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華為的智能手錶B2和主動降噪耳機AM180?跟華為的手機比起來優勢大嗎
第一次在知乎提問,想了解一下華為的這兩款產品具體怎麼樣,目前在用的華為mate7,目前B2運動版商城賣999,AM180降價到了399,性價比如何,可否入手
前幾日,某老牌國產手機廠商出了一款主動降噪耳機,引來不少「鐵杆」粉的圍觀。小編作為一枚資深的耳機愛好者,自然也少不了湊一份熱鬧。圍觀過後,小編忍不住來談點什麼。
據了解,近幾年來,國內外耳機廠商不約而同地將目光盯在降噪這塊並不算新鮮的小蛋糕上,但大多數企業並沒有真正把降噪耳機當做重點項目來做。如耳機行業翹楚beats雖然主打機型都是主動降噪耳機,然而業內人士都知道,他們只不過是在賣時尚炫酷的外形罷了,主動降噪或許只是一個宣傳的概念。
直到華為am180的出現,沉寂的市場似乎有冒起些波瀾!我們都知道,華為在手機業務上做得盡善盡美,遙遙領先國內眾多手機品牌,而這回,他們要做降噪耳機來了。這年頭,跨界操刀也不是什麼新奇之事。作為Mate8高端機型的標配,am180在
mate8
的新品發布會上一亮相就引起了業內的關注。從外形上看,這款am180似乎明確定位給商務人士使用,在配色上,他們採用了低調奢華的深空灰主色系,頗有簡單睿智之感,符合高端商務人群用戶身份。
雖然大部分人認為這款並不算是華為的主打產品,只是華為在給mate8的高定價上找了一個噱頭,但這無疑會傳遞出一個信號:主動降噪耳機系高端產品。
從主動降噪耳機的起源不難發現,主動降噪耳機最早是專門為坐飛機出行的商務人士設計的,普通消費者不常接觸到該類型耳機,會覺得主動降噪耳機離自己比較遙遠。現在華為這個老牌手機廠商史無前例地打破「貴婦」的姿態,以一種親民的方式把主動降噪耳機帶到普通大眾的面前,可見耳機這個行業能有的玩法確實不多,華為走在了前面。
先聊聊這款耳機的亮點。
華為標榜:可利用手機直接充電,這種簡單便捷的方式,無疑比市面上其他主動降噪耳機多玩了一個創新點,這是華為的可稱讚之處。
然而,相比這個創新點來說,我們不可否認華為的第一代主動降噪耳機存在的bug還是非常明顯的:如充電後只能使用2小時!為此,華為還不得不單獨為這款耳機配了一個專門的充電寶;另外,他們的宣傳文案上寫著:降噪深度為15-30dB。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懂降噪耳機的人都知道,
降噪耳機深度誤差不會超過3dB,而他們的降噪深度卻隔了15個dB,OMG!小編瞬間覺得這款耳機有著不攻自破的忽悠成分!在降噪品質上,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問題。
事實上,從華為官方旗艦店對消費者的反饋上也不難看出端倪,就連華為自己的團隊也深知bug的存在!不過他的客服的態度很好。通過下面一段客服對消費者的回復,我們便可以看出:任何一個產品都會經歷更新換代,下一代產品會比這一代好。基於這個點,華為主動降噪耳機2順勢而出,似乎就合情合理了。
看過華為關於主動降噪耳機2代的宣傳之後,小編著實失望了一下,下面我們來體會一下:
以下材料來自於華為天貓旗艦店:
生活中90%的噪音來自低頻,華為主動降噪耳機2典型場景降噪效果
從他們自己提供的數據來看,主動降噪耳機2降噪幅度可達25-35dB,較前一代提升了10dB。
眾所周知,雜訊按照頻段可分為:&<400Hz的低頻雜訊、400~1000Hz的中頻噪及&>1000Hz的高頻雜訊。飛機雜訊頻段高於200Hz(可參考李祥彬、
李學仁 、冀捐灶、 張友剛
、李果等人的《飛機艙音信息分析及應用現狀》里的內容);地鐵、高鐵均超過200Hz(可參考張雷、李愛國和王立航的《高速動車組車內雜訊分布及其頻譜特性》里的內容)!從華為的數據宣傳方面看,小編後知後覺地以為這款耳機在不同的噪音場景所消降的噪音頻譜能力是不一的,例如在高鐵或地鐵內,只能降200Hz的低頻噪音,而200Hz以上的噪音完全沒有辦法消減;而在公共汽車上,其降噪能力又達到了高達5000Hz的水平,有種模稜兩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感覺;另外,華為主動降噪耳機2降噪可達25-35dB,10dB的降噪差距較第一代有了較大的提升,然而離標準還是有很長一段距離。至於「能夠消除
XX%的環境噪音」幾乎就無法理解,讓人覺得這只是噱頭,沒有任何意義。
