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紐西蘭物價那麼高,工資那麼低,很多人還想移民紐西蘭?
經過對比發現,紐西蘭物價真是貴,很多東西比中國都貴,比如bose耳機,肉蛋奶,去過很多國家,收入高物價低的美國,收入中等物價不高的歐洲,3、5歐可以買一個豬肘。但紐西蘭也太貴了!然後發現好多中國人都想去紐西蘭,不知道為什麼?空氣么?美國也很乾凈啊?歐洲也很漂亮啊?加拿大環境也棒棒的!紐西蘭連個地鐵都沒有,一點兒都不像發達國家。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還想去?
因為有永久回頭簽這個獨一無二的大殺器啊!
絕大部分移民國外的中國人不想失去中國人的身份,但是想兩頭兼顧很麻煩。
如果只拿綠卡的話,得坐移民監。拿美國綠卡的,一年得有一半時間住在美國。拿澳洲或加拿大綠卡的,五年內得有兩年住在當地。如果沒滿足最低要求,就很有可能會失去綠卡。
如果想長期待在國外,那可以持中國護照和外國綠卡長期居留。但很多中國人想要長期待在國內做生意,這樣就很難保住綠卡。
要想保住外國身份又能長期住在中國,只能加入外國國籍,徹底成為外國人,這樣一來,即使從此再也不回這個國家,也不會失去這個國家的國籍。
但是取得了外國國籍時候,按中國法律就自動失去了中國國籍,在中國長期居住又成了麻煩。
世界上唯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只有紐西蘭的永久回頭簽,拿到紐西蘭綠卡後再多住兩年就能得到永久回頭簽。
拿到永久回頭簽以後,一輩子再也不去紐西蘭也不會被剝奪紐西蘭綠卡,的確是解決中國人困擾的最好辦法。
其他的都是浮雲,這個才是真正的原因!我大約是六年前折騰著移民的。
在移民的時候屬於程序員+小憤青,可能是受美劇+微博的影響,覺得天朝什麼都差,充斥著各種腐敗和陰謀。西方發達國家什麼都好,花香草綠人民有禮貌好欺負,孩子快樂成長。當時移民還不算難,加上程序員屬於熱門職業,輕鬆就拿到了身份,在紐西蘭生活了五年,做生意,工作,購置地產,也算是摸到了當地主流生活的邊。
談談感想。
1. 中國一線城市,在制度設計和社會公正方面並不比西方差很多。最大的差別是,中國社會的不公平之處在於欺騙和作假,西方社會很少作假,但是社會上的普通人依然玩不過律師等熟悉遊戲規則的人。而且往往輸的更慘且無處申冤,因為打官司的成本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而且當個人面對有法律顧問團隊的企業往往也是個輸。
2. 西方人的素質比我想像的糟。素質極好的只有少部分有錢人,至於經濟條件普通的洋人,有教養的其實並不特別多。特別是最近幾年華人在洋人中形象不佳,你和有些人打交道的過程中,能鮮明地感覺到他們的冷漠和粗魯。
3. 紐西蘭人並沒有服務意識。我們每年回國和去熱帶島嶼享受「服務」這件事情。
4. 生活成本真的很高,特別是當有自己的房子。普通中產家庭,兩個娃,兩輛車,不太拮据也不鋪張的話,一年開銷八萬刀比較正常。在紐西蘭,一年收入5-6萬刀左右是畢業五-十年左右比較平均的薪資水平,去掉賦稅正好月光。
5. 買房子和中國一樣,都是坑,甚至比中國更多坑。
6. 孩子上學確實省心--但是絕大部分華人都不甘於這樣的「省心」,結局還是和國內一樣操心。
當然也有正面的感想
1. 不加班。普通的行業真的不加班,也許會計師事務所除外。
2. 空氣好,食物好,這種公認的事情不需要說。重要的是天氣好。我們從上海搬到了基督城。從此再也受不了上海的冬天和夏天。沒錯,在人們印象中寒冷的基督城,冬天白天的陽光也溫暖而舒適。而即使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也很少出汗。只要有樹蔭,都是舒適而涼爽的。
