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中「C 調」、「D 調」等的含義是什麼?
這方面一直搞不清,大概有點畏懼音樂吧。
題主所問的「C調」、「D調」,我想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因為省略了[調式]描述,即「C調」=「C大調」。樂手交流時往往有這情況。假如吉他手忘了這曲子什麼調了,問貝斯手:「什麼調來著?」。貝斯手回答:「A調」——這時的「A調「默認指的是」A大調」,因為若是「A小調」就會回答完整。第二種是指的[調號],而不是[調性]。
如D大調與B小調這樣的關係大小調。因其音符相同,在五線譜上的調號也是一樣(兩個#)。所以「D調」也可以指調號,但對於調性而言還需要進一步的判別。
======== 上面回答問題,下面解釋概念 ========
當說「C大調」時,指的是調性(Tonality)。
其中的「C」為調高(Key),「大調」為調式(Mode)。所以, [調性] = [調式] + [調高] ("C大調" = "C"+"大調")[調式]:幾個音按照一定的關係以某音為中心構成的系統。
"幾個音":對音的篩選。音樂有12個音,在不考慮調式時,每一次相當於「十二選一」(1 #1 2 #2 3 4 #4 5 #5 6 #6 7);當考慮「大調」這個調式時,相當於「七選一」(1 2 3 4 5 6 7)。"一定的關係":音程關係*。
自然大調式:1 2 3 4 5 6 7 (全全半全全全半)自然小調式:1 2 b3 4 5 b6 b7(全半全全半全全)其中調式中音的區別(3-b3、6-b6、7-b7),本質是調式的音程關係導致的(全全半全全全半vs全半全全半全全)。"某音為中心":為中心的音即是主音(Tonic)。自然大調式1 2 3 4 5 6 7中的1,即是為中心的音(主音)。[調高]:調式主音的音高。
當調式中的1=C,則調高為C(Key=C);當調式中的1=Eb,則調高為Eb(Key=Eb)。那麼「C大調」意味著——
[調高]=C(Key=C);[調式]=大調式(1234567)。那麼按照大調式的音程關係,且調高1=C,可得:[調性]C大調=C D E F G A B。*註:音程關係只是調式最為基本的關係,只能解答在某個調性時的音符是哪些。而對於各個調式音之間穩定性的關係,我想才是對調性運用的核心——不穩定音有著向穩定音的[傾向];當不穩定音進行至穩定音稱[解決]。最簡單的記法,就是把什麼音唱作1(do),就叫做什麼調。
音調是曲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的。聲源的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振動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不同曲調的第一個音「1(do)」,具有不同的頻率。如C調的「1(do)」,振動頻率為256赫,D調的「1(do)」,振動頻率為288赫。曲調中除了首音「1(do)」以外,依次序還有「2(re)」、「3(mi)」、「4(fa)」、「5(sol)」、「6(la)」、「7(si)」,一共七個音,這七個音叫一個音階。它們雖然各有各的頻率,但是在頻率上卻都跟首音「1」有著嚴格的比例關係。一個音和另一個音之間的這個比叫做「音程」。每個曲調的首音「1」,都有確定的頻率,根據首音的頻率和各音對首音的音程,就可確定其他各音的頻率。
C調「2」的頻率等於D調「1」的頻率;C調「3」的頻率等於E調「1」的頻率,以下可以依此類推。先給個概念:調(key),就是音樂作品(或一個作品中的某一個部分)中起核心作用的主音支配下互起作用的一群具有一定高度的音,調是與音階相一致的。
你所說的這個「c調」「d調」我想指的是「調名」,我們一般西洋音樂用的這個Key
name是包含了調高和調名兩個含義在裡面,這裡就不講除大調和小調的其他調式了,其他的可能你並非用得到的。首先我想說這個「c調」「d調」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哈~對你這個「c調」來說,正確規範的表述方法是「C大調」或者「c小調」,注意這邊大小寫字母要區分開來。
