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xx籌有沒有可能被詐騙?

最近在朋友圈被」救救我「刷頻,點開就是xx籌,拿著醫院證明,不是癌症就是白血病,或者植物人,和朋友的證明就能籌錢了,我在這裡只是懷疑,請問輕鬆籌有沒有可能被用來騙錢?畢竟剛有莆田系,現在會不會有合夥騙捐的醫院

-----------------

大家好,我是提問者,本人在此問題上並沒有發表對xx籌不利言論,只是詢問平台的審核方式是否可靠,質疑的是申請者。請曹先生注意審題注意審題。並未刻意傷害貴公司,如有相關依據,也請在回答下面提供,本人會對問題進行修正。


謝邀。本人是鈦媒體記者,半個月前剛做了一個關於輕鬆籌的報道。附上原文,僅供參考。

《野蠻生長的社交眾籌,正為「靠譜」付出代價》

「輕鬆籌」近來著實不輕鬆。7月7日,輕鬆籌聯合創始人於亮見到鈦媒體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是「上午才剛接待完幾家媒體」。眼下這個宣稱「隨時隨地和大家一起實現你的夢想」的眾籌平台正遭遇著麻煩。

輕鬆籌是獨立眾籌工具平台「眾籌空間」發布的一款產品,是一個主打社交和輕量化的眾籌平台,於2014年8月12日正式上線,今年年初獲IDG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

打開輕鬆籌的網站,可以清楚看到其設有「嘗鮮預售」、「夢想清單」和「微愛通道」三個頻道。讓輕鬆籌陷入麻煩的就是關於「微愛通道」這個頻道。

大量因疾病而困擾的普通人,都可以通過「微愛通道」旗下的大病互助項目來發起籌款——也就是常見於朋友圈、微信群里的各類病患求助的分享「卡片」,用戶點開卡片,用自己的微信登陸即可向籌款者捐款——確實有很多人因此而獲得了幫助。據於亮告訴鈦媒體,2015年「輕鬆籌」醫療救助板塊上線2.3萬個項目,籌款1.8億元。

但同樣是這樣的分享方式,把「輕鬆籌」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籌款資質、管理費、資金監管、預防詐騙等方面的問題,始終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這家創業公司之上。

與「輕鬆籌」模式雷同的其他幾家網路平台或多或少也遭遇了和它相似的窘境:野蠻生長,卻毀譽參半。

為什麼質疑「朋友圈眾籌」?

多數人也許是從朋友圈裡才第一次知道「輕鬆籌」。

選擇把眾籌尤其是「大病救助」與社交平台相結合,源於「輕鬆籌」兩方面的考量:首先是微信的強社交屬性對於提高信任感的意義。微信好友大多在現實生活中真實認識,他們發布的求助信息更易於核實確認,節省了相當大的審核成本。

當然,這只是明的一面。選擇朋友圈作為主要傳播渠道,更深層次的原因關乎法律。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資料顯示,作為輕鬆籌平台的運營方,北京輕鬆籌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不得以公開方式募集資金」。不少網路貼文正是以此質疑輕鬆籌的運營資質問題,認為其涉嫌「非法集資」。

由於公募缺乏資質,輕鬆籌開闢了一條「新路」——幫手之一正是朋友圈。輕鬆籌繞開「網頁公開展示」,選擇通過個人社交渠道發布醫療救助項目,並且針對特定受助人,形成了事實上的個人求助方面的私募,以此規避法律風險。

針對關於資質的質疑,「輕鬆籌」曾在5月20日通過其官方微博於發布了聲明:

「輕鬆籌」平台僅作為信息服務方為其提供網路技術支持,「輕鬆籌」平台不對求助項目進行任何推薦與傳播,求助信息在「輕鬆籌」平台發布後,多通過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方式進行傳播,整個項目的發起即救助流程不屬於我國新慈善法規制的募捐範疇。

整個項目的發起及救助流程不屬於新《慈善法》規制的募捐範疇,我公司及其運營的「輕鬆籌」平台並非慈善組織,無須取得公開募捐資格,也並未違反我公司經營範圍中的限制。

「輕鬆籌」平台上的項目性質屬於「個人求助」,未被新《慈善法》所禁止或限制,其法律關係為單方贈與。

「輕鬆籌」的說法得到了部分學者的認可。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在「輕鬆籌」平台上發布的個人救助信息,不屬於慈善法的規制範疇。「輕鬆籌」作為提供信息發布的平台,也不屬於慈善組織,無需取得公募組織資格。

而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律師協會《廣州律師》雜誌主編陳舒則持不同觀點。她在接受《法治周末》採訪時曾表示:

「依據9月1日實施的慈善法,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展公開募捐,不過可以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並管理募得款物。」

誰來保證真實?

