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航海家鄭和到底是個穆斯林還是個佛教徒?
佛教把佛法僧並稱三寶,鄭和俗稱三寶太監,這是否說明鄭和是佛教徒呢?鄭和後人稱鄭和是佛教徒 鄭和後人提出兩大新史觀 歷經20載編出鄭氏家譜 但是一般的都把鄭和視為穆斯林。那到底鄭和的宗教信仰為何?
===================鄭和後人提出兩大新史觀 歷經20載編出鄭氏家譜2005年06月08日03:10 來源:現代快報
由於種種複雜的原因,鄭和的南京家譜已經遺失了近半個世紀。南京的鄭氏子孫近年來一直在搜集有關資料重修族譜,今年終於彙編出一本200多頁圖
文結合的《鄭氏家譜》,作為獻給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大禮。鄭和第20代孫鄭寬濤稱,家譜由傳統各支系人名和資料彙編組成,並有兩大歷史新說法。七下西洋前曾立有遺囑
南京碧峰寺曾是鄭和晚年生活過的地方,在1340年左右,鄭和一度居住在那裡,直到皇帝下令60歲的鄭和第七次下西洋。鄭和接到聖旨後,認為自
己身體已經大不如前,有可能會一去難返,於是,在親友的見證下起草了一份遺囑。誰料,他的預感竟成為現實,鄭和在第七次航海時果真因病去世,享年62歲。鄭和的遺囑到底有些什麼內容呢?鄭寬濤告訴記者,鄭和是個信佛之人,一生捐建了不少佛教雕像,他在遺囑中表示等他回來後將把所有佛教器物捐給碧
峰寺。鄭和病倒在海上後,他的後代和朋友幫其實現了願望。記者獲悉,家譜上的這個內容主要出處來自《非幻庵香火記》,書上用了幾百個字描述這件事。牛首山地宮藏有鄭和骨灰
牛首山位處南京城南,目前還保留有宏覺寺的佛善塔,鄭寬濤稱,塔下地宮罐子里的骨灰有可能是鄭和的;但由於地宮上的蓋子已經遺失,地宮四壁又無銘文,所以,這個說法目前還只是猜測。
鄭寬濤猜想的理由是什麼呢?記者得到的答覆是,鄭和生前曾捐了不少錢來建宏覺寺,鄭和墓、鄭和神道與宏覺寺的塔又在一條中軸線上,這應該不只是
一種巧合。此外,還有資料顯示,地宮內骨灰罐周圍的佛教器物是由明代宦官李福善捐贈的,而李福善又是鄭和生前最好的朋友,鄭和去世後,李福善出面主持鄭和
葬禮於情於理都說得通。另外,當時鄭氏家族也非常低調,為鄭和修一個隱蔽的墓是很有可能的。儘管如此,鄭氏後人至今並未找到明確資料證明此推想。快報記者
李學芹
民族不應和信仰掛鉤。我身邊有很多回族同胞並不信仰伊斯蘭教。
1#鄭和第20代孫鄭寬濤證實鄭和是佛教徒,由於種種複雜的原因,鄭和的南京家譜已經遺失了近半個世紀。南京的鄭氏子孫近年來一直在搜集有關資料重修族譜,今年終於彙編出一本200多頁圖文結合的《鄭氏家譜》,作為獻給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大禮。鄭和第20代孫鄭寬濤稱,家譜由傳統各支系人名和資料彙編組成,並有兩大歷史新說法:1. 「 鄭和出身於穆斯林家庭,但本身是佛教徒。其到達伊斯蘭國家斯里蘭卡後,還曾因勸其國王阿烈苦奈兒敬崇佛教而起衝突。