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與非洲在彼此分離後各自演化出了哪些非常不同的生物?

現在大家都接受了板塊漂移理論,版塊漂移理論因為南美洲與非洲輪廓相似受到啟發,有同樣的陸生動物為證實

那麼問題來了,南美洲與非洲有什麼與對方不一樣的生物呢?不是因為板塊分開才變得不同,壓根就是不同的物種呢?

我現在能想到的是非洲有黑猩猩大猩猩等類人猿,而南美洲沒聽說過有猿類,而人類也是從白令海峽繞了一圈才過去的,好像側面證明了人類是從非洲起源的,起碼是在南美與非洲分開之後,非洲才演化出猿類


說實話,題主的問題我看得不很明白。美洲非洲,物種差別很大的,拿鳥類來說,這兩大洲都有不少特有科,例如美洲的蟻鶇,傘鳥,鳳冠雉,也有特有目,如麝雉目,?形目,非洲也有鼠鳥,鵑三寶鳥這樣的獨特類群。"不是因為板塊分開而不同,壓根就是不同物種"這話看得不是很明白,地理隔絕是物種演化的重要外部力量,美洲非洲物種,往往也是從共同的類群分化出來的。

比如題主舉例的猿猴,雖然美洲沒有猿,但是猿和美洲的猴也是有共同祖先的。除開狐猴這樣的原始靈長類,剩下的可以稱為簡鼻類,其中既包括松鼠猴吼猴這樣的南美洲靈長類,稱為闊鼻類,也包括猶猴,猴,大猿,包括智人舊大陸靈長類,稱為狹鼻類。這兩大類分歧時間約為4300萬年前,此時非洲南美洲已經分開,闊鼻類祖先可能從安替列群島,或者直接從非洲,依賴漂木等到達南美洲。到達南美洲後,闊鼻類迅速分化,形成多種南美洲猴。

我們將視線擴大到哺乳綱真獸下綱(不包括單孔類和有袋類的其它哺乳動物)。目前將真獸下綱分為三大類群:北方真獸類,其中又包括真魁獸嚙型總目(常見的猴子,樹鼩,兔子,老鼠均屬此類,我們智人也屬於其中)和勞亞獸總目(蝙蝠,海豹,鯨魚,馬牛羊豬,你們吸的貓狗都屬於勞亞獸);非洲獸類,包括非洲獸總目(大象,蹄兔,海牛,土豚等);異關節類,包括異關節總目,(犰狳,樹懶,食蟻獸)這一類完全分布在美洲。

哺乳動物的祖先出現的很早,可以說是和恐龍同時代的,1.2億年前,南美洲和非洲已經徹底分開,三大類群就開始了各自演化。

當然,這其中也存在著一定的交流,所以亞洲也會有象,美洲也會有貓科,靈長類。但是總的趨勢已經不可更改,哺乳動物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哺乳動物多樣性演化有兩個高峰,一個是起始於1.74億年前,高峰在8900萬年前,所有總目都已經出現,第二個高峰約在5600萬年前,出現了大量的新科屬。不過到了這個階段,各大洲交流已經少了不少了。

此回答的圖和基本內容均出自《哺乳動物學》


前面答主的圖表已經很具體了,但是提問者問的是那些不同尋常的生物。非洲的物種大家多很熟悉。但缺少非洲獸總目兩個滅絕目。索齒目和重腳目。索齒獸實際上生存在北太平洋,而重腳目則是非洲的土著居民,生存在始新世-漸新世時期。著名的物種是埃及重腳獸

埃及重腳獸復原圖-摩西奧.安東繪

索齒獸復原圖-圖片來自網路

而南美洲這一塊獨立大陸但是與其他大陸不接壤,也獨立演化出幾個類群的獸類。一類是異關節總目,也就是以前所說的貧齒目。今天殘存的是各種犰狳,樹懶,食蟻獸一類。

同時也演化出其他幾類不太著名但是長相怪異的類群。比如滑距骨目。它們看上去像舊大陸的有蹄類,但是與他們沒有親緣關係,屬於趨同演化的效果。

滑距骨目的後弓獸,像一隻長著長鼻子的駱駝,但也有學說說它們沒有長鼻子。

後弓獸復原圖-圖片來自網路

原馬形獸-滑距骨目的類似馬的動物

還有一類與大象趨同演化的動物閃獸目和焦獸目,下圖右側-圖片來自滅絕哺乳動物大全

焦獸復原圖

閃獸復原圖

南方有蹄目,也僅分布於南美的有蹄動物。

箭齒獸,有些像西犀牛的大型動物,於更新世才滅絕,史前公園系列片把它們設定成刃齒虎的獵物

暫時想到這些


新大陸猴和舊大陸猴


分裂後大部分動物都是不同的。其實分裂前也有很多不同的動物了。然後分裂時間是有爭議的,可能是早白堊世晚期或者晚白堊世早期。


首先大陸板塊漂移學說不一定正確,第二。就算這個理論正確,南美和非洲從白堊紀早期(110百萬年前)左右就開始分裂了。由於第三季大部分時間北美南美分開,所以南美很多哺乳動物都是獨自進化的,比如樹懶一類(比如6米非洲象那麼重的大地懶)犰狳一類(星尾獸)。當然後來北美大陸和南美連在一起,然後北美和歐亞大陸連在一起,所以南美被物種入侵,包括恐鳥,劍齒虎之類的,還有美洲豹這類的貓科都是舊大陸的動物,現在南美特有的動物不多了。大部分亞馬遜雨林的爬行動物兩棲動物,不可能遷徙的基本上是獨立進化的


推薦閱讀:

年薪百萬和年薪十萬的人的區別關鍵在哪兒?
為什麼在家庭內部實行公有制貌似天經地義?
人類在初期是怎麼發現可以通過交媾行為繁育後代的?

TAG:地理 | 人類學 | 地質學 | 古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