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房地產問題,養老醫保危機,國企問題,國資流失等問題,朱鎔基在其中負有什麼樣的責任?
若無朱鎔基分稅制,下崗,mbo,取消福利房,買斷工齡,醫保社保養老雙軌制,高薪養公務員等一系列改革,中國能否避免房價過高,人口老化,貧富差距,三座大山,醫保社保枯竭,社會階級分裂,極端仇官仇富,社會不和諧,社會不穩定等現象?
別把成績都剔除,把所有的鍋都給一個人背
那樣中國政府早就崩了,就不用考慮今天的這一系列問題了
建議看看《朱鎔基講話實錄》,第一卷和第二卷對90年代初的形勢有很好的解讀,朱鎔基90年代初是副總理,主要分管經濟事物,所以他也就只能針對經濟事務提出各種解決方案和政策,他當副總理的時候已經63歲了,這麼大年紀跑前跑後很不容易,已經做到常人所不能做的事情。
如果不是他的改革和努力,中國95年96年恐怕就已經撐不下去了。
一時政策,難道管你萬世?
如果他再連任,或許這些問題會被控制
農民感謝朱 工人仇視朱
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問題和機會朱的改革在那個年代是正確的!這是他的責任和任務!問題總會有遺留,後人沒有能力解決問題,是後人能力的問題!不能怪前人,最起碼朱退位的時候不是爛攤子!朱擠破南海地產泡沫的時候是很果敢的,那像現在的人婆婆媽媽!朱要走的路是很明確的就是實業興國!
改革必然刺痛某些人的利益,但是受益的卻是最廣大人民。現在的我們便是受益者。
這種事情讓一個副總理來背,不合適吧,他也就是個執行的角色,他也不想國資流失,但能按照東歐國家的思路改革嗎,一個人只能放在所處的時代評論,其實他已經做的很好了
沒啥責任,說白了,管不了那麼多,先救活再說,四萬億現在一堆人批判,但是當年不防水,你能活到現在不能還是個問題
如果不改革會怎麼樣?參考一下蘇聯就可以知道了,本身社會主義發展就有極大的問題,如果不改革恐怕中國也要解體了。福利待遇的前提是有足夠可分配的生產產品,在社會主義的前提下,人們生產率效率低下,切無外部競爭,危機意識淡薄。這種情況下其實需要全員下崗的僅保留公共事業單位。但是為了兼顧社會穩定決定一部分人先下崗,並鼓勵經商創業。為隨後的國企人員下崗提供就業崗位。更多的農民和下崗人員在為國企部門的揮霍買單,體制外的人巨大的生活成本透支來維護國家的穩定。
朱改革是有問題,回頭詳細說。就從其他這些回答一邊倒的支持朱,就可以看出問題可能非常嚴重。為什麼中國會出現這樣一邊倒的支持一個人的情況而批判言論幾乎不能看見?這不是非常可怕嗎?
參看這篇文章,原文地址:房價10年漲10倍,今天我們有必要重溫朱鎔基當年講話,原文轉載,如果侵權,聯繫刪除。
————————————————分割線————————————————————
房價10年漲10倍,今天我們有必要重溫朱鎔基當年講話
凱風9 個月前
文|凱風
從1998年住房市場化改革算起,到現在已經將近二十年;從2004年房價暴漲開始算起,到現在也有13年。這十多年間,北上深的房價從三五千漲到了三五萬,漲幅超過十倍,全國住宅均價也從一兩千上漲到七八千,漲幅也有三四倍之多。
作為福利分房的終結者和住房市場化改革的操刀者,朱鎔基是怎樣看待房地產市場的?對於房價上漲,他又有何看法?回看當年,我們才能明白住房改革是如何誤入歧途的。
1
「我講的是住房,不是高級住宅,也不是寫字樓」
先來說說住房商品化改革的大背景。
經歷過福利分房時代的人都知道,福利分房沒有想像的那麼好。要知道,福利分房是以城鎮職工為主體的,這意味著部分人要被排除在外。更關鍵的是,福利分房充斥著不公平,能分到多大的房子,要看級別,處級幹部分的比科級幹部多,科級幹部又比普通職工多。
至於住房商品化改革要達成什麼樣的目的?1997年1月24日,朱鎔基在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最具代表性。朱鎔基說:
大力建造低價的經濟適用住房,推進住房商品化。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大大緩解城鎮居民住房的嚴重困難;另一方面,可為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廣闊市場。
這段話的要點有兩個方面:
一是放在當時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房地產為國民經濟提供了新的增長點,並延續至今。
