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明白祖國必定戰敗的士兵在戰爭中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戰鬥?


保衛國家和人民這種目標,在比較低等級的戰爭中才有用,到了真正的末日戰爭根本就沒有意義。德軍和納粹高層調查過二戰後期的士氣,「士兵們(防禦戰)打得很好,很團結,但是不太願意主動作戰,大家都覺得,我英勇奮戰,最後家裡還是被炸得什麼都不剩,打個P」。

低級戰爭是為了生存我要幹掉你,末日戰爭就是反正老子不活了,順便弄死你。

二戰德日軍隊一個很常見的心態:「我們作戰,不是為了祖國和人民,因為祖國已經被夷為平地,包括我的家人在內所有的人民都被炸死了,更不是為了ZF,因為一切的元兇就是ZF,我今天英勇作戰,僅僅是為了不讓我的戰友們失望。」

從古至今無論任何國家任何體制下的軍隊,都是把培養集體感放在第一位,具體到士兵,就是友情,實際上這種感情已經遠遠超過一般的友情和親情,連父母對孩子的感情都無法相提並論。現代軍隊的紀律和組織也要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從這點來說,古代軍隊和現代軍隊其實是一樣的。

軍隊以外也差不多,只不過民眾連戰友情誼這個精神支撐都沒有了,完全是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頭疼。德國後期社會運行反而越來越穩定了,人民只想著如何找到足夠的麵包,誰統治誰,祖國怎麼樣了這種高級問題根本排不進思維隊列,莫說蘇聯人,就是明天換猶太人統治都沒人會有意見。

(當然就算是最強硬的德國日本也不是鐵板一塊,普魯士全民抗戰的時候巴伐利亞鶯歌燕舞,等著看普魯士笑話,絕口不提納粹黨就是從慕尼黑髮跡的這件事)


其實最關鍵的在於「投降是個技術活兒」。

因為即使是世界大戰這個級別的戰爭,大部分國民還是會活到戰後繼續生活的。

那麼作為一個戰敗國,戰後的生活就取決於戰勝國的態度了。對戰敗國的處理,一方面取決於其(正向的)利用價值;另一方面就取決於其(負向的)反抗能力。換句話說,要讓戰勝國考慮到逼反戰敗國的成本,從而起碼要維持戰敗國基本的生活。

比如,日本的最後階段,其實就是為了保留天皇體制而戰。並非真的對天皇這個人有多忠誠,而是這個體制代表了文化、社會、財團等各個方面的基本利益。還包括了未提出但已經隱含的國民的基本生存條件。麥克阿瑟當年可是為了日本的糧食問題操碎了心。

投降是個技術活,是比勝利艱難的多的操作。怎樣在幾乎沒有任何籌碼的情況下,盡量為自己的國家爭取好一些的投降條件。這需要政治家在瀕臨崩潰的時候依然保持清醒的頭腦,仔細分析各方利益所在,尋找自己的存在對戰勝國的價值。

在這個時候,敢於死磕的軍隊就是重要的為數不多的籌碼。

當然,投降之後就要全面放下武器,甚至幫著戰勝國打它的敵人。遵守投降的諾言是對戰敗一方有利的。

以上是從戰敗國的整體來說。具體到士兵個人,其實主要是靠無數年來進化得到的與敵同歸於盡的本能維持戰鬥。

人類和所有的群居動物都有這樣的本能。比如兩個家族的榮譽謀殺,就算明知道這樣下去對雙方都沒有好處,還是不能停下復仇的腳步。誰先停下來,就等於說「我是軟柿子,快來欺負我!」

一個普通的士兵不知道對手會不會對自己一方斬盡殺絕,輕易放下武器會不會使得對方用很小的代價就消滅自己一方,導致敵人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寧可便宜第三國也不能便宜了對手。


榮譽之戰

整個流程如下:

開局之戰=&>關鍵之戰=&>生死之戰=&>榮譽之戰


二戰德國納粹的最後一戰 國會大廈爭奪戰

2009年10月13日

來源網路

1945年春,柏林保衛戰已經不可避免,德國的哥得哈格.海英里希中將在部署柏林防禦措施時,把國會大廈和***府設為防禦的中心地區,但是在這個地區並沒有佈置大量的守軍和裝備,因為當時德國的兵力和裝備補給都不允許在同一地區佈置強大的防守力量,所以哥得哈格.海英里希中將在部署完防線後將剩餘的可分配的步兵化整為零,分為若干的戰鬥小隊,進行對中心地區的協防,也就是巷戰。至於國會大廈的主要防禦力量全部是由士兵自願參加的.

當第一個蘇聯士兵在29日突破德國最後的防線來到國會大廈廣場前路時,標誌著國會大廈的戰鬥正式打響了。這時佈防在國會大廈里的士兵有1500人左右,其中1000餘名為黨衛軍,其餘為外籍志願兵,這些黨衛軍保衛國會大廈的理由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些殊死抵抗的外籍志願兵的理由卻永遠被埋藏在了歷史的書卷中,不為人知。

蘇軍第三突擊集團軍第79軍在29日開始了對國會大廈第一輪的衝鋒,當時第三突擊集團軍的主要目標是***府,但是因為***府有強大的抵抗,一些指揮員誤認為國會大廈沒有強大的防禦力量,所以組織了幾百人的部隊進行試探性的衝鋒。結果這些年輕的士兵沒有一個踏上國會大廈的廣場。

