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普通話義務教育情況如何?

題主生於南方非官話地區,我們這老一輩普通話水平確實感人,但是年輕一代都把方言和普通話分得很清楚。由於個人經歷原因主要和各種官話地區人來往,其他官話地區都把方言和普通話分得很明,只有東北官話地區(大連這種非東北官話地區情況好很多)在很多一般人都講普通話的場合還是講東北話。如果是因為東北話和普通話差距相對小,可北京的朋友也把北京話和普通話分得很明啊?

儘管如此很多東北朋友給我的解釋就是「東北話就是普通話,就算不是,不用俗語辭彙就相當於普通話」「我們東北壓根就沒有學過普通話」。我可以理解願意同我講方言是對雙方關係的肯定,但是這在很多情景中真的非常唐突非常齣戲。

所以我想問問東北地區普通話義務教育情況究竟如何?

沒有引戰的意思,匿了。


謝邀。

東北幾個主要城市的居民,普遍覺得東北話就是普通話(地方口音特色比較濃厚的地區除外)。

沒出東北以前不覺得自己有口音(以吉林、長春、哈爾濱人為代表)。

普通話義務教育普及的挺好的,畢竟普通話起碼95%字詞的發音跟東北官話的發音一致,差別主要在重音和語調上。一般受過教育的東北人,平日還是說東北官話的(口音被小品代跑的了的另算),所以認為東北話就是普通話也沒什麼奇怪的。

這種認知大概可以理解為:川普也是普通話啊。(南方人講普通話也有各自的腔調)

畢竟東北話不像南方方言一樣,方言特徵明顯到張口說方言,非本地人就聽不懂的地步。所以東北一些地方的居民,對於東北話和普通話的差別,並不會像南方人一樣有涇渭分明的認識。沒有長期居住在外地的東北人,可能並不能意識到自己在說東北話(即說普通話時帶有東北腔調)。所以題主說的,「同我講方言是對雙方關係的肯定」——我覺得可能是你想多了……

至於北京人把北京話和普通話分得明白——那是因為,他們是北京人啊。


xx話是最接近普通話的,

這是xx絕大多數人的感覺。

這裡的xx指所有的北方官話地區人的錯覺。

至於你說東北話普及狀況好不好……

那個是這樣的,

我們這沒有三語教學,

所以你說好也沒毛病,

你說不好吧也挺對的。


要求別太高了。我們滿嘴大碴子味(或者東北部分地區的海蠣子味)都比某些地區人所謂的普通話更接近普通話。

對於很多接受過義務教育的東北人,我們的普通話也許僅次於某些專業搞普通話的同學。

再針對一下題主的描述,北京人的北京話你就能接受,為什麼不能接受東北話?北京口音也是口音啊,北京口音比東北口音高貴?我不覺得。如果你覺得是,說明你價值觀有問題,這是病,得治。

此外,即使某些地區的人普通話的確不好,但他們帶口音的普通話也值得別人尊重。提個觀點:在不影響交流的前提下,「口音」「鄉音」本身就是值得尊重、值得保留、值得傳承的東西。現代人不知道怎麼了,以自己的鄉音為恥,在北京呆過幾年一定要學一口北京口音,在上海呆過幾年一定要加點上海話佐料。固然有「習慣成自然」的因素在,固然有工作需求、生活需求的因素在,但把它上升到優越感就有問題了。

對於題主同學,我還是想進一步懟一懟。我們說東北話,畢竟你聽得懂吧?你還想幹嘛?如果東北話真的會成為溝通的障礙,那麼我們對其他人自然會儘力說標準的普通話,然而木有。這就是所謂的「存在即合理」。相對於普通話,東北人、北京人已經沒有自己獨特的發音體系了,而且畢竟我們口音這麼接近普通話,你就不要吹毛求疵了。竊以為,judge別人的口音和judge別人的外貌一樣,都是沒素質的行為。