鄭和葬禮也是按佛教方式進行,「臨歿,遺命舂骨為灰,以供浮屠」。南京碧峰寺曾是鄭和晚年生活過的地方,1340年左右,鄭和一度居住在那裡,直到皇帝下令60歲的鄭和第七次下西洋。鄭和接到聖旨後,認為自己身體已經大不如前,可能會一去難返,於是,在親友的見證下起草了一份遺囑。鄭和的預感竟成現實,他在第七次航海時果真因病去世,享年62歲。鄭和一生捐建了不少佛教雕像,他在遺囑中表示等他回來後將把所有佛教器物捐給碧峰寺。鄭和病倒在海上後,他的後代和朋友幫其實現了願望。這個內容主要出處來自《非幻庵香火聖像記》,書上用了幾百個字描述這件事。2. 牛首山地宮藏有鄭和骨灰,鄭寬濤綜合各方面的考證提出,牛首山弘覺寺出土的喇嘛塔裡面的骨灰當為鄭和的骨灰。在此處安放鄭和骨灰,建成隱形墓地,一來符合鄭和生前身份地位;二來滿足生前戰友同僚共事友誼;三來尊重鄭和的佛教信仰。漢式佛塔內藏有藏式喇嘛塔,符合鄭和對漢傳和藏傳佛教同時信仰的特點。鄭和墓與弘覺寺塔形成一條中軸線,也應是鄭和生前好友的精心安排。李童與愛戴鄭和的一批太監修建弘覺寺塔後,還將自己姓名刻於由他奉施的鎏金喇嘛塔下永遠陪伴鄭和骨灰,更是人之常情。鄭和是典型的顯密雙修,他所信奉的天妃即是佛母。2#鄭和《布施錫蘭山佛寺碑》
范春歌在《重走鄭和路——斯里蘭卡寶石國里覓石碑》一文(人民網2001年4月12日刊登)中寫到:「 斯里蘭卡館員帶領我們穿過碑林,指著靠著牆角的一塊石碑說,這是唯一的一塊中國碑,也是年代最久遠的一塊碑。」 這塊石碑高約二米,碑首雕刻著兩條栩栩如生的中國圖騰——龍,由漢文、泰米爾文和波斯文三種文字組成的碑文,大部分已模糊難辨,但仍能看到漢文的起頭便是「大明皇帝遣太監鄭和、王貴通等昭告於佛世尊日」,還記載有當年贈送斯里蘭卡佛教寺廟的金銀玉器等豐厚禮品。從國內帶來的史料告訴我,這是鄭和下西洋途中奉皇帝之旨到斯里蘭卡布施佛寺後而建立的一塊『行香碑』。」從歷史記載和實物證據來看,鄭和是受持菩薩戒的佛弟子;從鄭和擒誹謗佛法的外道國王阿烈苦奈兒來看,正是實踐著三皈依;從鄭和《布施錫蘭山佛寺碑》來看,三種語言體現著鄭和菩薩的善巧方便,他用這種方式弘揚佛法,為外道種下善根之緣起,縱然此生無利益,尚能遠作菩提因。3#鄭和發願刊印的佛經
鄭和刊印的佛經,北京及雲南昆明各圖書館尚保存不少。今只舉其所刊印的《佛說摩利支天菩薩經》及《優婆塞戒經》卷七為例,前一種有姚廣孝所寫的跋,後一種有鄭和自己的跋。今將二跋文字擇要選錄如下,以供參考:
1.《佛說摩利支天經》姚廣孝跋《佛說摩利支天經》藏內凡三譯。惟宋朝天息災所譯者七卷,其中咒法儀軌甚多,仁宗親制《聖教序》以冠其首。然而流通不廣。以廣流通者惟此本,乃唐不空所譯。其言簡而驗,亦多應,菩薩之願力,豈可得而思議耶!於戲!李珏問神人,稱名而免難;隆祐奉聖像,致禮而獲福。況能依佛所說,誦此經者哉!今菩薩戒弟子鄭和法名福善,施財命工,刊印流通,其所得勝報,非言可能盡矣。福善一日懷香過余、請題,故告以此。永樂元年歲在癸未秋八月二十又三日,僧錄司左善世沙門道衍。