但是這些失去的生命並沒有喚醒蘇聯人,殘酷的巷戰讓所有的士兵都發了瘋,他們依然無所顧及的組織人馬殺向國會大廈,經過多次衝擊,他們終於衝到了國會大廈的廣場前。復仇的意念讓蘇軍士兵不做任何休整就沖向國會大廈,他們被鮮血染紅的雙眼看不見國會大廈里數個射擊口和視窗架設的MG42重型機槍,德國人用MG42、MG34機槍進行瘋狂的掃射,他們好象並不在乎子彈的消耗,但是後來事實證明,德國人此舉極其正確,在戰鬥的後期,這種大口徑的機槍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蘇聯人和快被德國人的機槍逼到了廣場外的街角,因為德軍的火力壓制,蘇軍的狙擊手根本不能展開對德軍機***的有效打擊。直至蘇軍幾輛渾身裹著「徵用」來的棉被的坦克開進廣場時,蘇軍一片歡呼,但是德國人很快還以顏色,德軍「慕欽堡」裝甲師的殘存士兵用他們最後一輛坦克和PAK40反坦克炮進行頑強的抵抗,國會大廈守軍也對著這幾輛坦克發射了數枚「鐵拳」反坦克火箭炮。蘇軍的坦克頓時被掀翻,可是,好景不長,蘇軍裝甲車不斷的湧入國會大廈附近,「慕欽堡」裝甲師在幾次消耗後,終於什麼都不剩了,最後殘存裝甲師的士兵們開始拿起輕武器和「鐵拳」反坦克火箭炮開始和蘇軍展開對射。這時,德軍陸陸續續的有撤回的黨衛軍戰鬥小隊,在蘇軍背後發起打擊,蘇軍在吃了數回虧之後,不得不在背後重新建立起防線,但是黨衛軍戰鬥小隊還是不停的滲透蘇軍的防線支援去國會大廈。

真正的進攻出現在30日凌晨,當時蘇軍已經攻佔了***府,全部的矛頭開始指向國會大廈,蘇軍在30日上午展開了真正意義上的衝鋒,但是在德軍MG42機槍的怒吼下,蘇軍的衝鋒被打退。在多次的失敗下,第三突擊集團軍軍司令員庫茲涅佐夫上將,開始調動他可以調動的所有重武器,準備對國會大廈進行一次性的「斬首」。上午11點,蘇軍集中了89門大炮對國會大廈開始了20分鐘的炮火覆蓋,蘇軍在炮火打擊後從3個方向同時沖向國會大廈,這時國會大廈底層突然出現無數的射擊口,大部分蘇軍剛剛踏上廣場,就被德軍子彈穿透身體。進攻進行了60分鐘後,蘇聯人沒有佔到任何便宜,只好退回重做部署。

下午1點,蘇軍再次進行30分鐘的炮火打擊,蘇軍的裝甲部隊和平射炮部隊開始在這時對國會大廈底層及各視窗進行精確打擊,把國會大廈地層炸開數個大洞。蘇軍在炮火打擊後,蘇軍的三個營再一次進行衝鋒,因為前線的蘇軍可戰鬥兵力銳減,所以這次的衝鋒很多士兵原來都是非戰鬥部隊,如偵察部隊,後勤部隊。此次衝鋒,蘇軍在濃煙和機槍的掩護下,終於艱難的衝進了國會大廈地層,並且迅速的佔領了國會大廈底層。

這時,蘇軍沒有進行進一步的進攻,因為蘇軍認為德國人這時候會投降,但是等了1個小時後,蘇軍發現自己錯了,德國人並沒有一絲的投降意思,殘酷的奪屋戰鬥開始了。蘇軍為了迫使德軍投降,他們主攻力量為打通向頂層的通道。德國人卻逐層逐屋的佈防,並且在關鍵地方安置炸彈,給蘇軍造成損失和麻煩。雙方都投擲了大量的手榴彈。德國人使用了彎管槍等巷戰武器。白刃搏鬥不時發生,據蘇聯一老兵回憶,有一次的肉搏戰是在一個會議廳里,居然有幾十個人在殊死群毆。德國人在子彈用光後,基本上都使用了手雷開路後衝出肉搏的戰術,此舉以至於戰鬥的後期,雙方都象發瘋了似的,都不怎麼使用槍械,而是用刺刀匕首進行冷兵器作戰。可見戰鬥的瘋狂程度。

實在是無法找到關於這段的殘酷戰鬥的更為詳細的歷史,因為有關這個方面的資料實在是太少。也許是過去殘酷,基本上老兵回憶錄上這一段都被老兵們一語帶過。戰爭,永遠是最傷心的回憶!

1945年5月30日晚21點50分,蘇軍終於打通了通往頂層的通道,蘇軍葉戈羅夫中士和坎塔里亞下士把勝利的紅旗升起在國會大廈的圓頂上。但是戰鬥並沒有因為這一舉動而結束。國會大廈的守軍並沒有一人投降,蘇聯的一遍一遍的大聲宣傳,希特勒已經自殺,蘇軍已經在國會大廈升起國旗,德軍戰線已經全線瓦解……可是德國守軍充耳不聞,他們依然頑強的和蘇軍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爭奪,關於肅清國會大廈的時間歷史上也眾說不一,有說5月1日的,有說5月2日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最後一個守衛者是被擊斃的,也就是說,從戰鬥的開始到結束,沒有一名守衛者主動投降。德軍守衛者用年輕的生命,自己的鮮血證明了他們的忠誠,也實現了他們的榮辱和誓言。「忠誠既是吾之榮譽!」轉自國會大廈的守衛者大部分都戰死了,剩下的俘虜也沒有留下任何的隻言片語,我沒有辦法找到任何一名守衛者的名字,也許,把這些名字埋葬是對守衛者的最大的尊敬…… 1945年5月2日早晨6點,柏林城防司令維爾丁將軍離開了地下掩體,向蘇聯軍隊投降。下午3點,剩餘德國部隊全部停止抵抗,向蘇聯人投降。柏林保衛戰

......大家都不要爭論了,我也就隨便轉的,沒必要去爭論!那些明知祖國必將失敗,仍然戰鬥到底的軍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能夠爭一個好一點的投降條件。畢竟,輸得只剩內褲和輸得內褲都不剩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二戰後期,德軍在東線拚命抵抗,多頂一分鐘,日後東德的面積就少一分。日軍在太平洋拚死抵抗,好歹把天皇的命保住了。

反過來, 蔣委員長明白祖國必定戰勝,就興高采烈的用主力部隊封鎖共產黨去了,結果就把外蒙古徹底弄沒了,還把大半個東北弄給了共產黨。


72個處女。


大決戰——平津戰役裡面有一個國軍的軍官在傅作義準備投降的大會上,大概類似說了這樣一段話:

真的開打了哪怕是輸也就認了,但是就這樣投降了怎麼對得起校長呢?

言畢,不少國軍將領低頭流淚。

小兵不清楚,但是他們作為一個將領,知遇之恩在他們心中還是很重的。


感謝大家指點!馬術冠軍西男爵篇已經更新!盡量從士兵角度!