二是當初所說的住房商品化,並非全盤市場化,也不是讓價格隨意滋長,而是以「低價經濟適用住房」為主體的改革,這樣既能避免福利分房的弊端,又能解決居民住房困難。
關於這一點,朱鎔基當時就明確指出:
我講的是住房,特別是和公積金結合的有一定資金渠道建設的經濟適用住房,不是高級住宅,也不是寫字樓……
這裡的經濟適用住房,不是後來誤入歧途的經濟適用房,而是低價格住房的統稱,其原型更像是新加坡的組屋。政府劃撥土地,保本微利原則出售,面對廣大中低收入者。
在朱鎔基的設想里,經濟適用住房才是主流,至於商品房則是面向高收入者的。然而在後來的實踐里,商品房卻成了主流,經濟適用住房乃至在一段時間消失不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主要原因是經濟適用住房無利可圖。
2
「別借這個名義復活房地產熱」
作為1993年海南房地產泡沫的刺破者,早在一開始,朱鎔基就鄭重提醒:
千萬別借這個名義來複活房地產熱。1993年經濟過熱,熱在什麼地方?首先就是熱在房地產。各地區、各部門要十分警惕,千萬不要讓過去的房地產熱在加快住房建設的名義下復活。
時隔5年之後,2002年,朱鎔基主持召開總理辦公會議,研究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問題,針對當時在城市建設方面存在的浮誇、鋪張和不顧實際情況之風,朱鎔基再次提醒:
安居工程沒有解決,很多房子老百姓還是買不起。一萬多塊錢一平方米,蓋了給誰住呀?這種很危險的傾向現在發展得越來越厲害。
在「卸任總結」里,朱鎔基再次提醒要防止房地產泡沫:
本屆政府就要到期了,我現在最擔心的是經濟過熱……我講過房地產的過熱,但是我發現絕大多數同志都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總是首先來一句話『總體上都是非常好的』,然後說那麼一點點的問題。絕對不是這樣!這種過熱是不得了的,1993年就是房地產的過熱,結果現在的海南島還是遍體鱗傷。
任期內最後一次深圳香港之行,朱鎔基來到深圳,發出了堪稱預言式的提醒:
深圳現在沒地了,要到惠州換一塊地。你們考慮一下,這樣子房地產市場能夠維持下去嗎……(要引以為戒)深圳的明天是香港的今天。
今天回看,這些提醒有多少變成了現實?
3
「這個錢就是搜刮民膏,所以把地價抬得那麼高」
住房商品化改革,帶來了一個負面效果,就是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盛行。很多人將賣地財政的問題歸結為分稅制。這種觀點說,分稅制奪走了地方稅源,地方政府才不得不靠土地財政賺錢。
2011年,在與清華師生座談中,朱鎔基對此做出回應:
最近,還有一種謬論,說稅收都收給中央來了,地方沒錢了,所以它只有發展房地產才有錢?狗屁!(財政收入)總共8萬億,一來一回(地方)收回來7萬3千億,還少啊?還沒錢?現在地方有的是錢。這房地產(問題)根子就是房改政策錯誤。
緊接著,朱鎔基說:
我們制定了一個錯誤的政策,就是房地產的錢,都收給地方政府,而且不納入預算,這不得了。這個錢就是搜刮民膏,所以把地價抬得那麼高。這個絕對不是分稅制的錯誤。地方沒少收錢。
……
功過任人評說。
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為什麼本意在於解決居住困難的住房改革,最終卻造就了一個經濟支柱型產業?
本來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體的改革,為何在實踐中成了全盤市場化?
主政者一直都對經濟過熱和房地產泡沫十分警醒,為何房價十年卻漲了十倍,成了國民難以承受之重?
歡迎關於微信公眾號房屋屋(its-home)
朱下崗雖然幾家歡喜幾家愁,但他至少敢不顧反對刀砍食利階層,從這個角度,他不管英雄奸雄梟雄至少是個雄,就希望目前和未來領導敢像他一樣,動下網上廣受詬病的民宗委京滬特權等問題。
市場經濟以後可能湧現了更多的競爭機制吧,改革必定影響人們生活,好壞都得有。
推薦閱讀:
※從中國移民到海外的人,看到自己曾經的祖國國力愈加強盛、人民愈加富強、發展日新月異,心裡會怎麼想?
※誰能跟我講一下《一九八四》的一個大體內容,能不能套一些用在過去和現在的中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