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的起因是什麼?現狀如何?

常常看到針對以色列平民的襲擊,對以色列的草木皆兵、絕對強勢也有所耳聞。


事情沒有變,只是輿論變了,你跟著變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新聞聯播最後五分鐘的國際新聞,通常是留給巴以衝突的。

但CCTV的新聞播報非常有意思。一是體現在時機的選擇上,比方說哈馬斯往以色列發射火箭彈,它捏著不報,靜靜地等以色列報復,以色列一報復,它立刻報了:「今天,以色列再次炮擊巴勒斯坦地區」。

二是體現在用詞的選擇上。比如伊斯蘭聖戰組織,它會用個九成觀眾不懂的譯文:「傑哈德組織」。如果聖戰者年輕或是童子軍,它會強調是「少年」。哈馬斯的兵工廠,它會改稱「金屬加工廠」。所以哪天以色列轟炸了哈馬斯的兵工廠,你欣賞到的央視新聞就是:「今天,以色列再次轟炸了巴勒斯坦境內的一處金屬加工廠,幾名傑哈德組織的少年被炸身亡。」

老一輩被這種新聞灌輸多年,所以他們臭罵以色列和支持金援巴勒斯坦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即便巴勒斯坦人那時平均至少比中國富四五倍。可如今不一樣了,再有類似的事情,巴勒斯坦會被罵死,老一輩的言論網上雖然還有,但不成氣候,靠邊站了。

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變了?有變化,但基本玩法沒有根本性改變。那變的是觀眾?他們的知識儲備和思維變了?也不盡然。是輿論改變了,媒體圍繞著一套新的觀念展開了新的宣傳,因為控制輿論的那些人,他們的想法與利益發生了變化,公眾只不過是跟班。大眾的好惡,你的好惡,都是受輿論操縱的。無論是對巴、以,還是對美、日、俄,好時蜜裡調油,惡時咬牙切齒。其根本原因可能只是你接納到的宣傳材料變了。

以上摘自網路,即使侵權,我也希望更多人能看到這段。

原地址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105864


古代的地理不像現在有明確的行政疆界,某些族群由於種種原因遷徙,看到一塊兒合適的地方就定居了(推測)。古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約公元前1450年,原因不詳)來到現在的巴勒斯坦立國(所羅門王)並分裂為南北兩國。後被亞述人和巴比倫人征服(公元前722年和586年),以色列人流散於世界各地。近代,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政策加劇了以色列人復國的意志。1947年在英國(當時巴勒斯坦由英國託管)的安排下,同時在聯合國的支持下(《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並通過武力(1948年獨立戰爭),以色列國終於建立。

簡單說就是,歷史上雙方都曾是這塊土地上的居民。一方要求回來,另一方不同意。


巴以問題是一出羅生門,是非恩怨,糾纏不清。

如果非要給這個羅生門縷出一些頭緒,需要藉助線性代數的橫縱坐標來理解。

橫坐標為歷史,可能要從很遠的耶穌受難開始,中間經歷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創立,古羅馬人攻陷耶路撒冷,猶太聖殿被毀,摩西帶領古老的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一戰,奧斯曼土耳其解體,二戰,德國屠殺猶太人,以色列人返回巴勒斯坦建國,第一至五次中東戰爭,阿拉法特死亡,阿拉法特被開棺驗屍等虛幻與現實的歷史事件。

縱坐標為每一個歷史時點上國際經濟、政治、軍事和宗教的力量對比。

猶太人的命運就像一個二元函數一樣被各個係數所左右,風雨飄搖。

而阿拉伯人的命運基本上與猶太人的命運互為反函數,此消彼長,你大我小,你哭我笑,你生我死。

所以除了數學理論基礎外,需要有足夠長的歷史觀,足夠寬的國際視野才能看清楚。

巴以或者說阿以真是問題總比辦法多的一個實例,也許上帝對它一手製造的混亂也沒有辦法。

但是,一般人看本書也不會那麼追求完美。

這本書就是以色列的紅色經典,打個比喻就是集國內的建國大業、建黨大業、三大戰役、地道戰、地雷戰、劉胡蘭、小兵張嘎等多種藝術表達形式於一身。

按作者話說,本書講述的是我們這個時代一個最偉大的奇蹟,一個人類歷史上無可比擬的事件,一個兩千年前消失的國家的新生。

如果你有興趣了解猶太人的歷史,有興趣追求以色列國誕生的陣痛,有興趣探討中東紛爭的根源,請你拿起這本書,當你放下時,你就進入了羅生門。

二戰以後,日不落帝國衰落,冉冉升起的是橫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超級大國美國。以色列固然很牛,很像個爺們兒,敢把自己當釘子一樣插在阿拉伯世界的心臟。但是他背後有人撐腰,在美國那裡以色列真就是個釘子,巴勒斯坦是阿拉伯的心臟,但也算是英國的前列腺。

