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有關楚辭解釋的書籍?

如題,我想了解楚辭,像離騷九歌等等,但看不太懂,求推薦一些有可靠的權威的詳細解釋的書籍


.

楚秦以降,解釋《楚辭》的著作都是誤解

...................... 讀不懂《詩經》就讀不懂《楚辭》

開創《楚辭》的屈子,在《惜往日》篇中已說清楚;「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詔以昭詩。」

但朱熹把「昭詩」改為「昭時」,改對了後人受益,改錯了後人受害。朱熹此改大錯特

錯,誤人子弟。屈子言往日曽受懷王寵信,信任他在王室實施美政,即「周公禮樂制度」。

也就是王公貴族的信件必須譜曲後昭樂天下,思想感情不得有隱私之制度。拿現代制度

來說,就是「公開化」、「透明化」。沒有「周公美政」,就沒有《楚辭》,八百年大

楚、惟楚有才,就不可能存在。

屈子(即楚懷王左尹熊正則,字靈均)在楚王室力倡「周公美政」,就是「昭詩」。所

謂《楚辭》,與《詩經》一脈相承,猶如《詩經·楚風》,朱老夫子這麼一改了,後人多

從之。衛厘公曰:「哲人之愚,亦維斯戾」!宋、元兩朝高考,《楚辭》的標答卷就是

用「朱子模式」,中國學子無不被洗腦啊!

屈師的得意門生、楚襄王室大夫宋玉,在給恩師的一封信《悲迴風》中曰:「眇遠志之

所惑兮,竊賦詩之所明!」在另一封給恩師的信《九辯》中曰:「然中路而迷惑兮,自

壓按而學誦。」你朱老夫子有本事兒又來改「詩」、改「誦」看看!專心研究理學可成

為理學宗師,研究國學(周學)只能是毫無建樹。

考古學問世之前,任何人都可能讀懂國學(周學)經典!即使考古學問世近百年的今天,

學者們仍然還是在漢臼中鼓搗,害怕離經叛道丟了名聲!而標新立異的學者,又沒啥學

識,標得鬼、立得怪。

................................... 沒辦法,人心不古,我這無名之輩來替八零以後君解釋《楚辭》吧。

八零以後君在十年後可以看到: 但凡說到國學經典,沒人繞得開重慶吳戈(因為無法繞

開)。古今中外二千多年來的楚辭詮釋本,無非就是大同小異,只有我對楚辭研究是惟一

的: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不可能給樓主推薦,只能當仁不讓!放心,只要是還

在喘氣的學者,沒人敢與我較量,他們都怕丟份啊!

楚辭目錄

一. 九歌

01). 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一).........《東皇太一》

02). 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二).........《東君》

03). 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三)........ 《雲中君》

04). 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四).........《湘君》

05). 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五).........《湘夫人》

06). 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六)........ 《大司命》

07). 左尹與夫人簡書 ..........................《少司命》

08). 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七).........《河伯》

09). 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八).........《山鬼 》

二. 九誦

10). 左尹與懷王簡書(一)....................《國殤》

11). 左尹與懷王簡書(二)....................《禮魂》

12). 三閭大夫與弟子宋玉簡書(一)...《天問》

13). 三閭大夫與王子橫簡書(一)........《遠遊》

14). 屈子與王子橫簡書(二)................《惜頌》

15). 宋玉大夫與屈師簡書(一) ...........《九辯 》

16). 屈師與宋玉大夫簡書(二) ...........《渉江》

17). 屈師與宋玉大夫簡書(三). ..........《橘頌》

18). 宋玉大夫與屈師簡書(二) ...........《悲迴風》

三. 九章

19). 屈師與弟子漁父大夫簡書 .............《漁父》

20). 鄭詹尹大人與屈子簡書(一). .....《思美人》

21). 屈子與鄭詹尹大人簡書(一). .... 《懷沙》

22). 屈師與鄭詹尹大人簡書(二) ......《卜居》

23). 屈子與襄王簡書(三)...................《惜誓》

24). 屈子與襄王簡書(四)....................《抽思》

25). 屈子與長沙郡左正簡書 .................《惜往日》

26). 宋玉大夫與屈師簡書(三) ..........《哀郢》

27). 屈子與楚襄王簡書(五) ..............《離騷 》

四. 尾聲

28). 宋玉大夫與景瑳大夫簡書...............《招魂》

29). 景瑳大夫與宋玉大夫簡書.............. 《大招》

五. 附錄

30. 王子蘭夫人與夫君簡書 .....................《越人》

屈冤大夫年表:

公元前611年,熊正則的皇考(始有宗廟者)熊蒍賈太史為楚莊王獻計滅庸後,封上庸郡。

公元前342年正月26日,生於楚國上庸郡。

公元前約318年,由上庸郡郡正之位入懷王室任左尹兼東宮之師。

公元前318年春,輔佐太子東征合縱伐秦。

公元前318年夏,東征中回夫人來信《大司命》,作《少司命》。

公元前約316年,降職為三閭大夫。

公元前約315年,作《天問》與弟子宋玉及三閭一期生,以教導歷史經驗。

公元前303年,出使齊國,作《遠遊》勸誡在齊為人質的王子橫。

公元前297年季秋,被貶為長沙郡右史。

公元前297年季秋,弟子宋玉送恩師至漢水邊,別後作《九辯》與師。

公元前297年冬,回復弟子宋玉之《九辨》,作《涉江》,敘述分手後情況。

公元前281年,作《惜誓》與楚襄王,請求告老還鄉回上庸郡。

公元前280年,上庸、漢北割於秦,悲而作《抽思》怨楚襄王。

公元前約280年,在長沙郡江邊偶遇弟子漁父大夫作《漁父》,試圖勸誡弟子。

公元前280年,與長沙郡郡正不合,貶遷汨淵邑作《惜往日》斥責郡正。

公元前279年春,好友鄭詹尹奔長沙郡為其郡正貶屈子斡旋,作《思美人》與屈子。

公元前279年孟夏,屈子回復好友鄭詹尹大人的來信《思美人》,作《懷沙》。

公元前279年仲夏,作《卜居》與好友鄭詹尹大人。

公元前279年,作《橘頌》與弟子宋玉大夫。

公元前279年,宋玉大夫回恩師《橘頌》之來信,作《悲迴風》與恩師。

公元前278年仲春,吳起拔郢,宋玉大夫逃至凌陽後作《哀郢》告之恩師噩耗。

公元前278年5月4日,屈冤大夫作離世騷言《離騷》與楚襄王。

公元前278年5月5日,屈冤大夫投身汨淵自盡,享年64歲。

公元前278年7月,宋玉大夫得知恩師自盡殉國,第一時間作《招魂》與同學景瑳。

公元前278年9月,景瑳大夫作《大招》回復同學宋玉大夫,共寄哀思。

屈冤大夫小傳

作者 重慶吳戈

公元前.278年5月5日天剛亮,汨淵邑執政官屈子走出城邑來到汨淵旁,搗碎了自己最心愛的組玉佩,呑服玉屑之後投身汨淵自盡(詳見《離騷》)。其原因是他於5月4日収到得意門生、楚襄王室大夫宋玉的來信《哀郢》後,萬念倶灰,徹底絕望了。就在頭一天屈子從弟子宋玉的來信中得知郢都失陷之噩耗後,.悲痛萬分,脫下白色絲衣輔在地上,給楚襄王跪書了離世騷言《離騷》。

該遺書開篇就自報家門和姓名與字,自述他是高陽帝後裔,他的皇考(始建宗廟之祖)是熊蒍賈,即公元前·611年楚莊王採納太僕熊蒍賈滅庸的建議,滅其庸後建上庸郡並分封給太僕。時遇太僕夫人生子,便取名謂之「伯庸」。也就是說屈子的故鄉是上庸郡(今湖北竹山縣南)。《楚辭》中的地名都是實名制,甚至有些地名現在還沿用呢。如,「望北山而流珶兮」之句,從長沙郡再貶去汨淵邑不宿北姑、不望北山,望紀山?

關於屈子的姓氏,司馬遷說:「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與楚同姓當姓熊,何又改姓屈了呢?源於比司馬遷早二十三年的賈誼作了《吊屈原賦》。賈誼沒讀過《離騷》全文,其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託湘流兮,敬吊先生」。賈誼賦中引用的「離騷「章句,皆是他所聞坊間傳辭。否則他不會把「屈冤大夫」改稱為「屈原大夫」,賈誼以諧音規避為己鳴冤之嫌。熊正則大夫一生一個字總結:「冤」。生前冤,生後更冤。姓被改了,名被改了、字被改了,官職被改了,故鄉被改了,流放地被改了,連作品也被改了。稱他「屈冤」、稱他「屈師」、稱他「屈子」,倒還貼切。

所謂「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我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皇,熊蒍賈之後世,屈子的祖父。可見屈子是太僕(亦稱「大人」、「太史」)世家。難怪屈子歷史知識淵博,也難怪懷、襄兩王室太僕鄭詹尹敬重他。其祖父「覽揆」即用東周流行的「周易揆筮法」為孫子取名,今天流行的「易經取名」就源於此記載。為什麼取名「正則」呢?他祖父揆筮到了《周易·頤》,周文王彖辭曰:「養正則吉」,取其「正則」為名。

屈子生於公元前342年正月26日,卒於前278年5月5日,享年64歲(我個人是非常贊同湯炳正先生之說)。 知道了屈子的生死之期,要判讀《楚辭》二十九篇的作者、時間、以及作品內容的歷史背景,就容易多了。正如漢儒袁康所曰「章決句斷,各有始終」。也正如《越絕書》所言:「章絕句斷,事事可曉」。屈子在入懷王室為左尹前,是為上庸郡正,具體時間史無記載。但我們可以從《九歌》的內容推測,至少在五國聯軍合縱伐秦的公元前318年之前,其時屈子四十八歲。「左徒」一職之說出自司馬遷的《屈原賈生列傳》,但今考古發現實為「左尹」,國政居三位人物,併兼「東宮之師」之職。屈冤大夫被貶後,由昭坨大夫繼任,再後由慎到大夫繼任。

屈子至死崇尙的「美政」是什麼呢?是「周公制禮作樂」之政。惟楚有才,楚國八百年就一部《楚辭》嗎?當然不會。就是因為左尹仿效周公禮樂制度,在楚懷王室推行禮樂制度,八百年楚國才傳承下來了一部《楚辭》。當然,屈子的「美政」也得罪了大多數同僚,畢竟不是每位公卿都有屈子之精神和理想。楚懷王寵信他,與利用周王朝禮樂制度來統一天下不無關係,推行禮樂是摘掉「蠻邦」帽子最昭彰的策略。屈子曰:「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詔以昭詩」,原本已說明了「美政」內涵,但鴻儒朱熹大筆一揮就篡改為「受詔命以昭時」,後人亦迷信之。

那麼屈子是何時從左尹高位降為三閭大夫的呢?史無記載。可以推測是在合縱伐秦之後不久,左尹「竦長劍兮擁幼艾」,終大敗而歸。幼艾,喻太子橫,左尹其時兼東宮之師(楚王室沒左徒之職,實為左尹兼東宮之師)。

三閭大夫又何時貶為長沙郡右史(副職,左正為正職)的呢?史無記載。可推測為懷王拘秦、太子代政之年,即公元前·300年。也就是說把屈子遠放長沙郡是在上官得勢、子蘭為令尹之年。說白了,楚懷王根本就沒有流放屈子,是楚襄王流放的(被流放22年)。

那麼屈子又是何時從長沙郡右史之職貶為汨淵邑大夫的呢?在公元前280年,該年楚割上庸、漢北與秦。故鄉淪陷,宗廟必毀,怨憤雙起,給楚襄王寫了一封埋汰信,即《抽思》。信中有曰:「當初我陳辭之耿著,豈至於今庸亡!」又曰:「歌曰有鳥飛南,棲集漢北…。」言鳥兒今年還可以從長沙遷徙漢北,但我卻不能再見故鄉了。有人居然據此說屈子流放過漢北。屈子怨憤還有潛台詞,即就在故鄉淪陷前不久,他曾給楚襄王寫過一封信,即《惜誓》。信中曾對襄王說:「惜我年老身體日衰,歲悠悠不回返…;望念我長命如久仙,不如返我之故鄉。」王逸注曰:《惜誓》者,不知誰所作也。或曰賈誼,疑不能明也。」 屈子開篇就言老,與年僅三十三歲就去逝的賈誼有何干?

