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習佛教的東西,該從哪裡入手?如何讀懂經文?
不要先學金剛經心經這種經典,很多人一輩子幾十年就看這幾本經,學的雲里霧裡,不是修成一個復讀機就是修成一個說話顛三倒四狂禪。
學大乘佛法,想要看懂大乘佛經,必須先從唯識學入手,而唯識注重讀論,論都通了,回過來看這些經講什麼,一目了然,哪些經是真經,哪些是偽經,歷歷在目。
學唯識宗以成唯識論為核心,成唯識論學完了,大乘佛法就成為囊中之物了,所有概念一清二楚,任何一本佛經拿來就能懂。但是成唯識論比較深,需要先學百法明門論,大乘五蘊論,八識規矩頌等,直接讀很難吸收。
想要了解佛法最終奧義,大乘佛法是不夠的,別看它很深廣,實際上精華反而在小乘佛教的經論中。不讀雜阿含經並配合類似俱舍論這樣的小乘論著,永遠不會明白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先弄明白佛當初到底為什麼要嘚啵四十九年鼓搗出這麼多東西來……
再看看自己想學習佛教的目的和他老人家的動機是否契合……如果契合,您自然就有了學習路線。如果不契合,更隨便您任性搞……說句真心話,建議提問者先去看下佛教史,特別是印度佛教史,推薦看日本佛教學者平川彰著的《印度佛教史》。
現在中國的佛教是所謂的「大乘佛教」佔上風,各宗各派都說自家才是最好的,希望提問者能先了解佛教在這兩千多年時間內真實的發展變化及其路徑,不然一上來就聽某宗某派自吹自擂,就是盲信了。最重要的一點,先了解佛教的歷史,免得看了大乘的一邊之見,就鸚鵡學舌的也去跟著貶斥「小乘」。
根據印度人那些並不完全可靠的記載,年輕的悉達多王子出宮遊歷,目睹「老、病、死」等現象之後,深知這是我們無可逃脫的宿命,是以「有漏皆苦」。而佛陀毅然出家修行的終極目的,是在於尋求「苦」的解脫方案。至於為何發展成現在這般,以「成佛」為終極目標的宗教,那可就說來話長了。那也是題主應該自己去尋求的。同意@齊天大聖的說法,初學者最好不要一開始就接觸《金剛經》,很多人缺乏最起碼的基礎,除了學了一肚子的詭辯外,別無所得。你要是指斥他,他準會說「你著相了」,十試九靈。我自己學佛是先從背誦心經開始的,先堅持背誦心經,然後每天都堅持背誦一遍。什麼意思都不用管。堅持一斷時間 看不懂的經文慢慢就會領悟。我的經歷是這樣的。心經背誦下來可以誦 普門品,大悲觀世音菩薩的願力 你會碰到好的善知識和法緣的。背誦心經是我第一次碰到我的師父他老人家教我的,感激不盡啊!
隨便那部經,遇上什麼就是什麼,親近那部就是那部,隨緣。細細讀下去,懂不懂沒關係,慢慢自然會明白一些,也慢慢會遇到更多,善因緣會有聚集。關鍵是「信」。至於別人說那個高明那個妙,聽聽就好了,各人有各人緣法,八萬四千法門,皆是妙法。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題主有心參學,很了不起了,隨喜讚歎,祝福您!
沒有了解過佛教從聖嚴法師的正信的佛教,開始了解,喜瑪拉雅有聲書可以下載來聽,趙朴書居士的佛教常識問答,都是入門級別,多聽幾遍,期間可以請經書來誦,地藏經,十善業道經,金剛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心經和大悲咒是漢傳佛教的兩大法寶,,還有很多,當然還有我每天必誦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每部經書都有凈障積福的作用,不過各有所長。。第一次回答這麼多,真心希望每個學佛的人都能融入佛菩薩的慈悲智慧的願海。還有,找個正規的寺院請教師父,在網上學佛方便也有風險……
朕粗略的將入門分為佛教歷史、佛教哲學、佛教信仰。殊途同歸,根據自身的因緣選擇一個就好。朕是絕對不支持以燒香拜佛的形式求妻財子祿壽。
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朕是不建議直接讀原文經書,因為每本經書都有很多佛學基本名詞,比如五蘊指什麼,六根指什麼,十二因緣指什麼?如若不懂,則難窺門徑。
入門書籍推薦趙撲初先生的佛教常識問答、台灣聖嚴法師的佛學入門三本書(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佛學入門)。這四本書有佛學裡基本名詞的解釋,釋迦摩尼的人生歷程,佛教歷史發展,佛教各宗派教義,釋迦摩尼對宇宙和人生起源的回答,佛教儀軌以及一些常見的問題解惑。
接下來可以讀一讀地藏經、楞嚴經、心經,金剛經等經書,經書解釋方面也可以參考東方橋(金剛經現代讀、楞嚴經現代讀等)、南懷瑾(金剛經說什麼)、賴永海等,看一看凈空法師、學誠法師、海濤法師、聖嚴法師等講經視頻。
這些書籍淘寶上有很多隨喜結緣。南 無 阿 彌 陀 佛
……「相逢」即是有緣,善以待之,略盡綿力,僅供參考,希望有所幫助。《觀無量壽經》有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所以,若能老實信願念佛其實就很殊勝了。而其有的修學的宗旨,簡要而言之,則有:敦倫盡分,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修學信願念佛的凈土法門,可依的主要經典有比如《凈土五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經》、《華嚴經 · 普賢行願品》、《楞嚴經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應該都是比較好讀的,比如《佛說阿彌陀經》的言簡義豐。
