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的「差動式活塞」上墨結構的原理是什麼?

百利金、萬寶龍等品牌中,M800與146等型號的鋼筆使用的是「差動式活塞」上墨,該活塞的結構與原理是怎樣的?與普通上墨器有何區別?有何優缺點?


由於百利金的活塞拆裝都比較方便,個人認為也比萬寶龍的活塞設計更為科學,又是活塞技術的開創者,本文以百利金 M800活塞為例簡要介紹一下鋼筆活塞上墨的原理。

#重新拍了照片,燈光條件稍好了一些#

一、各部位拆解

由於暫時筆者還未了解到有關活塞各部件的權威名稱(如有業內公認名稱,請告知謝謝),為了方便下文敘述,先就各部分進行命名,如上圖所示:最上方為「筆桿」,接下來為「活塞桿」,銅製的「套筒」,其上又有兩段螺紋,分別是左側的「筆桿螺紋」和右側的「活塞帽螺紋」,最右側為「活塞帽」,以及最下方的「活塞筒」。

上圖為完整的活塞(複位狀態)。

上圖為推到最前端的狀態。如果取下活塞帽的話:

複位狀態。

推到最前端狀態。

在組裝好的時候,活塞桿插入活塞筒內,二者也在套筒之內,但分別從兩端出來。

二、分部位工作機制

1、活塞帽與活塞筒

活塞筒的尾部有齒輪狀結構,與活塞帽內側的豎槽相吻合(特意選擇了 Ocean 這款筆,因為它既可以透光,又有顏色可以看得比較清楚),可以通過活塞帽控制活塞筒的旋轉,因此在討論旋轉時這兩個部位可以認為是一個整體,為簡化敘述,後文將去除活塞帽。

2、活塞帽與套筒

這兩者通過套筒後段的「活塞帽螺紋」連接,活塞帽可以在這個螺紋上旋轉(即正常情況下上墨的動作),帶動內部的活塞筒旋轉,注意——活塞筒和套筒之間沒有限制關係。另外,套筒中間靠後的位置有一個供扳手施力的地方。

3、(核心)活塞桿與活塞筒

首先可以看到活塞筒的內部是完全貫通,且內壁上是有螺紋的,且這個螺紋相當稀疏。該螺紋將進一步控制活塞桿上的螺紋(這張圖喪心病狂地調了對比度和顏色,已經嚴重失真,但可以清楚地看見內壁的螺紋)。

活塞桿可以旋轉進、出活塞筒。上圖為完全旋出的狀態,對應正常使用時準備吸墨水時,把活塞推到最前端、活塞帽擰到最松的狀態。

上圖為(幾乎)完全旋入的狀態,對應正常使用時吸滿墨水,活塞回到最尾部、活塞帽複位的狀態。

活塞桿與活塞筒的關係就是簡單的螺絲(活塞桿)與螺母(活塞筒)的關係,固定螺絲再順時針擰動螺母即可將兩者擰緊(旋入)。

4、活塞桿與套筒

套筒靠近前端的部分開孔為矩形,後端則完全敞開。矩形剛好與活塞桿的形狀相吻合,因此可以起到限制活塞桿自由旋轉的作用,換言之,活塞桿在套筒內只能有進、出兩個方向的運動,而不能順時針逆時針旋轉,但套筒本身不會帶動活塞桿的旋轉

三、組裝後工作機制

在這裡,「套筒」是固定於筆桿上的,沒有任何旋轉、以及前後的運動。「活塞筒」通過「活塞尾」間接地連接在「套筒」的「活塞尾螺紋」上。

當進行上墨的排出操作時,擰動「活塞尾」可以給「活塞筒」提供一個逆時針的旋轉,但基本保持 Z軸(筆桿方向)坐標的穩定。這個旋轉通過「活塞筒」內部稀疏的螺紋傳遞給「活塞桿」,使其(大幅)往前運動,實現排出墨水的功能

吸墨時,順時針旋轉「活塞尾」,「活塞筒」同樣獲得順時針的旋轉,將「活塞桿」拉回

四、其他

經過整個結構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套筒在這裡起到了容納各部件,限制活塞桿自由旋轉的作用,活塞筒則聯通活塞帽,通過內部的螺紋將相對微小的旋轉放大,帶動活塞桿的作用,活塞桿則最終實現了 Z 軸上的推、拉。

值得提出的是,套筒的兩段螺紋方向並不一致,但起到的效果是:固定套筒,順時針旋轉活塞帽或者筆桿,都可以將這兩個部件安裝上去。這是符合一般習慣的。

此外,萬寶龍的活塞在核心上與百利金的相同,但區別在於萬寶龍的活塞將「活塞桿」與「活塞筒」兩個部件的位置對調,即「活塞帽」直接控制「活塞桿」,「套筒」限制的是「活塞筒」的轉動,直接推動墨水的也是「活塞筒」。但這個裝置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即活塞桿相對於活塞筒而言更脆弱,容易被擰彎。另一處較小的區別是,萬寶龍的「套筒」上兩段螺紋的方向一致,雖然與一般習慣不符,但客觀上其實更有利於將活塞擰緊(活塞尾擰緊後再用力可以幫助套筒擰緊在筆桿上)。

五、上墨器原理及差異

上墨器即指一般常見的可拆卸的、螺旋式上墨器,它的原理與活塞類似,但區別沒有「差動式」的螺紋,個人理解「差動式」就體現在二級放大的螺紋(活塞筒內壁的稀疏螺紋,顯著放大了來自活塞帽的移動距離)。


推薦閱讀:

鋼筆、直液式走珠筆、中性筆、圓珠筆各有什麼不同?
在網上看了畢加索的鋼筆,不知道怎麼樣?性價比怎樣?

TAG:鋼筆 | 鋼筆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