對不起,題目中部分描述是偽命題。

大連中老年人也沒有普通話和方言的對立的。不像題主想像的大連人會區分開大連話和普通話......(至於丹東?東北人說海蠣子味,是認為對方是東北話基礎上才會說的,就像曲賣菜味和大碴子味一樣。過渡區寫著膠遼官話,構片語句方法(比如遼寧各市怎麼說包子很好吃)和多數語音特徵全是偏東北的。不是寫著膠遼官話就和東北官話差別很大了,因為官話是個大方言連續體,而劃分官話往往只是依靠入聲歸類來。就像蚌埠定遠只是依靠入聲一項歸入了江淮官話,而蚌埠市區清/次濁入派陰平全濁入派陽平歸入了中原官話。除此之外,兩者幾乎無差別,雙方也有認同感。)

所以...很多大連人也認為大連話是普通話。遇到的不少都對你直接開大連話了。(那麼題主覺得大連話和東北話哪個容易get到更多?)年輕人稍好一點,但是年輕人說普通話的腔調比哈長沈的口音真的要重多了。(瀋陽年輕人說普通話雖然東北腔濃厚但好歹平翹舌是很清楚的)。

而且如果題主說北京朋友把北京話和普通話分的明,或者可能是題主認為zhüāng diè-rì tái(就是網傳諧音裝墊兒台)這種吞音嚴重的才是北京話,其實衚衕音這種是很誇張的好吧。東北人說普通話也不會把土詞帶入的,和北京一樣。

其實認為自己方言是普通話的,不止存在在東北。其實整個北方,甚至整個官話區都或多或少都認為自己的方言控制控制用詞,用用文讀就是普通話。山西聞喜的老人認為普通話就是文讀,徐州人和四川人認為自己方言十分接近普通話並且直接對外地人開方言。

相比上述,東北話就是普通話,不是嗎(捂臉跑題)?東北話本身就是一種清末的普通話揉和了一些移民的腔調,因為音系衝突趨向了一定的簡化(比如說日母讀以母,膠遼影響←_←;平翹不分,膠遼影響←_←因為膠遼分平翹和京官不同;比如泥來合口呼介音脫落,膠遼影響←_←;清入派上比例高可能也是膠遼影響←_←一些靠南的東北話,陰平讀轉折調,膠遼影響←_←......話說遼東和大連一些朋友真的不用以為東北內地人和你們來源不一樣,很多很多人同樣是從對岸過來的)形成的本質和北京官話石克片(建國後的),包頭青山區普通話(同樣建國後的,昆都侖區相當於先在東北穩定形成一定差異再移到包頭),以及西南官話(明官)是差不多的。由於東北話形成相對晚近的特徵,本身東北話音系和普通話就差的不多,題主可以翻翻知乎看看大家對東北口音普通話和東北話的界定是怎麼樣的(有人答用東北話講莎士比亞的台詞就是東北口音普通話)。大連人,徐州人,四川人心中的普通話-方言對立尚且不明顯,那本來方言和普通話接近的東北人心中的普-方對立豈不是更不明顯?

至於東北地區普通話義務教育,首先(至少長春市內)對語文老師要求普通話要達到一級乙等。其次,因為發音基本沒有系統性的問題,老師可以對學生的少數錯字音進行更有效的糾正,比如「血」讀xuè/xiě的,在東北還是很多的(現在審音改了,後話),在外地幾乎全都是xuě。最後,也就是問題,一是很多人都不太意識到自己陰平偏低的問題(普通話是55,我們本地是44,但是33也很常見,因為這個是省內主流調值。題主應該不會聽成去聲吧?)。二是韻母o發音不夠圓滿,比如bpmf-o讀成bpmf-e。再加上東北的陰平+去聲連讀變調(三的三十sán次方)所以東北腔怎麼樣都改不掉。

至於效果?本人沒有經過任何系統性訓練,無準備上場普通話94.1分。(當然考試時候控制口音了)