調性是音樂組成的一大要素,要講清楚「調性」這個概念其實蠻困難。我們鋼琴上,能找到代表12個音的7個白鍵和5個黑鍵,這12個鍵是12平均律所使用的12個音。音階由一套相連接的音組成,從最低到最高是連續排在一起的。一個音階僅僅使用12個音中的7個音,那比如1234567(1=C)這種構成的音階就叫「自然音階」(diatonic
scale),半音階那是另外的,我們接觸較多的作品大多數作曲家都是採用自然音階進行創作。自然音階產生出「調」和「調性」的問題。在這裡使用「完全忠於調性」的大前提,來簡單地來解釋一下您的問題,比如說一個人,他選擇了C音作為起點並且只用這幾個琴鍵彈奏了一個音樂片段,加上點別的什麼,那這首曲子就被叫做「C大調」。那麼這個C就是主音(tonic),他的這個曲子是以他選擇的一個音階的第一個音為中心來進行創作的。如果一個人,他從D音開始,他也全部彈白鍵來進行作曲,這次他覺得哎~感覺不是很好聽嘛=-=於是他做了一點點嘗試,最後發現用F#替換F,用C#替換C,這樣走出來的音階似乎和諧了很多嘛~那一旦這個人使用這種替換完成了一個音階,並且用這個音階中的音來進行創作,他作出來的曲子就是D大調啦。
那麼相對應大調的是小調(minor),同樣是12個鍵,但它和大調的區別在於音階上第一個和第三個音符之間的半音數量。一個作品是大調還是小調,取決於它是以大調音階還是小調音階為基礎,音階的排列(全音和半音之間的關係)這是另一個問題了。一般大調聽上去比較陽光、幸福、祥和,小調則有些悲傷、憂鬱、有時甚至是陰暗的感覺在裡面。
這個問題要用文字描述清楚很難,我之前做了一張很不規範的表...可以對著看看,這個東西有規律的~看看「音階與琶音」,這書學音樂的必備。
調號→升降記號標註→調內音級→關係小調(自然小調)
C → 無升降號→ 1 2 3 4 5 6 7 →a小調G → 1升(#4)→ 5 6 7 1 2 3 #4 →e小調D → 2升(#4 #1)→2 3 #4 5 6 7 #1 →b小調A → 3升(#4 #1 #5)→ 6 7 #1 2 3 #4 #5 →#f小調E → 4升(#4 #1 #5 #2)→ 3 #4 #5 6 7 #1 #2 →#c小調B → 5升(#4 #1 #5 #2 #6)→ 7 #1 #2 3 #4 #5 #6 →#g小調#F→ 6升(#4 #1 #5 #2 #6 #3)→ #4 #5 #6 7 #1 #2 #3 →#d小調#C→ 7升(#4 #1 #5 #2 #6 #3 #7)→ #1 #2 #3 #4 #5 #6 #7 →#a小調F → 1降(b7)→ 4 5 6 b7 1 2 3 →d小調
bB→ 2降(b7 b3)→ b7 1 2 b3 4 5 6 →g小調bE→ 3降(b7 b3 b6)→ b3 4 5 b6 b7 1 2 →c小調bA→ 4降(b7 b3 b6 b2)→ b6 b7 1 b2 b3 4 5 →f小調bD→ 5降(b7 b3 b6 b2 b5)→ b2 b3 4 b5 b6 b7 1 →bb小調bG→ 6降(b7 b3 b6 b2 b5 b1)→ b5 b6 b7 b1 b2 b3 4 →be小調bC→ 7降(b7 b3 b6 b2 b5 b1 b4)→ b1 b2 b3 b4 b5 b6 b7 →ba小調給個簡單的說法,好記的:C大調,就是從C音作1開始 ;c小調,就是從C音作6開始 D大調,就是從D音作1開始;d小調,就是從D音作6開始C、D標識的是該調主音,而調標識的是該調起音。就這麼簡單。
簡而言之:一個八度有12個音,這是世界通行的12音律體系,用了幾百年,使用頻率最高。並行的還有很多其他律制,比如嚴格上來說我國民樂就是五度相生律(和12音律很像)。
「C大調」、「d小調」中的「調」指的是調性,現在最常用的調性是西洋大小調體系。還有很多並行的調性體系,比如我國的五/六/七聲調式。
所謂調性,其實就是12個音中某幾個音的固定排列方式。從「c」這個音開始,按西洋大調排列得出的序列,叫做「C大調」。同理,按西洋小調排列得出的序列,叫「c小調」。如果學生對我說他唱的歌是【C調】【D調】,我會立即糾正這種不嚴謹的說法。
那到底是C大調還是c小調還是C的關係小調a小調還是調號為C啊? 一首民族曲式的調號C宮 徴調式的【茉莉花】你是說它C調還是G調呢。 一首d小調的【小夜曲】你說它F調還是調號F還是f小調?有時候口頭表達可以簡稱,比如G徵說成C調號,d小調說成F調號都是可以原諒了。西洋音樂要分清大小調,有時候還有中古調式。中國音樂還要先學習一下五聲,六聲,七聲調式。謝邀,完全沒有能理解調的正確答案!只有我來了。