———————————————————————————————————————————

瀉藥,看到題主圈了德三和本子,我的表情是這樣的

這裡我想說說硫磺島戰役,科普:硫磺島戰役(英語:Battle of Iwo Jima,日語:硫黃島の戦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與美國間爆發的一場戰役,自1945年2月19日戰鬥至3月26日。硫磺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最激烈的戰鬥之一,其間日本堅守硫磺島,但美軍最終還是將其攻破。戰役中美軍共犧牲6821人,而日本的23388名士兵之中除了1083人被俘之外,其餘全部陣亡。隨後美軍將該島建設為供戰鬥機起飛的機場,為B-29超級堡壘轟炸機護航,大幅提升了對日本政治和工業核心的東京進行戰略轟炸之效率。

你以為的小島都是這樣的

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但是現實中的硫磺島卻是這樣的

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坑爹呢這是

這場戰役出名的原因是:兩萬多的駐島日軍面對七萬多的登島美軍在喪失制空權制海權以及單兵裝備和身體素質明顯落後於美軍的前提下,毫無懸念被全部殲滅

  •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大日本帝國,21,800陣亡,200俘虜(一說1083)
  • 這是舊日本帝國陸軍為數不多的傷亡比為1的戰役(貌似就這一次?)不得不說這的確是戰爭史上的奇蹟,硫磺島惡劣的環境以及讓人猝不及防的地堡成為了美軍永遠的噩夢。
  • 硫磺島全島南北長約8千米,東西最寬4千米,最窄的地方只有800米,大約不到21平方千米,因為島上覆蓋著一層由於火山噴發造成的硫磺而得名。

  • 硫磺島東北部較為平坦,有元山和千鳥兩個機場,南部為一座尚未冷卻的死火山——折缽山,168米高

  • 這是全島唯一制高點
  • 日軍方面指揮這場戰役的是粟林忠道中將,對,就是這位老伯伯

    這位老人家本來在偽滿洲國當近衛第二師團長當得好好的,貌似駐地失火了,貌似引咎降職然後被調到硫磺島負責島上的防禦(實力背鍋)。這位老人家可不簡單啊哦,他出任過日本駐加拿大和美國的武官,在哈佛大學學習,研究過美國軍事,還曾經調任過駐紮在廣州的23軍參謀長,輔佐過酒井隆司令官指揮香港戰役,破降了英國加拿大軍隊,是日本軍隊少有的「美國通」(不能吹太過,畢竟侵略者。。)
  • 作為硫磺島警備司令,他深知憑著手下這老弱病殘拉壯丁才勉強湊夠的兩萬多兵力要是跟美國正面硬肛還不夠對面塞牙縫的,因為當時日本的聯合艦隊已經在馬利亞納群島的作戰中全軍覆沒了,硫磺島儼然是孤島一座,沒有補給,沒有後援,是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最後一道屏障。
  • 粟林忠道在他給妻子的家書中寫道:我或許不會或者回來,但你放心,我決不會給我們的家庭帶來恥辱,我一定對得起我們粟林家的武士門風。
  • 他深知美軍的技術優勢,因此到任後力排眾議,決定放棄灘頭陣地,以防禦縱深為主,灘頭防禦為輔,以折缽山為防禦核心,在折缽山裡修建了錯綜複雜的通道和機槍火力點,他每天都會在島上巡迴查看,戰後被俘的日本兵竟然每個人都聲稱看到過他們的最高指揮官,這讓美軍十分震驚
  • 他禁止士兵採用自殺衝鋒戰術,號召每個士兵要殺死十個美軍才能死(這個不得不說很燃)。他所對抗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人數是島上日本人的3.5倍, 且裝備具有壓倒性優勢。 美軍當時以為五天就可以把小島拿下的,結果美海軍、空軍與地面部隊協同作戰,依然打了一個多月才拿下, 這也是唯一一次美軍傷亡比日軍多的戰鬥。 戰後連對手都對栗林中將稱讚不已,被美軍譽為日軍二戰中最優秀的將領。
  • 栗林在1945年3月16日發出訣別電報:「戰局已臨最後關頭,小職站在前線,祈禱皇國必勝及安泰」,「目下彈盡兵寡,決作孤注一擲,粉身碎骨,以報皇恩,謹率領士卒,高呼聖皇萬歲,籍此永訣」,大本營誤以為其已經戰死,17日昭和天皇特旨晉陞其為陸軍大將,時年53歲,是當時日本最年輕的陸軍大將。26日日落時分,栗林的身邊大概還有三百多人,並且被美國人包圍,栗林決定發動最後的總攻擊。栗林將身上的軍銜扯下扔在地上, 其他的官兵也俱將軍銜扯下,栗林一手持刀,向兵士們做了最後的戰前演說:「我即使在諸君之前,在戰陣中倒下,諸君戰鬥到今日的豐功偉績也不會被人們忘記,即使這次日本國在這場戰爭中失敗,日本國民為諸君的忠君愛國的精神所感動激昂, 歌頌各位的功勛,對著各位的靈位流淚默默禱告的日子,也一定會到來的。 諸君安心的殉國吧。」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之前栗林將部下的戰功上報,但是內地一直沒有下來戰功的獎狀,所以栗林的心中很是不安。然後栗林左手持刀,率領兵士冒著炮火前進,一個軍曹在隊伍散開之前還看到了栗林的背影,之後不久就聽到了」兵團總指揮戰死」 的消息,說是栗林受了重傷, 但是仍然扶著一個軍官的肩膀繼續前進, 最後因為失血過多而死。出擊之前, 栗林下了」不要把我的屍體交給美軍」的命令,所以是帶著一個小鏟子衝鋒的,最後一個參謀長將其就地掩埋。

  • 侵略,或許是被逼無奈?或許是血液中的殘忍成性在作祟?但無一例外,侵略者都要吃下他們決意種下的苦果,而這場戰役中的日本士兵,與其說是殘暴的侵略者,更不如說是為了守衛祖國最後一方凈土的殉道者,相信他們聽到粟林中將的訣言時,只是為了能讓在他們眼裡同為「侵略者」的美軍能晚一天踏上本土吧。

