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中的那個社會如何推翻?

如題。


應該無法推翻,如果政府把持了宣傳與教育(真理部),控制了群眾接受信息的渠道。那從內部就沒法推翻,因為你的思想和你接受的信息是相關的。就算有前朝遺留下來的清醒者,也在逐個消失。

生產力與技術由於戰爭停止發展,那麼這個社會結構階層,價值觀念以及對世界的認知都不會發生變化。這就意味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只能遭受同樣的境遇。

外力摧毀也沒可能,三大國保持著默契,既保持三大國戰略平衡又消耗資源,同時引導國內輿論一致對外。整個國際結構也沒辦法改變。

總而言之,一旦這個社會出現幾乎無解。但這個社會不會出現。


說一下看完後發現的大洋國的弱點

科技進步小且不平衡

在沒有了穩定的社會秩序和生活,並壓制了知識傳播的情況下極大的壓制了教育發展後,又以軍事需要為研究導向,科研力量集中在軍事領域。但由於缺少更多不同的科技進步,軍事發展也難以取得重大突破。

生產力低下,物質財富積累不足,難以經受重大變動。

由於對勞動階級的過分壓榨,使其不會產生反抗風險的同時也拒絕了勞動力的進步與生產能力的提升。沒有富餘產品可供消耗,難以經受來自外界的重大打擊,比如某地區發生農業災害,在沒有多餘物產可供消耗的情況下只能依靠外界調配,但買賣是被禁止的,只靠專制政府的調配很難保證災情不會影響到人民正常生活,一旦發生饑荒,社會結構就會受到嚴重衝擊,生產被進一步破壞,國家也會受到災民的直接衝擊。

廣大人民群眾沒有生產積極性,工作效率值得商榷,反抗會一直存在

因為duang的一系列與過去割裂的政策是違背人性中的慾望的,在不能直接反抗以獲得需要的利益時,人民就會選擇消極反抗的道路,即失去積極性。就像人民公社的大鍋飯一樣。而且由於政策實在太過於極端和嚴酷,自然會有一定比例的人開始進行反抗。試想如果主人公溫斯頓不是一個辦公室文員,而是一個赳赳武夫,那麼他也許不會在思想警察包圍他的時候束手就擒,同樣思想警察也就需要更多的投入。這種消耗會隨著duang的政策的貫徹逐步降低,但要維持這樣一個高效的龐大組織消耗會很大。

社會經濟不平衡

因為要同另外兩國進行不間斷的戰爭,還要為了維持三足鼎立的局勢需要軍備競賽,需要在重工業和軍事工業上投入很多,ZF也沒有改善經濟的動力。又因為沒有自由市場,個人的積極性不能發揮,農業,輕工業,服務業難以發展,整體抗風險能力弱。

未來發展失去多樣性,社會過於單一

在實現了完全徹底的獨裁後獨裁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目標,有意的讓社會固化並用各種手段加強這種固化狀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社會失去了包容性和自由發展的基礎。只能在設定的基礎上僵化死板。假如另外兩國發生重大變革並有所改變和突破,那大洋國就成了落後的存在。不能保持先進性,發展性和多樣性。

打破大洋國現狀的可能手段

巨大的自然災害或人為災害導致社會動蕩,原有的秩序結構解體

被另外的兩個國家超越,落後於世界潮流

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出現,擴展視野改變舊有思維

duang內出現小團體,原有的精神狀態分崩離析,革新派成功奪權


不需要推翻,它會自己瓦解。

電幕,攝像頭,竊聽器,英社成員的吃穿用度,纂改歷史,監聽監視他人,戰爭,對每一個思想罪犯罪者大費周章的洗腦,電力和水力,這些東西都需要巨大的成本。

這些成本由誰提供呢?

那些每日沉迷酗酒、賭博的無產者,因戰爭而喪屍勞動能力的無產者,青壯年上前線而剩下老幼病殘的無產者,還有不學無術沒有製造高端產品(比如電幕)能力的無產者。

你說這樣的社會能維繫多久?


2015年9月12日 更新一次(更新部分用粗線條,另糾正錯別字)

1984本身就可自行推翻,這個論點依舊,補充一下,《1984》之所以叫「1984」,那說明這僅是作者關於1984年的描述,而書名也非常討巧,因為宏觀上「歷史總是在進步」。

書中其實設定就有邏輯錯誤。黨提倡雙重思維,有了雙重思維必會辯證,有了辯證即可權衡,有了權衡必有所圖,有了所圖必會爭取,內黨自己便會分裂會鬥爭。生物天生是逐利的,在1984年既然出現了男主人翁的覺醒,那麼說明1984的政權並不是鐵板一塊,除非書中有可以直接植入大腦的晶元,物理洗腦的技術,那麼是在下輸了。

它只是本文學作品,看了本是極好的,但是請不要想搞個大新聞,要努力提升姿勢水平。


可怕的是只看過《1984》而沒有看過《動物農場》,看完《動物農場》後,這個問題會變得很沒有意義。


「希望在群眾上」


男主角是一個 貧弱的文員,他是在日常中覺醒!

如果是一個軍人能,如果是一個師長呢,在對本國國民屠殺的時候,面對族群生物天性覺醒的時候,那麼一切將不是這個局面,看起來英社牢不可摧,但只缺那一根稻草而已。


喬治奧威爾給畫了一副名為未來的畫,你問

未來怎麼打破?

未來不會被打破,民眾始終被愚弄。

但,你有選擇是否被愚弄的權利。

取決於你罷了,1984那個時代會不會成真,取決於每一個看過1984的人。


上層內部矛盾,導致國家解體。

分塊:包郵區國,閩廣深國,bj東北河北和大部分的中原地區(jb是指blowjob,提都不能提,不要多想!),邊疆改分的都分。


其他我不知道 地球能源窮盡的那一天,就憑那些用於殘害同類的高科技 要麼dang承認集體唯我論的錯誤 要麼死抱著自己的瘋狂 全人類一同滅絕

到了那一天 奧伯良:我相信自己飄了起來 人們相信他們看到我飄起來 所以我飄起來了

我相信自己在過去的一個月里一日三餐而不是滴米未進 人們也相信這一點 可是大家都餓死了。這是為什麼呢?


當地球上全部不可再生的資源都消耗殆盡的時候


東歐一個作家寫了《1985》這本小說,裡面極權統治的毀滅是從內外部的瓦解。首先,導火索就是老大哥的去世。個人崇拜是極權主義的特徵,老大哥是極權的人格化象徵。但是,老大哥去世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總爆發。底層民眾也在公共知識分子的帶領或煽動下,批判反抗新的當權者。

與此同時,因為政權更替,對外戰爭失敗,科技技術強大的鄰國吞併了大洋國。徹底終結了極權統治。


可以的這個社會建立在一種脆弱的平衡上 每個人都仇恨老大哥如果有人鼓動民心具體點一個一個外黨人員鼓動無產者。小說的最後個人理解是大洋國戰敗了 平衡被打破了 社會已經玩了


等著宇宙重啟吧


書中是這樣自我回答的

「希望在無產者身上」

注意這裡的無產者是當時環境下脫離黨的擁有自我自由和意志的人


1985


感覺這答案應該很有現實意義!


推薦閱讀:

遊戲《文明》系列的開發團隊是一支怎樣的團隊?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廈門外國語學校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如何看待武大素講集體辭職事件?素講社聯是怎樣的關係?

TAG:社會學 | 人文 | 1984書籍 | 英國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