當時,雖然英國還控制著中東,但力度以大不如前,阿拉伯還是英國的堅定盟友。1947年聯合國表決對巴勒斯坦分治,英國在這個問題上相當尷尬,一方面以色列人回家心切,攔也攔不住,還有美國在背後串掇;另一方面阿拉伯對大哥的能力產生懷疑,沒搞定聯大,讓以色列人回來。英國人是兜著墊著一陣,力不從心,最後放手了,失去了很重要的器官。中東混亂了,美國人進來了,死撐著以色列,又利用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矛盾,孫子兵法全用上,最後掌握了盤面。

不是我看不上阿拉伯國家,但是說他們真是爛泥扶不上牆。要不就是沙特、阿聯酋那樣,跟個大奶牛似的,只要好吃好住好玩,奶隨便你擠。要不就是伊朗、前伊拉克、前利比亞那樣的,天天嗚嗷吧吵,像會點功夫似的,怕別人打不到他頭上。

兩種獨裁,兩個極端。

男人身上的毛病在阿拉伯人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怪他們他不爭氣,比如說以色列宣布建國的同時,早氣紅了眼阿拉伯國家立馬聯合起來,群起而攻之。居然沒打過。當時以色列人與阿拉伯軍人比例1:50,人口比例1:100,武器裝備比例1:1000。就算猴子下山的戰鬥力也不會低過阿拉伯人了。

同時也怪美國太陰險,比如說為了制衡伊朗,美國給薩達姆出錢出武器,打了第一次海灣戰爭,伊朗實力大為削弱,而且更加孤立。回頭美國發現薩達姆想自己玩,隨即給他滅掉。阿拉伯世界的實力又被削弱了,美國的控制更加穩固了。

說到猶太人受到的屈辱,從他們2000年的歷史來看,上帝也真是有點過分了。經歷了這麼多的苦難給予了他們什麼呢,除了哭牆就是大屠殺紀念館。也許上帝的歷史觀有點宏大,需要下個2000年來給予回報。

當然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這一點就不展開說了。

縱觀歐亞大陸,在歷史上沒有給猶太人帶來痛苦的國家恐怕難找了。猶太人到哪個國家都不招人待見,德國,法國,波蘭,俄國,土耳其等等。能給過猶太人恩惠的歐洲國家恐怕只能算上人煙稀少,與世無爭的北歐三國了。

如今,巴以在停火3年後再爆衝突,以色列轟炸哈馬斯在加沙的存在數日,今晨宣布停火進入談判階段。另一邊以色列與伊朗仍然針鋒相對,伊朗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美國也一直按著以色列,才勉強控制住小兄弟沒動手。

歷史還在繼續,以色列這顆釘子周圍無數把鉗子要把他除掉,美國一隻大手還能按住多久。

舊仇未報,又添新恨。羅生門又套羅生門。

若想在紛繁的世界中主導沉浮,除了綜合國力外,還是需要一些大智慧。

論智慧,西方國家也就算個三毛野獸。

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近年來,世界重大事件的背後隱約出現了中國的身影。

伴隨著隆隆的腳步聲,山河震顫,沉默許久的東方大國又要閃亮登場了。


大約摸就是一千多年前,猶太人被羅馬帝國吊打,從巴勒斯坦地區四散奔逃,這之後巴勒斯坦地區幾易其主,最後到了阿拉伯人的手裡。其實原本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關係挺好,基因上也算是近親,一直和和睦睦,反倒是基督徒對猶太人的迫害多些。猶太人不太受待見,被歧視都是小事兒,隔三岔五歐洲上台個神經病領袖,就要一言不合搞屠殺。所以猶太人是蠻可憐的,二戰期間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可謂是登峰造極,世界輿論對猶太人也都是同情的。有一句老話是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可能用在這裡不太貼切,不過在千年的顛沛流離中,猶太人還是很屌的,擅長做生意,歐洲很多有錢的猶太人。

20世紀,猶太人中開始出現猶太復國主義,原本也沒多少猶太人信,畢竟大家都安居樂業,沒空去復國,再次顛沛流離,但二戰的衝擊太大,最終信徒越來越多,大批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地區。這嚇壞了本地的阿拉伯人和周遭的阿拉伯國家。再加上聯合國的火上澆油,通過了一個狗屁不平等協議,阿拉伯人分到了一半不到的貧瘠土地,而猶太人分到了富饒的大部分土地。阿拉伯人很生氣組成了五國聯盟,揚言要將以色列滅國,然後很尷尬的被打得屁滾尿流。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烏泱泱的湧入以色列,帶來了錢、人才和技術,之後和阿拉伯人的數次戰爭中,以色列都贏了,也基本上控制了巴勒斯坦全境。

要我說,落後就要挨打嘛,猶太人確實有錢呀、有技術、又有人才。不過照道理講一千多年前野蠻時代的賬現在跑過來算,而且又不是人阿拉伯人滅的你的國,也沒啥道理呀。一千年前戰亂中四散奔逃的猶太人可憐,一千年後被趕出家園的巴基斯坦人又何嘗不可憐。只是我國現在貌似大多數人都對穆斯林充滿敵意,對中東國家嗤之以鼻,究其原因無外乎他們窮嘛、落後嘛、迷信嘛。所以落後就要挨打,而且打你都有的是道理。對我而言,說句噁心的話,只願世界和平。


問題:為什麼猶太人和阿拉伯人 / 穆斯林(回教徒)之間彼此憎恨?


