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 Quora 和知乎這種問答網站的未來怎麼看?

CSDN今天的文章「Quora正處在危險的邊緣」(譯自會中文的法國交互設計師Sacha Greif) http://goo.gl/OFvAp 主要觀點:與Google+相比產品已經失色;不解決任何問題;UI設計太平淡;使用起來無趣。


今年 1 月 Quora 50 萬用戶的時候就有人跳出來說 Quora 不靠譜,但現在已經 250 多萬用戶,我看到 Quora 每天都在進步,諸如 Larry Summers 這樣的大牛也開始在上面回答問題。

對於知乎,我個人並不是太介意這些看法,有各種各樣的看法總是常態,評論總會有,路還要自己走。一個產品行不行,關鍵是團隊是否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並長期沉下心來踏實,認真改進產品。


僅舉三個最近的例子來說明現在Quora的生機勃勃:

1. 紐約時報的記者到Quora商量合作的可能並回答問題。

http://www.quora.com/Jim-Schachter/The-New-York-Times/Quora-Office-Hours-Reporters-Columnists-from-The-New-York-Times-Will-Answer-Questions-the-Next-Three

About six weeks ago, my New York Times colleague Aron Pilhofer and I visited Quora to brainstorm with Charlie Cheever and Marc Bodnickabout how our organizations might work together. One idea we came up with was having Times journalists who』ve recently published books come on Quora to field questions from the community.

2. Quora之前推出的群組功能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34766

3. Quora成立了Content Team來更好的執行全站的監護和策略

http://www.quora.com/Ben-Golub/Quora-Moderation/Moderation-on-Quora-Introducing-the-Content-Team

In the long run, Quora moderation should scale with site growth. Given this, we expect that:

  • The Content Team will evolve into a group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implementing policy and generally maintaining quality on the site, in cooperation with Topic Admins.
  • Quora admins will be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making new policies, interpreting existing policies, and resolving edge case disputes.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隨隨便便成功,Quora有個好團隊,有個好產品,那些hype都是外界給的,認認真真靜下心來,挖掘產品形態更多的潛力,在數據上更下功夫,運營上更加重視,我仍然相信,Quora遠遠還沒達到它所可能帶來的價值,我也相信Quora的願景。


這篇 Why Quora is in Trouble 其實是一篇教程,教大家如何在沒有論據準備亂說一通的情況下起一個足夠好的標題,就足以掀起一場「大討論」了。

上面是開玩笑,我們來看看 Sacha Greif 在文章中都說了些什麼。

It』s not the next big thing anymore

(它不是下一個內什麼)

作者拿 Google+ 和 Quora 相比,然後說 Quora 完了,沒有人會有時間上 Quora 了。這個邏輯是什麼呢?這就好比說搜索引擎出來了,沒有人會去發郵件了;社交網路出來了,沒有人會去讀新聞了。Google+ 和 Quora 在產品層面上沒有可比性。而且,並不是任何事物都非要成為 「the next big thing」 不可呢。

It doesn』t solve a problem

(它不解決任何問題)

作者說那是因為 Quora 沒有任何問題(那現在上 Quora 的人們是去幹嘛的?),然後作者又提到了 Twitter 也沒有解決任何實質問題,不過現在也變得蠻成功的。在自相矛盾的基礎上,作者進一步說明 Quora 不能成功的向用戶收取 monthly subscription(至少向作者自己),所以看起來 Quora 這東西是沒救了,好吧。

It』s no fun to use

(它用起來不好玩兒)

在這一則里,作者表達了自己對按鈕設計的個人喜好(他認為圓角和漸變不能出現在同一個按鈕上)。然後作者控訴了 Quora 缺乏動畫,徽章,點數,等級或其他類似的機制,以至於用起來就好像在交稅一樣。這充其量說明了 Sacha 可能不是 Quora 的目標用戶,同時闡述了一個真理:一個網站只要有了動畫,徽章,點數,等級或其他類似的機制,那麼這個網站就會變得無比吸引人,讓人離不開它了。

It』s not that interesting

(它不那麼有趣)

到這裡,作者終於開始認識到 Quora 類網站的真正挑戰所在,那就是做好數據挖掘和分析,保持信息的新鮮度,向合適的人推送合適的內容。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所有網站的通病,反而 Quora 的話題結構讓用戶可以關注其感興趣的話題,選擇性地獲取信息。

當你在 Quora 上看到一堆創業問題覺得厭煩了,打開 Facebook(人人),發現大家都在討論 Lady Gaga 或誰在昨天的 party 上連喝了 20 瓶啤酒,你覺得如何呢?

然後,文章就基本結束了,像開頭描述的那樣,作者沒有展現什麼有說服力的觀點,僅僅起了一個好看的標題。回頭我也準備去寫個 Why Google+ is in Trouble,事實上,如果把這篇文章放在中文互聯網上,只要給個空鏈接就行了,因為沒人會去點的。

以上內容僅代表本人觀點


問答網站的價值在於解決「為什麼」,當初百度知道非常受歡迎的原因就是滿足用戶的「未知」請求。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用戶的暴增,百度知道的價值質量已經在下滑藉用一句老話:「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百度知道上面五花八門的問答已經滿足不了用戶滿意的答案,所以必須有一個高質量的問答網站來滿足用戶的需求而高質量的問答網站就必須有一批具有一定深度知識或處在社會中高層的人來形成回答用戶的需求,所以我認為知乎目前在國內發展的前行是:

