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ra 和知乎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Google 盈利幾乎完全依靠 Ads, Facebook 也一樣, Quora 和知乎都沒有 Ads, 怎麼盈利?
做招聘操作太困難了,況且這裡的用戶並沒有求職意向
用戶太少,靠廣告收不了幾個錢,即使很「精準」;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難以靠廣告盈利做收費資訊也不太靠譜,做起來難,買資訊的人也少兩個解決方案:
1.現在不去考慮盈利模式,船到橋頭再說
2.把品牌和影響力做到位,然後等收購(就像一個即使不會賺錢的美女,也有人願意為她花錢,因為能提升男人的品味——這個比喻有點矬);比如騰訊要是收購知乎,肯定能提升騰訊的價值。個人覺得知乎更大的問題不是盈利,而是隨著用戶越來越多,噪音也就越來越大,做到以後就像論壇了。——就我有限的智商來理解,這才是個噩夢。quora前幾年從矽谷風投接受了幾千萬美元的投資後,放開了網站的一些限制,比如我10年的時候是無法翻牆通過美國朋友註冊,後來不用翻牆也可以註冊了,所以答案質量有所下降,但是目前我覺得比知乎好,因為管理相對嚴格,比如我粉絲裡面有2個top writer都有被禁止發言的經歷,我最近也被禁止了一周,取消了4個most viewed writer的頭銜,因為我實在控制不住自己對回復的某人爆了粗,儘管是很優雅的英文粗口。而且經常網站主管也會和回答問題的人互動,比如我上次查看卡戎的一個問題,某個閱讀量巨大的希臘人摘引了自己讀過的各種著作裡面的原句證明卡戎的船是沒有名字的,於是quora主管就出現在評論區,希望他把他的評論作為單獨的答案好推給用戶們看。美國人做事,是不會把直接利益考慮的很重要的,他們很多時候還是想先把事情做好。相反,我不太喜歡上知乎的原因是,我看到有的用戶這麼回答別人問題:1. 用戶A:「我原來回答過,你自己去我答案裡面找」2. 用戶B:" this is a stupid question"。 (如果我是提問的人,我會繼續向他爆粗口,當然,是優雅的英文粗口)我沒有看到網站對這些答案進行限制。最後,我覺得某些quoran的想法是對的,不要把quora變成盈利的地方,這樣用戶會流失,因為一旦盈利,我們會懷疑上面的答案的真實性,我們放棄書籍來看答案的主要原因就是相信上面的人,人就是網站最大的財富。而我一直把美國作為人類的希望,我覺得網站創始人的目光不是局限在自己能賺幾個字兒上面的。而是網站最初口號:人類的知識不一定來自書本。
用風投的錢買地建寫字樓,升值了就是盈利。
~~~~~~~~~~~~~~~~~~~~~我是不靠譜回答結束的浪線~~~~~~~~~~~~~~~- 定位高端的社區,數據挖掘會很有料吧?在校學生、公司員工的信息是可以統計的吧,按(贊同+感謝)/回答數 這麼一排序,嘖嘖,哪個獵頭有這麼好這麼全面的資料啊。
- 類似微博+V,認證一些企業賬戶,做做宣傳推廣不是問題吧?
假如我是周鴻禕,出個團隊用認證賬號提供一系列技術、信息安全方面的精華回答,展現我公司的軟實力,也能在「高端用戶群體」里洗白點口碑吧?
有合作,那就有盈利的可能,是吧?- 跟傳統媒體合作,或者出書,開放版權,與回答者分成賺點稿費。雖然是小錢,聚沙成塔。
- UCD出了本火花集,知乎也可以來個蓄水池嘛
- 做周邊。火狐授權的商店賣周邊也是很賺的。知乎嘛,可以向文具界發展,實業興邦啊親
- 堅持不開放用戶充值
- 但可以考慮開放捐贈,比如以月捐的形式?
知乎的盈利模式這個話題是知乎團隊,乃至所有想做類似問答類網站的人所關注的問題。精準廣告、招聘、活動、衍生app……無非不是拿上知乎的優質用戶、優質內容去換錢。但由於知乎的特徵,必然不會走用戶規模化的道路,所以廣告及相關活動的影響力,對於廣告主來說,價值一般,所以贊同@麥克 的觀點,「廣告養活不了知乎」。 那這麼好的社區,這麼好的內容總不能一直靠風投養活吧?