自然,被迫割讓上庸郡與漢北郡給虎狼之師的楚襄王,本來就鬱悶難了,収到屈子的怨責信不怒才怪!即令再貶屈子去幽蔽的汨淵邑為大夫,並把屈子在朝中惟一知己鄭詹尹太僕貶為長沙郡右正。這才有了《鄭詹尹大人與屈子簡書·思美人》,繼而才有了《屈子與鄭詹尹大人簡書·懷沙》。《楚辭》得以傳承,全靠鄭詹尹後人珍藏至漢初。

二千多年來有誰看明白了屈子與鄭詹尹大人的知己關係呢?只有一個人,即中國惟一的國學大師王維國。他說:「知屈原者,惟詹尹也!」《卜居》和《漁父》為什麼只有殘本傳世呢?因為沒有資格進入楚王室禮樂程序,原本屈冤大夫和鄭詹尹大人有資格(王室公卿,夠級別),但兩人被貶後就失去了資格,而寫信人漁父大夫(三閭之徒)的級別不夠,再加上収信人屈師也失去了資格。所以,信件不能升級為「歌」,不能廣泛傳唱、傳誦,保存也就困難了。賈誼的遠放地若不與屈冤大夫和鄭詹尹大人一樣同為長沙,《楚辭》見天日不知推遲到何時。《楚辭》能傳承至今,鄭詹尹大人、以及他的後人,功不可沒(楚王室存檔的《楚辭》抄本,吳起拔郢時就燒毀了)。

什麼叫「死士」?王國維就是效屈子之死士!中國士大夫就兩大類而已,一類曰「死士」;一類曰「活士」。前古敢死之士,屈子早已列舉,但古今楚辭學人,幾乎皆把屈子的偶像看作隱士、活士。試問:屈子簡書中所敬仰的人,哪一個不是死士?且投水自盡者多!

楚人擅泳,王國維雖不會游泳,但他投水竟死於淹不過背衫的水!屈子擅泳,他有自知之明,擅長游泳的人投水自盡非常痛苦。所以,最初他選擇的是飲鴆自盡。他在離世騷言中已說的很清楚,他說:「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雄鳩鳴逝兮,余猶惡其佻巧」。汨淵邑大夫屈子令葯夫提供鴆毒,葯夫不同意且邊說邊逃跑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中國仁人志士採用投水自盡的人多,就是至死盡不了忠也要盡孝。

屈子的初戀是其為上庸公子時、府上一次派對中與沅湘郡正的小女對上眼。正如他自己交待的「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屈子遠放江南,其夫人沒有追隨,拋棄有難的夫君回沅湘郡醴縣(抑或是「黔中郡」)的父母之邦去了。只有長妾女媭追隨至死,並由她把寫滿離世騷言的絲衣送達陳郢。屈子應當沒生育而無子嗣(因為他有妻有妾),左尹夫人有句名言「不寢近兮愈疏」,而左尹給她的回答是「蓀獨宜兮為民正!」可見這兩隻同林鳥,早晚要各自飛。

屈冤大夫在三閭大夫的職位上辦了三期楚國幹部培訓班,正如他在離世騷言中自述的「余既滋蘭之九畹兮」,說明白了三閭大學第一期是高級班。所謂「九畹」是隱喻,王者之數為「九」,不是屈師真的種了九畹(108畝)蘭花。這個班學生有子蘭、子椒、子玉、子歇、子勒、子瑳、子暑、子陽等九人,皆王子和公卿諸侯的大子。

三閭大學一期班學生背景:

1). 子橫,懷王大子

2). 子蘭,懷王次子

3). 子椒,無考

4). 子玉,宋郡大子

5). 子揭,黃郡大子

6). 子勒,唐郡大子

7). 子瑳,景郡大子

8). 子署,江郡大子

9). 子陽,屈郡大子

.................................................................. 【注】 三閭大學源於郢都東城的三個大門,東南

門為水門,亦稱「龍門」(吳起拔郢時,楚王室公卿就是在城內登船衝出「龍門」入漢

水的)。屈子所謂「滋蘭九畹」,喻的就是高級班九位學員。

中門中軸線與東宮對稱,是高級班所在位置,即在東宮裡。高級班八位同學在王子橫代

政三年中皆被重用。但屈師對子蘭、子椒最不看好,也不太看好子歇、子勒、子署、子

陽,最看好子玉。屈師在離世騷言中曰:而屈師給高幹班所下的離世騷言之評語是:

我以為子蘭可恃

華不實又情長

子椒專侫又傲慢

.........

惟茲佩之可貴兮(茲佩,此玉佩,喻指宋玉)

屈師原本「翼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之翼願幾乎徹底崩潰。

正如他所言:「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離!」

(蘭、椒,喻子蘭和子椒;揭車、江離,喻子歇和子署)。

一. 九歌

01.《屈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東皇太一》

『引言』 《楚辭》與《詩經》一脈相承,猶如《詩經·楚風》。此簡書是屈左徒東征

期間寫往前線的第一封信,該簡書經楚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東皇太一》之

樂歌。其歌詞原文與參考譯文如下:

吉日又辰良 肅穆愉悅上皇 撫長劍把玉珥 玉鏘鳴聲琳琅

瑤席壓玉鎮 何將把持群芳 佳肴蒸墊蘭藉 奠桂酒摻椒漿

揚槌擂大鼓 緩節奏以安歌 竽瑟聲情浩昌 口口口口口

靈身欠舞姣服 芳菲菲舞滿堂 五音紛繁聚會 君欣欣慨而慷

【札記】《王逸·楚辭章句》曰:「《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失之,《楚辭》比《詩

經》容易理解,其區別就在於楚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如同解旨,比如《屈子與楚襄王

簡書》,題名為《離騷》,點明了離世騷言之義。

作為屈左尹的同僚,大司樂自然清楚左徒夫人信中的「上皇」指誰,東皇伏羲也。左尹輔

左太子帥楚王師東征伐秦,去東皇的地盤搏殺,不祀東皇、不祈求他保佑,求誰呢。當東

方太乙星升起時,左徒擊鼓節樂,指揮眾瓊芳(眾妾)舞愉東皇。

《九歌》有一關鍵詞,即「靈」。由於《王逸·楚辭章句》中定性曰:「沅、湘之間,其俗

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從此,左尹夫人的「靈」,就成了靈巫。

此簡書作於公元前318年。

02.《屈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東君》

『引言』 此簡書經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東君》之樂歌,

取「東征之君」之意。其歌詞原文與參考譯文如下:

噴將日出東方 照我門前扶桑 撫我馬安穩驅 夜晈晈天大明

駕龍車聲如雷 載雲旗師逶迤 長嘆息悲又上 心低迴又思懷

羌聲色思娛人 觀者樂竟忘歸

撫瑟合荊鼓 簫鍾伴瑤篪 鳴鏞引吹竽 思我靈保幼愛

旋飛如翠升 唱詩韻合舞 應律合拍節 靈歸來旗蔽日

青雲衣下白霓裳 君舉長箭射天狼 収拾秦弓返天降 順攬北斗舀桂漿

抖我絲轡高馳翔 長夜冥冥也東行

【札記】 天狼,指二十八宿天狼星,作者喻秦軍。

03.《屈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雲中君》

『引言』 此簡書經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雲中君》之樂歌。其歌詞

參考譯文如下:

身浴蘭湯發沐芳 華綵衣美若英 靈戀眷而夜留 星燦爛夜未央

君淡然入壽宮 日與月齊輝光 龍驂並虎服 聊翱遊吟周章

靈煌煌從天降 藐遠舉在雲中 縱覽冀州無餘 橫瞰四海無窮

思夫君我嘆息 極勞心憂忡忡

【札記】 夫君,原本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稱謂了,然古今中外的楚辭學家卻偏偏加以曲解。

東漢王逸《楚辭章句》解「思夫君兮太息」之句曰:「或曰,君,謂懷王也。屈原陳序雲

神,文義略訖,愁思復至,哀念懷王暗昧不明,則太息増嘆,心每爞爞而不能已也」。可見

其把君與王混為一談,然左尹、公卿、諸侯為君,與王何干?

此簡書作於左徒東征之年的夏季。

04.《屈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湘君》

『引言』 此簡書經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湘君》之樂歌。湘君指誰呢?

指左徒夫人,她身為女君、父母之邦在今之湖南醴縣之域。其歌詞原文與參考譯

文如下:

君不行似豫猶 獨留誰湘之洲 美腰妙宜長修 我車乘滿桂舟

命沅湘水無波 令長江安穩流 望夫君未歸來 吹排簫我誰思

夢乘龍我北征 轉水道入洞庭 香草簾飄蕙綢 大橈系蘭巾

望涔陽之大浦 橫渡江望我靈 望靈之遠極 侍女愁怨為我嘆息

橫流涕淚潺潺 暗思君心悱惻 桂槳截蘭舷 破冰涌積雪

采香草拋水中 摘荷花掛稍末 心不同媒徒勞 恩不深易輕絕

石灘水淺淺 飛龍舞翩翩 交不誠積怨長 期無信莫告我你不閑

【札記】 1944年四川大學教授劉次舟在「成都詩人節(五月初五)」上叫囂「屈原

弄臣說」。這教授對「中國同性戀史」一無所知,且又不是同志,竟然臆測屈原與楚

懷王是同志關係。始作俑者,校書郎王逸之「《九歌》者,屈原作也」,劉教授深陷

漢人的訛言,面對《九歌》滿紙女詞,自是幻覺連連,突發奇想。作為川大史學教授,

竟然對中國同性戀歷史毫不知情。

左尹夫人信中文義再清晰不過了,東征夫君在江北浴血搏伐虎狼之師,在今湖南醴縣

探望父母的湘君把幻想尋夫君的路線圖勾勒得一清二楚!「望夫君兮未來」這麼明確

的夫妻思念都不能理解?難怪有學術界有「屈原同志說」之奇談怪論。

此簡書作於左徒東征之年之夏。

05.《屈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湘夫人》

『引言』 此簡書經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湘夫人》,指父母之邦在湘的

左徒夫人,點明了作者是誰。其歌詞原文與參考譯文如下:

帝之子降北渚 目渺渺愁煞吾 裊裊拂秋風 洞庭波涌樹枝下

草叢我遠望 為佳期掛夕帳 鳥棲草叢中 網為何在樹上

沅有白芷醴有蘭 我思公子未敢言 愰惚以遠望 惟有流水潺潺

麋何覓食庭中 蛟為何水依依 朝馳四馬奔江皋 夕渡於西澨

聞佳人急招吾 騰飛與之雙逝 築室於水中 修葺以荷蓋

四壁砌飾紫貝 掬花椒灑滿堂 棟桂又蘭橑 辛夷楣出幽會房

結木蓮以為帳帷 掛蕙蘭權作帳 白玉為席鎮 綴石蘭夜芬芳

白芷鋪荷屋 繚繞以杜衡 合百芳香盈庭 建芳馨之廊門

九嶷繽紛齊迎 靈之來旗如雲 拋我袖於江中 留我衣在醴浦

上汀洲采杜若 灑江流贈遠者 時不可不聚得 聊逍遙我容冶

【札記】《王逸·楚辭章句》曰:「帝子,謂堯女也」。失之,謂「帝高陽之苗裔兮」也。

此簡書作於左尹東征之年,白芷花開之七月。

06.《屈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大司命》

『引言』 此簡書經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大司命》之樂歌。

其歌詞原文與參考譯文如下:

廣開南天門 馳我車入烏雲 命南風為先驅 令春雨洗路塵

君回車從天下 逾空谷我隨你 人紛紛滿九州 何折壽總在我

高飛真安翔 乘清氣又御陰陽 我與夫君齊速 至上帝之九坑

靈君錦披披 玉佩光陸離 一陰合一陽 眾人不知我所為

折酥麻之瑤花 將它留那離居 老冉冉有終極 不親近必疏遠

【札記】酥麻,蔓陀蘿之俗稱,有麻醉功效,華佗麻沸散配方之一。夫人幻想

把夫君麻翻在離居而不去東征前線,以好親近夫君。

所謂「大司命」、「少司命」,古楚俗語「大要命」、「大寃家」、「小要命」、

「小寃家」之意。懷王室大司樂調侃左徒夫婦之詞。

此簡書作於左徒東征之年,酥麻開花之八月。

07.《屈左尹與夫人簡書·少司命》

『引言』 夫人給左尹寫了這第五封信,此簡書經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

題名為《少司命》之樂歌。其歌詞原文與參考譯文如下:

秋蘭與香蕪 種植在堂下 綠葉隱樹枝 芳菲菲香襲吾

夫人自有美男子 你何故仍愁苦 玉蘭之青青 綠葉蔽紫莖

滿堂皆美人 何獨與我對目成 入不言又出不辭 如乘旋風翻雲旗

悲莫悲遭生離別 樂不樂遇新相知 荷衣飄惠帶 忽然而來忽然逝

夕宿於帝郊 你等那誰雲之際 與你同游九河 君車衝風水揚波

與你共沐天池 晾你美髮陽山窩 望美夫雖未來 臨風思作浩歌

華蓋飾翠翎 登上九天撫慧星 挺長劍擁幼愛 我獨適宜為臣正

【札記】「夫人」一詞,凡未讀過《楚辭》的都知詞義,凡是讀過《楚辭》的都不知道

詞義,楚辭學就這麼怪異。周公三年東征,其夫人只給東征前線寫過兩封思念信、一封

道歉信、一封報喜信(伯禽為人父了)。而屈公東征三月,其夫人就給東征前線寫了五

封信,難怪大司樂調侃她為「大要命」。屈公也不解風情,回信拿初戀時、夫人在上庸

郡宮庭派對上先與他對眼的初戀往事來說事。

此簡書是左尹東征期間給夫人寫的惟一書信,作於該年九月。

08.《屈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河伯》

『引言』 夫君來信說「與女游兮九河」,夫人自然期盼,所以,此信首句就引用夫君之言。

此簡書經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河伯》之樂歌,取「九河之伯」之意(屈原爵位是

伯爵)。其歌詞原文與參考詳譯文如下:

與你同游九河 衝風起水橫波 駕舟車立荷蓋 御兩龍又驂螭

登崑崙四下望 心飛揚情浩蕩 日將暮也悵忘歸 惟大浦夜寐懷

魚鱗屋蛟龍堂 紫貝闕赤珠宮 靈為何在水中

乘白龜去逐紋魚 與你同遊河之渚 夢醒流冰紛紛來

我牽你手自東行 送美人回南浦 波滔滔喜來迎 魚隣隣道別語

【札記】 靈何為兮水中,夫人一直想像夫君在天上,夫君比她更有想像力。九河,

天河,夫妻雙雙游天河,煞是浪漫。全中國可能只有楚國女子可以下水游泳,江湖

之國、漁業大國。難怪《周公與楚子狂簡書·漢廣》中曾言「漢水游女,可不可求」。

《聞一多·楚辭校補》曰:「考《九歌》舊次,《河伯》本與《少司命》銜接,此

本《河伯》篇首二句,寫官不慎,誤入本篇末」。《河伯》是《少司命》的回復篇,

與《少司命》銜接理所當然,然其二句並非「寫官不慎,誤入本篇末」,而是夫人

回應夫君「同游九河」之邀。《朱熹·楚辭集注》曰:「當刪去」。憑嘛應當刪去?

《姜亮夫·屈原賦校注》曰::「此處上下皆冀望之詞,得有沐咸池二句,決不得

有『衝風至兮水揚波』句,則此二句誤衍無疑,蓋《河伯》中語誤入此處者也」。

可見,無論是大師洪儒、無論是專家教授,只要搞不清楚《詩經》、《楚辭》的原

始體裁,開黃腔在所難免。

《王逸·楚辭章句》解「流澌」曰:「澌,解冰也」。失之,流澌,結冰流下。作

者透露了寫作時間,此簡書作於《少司命》之後,九河流冰之時節。

09.《屈左尹夫人與夫君簡書·山鬼》

『引言』 此簡書經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山鬼》之樂歌,

取「若有人兮山之阿」之意。與其說山鬼是思念中的夫君,不如說

是思念夫君的夫人。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愰若有人在山窩 身披香草掛女蘿 雙目含睇微微笑 當初慕我人窈窕

駕驅赤豹逐紋狸 辛夷戰車結桂旗 我披石蘭佩杜衡 折枝芳馨贈我思

我處幽篁始終不見天 車險路難獨後來 孤獨婷立山之上 雲海溶溶在足下

山霧冥冥晝如晦 東風飄來神靈雨 留念我靈但忘歸 歲月蒼老花無語

我采三香于山間 迭嶂重重葛蔓蔓 思怨公子悵忘歸 君否思我不得閑

山中人兒采杜若 渴飲山泉憇松柏 君否思我突疑作 雷聲陣陣雨濛溕

野猿啾啾夜哀鳴 秋風颯颯樹蕭蕭 我思公子徒離憂

【札記】 夫人九歌八簡,篇篇呼靈,但古今楚辭學家皆把夫人的「靈」誤解為「靈巫」,

鮮活的人變成了鬼。人們常不解「楚辭多言『香草美人』」,時代不同了啊,詩經的後

妃們只釆擷野菜和草藥,而楚國貴族女人釆香草,浴蘭湯啊。這種奢侈的貴族婦人,會

與夫君共患難嗎?不會,幾年後左徒夫人就休夫了…。

《九歌》只有九篇,後兩篇是漢人硬塞入的,王室樂歌,王者之數九。左尹受懷王信,

「受命詔以昭詩」,即在楚懷王室實行周公美政之「禮樂制度」。八百年大楚,方有了

《楚辭》。

文狸,紋狸矣,狸貓也。秦夷楚蠻,上戰場要抺迷彩,秦軍迷彩為條紋而似狸貓絞。周

文王回憶錄曰:「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是對夏商周三古時期戰爭的經典

概括。其中,「小人革面」就是指士卒上戰場塗抹的面部迷彩。

此簡書作於東征之年十月。

二. 九誦

10.《屈左徒與楚懷王簡書·國殤》

『引言』 此簡書經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國殤》之樂歌,

取「舉國之殤」之意。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士操吳戈披犀甲 戰車錯轂短兵接 旌旗蔽日敵若雲 箭矢交墜士爭先

破我前軍亂陣行 左驂死亡右刃傷 車陷兩輪絆四馬 仍揮玉槌擂戰鼓

天時不利威靈怒 慘遭殺盡屍棄野 出不顧入不回返 平原遙遙輅程遠

腰佩長劍挾秦弓 首身分離心無畏 忠誠英勇揚軍威 始終剛強不可凌

身雖已死飄神靈 勇士魂魄為鬼雄

【札記】 左尹擁幼愛(王子橫)東征伐秦,於江淮平原一役大敗而歸。

途中替太子寫此彙報信,開啟了中國統帥「言勇不言敗」之先河。全篇

只描述了前軍統帥的英勇表現,最終載其無頭屍回國。

此簡書作於東徵結束返回途中。

11.《屈左徒與楚懷王簡書·禮魂》

『引言』 此簡書經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禮魂》之樂歌,

禮英勇戰死的前軍統帥之魂也。其歌詞原文與參考譯文如下:

盛禮我擊鼓 傳芭不翩舞

少女情倡容冶 春蘭與秋菊 長無絕伴千古

【札記】 楚師敗歸後,左徒為英勇戰死的前軍統帥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完畢後寫此簡書向楚懷王彙報葬禮情況。他採取了「擊鼓傳花」的方式,

在陣亡前軍統帥的眾妾中選擇兩位來殉葬。

古今楚辭學家訛言「春祠以蘭,秋祠以菊」,完全不顧中國古代不用鮮

花祭祀亡者之歷史文化,缺乏歷史常識 。左徒第一輪鼓點, 停止在少

女春蘭傳遞芭茅花的手中,第二輪鼓點停止在少女秋蘭的手中,死亡游

戲。

此簡書作於東徵結速歸國後,芭茅揚花時節。

12. 三閭大夫與弟子宋玉簡書(一)

『引言』 此簡書經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天問》之樂歌。

三閭九問,大司樂據天數為九而取其意,而且,三閭大夫九問之首

就是問天。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問遠古之初 誰傳天道 天地未形 何據以考

晝明夜暗 誰能啟及 大氣惟象 何以認識

明明暗暗 天時何為 陰陽三合 何以演化

天穹九重 如何測度 惟此偉功 是誰初作

經緯何系 天頂何加 八柱何立 東南何虧

九天之際 何放何屬 角落繁多 誰知其數

天時何至 十二何分 日月何屬 群星何呈

日出湯谷 落於濛汜 自明至晦 行程幾里

月光何德 死又孕育 月缺為何 又抱兔在腹

女岐不交 何又生九子 強伯何處 空氣安在

何閉而晦 何開而明 東星未旦 太陽安藏

不勝治洪 眾何以崇尚 眾說何憂 何不試而踐行

天道縱橫 金烏夜死 大鳥何鳴 何又喪形體

雨神起雨 何以起興 柔順兩脅 風神呼應 (一問天·十六章章四句·一章一支簡)

龜托山游 何以穩安 舟於陵行 何以搬遷

東流不溢 誰知其故 東西南北 長短何多

南北圓橢 多餘幾何 崑崙懸圃 山尾安在

增城九重 城高几里 四方城門 哪個為縱

西北開啟 何氣相通 日光不到 燭龍何照

日神尚未揚 若花何光 為何冬暖 為何夏寒

何在石林 有獸能言 真有虯龍 負熊以游

雄蛇九首 極速焉在 何以不死 巨人何守

浮萍九曲 麻花安居 一蛇吞象 口大如何

黑水五嶺 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 生命何止 (二問地·十章章四句)

伏羲登帝 何道崇尚 女媧有體 何以制匠

舜獨在家 父何使鰥 堯不婚吿 何以娶親

舜帝當初 是否有意 璜台十層 誰能登極

舜寵兄弟 終究為害 象嗜田獵 何自身不危敗

有窮西征 峻岩何越 化為黃熊 巫何復活

共工發怒 觸不周何東南傾 九州交錯 河谷何深

始播黃黍 除草經營 功罪並投 卻比鯀德盈

稷為太子 帝何狠毒 拋棄於冰上 鳥何暖翼

何挽弓挾矢 殊能為將 既驚帝憤激 何嗣久長

鱷龜領銜 鯀何聆聽 順聽成功 帝何判刑

久禁在羽山 又為何三釋 禹伯繼鯀 他何以變化

不繼前緒 反而成功 何初始繼業 而思謀不同 (三問三皇·十二章章四句)

夏禹力獻功 巡天下之四方 何得與塗山女 私通之於台桑

憫妃婚合 身後有繼 何嗜好不同味 圖快速飽

洪淵極深 何以拋填 地大九州 何以為堤

河海翼龍 何盡何力 鯀所經營 禹何有成

鯪魚何所 朱雀何處 羿何射日 烏鴉殺羽

白裳頸飾 嫦娥入堂 何竊夫良藥 不能掩藏

啟代益繼後 卒然遭孽 何啟惟憂 而拘禁如羊

皆歸躬鞠 而無傷身躬 何益祚革 是禹播種

啟急賓商 九辨九歌 何久旱屠母 而屍分各地

帝降后羿 統治夏民 何箭射河伯 霸其妻洛嬪

發明扳指 河伯喪射 何獻祭肉脂膏 而上帝允渃

娶羿妻 通姦共謀 何羿射穿革 卻命喪勾結

澆在窗戶 何求於嫂 何少康縱犬 澆墜車斬首

女岐縫裳 而與澆奸宿 何失誤斬首 女岐竟命殆

澆治師旅 何以甲厚 覆舟斟尋 何計而取

桀伐蒙山 有何所得 妹嬉放肆 商湯遠遷 (四問夏·十六章章四句)