2.《佛說優婆塞戒經》卷第七鄭和跋大明國奉佛信官內官監太監鄭和法名速南叱釋,即福吉祥,切念生逢盛世,幸遇明時。謝天地覆載,日月照臨,感皇上厚德,父母生成。累蒙聖恩,前往西洋等處公幹。率領官軍寶船,經由海洋,托賴佛天護持,往回有慶經置無虞,常懷報答之心。於是施財,陸續印造大藏尊經,舍入名山,流通讀誦。伏願皇圖永固,帝道遐昌。凡奉命於四方,嘗叨恩於庇佑。次冀身安心樂,福廣壽長。懺除曩劫之態,永享現生之福。出入起居,吉祥如意。四恩等報,三有齊資,法畀群生,同成善果。今開陸續成造大藏尊經,計十一藏。大明宣德四年歲次己酉三月十一日發心印造大藏尊經一藏,奉施喜舍牛首山佛窟禪寺流通供養。大明宣德五年歲次庚戌三月十一日發心印造大藏尊經一藏,奉施喜舍雞鳴禪寺流通供養。大明宣德五年歲次庚戌三月十一日發心印造大藏尊經一藏,奉施喜舍北京皇后寺流通供養。大明永樂二十二年歲次甲辰十月十一日發心印造大藏尊經一藏,奉施喜舍靜海禪寺流通供養。大明永樂十八年歲次庚子五月吉日發心印造大藏尊經一藏,奉施喜舍鎮江金山禪寺流通供養。大明永樂十三年歲次乙未三月十一日發心印造大藏尊經一藏,奉施喜舍福建南山三峰塔寺流通供養。
大明永樂十年歲次壬辰三月十一日發心印造大藏尊經一藏,奉施喜舍天界禪寺藏殿流通供養。大明永樂九年歲次辛卯仲冬吉日發心印造大藏尊經一藏,奉施喜舍天界禪寺昆盧寶閣流通供養。大明永樂八年歲次庚寅三月十一日發心印造大藏尊經一藏,奉施喜舍雲南五華寺流通供養。大明永樂五歲歲次丁亥三月十一日發心印造大藏尊經一藏,奉施喜舍靈谷禪寺流通供養。以上是歷史學家向達教授在《關於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的幾件事》一文的注釋(三)中談到的內容。4#劉益謙拍的大明楷書御制佛經。鄭和法名福吉祥
鄭和《布施錫蘭山佛寺碑》
鄭和《布施錫蘭山佛寺碑》、鄭和《布施錫蘭山佛寺碑》范春歌在《重走鄭和路——斯里蘭卡寶石國里覓石碑》一文(人民網2001年4月12日刊登)中寫到:「斯里蘭卡館員帶領我們穿過碑林,指著靠著牆角的一塊石碑說,這是唯一的一塊中國碑,也是年代最久遠的一塊碑。「我心跳加速走近它,走近『永樂七年』。「這塊石碑高約二米,碑首雕刻著兩條栩栩如生的中國圖騰——龍,由漢文、泰米爾文和波斯文三種文字組成的碑文,大部分已模糊難辨,但仍能看到漢文的起頭便是「大明皇帝遣太監鄭和、王貴通等昭告於佛世尊日」,還記載有當年贈送斯里蘭卡佛教寺廟的金銀玉器等豐厚禮品。從國內帶來的史料告訴我,這是鄭和下西洋途中奉皇帝之旨到斯里蘭卡布施佛寺後而建立的一塊『行香碑』。」從歷史記載和實物證據來看,鄭和是受持菩薩戒的佛弟子;從鄭和擒誹謗佛法的外道國王阿烈苦奈兒來看,正是實踐著三皈依;從鄭和《布施錫蘭山佛寺碑》來看,三種語言體現著鄭和菩薩的善巧方便,他用這種方式弘揚佛法,為外道種下善根之緣起,縱然此生無利益,尚能遠作菩提因。國內有些穆斯林快趕上韓國人了
鄭和自己寫的《印藏大藏尊經題記》:大明國奉佛信官內宮鄭和,法名速南吒釋,既福吉祥你不知道回族佛教么?