國內慈善領域遭遇信任危機,求助信息真實性無疑是重要考量。而上半年的幾起疑似騙捐事件,讓「輕鬆籌」陷入了信任危機。

2月10日,一位在德國留學的學生謝某自稱患白血病並在「輕鬆籌」籌款,目標金額500萬元,後不知何故修改為50萬元,並籌款成功。公眾質疑點首先是從500萬到50萬這一巨大的籌款金額改動,其次,該名學生若持有德國留學簽證可以享受到德國醫保,為何還在眾籌平台大額募捐。

去年12月,廣東市民盧某為患病女兒發起眾籌,通過「輕鬆籌」在短時間籌得約10萬元。但今年3月初,有網友在佛山論壇上爆料稱,獲捐後女孩還是離世了,但女孩母親在朋友圈內曬出出國旅遊以及美食照片。不少人質疑,善款被女孩父母挪作他用。

女孩母親朋友圈截圖

雖然最後這兩起事件都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前者凍結了籌得資金,後者以發起人盧某承諾公開透明使用善款的情況並捐出餘下善款而告終,但是「詐捐」、「審核不嚴」等質疑開始浮出水面。

而於亮則向鈦媒體記者介紹了公司內部的審核機制,即發起「大病救助」項目的病人,必須上傳本人手持身份證原件的照片,以確認病人的身份。於亮說,「輕鬆籌和公安部有著一定的合作,可以幫助審核個人信息是否屬實」,而對於像兒童、老人或重病患者等本人不具備發起項目能力的病人,可由其直系親屬發起項目(不過,除上傳病人本人的身份證原件外,還需要病人的直系親屬上傳戶口本原件或結婚證等,以證明其與病人的關係)。

那麼,誰來負責查驗發起人具體病情的真實性?於亮告訴鈦媒體,這主要靠病人提供的病歷和診斷證明進行驗證;除了病情的真實性之外,籌款金額是否虛高是另一個關注焦點。於亮坦言,在這點上「輕鬆籌」無法確定治療一個疾病所需的具體數額,只能依靠經驗上的大致判斷。

按照輕鬆籌平台現行的規則,預售、非病患籌款等普通項目若未達到籌款目標平台將「全額退回」所籌款項;但對於大病救助項目規則不同——即便沒達到目標的也可以拿到已經籌到的錢款。

為了消除公眾對於真實性的顧慮,「輕鬆籌」甚至還想到了直播。於亮告訴鈦媒體,「輕鬆籌」正在籌備直播頻道,發起人可進行視頻直播以證真實,而「輕鬆籌」將報銷其流量費用。截至鈦媒體記者發稿前,「直播頻道」還未上線。

作為平台方也正在追求信息真實性方面做出努力,但對於醫療這個專業門檻頗高的領域來說,能否完全規避造假者恐怕仍要存疑。

誰來掌管資金池?

2015年,「輕鬆籌」醫療救助板塊上線2.3萬個項目,籌款1.8億元,這一資金池還在不斷增加中。如此巨額的資金如何掌控、誰來監管是公眾關注的另一焦點。

據於亮介紹,「輕鬆籌」為「大病救助」項目資金另開了銀行賬戶。此賬戶與公司賬戶相互獨立,且無法向公司賬戶實現轉賬,並由中國建設銀行託管,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審計。在發起人提出提現申請前,所有捐款都存在這個獨立賬戶中。在提現前的二次審核通過之後,捐款將到發起人的賬戶中。

至於捐款最後怎麼用,於亮坦言,「輕鬆籌」最為一家商業機構並無權涉足——在法律上「大病救助」項目上的捐款行為屬於贈與。如果受贈人在處理捐款上出現問題,捐贈人則有權利追究其責任,於亮表示:「若遇到這樣情況,輕鬆籌願意幫助捐贈人討回公道。」

此外,依據「輕鬆籌」的運營規則,平台將收取2%的管理費。即假如你收到100元的捐贈,實際到手為98元,輕鬆籌扣除2元。對於這2%的管理費,於亮向鈦媒體介紹,其中1%由第三方支付平台——財付通扣除,另一半則作為平台的運營費用。

