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到男生們在酒桌上應酬 ,心裡就無比反感?為什麼中國會有這種「酒文化」?
為什麼很多問題非得喝了酒才能說? 為什麼中國有一大堆的勸酒理由但其實一點都不科學?說自己不願喝酒卻不得不喝是不是在自欺欺人?
其實中國酒文化的真相是這樣的
提到中國的酒文化,想必我們頭腦中首先呈現的情景不是戀人對飲的雅緻和詩人豪飲的狂放,而是一種有時不分性別的吞咽比賽和其背後隱藏的變相要求「強制服從」的屬性。在某種意義上,「酒」在中國已經遠遠超出了休閑娛樂的範疇,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沒有硝煙的角力或者說較量的手段。
這種現象不難理解。大家知道,隨著中國古代皇帝集權政治空前加強,權臣越來越以一種「只對自己位置負責」的明哲保身態度來處事,「結黨」卻「不作為」逐漸成了一種常態。要「結黨」,或者說「強迫站隊」,自然要發明各種測試官員態度的方法。私下交談當然最有效,可問題是,私談之前怎樣了解一個人的大致傾向呢?於是,「酒」便開始在此發揮作用。
什麼作用?強制服從作用。換句話說,如果我表現出要求你喝超出你能力的量,你是否會照辦。當然,具體方法五花八門。有些是直接要求,有些是「先干為樣」,就這樣,這種隱藏著的「測試服從」的方法開始大行其道。甚至站隊不同的下臣們會為了自己的主子而拼酒,以示忠心,這也就是我們前文所提到吞咽比賽的前身。
說到這裡,想必你明白了「酒桌飯局」在很多場合的現實意義。不過接下來,我想把這個問題向前推進一步。
其實,中國人對於「強制服從」和「站隊」有著極其特殊的偏好。不知道是不是和以「家」為中心的文化有關,這種偏好很多時候不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而是一種心理層面的強迫症。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站隊」文化,它可是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麻煩,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對人不對事」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站隊」思想,也就是我們總是傾向於先斷定某個人屬於善還是惡、好還是壞、與自己的價值觀是相同還是不同,然後再決定是否與其交往。甚至連我們看待歷史、法律等社會問題的時候,也總是會不自覺地採用優先「定性」法,而不是優先「分析」和「就事論事」的方法。而這種傾向的最大問題就是不利於集體協作,因為大家總是喜歡先給自己和別人打標籤,設定圈子,組成小團體。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哪怕只有很少的共同點,其實也是可以作為合作基礎的。
中國最典型的一句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經常把這句話看作「正氣凜然」的自我獨白,卻忘記了其優先自我定性的不當之處。舉例來說,很多歷史上的「清官」或者「正義形象」正是以此為座右銘而拒絕與「貪官污吏」合作的。結果呢?形象光耀千古,但往往只是個高大上的抽象形象,具體卻什麼事也沒辦成。我還記得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趣的一段對白。和紳當時問紀曉嵐說,「你說咱大清朝是清官多呢還是貪官多?」紀曉嵐回答,「和中堂明知故問。誰不知道貪官遍地橫行,而清官卻如鳳毛麟角!」於是和紳反問,「那你說,我成事不靠貪官靠誰?難道要靠你們這些如鳳毛麟角般稀少的清官么?」
這時,你也許在想,那是不是說我們要站到「主流」圈子裡才能成事呢?如果我們還是這麼想,說明還是沒有擺脫「貼標籤」的思想,或者我們所在的組織還是熱衷於「站隊」和「小團體」。其實,無論在歷史、還是現實中,哪兒有那麼多「好壞人、忠奸臣、清貪官」呢?誰都有多面性,大部分人不過基於特定製度和環境,在權衡之後做了其他人都可能做的選擇而已。我們都知道「求同存異」的意思,但卻發現在很多中國的組織難以踐行。西方文化中也有「圈子」,不過意義大為不同。換句話說,我們的文化重「同」,而西方文化尊「異」,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很多傳統組織難以有效合作的原因。
接下來,我想把這個問題再向前推進一步。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厭惡不同呢?這可能和中國明清以來高度集權制所造成的緊張氛圍有關,換句話說,我們更喜歡「從眾」而厭惡「寬容」。而「寬容」的背後,正是對於個人自由的充分尊重。提到「寬容」的典範,我們就不得不說一個值得我們後世研究和學習的人物 ———— 曾國藩。
曾國藩有什麼特殊之處么?為什麼有那麼多關於他的書籍?他和其他官吏的最大不同點是什麼呢?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或者說「以聖賢之心,行常人之事」。具體來說,曾國藩勤儉、自律,但卻不會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看待甚至要求別人,更不會把它作為與人合作之基礎。他知道,人與人是不一樣的,但這並不妨礙大家合作。在曾國藩的眼裡,人並無絕對的好與壞、善與惡,所以不要有意去展示自己的不同,甚至無意為之也要儘力避免。舉例來說,曾國藩曾把大量銀子悄悄地散播給百姓,同時全力掩蓋以避免為外人所知。他可不是在追求什麼「做好事不留名」,而是怕對他人產生無形壓力,擔心社會輿論會變相強迫其他官員也照做。這一方面說明曾國藩行事的確考慮周全,另一方面也說明咱中國從那時到現在都沒形成對自由的充分尊重啊!