  • 珍惜和平,遠離戰爭。

———————————————————————————————————————————

  • 西竹一篇

在硫磺島戰爭中舊日本帝國陸軍陣亡的名人,除了粟林忠道這位熟悉美軍戰術的鬼才,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就是西竹一男爵。

沒錯,就是這個帥哥

怎麼樣?英姿煞爽是不?從他牽著的一匹馬你能看出啥來呢?他出名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是1932年洛杉磯奧運馬術場地障礙賽金牌得主,附上另外一張帥圖

西竹一是明治時代著名外交家西德二郎男爵庶出第三子。西德二郎是研究中亞問題特別是中國問題的專家,曾經親身考察中亞地區和中國的新疆,在處理義和團事件時,由於得到了西太后的信任,當時擔任駐清公使的西德二郎獲得了中國茶葉的專賣權,獲得了巨額利潤。因此西竹一就是我們口中的富二代啦,年紀輕輕的他又有那麼多錢,自然就喜歡鼓搗稀罕玩意兒,不知怎麼的,他就對馬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願提出轉入位於廣島的「日本陸軍幼年學校",1920年,西 竹一進入「東京中央幼年學校」就讀。同期生中有一位「名人」—昭和陸軍三大參謀之一的辻政信,不過第二年學校就改組為陸軍士官學校,西竹一成為了該學校第一批的預備科學生。畢業後他被分配到獨立第一騎兵聯隊,他和粟林忠道都是騎兵出身。

  • 1930年,西竹一收到了一封來自義大利的信。這封信是一位叫今村安的朋友寫給他的,今村是騎兵少佐,此時正在義大利留學。今村得知有一匹好馬由於性格暴躁,主人無法馴服,正準備把它出售。知道西竹一正需要一匹好馬,因此特意寫了這封信。在義大利和這匹馬見面時,說來也巧,原本性格暴躁的馬,見到了西竹一後,輕輕地用頭蹭他,表示友好。二人(人和馬)彷彿一見鍾情。西竹一當即自己掏10000美元買下了這匹烈馬。這匹馬身高為181cm,出生於法國,品種為Anglo-Norman,血統不明。由於性格暴躁,除了西竹一之外,無人能夠馴服。由於其額頭部位有一顆星形痣,故取名為「天王星(ウラヌス)」。買下「天王星」之後,西竹一帶著它參加了眾多歐洲馬術比賽,以促進二人之間的磨合 。

  • 在1932年的第十屆奧運會—洛杉磯奧運會上,騎兵中尉西竹一和愛馬「天王星」參加了馬術男子個人障礙賽。由於日本在1931年發動了「9.18事變」,入侵中國東北三省,此時的日本在國際上正遭受著廣泛的輿論譴責,再加上美國當時排斥日本移民,美國國內爆發了空前的反日浪潮。但是,在場的10多萬美國觀眾被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動,紛紛高喊「Baron Nishi(西男爵)」,替他加油。最後登場的這對搭檔靠著高超的技術,力壓群雄,獲得了金牌。這是日本在奧運會上第一次獲得馬術項目的金牌,也是到2010年為止日本在奧運會馬術項目上的獲得的唯一一塊金牌。在跨越最後一道障礙時,愛馬不經指示自行橫曲後足越過障礙物,在接受採訪時,西竹一興奮地說「We won!」。在這裡之所以使用了「We」而不是「I」,是因為他把愛馬「天王星」看成了真正的搭檔,做到了人馬合一。令觀眾大為感動。
  • 場景還原圖

    由於西竹一性格開朗,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使得他在美國擁有極高的人氣。獲得金牌後,連日有好萊塢女明星打電話邀請他參加宴會,洛杉磯市授予他榮譽市民稱號,西竹一參加了洛杉磯市的聖塔安妮塔(Santa Anita)賽馬場建設動工儀式,並被推薦為終身榮譽會員。 竹一性格豪放,曾經有過騎馬飛躍長官汽車的紀錄。他對天皇的至高無上神權表示懷疑,在朝著皇宮方向實施遙拜的時候,他甚至都不低頭。西竹一雖然是陸軍,但是他沒有剃光頭(按當時日軍的規定,陸軍是要剃光頭的)而是留著三七分的長髮,再加上他是個美國通,擁有豐富的國際閱歷,和陸軍的保守風格顯得格格不入,因此西竹一在軍中一直遭受冷遇。

  • 你看,這貨連長官的車都敢飛

  • 四年後他又參加了柏林奧運會,但因為意外落馬,他沒有獲得獎牌,,最終成績為馬術障礙團體賽第6名。不過對於西竹一來說,還有雪上加霜的事情:同一年騎兵科減員,時任騎兵教官的西被迫離開自己熱愛的騎兵職位,進入到逐漸興起的裝甲兵科,並且被派到當時駐紮在牡丹江的第二十六戰車聯隊,成為陸軍中佐,但是離開騎兵科並沒有降低他對馬的喜愛:即使是來硫磺島之前(1944),他還特意去看了天王星,並且取下了天王星的鬃毛掛在胸前

1944年7月西竹一被命令去硫磺島,他預見到那將是與他的武士血統相稱的一場戰鬥。在前往硫磺島前,他告訴他的兒子:「你的父親將不會死的毫無價值」。7月17日,在靠近硫磺島的父島海域,遭到美國潛水艇「科比亞號」的襲擊,雖然人員沒有多大傷亡(2人死亡),但是這次襲擊使得28輛戰車都和運輸船一起沉到了海底。

  • 44年8月,為了補充損失的戰車,西竹一又返回了東京。在東京逗留的短暫日子裡,西竹一抽空到世田谷區的「馬事公苑」看望正在那裡度過餘生的愛馬「天王星」。「天王星」聽到了西竹一的腳步聲後,非常興奮,用脖子不停地在西竹一身上蹭來蹭去,表達見到主人的喜悅之情。預感到此次前往硫磺島是凶多吉少,西竹一剪掉了「天王星」的鬃毛,仔細地包好放在自己的軍服內,隨身攜帶以便留作紀念 在硫磺島上,西竹一也是穿著馬靴,整日馬鞭不離手。

  • 後來就是我們所說的硫磺島戰爭的事情了,因為日軍在硫磺島的陣地缺乏重型火器的支持,西男爵的第二十六戰車聯隊的便成為了唯一可以依仗的重火力。
  • 好歹是戰車聯隊,坦克應該還是有的吧?
  • 你想像中的坦克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 至少是這樣的吧?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西男爵麾下的坦克是這樣的

  • 這樣的

  • 呵呵,這不還是坑爹啊!

