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和唐大明宮的異同點?
先總結:
- 相同
建築群:都是宮城,都有三大殿(周禮規定的三朝五門)
都按照前朝後寢的布置方式
- 不同
規模:大明宮佔地面積是故宮的4.5倍。故宮面積為760mX960m。
建造時間: 大明宮:幾次擱置,約兩年時間。
故宮:1416年(永樂十四年)~ 1420年
使用時期:大明宮為唐太宗為父親李淵養老所建,不過還沒建成李淵就死了,工程擱置。唐高宗時期重建使用,高宗死後,武則天覺得陰氣重又搬到了洛陽去住,老年回來住了沒幾年,李隆基上位後又搬到了興慶宮。中唐後期又搬回,唐末被毀。共200多年。
故宮的時間的就比較久了,從朱棣改建北平城到清朝整個時期都作為宮城。
建築風格:唐朝的雄渾壯麗到清朝的華麗嚴謹(歷經這麼多年,故宮的明代建築保留的很少,大多有過幾次翻新)
---------------------------------------------------------
【多圖】
我來說下吧,看到其它答案里說到大明宮是一座宮殿,故宮是座城什麼的,其實還是對宮城這個概念不熟悉。古代都城一般來說分為外城,內城(皇城)和宮城三部分。
「內之為城,外之為郭」 「郭以守民」 按功能分區來說,外郭是整個城市的防禦屏障,郭外通常都會設上一道護城河。外城居住的是平民和官員,內城(皇城)則是官員們舉辦各種公務員活動的場所,比如故宮外的宗人府,欽天監等。宮城就是皇帝一大家子辦公和起居的地方。大明宮和故宮這兩者都屬於宮城。
這是長安城的區域劃分圖,之前的宮城是太極宮,因為地勢太低,宮殿潮濕,在唐高宗時期搬到了東北角的大明宮(那塊梯形)。開元時唐玄宗又搬到了興慶宮。這是清代北京城的功能分區,內城是貴族和富豪的居住地(平民被趕到外城),皇城內有三海,社稷壇太廟,五府六部等。宮城的位置(最小的)就是故宮。具體再來看看兩宮城裡都有什麼:
大明宮
三大殿:含元殿 ,宣政殿,紫宸殿。(相當於故宮三大殿)
含元殿是舉行大朝會之殿,性質相當於太極宮的承天門。它左右的翔鸞、棲鳳二閣實際是雙闕,闕外有朝堂,也和承天門外的情況全同。 宣政殿是皇帝每月朔望見群臣之處,相當於太極宮之太極殿,殿左右建官署的情況也相同。由宣政殿向北,是紫宸門,門內即紫宸殿,是內衙正殿,宰臣於紫宸殿朝見皇帝謂之「入閤」。日常的事務多在此殿進行,取同稱為「內朝」,以區別在宣政殿會見群臣的常朝。
紫宸殿東有浴堂殿、溫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東西並列,是皇帝日常活動之所。東廊之外為門下省、史館等,西廊之外為中書省、殿中省,都是中央官署。
紫宸殿北有橫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寢殿區。 南起紫宸門,北至含涼殿,包括東西次要殿宇,四周有宮牆圍繞,形成宮中的寢區。
麟德殿為大型宴會場所,三清殿是宗教建築,明初的太液池承襲了大明宮的做法,清代改為三海(北,中,南)。因為大明宮的遺迹並沒有被完全發掘所以其它的宮殿布置還不太明了。
文華、武英兩殿都是皇帝的別殿(便殿),是皇帝召見臣下和齋居之所。
文華殿又是讀書、授課的地方,殿內供有孔子像。武英殿又作為皇后生辰時大臣們的「命婦」在此進賀的場所。
寧壽那個是乾隆養老的宮殿,也是按照前朝後寢弄了個小型故宮。五所六宮是皇子后妃住的地方。
總的來說,故宮的布局更規整有序(大明宮有地理因素的限制,最初大概因為是個別宮,沒有規劃好。。)嚴格按照了前朝後寢的布置方式,是古代皇權集中的一種體現。主體建築風格:
遠處正中宮殿就是含元殿,兩邊是三重樓。這是紀錄片大明宮的復原圖,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復原效果很棒。
啊啊啊啊啊這個偶要搶答~
大明宮和故宮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她的上空有一個結界!