比如,扎克伯格在捐了自己的股份後,不少國人和媒體非要去質問中國大佬們為啥不這麼做。要知道,扎克伯格可不是為了教育其他富人才要如此,也不是為了製造什麼輿論熱點出來要求他人跟進,更不會因為別的美國富豪吝惜財富而對自己的道德水準沾沾自喜或對他人不屑一顧。因為這在美國僅僅代表個人的選擇,與其他人無任何關係,民眾和媒體也不大會因為扎克伯格的行為去責難他人,這只不過是自由環境下一個個體的自由選擇而已。
到這裡,我們今天的問題深挖終於可以告一段落。總結一下,每個人都與眾不同、又都有共同之處。尊重他人的自由選擇是人與人合作的基礎,這種尊重不僅指是行為上的不干預,而且也指心底的一種不求同。當我們能以這種寬容的態度接納「異類」之時,我們才離現代化社會真的不遠了!!
微思考:匯聚點滴思考,拓展知乎疆界
http://weixin.qq.com/r/e0kTCzLEi2-0rXZo9xxp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其實中國這些都不叫酒文化三五好友在一起 品酒 談天 重在一個品字 不一定多 不一定醉 可能微醺就很好 這才叫酒文化中國這叫圓桌文化 酗酒文化這種文化四大特點 強灌 虛情 浪費 傷身
我想你反感的應該不是中國的酒文化,而是那幫到了酒桌上裝正經人的男生吧。很明顯,男生,學生或是剛畢業的屁孩而已,想不出有啥可應酬的,無非就是同學之間喝點酒促進一下感情而已,在酒桌上真誠相待,坦言以對,把酒人生,激揚文字,在人生最美的階段享受著最美的友誼。非要學著大人裝得跟有正事兒似的,我看見我也反感。
我也很反感,我是男的,因為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不清楚暫時不談)商人們和黨政機關幹部不少人都認為酒量和人的能力成正比(注意!!前蘇聯也是和我們一樣都是紅色政權,但斯拉夫人不喜歡惡意勸酒,都是自己喝自己的),然而這是沒有道理的,也是外國人無法理解中國大陸人(就是Red China,我更喜歡用這個冷戰時期的稱呼)的地方之一。然後,酒桌上經常盛行「不飲酒或少飲酒=不禮貌」的思想,無視他人身體健康,人人都有追求健康的自由,但在酒桌,上這種自由被非法地宣告「不存在」了。不懂得尊重他人,又想用飯局和他人拉近關係,明顯地,這兩條是矛盾的。但中國大陸人始終走不出這對矛盾。實質上在目前,本人一介草民,沒有權勢,沒有武器彈藥,推翻不了這一切陋習。不過本人感覺,隨著國人越來越理性,對健康越來越注重,對追求健康的自由越來越尊重,這種陋習會慢慢消失的。BTW所謂陋習是指「惡意勸酒」而非「絕不飲酒」。
我也很反感。但社會上許許多多領域技術門檻並不高,一個單子給誰做都差不多,且,資源掌握在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手裡,那麼,喝酒還算是好的,沒收回扣就不錯了。酒桌上真能成事兒,但人們到了酒桌上的表現確實是看著噁心,totally mess。
請人喝酒擺飯局的人都是有求於人啊,男的不喝酒太理智,談生意的時候價格壓不下來,再者,男的一喝酒興奮了就開始話多了,這時候稱兄道弟拉關係就方便多了。一個裝大爺高興,一個裝孫子竊喜,事就容易成了!
大環境的影響,社會中很多行業要成事是要在酒桌上進行的,即便男生不想喝或者聽著自己知道不科學的勸酒理由還是要喝的,為什麼?想成事唄。就像一條河流中所有的魚都在自西向東遊入大海,明明知道前面是一片工廠污染河流段還是義無反顧。但你為了逃離那片污染區就自東向西遊,但是達不到目的地……
唉 一看見對象喝酒就煩 從十二點喝到凌晨五點 我覺得自己要瘋 啟示必要的應酬喝也無所謂 但是朋友坐一塊 多少應該都無所謂吧 可是每次和朋友喝的時候勸她他都說我沒禮貌 但後來朋友還讓我趁他上廁所時候把酒倒掉 我真的不懂 對象總說我不懂酒文化 於是我就來了 看大家好像都挺不喜歡的
我也比較反感,每次聚會,遇到勸酒都非常惱火,為什麼不喝酒就是關係不夠,為什麼一定要喝到量才算夠意思,我雖然能少喝一些,但是我不想喝,為什麼要去喝!個人感覺真正的朋友是不應該逼著你做不想做的事!首先我沒和他們喝過,聚會上我曾撒謊說我之前胃穿孔過,不能喝酒!所以堅決不喝,至今沒有太大壓力!但是對於勸酒的真的很煩!
四個字 身不由己
有點贊同樓上的回答。從小我跟著父親竄過不知道多少飯局,每次都看著一桌人你敬我我敬你說著套話假話。父親還俯身在我耳邊說:這就是大人的世界。從那句話開始就開始極度厭惡酒文化了,並準備離開這個國家。所以大學裡看那些覺得自己會敬一點酒就很牛逼的人就想到一個字:"作"
其實酒桌上還真不談什麼問題。我也反感你說的這種飯局。但這不能算什麼酒文化。喝酒就應該和三五知己一起。那是一種文化
好像西方不是這樣的哈哈哈
喝酒主要還是為了拉近關係,增加感情,這樣事情會進展得更容易些。看你怎麼想的咯,西方的思維現在佔據了我們大部分頭腦。西方主要集中在「事」上,你可以認為這樣很直接,很簡單。但是也由於這樣,能力至上,合作夥伴之間注意力集中在利益上,情感相對比較薄弱,有利可圖即可。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