另外,懂降噪的人都知道,降噪不僅與深度有關係,同時與降噪寬度也有莫大的關係,給大家畫個圖來展示一下:
圖上,橫軸:代表聲音頻率(Hz);縱軸:代表降噪幅度(dB);曲線上的每個點代表對應頻率上的降噪能力,曲線與「0」橫軸所圍成的面積則代表了降噪的總能力。
華為AM180隻強調了幅度最深的聲音頻率點的降噪能力,卻隱藏了其它頻率點降噪能力低於此幅度的事實,更加忽視了降噪寬度的概念,比較片面且有誤導之嫌。
圈鐵雙單元迷人好聲音
事實上,降噪技術已經有效隔絕了外部的噪音,此時,主動降噪耳機倘若有著上佳的音質表現,那麼在你獨處的時光里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華為主動降噪耳機2為了實現降噪與音質的並存,採用了圈鐵解決方案,讓你在降低耳朵嘈雜聲音之餘,還能感受到無與倫比的Hifi音質。
從兩個喇叭一條線的耳機發展到今天,從十年前的動圈到如今慢慢出現動鐵,再到當下動圈+動鐵的混合圈鐵耳機走進消費者市場,耳機的發聲單元經歷了一系列的發展變化。
動圈單元採用複合振膜,中低音淳厚澎湃;動鐵單元擁有高解析力,清亮敏感,鐵味濃郁。而「動圈+動鐵」的雙發燒單元組合,則是通過器件將耳機的高低頻兩者優勢互補,迸發出更廣闊的音域。相比單一的動圈或者動鐵,圈鐵混合型的耳機能夠達到兩者優勢的平衡,也就是說,動圈的樂感和動鐵的解析力,在圈鐵中得以結合。這種單元組合,除了纖毫畢現地展示音樂細節,還傳遞出了濃郁的情感。
我們都知道,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人喜歡動圈的低頻,有人喜歡動鐵的人聲突出,但如果想要聽到最佳的音質,你就得買兩條耳機實現不同的聽感,而現在圈鐵系列耳機的問世,將動圈與圈鐵的優勢結合了起來,滿足了大家的需求。看起來是花一條耳機的錢,就能夠享受到兩條耳機帶來的快感。但實際上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圈鐵不是簡單的1+1,一條耳機想要透過喇叭去實現兩種不同音質的效果,必須要用分頻板去分頻!華為的這條圈鐵耳機在技術上有沒有做到這一點?還是給大家設了一個謎。
連續降噪8小時
「華為主動降噪耳機2採用超低功耗設計,平均連續降噪8小時,即使電池電量耗盡,
但仍能作為高品質耳機播放音樂或通話。」作為主動降噪的另一要點,華為在續航方面則打出了這句話的宣傳。
看到連續降噪8小時,小編心裡對華為研發生產主動降噪耳機項目的人感到心疼,就跟一個小孩子非要穿媽媽的高跟鞋一樣,做自己不擅長的東西始終還是有點吃力的。小編用過
BOSE的主動降噪耳機,降噪聽音樂,連續使用兩三天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裡要給大家普及一個知識,關於主動降噪單位體積能效比,指的是一單位體積的功耗。這跟兩方面有關係,一方面是電池容積,另一方面就是功耗
XXmA/小時。舉個例子,比如說油耗低的汽車單公里消耗的油就少。前者與電池的大小有關,後者則與主動降噪主板有關了。電池的大小問題比較容易解決,但主動降噪的功耗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的。
總之,小編也並非特意針對華為新出的這款降噪耳機,畢竟大家都是中國人,也希望中國人能生產出牛逼哄哄的產品,讓我們中國真的以購買國貨為榮。
華為用的是ams奧地利電子的解決方案,這公司是降噪行業的新手,優勢就是便宜。大部分入門級別的降噪深度在15db到18db左右。華為能做到20db的樣子,消除背景噪音70%左右。最近幾個超便宜的國產都是ams的公模,可以賣到200,華為的優勢是工藝質量,所以體驗比其他家低端的ams要好一些,但整體就是低端入門水平。高通最近進入這個行業了,2,3年內或者會有大變化。低於800的都不建議買,就是浪費錢而已。
我覺得算是小眾產品, 和成熟的手機市場比,還是差點.
主動降噪是個特殊需求,大多數人並不需要。
智能手表現在都還沒有打開市場,因為沒有什麼殺手級的應用,而和手機的聯繫,也遠沒有什麼「配套」,更別說「生態圈」了。降噪耳機沒用過,不多做評價,但僅靠「堆料」肯定做不出好耳機。
推薦閱讀:
※千元級中低頻聲音突出的耳機有什麼好的推薦?
※iPhone可以推動多少單元動鐵?有什麼好的定製耳機推薦?
※求教藍牙頭戴耳機森海塞爾大饅頭、大法1abt、b&o h7哪款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