這個故事發生在前天。
喵和喵的師父大人在一個暮色深沉的夏夜離開了未央宮廢墟,開車去大明宮吃面。
吃到撐後,我們三個人散步來到了玄武門。
站在玄武門上,師父大人感覺到結界的生成點在玄武門正門偏西一點點的位置往南。
隨後我們又去了三清殿,這時候,又觀測到結界的生成點在三清殿的東偏南三十度方向。
拿出地圖,沿著玄武門正門偏西一點向正南畫一條直線,再從三清殿中點向東偏南三十度畫一條直線,兩條直線的交點,就是該結界的位置。
結果這個點在太液池西半部分的中點。
師父大人說這不是東方的法陣,鎮壓在整個龍首原的龍眼上,壓制了西安的王氣。
我瞎猜是武則天時期病急亂投醫搞出來的, 畢竟朱溫本人沒有這個文化素質。
等我查完拜火教秘法再來更新~~~
故宮沒有結界,這個我可以確定~~請題主說的詳細一點 具體是哪方面的?功能?地位?形制?建築特點?佔地規模?歷史影響? 我可以詳細為你解答
雖然大明宮是一座偉大的宮殿,但也不要被紀錄片和古裝劇所蒙蔽,不要以現在的眼光和技術標準衡量當時的大明宮,事實上如果穿越過去,你會感覺很失望,跟意向中的大不一樣,甚至感覺還不如橫店山寨的。首先大明宮城牆基本都是版築夯土而成沒有包磚,灰圖圖的,遇見雨天道路泥不拉吉,一下雨經常沒辦法走路,因此經常下雨天不上朝:放朝三日為泥途。其次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高大,最大的宮殿含元殿是3面夯土的土牆,只是後來建的麟德殿才是結構建築,正門丹鳳門沒有兩闕,城牆5米高,不及現在農家兩層樓。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唐代實行里坊制度,沒有夜市,限制城市商業發展,繁華程度遠無法與後來的宋朝相比。如,長安城外城面積很大,但建成區沒有那麼大,實際人口遠沒有宣傳的百萬那麼多,長安城裡荒地很多,長安其城南四列里坊,經過隋唐兩代三百多年的時間,始終沒有多少住戶,非常冷落荒涼。據《長安志》記載:「自朱雀門南第六橫街以南,率無居人第宅。」「自興善寺以南四坊,東西盡郭,雖有居者,煙火不接,耕墾種植,阡陌相連」。但即使這樣,用當時的技術衡量,以當時人看當時物,大明宮整體上也是一座非常雄渾偉大的宮殿。
大明宮很大,但是你看看唐長安城的結構,宮在城東北角,可以說宮是遊離於城的,我現在就住在西安城內,這個城就是唐朝皇城基礎上改造出來的,據說以前是達官貴人皇親國戚住的。北京城結構大家都知道了,故宮應該只是皇城的一部分,並非遊離的那種,北京城應該是三環結構,紫禁城一圈,二環一圈,二環南邊那一圈又是一圈。
補充一下,剛才有知友告訴我皇城都是官署所在地,這裡寫一下。我覺得,唐朝首都和明清首都建設理念徹底就不一樣,紫禁城其實就是一座城,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大明宮徹徹底底就是一座宮殿。異: 唐大明宮現在是遺址公園 北京故宮是現在博物院 一個不要門票 一個要門票同:都是景點 都可以了解點歷史(好了我就知道這麼多了)
推薦閱讀:
※明清故宮有怎樣的差別?
※故宮的很多柱子敲都是水泥的聲音?不是土木結構嗎?
※故宮博物院的粉彩瓷器收藏是否以道光器居多,是何原因?
※故宮三大殿周圍為何沒有一棵樹?
※故宮的照片里曾經流出過一張沒有定論的動物影像,各位大致覺得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