00-11:30
https://jinshuju.net/f/ojJhfd (二維碼自動識別)
————————
本文作者: @賣萌的零食工
兩岸四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純學術活動,不僅有大陸、台灣,還會有港、澳、日本。
只可惜,一個活動兩三天時間太短,一天到晚基本都在會議、講座、討論。大陸的承辦院校每年不一樣,去年是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台灣一直是政大,香港珠海學院。參與過宋慶齡基金會和台灣夏潮基金會的海峽兩岸交流項目,帶領台灣同學在上海北京等地玩過,也是同樣的契機去過台灣交流。雖然都是短短的一周多,但是友誼是長久的。據說幾年前的活動還出過情侶(?"?")=??????
海峽尋新論壇:源自美國留學生,後來在台北、香港都有舉辦,台北的近幾年都停辦了,香港分論壇還有舉辦,可以關注。
關於青年交流之類的活動倒不了解。但晚上剛剛看過三立台,說的是蕭敬騰的歌唱人生。故,看到此題有感而發。節目中提到蕭敬騰駐唱西餐館那些年,有參加台北市政府組織的無償教授初學者架子鼓等音樂知識的精力,並被當時馬英九為市長的市政府頒發善心人士獎。對於這個事,我想我們是可以好好思考的,不管是民間還是政府,都可以組織一些專長人員願意奉獻的人員為社會付出。且,也能提升有才華但暫時沒舞台發揮的人對自己的認可,對自己的追求更加堅定。比如,知乎上好多人都願意付出自己的知識閱歷,其實我們朝野每個人都應該有這個觀念。
吉大每年的台灣學生北國風情冬令營,博士室友的初戀就是通過這個活動認識的政大姑娘。
大學裡有專門的海峽兩岸交流協會這一學生社團,主要是本校的台灣同學和大陸同學一起舉辦的各種學術、娛樂活動,另外貌似還跟台灣大學有聯誼活動,每年與台灣部分高校有交流項目,一個同學的初戀就是在台灣認識的。其實兩岸青年網上可以無顧忌謾罵,但面對面交流挺理性的,畢竟網上可以無所顧忌。
歷年暑期那段時間會舉報海峽青年節,我們大陸高校的團委會選派學生參加,一般是校級學生部門的幹部。不過時間短暫,以活動為主,萍水相逢,交流多不深入。如果有台灣情結,希望多些了解,建議在大學期間,申請赴台交換學習。
推薦閱讀:
※中國兩岸史上有哪些尷尬的事件?
※「中華民國國防部」稱誤射雄風-3導彈。導彈是否可以不瞄準就隨意發射?
※如何評價台灣2017年未獲WHA邀請,卻仍然派團參加?
TAG:台灣 | 青年 | 海峽兩岸中國大陸和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