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以互聯網相關為主題的 Offscreen 雜誌?
Offscreen is a high-quality print periodical with an in-depth look at the life and work of people that use the internet to be creative and build successful businesses. Ever wondered what goes on behind the scenes of the technology that makes your digital lifestyle possible? We invite you to turn off your device, grab a cup of coffee and meet the people behind bits and pixels off screen.
About — Offscreen Magazine
作為一個offscreen雜誌將近兩年的忠實讀者,我可以簡單說一些個人看法。
我是從2012年秋天的vancouver art book fair開始注意到這本雜誌的,那時已經是出版到第三期(裡面有wilson miner的採訪,以及simple scott的專欄),而最珍貴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當時已經完全sold out(這兩期分別有metalab的andrew wikinson和basecamp的ryan singer的採訪)。到現在這兩期都沒有讀過。
這本雜誌的內容,設計到內容的定位都讓人眼前一亮,特別是在這個獨立雜誌和博客都讓人眼花繚亂的時代。 所有的採訪都非常生活化,而採訪之外的專欄和其他內容都很用心,同時也不失對於這個產業的冷靜但極又熱情的觀察 - 對設計師和開發者甚至是創業者來說,這是很難得的,畢竟在主流媒體和包括hacker news這樣的community當道的今天,我們看到的更多是產品,數字,市場和不斷湧現的一輪輪gold rush,但缺少的是回歸一些關於創造本質的樂趣及思索的人性化描述和探尋,而offscreen這本獨立雜誌的出現滿足了這個需求。
自從開始關注這本雜誌後,也慢慢了解到這個雜誌的整體內容運作,排版設計,到發行及網站建設幾乎都是一個生活在澳洲的德國人Kai做到的,這一點也許也從一方面保證了這本雜誌內容的設計及定位的統一和高質量。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讀讀kai運作的offscreen官方博客,Blog — Offscreen Magazine 裡面提及了兩件事讓我印象很深刻,一個是他將去年一年的工作收入及支出全部告訴了讀者,另一個是今年初第七期的封面有了一個印刷錯誤,他寫了一篇長文作為confession總結自己對待批評和錯誤的態度。這都反映出這個雜誌的運行者對於這個project的誠懇及用心。這對於一本獨立雜誌的讀者來說是很重要的。
對於像我這樣的從業者來說,這本雜誌的內容更像一個了解在這個領域其他走的更遠的人內心及態度的鏡子,我不否認medium,svbtle, quora,知乎這樣的平台給了人們同樣的機會了解這些,但需要提出的是當一本傾注了精力和熱情的的實體雜誌從德國寄到你的信箱時,你會更用心地對待裡面的內容。起碼對我來說這是閱讀的另一種樂趣。
不太清楚這本雜誌在國內是否有很大的影響力,但在北美,歐洲的tech community里還是非常有口碑的,有時候走在start up聚集的街區,會看到人拿著這本雜誌在你面前走過 :)
如果你喜歡offscreen,我推薦你去訂閱,同時也推薦你幾本很棒的關於設計,process和attitude的雜誌
https://thealpinereview.com/ the alpine review是一本蒙特利爾出版人做的關於時訊及趨勢的觀察性雜文雜誌。
Inventory Magazine inventory magazine是一本溫哥華出版的關於時尚產業從業者,設計師及藝術家關於創作和態度的雜誌Apartamento - an everyday life interiors magazine apartmento是一本巴塞羅那出版人做的關於住所的雜誌,這可能是真正影響目前很多獨立雜誌人品味和價值觀的「老牌」雜誌。
我是今年10月份在紐約的McNally Jackson Books書店看到這本雜誌的,當時是就買了(因為之前看到谷歌地圖上書店評論里有人提到這個雜誌),這種獨立雜誌非常符合互聯網的個性化需求趨勢,我買的是第12期,幾乎每篇文章都很精彩(尤其喜歡Zendesk訪談那一篇),非常過癮,有一種你第一次看《非音樂》,《視覺21》,《科學》(科學美國人中譯本),《讀庫》,《T》和《扭秧歌》等雜誌的驚艷感覺,前三種後來都倒了。可惜Offscreen在國內大陸還沒有一家實體書店作為雜誌的「銷售代理」(香港有多家),其實是個機會,4本起賣,起點很低。我看好這類獨立出版物,它小眾、用心、高品位,前瞻,希望它能堅持。稍晚我也會訂閱。
剛剛 Offscreen 的 twitter 官方帳號放出了運營者 Kai Brach 的採訪視頻。
若是評價的話,這個短短10分鐘的視頻的確給了我們一個機會真正去了解 Offscreen 背後的故事,還有 Kai Brach 本人。包括如何開始有創建這本雜誌的想法和理念,如何去實現,在 Kistarter 遭遇的不順和後面遇到的投資方。同時也提到了 @劉夢溪 的答案裡面說到的在「第八期封面上某個單詞印少了一個t」這個故事,你會覺得 Kai Brach 真的很用心去對待這本雜誌,也的確傾注了自己的很多熱情和精力。
最後比較惋惜的是最初的幾本因為資金問題應該不太可能再版,若是喜歡的話趕緊訂閱吧。
原介紹視頻在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xG68lkrMDU
offscreen should shot some cover photo with Asian Tech people. they are absolutely too white
推薦閱讀:
※中外流行樂與搖滾樂雜誌中有哪些定期發行的電子期刊與月刊?附其相關下載地址
※獨立雜誌的創辦需要哪些條件?
※如何評價《故事會》?
※可改善男生著裝的雜誌有哪些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