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音響 (Bose Corporation) 1964 年創辦至今,為何一直不上市?

創始人 Amar G. Bose 博士今日去世,享年 83。

Bose Corporation /?bo?z/ is an American privately held corporation, based in Framingham, Massachusetts, that specializes in audio equipment. Founded in 1964 by Amar G. Bose […] Bose is known for its loudspeakers, noise-cancelling headsets, and automotive sound systems ...


謝周源邀。

拋磚引玉。

先向 Dr. Amar Bose致敬,他對於聲學技術不斷的追求和對研究的極大重視是Bose公司現在成功的關鍵。

以下摘自《Discover》雜誌於2004年10月1日刊登的一份對老爺子的採訪記錄。

Discover: Couldn』t you have survived by going public?

Bose: Yes, but that would have destroyed everything.

Discover: You would rather have let the company die than go public?

Bose: Yes.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was wondering about this business of going public, so I visited about a half-dozen companies in the Boston area, all of them formed by MIT faculty and all had gone public. Every one of those CEOs said: 「If only we had known the consequences, we never would have gone public. We are spending two-thirds of our time on image building to keep the stock price up.」

Discover: So you can set any research goal you choose?

Bose: Yes. I formed this company solely for the excitement of doing really unique research.[1]

看完之後相信大家對他的想法會有所理解了。其實不上市是這位老爺子的意思。

他很反對Bose公司上市,認為公司上市後,就需要對股東負責,而有些股東的目的可能是短期利益,而不是長期的,與他的想法相背馳。從而每天關注的對象也許從6年計劃,變成了6個月計劃。

而他本人是極度重視技術的研究的,但是研究的成果也許需要很久的時間才能看得到效果。在Bose公司發展的初期,他甚至將公司全部的利潤投入到新技術的研究之中。[2]

再舉一個例子。在那次採訪中還提到了一個項目,是關於Auto-Suspension Research,他們花費了將近24年在這個項目上,而這個在一般上市公司里是不可想像的。

就像他本人所說 "I would have been fired a hundred times at a company run by M.B.A."s. But I never went into business to make money. I went into business so that I could do interesting things that hadn"t been done before."[3]

而《紐約時報》也提到了

".. by refusing to offer stock to the public, Dr. Bose was able to pursue risky long-term research, such as noise- cancelling headphones and an innovative suspension system for cars, without the pressures of quarterly earnings announcements," [4]

可以看出,Dr. Amar Bose 對於公司長期利益的追求是他保持公司私有化的重要原因。

而且就像@philips stone 所說的,Bose公司一直都是不差錢的狀態,所以對於資金的需求不是那麼的強烈。而不斷的技術創新是維持這種狀態的關鍵。

隨便舉幾個例子:

在美國20世紀70年代末的時候,Bose公司與通用合作,推出了車內音響系統,讓整個車成為音響室,從而大獲成功,這也為後來與賓士等大公司簽訂合同奠定了基礎。

在80年代時候,Bose推出了降噪耳機,廣受好評,美國軍方更是大為驚喜,簽下了大筆訂單,因為他們每年需要為他們的飛行員和坦克兵付出2億美元來賠償這些士兵的聽力損失。

....

以上。

[1]Discover Dialogue: Amar G. Bose

[2]History of Bose Corporation

[3]nytimes.com

[4]Bose Corporation to remain privately held: Company


上市就是為了尋求融資,一個老牌做音響的,腳踏實地做好音響,才是正業,而且音響行業也不是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對於資金的需求不是很旺盛,資本市場對於音響行業的利潤率也遠沒有IT、高科技等行業要求那麼高,自然受不到資本的青睞。這裡也有公司管理層和股東對於公司前景的看法,有些很著名的企業都是家族持股,有很深的家族血統,這部分企業自然不想把所有權讓給別人。總結起來,可能原因是不差錢、不受追捧、管理層觀點這幾個因素。

再補充一點:所謂的不差錢,倒不是公司運營遇到資金短缺,而是在擴張的市場中,你不投入大量資金去擴大生產、拓寬銷售渠道、加強營銷手段等燒錢的手段,你的市場份額就會迅速被競爭對手擠掉,直到你的消失。然而據我所知音響市場卻不是什麼新興市場,客戶的需求和資金的投入要求都不算很大,所以自然就不差錢,最後再引用最近很紅的順豐速遞老總王衛關於不上市的一段話:「我為何不想上市:上市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我做企業,是想讓企業長期地發展,讓一批人得到有尊嚴的生活。上市的話,環境將不一樣了,你要為股民負責,你要保證股票不斷上漲,利潤將成為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這樣,企業將變得很浮躁,和當今社會一樣的浮躁。」


回答都太複雜,我來簡化一下:就好像老乾媽。好吃,價格實在,利潤空間不錯,老闆不愛上市。

bose亦然。

老闆不愛,不缺錢,專利一堆,價格實在。


一個家族持續賺錢和一個人短期賺大量的錢的選擇。與尊敬無關。


上市的很多都是有需求,比如融資,引進更先進的管理或技術,,還有很多是概念性的,產品本身賺不到錢,通過上市套現。對於一個不需要資金,對於一個已經盈利的公司,上市完全帶不來好處而只會帶來股東給的壓力


BOSE目前屬於MIT,Dr. Bose把公司都贈給了MIT,因此不能算家族企業。

而且,不上市確實可以任性做些看起來不怎麼有用的研究。


精品路線,保持住精品個性,自己做決策,不上市更好維持


為啥要上市?

世界上不上市的知名企業很多啊,


同理,老乾媽為啥不上市。。。這玩意可比bose音響賣得好得多得多了。


實際上,上市在我國目前的經濟情況下,總是混沌的,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算盤,不排除有非常好的項目,非常好的運作,就差資金迅速擴張。

可實際上,一個公司成長的過程都大同小異,都要走一些彎路,都要摸爬滾打,資金有時候只是成長中一個很小的因素。

很多人創業緩慢都覺得是資金不夠,但是,現在的熱錢那麼多,投資人都急得發瘋,若你的項目真的很有潛力,自然會有投資人找上門的。

所以,還是有很多企業家目的很明確,上市融資,拿到錢就行了,或者換個名頭,身價迅速上升。

但上面說的這些企業家往往上市就很困難,因為很多行業上市的要求比較高,也要禁得住審查,這些企業家以短平快的思路經營企業,方向不對,摸爬滾打十多年都上不了市。

所以我們的企業家要走的路很長,雖然目的都是賺錢,但有的人想做出好的產品和服務,做好了自然就上市了,有的呢,就是賺錢,所以忽視了企業成長所必須的因素,所以一直無法上市,在這個深淵裡越走越遠。


推薦閱讀:

bose悠閑系列家庭影院怎麼樣?
如何評價 Bose C5 這款音響?
想買個家用藍牙音箱,beats JBL BOSE 這三個牌子哪個好?
迴音壁音響哪個品牌性價比最高,Bose soundtouch 120,飛利浦B5 fidelio怎樣?

TAG:首次公開募股IPO | 金融 | B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