沒錯,這就是日軍的「重火力」,欺負一下咱們中國還湊合,要是面對船堅炮利的美國,這20mm的前臉妥妥是紙糊的。所以西男爵沒有把這些小鋼炮拉去灘頭打運動戰,而是在折缽山上修建了若干的隱蔽火力點,把97式坦克當固定炮台使。西竹一的戰車部隊在戰鬥中拖住了美軍海軍陸戰隊的一個師,在一個岩石峽谷中戰鬥了六天。戰役末期,許多日本軍官拒絕隨著被打散的士兵躲入洞窟中,但西竹一以「一起作戰吧」的理由和士兵處在一起,西竹一曾經命令把為數不多的藥品用於救治美軍傷兵俘虜是確有此事的。在硫磺島戰役中,美軍情報官Sy Bartlett在得知西就是地方指揮官時,曾以高音喇叭試圖勸降已經陷入絕境的西,稱「世界將為失去馬術中的西男爵而惋惜」,但是西從未回答。關於西竹一的死,他是因為一隻眼睛受傷了而不想拖累大家自殺的,他死後一隻手握著他曾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贏得金牌時用過的鞭子。關於他戰死的地點也眾說紛紜。在硫磺島東海岸立有「西大佐戰死碑」。

  • 西竹一戰死時42歲,按照規定死後晉陞一級,最終軍銜為陸軍大佐。由於西竹一戰死,其爵位由長子—西 泰德繼承。是日本唯一一位在昭和年間出生而封爵者 (西泰德現為硫磺島協會副會長。在影片「硫磺島來信」的開頭和結尾中,負責挖掘的那些人就是硫磺島協會的工人。該協會主要負責挖掘日美戰死者遺骨遺物,並交還遺族,同時舉行相關紀念儀式等)

  • 生前,西竹一曾經感嘆道:理解自己的人太少,只有「天王星」才是最理解自己的。戰死時,西竹一身上還保留著從「天王星」身上剪下來的鬃毛。而西竹一戰死後不到一周,愛馬「天王星」也病死了,彷彿追隨主人一般……

  • 致敬,永遠的西男爵,你是一個令人欽敬的對手。


後面有老幼婦孺在撤退,就這麼點點地盤了,往哪裡跑?索性戰鬥到死,給那些可以活的人留點希望。去你的希特勒,都是你害的。

-1945年春,庫爾蘭半島的德軍士兵。

蠢豬一般的保盧斯,老子沒死在波蘭,沒死在比利時,結果要死在這鳥不拉屎的破地方。哎,要是萊歇瑙爸爸還在,哪裡還會到這個結局。但是落在伊萬手裡,還不如痛痛快快戰死。

-1943年1月斯大林格勒北部地區的德軍士兵。他們還不知道保盧斯已經投降。

沒想到我們能死在這麼高貴的地方。也算值了。當然還要帶上幾個俄國佬。

-1945年冬布達佩斯圍城戰中,激戰在王宮地區的德國武裝黨衛軍統帥堂裝甲師士兵。

你看,身前是德國邊境,身後也是德國邊境,我們還能往哪裡跑?

~1945年4月底,柏林的德國武裝黨衛軍諾德蘭裝甲擲彈兵師士兵。

第28師呢?_沒消息。

第256步兵師呢?_聽潰兵說基本被殲滅了。

援軍呢?_12裝甲師正在努力打開缺口。

……完了,今天。

~1944年8月,白俄羅斯的德國第九集團軍軍官。

割___


南京保衛戰 日軍侵華戰爭中,我們的先輩們為了守衛疆土誓死反抗,面對先進的作戰體系、精良的武器裝備、強大軍事素質的敵人,中國人一直是輸多勝少。最後,咱們中國是勝了,但卻是慘勝。對於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侵華戰爭初期的南京保衛戰了。這場戰爭在開始前,人們就已經知道了結局。淞滬大戰結束後,國軍困守南京孤城。他們在想什麼?不可能有援軍了,不可能有勝機了。

但是日軍也沒想到,這場必勝的戰爭,打的如此艱難。

——————————以下資料參考網易《南京保衛戰》相關資料

一.南京保衛戰開始前,國軍實力已經非常虛弱

1937年11月,大熔爐一樣的淞滬大戰,以日軍在杭州灣登陸包抄國軍,國軍總撤退而結束了。精疲力盡的國軍主力已無力再戰。11月22日,日本華中方面軍向大本營報告,必須要攻克南京,才可以迅速解決事變。隨後日軍地面部隊分3路進攻。

南京背對長江,日軍可以在北面用軍艦封鎖,炮擊。在地面上從蕪湖突進的日軍已經從西面包抄上來了切斷了南京與後方的聯繫。東面和南面也被日軍合圍。南京已經成為了一座死城。

國軍方面: 參戰的部隊基本上全部都是淞滬大戰的戰場上,撤退下來的部隊。說白了,全都是殘破部隊,根據當初在南京參戰的首都警戍總司令部參謀長處長譚道平將軍所寫的南京衛戍戰史話一書,我們了解到南京的14個師國軍實際上只有8.1萬人,其中還有3萬人是臨時拉的壯丁,全然沒有受過任何訓練。而且火力貧弱,實力上根本無法阻擋日軍重集團一擊。

而日軍方面:30萬日軍攜帶著包括240mm榴彈炮,150mm加農炮等重炮在內的大炮高射炮超過700門,速射炮,步兵炮,迫擊炮和擲彈筒超過2000門以及300輛戰車裝甲車。以絕對優勢從三面向南京的數萬國軍殘破部隊直壓下來。

