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關於漢字的「六書」說有哪些新的認識和發展?

六書指的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


主要認識和發展來源於唐蘭和裘錫圭兩位先生的觀點。

  • 六書說存在的問題。

六書說是《周禮·保氏》最早提出來的,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做出了完善,原文表述如下: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日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日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另有鄭眾及漢書藝文志的六書說,大同小異不做贅述。

六書說是傳統的觀點,影響挺大。裡面也有一些不盡合理之處。普遍認為,轉注和假借是用字法,不是造字法,特別是轉注,爭論較大。會意的例子不盡合理,許慎是受到了左傳的影響,楚莊王曰:止戈為武,人言為信,是哲理性的發揮,而非文字學的解答,是不準確的。

另一方面,六書說的定義並不嚴謹,有的字可以二屬,形成形聲兼會意這類型的情況出現,有甚者學著八八六十四卦將六書分為三十六類。

  • 唐蘭的三書說

唐蘭的三書說見於其著作《中國文字學》,其分類為:

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聲文字

唐蘭認為,文字不歸於形,必歸於意;不歸於意,必歸於聲。這三者足以概括一切中國文字。

裘錫圭評論三書說的局限性為:

象形與文字字形聯繫起來難以理解,象形字是詞的書寫形式,而象意和形聲也是書寫形式,為何單獨把象形與字形聯繫起來。從字形與詞的聯繫上看,象形跟象意並沒有多大區別;另外,唐蘭的三書說並沒有給非圖畫文字類型的表意字留下位置,將這種字歸結為變體的表意字(見《文字學概要》105頁)

  • 裘錫圭的三書說

裘錫圭的三書說是繼承陳夢家三書說理論進一步完善,他把文字分為兩類:可以納入三書說的和不可以納入三書說的。

陳夢家提出的三書說是表意字、假借字、形聲字。這裡他弱化了象形的位置,在文字隸定之後象形跟會意指事並沒有明確區別,歸結為表意字。又強調了假借,假借是用字法,但並不意味著假借就不是漢字的一種基本類型,假借字數量眾多,在結構上也有自己的特徵。

裘錫圭把不可歸納為三書說的文字分為五種類型:

記號字半記號字變體表音字合音字兩聲字,這類型的字數量不多。

記號字:五、六、七、八都是記號字。本身的形體就不表示明確意思,只是作為符號使用。

半記號字:叢、義(這裡不能用繁體),雖然繁體的叢、義不是記號字,但演化成這樣並不能看出它原來的意思,只能當做一個符號使用。

變體表音字:乒、乓、刁,這一類的字是從原有的兵、刀變體而來,只表示字的讀音,不表示意思,實際上已經是個符號了。

合音字:比如甭、覅,都是兩個字的讀音合起來,並表示這兩個字的意思。在化學用字中尤多,比如羥、羧、羰等……

兩聲字:純粹由聲旁構成的字,兩個部分都表示聲不表示意、比如啎,兩個組成部分並不表示忤逆的意思。

總結,六書說以來的學說繼承都是對漢字認識的發展。六書說的理論基礎在於古文字,重視古文字的繼承關係;而到了三書說,重視的則是現代文字的自身歸類,撇清了和古文字的聯繫。


林季苗:《漢字分類及認知之研究與對外教學應用》

從甲骨文到秦篆歷代古文字大量形體的實際面貌,隸變以後漢字形體演變的複雜事實I,都對傳統「六書」提出了挑戰,進一步說明了「六書」僅對秦代規範的小篆是適合的,但是它無法覆蓋歷代的漢字構形。為了使漢字構形的類型劃分能夠切合古文字的實際,一些文字學家提出了「三書」說,但是,「三書」說對古文字來說過於籠統,對今文字來說又不完全切合,始終未能將「六書」替代下來。「六書」明顯的局限性,增加了進一步總結漢字構形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從新的角度來看「六書」,又使我們產生了以下看法:「六書」本來是以秦代規範的小篆為基礎總結出的漢字結構分析模式,它所以能統帥漢字構形分析近兩千年,主要是它的「結構——功能」分析法適合表意文字形體結構的特點,傳統「六書」不應當拋棄,而應當為漢字構形學的總結提供一種合理的思路


借這個問題我圈一下 @趙瑾昀 老師和答題的其他老師,以及好友 @陸葭宇@王奕樺

漢字造字和變遷,包括六書的問題,上次和幻雪師說過,我們也許還有新的路子沒開闢。

現在大家都習慣了一個做法,就是分析漢語的辭彙和語音的時候,找一些親屬語言的辭彙,像我們常用的藏緬語、侗台語、苗瑤語,甚至南島語等等。但是研究漢字的時候,我們就很無助了,因為我們都相信漢字是一個單獨的系統,沒有一個像親屬語言那樣的體系做參考。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幻雪師和我做了一些小的分析。我們認為:以彝文及納西文(東巴、哥巴)文為代表的文字體系,與漢字有親緣關係,其造字法對研究漢字造字法有借鑒作用。

比如轉注與假借,我舉一個例子(聲調略)

東巴文:? (我這裡是借用一個符號,東巴文直接顯示有點問題),這個字讀k?,意思是星星

彝文:? 音t?u,一般用於專名;? 音t??/ts?,一般指星星; ? 音kh?,一般指苦

這裡,品字形的三個圈,不論是東巴文還是彝文都應該是「星」這個意義的初文,並且在漢字中對應「晶」 (如「三星在罶」),且星亦作「曐」。原始彝語支讀音可能是*krej。