回答:

首先,要明白不是所有的阿拉伯人都是穆斯林(回教徒),也不是所有的回教徒都是阿拉伯人。
儘管大多數阿拉伯人都是回教徒,但也有許多不是回教徒的阿拉伯人。
而且,非阿拉伯人回教徒(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這樣的地區)的人數多於阿拉伯人回教徒。
其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是所有的阿拉伯人都憎恨猶太人,不是所有的回教徒都憎恨猶太人,更不是所有的猶太人都憎恨阿拉伯人和回教徒。
我們必須小心不要一成不變地看人。 然而總的來說,阿拉伯人和回教徒對猶太人有嫌惡和不信任,反之亦然。


如果聖經對這種仇恨有清晰的解釋的話,那要追溯到亞伯拉罕。 猶太人是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的後代。 阿拉伯人是亞伯拉罕的兒子以實瑪利的後代。
以實瑪利是使女的兒子(創世紀 16 : 1-16 ),以撒是神應許亞伯拉罕的兒子,他要繼承亞伯拉罕的產業(創世紀 21 : 1-3
),顯然在這兩個兒子之間會有一些仇恨。 撒拉看到以實瑪利戲笑以撒,就跟亞伯拉罕說逐出夏甲和以實瑪利(創世紀 21 : 11-21 )。
這很可能導致了以實瑪利在內心對以撒的更多蔑視。
一個天使甚至對夏甲語言以實瑪利「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他必住在眾兄弟的東邊」(創世紀 16 : 11-12 )。


伊斯蘭教,其中大多數阿拉伯人是信徒,使這種仇恨加深。 對於猶太人,古蘭經裡有矛盾的教導。
一方面它教育回教徒對待猶太人要像親兄弟,另一方面要求回教徒打擊那些拒絕信仰伊斯蘭教的猶太人。
古蘭經也引起了一個爭端:亞伯拉罕的哪一個兒子是神真正應許的。 希伯來文聖經中說是以撒。 古蘭經說是以實瑪利。
古蘭經教導以實瑪利是亞伯拉罕要獻祭給主的,而不是以撒(與創世紀 22 章矛盾)。
這個關於誰是神應許的兒子的爭論對今天的這種敵對狀態有很大影響。


然而,以撒和以實瑪利之間留存的歷史苦根不是今天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仇恨的全部解釋。
事實上,中東歷史的幾千年中,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大致和平共處,互不計較。 仇恨的主要原因產生於近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聯合國將以色列的一部分土地劃給了猶太人,當時那裡居住的主要是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
大部分阿拉伯人強烈抗議以色列佔有那片領土。 阿拉伯國家聯合起來攻打以色列,試圖將他們從那塊土地上趕出去 – 但是他們被以色列徹底打敗。
自那以後,以色列與其阿拉伯鄰國之間存在著極大的敵意。
如果你看地圖,以色列只有一小片銀色領土,被比它大很多的阿拉伯國家如約旦、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和埃及所包圍。
我們的觀點是,聖經上講,以色列有權作為國家存在並擁有自己的國土 – 神把以色列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
同時,我們堅信以色列應該尋求和平,對它的阿拉伯鄰國表示尊重。 詩篇 122 : 6
說,「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愛你的人必然興旺。」


2001-2005年 媒體整天報道巴以衝突。現在幾乎聽不到了,只聽到伊斯蘭國、敘利亞內戰等。


起因無外有三:曰信仰,或曰生存,亦曰經濟,大國縱橫亦然如此。然錯綜複雜,豈能容得他人辨明?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雙方若互相寬待,則中東可安千年以至萬年,則巴以可為強國;若戰,則阿拉伯千年文明,猶太人千年願景,一瞬化為烏有。耶路撒冷,朝不保夕,豈是巴以能見之?

出路亦簡,唯有寬容,方可共贏。望雙方可摒棄前仇舊怨,面子不在,可以後掙之,然和平不易,失之不復。還請以天下黎民為重,速速和解。請三思而後行!


最近有個電影《守門人》可以看看。


推薦閱讀:

世界上哪些國家擁有航母?中國兩艘航母在世界能排第幾?
為什麼印度不把英國當侵略者,反而笑享英聯邦呢?
如何看待中國環保部關於近期整改環保不合格的牲畜養殖場的要求被部分地方執行機關曲解?
希臘大選極左聯盟上台會給希臘以及歐洲帶來什麼影響?

TAG:政治 | 民族 | 以色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