  1. 知乎圈內是一批社會中高間層行業間的用戶(特別在IT)所以這導致知乎會在未來幾年內用戶會比較集中業內的中高端用戶而不是一個買菜場什麼人都有。
  2. 未來幾年一旦知乎形成了高端集體的龐大用戶群,大家之間形成一個高度集中關注一個行業話題如:IT,勢必會引起更多的業內精英來知乎尋找話題答案,這樣知乎會間接變成一個IT話壇,而不會是一個大雜燴。
  3. 當知乎形成一個龐大的高端用戶市場後,在商業合作上會有許多企業與媒體插入。這樣勢必會有利於知乎在收入與品牌上發展。
  4. 有點擔心的就是知乎在發展到一定規模上是否會沿著Facebook幾年之後向所有人開放的路走,這樣勢必會造成有量而缺乏質的轉變,這起覺於市場的反應與知乎的策略。


Quora怎麼樣我不想隨便下結論,但我個人不看好Quora類應用在國內的前景,以前我也寫過博客分析這個問題。

但具體到這篇唱衰Quora的文章,其實沒什麼營養,也沒任何說服力。


問答型網站屬於知識類服務,專家回答問題。

今後會向垂直類網站方向發展。類似stackoverflow。

zhihu可以建立多個子域名網站。在每一個子網站中,為專家建立積分。

子網站可以定位行業,興趣。

也可以為企業開放問答服務子網站。對企業收費。成為在線服務平台。


1.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2. 網站的未來不在於怎麼說,而在於帶給用戶的價值,進而是帶給投資商的價值。

3. 知乎、quora其實也算是社會化營銷的一種,區別是,不直接提供商品,而是提供知識。

4. 有價值的產品就有市場,區別是,能不能有獨特的價值,而且是持續增長的價值。

5. 不要怕別人也去做,大家都說,如果騰訊做了怎麼辦、如果XXX做了怎麼辦,當你還無知者無畏的時候,就不在乎這個;當你已經足夠強大的時候,就不怕這個。大家都說狗日的騰訊,但沒有騰訊,又怎麼會逼得你不斷往前進步?大多數倒在騰訊腳底下的企業,是自己的退步,而不是騰訊的足夠出色。如果大家能夠都像騰訊一樣注重用戶體驗,那又何談狗日的騰訊呢?google貌似很強大,但不是依舊被facebook折騰得夠嗆?微軟足夠牛B,但不是依舊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裹足不前?不怕別人的模仿,核心在於你的關鍵價值。


沒看原文,沿用天祿的話,一個非目標用戶道出了自己的習慣和看法,這是壞事也是好事,進行針對性的分析,並在網站定位基礎上滿足其某些需求,或許能將非目標用戶轉為目標用戶。

知乎未來會是什麼樣子我不知道。但我每來一次,我都要被深度吸引一次。

被內容吸引過,平時只能找到隻言片語的,這裡一次讓我聽到了整段對話;

被信息的高效吸引過,平時想盡辦法刪選關鍵字搜索,找尋人物信息,理出的信息是那麼珍貴,這裡一個類就引出大把精英,就像高級俱樂部;

被運營吸引過,或許也是被產品本身吸引過,明晰的網站結構,以小資源搏大資源的能耐讓人著迷;

。。。。。。

有那麼個瞬間,我會恍惚,如果每個領域都如此高效,人類會是什麼樣子的。

(純粹某段時間自我感覺,不廣告不代言)


我覺得zhihu的目前狀態不錯是在於這個人群。但是要發展就必須擴大人群,到那個時候,產品和模式最重要。


Quora和Zhihu未來會非常強大。就目前來說,大部分人,包括IT業者,也一樣沒有看清Quora和Zhihu巨大的潛力,所以總是會問Quora和Zhihu的未來怎麼樣,或者說Quora和Zhihu有麻煩之類的。

Quora模式的巨大潛力遠遠超出了大部分人都想像。起碼在我看來,Quora模式的網站zhihu,還有http://tumblr.com模式的點點網,都會在未來會進入國內網站前10名。


知乎最吸引人的是內容的質量,就像當年的豆瓣。如何吸引大家、特別是高端用戶長期在上面回答,產品體驗更智能有趣,我想這是後續要發展的方向吧。


新浪微博,百度知道 都類似一個大市場,什麼都有,但亂鬨哄的. 而知乎這種屬於提供高質量的問答內容的知識分享網站, 註定不能大規模擴張. 只能慢慢滲透. 不然網站內容的水化,會把老用戶趕走的.


我認為:想要短期盈利,很困難,千萬要耐得住寂寞啊,一手不錯的牌,看運營團隊能不能打好了。


看好知乎,感覺做互聯網產品還是要穩重一些,不能看到市場上有所波動,自己就動搖了。任何時候做事都會遇到反對的聲音,所以對自己的產品充滿信心是成功的基石。


知乎常年霸佔我收藏夾第一順位。

每天訪問知乎10+,已經超過新浪微博……

我想像我這種重度用戶不少吧?

非常看好知乎。


Facebook 和 G+ 我用著都無樂趣。隨便猜,我是 anti-social ,那文作者是交際達人。


知乎從IT人群出發做問答,是個錯誤。很難擴散到其他人群。知乎本質更像個問答論壇,我問了幾個技術問題,無一回答,甚至不如百度知道,無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推薦閱讀:

Quora 怎麼看知乎?
Quora 中為什麼水貼少,而知乎多的令人髮指?
為什麼成龍在Quora和知乎上的關注度差這麼多?
Quora 最新一輪估值 9 億美元,知乎估值多少?
如何在知乎上合理地搭訕男生?

TAG:知乎 | Quora | 調查類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