?是?的變形字,?是?的變形字(兩點相連,另一點拉長),所以最終也是?的變形字。如果放到六書的框架中去看,很難說是轉注還是假借。這是因為,雖然?字形未變,但是和變形字? / ?音變走向不同的方向,分化了功能;? / ? 繼續走了這個路子,?借用讀音表達抽象的意義,最終只有? 留下表達最初的原始意義。這一路下來一直在假借讀音,但是讀音又一路在推進,累積下來就成了三字並存。如果站在? / ? 這個路口,一個是*kha,一個是*kza,甚至是互換可替代的,但是? 表星的用例已經開始佔主流,那他們是假借還是轉注?原來的那個?又算什麼?

又如彝文?,音gu21,可算作象形,本意是雁(向左轉90度看,是一個右飛大雁的抽象形)。而將其字形作變化為?,音轉為gu33,表達此音下的「九」,「固」等意義。這和考老變形的例子有沒有類似之處?

這些例子不能說單獨說明什麼。我的意思是彝語支系統的原生文字,形聲系統不發達,其他的造字法派生了大量新字,對這些造字法的了解和研究,也許可以反過來推動對漢字造字的理解。


之前的答主對唐蘭以及裘錫圭的漢字分類已經說過了,我就來說一下王寧老師的「結構——功能」分析法。

王寧老師的「結構——功能」分析法是建立在對構形元素的確定的基礎之上的。

她把漢字的構件按功能(構意功能)分為了:表形構件表義構件示音構件標示構件以及記號構件。

表形構件就是直接展現物體的形體的構件。例如「元」字,金文作「

  • 」(狽元作父戊卣)就是一個獨體表形構件。組合表形的如「益」字。

表義構件是體現詞義的構件,可以獨用。又分為表示類別義與表示個體義兩種。表示類別義的主要是六書形聲字中的形符,例如從口的「和、吹、喝」等字的形符就是表類別義的表義構件;表示個體義的構件例如「炙」中的「肉」、「黍」中的「水」。

示音構件大致與形聲字中的聲符相同,具有示音功能。至於為什麼不叫「表音功能」,王老師說:

為什麼我們不把聲符的功能稱作「表(標)音功能」而稱「示音功能」?這是因為,漢字的聲符從本質上不是用來標音,沒有指讀字音的功能。

同時部分示音構件還有示源功能。例如從「侖」得聲的字,大都有[+有條理]的義素:「論(言有條理)、淪(波紋擴散有紋理)、輪(輻輳有理)、倫(人倫綱常有理)」

標示構件:標示構件又分為只有區別作用的標示構件(如甲骨文「少、小」的區別)和既具有區別作用也具有指事作用的標示構件(如「亦」下兩點)。後一種大致與六書中的指事相同。

記號構件是指漢字在發展中一部分構件的構意喪失後變得無法解釋的構件。例如「寒、塞」和「春、秦、泰、舂」的上半部分。

而「結構——功能」分析法基本是建立在前四種主要構件相互組合的基礎上對六書中定義模糊之處進行重新分析,力圖得到一個較為完善、規範的漢字構形理論。

具體的漢字構形模式主要有11種,圖示表示即為:

許慎的「六書」(實際上是前四書)實際上是對已經經過他優化、挑選後的小篆字形進行分析的,這種分析法的問題一是僅僅局限於小篆字形,而不能準確地分析古文字字形和楷書字形;二是定義不明確,出現了諸如「形聲兼會意」這種情況。所以王寧老師這樣的分析方法從理論上避免了一些矛盾的出現。

例如傳統上認為的「形聲兼會意」字,在這個模式中就直接歸入「義音合成字」,只是這個示音構件同時還具有示源的功能。同時,這種構形模式可以被用來分析不同歷史時期的漢字字形而不僅僅局限於小篆構形。例如隸變之後的文字構件大多不再具有表形功能,所以只剩下七種構形模式了。

但是「六書」畢竟影響深遠,很多時候還是就直接用六書來分析了。以上見於王寧老師的《漢字構形學導論》,原來叫《漢字構形學講座》,不過原來那個版本已經比較舊了。新版的《導論》做了很多補充,也修正完善了理論,更加科學了。題主如果對這十一種構形模式的詳細情況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喲~


我不生產觀點,我只是教授觀點的搬運者。

之前就關注這個問題,以前的觀點主要是跟王力老師的漢語史稿相同,四體二用。

但是前一段時間,北師大的古文字學教授李運富來我們專業開了個講座,裡面恰好涉及到六書的概念。他認為就學史的觀點來看,六書最早提出的時候,就不是作為一種造字或者是漢字分類的方法,而是小學教育的一個科目名稱。

這個觀點倒是很新穎的,不過他給出的論據也是蠻詳實的。

後來六書的定義,是歷代學者根據自己研究的需要做了擴展,這時這個「六書」的概念已經不是當初的涵義了,而是作為學理上的一種理論名稱。


許雲『依類象形』,從甲骨文可知觀形有音,聲里攜意,形音兼有,然後生義,古人的智慧非今人所想。


推薦閱讀:

「陝(陝)」字右邊的「夾(?)」到底是什麼字?單獨用有什麼含義?
日本為何並收新舊字體和異體字?

TAG:漢字 | 文字學 | 六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