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朝代建立之初經得起動蕩時局,但末期卻不行?


你們都錯了

首先我們有一個概念叫做動蕩,然後我們把動蕩隨便扔到一個王朝的任意的時段。

於是,如果這個王朝扛過來了,沒啥。

如果這個王朝沒抗過來,那麼這個動蕩所處時期,叫做這個王朝的末期。

於是我們發現,似乎末期扛不住動蕩。。。

題主因果性沒有搞清楚。

扛不住的動蕩導致的末期,而不是末期扛不住動蕩。

評論區裡面 @張弛的評論比我說的明白多了!

為什麼同樣一種疾病, 臨死之前得病就會掛掉, 而死前二三十年前得這病就不會掛?

畢竟你說末期or臨死的時候已經開上帝視角了。。。


謝邀。

一個原因,是倖存者偏差。

李自成的大順朝剛建立就被幹掉了。

王莽新朝剛建立就被幹掉了。

袁術稱帝仲家立起朝廷,很快被曹操們按住了。

夏王竇建德、洛陽王世充都是立了小朝廷的,被李世民拍死了。

安祿山稱帝號稱燕國,馬上就被拍死。

南明本來有可能形成如南宋的時代,劃江而治,但也很快被拍死了。

你看,他們立國之初,都沒經得起折騰。

但因為被滅得早,於是沒形成朝代,而已。

經不住折騰的都死了,形不成朝代。

另一個原因,是內部原因。

朝代初期最後歸到統一(無數潛在的小朝代被扼殺了),必然是有一個相對嚴謹的軍權核心

這個軍權核心是最後倖存下來的最強者,於是有實力陸續發動各類削藩(或者殺功臣)來統一

到朝代末期,軍權已經被各類諸侯(東漢)、節度使(唐)、封疆大吏(清)分得差不多了,稍一動蕩,就碎了。

所以中國歷史,其實是個上頭不斷集權,而下頭不斷嘗試分權的過程。


經歷過大規模內部戰爭或者外敵入侵的朝代,在朝代之初都能經受得起動蕩。理由是戰爭消滅了前朝的貴族和大官僚,徹底摧毀政治制度,國家可以輕裝上陣。

沒有經歷過大規模內部戰爭或者外敵入侵的朝代,在朝代之初都經不起動蕩,理由是頑疾仍在,,沒有被根除。

頑疾就是龐大的貴族和門閥世家,迂腐的不適應時代的政治制度。

我把新生的朝代分為兩種,經歷大規模戰爭的,和沒有經歷過大規模戰爭的。這裡的戰爭是說內部戰爭和外敵入侵,不包括對外戰爭。(注,內部戰爭指當時整個中國疆域內的大規模戰爭,不包括任何變革或者變法)

朝代之初和末期有什麼區別呢?

先說經歷過大規模戰爭的:第一,朝代之初的國家負擔小,因為前朝的貴族都在戰爭中被殺光了。

因為消滅了前朝的貴族和門閥世家,國家負擔少了,所以有可能實行勸課農桑,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而到了朝代的末年,貴族們經過多年的繁衍,根深葉大,壓得國家的財政喘不過氣來。

這是國家負擔上的區別。

這裡稍作解釋:貴族對國家有利有弊,利在於因為爵位世襲,利益可以代代承繼,貴族有責任心幫助治理國家和防禦外敵(責任感這方面,貴族遠超宦官,外戚和官僚),關鍵時候是國家可以依靠的力量;

弊在於貴族們佔據大量資源卻不事生產,還要國家恩養,是國家的負擔。

貴族對國家的利不變,朝代之初和朝代末年他們都願意為國家效力;而弊,則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經過一代一代繁衍,人口眾多,佔據的資源越來越多,就給國家造成巨大的負擔。(所以我才說朝代末年,貴族是國家的頑疾。)另外,朝代之初的貴族大多是開國元勛,能力有保證。朝代末年的貴族就不好說了,多年的養尊處優很難出個能衝鋒陷陣的將才,甚至生個傻子都能繼承爵位——能力沒保證

第二,朝代之初的國家政令通暢,原因也很簡單,前朝的官員大部分被殺了,新上任的官員還來不及結成黨派,不會形成施政的阻力。上有政策,下不敢有對策。另一個是皇帝的威望足夠高——累累白骨堆砌起來的威望。

政令通暢的國家無論應對何種變故都能迅速反應,當然經得起動蕩。

到了朝代末年,官僚世家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連成一派。漢朝末年的門閥世家已經不聽皇帝的命令;明朝末年的東林黨也是鐵板一塊。國難當頭,官員們還在打自己的小算盤,國家能不垮嗎?