為了更便於理解、入門,讀後人收集編錄蓮宗祖師印光法師的語錄而有的《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書籍分享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slTKntb ),我覺得挺適宜的,梳理的系統,針對的問題也較為詳盡、具體、要切。老實修持信願念佛法門之餘,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興趣、時間安排、…等等),隨順機宜而輔以了解、修學其餘諸善法,比如——【- 戒定慧三無漏學…
- 人生中修學佛法的有一大要義就是要斷除見思二惑(見惑五利使:身見、邊見、邪見、取見、戒禁取見;思惑五鈍使:貪、嗔、痴、慢、疑)以脫離生死輪迴的苦海。
- 修學菩薩道以求圓滿佛果,需要發(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並在此基礎上,修六度萬行(六度,即六波羅密,即六種幫助解脫於苦海而到達彼岸的方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 智慧)。
……等等法門
】(其中,對其的了解,我以為,該包括去了解:那些法門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修學、有什麼作用…等等…)並願所作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同皆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然後,再結合個人修學佛法經歷的一些思考、體會,來聊聊好了,以作輔助交流。我以為,佛教,簡要的說,指的是佛陀的教育,其所教的內容是關於對治包括困惑在內的等諸煩惱的。
而相應的煩惱又是什麼或說又有什麼呢?比如,題主現所提的問題是
【想學習佛教的東西,該從哪裡入手?如何讀懂經文?】所意味著有的煩惱又是什麼呢?我覺得題主應該先嘗試著去了解、明白。(個人以為,( 基於(邏輯的)同一性,從而 ) 對一個問題的解答是包含於乃至等價於對該問題的完整闡釋或說了解中的。簡略而言,比如,(假如問)蘇格拉底會死么?——蘇格拉底是什麼?(假如說)是一個人——人是什麼?——(假如說)人是必然會死的(東西)——所以蘇格拉底是一個必然會死的(東西)——所以蘇格拉底會死。)——具體而言,比如:【…關於「佛教」…】佛教是什麼?題主你自己所理解的佛教又是什麼?
學習佛教又如何?不學習佛教又如何?(什麼原因導致,或者說:)為什麼會要學習佛教呢?為什麼會不要學習佛教呢?追問些什麼(比如上面的這些問題),又是為了什麼呢?…追問是什麼?追問又如何?不追問又如何?為什麼追問呢?為什麼不追問呢?追問些什麼(比如上面的這些問題),又是為了什麼呢?…如此繼續追問……
乃至——【…關於「煩惱」…】,……【…關於「困惑」…】,……【…關於「學習」…】,……【…關於「想」…】,……【…關於「入手」…】,……【…關於「經文」…】,……【…關於「讀懂」…】,………… ……(我這不是在忽悠或者調侃你。起碼我自己以為不是,起碼我自己就是有在用這樣的追問方式來修、學佛法的。)
…… ……按照我個人的經驗,
這樣的追問下,後來是意識到了一個難以言明的純粹困惑般的感覺——或者可以這樣嘗試說明一點點:好像事物沒有必然的前因後果,(起碼自己沒知道。比如前後的心念或說想法的生滅交替之間好像就沒有必然的決定關係,)好像只是事物是其所是,但又不明白其所是究竟是什麼,而言語思維的追問下又會提及更多可待追問的內容——所以最後的疑惑竟從包括【XX是什麼?】在內的各種疑惑,變成了【是什麼?】了,因而在用心考察這疑惑的時候難以動用言語思維,所以說難以言明了。……後來意識到,這個疑惑有一個提出者或說主體,那就是「我」。並且,再後來意識到,「煩惱」可以說是由未得結合想得而有的,比如困惑可以說是由無知結合想知而有的,所不知道的事情多了去了,但因為有了對其的想知,才會造成困惑。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我)想」( /或者說「(我)要」 ),所以,比如,遇到煩心的時候,或許不妨【「以自己為出發點或說中心想想」(——這其實是因為很多時候問題的核心就在於自己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中心來考慮的,並由此而引發種種相應的影響,只是自己不清楚而已,所以要先意識清楚這一點,才好應對其相應的影響——從而這其實不是在提倡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等等觀念……)】,是自己想要怎麼樣、且得不到怎麼樣,才導致自己煩心的?——如此,或可更好的幫助認知、調整自己的情緒乃至他人的情緒了。——而其相應的根源又在於「我」(,因為有「我」才會有「我想」或者說「我要」)。
所以——【「我」是什麼? / 「我」是誰?】
( 隨興之作,略作引思:我是誰?…… …………………………………你(/他/她/它/非我…)是誰?