民族的歸民族,宗教的歸宗教不能以現今的標準去往古人身上套,比如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住在佛寺以僧人自居,但卻在死亡之前交待後事讓朋友按照穆斯林傳統的安葬方式來埋葬自己,以下為其致友人書原文:
倘一旦死,急擇城外高阜,向南開作一坑;長一丈,闊五尺,深至六尺即止。既如是深,如是闊,如是長矣,然後就中復掘二尺五寸深土,長不過六尺有半,闊不過二尺五寸,以安予魄。既掘深了二尺五寸,則用蘆席五張填平其下,而安我其上,此豈有一毫不清凈者哉!我心安焉,即為樂土。勿太俗氣,搖動人言,急於好看,以傷我之本心也。雖馬誠老能為厚終之具,然終不如安余心之為愈矣。此是余第一要緊言語。我氣已散,即當穿此安魄之坑。
未入坑時,且閣我魄於板上,用余在身衣服即止,不可換新衣等,使我體魄不安。但面上加一掩面,頭照舊安枕,而加一白布中單總蓋上下,用裹腳布廿字交纏其上。以得力四人平平扶出,待五更初開門時寂寂抬出,到於壙所,即可裝置蘆席之上,而板復抬回以還主人矣。既安了體魄,上加二三十根椽子橫閣其上。閣了,仍用蘆席五張鋪於椽子之上,即起放下原土,築實使平,更加浮土,使可望而知其為卓吾子之魄也。周圍栽以樹木,墓前立一石碑,題曰:「李卓吾先生之墓」。字四尺大,可托焦漪園書之,想彼亦必無吝。
回到鄭和的問題,我認為當時佛教和伊斯蘭的區別在當時人看來不像今天的我們這樣明晰,宋人在書中就把廣州的胡商的清真寺稱為佛堂,宣禮塔稱為佛塔,鄭和作為具有官方身份的人員參加佛教活動不能作為不是穆斯林的證據。
鄭和是佛教徒。《佛說摩利支天經》經後永樂元年姚廣孝題記中云:「今菩薩戒弟子鄭和,法名福善,施財命工部刊印流通,其所得勝報,非言可能盡矣。一日懷香過余請題,故告以此。」引自《瀛涯勝覽》。
鄭和是出生在回族家族的,本姓馬,名三保,所以一說三保太監,一說三寶太監,看個人理解吧。
伊斯蘭教的家庭是有宗教傳承的,所以說他是伊斯蘭教徒並不是錯吧,至於他後來與佛教、道教的接觸,才是真正的宗教自由:我無法選擇出生時家族傳承下來的宗教,但我可以容納與學習後來令我神往的一切思想。他出生在伊斯蘭教義中,卻深造在佛教教義中,這是已知的既定事實,現在可能存在爭議的是他對宗教的「虔誠」問題。
淺淺看過一下伊斯蘭教義,有一條是這樣寫的:嚴禁改變人類原造的矯飾行為。就是說教徒不宜過多修飾自己,早期的一些阿拉伯人將對先知的崇拜過度刻畫在身體上,後遭到穆罕默德的詛咒,成為一條禁忌。
鄭和遭受到的算是對身體直接過度的矯飾——閹刑,明軍攻打他的老家雲南,被俘後受閹刑送進燕王府做家臣。雖然這種「矯飾」不是出自本心,但從少年時期的經歷來看,彼時的動蕩很可能會讓人沒法把全部心思放在宗教上。
所以鄭和對於出生時被選擇的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也無法做到完全虔誠了。
淺見,膽小勿撕,且對於任何宗教,我都是敬畏的。
附個鏈接,天涯的整合帖,裡面有大量的史實考據,可以一看。鄭和是穆斯林嗎?(整理)第一個上月球的也不說是伊斯蘭
你們穆斯林真會給自己臉上貼金
自己心裏面沒點B數嗎?
十歲之前是個小穆斯林,十歲之後遭遇萬惡的明朝藍玉大軍,身為元朝二等公民色目人,朝廷命官的爹爹和家族長輩被砍頭,幸虧鄭和個子矮(高於車輪的男子全被殺女子為奴),小男孩們全部閹割送去給王子們做太監。
鄭和在王府里做牛做馬根本沒有信仰穆斯林的條件,隨著年齡的增長,穆斯林的信仰逐漸淡忘,由於主子們信佛,他也漸漸皈依了佛教(宗教嘛,不就洗個腦),成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至於穆斯林的信仰,你看他成年後修廟抄經的所作所為……留著下火 獄嗎?