這是政令是否通暢,官僚是否盡心為國的區別

第三,基層官員不敢不盡心工作。內部戰爭或者外敵入侵,都會有大量基層官員被殺。為避免重蹈覆轍,官員做事無不小心翼翼,戰戰兢兢,更不敢大肆貪贓枉法。

劉邦起事的時候就殺了沛縣的縣令(內部戰爭);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更是民族的痛!(外敵入侵)

這是基層執行能力的區別。

第四,財產重新分配。土豪被打了,土地被分了。農民有了更多土地,當然賣力幹活。士兵們卸甲歸田,國家能迅速恢復生產。這就保證了新生的朝代生產力必然超過前朝。兜里有錢,倉庫有糧食,病了也不會回到解放前,當然經得起動蕩。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白養就白養,老子有的是豬!

而朝代末年,財富高度集中在權貴手裡,民不聊生。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是百姓財富上的區別。(注意是百姓的財富,不是國家的財富)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答案說經得起動蕩的才是朝代之初,經不起的就成了朝代末年?竊以為,他們混淆了概念,把朝代之初和朝代末年混在一起,以為是一樣的。朝代之初和朝代末年的區別,上面說得很清楚了。

可是的確有一些朝代在朝代之初就滅亡了,秦朝,西晉,隋朝,和一些小「朝代」。

我的觀點,沒有建立起來的就不叫朝代。但因為被滅得早,於是沒形成朝代,而已。

經不住折騰的都死了,形不成朝代。

既然沒有形成朝代,當然談不上什麼朝代之初朝代末年,它們不過是朝代更替中間的插曲而已。

逐個朝代分析,看這套理論能不能套進去。

秦朝

秦國的戰爭就是我前面沒有說到的第三類戰爭:對外戰爭。

秦國發動對六國的戰爭,掃而並之,建立起秦朝。六國的貴族是被消滅了,可秦國的貴族仍在。

秦國有數百年的歷史,秦朝只能看作是秦國疆土大幅度增加後的延續,換個名字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秦朝的皇帝,官僚和貴族,都是原來秦國的那批人啊。前面提到的朝代之初的優點,秦朝一個都沒有;朝代末年的弊端,秦朝是一個不剩,都有!

並且因為對外戰爭打下大片疆土,秦朝還多了三個特有的弊端:

一,嬴政放棄了周天子的分封制,開創了郡縣制,所有土地百姓直接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下。並且由於秦國的疆土大幅度擴張,勢必需要大量的官員,原來六國的官員肯定不被信任,最起碼不會得到實權。

唯一的辦法,升遷原來官員。原來的市長都提拔當上省長了。甚至原來的區長,縣長,都可能當上省長。二十來歲當市長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這樣的結果就是大量的官員不稱職,原因很簡單,他以前沒幹過這麼高職位。一個區長,放到省長的位置,一時三刻肯定轉不過來。

這是官僚能力和基層執行力的嚴重不足,比一般的朝代末期更差。

二,原來六國的百姓肯定對秦國有仇恨,不服管。而秦始皇既沒有喊七國一家的口號,也沒有搞什麼七國全席,當然拉不來民心。後面舉事的勢力不都打著原來六國的國號嗎?項羽就是喊著復楚的口號上戰場的。

三,貴族沒有得到更多封地,未必對國家盡心。這點最要命,貴族本身佔有大量國家資源,卻不對國家盡心,甚至可能會有怨恨。看看別的朝代,貴族儘管是國家負擔,可國家有難,他們可是會拚命的——貴族的利益是世襲的。

簡單說下秦朝的情況吧:1,對六國的戰爭對秦國百姓造成巨大壓力,大量秦國士兵戰死,秦國百姓本身有不滿;

2,六國被滅國,原來的國民仇恨秦朝;

3,本國的貴族沒有得到封地,未必對國家盡心,甚至可能有怨恨;

4,大量的官員不稱職,能力不足;

5,戰爭消耗了政府巨大的財富,短時間內得不到恢復(秦朝的資源很多被長城和兵馬俑,嬴政陵墓等工程佔去了)

秦朝的問題比任何一個朝代末年都多,就算沒動蕩,它自己都要倒了。

這裡說下對外戰爭對國家的影響:

1,對外戰爭必然消耗巨大的國力,所以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後,國家對動蕩的承受力肯定大福下降。

2,對外戰爭必然導致大量士兵死亡,士兵都是平民,所以肯定引發本國百姓不滿.