簡狄高台 嚳何宜 玄鳥贈貽 狄何喜

亥秉父德 以父為則 何終敗於有易 去牧牛羊

亥盾以舞 何以誘懷 豐乳嫩膚 何又娶之

易淫亥女 何以相逢 襲床令出 其令何從

桓秉父德 何御車駕牛 為有易賜祿 有去無來

甲微尋跡 有易不寧 何群鳥棲棘 父子淫情

兄弟同淫 危害及兄 何互為欺詐 後嗣卻久長

成湯東巡 有莘至及 何乞要小臣 與吉妃並得

鵠羹似玉 商湯用饗 何圖謀夏桀 終以滅喪

上帝下觀 下逢伊摯 何鳴條逐罰 而黎民大悅

水濱桑木 得覓臣子 莘君厭惡 陪嫁於莘婦

湯出重泉 其罪何由 必勝伐桀帝 是誰人唆挑

湯奴伊摯 後為首輔 何入宗湯 享受宗續

比干何逆 抑制凶懲 雷開諂順 有賜有封

梅伯遭醢 箕子佯狂 為何聖人之德 終在他方

紂王一人之躬 誰使亂惑 誰惡輔弼 讒諂臣服 (五問商·十六章章四句)

皇天授命 何不警戒 紂統天下 又何被取代

周盛殷衰 西伯鞭牧 何令砌築岐社 命替殷國

歸藏遷岐 何能依 殷有妖婦 何所譏

紂賜子醢 西伯天告 何紂遭上帝懲罰 於殷命而不救

呂望肉肆 昌何識 操刀揚聲 姒何喜

武王伐殷 何憂鬱 載屍集陣 為何急

伯作易經 是為何故 何感天動地 有誰畏懼

一朝會盟 何眾守期 蒼鷹群飛 群英薈萃

列擊紂屍 旦不許嘉 何為兄發 定周命後而嘆嗟

殷命天下 天位何失 天成天亡 其罪為何

眾伐舉器 何以成行 攻擊兩翼 何以興將

昭王南遊 南國沉底 利慾為何 為覓白雉

穆王巧枚 為何去周遊 環遊天下 有何索求 (六問周·十五章章四句)

吳國久遠 南嶽是址 孰期去斯 得兩男子

闔廬夢生 少小離亡 何揚武厲 剛毅威嚴

楚吳興師 何久長 吳光爭國 於楚久勝 (七問吳·三章章四句)

岐中共牧 姒何怒 蜂蛾微命 力何固

玉女採薇 鹿何佑 北遷天水 定居喜

非子犬丘 弟思欲 交換以百輛 終無祿 (八問秦·三章章四句)

日暮雷電 歸何憂 尊嚴不奉 帝何求

躲藏穴處 苦難雲 楚吳興師 時何長

何繞里巷至丘陵 生出子文

我說堵蔜不久長 弟弒兄自立 名竟昭彰 (九問楚·二章章四句·卒章章五句)

【注】 公元前314年,上官大夫靳尚聽信讒言鼓搗楚懷王罷黜屈寃大夫左徒一職,

貶為三閭大夫。《史記·屈賈列傳》曰: 「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原序其譜屬,率其賢良,以厲國士"。 《周禮》:「五家為比,五比為閭。 」

文學家司馬遷之說,毫無史據也,一個王族哪來三姓?楚王族只能有一個姓,熊姓。

閭,大門,漢儒根本不知到郢都有幾座陸門、幾座水門,更不知郢都平面規劃,臆

惻而已。

13.《屈子與王子橫簡書·遠遊》

『引言』 屈子使齊,力主聯齊抗秦。此簡書經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

為《遠遊》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悲嘆時俗之迫危 願輕舉而遠遊 我今菲薄而無因 焉攀附而上浮

遭沉濁而人污穢 獨鬱結與誰語 夜耿懷而不能寐 魂煢煢而至曙

惟有天地之無窮 哀人生之辛勤 昔者我自不及 今者我不聞

長夜徘徊而遙思 久惆悵而傷懷 思恍惚而任流蕩 心愁悽而生悲

神恍惚而不回返 形枯槁空獨留 內心反省守節操 求正氣必有由

清虛淡靜自怡愉 淡無為而自得 窗外赤松拂清塵 願承松風留則

……

見王子而夜留宿 審一氣以和德

(待續)

【札記】 三閭大夫力主聯齊抗秦,懷王採納令其出使齊國結盟。「至南巢而一息,

見王子而宿之兮」,三閭大夫使齊行至今安幑巢湖市地域,遇質於齊的弟子王子橫

而停宿,是年為公元前300年的「順凱風以從游」之春季。

古今楚辭學家多認定「王子」為王子喬,實屬低級之錯誤。此簡書最後一句「超無

為以至清兮,與太初而為鄰」,是屈師開導弟子的結語。

此簡書作於王子橫質齊之年。

14.宋玉大夫與屈師簡書 (之一)

『引言』 屈師貶放長沙郡,弟子宋玉送別。別後作此簡書與師九訴衷情。

此簡書經襄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九辯》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如

下:

悲啊

秋之為煞氣 .

盡蕭瑟草木搖曳皆枯衰

心顫慄若已遠行

登山臨水我送師歸

悵寥廓如天高寂清

耐寂廖似雨凼水冷清

凄慘唏噓佇立寒風中人

恍惚又惆悵去故而就新

道坎坷恩師失職而志不平

落魄孤旅南行無友生

心惆悵而私下憐

燕兒翩翩不辭歸

寒蟬寂寂靜無聲

大雁啾啾向南遊

雄雞悽悽徒悲鳴

獨達旦而夜不寐

哀蟋蟀匆宵征

時光空逝過天中

水空流事無成

悲憂長慽我獨寥廓

思師美人我心不懌

去鄉離家今為遠客

是否逍遙不自薄

惟思師君心不化

師不知我莫奈何

蓄怨又積思

心煩意亂忘朝食

願求一見道心意

師之心否與我異

別車既駕去而歸

不得相見心傷悲

我倚車軾長嘆息

涕淚俱下沾車軾

慷慨決我不得

心意亂情迷惑

私下憐情何極

心怦怦諒我直 (一訴別後悲思·)

皇天平分年四時

我獨悲此寒秋

白露漫下凝百草

葉兒紛離梧楸

別去白日之昭昭

襲長夜之悠悠

沒了芳葛之盛壯

我萎靡又悲愁

秋寒先告知以白露

冬冷重申以寒露

盡収繁盛之孟夏

復落葉以埋藏

葉兒落無顏色

枝兒枯亂交橫

色盡溢也作罷

枝彷彿亦枯黃

枝兒獨翹何可哀

形毀容如瘀傷

思其紛然將隕落

恨枝失時天不當

輕攬六韁不鞭節

聊逍遙愁徜徉

歲月匆匆心將盡

恐我壽不無韁

哀悼餘生不逢時

徧遇今世亂狂攘

懶閑散我獨倚

蟋蟀又鳴西堂

我心憂懼思震蕩

何憂緒之多方

仰望明月悲嘆息

星踱步待大明 (二訴秋之心悲·)

我悲秋蕙花瓣層展開

紛旖旎滿都房

為何花美花無實

隨風雨漫飛揚

以為恩師獨戴飾此蕙

而認為異於眾芳

憫奇思卻想不通

何棄師自高翔

心中憐憫慘悽悽

願一見方心明

從無怨卻生生離

心鬱結倍增傷

豈不鬱悶而思師君

王子門有九重

猛犬狺狺迎面狂吠

橋門閉行不通

皇天綿綿長降秋霖

后土何時得以干

獨守此荒蕪澤

望浮雲哀長嘆 (三訴為師說情難)

何今時俗之偷巧

離繩墨而改錯

缷良驥不於駕乘

擇劣馬來御輅

當世豈無千里驥

實無人能駕御

見執韁之人非良人

故蹦跳而遠去

鴨雁貪食梁與沼

鳳凰飛翔自高舉

鑿圓孔入方榫

我固知相抵觸難投入

群鳥皆會登枝集粞

鳳凰獨傲而不群集

願銜柳枚而無言

報恩師之融洽

姜太公九十方顯榮

誠未遇道相合

問良驥何安歸

問鳳凰何安棲

移風易俗今世衰

今相馬者圖膘肥

良驥隱匿而不現

鳳凰高飛不低下

鳥獸猶知懷其徳

況乎賢士不士處

驥不急於而求伏

鳳凰不貪不妄食

子橫棄遠不覺察

願有忠焉能得

圖清靜行極端

我不敢忘當初厚徳

獨悲愁而愁煞人

憂鬱郁何有極 (四訴勸慰師之言)

........(待續)知乎有字數限制,無奈出此下策,望網友們原諒。謝謝!

15.《屈師與弟子宋玉大夫簡書·涉江》

『引言』 江北郢都流放江南長沙郡,不涉江咋去?屈師収到弟子宋玉的來信《九辨》,

寫此信回復。此信經襄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涉江》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

如下:

我自幼也好卿服 年雖老仍不衰 佩長劍寶光陸離

冠高切雲崔嵬 披星戴月佩寶璐 世昏濁莫如我所知

我今高馳而下顧 駕青龍御驂白螭 聊與舜帝雲遊瑤之圃

登崑崙食蓮英 希與天地同壽 望與日月齊光

哀南夷之不我知之 明朝我渡江湘 車至鄂渚我反顧

臨秋冬之凄風 牽我馬上山臯 缷我車宿方林

轉乘舲船逆上沅 齊巨槳浪淘汰 船徘徊而不思進

遇回水而停滯 待朝發枉陼 夕宿辰陽

苟延我心且端直 雖僻遠又何傷 入敘浦我又徘徊

迷不知我何如 林深深而陰冥冥 猿猴之所居

(待續)

【札記】 屈師此簡書寫於公元前299年「欸秋冬之緒風」中。他清楚的勾畫了他去

流放地長沙郡的路線圖,即「濟乎江湘」、「乘鄂渚」、「乘舲船余上沅」、「發

枉陼」、宿辰陽」、「入漵浦」而「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明明白白的江南地兒也。

與他同行的只有長妾女媭,夫人離棄了他。

15.《屈子與王子橫簡書·惜誦》

『引言』 此簡書經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惜誦》之樂歌。惜為昔之近音字誤,

《昔誦》即指《遠遊》也。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昔誦惟致愛憫 發憤以抒情 所作忠誠而言之 指蒼天可為證

命五帝察我心中 令六神甘臣服 命山川為之案御 令皋陶來聽職

竭盡忠誠以事君 反離群如贅瘤 忘諂媚以背臣眾 待明君其知之

言與行必留痕迹 情與貌永不變 故觀臣子莫若君 所以取證不遠

我得益先君而後身 眾臣視我為仇 我心向君而無他 所以眾臣發難

一心意不猶豫 故不可自保 坦直親君而無他 故為招禍之道

思君莫如我之忠 忽忘身位賤貧 事君從來不二 迷糊不識寵之門

忠誠何罪遭懲罰 遠非我心之大志 行不合群眾顛越 被眾臣之所害

(待續)

【札記】 懷王秦拘,王子橫代政,史學界言其為王,缺乏歷史常識。屈子信中稱王子橫

為君,足證也。屈子被王子橫流放長沙郡(任史官)後,寫此信申訴自己的屈冤。然王子

橫雖知他以前的「東宮之師」有才,但討厭他那孤傲耿直之性格,寧願用他的同學,也不

願用他的老師。

此簡書祚於王子橫代政第一年,公元前299年季秋。

16. 《屈子與楚襄王簡書·惜誓》

『引言』 (待續)

惜余我年老而日漸衰 歲忽忽而不返 登蒼天我目高舉 歷眾山而日遠

觀我江河之紆曲 離四海之沾濡 攀北極而稍一息 吸沆瀣以充虛。

飛朱鳥使為先驅 駕太一之象輿。蒼龍蚴虯為我左驂 白虎馳騁為右騑。

建日月以為華蓋 載玉女於後車 馳飛騖於冥冥之中 休息在崑崙之墟。

樂窮極而百不厭 原從容虖神明 涉丹水而又駝騁 右大夏之遺風。

黃鵠飛之高舉 知我山川之紆曲 再高舉 睹天地之圓方

臨我中國之眾人 託回飆乎倘徉 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喬皆在旁

二子擁瑟而音調均 我因稱乎清商 淡然而獨自樂 吸眾氣而翱翔。

念我長生而不久仙 不如讓我返故鄉 黃鵠後時而寄處兮,鴟梟群而制之。

神龍失水而困陸居 為螻蟻所制裁 夫黃鵠神龍猶如此兮,況賢者之逢亂世哉。

老冉冉而日漸衰 固儃回而不息。俗流從而不止兮,眾枉聚而矯直。

或偷合而苟進兮,或隱居而深藏。苦稱量之不審兮,同權概而就衡。

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諤諤。傷誠是之不察兮,並紉茅絲以為索。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梅伯數諫而至醢兮,來革順志而用國。悲仁人之盡節兮,反為小人之所賊。

比干忠諫而剖心兮,箕子被發而佯狂。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長。

非重軀以慮難兮,惜傷身之無功。已矣哉!獨不見夫鸞鳳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

循四極而回周兮,見盛德而後下。彼聖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

使麒麟可得羈而系兮,又何以異虖犬羊?

