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婁燁的《頤和園》,到底想要講什麼?

最近看完了《頤和園》,但是對電影中的一些台詞,情節和鏡頭都不太理解。請問你們對這部電影是怎樣理解的?

還有後面周偉,李緹,若古三個人在柏林是什麼關係?


不能理解這部電影也許是無法理解上個世紀80年代的那種情懷。當你具有處理日常生活和學習之外依然滿溢的智力和感受到那個年代校園內餘音繞梁的理想主義悲歌之後,你的內心會被並不普通的快感和痛苦所填滿,你會將你自己的人生喜與悲投射到一個宏大敘事和遙不可及的巨大目標之上,與它同歡樂,共悲傷。在這種強烈的投影后,就像婁燁電影中所說的一樣,你在現實平庸的生活中已經無法體會到任何的刺激和快感,也喪失了大部分目標。只有做愛這種還算比較強烈的刺激才能讓郝蕾在平淡和瑣碎的生活中得到些許安慰。

當你體驗過那個夏天之後,其實你已經死了。留下的只是在痛苦中掙扎的靈魂和軀殼。

讓我們一起搖啊搖啊搖啊搖

讓這個世界從此不在有煩惱

讓我們一起搖啊搖啊搖啊搖

自由自在才是我們的目標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藝術電影並不需要怎麼去求一個共同的答案吧,自己感受到什麼就是什麼,可以去豆瓣看看影評看看其他人是怎麼想的,也完全可以不看,看不懂就看不懂了,以後什麼時候幹什麼事兒的時候可能突然聯想到這電影的什麼情節或者畫面,突然明白了什麼,這也就夠了。非要追究導演想說啥並沒有意思...


愛情隱喻政治。三人在柏林是一個情夫一對男女朋友


法國《電影手冊》雜誌著名批評家阿蘭·貝加拉對婁燁說,剛開始看《頤和園》的時候我特別害怕我將會看到一個群像電影,但我很高興沒有,裡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有極大的自由,每個人都有各種可能性去發現,人物從劇作中解放出來,而並不局限於本身的命令。

婁燁說:我覺得阿蘭·貝加拉先生真的很厲害,他居然能從成片中看到我工作時的狀態。

所以,愛情隱喻政治什麼的可以。。。


我一直覺得《頤和園》這部電影和《挪威的森林》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

當時的那個年代或者說是那個年紀,總是徒勞無功地追尋自己存在的意義,大學生的空虛感、迷茫感、孤獨感深入骨髓。世界之大,卻沒有我的一席之地,我的歸處在哪裡?我渴望性,我渴望發泄,我想讓自己知道自己還活著。

以上,個人見解


民主 知識分子 政府 理想 對應幾個人物 看了幾次 不好揣測真實意思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落葉歸根這個電影?
《火鍋英雄》里劉波在現實中會被判刑嗎?
為什麼國產戰爭電影很少表現戰爭的殘酷性?
如何評價戶外電影《七十七天》?
怎樣才能促使中國放寬或取消關於電影與遊戲等文化產業的審核制度?

TAG:電影 | 婁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