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師對學生看《讀者》嗤之以鼻.卻推薦《求是》《中國社會科學》.《新華文摘》?
題主從小學就開始看讀者這樣的雜誌拓寬視野.受益良多.可是上大學了.老師卻說讀者這樣的過於小資.並不贊成學生閱讀.這是為什麼呢?
老師說「小資」是客氣,其實他想說的是「膚淺」。你覺得你通過讀《讀者》就擴寬視野了?但實際上你只是被灌了一肚子矯情無用的雞湯而已。
當然,我說的有點刻薄。對一個時間緊張的高中生來說,隨便看點東西增加閱讀量,提升一下基本語感和寫作能力,也是可以的。但你讀本科之後,就正式開始專業化學習了,讀本專業學術論文就是「專業化學習」的基本工作。如果你是人文社科類專業,那麼你老師的建議是完全正確的。
這三本雜誌是人文社科學術研究的重要權威刊物。
《中國社會科學》是中國人文社科研究領域最頂級的學術刊物;
《新華文摘》不是雜誌,而是文摘,是對各人文社會學科當前重要研究文章的收集摘錄,偶有政治導向性強的學術論文(下邊這位,竟然能把它扯到中宣部啥的,並且認為裡面都是「革命故事」,我打賭他哪怕連新華文摘的封面都沒看過一眼);
《求是》本身不是純學術刊物,其政治性比較強。但它是學術研究的寶貴材料,對理解當前的中國社會深層結構、制度變遷、一線實踐經驗,提供了非常重要和權威的樣本,做人文社科研究的學者,也是必須要看的。
當然,人文社科專業最理想的學習辦法,是大量、體系化的閱讀經典著作,構建起基本的框架後,再閱讀國內外前沿研究文獻。但絕大部分本科生沒這個耐心和時間。如果以後不以搞學術為業,也確實沒這個必要。
所以你老師給你推薦幾本雜誌,讓你在不影響你大學「生活質量」的情況下,盡量提高一下姿勢水平和思想深度,不要一思考問題就停留在心靈雞湯的水平上(看一下對社會議題的討論,這也是我國絕大部分本科生的平均水平),我認為是非常正確和負責任的。
Ps. 如果有興趣又有時間,除了上面3本外,還可以看一下《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也是文摘)的本專業論文,以及CSSCI索引(是一個核心期刊目錄)中的本專業核心刊物,會讓你更加專精。
反對有些答案里對轉載的不屑,新華文摘和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等同於發核心期刊甚至更高級,《求是》不能算是政治學學術的頂級期刊,但是算是頂級期刊。政治學學術的頂級期刊是《政治學研究》。
老師推薦你看的這三個期刊,以及其他答主提到的C刊(CSSCI),我覺得都是大學生可以閱讀的,從姿勢水平上完爆讀者,從邏輯上更是嚴謹得多,但是學術類文章並不是所有非本領域的學生能看得下去的。
建議題主可以先從一些通俗類社科讀物入手,提升自己對這方面的興趣,進而轉向閱讀經典著作。注意要轉向經典著作,不能始終停留於通俗社科讀物。至於讀什麼樣的社科讀物是好的,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可以推薦讀者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看這本讀物的參考文獻,如果參考文獻過少或者權威經典比較少,就可以證明比較水(當然也不絕對)。
還有其他的就是一些公眾號,尤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文章推送的公眾號,比如政治學人,量化歷史研究等等;以及優秀原創文章、書評文章的公眾號,比如城與邦,讀書,文學報等等。但最終還是要看經典原著的。
沒看過不敢亂說,但是我知道中國人文社科研究領域最頂級的學術刊物,這個說法有問題,中國人文社科研究領域,這個太大太廣。
=============================分割================================ 比如歷史學,它屬於人文社科,但是頂級的刊物是《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等,所以不要誤導。政論頂級的是《求是》等,報刊就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等,這些都是國家宣傳的機器,直接控制意識形態。《中國社會科學》是綜合性的刊物,社科院的,對於專業領域來說太廣,每期獲得的知識有限制,當然不能否定他的價值和地位。《新華文摘》是人民出版社主辦的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的文摘半月刊,也是綜合性的……=============================分割================================ 你上了大學老師推薦《求是》《新華文摘》我只能猜測你們老師是政治學科的,或者是搞黨建和行政之類的,絕對不是學歷史和文學的。否則他不會給你推薦這三個期刊。因為太low``````````````=============================分割================================我推薦大學生讀讀《讀書》雜誌(三聯出版),雖說現在的《讀書》不是90年代的《讀書》了,但是對於大學生而言,依然是本好書。————————最新更新
下面有人和我掰哧……說什麼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社會科學頂級的之類,我只能呵呵呵,因為,一看你就沒進學術圈,只能說出幾個大眾都知道的。
什麼叫學術圈?本專業最牛逼的刊物是什麼?
大陸,嚴格意義上學術是不獨立的,學術要服從於政治,所以頂級的學術刊物級別也會比黨刊若,比如:有人說在《求實》發表一篇文章就可以提一級(行政級別)隨便翻翻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求實等,一看就知道這是什麼刊物。人大報刊複印是頂級刊物?