【注】(待續)

18.《屈子與楚襄王簡書·抽思》

『引言』此簡書經襄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抽思》之樂歌。其歌詞厡文

與參考譯文如下:

心憂鬱郁而憂思 獨詠嘆倍增傷 思鬱結而不懷釋 又遭夜之漫長

悲秋風為之動容 何天河水浮浮 數數惟你君多怒 傷我心之憂憂

願扶搖起而橫奔 盡攬責臣自鎮 了結微情以陳詞 聊以贈送美人

昔君與我曾諾言 說以黃昏為期 誰料中途空期盼 反生有此他志

驕傲之我期美好 自然而然信君誇 與我諾言不誠信 並為我而生怒

願承反間而自察 心雖震而不敢 悲傷猶豫圖思進 心已傷慘淡淡

此歷情而以陳辭 君詳聾裝不聞 故直切之人不媚 眾臣以我為患

我當初陳辭之耿著 豈至今庸之亡

(待續)

【札記】 公元前280年仲秋,屈子聞庸亡,悲憤之下寫此信與楚襄王。公元前661年屈子

先公熊為賈大夫力諫庄王不遷阪高而滅庸,王採納而滅庸並賜庸之地封其先公。適逢其先公

得子,故而取名「伯庸」。遺憾的是古今中外的楚辭學家皆誤解「豈至今其庸亡」之句義辭

義。此時屈子因與長沙郡正不和而被其貶至汨羅邑為大夫,途中夜宿北姑驛站時給楚襄王寫

了此信。

所謂「望北山而流涕兮」,長沙之北有北山,其主峰黑麋峰海拔590.5米。所謂「北姑」即

位於今長沙市北部,地處長沙、望城、汩羅三縣交界處,去汨羅邑必經之驛站。

此簡書作於公元前280年孟夏之夜。

三.九 章

19.《屈子與長沙郡郡正簡書·惜往日》

『引言』 屈子因遭長沙郡讒人誹謗被長沙郡正(壅君)遠遷至汨羅邑,

到汨羅邑後給郡正寫了此信。產生矛盾,此信經楚襄王室大司樂譜曲後,

題名為《惜往日》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惜往日前王寵信 受命詔以昭詩 托先功照政臣下

明法度絕嫌疑 國富強必法先立 是貞臣必日清

秘密事之藏在心 雖過失王不治 心地純潔密不泄

遭讒臣之妒忌 君你含怒而待臣 不清澈其然否

奸避你君之聰明 虛以偽又你欺 不察驗何以證實

遠遷臣而不思 信讒言而思迷濁 盛氣凌人太過之

為何忠臣本無罪 被離謗而擔責 慚愧歲月無誠信

身幽隱又遠逐 臨別沅湘之水淵 強自忍任沉流

終老一生而絕名 惜庸君德不昭 君無度而不細察

使芳草落荒幽 豈為抒情而失信 等死亡而無聊

孤獨荒僻而蔽隱 罰貞臣無理由

【札記】 《司馬遷·史記》曰:「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

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說得之細膩,好象他不是漢武帝太史而是楚懷

王太史似的。作為文學家戲說歷史本無過錯,但國人除潤之先生外,皆把司馬遷認作

偉大的史學家,這就鑄成遺害千年的大錯了。

所謂「昭詩」,周公制禮作樂之美政矣,左徒力倡在楚王室實行禮樂制度也。周楚之

《詩經》、《楚辭》能傳承下來,完全得益於「周公禮樂制度」。而太史一職是禮樂

制度第一道環節,進入禮樂程序的詩(信函)必須首先送達太史館,由太史抄錄存檔

後才能進入下面幾道程序(太師審閱、大司樂譜曲、盲師配器、樂人試唱)。現代流

行歌曲,一個人會唱三百首不是什麼難事兒,但要說出三百首歌詞的作者,幾乎無人

能做到。這就是「禮樂制度」得以使《詩經》、《楚辭》,能廣泛傳播的先決條件。

20.《屈師與弟子宋玉大夫簡書·橘頌》

『引言』 「橘頌」為「橘誦」 之同音之誤,漢文人編輯之誤。此簡書經襄王室

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橘誦》之樂歌,以橘之不遷喻贊弟子宋玉堅持在王室為

國效力。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后土嘉樹 橘最適服 受命不遷 生根南國 根固難徙 一心一志

綠葉白花 紛繁之可喜 枝生尖棘 果圓團團 青黃交映 文章燦爛

外黃內白 肩可重任 風雅德修 心美而不醜 嘆你幼志 有似無異

獨立不遷 師豈不欣喜 深固難徙 心闊而無求 橫世獨立 絕不入俗流

捫心自慎 終而無失過 秉德無私 參天立地 願年並謝 長與為友

威儀不淫 更其有條理 年歲雖少 可為師長 德比伯夷 同學之偶像

【札記】上庸、漢北兩郡割讓與秦,成為拔郢的跳板,楚王室眾臣紛紛遠遷。而宋玉

大夫卻堅守郢都,屈師對學生的稱讚,曠古未有,可見寄其厚望之深。王逸始,古今

楚辭學者公然以訛傳訛,認為此篇是屈原晚年流放江南時的作品,失之。大多數楚辭

學家還認同「屈原年少勵志之作」,糊塗也。

此簡書與《抽思》同時所作,即公元前280年。

21.《宋玉大夫與屈師簡書·悲迴風》》

『引言』楚襄王室宋玉大夫收到老師的稱讚信,於公於私只有悲哀,國微師敗,

他不悲摧誰悲摧呢?風口浪尖之上啊!此簡書經襄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

《悲迴風》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悲旋風之搖蘭蕙 心冤結情內傷

草木卑微冬無性 聲若隱必先唱

諫何彭咸創始思 志堅而永不忘

人萬變情操何遮蓋 人虛偽何可長

禽獸鳴叫以集群 草叢生有無芳

魚群顯鱗互識別 蛟龍卻隱紋章

所以荼薺不同畝 蘭香幽獨孤芳

惟思佳人之美好 更歷世知自覺

思遠志之所不及 憐浮雲而徜徉

思我志之自惑 且賦詩而所明

惟你佳人我獨懷 折青椒以自處

……(待續)

【札記】

22.《鄭詹尹大人與屈子簡書·思美人》

『引言』 鄭詹尹大人聽聞長沙郡郡正把老友屈子貶到幽蔽的汨羅邑,匆匆趕往江南。

不料老友已去了汨羅邑,只好寫此信以訴衷情。此信經襄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

《思美人》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思你美人 抹涕徒凝視 信絕又輅阻

有言不可贈遺 鬱悶悶心煩冤 駐車而不發

通宵達旦思訴情 志沉怨而不達 情願寄信於浮雲

請雲神不聽將 又托南雁致我辭 雁飛高托難當

高辛之威靈盛 命玄鳥而傳達 欲思變節以從俗

愧改初衷屈志 孤獨多年而無憫 長思友心未化

寧隱憐憫而一生 何可變初作為 知前車之不心遂

未改制度 大車傾覆馬狂顛 大道獨懷異輅

勒良馬而更換駕 造父為我韁操 遷月就日不馳驅

聊借日以度時 心指嶓冢西山邊 待黃昏以為期

開春發新歲 白日出長悠悠 我將滌心志而愉樂

沿江漢以娛憂 攬盡萬叢之香茞 拔盡長洲之野莽

惜我不及古之人 我與誰玩此芳草 摘枝扁蘭與雜菜

備以為贈佩 佩繽紛以繚身轉 漸枯萎花離異

我且俳徊為娛憂 觀南人之変態 快意隱於心中

揚心志而不待 香與臭且須合揉 其芳華自中出

紛芳鬱郁香遠蒸 內滿必外揚 情與誠信永可保

居野蔽聞美章 命木蓮為媒禮 怕舉步攀高木

令芙蓉以為媒 怕牽裳又濕腳 高攀我不悅

低下我不能 與我秉性不相符 俳徊似狐疑

廣遂前籌畫 從未改初度 命則處幽我職將罷

願美政白日至末暮 獨煢煢我今南行 思念彭咸之故

【札記】 《王國維·屈子文學之精神》曰:「而知屈子者,惟詹尹一人」。鄭詹尹不僅是

屈子在懷王室惟一好友,更是「周公美政」的禮樂程序第一執行人,他對《楚辭》的傳承,

起了決定性作用。沒有他和他的後人精心保管,後人是讀不到《楚辭》的。楚宮珍藏的那

部《楚辭》,在吳起陷郢之時被燒毀。

鄭詹尹大人趕到長沙為老友斡旋,不料老友巳去汨羅邑,而且長沙郡郡正不願招回屈夫子。

大人信中所言「觀南人之變態」,指的就是長沙郡郡正。大人為什麼「獨煢煢而行兮」?

他說得再清楚不過了:「思彭咸之故也!」他心中的老友,就是彭咸一類的忠臣。

此簡書作於公元前279年孟夏。

23.《屈子與鄭詹尹大人簡書·懷沙》

『引言』此簡書經楚襄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懷沙》之樂歌,取「懷念長沙」」之

意。長沙,楚國開拓江南之倨點,屈賈流放地。其歌詞原文與參考譯文如下:

炎炎已初夏 草木莽莽 傷懷又悲哀 汨流南土 望之悻悻 靜幽沉默

鬱結而而日增 哀痛而喪沮 撫傷情言志 冤屈我自抑 磨稜角為圓 綱常勿替

移本性之迪 君子所鄙 規劃定繩墨 稟性難改 敦厚又樸質 大人名盛

巧匠不穿鑿 何撥亂反正 黑紋若處幽 瞎子也說無章 明眼稍睇 瞎子目不明

既變白以為黑 又顛倒上下 鳳凰囚於籠 雞鴨狂舞 視玉如扁石 一概論質量

結黨營私卑鄙故 自不知我之善長 負重載荷盛 限制無救濟 懷碧又握玉 不知向誰示

都邑犬犬群吠 吠其見怪 非俊而疑傑 庸俗心態 璞外而秀內 眾人不知我之異彩

材朴如山積 誰知我之所有 重仁又重義 謹慎而厚豐 舜帝不可知遇 誰知我之從容

帝王固不可重並 豈知其何故 湯禹太久遠 遙而不可慕 忍改而不憤 抑制而自強

身流亡志不遷 願我志終成像 輅進北而宿 日曖昧天將暮 抒憂遣我哀 大限必有故

終言浩浩沅湘 分流汨水 長輅幽蔽 道遠悠忽 懷質抱情 獨一無匹

伯樂既沒 良驥何騁 萬臣人生 必各有所錯 堅定意志 我無所畏懼

憂傷悲哀 永遠嘆息 世渾濁莫我知 人心已不可謂

知死不可讓 願勿憐愛 明吿君子 我將以你為同類

【札記】 大人,商曰貞人、殷周曰大人、西周曰太僕、東周曰太史,統稱謂「大人」。

屈子寫此信與楚王室中惟一的好友鄭詹尹是也。中國惟一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屈子之

精神》一書中曰:「知屈子者,惟詹尹一人」。所謂「汩徂南土」,汩為汨之誤。汨

羅為屈子二次流放地,南流曰汨水,流經羅城曰羅水。《許慎·說文》曰:「長沙汨羅

淵,屈原所沉之水」。汨羅淵在長沙郡汨羅邑郊外,屈子投水汨羅淵當為史實。

所謂「進路北次」,進輅北宿之意。長沙西北十五公里有北山,山下有白北姑驛(今北

山鎮),屈子去汨羅邑(今汨羅市),必經北山下的北姑驛。

此簡書為《思美人》的回復簡書,作於前279年 孟夏。

24.《屈子與鄭詹尹大人簡書·卜居》

『引言』此簡書經襄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卜居》之樂歌。其殘存歌詞原文

與參考譯文如下:

我寧願死心塌地而盡忠 將此簡送往勞君無窮 寧如誅鋤茅草以力耕 全由大人而以成名

寧可正言不諱危及身 絕不貪圖富貴而偷生 寧超然高舉以保真 不阿諛媚思

豈呀呀儒兒以事婦人 寧廉潔正直以自清 豈可笑滑稽 如革之緯

潔如柱楹 雄氣昂昻如千里駒 豈輕浮如水中之鳧 隨波上下以保區區之軀

寧與良驥共伏軛 追隨烈馬之奔跡 寧與黃鵠雙比翼 豈與雞鴨同爭食

此何吉何凶何去何從 世渾濁而不清 蟬翼為重千均為輕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讒人高漲賢士無名 悲嘆默默有誰知我之廉貞

《鄭詹尹大人與屈子簡書》殘句之參考譯文如下:

尺必有所短 寸有所長 物有所不足 智有所不明

數有所不及 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龜策誠不能知事

【札記】 傳世本《楚辭》按語曰:「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

心煩意亂,不知所從。往見太卜鄭詹尹…」。失之,流放罪人豈敢入郢都見大人,屈子只

能寫信問卜。自然,問卜只是借口,向老友傾訴才是實。

屈子所謂「將游大人以成名乎」,他非常明白美政(周公禮樂制度)的第一環節就是王室

大人(太史、太僕)。《楚辭》能逃過秦火楚炬,鄭詹尹大人的後人作出了重大貢獻。

25.《屈師與弟子漁父大夫簡書·漁父》

『引言』 此簡書經襄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漁父》之樂歌。其歌詞殘句原文與

參考譯文如下:

舉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醉我獨醒

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更衣 安能以身之垢垢 受凈物而不潔者

寧赴湘流葬身於魚腹之中 安能以皓皓之清白 蒙上世俗之塵埃

《漁父大夫與屈師簡書》殘句參考譯文如下:

聖人不凝滯於物 而能與世推移 何必深思高舉 自無作為

世人皆罪 何不淘汚泥而揚清波 眾人皆醉 何不食酒糟而飲薄酒

滄浪之水清清 可以洗我纓 滄浪之水濁濁 可以洗我足

【札記】 《王逸·楚辭章句》曰:「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間…。而漁父避世隱身,釣魚

江濱,欣然自樂。時遇屈原川澤之域,怪而問之…」。漁父者,既非隱士、亦非老漁翁,

楚國漁業大夫。二十多年不見,能一眼認出三閭大夫者,三閭弟子也。漁父大夫的為仕

觀代表了古今中國士大夫階層的普世觀,與其師的濟世觀截然不同。

《漁父》和《卜居》為什麼只剩得殘句?沒進入禮樂程序也!鄭詹尹大人、漁父大夫與

屈子的這兩封書信往來,均在長沙郡郡內,

此簡書作於公元前278年夏。

26.《宋玉大夫與屈師簡書·哀郢》

『引言』 此簡書經懷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哀郢》之樂歌,取「哀失郢都」

之意。其歌詞原文與參考譯文如下:

老天爺不佑命啊 何諸侯遭天譴 臣離散而互走失 今仲春竟東遷

離故鄉而遷就遠 沿江夏以流亡 出囯門而倍傷懷 甲日晨我逃行

始發郢浦匆棄閭 荒忙而悲極 舟楫齊舉心不與 哀見君師不再得

望高楸我嘆息 涕淚如暴霰 過夏口而舟西浮 望東門已不見

心哀怨悲傷懷 渺茫茫難舉趾 順風波以順江流 何殃殃為郢客

舟破大波之泛濫 急翱翔無所泊 心鬱結終難解 胸鬱悶懷不釋

……(待續)

【札記】 宋玉信中一句話:「哀故都之日遠」,我不相信國人都不知「故都」意味什麼。

「故人」、「故鄉」皆可言,誰敢亂言「故國」、「故都」?!古今中外的「楚辭學家」

依據什麼判定屈原作此簡書?一個愛國者,會因為自己得失,一己之身被逐出郢都就可

能視郢都為「故都」嗎?就可能視楚國為「故國」嗎?常識啊!

明朝楚辭學家汪瑗的《楚辭集解》曰:「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楚乃東北退保

陳城…」。玉卿先生不傻呀,傻的是楚辭學界所謂的「大家」們。屈子流放在東、還是在

南,還用得著鄙人來贅解嗎!人心不古,數典之忘啊!

庸縣、漢北縣等割讓與秦,對屈子來說不啻是心靈之殤,那可是陷郢的跳板啊!但収到弟

子宋玉大夫之《哀郢》可是魂飛魄散之殤啊!脫衣跪地作《離騷》吧,活著還有什麼希望

呢!

弟子信中說「至今九年而不復」,漢人啊漢人,歧義之大呀!「自今九年而不復」同音字

誤,一字之差啊!《張侯仲與吉甫太師簡書·六月》曰:「來歸自鎬」,「來歸至鎬」之

一字之差啊!

此簡書作於秦軍陷郢後,宋玉大夫逃亡途中。

27. 屈子與楚襄王簡書(之四)·離騷

『引言』 屈子収到《宋玉大夫與恩師簡書·哀郢》後,復興楚國的夢想 徹底幻滅。

脫衣跪地給楚襄王寫下了此衣書,經襄王室大司樂譜曲之後, 題名為《離騷》之

樂歌,取「離世騷言」之義。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我高陽帝之後裔 我先公熊伯庸

夏曆寅年之正月 寅日寅時我生降

祖父揆筮細揣度 終賜我以嘉名

取名為正則 賜字為靈均

要我既有內在美 又注重有才能

披戴江離與白芷 綴秋蘭為腰佩

【小知】 秋蘭,楚國為周成王三年分封國,周王朝國花為樘棣(山楂花,紅白二色),

諸侯國多尚之。比如,呂望選擇了荷花、伯禽選擇了蓮花、姬友選擇了木槿、巴子選

擇了夾竹桃、蜀子選擇了芙蓉,皆紅白雙色花。熊狂選擇了秋蘭,亦稱木蘭花、辛夷

花、蕙花。植物、動物是天道信使,天子皆敬畏。殷尙白,周尚紅,能同尚紅白之周,

大智慧啊!

一個生下來就綴國花為腰佩的孩子,其愛國情懷必將懷抱終身。正如屈師弟子宋玉在

《九辯》中頌揚恩師所曰:「以為君獨服此蕙兮,羌無以異於眾芳」。

心急美政將不及 恐我年紀不相與

朝采高坡之木蘭 夕攬洲中宿莽

日月悠忽水不淹 . 春與秋永有序

惟有草木總零落 恐你美人遲暮

趁你年壯棄污穢 何不改法度

駕御良驥縱馳騁 來追大楚先輅

昔周三後之純粹 故眾芳名長在

夾雜花椒與菌桂 豈不佩以香茝

昔有堯舜之光明 既有道又得輅

為何桀紂之猖獗 圖捷徑必困窘

惟朝中黨人偷安樂 輅幽暗道險惡

豈為我身遭禍殃 只恐王政敗績

曾奔走二王先後 繼前王之揚武

不體察我心中情 反信讒沖我怒

我固然知謙謙終為患 強隱忍志不舍

敢指九天以為證 我只為前王之故

你說黃昬以為期 卻於中途轉輅

當初對我有諾言 卻反悔另求他

我不難過遭離別 惟傷先德脫化

我栽蘭草共九畹 又種木蘭百畝

畦間辛夷與揭車 夾雜杜衡白芷

希冀枝蘩花盛茂 願楚天時有収益

雖有萎謝而不憂傷 惟哀群芳蕪穢

眾徒競爭惟求貪婪 貪無厭只求索

皆以私怨來度量人 各懷私而嫉妒

只為名利以追逐 非我心之所急

老冉冉而終將至 恐聲名不得立

朝飲木蘭花蜜甘露 夕食秋菊之落英

苟延情操只為美好擇要 人枯瘦又何傷

攀崖樹根擷芳茞 串木蓮之落蕊

矯直菌桂穿香蕙 絞麻繩以拴系

效法前聖之徳修 不隨俗亂飾服

雖不時尚如今之人 惟依彭咸之遺則

長嘆息難以拭淚涕 哀臣生多難艱

雖好禮儀而自我絆羈 絕不朝儀夕替

既替我芳蕙之瓖 又加之以香茞

亦表我心之向善 雖心九死猶未悔

怨前王知遇浩蕩 終不察臣之心

眾女流嫉妒我娥眉 造謠說我最善淫

固然時俗多奸巧 違規矩來改錯

違背繩墨追求曲 以迎合為法度

鬱悶我心之詫異 惟我獨困而不識時

寧願客死遭流亡 絕不容忍獻媚態

猛禽天性不屑群 自前世已固然

為何方圓能合周 誰行異道能相安

屈冤心抑壯志 忍責攘王詬

心清白而諫王直 故前王待我厚

悔觀王道不細察 延而誤積難返

迴轉你馬復我輅 趁迷途未終遠

緩我馬於九皋 馳至椒丘且止息

進而不入必離憂 退而復修以德服

制茭荷之葉為衣 裁芙蓉花為裳

不我知之自可憐 我情惟信芳

高高皮冠危岌岌 組玉佩光陸離

香與臭不可雜揉 惟求品質心不虧

忽然回顧我極目 前往觀察四荒

佩玉繽紛如繁飾 芳菲菲惟彌章

臣生各有其所樂 我獨德修為綱常

雖然體懈心猶未變 我之心誰可懲

囗囗囗囗囗囗囗兮 囗囗囗口囗囗

妾女媭今埋怨 聲聲怨責語

說鯀因剛直遭亡身 最終早死羽之野

說我何不博眾之好修 何獨守以氣節

枯草敗花盈滿室 我卓立不飾服

人眾不可個個悅 誰能體察我衷情

世俗抬舉必好朋 為何孑然而不我聽

依前王節制朝中 憑忠心而歷此

渡沅湘汨南行 向舜帝面陳詞

開啟九辯與九歌 太康貪娛放縱

不顧艱難不圖後 五世個個失宮巷

羿二淫游好獵田 偏好箭射諸封侯

故而亂流不善終 浞三又貪室家

澆四堅甲以強御 縱慾不自忍

每日淫樂而自忘 因而首級顛隕

桀五又違綱常 被放逐遭禍殃

後辛賢於菹醢 殷宗享用不長

禹湯威嚴而恭敬 周室論道而無差

舉賢臣重才能 循繩墨不偏頗

【小知】後辛,殷宗武丁的愛妻,史稱「婦好」,「好婦」之義。古今中外楚辭詮

釋學者皆把「後辛」詮釋為「紂辛」,簡直是不肖子孫。康侯為母后專鑄的「後母

辛鼎」,學界也一度誤判為「司母辛鼎」。屈冤大夫這麼明白的讚歎句,學者們學

些啥子喲!「後母戊鼎」為什麼比「後母辛鼎」大得多,不知道就問屈師嘛!