我個人傾向於向知乎會員收取年費模式,肯定會有一部分用戶因為收費而離開,但留下來的相信應該是優質用戶,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知乎內容的品質化。知乎不簡簡單單是一個問答網站,應該是一群有熱情的it人交流互動的社區。相信大家去車庫咖啡與業內人分享聊天的時候,至少也要買一杯咖啡吧。
別想著盈利,先想著去影響,當一件事 值得大多數人注意的時候,就有了價值,可能後期企業入駐,收費用。但實在是不希望,廣告滿天飛。
知乎可以考慮以成為智庫為目標。吸引更多的高水平專業用戶,提供優質的專業回答,以此為基礎建立資料庫,逐漸成為智囊機構。
慢慢演化成一個付費的各類專業諮詢平台?知乎作為中介收手續費?
我倒是覺得可以向百度知道那樣讓提問者提供懸賞金,最佳回答者和知乎共同分成
我認為,一個互聯網產品如果要將盈利模式放在未來,就必須要考慮用戶的切換成本,否則,未來一個新的更好的產品出現,你經營多年之後,正準備開始部署盈利模式了,人都走了。不是不能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但是你要確定你的用戶能等你的船到橋頭!
很簡單,招聘,知乎雖然看上去是一個微博+知道+論壇的三者結合體,但最重要的一點是記錄了用戶的行為,根據行為特徵來去評估這個用戶是什麼樣的人,從而對應推薦精確廣告或招聘,例如我如果要在知乎招聘「無線產品運營」經理,找到的人肯定比傳統招聘網站要多,質量要高。
發現很多人對盈利模式都覺得在開始不應該討論,我覺得這麼想很莫名。企業首先想的就應該是「怎麼賺錢」!企業的思路應該是:怎麼能賺錢——怎麼能生存——怎麼發展用戶——怎麼樣盈利——怎麼樣發掘更多的盈利點。我一直不能理解國內很多沒有想好怎麼樣賺錢就開起來的公司,你們有點在浪費錢,而且是一個很不負責任的行為,這樣的企業最好的結果就是經營一段時間然後把自己賣掉。都是沒有明天的企業。
真希望知乎採取收費模式,那樣我就可以狠狠心徹底的戒掉知乎了。現在知乎越來越像一個大垃圾場,有貨沒貨都往答案上寫,高分答案也並非全部好答案,灌水灌得好,一樣高贊。知乎現在也就是全國高校通用的bbs論壇,再無其他。
看了下Quora里這個問題的answer wiki
大致就是說要賣廣告。不過這個賣廣告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廣告只向非用戶顯示大致是說quora的高質量答案在各搜索引擎的顯示中都排在前列,保證了瀏覽量。然後因為quora答案的確定性,更方便定向投放,提高轉化率。同時高質量答案是社區用戶帶來的,所以更要保證用戶的使用體驗,因此不會向用戶顯示廣告而向那些通過搜索引擎看到答案頁面的瀏覽者顯示廣告。
其實就「招聘」來說,在知乎上的企業,可能會比較需要費神。因為信息量比較大,而且這種問答類的網站,確實還是有人是靠百度知道那類COPY而來的。當然,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而且,除非知乎推出能夠根據用戶所回答的問題、所提出的問題等經驗,推斷出一個人的「水平」,那麼,對於企業的精準人才投放,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如果說,讓企業來做專場招聘,那麼還會面臨一個很尷尬的問題,那就是薪水待遇的問題。比如應聘者在很多問題中的回答都十分的有見解,而且深具可行性。那麼,這樣的人才,要給多少錢才能讓其動心呢?如果只是給一個普通職位的價格,那麼是否太「侮辱」這樣的人才呢?如果是給一個高價格,那麼勢必又帶來的是高期待,以及低數量。於是就彷彿走進了一個怪圈一樣。
如果招聘的是普通人員,那麼就用戶的基數來說,其競爭力要照比智聯等傳統招聘網低很多。而如果說是可以更好的了解員工,這多少有點扯淡。大公司的每個職位,基本上都會有幾百上千的人去投遞,而HR往往只有幾人,最多也就十幾人。怎麼去一個個的了解?
所以,個人對與樓上有說知乎會以招聘為主要盈利手段的看法,不敢苟同。
PS: 除非知乎有另類的創新。
個人認為,知乎的盈利模式,應該是會仿照quora,跟著其腳步走,才能更穩。穩中求變,才能更好的生存。
而這類網站,因為都是由問題提出,所以主題會相對較為明確。那麼從而也就引伸出,廣告的精準投放會較為明確。像一些與淘寶相關的問題,就很可能是淘寶店主,那麼投放一些淘寶應用的廣告之類的,就會比較容易帶來效益。
所以,個人還是認為,做精準廣告投放,可能性會比較大。現在個人認為還是要靠風投的原始資金維持,但是問題是風投最開始為什麼要投資知乎?