「野蠻生長」的網路救助

除「輕鬆籌」之外,眾籌市場還有如「水滴互助」、「好壹籌」等數位同樣打社交牌的玩家。其面臨的境遇與「輕鬆籌」大致相同——毀譽參半,而人們對於大病救治的需求則培育著它們一定程度上實現「野蠻生長」。可以舉例的是,在「水滴互助」旗下的「水滴愛心籌」發布當日,一位美團員工發布《救救他的母親,美團外賣員工劉燦炎感恩求助》的求助項目,獲得了發起人同事的積極響應,10小時即籌款超過10萬元。其便捷高效的籌款能力與傳統救助基金相比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與「輕鬆籌」類似的爭議同樣無法避免。

與醫療眾籌可堪對照的是方興未艾的互聯網互助保障社群。網路互助,主要是利用互聯網將同一風險類型的人們集合起來,會員之間通過協議承諾風險共擔,並且採取小額保障,避免個人負擔過重。這種人人均攤式的網路互助模式已經被「輕鬆籌」、「水滴互助」、「夸克聯盟」、「e互助」、「同伴互助」、「抗癌公社」等眾多互助平台所採納。

以抗癌公社為例,其不設立基金,資金從捐助人直達患癌者。假設抗癌公社成員達到6萬名,如果不幸患癌,將得到其他成員每人5元的援助;當其他成員患癌,社員須通過抗癌公社網站提供的支付通道,使用支付寶賬戶向其援助5元錢。這正是網路互助平台的經典玩法。想法很美好,但是顯而易見要想達到這一目標有著重重困難。籌款資質、資金監管、杜絕詐騙等等問題無疑也困擾著這個行業的創業者們。

不管是醫療眾籌還是網路互助,相比傳統慈善行業、保險行業來說,它們的體量仍小,力量仍微。從它們萌芽之日起,外界對它們的質疑也從未停止。但或許這也正是成長的代價。


首先感謝,其次說明,我與輕鬆籌沒毛關係,而且下文中我也不會說它的好與不好。可能會有其他更好的重酬和紅十字項目,這裡我不清楚就不敢多說。

這裡說說我身邊的經歷。去年冬天吧,時間記不太清了,收到浙大同學來的電話,說寢室哥們出問題了,淋巴癌。知道的時候已經開始在西安治療了,花了很多錢。大學同學們就開始自發籌錢,全班籌了幾萬塊,杯水車薪,後來哥們的妻子就弄了一個輕鬆籌,大家也都紛紛實名認證,捐款,30天,原定10萬,沒籌滿,僅僅是7萬多,不過後來輕鬆籌收取完手續費還是一次性把錢下發了,目前在無菌的病房裡我們見不到人,治療還算穩定吧,希望他早日好起來。

順便說下,寢室哥們家在陝西農村,父母都是樸實的農民,真的不富裕,所以輕鬆籌裡邊有多少騙子,利用人的善心行騙賺錢我不好評論,至少我認識的,我知道的,我會相信。當時真的有好多人捐了1元,,5元,10元,都是陌生人,說實話我挺震驚和感動,畢竟都是素昧平生。

我身邊還有個朋友問過我輕鬆籌的事情,原因是他二姐家寶寶生下來就不會吸允和吞咽,花了很多錢,還要到上海去治療,僅僅是為了能保住這個寶寶,我也僅是告訴他上面的這些事情。

我們身在一個信任缺失的社會,缺失的信譽制度,缺失的個人信仰,讓人對陌生人充滿了不安和質疑。不可能存在完美的事物存在,凡事總會有漏洞可循,我們避免不了。

順便說點題外的,有經濟條件的,買個商業保險也可以,純個人想法,三四十萬的大病險,要是都治不好的病,也就不用再多想啥了。


這個可能性還是有的,最近我身邊有個學妹就在輕鬆籌上籌到看病的錢。這個我覺得大家還是確定好事件的真實性。畢竟公司個人的審核還是有很多的漏洞,也有不少人在曬在某某平台上詐捐得到的錢。不過我倒是想說,為何天朝就不能出台個相關法律來規範這樣的邊緣產業呢?以至於現在朋友圈各種救助啊,看到真有的怕怕的感覺。另外再提一點,為何我們紅會這時候消失了呢?(&>^ω^&<)。


唉,只能說在環境,食品,衛生的多重壓力下,需要幫助的人只會越來越多,確實不能一味地靠輕鬆籌,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保險,現在的話,我看到了一些互助的保險的誕生就比如現在輕鬆籌的那個10元會費,生病有最高30萬互助金額,可能企業也在有一些轉型,我們就捐我們願意捐的那份,至於我不願意的,誰也沒辦法逼我。 無相關利益,怕被噴。