蒼天大公無私 攬德臣王無錯輔

聖王以賢哲而盛行 安得不王下土

要瞻前而顧後 觀察臣之計極

若非忠義而不可用 非善臣何信服

雖然我身將危死 縱觀當初猶不悔

不穿鑿何以附會 故賢臣遭菹醢

曾唏噓而之憂鬱 哀逢時之不當

抓柔蕙拭淚涕 沾衣襟淚浪浪

跪地輔衣寫陳辭 表我萬幸心中正

駕駟龍逐飛鷖 我乘風上天征

朝拔剎車於蒼梧 夕我至天懸圃

本欲稍留帝之所 日匆匆天將暮

我令日神重調節 望龜茲勿緊迫

輅曼曼而其修遠 吾將上下而求索

飲我駟馬於天池 四馬六韁系扶桑

折枝神樹遮夏日 聊逍遙我徜徉

命月神開道為先驅 令風神為附屬

遣鳳凰左右戒 雷神稟吿已齊具

我令鳳鳥雙飛騰 日以又繼夜

南風聚積不我離 帥雲神來護御

紛然總總有離合 斑駁陸離上下

我令天將開城關 他倚樓望不語

天時昬昧且作罷 結幽蘭以延佇

世渾濁好歹不分 好避美生嫉妒

明朝我將飛渡白水 登閬風而駐

忽然反顧我流涕 哀天丘無美女

我且游天庭春宮 折瓊枝作飾佩

趁榮花尚未凋落 見宮女可贈貽

我令雲神急駕雲 尋宓妃之所在

解下佩飾訂信言 我命鍾神為媒理

紛紛然而總離合 忽彆扭言難遷

夕歸宿於天穹石 朝沐發於洧盤

保有美德為驕傲 日歡娛以暢遊

雖信儀美卻無禮 乃放棄而改求

一覽無餘觀四極 周遊九天我方下

望那瑤台高聳聳 見有娀之美女

令毒鴆為死媒 倆鴆卻說不好

雄鴆鳴逃飛逝 我猶惡他乖巧

心中猶豫又狐疑 欲自絕卻不可

鳳凰既托貽 恐高辛先於我

欲遠棲而無所止 聊游思以逍遙

趁少康未回家 聘虞國美二姚

聘理弱媒又拙 恐不能傳美言故

世俗渾濁皆嫉賢 好抑美嗜揚惡

閨中二姚太遙遠 哲王又不睡

空懷我情不能發 我焉能如此終古

取來苞草與竹塊 命靈巫為我筮占

卜筮說兩美必合 誰不信而渴慕

我思九州之博大 豈虞國有美女

言勤勉遠去而莫狐疑 誰求美不求女

天涯何處無芳草 何必惟懷古宇

世俗噯昧又炫耀 誰能覺察我善惡

眾臣好惡各不同 惟有黨人獨無異

個個苦艾掛滿腰 都說幽蘭不可佩

觀察草木卻毫不識得 豈有美玉惟擔當

拾糞塊以裝香囊 卻說花椒無芳

我欲從靈巫之吉占 心猶豫生狐疑

巫咸即將夕降 揣香椒於腰帶

百神蔽雲從天降 九嶷繽紛齊迎

光彩彩求神顯靈 吿我吉兆故

說人神升降分上下 求尺度卻所同

禹湯威嚴志道合 皋陶伊尹協調

只要心中美德修 又何必求之拙媒

傳說築城於傅岩 武丁用人不疑

呂望肉肆揚刀 遇周文而鵬舉

寧戚喂牛謳歌 齊桓聞之求輔

趁年歲尚未老蔫 趁天時猶未央

趁杜鵑鳥未先鳴 尚未使百花不芬芳

為何玉佩令足艱 眾茫然而逃避

惟朝中黨人不可諒 恐嫉妒殘摧折

應時繽紛必變易 又何可以挽留

蘭花枯萎而無芳 蕙變化猶如茅

為何昔日之芳草 今變為枯蕭陳艾

豈因為有他故 不好德必受害

本以為子蘭可恃 無結果又漫長

委以美政卻媚俗 何能列入群芳

子椒侫傲又輕佻 欲把茱萸充香曩

既求進身而誤人 又有何芳能祈

固然時俗隨流從 又怎能無變化

子椒子蘭尚如此 更況乎子歇子離江

為有子玉最可貴 曾委美政歷此

芳菲菲而遇難虧 芬香至今未沒

擅調度而自娛 聊浮游而求你

趁我今時尚老壯 周遊縱觀天下

靈巫既然吿知我吉占 時至吉日我將行

折斷瓊玉做珍饈 搗玉碎為乾糧

為我駕御飛龍 瓊瑤象牙飾車

何故離別心相同 我將消逝以自疏

轉我道直馳崑崙 輅程遠以周遊

揚雲霞蔽光靄 鳴玉玲聲啾啾

朝拔剎車天之津 夕我馳至西極

鳳凰展翼載旌旗 高翔翔振翼翼

忽我行至到流沙 沿赤水心猶豫

指揮蛟龍架梁津 稟少昊允我渡

輅程遙遠道多艱 令眾車稍等待

車至不周向左轉 指西海為終期

集結戰車上千乘 齊車輪並列馳

駕御八龍隊逶婉 載雲旗行逶迤

抑壯志守氣節 神高馳心浩邈

奏響九歌眾舞韶 聊借日以娛樂

升天拜皇覲伏羲 忽然窺見故鄉

車夫悲我馬傷懷 蜷身顧不前行

亂言寫至此

楚國無人有我知 又何必懷故都

既然不能為美政 我將去彭咸之所居

(全篇共六十四章章六句,卒章章五句。我之斷章,無懈可擊。)

【注】 此篇遺書是屈子脫衣跪地寫在衣服上的,寫完後交與一直伴隨他流亡

的長妾女媭帶去楚新都陳郢。按「周公·禮樂制度」的程序,首先呈交楚王室大

人(太僕、太史)鄭詹尹。有的人說女媭是屈子的姐姐,這不合情理,屈子和

他夫人皆稱其為「女媭」,而未稱其.「姐姐」。這是禮制所不容的。女大當嫁,

既使有可能不嫁,姐姐也不可能跟·弟弟在郢都一起生活,應在父母之邦上庸孝

伺雙親。

楚人善泳,會泳者投水赴死難度很大,因此,屈子原本打算服鴆毒自盡。但

汨羅邑醫官不僅不給他,還借故逃之夭夭。所以,屈子選擇了呑玉屑後再投

邑外汨羅淵自盡,去了彭咸之所居」。彭咸,殷賢大夫,諫君不聽,自殺投

水而死。可見,屈子已決定仿效偶像彭咸,抱定投水赴死之心。

此遺書最後部分所描寫的「上西天」所經之地,如崑崙、西極、流沙、赤水、

不周山、西海等地皆實名,《山海經》有明確記載,有的地名今之亦然。皆

為西皇少昊帝的地盤,是帝高陽之發祥地,也就是黃帝忠臣彭咸死亡之地。

古今楚辭學界對屈子有兩大誤區,一是巫士化,二是隱士化。屈子至死追求

的是「美政(德政)」,而死士與隱士是截然不同的為仕觀。.屈子一生所推

崇和仿效的楷模皆賢士和死士,與巫風隱韻毫無關係,賢士、死士被後人美

化、神化,是漢學思維。

此遺書共八十九章、三百五十七句,二千四百二十一字。研究楚辭,首先要

研究章句的章法句法,自古國人寫信皆用口語,周楚之人亦不例外。寫信人

打算一章(一支簡)幾句話,選擇竹簡時就已形成.「簡化書寫模式」,即大

簡和小簡形制。《詩經》中《凡伯與榮夷公簡書》,即經厲王室宮廷大司樂

譜曲後題名為《板》之樂歌,其首章就說.「猶之未遠,是用大簡」。該簡書

一章六句,約二十四、五字,與《離騷》每章字數接近。章句不僅對書信內

容的形制(格式)有約束,對寫作的思維邏輯也有約束,因此,不斷章,何

以取義?

此遺書寫於公元前278年夏曆5月4日。

28.《宋玉大夫與景瑳大夫簡書·招魂》

『引言』 此簡書經襄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招魂》之樂歌,

取「招亡師之魂」之義。該樂歌歌詞原文與參考譯文如下:

師自幼清正廉潔 身正義未辱沒 有此之盛德 必遭俗人汚穢

上天考我師之盛德 長殃殃而愁苦

高陽命巫陽說 有人在下 我欲相輔 魂魄離散 令你卜筮

巫陽說歸掌夢 帝命我難從 若必須卜筮 恐魂消失 不能再用我巫陽

乃招魂吟 魂啊歸來 去君之軀幹 何故飄四方 舍君之樂處

魂離散終不祥 魂啊歸來 東方不可以依託 巨人千仞 惟魂是索

十日替出 流金又鑠石

(待續)

【札記】 《王逸·楚辭章句》曰:「《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哀屈原忠而斥棄,

…,故作《招魂》」。實之,宋玉招師魂是也。「屈原招己魂」、「屈原招楚懷王之魂」

等說,皆與原文原義大相徑庭。持此觀點的學人,實屬讀望天書,宋玉聲聲「君」,與

王無關。在者,未入土為安者才招其魂以附體,懷王與屈子誰未安?宋玉此篇末句曰:

魂兮歸來哀江南

懷王與屈子誰死在江南?

獻歲發春兮 汨吾南征

宋玉來年祭歲而汨水南征,他去祭祀誰?

此信首章首句首辭「朕幼清以廉潔兮」中的「朕」一辭,作第一人稱代理解,勢必全面

誤解作者本義。正因如此,古今楚辭學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因此提出「《招魂》屈原作」

之謬論。一個王室罪臣,有什麼資格為楚懷王招魂?一個活著的人有什麼心理會為自己

招魂?只有原文原義才是我們後人研究《楚辭》的惟一信史,常識是第一佐證、史籍只

能位居其三。如果考古界能讓鄭詹尹大人的墳墓重見天日,一部完整的《楚辭》才有可

能出現。

此簡書作於公元前278年6月。

29.《景瑳大夫與宋玉大夫簡書·大招》

『引言』 此簡書經襄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大招》之樂歌。

其歌詞原文與參考譯文如下:

春光消失 烈日昭昭 春氣奮發 萬物盡俱

長夜橫行 魂無可逃 魂魄歸來 莫遠逍遙

魂啊歸來 莫游東西 莫盪啊南北 東是大海 溺水深悠悠

螭龍併流 天地之忽攸 霧雨淫淫 白日皓驕

魂啊莫東 湯谷太寂寥 魂啊莫南 南有炎火千里 蝮蛇蜿蜒

山林險隘 虎豹出沒 惡魚凶狐 巨蟒盆口

魂啊莫南 凶狐傷躬 魂啊莫西 西方流沙 沙漠洋洋

野豬縱目 披髮揚鬃 長爪鋸牙 笑聲瘋狂

……(待續)

【札記】 遠在鄭地為相的景瑳,收到三閭大學同學宋玉傳來的師亡惡耗,

亦悲傷難當,當即寫了此信回復。回信時間交待得很清楚,即「青春受謝,

白日昭只」,仲夏時分矣,距五月初五屈師投水自盡後近兩個月是也。

[附錄]

30.《王子蘭夫人與夫君簡書·越人》

『引言 《楚辭》只有兩個時代,即懷王室與襄王室,這是美政(周公禮樂制度)歷

史所決定的。《越人》此簡書經襄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越人》之樂歌。其歌

詞參考譯文如下:

今夕是何夕

泊舟中流

今日是何日

得與王子同舟

心幾煩而情不絕

心痴王子

遮羞蒙被好

不我露恥

山有樹啊樹有枝

心悅君啊君不知

【札記】 公元前305年楚滅越,王子蘭力諫懷王和秦,然懷王入秦後被拘禁,終崩於秦。

楚人怒王子蘭,免其令尹之職,貶為越(江東郡)之君。在乘舟夜泊中流時,夫人於艙

中示愛。但王子蘭卻心煩意亂,無心愛愛,扯一錦被蓋住夫人羞處轉身出艙。夫人哀怨,

寫此信與夫君訴衷情。

古人為什麼要「泊舟中流」?與《秦襄夫人與夫君簡書》中的「水中央」、「水之湄」、

「水中坻」、「水中沚」一個意思。即古人的安全防範意識:以水為御。

劉向所謂「古老民歌說」與歷史大悖、與原文原義不符,而「船家女愛上王子之說」更

是荒唐。王子橫立王后,重用屈師弟子宋玉、景瑳、唐勒等人為王室大夫,從而使屈師

力倡的美政(周公禮樂制度)得以繼續。因此,《越人》之樂歌才得以傳承,至於它為

什麼不在《楚辭》之中,是因為此簡書未進入王室禮樂程序,屬僭越作樂只能在越國境

內(江東郡)傳唱。

此簡書作於楚襄王七年(包括代政三年)。

屈子流放地長沙出土楚簡

長沙楚簡 ,有三次發現。

1.1951年在湖南長沙五里牌406號楚墓得戰園竹簡38枚。

(即五里牌楚簡)(《長沙發掘報告》)。

2.長沙仰天湖楚簡

3.郭店楚墓竹簡

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郭店一號楚墓M1發掘出竹簡,共804枚,為竹質墨跡。其中有字簡730枚,共計13000多個楚國文字,楚簡包含多種古籍,其中三種是道家學派的著作,其餘多為儒家學派的著作,所記載的文獻大多為首次發現,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郭店楚簡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國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點,而且字體典雅、秀麗,是當時的書法精品。郭店楚簡的發現,對於研究中國哲學、思想史、古文字學、簡冊制度和書法藝術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篇【名稱】郭店楚墓竹簡