今天參加一個活動,和鄰座也聊到這個問題,我認為一個有價值有影響力的產品不一定非得直接贏利,那就是等收購,那投資人的錢哪裡來,市場上來,其實也就等於我們受益者都買了單。所以知呼只需要等到一個契合的平台收購即可,在此之前把價值做大最大化。
將知識變現是近期互聯網的熱門話題,比如知乎live,分答都是最近比較火熱的話題,但是個人覺得知識變現有兩個痛點需要解決:1.不知道應該向誰去提問。2.知識的定價問題。關於這兩個問題網上有很多的討論,我就不再贅述,我只是提出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希望與大家討論一下:
1.不知道應該向誰提問的問題:
本人在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資料的時候,通過搜索引擎查找資料,在很多時候,獲取的資料和我要解決的問題搭邊,但是由於作者不完全是針對我的問題書寫的資料,離解決我的問題總是差一層窗戶紙的感覺,然後就不斷的更換關鍵字查找資料,到最後總有種久戰不決,撓心撓肺要撓牆的趕腳。那時我就想如果能夠與相應的作者直接聯繫的話,應該可以圓滿的解決我的問題。
針對不知道該向誰提問的解決方法:
作者依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在知乎上寫博客,當有用戶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通過關鍵字檢索查找到相關資料的時候,覺得有必要的話,則通過知乎向相應的作者發起提問並提供懸賞,作者可以依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回答或者拒絕,一般而言,只要相應資料是作者本人原創的,應該可以提供較為滿意的答案。
2.知識的定價問題:
在很多情況下,提問者在別人能夠幫助解決問題的前提下,是願意支付相應的費用,但是如果錢給了,問題卻沒有解決,那對於提問者是個很鬱悶的事情。同樣的,作者肯定也希望有確切的回報才可能花費時間精力去回答問題。
針對知識的定價問題的解決方法:
提問者向作者發起請求,將問題提交給作者,並承諾支付一定的費用,在作者回答問題之後,提問者依據問題的質量給答案打分,並依據評分按比例支付費用。比如提問者承諾支付五十元的費用,如果他覺得答案不滿意,只給一顆星(滿分五顆星),則提問者只需要支付十元的費用即可。那麼在此很多人就會說,提問者肯定會耍賴,滿意答案也只給一顆星用以逃避支付費用,但是我可以通過另外一個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答案後續收益按比例分享:
在作者回答問題之後,問題將會在知乎上公開,但是相關答案其他人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才可以看到,所得收益提問者與作者共同分享,但是所獲取的收益則是按照評分標準來分成,如果是五星評價則五五分賬,一星評價則是一九分賬,即提問者的評價越低,後續的收益比例就越低。還有就是評分越低,搜索排名越低,其他用戶看到概率越低,對於低評分其他用戶支付的意願也就越低。事關後續收益的問題,提問者應該會在打分上做相應的平衡。
當然還可能會存在自問自答的情況,個人認為在綁定手機以及銀行支付的情況下,基本上就是實名制了吧,開小號自問自答肯定比較困難。相互之間的自問自答,可以通過其他用戶看到問題之後的評分以及舉報,發現之後對其進行懲罰,當然,這個可能需要一些演算法以及積累的過程。微信的公眾號和百度的百家號應該也可以這麼玩。
最後再補一句,如果把知識變成商業信息呢?1.增加個版面相應的廣告用戶。(收費)2.在廣告頁面內,各商戶把自己產品的訊息諮詢服務整合進來。3.其訊息諮詢包括:1)產品信息,參數,性能諮詢;2)後期問題,故障解決方法;3)新產品預期及廣告 (將產品的形象服務化,增加與用戶的互動)
4.必要的時候,將知乎的劃分出特定的,企業產品與產品用戶的客服,問答區。
5.制定廣告用戶服務規範。一、可以參考FACEBOOK的廣告方式,不要BANNER,要有價值的群!
二、賣答案;
三、賣諮詢;
四、賣評測問題集;
五、賣會員;
六、賣場地活動資格;
七、...
開動腦筋能賣的多了,你怕你沒「價值」,所以賣什麼也都是靠騙!第一、再成立一家網路營銷公司,通過會員的數據分析,進行精準廣告投送;第二、會員分級,高級別會員可以花錢買,享受答案置頂、標紅、推送等系列服務;第三、品牌入駐,為品牌開通品牌空間......
推薦閱讀:
※作為知乎用戶希望它有長久的高質量的運營下去,我們可以做出怎樣的努力?
※三十難立,何去何從?
※你最欣賞的知乎才子有幾個?他們都是誰?
※為什麼在知乎搜索「美聯航」出來的結果沒有最近的美聯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