3,戰爭得來的土地需要官員治理,必然大量升遷原來的低級官員,那就必然出現大量不稱職的官員——官僚體系整體弱化。需要時間等待官員成長。

4,戰爭增加的人口必定帶有仇恨,需要時間和資源安撫。

以上,就是我認為對外戰爭後建立的朝代經不起動蕩的理由。

漢朝

秦國消滅了六國的貴族和大官僚,摧毀了他們的政治制度;項羽消滅了秦國的貴族和大官僚,摧毀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周朝和秦朝的痼疾都被去掉了,劉邦建立起新的王朝,所以漢朝之初的動蕩,經得起。比如周勃等一眾開國功臣誅殺呂氏一族,是為誅滅諸呂

晉朝

漢朝末年的戰爭誅殺了大部分門閥世家,但沒有殺乾淨,政治制度也沒有被摧毀。劉備打的是漢朝的旗號;曹操是直接挾天子以令諸侯,用的當然是漢朝的制度,漢朝部分官僚得以留用。

更重要的是,分立的三個政權都不同程度拉攏了漢朝的門閥世家。所以三國時期,漢朝痼疾還沒有被根除。司馬炎政變奪取曹氏天下,建立晉朝。曹氏一族及曹氏重用的大官僚和貴族大部分被誅殺。前朝的痼疾被大部分剷除,所以晉朝初期經得起動蕩,比如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

但因為前朝痼疾沒有被全部根除,所以西晉僅僅維持了大約50年。八王之亂客觀上進一步剷除前朝痼疾,五胡亂華某種意義上是外敵入侵,又進一步剷除原有痼疾,東晉維持了百餘年。

整個晉朝維持了156年,始終沒有徹底清除前朝痼疾。

十六國,南北朝

從未事實上統一中國,在這個理論體系里,不承認為朝代。這是歷史上中國分裂時間最長的時期。

隋朝

楊堅迫使北周靜帝禪讓,北周的貴族和大官僚仍在,政治制度仍在。因為通過政變上台,前朝痼疾沒有被徹底根除,隋朝經不起動蕩,二世就滅亡了。

這裡說下政變,政變不是戰爭。

第一,政變上來的皇帝,肯定大量留任原來的官員,官僚不變。

第二:原來的皇帝一族哪怕被滅族,新皇帝的家族受到晉封,貴族的總體不變——甚至可能「新晉的貴族」因為剛上去,比原來的皇親國戚更貪婪。

第三:不合時宜的政治制度根基仍在——政變必然是在原有的門閥世家支持下成功的,而原來的政治制度肯定符合門閥世家的利益,他們肯定會有變革的要求,但不可能允許徹底改變。

唐朝

李淵迫使隋恭帝楊侑禪位,是政變。按我的理論講,政變上台的朝代經不起動蕩。而事實是,推翻隋朝統治的是李密,他消滅了隋朝的貴族,官僚,摧毀了政治制度。隋朝的皇室貴族則被李淵殺盡。

所以唐朝初年也經得起動蕩。

只是唐朝初年貌似沒什麼大的動蕩。

宋朝

和唐朝的李淵一樣,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政變上台——黃袍加身。建國時中國尚未完全統一,統一戰爭中殺掉了大部分的前朝貴族與官僚,皇帝在戰爭中進一步集權。

其實我覺得唐宋初年都沒什麼動蕩。

元朝

元朝是外敵入侵,蒙古人殺光了宋朝的貴族官僚,摧毀了宋朝的政治制度,非常徹底。元朝是經得起動蕩的。元朝對中國的統治是公元1206年—1368年,只有百餘年。

而元朝的壽命卻不止,因為朱元璋只是把蒙古人趕出中國,但是並沒有徹底消滅元朝。元朝退出中原後繼續跟明朝對持,稱為「北元」,一直到大臣鬼力赤發動政變,元朝才正式滅亡。那已經是1402年的事情了。元朝實際持續了大約200年。