我在這個世界上,這世界上有你。…… ……你在這個世界上,這世界上有我。我在的世界上有你。…… ……………………你在的世界上有我。我在有你的世界上。…… ……………………你在有我的世界上。我不在沒有你的世界上。…… ………………你不在沒有我的世界上。沒有你的世界上,我不在。…… ……………沒有我的世界上,你不在。沒有你的世界上,沒有我。…… ……………沒有我的世界上,沒有你。沒有你,沒有我。………… …………………沒有我,沒有你。有我,有你。………… ………………………有你,有我。我-----&>你。……………………………………你-----&>我。
—— 「我」 &<=======================&> 「你(/他/她/它/非我…)」
)——這要在禪宗的角度,【「我」是什麼? / 「我」是誰?】或許就可以作為一個話頭去參了,參惑以守心,「不敢」輕易忘失,乃至行走坐卧皆是如此,行走坐卧都是(參)禪。……
——對於修學信願念佛凈土法門的而言,則或可以惑字當頭,而趨使自己不得不念、自然而念——來老實信願念佛了。
所謂「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觀無量壽經》)如我爸前天還跟我說、教訓我來著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末法時期,若非死心念佛,何能如此?!實益何在?!也許、也好,大通家而矣!然則怎能相應?念佛之餘,,佛說五經,擇其通讀,一通百通!法法道同,唯其與念佛之法相應。更易、更宜道交感應!則離文首之句義不遠了!……切記!
又
精進 以至一心!
則可 不通而通,惑而不惑。
……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不要學,現在去佛教烏煙瘴氣,亂七八糟,已經不是原始佛教了,人道成而後佛道成。學佛人最基本先做到:孝敬堂上父母,照顧配偶跟孩子,做好本職工作,學一技之長,培養一些愛好。千萬不要一頭熱,跳進假佛法的陷阱。百無一用是佛經,既無法了結過去的因果,又毀了今世的精彩人生,未來則無西方極樂可去,到地府才明白一切,悔之晚矣。
先找到一個師法友團隊。
各位的回答很豐富,我來講講一點不同意見。學佛這個事情,真正是個知行合一的,要真正懂佛經,還是要在行動中才有可能。所以學習佛經要跟修行行動結合起來。而修行行動的動機和目的又很重要,有兩個,一個是追求解脫,無煩惱,一個是追究真理,探究真相。
當然還有一種過渡性的動機,就是追求生活過得好一點,所謂求福求財了,呵呵先思考下生老病死,再去看下生老病死。沒感觸的就不用學了。
經文先不著急讀懂。
先建立佛法正確知見。
學佛的覺醒
佛教之危機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無相念佛然後再看看
書籍介紹南無佛法僧燒香。
金剛經唯識這種東西太複雜,另外金剛經是教做人的,佛求於內,不存於外,建議不要看唯識的玩意
寺廟請師父開示
看「掌中解脫」,此為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解釋本。
先從梵文做起啊 你指望一群梵文不懂 文化水平初中專的人教你嗎 那不是佛教 那是法x功
南懷瑾之類的不要看,就一噴子。可以先讀一讀慾海回狂。再者讀經書建議讀原文,並且是白話版的,因為文言文現在的人很難讀懂了,以後可以接著讀文言版的。以阿含經為開端或直接讀楞嚴經,初讀時若不明白是很正常的事,慢慢來。讀經可以以經解經,雖然佛講萬經是一個道理,但同一個道理在不同的經書中或有不同的言說,不明白的可以再問。
《菩提道次第廣論》可以給您完美的佛教入門!濟群法師的網站……戒幢律寺網裡面有可以用手機下載「喜馬拉雅FM」APP……搜索《菩提道次第略論》-濟群法師……100小時的講座聽下來,比你自己在網路上瞎摸索好多了……關於《菩提道次第略論》的講義和講座MP3和參考書籍,在戒幢律寺的網站http://www.jcedu.org/ 自己可以下載。
我個人建議,直接去讀原文經書,可從《金剛經》、《心經》開始,因為比較短。看不懂沒關係,反覆看,會越來越明白,看到一定程度實在不明白的,再去找一些講解的文字。當然,直接讀經需要有文言文基礎,如果沒有,那可以退一步,看一些原文經和講解對照的書。
推薦閱讀:
※佛教修行的最終目標——涅槃,究竟是一種什麼狀態?
※如何系統地了解上座部佛教?
※為什麼不能對菩薩拍照?
※如何脫離苦的輪迴?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