以上。


東北話和北京話音系差別小,聲調調型基本一樣,清入歸上和北京話也只是數量上的區別,有這幾個特點,使用東北話的人和使用北京話或普通話的人交流並不會有語音造成的障礙,所以就不用特地去搞普通話教學了。但是一般來說語文教學還是會注意某些字讀音的不同的。

像才難改吶,題主體諒一下吧(扶額


答主坐標遼寧丹東,屬於三線城市,當然東北這邊的大概方言都大同小異,但是沒有說存在別人聽我說話聽不懂的情況。包括非東北地區的小夥伴聽我正常說話的時候只會覺得我有東北口音,但是理解我說的話還是沒什麼問題的,當然我在和非東北地區的人溝通的時候,還是會刻意讓自己說標準的普通話的,雖然別人聽完還是覺得帶點東北味【滑稽】


某次大修 和另外一個公司的兄弟A一起校表一個月 見面大概有十次?最後一次校表

A:「小色你是哪裡人?」

我:「你猜」

A:「聽不出來…難道是福建的?」

我:「我是黑龍江的」

A:「!!!我也是!」

我:「!!!老鄉!居然沒聽出來!」

A:「那你以為我是哪的?」

我:「………廣東的?」

吉林遼寧我不知道 至少黑龍江年輕一代 如果刻意收斂 真的可以做到幾乎沒有方言痕迹

(還是解釋一下 我猜他是廣東一帶 他猜我是福建附近 完全是因為各自的公司老巢在這兩個地方 毫無其他根據… )


其實東北人,尤其遼寧普通話並不好,因為東北話本身和普通話發音類似,主要區別在語調。平時說話都是東北口音,上課除了語文課老師也是講東北話,和外地人說話只需要注意不要說地方辭彙就行,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普通話和東北話的區別,因此說普通話的時候口音很難去掉


在東北人概念里,東北話之於普通話相當於俚語之於播音。所以東北中小學語文課堂上師生的發音都很標準,尤其語文老師,都可以做到像播音員一樣。然而。。架不住東北人課餘愛吹比呀2333


???

我們黑龍江的年輕學生們真的不知道普通話還用專門去學。

東北的年輕人們零聲母現在也不加鼻音了,愛國兩個字也沒人讀成奈果了。平捲舌也分得清了。

唯一的區別現在就是陰平調值低。


作為東北人,一向對自己的標準普通話相當自信,直到某天室友實在受不了我成天嘲笑他們nl不分前後鼻音不分,給我錄了一段我們之間的對話放給我聽,頓時心中一萬頭草泥馬奔過,卧槽,這這這不是劉能么。

感謝室友不殺之恩。。。。。。


我是瀋陽人,在南方讀書三年了,我平時說話一般不刻意糾結髮音,普通話考試就用正常講話的口音稍加註意拿個二甲,被同鄉們嘲笑了三年因為他們都是一級,包括吉林,黑龍江的同學,不管是城鎮還是鄉村的普通話比較南方地區都不錯,而且我發現河北河南,甘肅的同學也都比較標準,山東差一些但是也挺好的。

綜上我覺得應該是北方口音大多本來就貼近普通話發音,至於東北地區,我就講瀋陽的,我從小學到高中我的同學老師日常講話都是和我一樣的,但是一旦說一些俗語,尤其是和年齡大的人,也就會自然的有口音,瀋陽地區好像並沒有發現刻意的口語發音的教育,我父母那一輩人大多數小學初中文憑的,日常交流除了地方俗語也沒啥口音,

而且借您這個問題我吐槽一下一些人,我覺得北方人或者東北一些地區普通話整體就是普及啊,我來大一時同學說我普通話很標準,一個揚州人帶著娘娘的口音說,那是因為他很努力的在講普通話啦~四年了普通話考試都不敢去考一下還嘲笑我。。。我們年級普通話一級就一個江蘇的,其他的都是東北的,學校三萬多人,我認識四五十個東北的,普通話沒有二甲以下的,


至少比某些地區的帶口音的普通話更能讓人聽懂


學習普通話?