這也印證了我的理論,外敵入侵的戰爭建立起的朝代,是經得起動蕩的。不然元朝初年的到處征戰,國家早沒了。

明朝

典型的內部戰爭,整個中國內部的戰爭,也僅限於中國內部——朱元璋沒有徹底消滅元朝。陳友諒消滅了元朝在中國的所有勢力,包括貴族官僚,包括政治制度。朱元璋在潘陽湖水戰中擊敗陳友諒,後又消滅張士誠,建立明朝。

這樣的朝代當然經得起動蕩——朱棣的靖難,國家仍然穩固,政權也還在朱家。

清朝

和元朝一樣是外敵入侵,不同的是蒙古人是自己力量消滅前朝,滿人則是在李自成消滅明朝後,奪取天下。明朝的貴族官僚都被李自成殺了(明朝皇室是被清兵所殺),政治制度被滿人徹底摧毀。一樣經得起動蕩。

本朝

辛亥革命(內部戰爭)和日本人的入侵(外敵入侵)殺光前朝貴族和官僚,徹底摧毀了政治制度。(這個真的是很徹底)民國時代的官僚,要麼內戰中被殺,要麼跑到台灣去。所以本朝一樣經得起動蕩。

扯遠一點,蘇聯之所以不到百年就解體,原因很簡單——政變上台。


題主明白一件事么——為什麼每個隕石總在坑的中間呢?


錯覺而已。

列舉幾個建立初期就在動蕩時局中崩潰的王朝。

秦朝,二世而亡。

西晉,伐吳成功之後僅十餘年就爆發八王之亂。

隋朝,又一個二世而亡。

至於說還沒達成統一就分崩離析的地方性政權,數不勝數。

所以題主明顯是因果倒置了。不是每個政權都能活過建立之初的動蕩時局,而是你只記住了那些統治時間比較長的朝代。


自己和面烙餅子,放的時間久了自然會發霉長毛,朝代也一樣。

樓上說的短命朝代,譬如西晉啊、五代啊什麼的,純屬自己沒烙餅子,把別人的餅子搶過來了,搶到手裡的也差不多是個發霉的壞餅子,不垮掉才怪。

秦朝算是個異類,丫太軍國主義了,不讓人好好活,只能說這餅子鹼放多了,不能吃,只能扔掉。

為啥延續時間長的朝代總有改革,像漢武帝改革官制、唐朝改革稅制等等,這就好比餅子餿了,打成糊糊再烙一遍繼續能將就著吃。

說道這裡忽然想起不少人罵國民黨的軍隊逗比,說要早點把政權丟給TG,抗日不至於那麼慘。可說實話,國民黨政府從一開始就是東拼西湊邊角料烙出的一個餿餅子,根本吃不成,TG之所以能挺硬,就是重新起面重新烙的餅。


老胳膊老腿,得罪的人夠多了。出事都想你倒沒人幫


我覺得這涉及一個「人口紅線」的問題。

王朝之初,經過長時間的戰亂,人口銳減,統治者採取休養生息的手段,經濟漸漸恢復。而王朝末期,人口漸漸增加,達到華夏地區人口承載力的邊緣值的時候,整個國家如同一個將要爆炸的火藥桶,稍微一點,就出大問題。

比如:

隋末的戰亂,造成人口降幅超過50%,到唐初僅有2500萬。至安史之亂前夕的755年,又增至約9000萬,達到新高峰。

明初的人口不足6000萬。但到17世紀初,全國人口已突破2億。

對於古代中國這樣一個沒有移民傳統的國家來說,人口的膨脹,往往就伴隨著王朝的土崩瓦解與農民起義。


首先這是個邏輯問題,經不起初期動蕩的王朝的初期動蕩就是它的末期動蕩。並且王朝的覆滅一定伴隨著末期動蕩。

然而,我似乎了解了題主問題的意圖,建議問題修改成:長久存在王朝,他們的末期動蕩比初期動蕩是否更嚴重?若是則為何如此?