看東南亞的穆斯林化過程,就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已經很明白了,首先,綠教徒是不會以物配主,更不會為別的宗教題字搞什麼的,所以鄭和是穩穩得佛教徒!
看了那麼多答案,只能說鄭和比大多數回族都開明……
當然是佛教徒,他才幾歲時就進宮了,宮裡的環境不可能允許宦官信綠教
重要嗎?就許你們漢人「塞北秋風獵馬,江南春雨杏花」大搞情懷,難道就不許穆斯林同胞找幾個歷史大人物滿足一下激昂的情感和自尊.jpg
基辛格所說的是穆斯林太監。
老問題了,我從另一個更有趣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回答你,鄭和是個地地道道的回回穆斯林。
接下來我們看看明朝有關釋道的一些法令。以及佛教徒和道教徒在明朝的所處境地和低位都有哪些有趣的事。
明太祖朱元璋約束管制釋道如此之嚴是史無前例。洪武六年規定:府、州、縣只能保留一坐大觀寺。超過的全拆田產充公。女的不到40不許出家。不到20歲想出家,你爹媽得先同意,然後先到京城實習3年,考試不過的杖為民。不到60歲的和尚都得考試,考不過的都滾回家去。遊方問道,盤纏自備,不許化緣。
「僧有妻者,許諸人捶辱之,更索取鈔五十錠。如無鈔者,打死勿論。「捶辱之」看得我直樂。
尼姑通姦的「不笞不逐,但以權衡准其肥瘠,每斤照豸肉之價,官賣與鰥夫。真一時快心事!」 尼姑通姦的,拿稱稱肥瘦,以每斤豬肉價,由衙門賣給鰥夫,一時大快人心。這也能想得出來?這朝也夠逗比的,哈哈
「一二人幽隱於崇山深谷,必欲修行者,聽。三四人則不許。……其幽隱者,…棲岩或屋樹或廬野,止許容身,不許創聚;刀耕火種於叢林中,止許勾食而已。若有好善之家入山送供者,聽。」
看見沒,1到2人進山修行的,的官府同意。三人以上想都別想。再往下看,笑死我了,只能找石頭縫裡,樹上或搭小棚子住,而且只能夠睡覺用,大了都不行。山裡最多只能種點口糧。有善良的人們給你送吃的,還得官府同意。我擦,太逗比了!比野人害慘!
「道士設齋醮,亦不許拜奏青詞。……,假張真人名私造符篆者,皆治以重罪「。道士做法不許念青詞,不能以張真人名字私造符咒,違者治重罪。這道士沒法活了。
恐怕,沒哪個朝代比在明朝當和尚道士慘吧。所以別把鄭和往和尚堆了拉。其次呢,以鄭和當時的身份、地位和皇家的關係,相當於今日民委主任毫不為過吧,哪個寺里能得到鄭和題字那簡直榮幸之至,紛紛立碑好好珍藏。所以,別以為人家給寺里題個字,送幾卷經書,人就成和尚了。我認為,表面上的佛教徒,內心穆斯林。
鄭和改宗是因為朱棣信佛,他還是姚廣孝的弟子。
他本姓馬,因在鄭州救了朱棣被賜姓鄭,我感覺這個賜姓除了表示榮譽,也有不喜歡他過於伊斯蘭化姓名的意思,所以鄭和很機靈的改宗了。
朱棣的孫子繼位之後,在群臣的反對聲中決定再下西洋,我想年老的鄭和此時明白這恐怕是自己最後一次出海的機會了,他在回程途中來到了聖城麥加,最後死在印度。穆斯林認為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聖城,我就此認為他在心中還是信仰回教的。
知乎黑穆黑的太過分了。
推薦閱讀:
※伊斯蘭教如何看待無神論?
※懷疑信仰,並且開始了解以及相信無神論但是從小在基督教家庭與教會裡長大怎麼辦?
※知乎「無神論」用戶群是否與「基督教」用戶群有什麼恩怨?
※信教者如何看待無神論者研究宗教?
※怎樣評價荷蘭承認飛天麵條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