3. 企業稅務比中國更公平,所以中小企業更容易開始。企業虧損的話不用交一分錢賦稅,哪怕開始盈利,前幾年虧掉的部分也能抵稅。
總之移民這件事,對我們最多的收穫並不是一紙身份或者兩年後隨時遷移的權利。儘管移民前我們一直以為兩地拘留的權利是移民的目的。
但是移民並在紐西蘭定居五年,我們發現移民這件事,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一紙簽證。
1. 我們收穫了在西方國家定居的自信。經歷了一次後發現移民並沒想像的難。移民和永居其實不是一種奢侈品,而是一種選擇。
2.我們收穫了理解政府的平常心。移民前把中國的任何問題都歸結於政府。移民後才發現中國政府並不太差。最重要的是,意識到政府的能力也有極限,政府的政令都需要成本和周期。所以對中國政府多了許多理解。
3. 收穫了詭異的動手能力。在中國,diy傢具意味著準備好了所有的螺絲和工具以及詳細的說明書,只要和搭樂高一樣搭起來就可享用。紐西蘭的產品,easy diy通常說明你不需要水管工或電工,但是除此之外不擔保任何東西。你可能面臨著需要自配螺絲,自備電鑽,自購白膠的窘境。產品說明還常常模糊不清,拼接需要想像力。一個朋友買了一個書櫃,到貨拆卸之後發現木板上沒有一個螺絲孔。所以一個合格的紐西蘭主婦,通常具備使用電鑽,電鋸,刷漆補牆的能力。紐西蘭不是工業國家,人口少,低工資高物價幾乎是必然的,國內享受便利的前提條件是大量你們沒關注過的底層人民在玩命才能糊口,我在寫字樓看到過,一位殘疾人送快遞,少了一條胳膊一條腿,賣力的拖著箱子顫悠悠的走,我儘力幫助他送到了他要送貨的地方,在發達國家,這種殘疾人肯定會受到比較好的幫助,發達國家的發達,並不是說造出多少高樓大廈,基建多麼優秀,而且讓儘可能多的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也是中國應該走的方向。
當然了,移民中介們還是不要亂髮廣告比較好,好的壞的兩面都要宣傳到,我家裡有親戚夫妻兩個博士,現在在澳大利亞賣煎餅(找不到對口工作),每天起早貪黑的.............當然了也許很快樂吧。
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可以杜絕被引渡的可能性(經濟犯罪到一定程度,即便到美國也未必有用,可能會協商然後被拖回來)
對於絕大多數外面的宣傳來說
因為原來是拿紐西蘭作為跳板,現在有點不好用了(中國有錢人現在多了,市場變了。美國綠卡很不穩妥,而紐西蘭准入困難一些但是長期居住的資格獲得以後很穩定)。
能穩妥移民紐西蘭的就那麼幾家公司(尤其是北上廣這樣的發達地區),so,有條件做廣告,但又沒條件做大規模的廣告……畢竟他們也沒富到那種可以全國廣告的程度(再說這樣精準性也不夠好)。
so
所以就找一些信息中心多刷刷,反正貴的幾百便宜的幾塊錢,在信息播撒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外界就能自發的傳播這些信息了。
這些年紐西蘭突然搞的比較狠,主要原因還是人家採取了微信營銷套路,在老闆群裡面死刷死刷的。
誒呀,無利不早起,在早期網路環境內容還比較少的時候,還經常有普通人主動帶起的風潮。
現在內容已經大大過剩了,連個「感人的照片」都能有利益推動者。
當今的網路環境,先還是別瞎雞巴想這玩意兒是「契合了人群的某某點」,因為無論神馬玩意兒只要說法兒好都能行,關鍵是開頭的時候能不能做起來,開頭做起來以後大家一起吃露水的時候就都帶起來了。
so,這件事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大體上諸位看到的和反應的類似於……