【年代】公元前4世紀中期至3世紀初,戰國中期

【出土】1993年出土於湖北省荊門市郭店一號楚墓

【書體】楚系篆書

【材質】竹質墨跡

【規格】分作三類:一類長度在32.5厘米左右;另一類長26.5至30.6厘米;第

三類長15至17.5厘米。

【數量】共804枚,有字簡計730枚

【字數】共計13000多個楚國文字

1993年10月18至24日湖北省荊門市博物館對郭店一號墓進行了搶救性清理挖掘。郭店墓地位於湖北省沙洋區(1998年改為沙洋縣)四方鄉郭店村一組。南距楚故都紀南城約9公里。

在一號墓頭箱出土竹簡804枚(M1:T4)。 雖兩經盜擾,盜墓者曾打破邊箱,盜去一些文物。不過從後來發掘的平面圖看,所失不多,特別是簡基本得以倖免,仍倖存有八百餘枚。 其中一少部分為無字簡,有字簡據整理後的數字統計,共計730枚。大部分完整,未拼合的小碎片數量不多。楚簡包含多種古籍,其中三種是道家學派的著作,一種儒、道共同的著作,其餘多為儒家學派的著作。

從墓葬形制和器物特徵判斷,郭店一號墓M1具有戰國中期偏晚的特點,其下葬年代當在公元前4世紀中期至3世紀初。 郭店一號墓是一座土坑豎穴木槨墓,一棺一槨,槨室內除棺室外,還有邊箱、頭箱,隨葬品主要集中在邊箱、頭箱,在頭箱發現了因編線腐朽而散亂無序的竹簡,大部分完好,少量殘斷。之外還遺存有銅鈹、龍形玉帶鉤、七弦琴、漆耳杯、漆奩等文物。

郭店楚簡的形制不盡一致:

就長度而論,可以分作三類:

第一類長度在32.5厘米左右,周楚稱「大簡」;《九辨》、《招魂》等用大簡。

第二類長26.5至30.6厘米, 周楚稱「中簡」;《楚辭》篇章大多用中簡。

第三類長15至17.5厘米,周楚稱「小簡」;《禮魂》就是用小簡。

竹簡的形狀也有兩類。一類竹簡的兩頭平齊,另一類的兩頭修削成梯形。竹簡上都有用以容納編線的契口。前兩類長度的竹簡每簡有兩個契口,上下各一個。最短的一類竹簡則有三個契口,上、中、下各一個。抄寫同一篇古書所用竹簡的長度和形狀是一致的,而且上下契口的間距也是相同的。郭店楚簡的長度比荊門包山楚簡要短許多,前者是傳抄的古書,後者是公文、文書、卜筮祭禱記錄和遣策。它們的不同應是楚國簡冊制度的反映。這批古書不同於一般的公文和文書,是由專門的人抄寫的。這次發現的分上下兩欄抄寫的格式和校正補抄文字的插入方式都是在以往楚簡中所未見的。

郭店楚簡出土時業已散亂、殘損,雖然依據竹簡形制、抄手的書體和簡文文意進行了分篇、系聯,但已無法完全恢復簡冊原狀。各篇原來皆無篇題,篇題是由整理者擬加的。

郭店楚簡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國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點,而且字體典雅、秀麗,是當時的書法精品。 叢文俊在《古文蝌斗》一節認為:"這批竹簡出自數人手筆,風格頗不相同,而皆嫻熟精到,神采飛揚。""這些簡書表明,手寫體中鋒、側鋒的自然變化,優美飄乎的圓曲筆勢"使得古文蝌斗線條,"頓生奇姿逸態"。

備註:括弧內篇題名稱為李零擬定。

文獻總覽

文獻簡述: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篇簡本《老子》甲、乙、丙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所見年代最早的《老子》傳抄本。它的絕大部分文句與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但不分德經和道經,而且章次與今本也不相對應。簡本《老子》分見於傳本《老子》的三一章,其內容有的相當於傳本全章,有的只相當於該章的一部或大部。簡本存2046字,約為傳本的五分之二。由於墓葬數次被盜,竹簡有缺失,簡本《老子》亦不例外。故無法精確估計簡本原有的數量。

《太一生水》是一篇佚文。文中的"太一"就是先秦時期所稱的"道"。該文主要論述"太一"與天、地、四時、陰陽等的關係,是一篇十分重要的道家著作。

《語叢四》(《說之道》)文中所言多是處世言談,保身立命之道,是一篇道家陰謀派著作。

《緇衣》的內容與傳本《禮記·緇衣》大體相合,但兩者的分章及章次卻差別較大,文字亦有差別。兩相校勘,可以發現傳本的若干錯誤。《五行》曾見於馬王堆漢墓帛書,簡本文字與之有一些相異之處。有學者論證,郭店簡《緇衣》、《五行》出自子思,其它《性自命出》等也與曾子、子思一系有關係,甚至不妨視為《子思子》。[2] 馬王堆帛書整理者指出,《五行》屬於思孟學派。此次兩篇著作同出於一墓之中,或暗示當時思孟學派在楚地流傳甚廣。

《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抄寫在形制相同的竹簡上。前者未見流傳,後者的大部分內容見於《韓詩外傳》卷七、《說苑·雜言》等書。

《性自命出》、《成之聞之》、《尊德義》和《六德》也抄寫形制相同的竹簡上,字體亦相近。《唐虞之道》與《忠信之道》兩篇,簡的形制也基本相同。

《語叢》各篇都抄寫在長度最短的那種簡上,內容都由類似格言的文句組成,其體例與《說苑·談叢》、《淮南子·說林》相似。

【注】 屈冤左尹的繼任先後為昭坨左尹、慎到左尹(《性自命出》篇的作

者),三人均兼任「東宮之師」,即「少師」(太師為王者之師)。三左

尹為同時代、或略同時代的人。

竹簡出版:

古文字學家裘錫圭對書稿進行了審定,綴合了一些殘簡,對《緇衣》、《五行》、《魯穆公問子思》以外各篇簡文排列的次序作了調整,並對簡文的分篇進行了調整;對釋文和注釋,除對技術性問題徑直改正外,還提出了許多修訂建議和供參考的看法。編寫者並以"裘按"的形式收在注釋中。

學術會議:

《郭店老子--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封面1994年底,《湖北日報》刊載了《我國考古史上的又一重大發現--最早竹簡〈老子〉等典籍在荊門出土》一文,首次披露了郭店竹簡相關情況;1997年7月,郭店一號墓的發掘報告正式發表;1998年5月,《郭店楚墓竹簡》一書在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批材料一經公布,立刻引起了學界的高度重視,各地紛紛舉辦學術研討會、座談會,就郭店竹簡相關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1998年5月,美國達慕思大學舉行了世界首次"郭店《老子》學術討論會",會議以《老子》與《太一生水》篇研究為主,部分論文收入《郭店老子--東西方學者的對話》一書。

1999 年10月,"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大學召開,會議對簡文的釋讀、編連、文本對勘等問題做了集中討論,相關成果結集為《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於2000年5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0 年8月在北京大學舉行的"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是"1998年會議的直接擴大和延續"。

2001年1月,陝西師範大學組織召開了"郭店楚簡與歷史文化座談會"。

2003年12月,即郭店楚簡出土十周年之際,荊門博物館組織召開了一次"郭店楚簡國際研討會",會議結集為《古墓新知--紀念郭店楚簡出土十周年論文專輯》,於2003年11月由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出版。

此外,在其它的一些簡帛學會議上,郭店簡仍是學界爭相討會的焦點。

研究文獻:

廖名春編《郭店楚簡論著目錄(修訂版)》所輯研究文獻(截止至2000年)專著(專輯)17篇,

論文345篇。限於篇幅,詞條僅錄專著(專輯)部分文獻。

1. 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2. 郭店老子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美國達慕思大學,1998年5月。

3. 崔仁義:《荊門郭店楚簡〈老子〉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4. 丁原植:《郭店竹簡〈老子〉釋析與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9月。

5. 姜廣輝主編:《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20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9年1月。

6.劉信芳:《郭店楚簡〈老子〉解詁》,台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1月。

7.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9年4月。

8.張光裕主編:《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1月。

9. 陳福濱主編:《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論文集》(上、下冊),

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10. 魏啟鵬:《楚簡〈老子〉柬釋》,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8月。

11.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17輯("郭店楚簡"專號),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8月。

12. 高定彝:《老子道德經研究》,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6月。

13.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第一、二冊,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等,

1999年10月。

14.侯才:《郭店楚墓竹簡〈老子〉校讀》,大連出版社,1999年9月。

15. 彭浩:《郭店楚簡老子校讀》,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16.東京大學郭店楚簡研究會編:《郭店楚簡思想史的研究》第一卷,1999年11月。

17. 《中國哲學》編輯部、國際儒聯學術委員會合編:《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21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竹簡學術價值:

郭店楚簡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被譽為"改寫中國思想史的典籍"。郭店楚簡上記有道家文獻2篇,儒家文獻14篇,其中以道家文獻《老子》最為有名。《老子》為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老子和其弟子的著作。但《老子》一書的原始面貌及其形成過程,歷史上沒有流傳下來,一直不清楚。郭店楚簡《老子》利用竹簡由長到短的變化顯示著形成時代上的由早到晚的先後順序,它是截止到二十世紀所發現的時代最早、文字最原始的道家著作。另外,郭店楚簡的儒學著作,在儒學思想家孔子和孟子之間起到了承接的作用。因為孔子和孟子這兩位儒學大師相距近200年,儒學研究者一直認為這200年間的儒學沒有發展和傳承。而郭店楚簡中首次面世的14篇儒學著作正是孔、孟儒學思想的"紐帶"。

郭店楚簡的出土,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竹簡內容的思想性、學術性引起國內外學者有關注和重視,在國內外掀起了一股郭店楚簡的研究熱潮,美國、日本、加拿大、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紛紛成立了研究郭店楚簡的機構,多次召開了郭店楚簡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郭店楚簡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饒宗頤認為,自1970年來近二十年的考古新發現,特別大批楚簡的出土和研究,有可能給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帶來一場"自家的文藝復興運動以代替上一世紀由西方衝擊而起的新文化運動"。 蕭萐父教授說:"郭店竹簡和上博竹簡的全面研究,勢必重新審理這些大懸案,重新改寫中國學術史、經學流變史、楚國文化史。"

國家珍貴古籍:

2008-2010年國務院曾先後公布了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湖北荊門郭店1號戰國楚墓出土的竹簡計13種古籍入選:

1、窮達以時。戰國,竹簡,湖北荊門郭店1號戰國楚墓;

2、緇衣。戰國,竹簡,湖北荊門郭店1號戰國楚墓;

3、魯穆公問子思。戰國,竹簡,湖北荊門郭店1號戰國楚墓;

4、五行。戰國,竹簡,湖北荊門郭店1號戰國楚墓;

5、成之聞之。戰國,竹簡 湖北荊門郭店1號戰國楚墓;

6、語叢一、二、三、四。戰國,竹簡,湖北荊門郭店1號戰國楚墓;

7、六德。戰國,竹簡,北荊門郭店1號戰國楚墓;

8、性自命出。戰國,竹簡,湖北荊門郭店1號戰國楚墓;

9、尊德義。戰國,竹簡,湖北荊門郭店1號戰國楚墓;

10、唐虞之道。戰國,竹簡,湖北荊門郭店1號戰國楚墓;

11、忠信之道。戰國,竹簡,湖北荊門郭店1號戰國楚墓;

12、太一生水。戰國,竹簡,湖北荊門郭店1號戰國楚墓;

13、老子(甲、乙、丙)。戰國,竹簡,湖北荊門郭店1號戰國楚墓。[3]

參考資料:

1.發掘資料內容(3)--楚國城

2.李學勤:孔孟之間與老莊之間

3.國家珍貴古籍內容--楚國城

(一已之見·僅供笑閱)2017·11·5/782


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楚辭》是較好的楚辭入門級讀物,有注釋和翻譯,中華書局出品的權威版本。


推薦閱讀:

古代人所指的「合縱」和「連橫」分別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罵人用三八,不用四九或者別的數字,有什麼用意?
讀經典,大家從什麼時候開始「摸到門檻」?

TAG:國學 | 書籍 | 楚辭書籍 | 離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