——啥玩意?普通話需要學習?

——你明明說的是東北話

——放屁 老子說的明明是普通話


哈爾濱土著來答。

從我從小到大對身邊人的感知而言,我所聽到周圍人說話和大部分人所理解的普通話差別不大,我個人認為只要一個原因是至少哈爾濱本地人,是沒有那種類似於南方的方言的。

而普通話義務教育這種事。。說實話,真的不存在。如果說我在學前班學的拼音算的話還是有的。

不敢說我們這裡普通話有多標準,但是在我來南京上大學後聽到各個地方的人同樣說話就能感受到自己普通話說的算是不錯的了。記得跟武漢室友一起準備普通話考試的上午,她在對著模擬題讀,時不時問我一些前後鼻音的問題,而前後鼻音這個說法,也確實是我來了這邊第一次知道。(非黑)


普通話教育也是有的,但是和南方肯定不是一個程度。基本上我們只知道「好好說」就代表說普通話了。

比如考試會有一些前後鼻音的判斷,以前一直覺得這種題就是送分題啊!誰會讀錯啊!到了南方一下就懂了,原來有些地區方言是不分前後鼻音的。

由於沒有很明確區分方言和普通話,結果就是口音很難銷掉,有時候覺得自己說的不要太標準哦,然後聽錄音就各種大碴子味?(ˉ?ˉ?)


東北地區並沒有普通話教育


作為一個哈爾濱人,我想說,全國可能找不出任何一個城市比哈爾濱的普通話普及率更低了。四川有川普、長沙有塑普、廣東有粵普,而在哈爾濱,甚至黑龍江大部分地區,都沒有形成一種本地方言往普通話上靠的「哈普」or「黑普」。真的,從小到大,身邊所有本地人無論對誰都是說一口流利的哈爾濱方言。普通話是怎麼說,可能真的沒人知道吧。至於像南方同學那種很家裡說家鄉話跟我們說普通話的自由轉換,真的是從來沒有這種技能。大學可能是在南方呆久了,東北口音被糾正了些,所以普通話等級考試考了個一乙。如果小時候考恐怕只能二甲了吧。

舉個哈爾濱人不說普通話而說方言的例子吧:
(普通話版)你們都別說話了,怎麼還在說呢?再說話出去罰站!

(哈爾濱話版)你們都(biè)說話了,咋還(hài)說話呢?再說話給我出(chú)去(qi)

所以說,全國恐怕也沒有任何一個城市的本地方言文化保護做得比哈爾濱更好的了。甚至更強於保護性排外性更強的吳語區和粵語區。舉個栗子,外地人在廣州還是會聽到普通話的報站啦,廣告啦,交談啦,至少學校授課用的還是普通話而非粵語吧。可是在哈爾濱,你敢信連廣播里的廣告都會用「道外北騎道街拔號樓」醬嬸兒的本地方言表達么?


必須糾正一下,東北分為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為什麼這麼說呢,遼寧普遍沒有特意糾正發音,基本都是本地話,而且遼寧每個城市說話的口音都不一樣,注意每個都不一樣,而黑龍江人民說話很標準個人認為黑龍江人大部分人說的就是普通話了,所以在東北普通話要區別對待

作為一個遼寧人表示,並不知道普通話是什麼東西,也並沒有人說過我們要學習普通話


在沒接觸東北以外的人的時候,我認為自己說的就是普通話。


推薦閱讀:

普通話韻母「eng」和「ong」在部分漢字中有什麼區別?
怎麼把普通話說得自然呢?
普通話真的是 SVO 語言嗎?

TAG:普通話 | 東北話 | 普通話推廣 | 東北 | 東北官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