二.脆弱防線一觸即潰,日軍一度單方屠殺國軍

12月7日,日軍華中方面軍下令,於當日開始向南京外圍第一線防禦陣地進攻;突破該陣地後,繼續向南京城復廓陣地攻擊;集中到達戰場的全部炮兵火力,用以摧毀並奪取城垣。

12月8日,剛剛拂曉,日軍第6師團就對牛首山的第74軍第58師開始了攻擊。隨後日軍飛機飛臨上空進行 轟擊。經過2天1夜的戰鬥,國軍的主要陣地工事都被日軍的炮火和航空兵摧毀。

隨後,6輛日軍戰車直接掩護大量平射炮連續轟擊摧毀了國軍的大部分機槍掩體,掩體里的機槍手都被炸的 四肢具斷,腦漿迸裂。日軍一面正面進攻,一面對國軍後面的口山襲擊包抄 國軍。淳化鎮的國軍第74軍第51師第301團的代團長紀鴻儒身負重傷,連長傷亡9名,排以下傷亡1400餘人,該團已完全喪失了戰鬥力。第58師第305團團長張靈甫也受了重傷.,該團傷亡連長5人,排長 以下600多人。74軍第58師陣地被突破,部隊向麻田橋,水西門撤退。

同日,日軍在京杭國道方向,與老虎洞突出部的教導總隊第5團鏖戰。在日軍的空地火力協同下,發起了攻擊,到了9日,日軍大量發射燃燒彈攻擊,國軍守軍羅雨豐營長和部下大部分陣亡。教導總隊第5團損失過半,向後撤退。

(日軍使用大炮直接抵近南京城外轟擊城門,而沒有重火力的國軍對此幾乎沒有任何反制的辦法。)

三.市區爭奪戰,老城牆後面就是父老鄉親,不能再退了!

在南京光華門,日軍與國軍陷入激烈的爭奪戰,雙方瘋狂投入兵力,爭奪攻防權。戰鬥一度陷入僵局,隨後日軍終於用飛機紅開了光華門的城牆。下午,日軍在戰車掩護下突破了第87師第259旅的陣地,已經突入光華門內100多米。黃昏時分,第87師第259旅旅長易安華親自帶領1個團在通濟門外向東北方向的光華門反擊,第361旅旅長陳頤鼎也帶領2個營從清涼巷發起反擊夾擊光華門之敵。

經過連續8個小時的激戰,四周的房屋被戰火打的一片廢墟,日軍在炮火轟擊的支援下瘋狂的連續反突擊,國軍第259旅旅長易安華頭部,右臂,腰部多處負傷的情況下 還鼓勵部下,我是堂堂中國軍人,絕不偷生而負國負民。最終日軍被趕出了城。但是第87師第259旅旅長易安華,第361旅參謀主任倪國鼎等人也戰死在了這片廢墟之上。

(1937年12月12日,日軍坦克在攻破南京城防後,列隊進入南京中華門。城牆上中國軍隊所書「誓復國讎」的標語仍清晰可見。)

四.兵敗亦不倒,誓死復國讎

12月12日上午7點,日軍從雨花台右側突入,10多輛戰車,20多架飛機掩護日本步兵猛擊第74軍第151旅賽公橋陣地, 陣亡第74軍第302團團長程智以下傷亡1700多人。上午9點,日軍在中華門和水西門之間轟塌了數段城牆。第74軍第51師第306團第3營長鬍豪選拔100名敢死隊親自帶領向缺口反擊。戰鬥中第74軍胡豪營長和團副劉歷滋在反擊中陣亡,團長邱維達負傷,這一天,僅第74軍就損失超過3000多人。

第2天在城外雨花台,日軍第6,第114師團的部隊已經衝上了雨花台,在最後時刻,國軍把所有的手榴彈全部打開蓋子用 繩子把導火索連接,擺在陣地前。當日軍再次發起衝鋒到達陣地前沿的時候,爆炸聲陣地動地。最後的時刻第88師第262旅旅長朱赤和他的部下一起在雨花台殉國。隨後協防雨花台的第88師第264旅旅長高致嵩也在陣地上殉國。在雨花台上88師用犧牲證明了他們從不輕易放棄。

由於日軍已經佔領了制高點雨花台可以俯射南京城內的國軍,國軍處於極為不利的態勢。12點20分日軍第6師團47聯隊的第1大隊第3中隊長三明保真大尉帶領部隊衝進了中華門。安東軍曹把一面日章旗掛在了中華門上。隨後太平門也被日軍突破了,守軍第83軍第153師師長姚中英陣亡。

(謝謝你們,華夏不滅,英魂永存)

附表:南京保衛戰將官陣亡名單(共計8人)

蕭山令:憲兵司令部副司令兼代理首都警察廳廳長、南京市長(1937年12月擔任)。12月12日上午,蕭山令率部與日軍激戰殺傷當日全部進攻日軍。該日夜於儀鳳門外又指揮憲警與追敵激戰,渡江時為日軍汽艇機槍掃射中彈殉國。

楊膺謂:首都衛戍總司令部中將高級參謀,1937年12月11日視察南京郊外陣地時遭遇日軍空襲陣亡。

朱 赤:國軍第88師262旅少將旅長。12月10日,日軍第6師團在光華門攻擊失敗。逐以兩個師團三萬兵力在飛機,大炮,坦克的協同下猛烈攻擊262旅防守陣地。守軍奮勇死戰,陣地也逐漸被破。12月12日下午,朱赤所率殘部一百餘人因彈儘力竭全部殉國。

易安華:國軍第87師259旅少將旅長。12月參加戰鬥。與88師262,264旅死守雨花台,光華門重要陣地。1937年12月12日在光華門附近力戰殉國。

羅策群:國軍第66軍159師少將副師長。率部與日軍在湯山激戰。1937年12月12日夜,為掩護來自廣東的83軍,親自率整師殘部在紫金山衝鋒的時候和全師兩千將士殉國。

姚中英:國軍第83軍156師少將參謀長。1937年12月12日,日軍用一個師團兵力攻入紫金山東的青龍山。為掩護其他友軍。率整師在紫金山東衝鋒,殺出一條血路。身先士卒,殉國。

司徒非:國軍第66軍160師少將參謀長。1937年12月6日湯山阻擊戰開始,12月10日奉命突圍。隨部經太平門突圍至句容撤至大水關與日軍大部相遇,激戰三日,1937年12月12日,因彈盡身中數彈後與數千將士全部殉國。

