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設計」在商品中所佔的價值?
一直有件事很不明白,為什麼一件商品貼上「原創」的標籤,它的價格就能翻番?
在我看來成本為x的東西價格卻達到3x到4x是很不合理的,可商家卻給出解釋說「我們是賣創業,賣設計的」……我國是市場經濟,商品價格是由市場來決定的,於是在小眾圈子裡,比如漢服/jk/lo裙/手工飾品等,在商家普遍定價過高的情況下,消費者不僅願打願挨,還認為這是很正常的,因為要「支持原創」。
這真的讓我覺得非常的……不對勁。但是關於這個「賣設計賣靈感」的說法,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看吧……說多了真的容易被噴…?但我也真的不知道怎麼樣它才算是合理的。
12年2月初,我在淘寶開了一家純手工古風飾品店(上年五月份已清倉關門,不用擔心我打廣告),我隨便拿一件比較有代表性的寶貝來說吧,就我這款鳳冠:
當時我的定價是500元,也是因為我原創設計,一個禮拜的製作時間,上架不到一周就被買走了,後續還源源不斷地被拍下,製作來不及,最後只能漲價,賣800元一頂,依舊有人買,只是沒之前買的人那麼多了,至少製作來得及了。
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來看,這價格已經高到離譜了,不妨上淘寶搜搜看:這麼多好看的鳳冠,大致標價都在幾十塊之間,最貴的也就一百多。
為什麼呢?因為我12年年初開這店的時候,淘寶同行業的店鋪不到十家,供不應求啊,當時上淘寶隨便一搜這些古風飾品,肯定能搜到我家。但是現在呢?淘寶上同行少說好幾千家甚至可能有上萬家了吧。那麼多人來分這杯羹,價格自然就被同行互相打壓到了如上圖的幾十塊錢一頂。我家13年時就開到皇冠了,當時也算行業里的「品牌貨」了,在14年、15年同行越來越多,價格越來越低時,我家從來沒有降過價,就連同時期開的店都無奈在打價格戰時,我家依舊沒降過價。一是因為我覺得降價會讓之前高價買走的客戶心理不平衡,二是我開配音公司了沒多少時間製作,高價能讓訂單變少,我就製作得過來了,又多少總會訂單,能讓我閑暇時間去製作,樂在其中。正因為如此,歪打正著,我家成了圈子裡的奢侈品牌,很多買家引以為豪,還幫著我指出那些模仿抄襲我的設計創意的店鋪,幫我投訴舉報他們,自發幫我抵制他們,幫我在圈子裡掛他們,讓大家支持正品,說他們別家之所以賣那麼便宜是因為省去了好多設計上的精力,創意無價。其實自己心裡真覺得我的設計真沒啥,配件就那些,在桌子上隨便擺擺,擺著覺得造型還不錯的就直接開始製作了,也不用先畫圖啊什麼的。雖說確實很多時候製作完發現沒有理想中的好看,最後材料全部報廢,但是真心不算啥,我興趣在這,愛好在這,體驗了製作的過程對我來說就已經值得了,哪怕可能要做好幾件才能有一兩件滿意的能上架拿去賣。而且當時開了公司,沒關店純粹因為自己喜歡diy喜歡古風飾品製作,興趣愛好所致,不指望靠它賺錢。但是我也能理解我的買家們的心態:在我家買那麼貴,但是別人在別家買的卻那麼便宜……他們會覺得自己很虧……漢服圈在我看來也是大同小異的,現在是供不應求,價格自然是隨他們標。但是過個幾年,看中這個圈子利潤的小夥伴越來越多,想來分一杯羹的人越來越多,商家越來越多,價格自然會被他們自己壓低的。
還有個例子可以舉,就是某個角色剛出來時,最先出這角色的cos服的店家通常能得到最大利潤。比如完結神樂剛出來時,我入了一套,好像五百多元吧,可是現在去淘寶搜完結神樂cos服,只需一百多元就能買一套了。一切都只是需要時間。所有商品交易都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有人買是支撐價格的決定因素,消費者只會在意商品的使用價值甚至投資預期收益,設計究竟應該佔多大比例這個不存在一個固定值,只要有人買,就算是十倍它也是合理的,消費者買單才是決定它是否合理。商業運作有效的營銷,也可以它的倍數被儘可能的放大。這也和道德無關,是太正常不過的商業行為。
現在漢服市場發展和競爭還不夠充分,圈子也還太小,消費者選擇的餘地小,較高的商品溢價會比較容易,假以時日,市場變得更加成熟,產能極大增加,消費者有更多選擇餘地,競爭充分鋪開,這時候,某些商家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君不見,十年前一件垃圾化纖布做的亮閃閃的影樓直裾能賣到七八百,現在誰還會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