調,調性,調式三個術語相關,但又很不同。其中調最難理解。
理解調首先要理解音列,音列是樂音體系中的音按照高低順序排列起來的,它們之間沒有傾向性,穩定與否的區別。其中的cdefgab為基本音級。基本音級在音列的音高位置就是調。這一點知乎上講樂理的多數都不懂。比如C大調與a小調,d多利亞調式等都是c調,就是它們都用共同的音列,它們主音開始的音高不同,主音不同也就是調性不同了,調性主要指主音高度,當然剛才這些調式也不同。也有調式相同,但主音高度不同,比如C大調與G大調,它們調式音高的相對關係完全一致。調式是幾個音形成的組織,其中有一個音為主音。調式中的音按高低從主音到另一八度的主音排列起來叫音階!音階和音列看上去似乎一樣,但內在要求不一樣了,音階中的音有主次,有穩定不穩定,有傾向性,能基本反映調式的面貌,但真正體現調式特點還要看具體作品。這個「C調」,「D調」,在我的學生中是絕對禁止說的,一個調的名稱,必須包含調性和調式兩個元素,調性指主音的具體音高,調式指從主音出發每個音之間的音程關係。
最簡單地辦法,先不要看什麼樂理的解釋,你找一件樂器,或者找個人把一個首歌換個調來整個地彈(拉、吹……)一遍,聽聽有啥區別,這個區別就在於就是調的不一樣。C啊D啊,只是名字而已。不懂樂理的時候,千萬不要追求樂理的解釋,你看看那些答案吧,無數個概念在裡面,恨不得教你作曲了。讓你的耳朵給你答案,不要急著去用文字描述那個答案,聽出來就行了。音樂是拿來聽的,樂感不是寫在紙上的。
用絕對音高的C作為(大調)相對音高的do。do re mi fa sol la si do只有相對的概念,比如後面那個do是第一個do的頻率的一倍,但對於do到底是多高,沒有任何限制。
以民科式的方法來解答(有點長, 歡迎拍磚,歡迎補充)
(不那麼嚴謹的,)音樂的基本構成元素是樂音.
每個樂音都有聲高(否則就是平流死水的忙音了)
音高是所有聲音的固有屬性(物體振動而產生介質(如空氣)的一種規律
震動而被人耳感知為聲音. 是震動就有頻率, 這個頻率就是音高(pitch).但是,音高是用赫茲(HZ)作為單位的,這太抽象了.不方便交流與表達.另一方面,頻率
可以認為是連續的而非像1,2,3,4這樣的自然數是離散的(持離散觀點的朋友請輕拍...), 這也不利於記譜吧. 所以有必要做些工作.基於此, 必須在這上面建立一套標準, 用來方便音樂的展示與交流.
這套標準就叫做"律制"了, 目前廣泛使用和流行的叫"十二平均律"國際上, 把440HZ這個音作為標準音A, 然後頻率(音高)每升高
倍, 這樣, 每12次升高. 我們就把音高升高了2倍.如圖: 1 , 1* , 1**, ... , 2 標準音A(440HZ)這12個音, 每個頻率升高. 分別表示為
A, bB, B , C, C#, D, D#, E, F, F#, G, bA其中, b前綴表示比後面的音降半個音, 也就是頻率降.
#後綴表示比前面的音除半個音, 也就是頻率升.注意, 其中沒有前(後)綴的, 是基本音階. 分別是
A B C D E F G這個字母是音名, 它能唱出來的, 所以有個唱名, 叫
la si do re mi re fa或者更熟悉的排法:
do re mi fa so la si接著就又是do了. 不過這個do頻率每升高一倍(其實就是常說的升高8度).
這就是我們平時熟悉的唱法了. 上過音樂課的基本都能哼出這段音階.現在, 我們就大概明白了前面說的"十二平均律" 的涵義了,
音程區間被平均地分為十二份, 這樣就構成了十二個半音.前面的音階排列法以, 如此往複下去, 這幾個音階不斷循環, 音調不斷升高
這對應於鋼琴上的音組(每7個白鍵加被包圍的5個黑鍵),到此可能很容易認為音高越升越高是不是就表示調在升高?
答案是, 不是!
如前面的答案所說, 調性的基本劃分原則是以在一個主音支配下互起作用的
一群具有一定高度的音的區分.有了上面的鋪墊, 現在的解釋就是, 在你選定了一個主音的前提下, 那群
"互起作用的一群具有一定高度的音"就確定了.比如,
如果你選取了前面的C音(唱名do), 那麼跟在後面的
D(re), E(mi), F(fa) , G(so), A(la), B(si)就分別構成了前面的"互起作用的一群具有一定高度的音", 都有學名, 分別叫:上主音(D), 中音(E), 屬音(F), 下中音(G), 下主音(A), 導音(B)每個音從它們的名字看出, 各有作用. 在每一段音樂中互相配合,演繹出美妙的音樂.這個調叫做C大調.