一名教師,未出示具體的病人身份信息和具體病例診斷信息,就在朋友圈和同事家長群里替他所謂朋友籌款,在之後水滴籌具體鏈接出來後也只能看到病人拿著身份證拍的照片,其他也僅有病人妻子描述啥時生病花了多少錢還缺多少錢,其他信息一概沒有……這個教師已經收了同事幾千元的紅包和微信轉賬…水滴籌的鏈接里卻只能看到他捐了150元…目前還每天發群消息發朋友圈讓捐錢…希望不是詐騙……


有騙人的嫌疑,最好不要關注,今天微信收到條捐款十六萬多已到受捐者帳上


無語,中國這麼還有此等人渣,你沒有同情心也就罷了,咋還去懷疑醫院,和公益平台呢,你不了解大病家庭的苦難,,不伸手扶一把也就算了,咋還亂噴呀,


一切隨心。不排除有人借用輕鬆籌這個平台進行詐騙。只要你想捐就去捐助,一切求安心。如果覺得寫的資料不真實可以不用捐助,沒有關係,別人不會指責你。


頭一次在知乎上被邀請,還不習慣作答,對輕鬆籌也沒有啥直接深入的了解,也不明白回答問題對自己有啥意義,就遲疑著沒答。有個疑問,為啥這個問題要邀請我回答呢?我只是前不久瀏覽過知乎上關於輕鬆籌的討論,從未在任何平台發起過慈善救助眾籌(幾次想嘗試,但最後都沒弄或者沒發布成功),怎麼就恰好問到我了呢?難道知乎的大數據分析這麼厲害,知道我微信朋友圈轉過這個話題的帖子和qq簽名檔「說說」議論過,弄個機器人來調動我的活躍度?這太可怕了啊。

基於我多年對國內公益慈善方面的深入接觸,給受助者個人捐款,總好過捐給機構和中間人。但這個陌生人是不是比你富裕的多明明自己有實力卻轉嫁賬單,別說隔著互聯網,面對面判斷都很累。如果轉嫁賬單都算騙捐的話,網路上能讀到的輕鬆籌上「騙捐款」的例子很多啊,還需要問?自己搜一下不是一堆答案嗎?這麼弱智的問題,是機器人自動提出來的吧。人工智慧真厲害。


1.我隔壁村的小學同學也是通過輕鬆籌看病的,我是問了其他同學才知道:以前和ta很好的同學(也是我同學)幫ta發起的輕鬆籌。我個人覺得是好事。

2.輕鬆籌一般不會把籌錢看病這種案例放到官網上做為推廣啥的(你可以去搜索看看),原本輕鬆籌就是給做生意和某些項目籌款作為目的,你看到的輕鬆籌只是在朋友圈或者空間看到的分享鏈接,這個關係就是從發起人到被你知道這個過程中都是認識的人,真實性比較高。

3.,最後籌集的錢是否和顯示籌集款數相同(我也不好去問我同學)這個就不清楚了,傭金肯定是有畢竟平台運作也是要錢的。平台是否有利用人們的愛心弄虛作假從中撈一筆的行為呢?這個除非是內部員工或者熟悉此類運作的人才知道,我個人建議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像某網友說的那樣,你可以直接把你的愛心打到ta支付寶就ok了。一般都會有對方的電話什麼的,確認清楚就可以了。這種網上獻愛心的新鮮事物我們應該向有關部門說的那樣:擦亮你的雙眼,謹防上當受騙!


謝邀。之前在另一個主題上回答過關於輕鬆籌的問題,是本人親身經歷的,可以參考事情原委。這裡只針對本題做簡單回答。

1,輕鬆籌審核確實相對寬鬆,確實有可能會有人利用這個平台騙錢或者如你所說的詐騙。

2,最關鍵的問題時,如果你看到朋友圈轉發的這類捐錢信息,首先你要去判斷轉發該信息的朋友是否可靠,如果時間允許,不防諮詢下。確定可靠了然後在行善。否則,一個人上當損失不了多少錢,關鍵是會影響這個平台的信譽,造成大面積的不信任和詐騙。這樣反而會讓原本有機會依靠該平台尋求幫助的人失去求助機會。


切記,此類籌款的「熟人圈」屬性。與CA認證機構發行的證書一樣,其可信度逐級遞減。

對於可通過其它渠道證實的項目,可酌情捐助。並根據可信程度,評估是否轉發擴散(作為下一級的「CA認證機構」)。


推薦閱讀:

TAG:醫生 | 醫院 | 眾籌 | 輕鬆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