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原本的通話功能已經變成次要的功能了嗎?
現在的智能手機與原先的功能機僅就通話質量來說是進步了還是沒什麼發展?如今大屏幕手機廣泛存在,對於手機原本的通話體驗來說,舉著個大手機在耳邊,是否妥當,即便使用耳機通話,每天攜帶一塊超薄地面磚似地出門,是否沒有考慮便利性?以後手機會不會返璞歸真回歸原本的通話功能?
感覺現在手機越來越捨本逐末了。手機很多人幾天沒一個電話都是常事,主要用作鬧鐘、腦殘遊戲機、電子書閱讀器、電影播放器、mp3、手電筒、卡片式照相機。
手機的通話功能比重確實下降了,因為:
通話並不是手機的本質功能,手機的本質功能是通訊。
通話只是通訊的一種表現形式,類似的還有短訊。但這些表現形式都有其一定的缺陷,比如內容形式單一(短訊)、通話質量受環境影響大(通話)、資費過高(通話/短訊)、及時通訊的局限性(通話)。於是為了優化通訊本身,人們有了各種IM軟體,如果你把通話和短訊也理解為一個可安裝/卸載的軟體,那他和現在流行的im工具本質上是平級的。他們一起,依託手機這個平台,完成人們不同的「通訊」要求。
當然,人們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你提問中提到的那些。至於會不會回到原本的單純的通話功能?明確的說,不會。
以上還可類比於交通工具、智能電視……從MOTO賣了手機業務開始,我就這麼覺著了。
麗音,誰用誰知道
我覺得應該首先定義什麼是返璞歸真。手機這個現代科技的產物大規模應用才30餘年的時間。相對人類漫長的歷史,30年只是一瞬間。所以不應以這30年早些時候的手機形態來定義返璞歸真。要我說,面對面說話才是人類最自然的溝通方式。那麼儘可能模擬面對面說話的狀態,才是返璞歸真。知乎極其推崇的《Wall-E》描述了這樣一個高度發達的人類文明:未來的人類又矮又胖,每個人坐在一個能自由漂浮的智能座椅上,通過虛擬3D全息投影的方式與朋友視頻通話。這種溝通方式應該比目前的智能手機要自然不知道多少吧。
所以,題主的擔憂應是:你覺得不夠返璞歸真,正是因為現代科技發展還只是嬰兒階段,還不足以智能到能模擬最自然的溝通情景啊!
當你焦急的等待對方接聽電話的時候,別人已經用微信把要說的話用語音發出去了。
這裡的區別並不在於對方什麼時候聽到我,而在於我是否可以選擇我什麼時候說話。
電話功能:我必須等到對方接聽了才能說話,對方接聽之後我也只能立即說話不能做別的事情(不然別人會認為我電話壞了)
微信功能:我可以立即將想說的話說出去,對方回復之後,我也可以選擇方便的時候來回復。
就這樣簡單的場景,普通場合電話已經被完爆了。目前還沒有,並且在以後短期內通話也不會變成次要功能。現在移動通信還是將重點放在實時通話上,當你發現連電話都打不通的時候手機基本上就成為一塊板磚了。這種情況在一些偏遠地區或者環境惡劣地區尤為突出。前兩年移動公司的那海上救援的廣告為什麼如此成功,原因就在這兒。
智能化本身,已經給手機提供了替代其他很多產品的機會。
通話在本質上也屬於數據傳輸和轉換
隨著其他形式的數據傳輸轉換方式的增強,通話地位降低是可以看到的。
不過在工作中,還是電話用得多,因為它實時並且目的明確,尤其是現在包月包時,太方便了。諾基亞當年Symbian停滯不前就是因為秉承一個理念:它首先是部電話。 然後就半死不活了。
Android2.3時代用了某電話, 來電話時候鈴聲大作好多秒,屏幕才顯示出滑動接聽控制項, 這一刻特別懷念諾基亞。
前幾天做了個實驗, 呼叫方第一聲嘟響的同時,5230立即顯示了來電屏幕,然後震動響鈴…
手頭Android在第一聲嘟的時候完全沒反應, 第二聲嘟的時候才鈴聲大作屏幕彈出。
iOS還沒測,稍後測試
推薦閱讀:
※用電腦時,手機收到簡訊前會先從電腦耳機里聽到一陣雜音是怎麼回事?
※6S會有哪些可預測的改進?
※怎麼評價「魅族 MX4 抄襲 iPhone 6」這個說法?
TAG: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