如果你選取了前面的D音(唱名re), 那麼跟在後面的
E(mi), F#(fa) , G(so), A(la), B(si), C#(do)就分別構成了前面的"互起作用的一群具有一定高度的音", 都有學名, 分別叫:上主音(E), 中音(F#), 屬音(G), 下中音(A), 下主音(B), 導音(C#).這個調叫做D大調
可以看出, 從C大調到D大調 , 每個音都往後退一個全音, 其餘各調原理類似.
值得注意的是, 前面D大調的F#, C#, 而不是F, C, 這是因為大調的組成原理, 要求各個音之間的頻率大小, 比率是一樣的. 所以必要做這樣的偏移(有興趣者自己把前面的12個音頻率比率標出, 然後對照大調的頻率構成要求去推導各個大調就很明白)同理, 小調的組成也有一定的範式, 前面的回答已經給出了各調的音階組成了
就不再贅訴.另外, 從音名到調性, 它們用的同一套名字的意義,應該也可以理解了.1.名字
C=1=dolD=2=reE=3=miF=4=faG=5=solA=6=laB=7=si2.
C大調就是以dol這個音當dolD大調就是以re這個音當dol啥意思?建議去鋼琴上摸一下,秒懂。
如果彈1234567:C調直接彈1、2、3、4、5、6、7。D調要彈2、3、升4(黑鍵)、5、6、7、升1(黑鍵)。3.
為什麼換調要升或降音
音和音之間有「距離」。
1=261.6HZ,2=293.6HZ,3=329.6HZ,4=349.2HZ,5=392HZ,6=440HZ,7=493.8HZ。其實各國各地各時代有很多音序排列方式,1234567隻是中古調式中的伊奧尼亞調式,現在叫自然大調,佔了主導地位。
於是1和2之間有個黑鍵(升1),3和4之間沒有黑鍵。
1234567之間,黑鍵是有、有、無、有、有、有、無。(用音樂術語講它們的關係,就是全、全、半、全、全、全、半)所以如果換成以2當第一個音,為了保持「1234567」的感覺,就要維持這種關係,讓它們之間隔相應的距離。
我來做一個簡單的解釋。。以鋼琴為例,一個八度從do到si共有七個白鍵五個黑鍵相鄰的鍵之間無論黑白,都相差一個半音。從左到右依次為c,升c(降d),d,升d(降e),e,f,升f(降g),g,升g(降a),a,升a(降b),b。。通常我們說的do,re,mi,fa,so,la,si都是C調的,就是以C為do,音階組成是CDEFGAB。樓主所詢的D調是這樣的D,E,升F,G,A,B,升C。當然除了D調以外還有E調啊F調啊等等。對於初學者看按照C調中do,re,mi。。分別相差幾個半音這樣的方法來推理。同理適用于吉他,我們在練習彈奏單音的時候,同一根弦上的相鄰品相差一個半音。所以只要把C調練會別的調調也都不是問題啦。
不恨寡而恨不均。F說憑什麼只有C,Bb說憑什麼給F不給我,Eb說Bb都給了,我呢?.........
一貫的簡單化問題,我們可以套用一個模型,C就像皇帝,是最強勢的音,最能體現調性的音,也叫主音,無論是C大調或者C小調,甚至其他以C為核心發展出來的教會調式,C都是起點和終點。其他調同理,
音樂中有很多不同的調,這些調大概分為大調小調這兩種,細分有自然小調、旋律小調、和聲小調。每首曲子都有一個調,這些調固定了樂曲的一些音符,比如每首曲子最後一個音都會是那個調的主音或是以主音為根音的三和弦中的其中一個音。
所謂音調的主音應當具有絕對音高,否則一首歌曲不知從何唱起!但所有樂理書籍都沒有說明關係小調的主音究竟是大調的V|級音,還是大調主音下行的Ia?另外,如C大調的主音是中央C,如果以比中央C高八度的C為主音上行應當稱為什麼調?
CDEFGAB是音名,do re mi fa sol la ti是唱名,視唱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唱音名,一種是唱唱名,一般我們視唱都是唱唱名。每個音名在鋼琴上都有對應的琴鍵,唱名則隨著音樂的調來變化,比如C大調,C就是do,G大調,G就是do,因為mi fa之間/ti do之間是半音關係,do re mi fa / sol la ti do形成了兩組對稱的音程,CDEF對應GABC,此時以G為大調做自然音階,就是GABC / DEF#G,此時最後一個G要升半個音,等等如此,請參考基礎樂理教程
推薦閱讀:
※音階為什麼不按半音關係定為12聲音階?
※大調布魯斯音階是1、3b、4、5b、5、7b吧,其中的3b算是2級,還是3級還是3b級?
※擁有絕對音感的人都同時擁有相對音感嗎?或者說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與只有相對音感的人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