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一下第一個刻的是什麼字【?雨聻】?


不是一個字,而是「雨字頭」+「聻」。這是一種道教的符咒類的東西,很多道教符咒上都有。我還曾經學過一個呢。

至於下面的「聻」(jiàn)字,也挺有意思的。它也寫作「魙」,是鬼死後形成的東西。從唐代起,人們會在門上寫聻字,以驅鬼避邪。 至今,我國很多農村地區仍保留著貼聻字的習俗。

《康熙字典》中引《五音集韻》記載:

人死作鬼,人見懼之。鬼死作聻,鬼見怕之。若篆書此字貼於門上,一切鬼祟遠離千里。

以上文字正說明了人們在家門口寫聻字的原因。鬼害怕聻,就像活人害怕鬼一樣。所以,人們認為聻可以驅鬼祛病。而根據《聊齋志異》中《章阿端》一篇所載,聻甚至可以轉世為鬼,就像鬼可以投胎做人一樣。

關於「聻」的來歷,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據唐代張讀所著的《宣室志》記載,起初「聻」只是一個人名:

河東馮漸,名家子,以明經入仕。性與俗背,後棄官隱居伊水上。有道士李君以道術聞,尤善視鬼。朝士皆慕其能。李君後退歸汝穎,適遇漸於伊洛間,知漸有奇術,甚重之。大應中,有博陵崔公者,與李君為僚,甚善。李君寓書於崔曰:「當今制鬼,無過漸耳。」是時朝士咸知漸有神術數,往往道其名。別後長安中人率以「漸」字題其門者,蓋用此也。

由此可知,「聻」本指唐朝一個名門子弟馮漸(有典籍或作「裴漸」),是當時最擅長捉鬼的人。故坊間將他的名字貼於牆上,驅鬼辟邪。文中「當今制鬼,無過漸耳。」一句中的「耳」本是語氣助詞,無義。但後世誤傳他的名字為「漸耳」,合書為「聻」字,還越傳越邪乎,說它是鬼死後所變。唯一沒變的是,鬼仍舊很怕它。

第二種說法,源於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四·貶誤》中的記載:

俗好於門上畫虎頭,書「聻」字,謂陰刀鬼名,可息疫癘也。予讀《漢舊儀》,說儺逐疫鬼,又立桃人、葦索、滄耳、虎等。「聻」為合「滄耳」也。

儺是古代一種驅逐瘟鬼的儀禮。段成式認為,「漸耳」就是「滄耳」,可以驅逐疫鬼。關於「滄耳」,辭書上說它是一種鬼神,可以吃鬼。後人又將「漸耳」合書為「聻」字,附會為鬼死後所變。

儘管這兩種說法有很大出入,但可以確定的是,「鬼死為聻」的說法為後人強加。


道教「紫微諱字」,為北極紫微大帝名諱。

請看一下這是什麼字【合體字吧】_百度貼吧tieba.baidu.com


推薦閱讀:

以下是字都是什麼含義(祝由用字)?
這個字的讀音與含義是什麼?
有哪些像「圕」這樣由多個字組成的單音節漢字?

TAG:道教 | 疑難字辨識 | 石刻 | 民間信仰 | 合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