高致嵩:國軍第88師264旅少將旅長。1937年12月與88師262旅死守雨花台,光華門重要陣地。12月12日下午,因彈盡與全旅大部官兵殉國。


正好昨天上網路安全課的時候教授特意提起了這個話題,他提醒我們昨天是阿拉莫戰役(Battle of the Alamo)的180周年紀念日。

阿拉莫戰役是德州革命戰爭中的著名戰役。Texas在加入美國之前,原是墨西哥的一個省。德州人為了反抗墨西哥的獨裁政府,發動了持續半年的德州革命,當然遭到了墨西哥政府的殘酷鎮壓。

1836年2月23號,有「西部拿破崙」之稱的墨西哥將軍聖安納率兵進攻阿拉莫(也就是今天的聖安東尼奧)。當時的墨西哥軍大約有1500人,德州守軍只有100人。然而這100人在圍城中堅持了13天,最後全部戰死。

戰到最後,僅剩的德州士兵堅守在教堂內。由於子彈已經打光,他們用來福槍當鐵棍和墨西哥人肉搏。然而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原本在城牆上的守軍在撤退時忘了摧毀加農炮。這些加農炮彈成了壓垮德州守軍的最後一根稻草,墨西哥人用這些炮彈把教堂的防守工事轟了個稀巴爛,最後的陣地也被攻陷。

德州軍隊雖然戰敗,但是「勿忘阿拉莫」 (Remember the Alamo) 這句話後來成了鼓舞德州人的口號。聖安納的殘忍也進一步激怒了德州人,大批年輕人加入了反抗軍,最後德州於1836年4月21號成功獨立。

美劇《行屍走肉》第三季第七集中也提到過這句話,Remember the Alamo。即使四面楚歌重重圍困,也要戰鬥到最後一人。

昨天在課堂上,教授還特意拿來了一副相框,裡面就是這張描繪阿拉莫戰役的油畫。他說這相框就一直擺在他的辦公桌上,每年這個時候都要拿到課堂上給學生看一看。

大家有點不能理解:阿拉莫戰役雖然慘烈,但畢竟已經過去180年了……教授雖是軍人出身,但這也離他太遠了。

他的解釋是:「我當了大半輩子兵,打過許多仗,但從來沒有打過一場必輸的仗。開戰之前我心裡都是有數的——會有流血犧牲,但我們肯定會贏。但是這些人在開戰之前就知道,他們一定會輸得很慘,可他們還是堅持下來了。就沖這個,我敬佩他們。」

我不是軍人,我不是德州人,我不是美國人。對我來說,阿拉莫戰役無論是在時間、地點還是心理上,都非常遙遠和陌生。

不過教授最後這句話還是引起了我的一些共鳴:是,美國人基本沒打過必輸的仗,這個概念在中國近現代史中可並不陌生。但這對個體的軍人來說沒有什麼區別,畢竟必輸的仗,一生只能打一次啊。

明知必輸卻仍踏上戰場,這份悲壯值得被後人傳唱。


那些士兵不會戰鬥的,會跟著汪主席或者貝當走的。


嗯,反正亡國了都。

開一波嗜血,煽個情哄哄自己,然後就送了吧,無奈打出GG。

我沒開玩笑,也沒有諷刺。



保家衛國頂多算是戰爭初期的想法,當戰爭開始,並且持續一段時間後,人們就不會在乎這些事情了,因為後方應該已經被轟炸無數遍了,自己的家人也很可能死絕了,甚至和自己一起入伍的兄弟可能都屍骨無存了,這時候人堅持下去的唯一目的就是多殺幾個敵人而已。什麼政府,什麼人民,到最後都會被忘記的,能留下的只有仇恨。


1945年3月東線的德軍基本是抱著盡量拖延蘇軍速度,為同胞爭取西逃的心理而戰鬥的

當然這是正規軍的想法


我在廈門上學,學校後面就是集美解放戰爭紀念碑,我了解了一下這個在戰爭史上並不重要,並不激烈,並不起眼但是十分值得回味的一場戰爭。

國民黨兵敗,退守廈門的集美大學,彈盡糧絕,依託幾個要塞死守。

集美大學由於是愛國華僑陳嘉庚所捐贈,周恩來親自下令不允許用重武器。

這對於進攻部隊不是好消息,對於守備部隊也不是好消息,他們要一點一點看著自己戰友死去,一點一點看著自己堅定的信念失敗,全國都丟了,再退,就退到海里了。他們一直在堅守他們沒有投降,也沒有放棄。要知道解放戰爭一開始國軍就成建制的投誠、頹敗。我想退守的這些軍人,個個是條漢子。

他們明知大勢已去,他們也沒必要為校長拚命,他們只是幾個兵卒,無足輕重。他們的抵抗也不能換來什麼,但是我猜,是信仰堅持下去!

還不如一頓火炮轟的灰飛煙滅來的痛快。


任何描述都是蒼白的,直接引用當事人的文字吧。

這是一個國民黨士兵1948年6月寫的一封信

芳:

……生活是這樣地壓迫著人們,窮人將樹葉吃光了,街頭上的乞丐日益增多……我因為國難時艱,人的生死是不能預算的,但在我個人是抱著必死的信念,所以環境驅使著我,我不得不將我剩下的幾張照片寄給你,給你作為一個永遠的紀念……我很感謝你對我用心的真誠,你說死也甘心情願地等著我,這話將我的平日不靈的心竟感動了,我太慚愧,甚至感動得為你而流淚……我不敢隨便的將你拋棄,我的心永遠的印上了你對我的赤誠的烙印痕,至死也不會忘記你……

我已感到的是我還能夠為社會國家服務,一直讓我咽下最後一口氣方罷。這是我最後的希望……我的人生觀里絕對沒有苛刻的要求,是淡泊的,是平靜而正直的。脫下了軍衣,是一個良善的國民,盡我做國民的義務。

耕手啟

《大江大海》


有朋友 @胡潘聲 質疑現代宣傳的強大蒙蔽力量,補一點資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一下岡村寧次回憶錄.pdfhttp://vdisk.weibo.com/s/uk8r_QMkOHBe