權當拋磚引玉。工業革命之前的社會,土地糧食產量具有上限。王朝存在所帶來的穩定,使得人口增長很快,進而接近甚至達到地所能承受的人口上限,則動蕩不可避免並極其嚴重。並且這種動蕩不會出現在初期,只會在王朝穩定發展許久之後才可能出現。

同時,制度絕非完美,需要與時俱進。如土地制度、稅收制度和兵役制度。然而,王朝穩定所帶來的懈怠,和由於已然形成的利益集團對不利於他們的制度改革所施加的阻力,使得穩定長久存在王朝的制度上越發僵化。如通過土地兼并牟利的利益集團是不會允許對土地重新分配的制度改革的,即使土地高度集中很是畸形。

針對漢唐宋明清的的具體展開分析
,就力不從心了。交給有緣的歷史向大神吧,我是算不上票友的皮毛涉獵者。


年齡增長不應期變長了


我們看到的都是堅持下來的,那些堅持不下來的,我們叫他李自成。


這個題目詳盡地體現了大眾在不明就裡理解完一個概念後完全無聊或者為了刷存在感就胡J8提出個問題。

「為什麼我把溫水放冰水裡,溫水就變成冰水了呢?」

「為什麼民主,只有在民主國家能實現,而在獨裁國家裡實現不了呢?」

「為什麼人的一生,要經歷過童年,成年然後到老年呢?」

知乎80%的情感方面/心理學方面問題就是這樣。一幫人還回答得好歡暢。

具體回答看 @ 李雷 第一答主就夠了。

當然,你們也不必太自責,古人的一些腦殘問題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一根根拔頭髮什麼時候我就變禿子了」「忒二逼之船:一艘船經常換零件,換了幾十年它還是它嗎」


經得起動蕩,能熬過去,當然就不算王朝末期,得改叫王朝中興。


衛平.布萊恩特:當火箭的得分超過100,把對方的得分控制在100以下,火箭的勝率是100%。


不是末期經不起動蕩,是經不起動蕩的才叫末期...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人必先疑,而後讒入。

下面很多人覺得題主邏輯有誤, 為什麼一個朝代建立之初經得起動蕩時局,但末期卻不行?看了他貼的標籤,我卻覺得題主的意思可能是想問

「創立之初,擁有強大的帝國夢想和征服慾望的帝國為什麼會淪落為末期那個動蕩,虛弱無力的政權? 為什麼他的強大和充滿活力的狀態不能長久保持下去???」


這個就和隕石為什麼老是砸在坑裡是一樣的。。。。。

能熬過去就不叫末期了


中國古代不到300年的周期,核心原因還是人口問題。和平時期久了,人口增長超過了當時生產條件下中國國土能夠負擔的程度,於是大量人餓肚子,於是就鬧,於是官方鎮壓一次次勝利但鬧的人卻越來越多,於是官方無法負擔鎮壓導致的財政負擔,於是鎮壓過程中官方某些將領的權力逐漸增大,於是官方內部也開始各懷心腹事,於是一個朝代瓦解。


縱觀歷史我們發現,每一個朝代的建立者都有著不一般的才能,如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漢高祖劉邦善於用人,光武帝劉秀善於處理各種矛盾,唐高祖李淵麾下武將如雲,宋高祖趙匡胤善於籠絡人心,明太祖元璋也是一代英雄(雖然殺功臣無數),這些皇帝在開國初期都做過一些利於發展的措施,如減輕賦役,分配土地,與民休息;政治上皇帝勵精圖治,整治貪官,管理較嚴,下面不敢太放肆,即使有動亂,也是很容易平定。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就是從開元皇帝往後,皇帝越來越奢靡淫逸,不理朝政,不作為,漸漸地大權旁落,中央地方變得亂而無章,再加上統治階層苛捐雜稅,土地兼并,矛盾越來越尖銳,引發動亂,這時統治已不像初期那樣穩定有序,王朝到了崩潰的邊緣,易於被打垮。


朝代建立本來就是來源於動蕩啊,各種機制都是為了在動蕩中生存來的。

朝代穩固之後,生產發展,人口增長,政治複雜…時間久了,社會本來就問題很多了禁不住衝擊啊!

竊以為,一個朝代的終結,經濟問題是比我們認為的更重要的原因。


推薦閱讀:

遇到大病(尤指費用高昂但可能治癒的疾病),貧者能做的是否只是等死?
我的情商很高,為什麼沒朋友?
十六歲的我喜歡上了心理學和哲學,以後的路我該怎麼走?

TAG:中國歷史 | 政治學 | 社會心理學 | 歷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