嚴格意義上說,人大報刊複印不算刊物,它應該是優秀文章集結,專門挑選優秀文章,實際上就是一個資料庫。我一碩士同學畢業時發到一個學院的文章,被人大報刊轉載了,一普通編輯寫的文章也被人大報刊轉載了,能說他們兩個是學術成就很厲害嗎?碩士同學現在是一個中學老師,編輯還是一個小編輯……比如歷史學,能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等上面發專業文章的,最起碼水平不是很差,不是副教授也是個教授……進一步說職稱評定和學術成就……
大陸職稱評定完全是看學術成就的嗎?看看大陸幾千所大學校長書記,那個不是碩導或者博導,做出學問的 又有幾個?在大陸,能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求實等上面發文章的,其實更是一種政治身份的認同,政治資本,而不是學術成就。可以放眼看看,誰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求實等上面發文章的說學術很牛逼?我想能在這些地方常發文章的人,不是省部級高官就是國家領導人……對了,還有黨校老師!
假如有人在《歷史研究》上發了10多篇文章,那專業領域,他肯定是有一席之地……
最後,既然說到中文,這些刊物:文學評論、當代語言學、文學遺產、外國文學評論、中國語文、中國翻譯、民族文學研究,是很專業吧,是核心吧,沒看到你們老師提一下……舉個例子
近十年來北大在中國社會科學的發文量
一共84篇
近十年來北大在歷史研究上的發文量 51篇
近十年北大在政治學研究上的發文量36篇
近十年北大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上的發文量36篇
近十年北大在哲學研究上的發文量92篇
近十年北大在經濟研究上的發文量211篇
……
各種研究實在是太多了 答主可以自己做一個累加計算。
南大的新聞網
如果有哪一天南大要宣揚歷史研究/哲學研究 的發文量 ……估計自己也會不好意思吧
你可以隨便問一個教授 5篇《XX研究》換一篇《中國社會科學》 估計大多數人都是願意的(同理,什麼重大項目、重大攻關項目也不一定比中國社會科學牛)
各種研究種種重大重大攻關只是難得而已,有點實力的老師都有。但是中國社會科學一期也就10篇左右,很多人一輩子發一篇就很值得驕傲了……
至於和外刊比較,評職稱的時候中國社會科學也絕對是最頂尖被考慮的……不過如實的講,比如經濟學和分析哲學這樣的學科對於中國社會科學的執念沒有別的那麼深吧……
至於讀者……
emmmmm 如果夏令營/研究生等等和學術稍微沾點邊的面試當中,你說你喜歡讀者,恩,其實也沒有特別太大的問題,不一定會直接pass掉啦~
畢竟讀者讀起來更輕鬆吧 反正中國社會科學我可能看不懂
天啊,讀者這麼雅俗共賞的雜誌居然小資,那我覺得老師可能是從小讀故事會長大的了。(笑)=============================分割================================說實話,最大的問題應該在於把一本書強行的划上各種符號。讀《麥田的守望者》就是叛逆,讀《挪威的森林》就是青春,這是一件很蠢的事情,一個人整天讀《新華文摘》不等於他就和中宣或者某些部門貼的很近,雜誌,總之是一種消遣(除了nature這類,不過不排除有人這樣),強行給書籍套上各種符號,就像當年聽鄧麗君的歌就是反動黃色歌曲一樣,無疑是可笑的。=============================分割================================另外,我覺得老師可能說的是讀者文摘,這個確實是給「中產階級」看的(貌似),挺"布爾喬亞"的。
論深度和影響力,當然首推《知音》
這個問題我以我親身體會來談談。我自小愛看書,高中時遇到認識了一個同樣愛看書的朋友,受他影響也愛看讀者。高中三年,他每期都買,所以就蹭看三年。 讀者作為一本文摘類的雜誌在高中作為高中繁重學業壓力下的調劑,是非常不錯的選擇。而且它的主題偏向心靈雞湯式的,提倡正能量,提倡人與人之間友愛,這種風格也很適合高中學生的心智。 後來不知從何時開始就不喜歡看讀者了。好像大概是在大學時候喜歡在圖書館翻看各類書籍,喜歡的多看看,不喜歡的就隨手放回去。這時,讀者就對我沒有多大的吸引力了。後來我還想過這個問題,在我看來,讀者就好像白糖一樣。小時候嘴饞吃吃還可以,但是它不能當主食,也不可能當零食。就是說作為大學生,讀者已經不適合心智發展了。偶爾看看無所謂,真要是把它作為自己看待社會和這個世界的透鏡的話,明顯就是誤人子弟! 其實我覺得你老師說看讀者是小資表現是高看讀者了。對於現在的我看來,成年人再看讀者就像廣場舞大媽沉迷各種心靈雞湯各種保健知識一樣。
已畢業一年,政行專業的路過
我只想問你是哪所高校的
你的老師竟然和我的大學老師說了一模一樣的話,當時的我也想問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