以下為原回答——

士兵不會知道祖國必定戰敗,事實上,托新聞管制和現代傳播技術的福,他們還會認為勝利在望

—————————————————————————————

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日本聯合艦隊慘敗,但大本營的戰報是大勝。為了封鎖消息,傷員被隔離看管,其他士兵被打散安置到偏遠的南洋島嶼。

1944年萊特灣海戰是二戰中最大的海戰,日本海軍航空兵在此次戰役中團滅,聯合艦隊從此已不再能組織有效作戰。但日方戰報依然是大勝,東京還組織市民提燈遊行,歡慶勝利。

這種虛假宣傳,不僅騙過了普通士兵,連高級軍官也被騙過。

先後任華北方面軍司令、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的岡村寧次在他的《回憶錄》中提到:「萊特島海戰大敗,大本營發布戰報說擊沉、擊毀76艘美艦,包括航空母艦15艘,這至少佔美軍海上兵力的一半。而中國派遣軍的參謀長也信以為真。 」

至於中國戰場,直到1945年年中,「高級將領已想像太平洋戰場戰局不利,但多數預料可能要在本土和中國沿岸再進行一兩次決戰。至於一般官兵,則完全不了解情況,幾乎還認為勝利在望。

8月15日晚,崗村寧次還與海軍方面的艦隊司令商談,準備在最壞條件下,將海陸軍兵力向山東東部集結,以煙台、青島為根據地,形成半獨立佔領地區。

不但他的幕僚不了解本部隊外的實際戰況,作為侵華日軍的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本人對日本國內的敗相也並不清楚。1945年2月,蔣介石託人捎口信,轉告他:日本敗局已定,戰後中日合作對東亞局勢至關重要,國民政府擬於適當時機為日本講話,以聯合抗衡蘇俄。崗村寧次卻認為蔣「出言狂妄」,並不相信日本會很快失敗。


摘自百度百科,最近重溫明朝那些事,有感。像明末的這幫子人,就告訴你什麼叫氣節,什麼叫堅持。

清軍頒布剃髮令,嘉定百姓拒不從命。鄉紳侯峒曾帶領嘉定紳民起義反清,清吳淞總兵李成棟立即領兵五千來攻。

嘉定城城破,李成棟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懸樑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籍。 婦女們慘遭強姦。如遇抵抗,軍隊就用長釘把抵抗婦女的雙手釘在門板上,然後再肆行姦淫。大屠殺持續了一天,直到屍體堵塞了河流,大約有三萬多人遇害。李成棟率軍離開嘉定城。

但嘉定城的劫難仍然沒有結束。李成棟大屠殺後的三四天,僥倖逃脫的嘉定的倖存者開始溜回城裡。他們回城後在一個叫做朱瑛的義士領導下,重新集結起來,共兩千多人。朱瑛領導著倖存者們在這座殘破的城市展開了一場反屠殺運動,處死了歸降清軍的漢奸和清軍委派的官吏。

李成棟又領著軍士直殺入城裡,把許多還在睡夢中的居民殺個精光,積屍成丘,然後放火焚屍。清軍殺得興起,嘉定又慘遭「二屠」。

二十多天後,原來南明的一個名叫吳之番的將軍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邊民眾也紛紛響應,殺得城內清兵大潰出逃。不久,李成棟整軍反撲,把吳之番數百士兵砍殺殆盡,順帶又屠殺了近二萬剛剛到嘉定避亂的民眾,血流成渠,是為著名的「嘉定三屠」。

—————————————————————

再是我最崇拜的盧象升。

盧象升當時肯定要絕望透了,但是君命難違,他只能孤注一擲上路。那是崇禎十一年十一月。盧象升抱著必死的心由涿州前往保定,調集各路將領出兵,接著,他忍著巨大的噁心親手給高起潛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希望他也能不計前嫌派兵增援。這個死娘炮不僅不配合,反而慢慢退去,明顯是表示,他不打算合作。盧象升長嘆一聲,走出營帳,他認真地整好衣冠,向紫禁城的方向緩緩拜謁,最後向皇帝敬了一個完整的大禮,然後回首向將士們和群眾大喊,「你我同受國恩,不患生死,只願馬革裹屍為國捐軀,余戰數十,今食儘力窮,死在旦夕,不勞父老矣!」動情處涕淚俱下,群眾亦哭聲震天,送別這支註定有去無還的大明子弟兵。

當時,甲下仍是孝服。他的親兵為了保護他的屍首,中了二十四箭。

—————————————————————

魏忠賢明白,東林黨人品是清白的,把柄是沒有的,但這位汪文言先生是個例外,自打進朝廷,有錢就拿,何東林黨熟,和閹黨也熟,牛鬼蛇神全不耽誤,只要從他身上得到楊漣他物的口供,就能徹底摧毀東林黨。

對於左右逢源,投機取巧的汪文言來說似乎不是什麼難事。

天啟五年,許顯純開始審問汪文言。

第一次審問之後,汪文言已是遍體鱗傷,奄奄一息。

許顯純不甘休,又進行了第一次、第二次審問,十幾次下來,審到他體力不支,還樂此不疲。

但無力他怎麼毆打、侮辱、拷問汪文言,逼他交代時,這個小人物始終重複一句話:

「不知道。」

無論拷打多少次,審問多少回,窮凶極惡的質問,喪心病狂的酷刑,這是他唯一的回答。

終於有一天,在拷打中,奄奄一息的汪文言用微弱的聲音對他說:

「要我承認什麼,說吧,我承認就是了。」

許顯純欣喜萬分,說:

「只要你交代楊漣受賄,就放了你。」

在短暫的沉默之後,一個微弱而堅定的聲音回答:

「這世上,沒有貪贓的楊漣。」

—————————————————————

「漣即身無完骨,屍供蛆蟻,原所甘心。

但願國家強固,聖德明,海內長享太平之福。

此痴愚念頭,至死不改。」

這段話我是哭著看完的。

—————————————————————


推薦閱讀:

馬航MH17的幕後黑手會是誰呢?
怎麼理解驅逐艦夕立在戰鬥中掛出白床單的行為?
如果台灣被敵國侵略,台灣人會寄希望於大陸嗎?
有哪些介紹越南戰爭的書籍或資料?

TAG:歷史 | 軍事 | 戰爭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