類似於魚池裡面撒了一顆麵包屑,然後還攪合了幾下,幾條魚瘋狂的搶吃,水被拍的嘩嘩響。雖然麵包屑已經幾乎沒有了,但是後續的魚兒還在往前探頭探腦。
人就在說:「誒呀,這塊地方的水質很好嗎?怎麼一幫魚兒都在這兒撲騰,我們趕緊撈一罐化驗化驗。」
so,麵包屑就是初始的好處,攪合就是開頭的運營,瘋狂的搶吃是最初的客戶群,水嘩嘩響就是告訴大家這兒有油水,同行也涌了上來,麵包屑沒了,但是大家誰先放棄這個方法就可能吃虧,因為指不定其他人也放棄了呢?所以只能保持存在。
嘛~~~~~~~~~~~~~公眾信息只要越過初始階段,接下來就和實際情況沒有任何關係了。
所以這兒說紐西蘭究竟怎麼樣,實際上已經毫無關聯,而那些轉發的人大多也不是潛在客戶群,只不過算是一種免費的傳播勞動力而已。
而原意當這種免費勞動力,只不過是因為一種幻想。
小粉紅,紅小將,黃納,邪教徒,公知,五毛……等等等,也都是一個道理。
拿PR跟 一輩子待著 是兩碼事,我所見到很多人,拿了PR就趕忙跑回國了,以後一年回一兩次紐西蘭,就當免簽旅遊。
但拿PR肯定比不拿要好,至少以後你可以沒事就跑回紐西蘭喂企鵝。再加上移民條件比美國松太多,環境又比澳洲單純,所以很多國人才會選擇移民紐西蘭。
物價
紐西蘭物價還貴?我怎麼覺得豬肉和牛奶價格和上海比基本一模一樣;雞肉羊肉牛肉要比上海便宜太多了;蛋價格稍微貴一點點,但每日必需品無需考慮價格問題。在華人超市買調料跟蛋奶蔬,在PAK"n SAVE買肉零食點心和生活用品,每周單人在吃上面的開銷不會超過一百刀(五百塊人民幣)。不會做菜,一定要出去吃就另當別論了。至於數碼產品,你覺得貴是因為你不知道購買渠道,這是你個人問題。
再說房價,上海外環一套老房(我就算四百萬),就可以換紐西蘭漢密爾頓新區一套佔地近1000平,面積250平的高檔住宅,或是在郊區買個配有1公頃土地的獨立房子,你想怎麼玩都可以 (數據來自lodge.co.nz)。
國民素質普遍高,生活節奏特別慢
紐西蘭特別悠閑,我所在城市山湖森林一應俱全,市民素質也比奧克蘭高,生活五年沒見過種族歧視,跟指環王霍比特村裡那種感覺沒兩樣,就是現實中人要少得多。本地人普遍懶癌,即使是互聯網創業公司也不會有加班的情況出現。當然賺的肯定沒國內那麼瘋,基本差不多就可以了。惡意競爭很難出現,本地圈子小,彼此都不希望得罪,我甚至見過初創公司做了一部分的產品因看到其他城市有公司已經有類似產品上市就趕緊撤了的。
城建較國內一線落後
城建較國內一線城市落後很多,我剛去紐西蘭時也愛抱怨這個。但總體來說並不影響多少生活質量,很多辦事程序在本地都自成一體,只要熟悉就可以了。交通問題在奧克蘭巴掌大核心位置以外並不突出,人手一輛車出行,基本都很方便。所以題主你從物價和和城建這兩個角度提問沒什麼意思,這都是文化差異,既然想移民,或是準備去一個城市生活一段時間,就必須尊重當地文化。你可以換一下問題:紐西蘭陽光毒易致皮膚癌,紐西蘭的水也可能會致使脫髮,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長居紐西蘭?移民過去是消費的,誰去打工呀
因為去不了更好的移民國家啊。就如同你去問浙大的同學為什麼來浙大,十有八九會說,我錯了個選擇題,不然我就去清華了。
就從大家最關心的工資和消費來說吧
*以下數據僅供參考僅供參考僅供參考不包含個例分析
紐西蘭各個年齡段的收入水平
據數據統計,紐西蘭人的平均工資為每周1086紐幣,意思每個月收入即可達到4344紐幣,一年可達到52128紐幣。
那麼我們再來對比一下我們國內各大城市的平均收入水平。
紐西蘭的收入水平與國內二線城市相差無幾,如果單從數字上來看的話。但是我們可以從多方面來比較下紐西蘭和國內的貨幣消費力。以紐西蘭人口最多的奧克蘭來與我們大首都來比較下。
租房角度:
租一室一廳,奧克蘭一個月$1200,需要工作4天;
——北京一個月¥3500,需要工作兩周。
娛樂消費角度:
去IMAX看場電影,奧克蘭$15紐幣,需要工作25分鐘;
——北京¥120,需要工作將近3個小時。
(對比的都是全價票)
購物角度:
一雙NIKE運動鞋,奧克蘭$120紐幣,需要工作3小時20分鐘;
——北京¥900,需要工作兩天再加5個小時。
女靴(義大利進口全牛皮),奧克蘭一雙400紐幣,需要工作11個半小時;
——北京一雙3000人民幣,需要工作9天。
夏天的裙子,商場里,奧克蘭一條175紐幣(蠻不錯的牌子),需要工作5 個小時;
——北京商場里,你覺得還OK的,基本都要1600人民幣起,需要工作一周。
化妝品,資生堂,蘭蔻,雅思蘭黛,面霜奧克蘭平均150紐幣一瓶,需要工 作3個小時;
——北京,平均1000人民幣一瓶,需要工作三天。
養車角度:
油價,奧克蘭每升汽油2.2紐幣,一個小時薪水可以加16升;
——北京,一升汽油8人民幣,一個小時薪水可以加5升。
奧克蘭平均每周一箱油,路稅,停車費等每周120紐幣,需要工作3個半小時;
——北京,一周養車費800,需要工作兩天半。
車子,寶馬3系,奧克蘭7萬紐幣,需工作一年零10天;
——北京,30萬人民幣,需要工作3年零7個月。
以上數據可能稍有偏差但也是平均水平,從此可以發現,奧克蘭的消費水平對比起國內一線城市還是低很多,生活壓力自然也會更小。
如果你真的
真的在國內一線城市生活過幾年時間
也體驗過紐西蘭的生活
在紐西蘭的那些負擔看起來算什麼
起碼
不用吸霾
不用煩塞車
不用煩搖號
不用煩做生意各department下圈套不用煩企業貸款難批
不用看著孩子熬夜寫作業天天逼他這不能做那不能做
如果真的切身體會過這些 再考慮下為什麼會有人想移民吧
1. 你這個比較不是完全恰當,同樣品質的肉蛋奶,在紐西蘭的價格就比在中國便宜。2. 發達國家的發達並不一定需要地鐵來表現,更重要的是全面的平衡,不管你生活在哪個城市,哪個鄉村,都能獲得差不多的基本生活保障,獲得同等質量的食物,醫療和教育。這樣的國家才叫發達。3. 把資源都集中在建設少數城市的國家是永遠也不會成為發達國家的.......除非這個國家只有一座城市。
每個去紐西蘭的朋友都說,那裡生活雖然沒有「未來會賺更多的錢」的希望,貧富差距那麼小,意思就是努力也不能賺錢。但是儘管如此,生活特別悠閑啊,睡幾覺一輩子就過去了,還有什麼不滿足?
如果你有加紐西蘭的朋友,或者加了紐西蘭的中介們的微博或者微信,毫不誇張的講,你可以在未來三到五年內看到他們發幾乎完全一樣的文章(朋友圈),周而復始,不斷循環,大概歸為以下幾類:
正面新聞:1. 好風光、好空氣、好水、好奶、好水果等等2. 全球最宜居國家排名第一,或第二,一般不會到第三3. 廉潔排名全球第二,或者第三,一般不會到第一4. 特卡普的無限銀河星空,這個一般每個人都會轉一遍5. 基礎教育全球最佳,這個出處一般很難界定,可能是雜誌6. 福利制度最佳,養孩子到幾歲,讀書不要錢,來了就吃國家的7. 全球免簽國家排名前多少多少,中國免簽國一定會附在後面8. 指環王,中土世界,這兩個詞會長期出現負面新聞:1.中國遊客開車撞人2.留學生被打3.留學生騙人4.老移民騙人5.房價又漲了(可能算正面?)6.失蹤尋人啟事其餘:1. 移民留學中介服務2. 賣房子,房貸3. 賣車4. 開了新飯館5. 中國霧霾真大6. 打折機票7. 買彩票8. 代寫論文如果你能深得以上精髓,完全可以做到不出國門,也可以開一個NZ的公眾號出來,沒準還能做廣告賺錢哦在墨爾本住時間長了,到紐西蘭覺得人少,冷清,乾淨,東西貴。
回到墨爾本覺得人多,熱鬧,臟,東西便宜。
到北京覺得人非常多,非常熱鬧,非常臟,東西更便宜。
所以這就是一個連續譜,北京在一端,紐西蘭在另一端。中間是美國,澳洲。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喜好找到平衡點。
很多人的想法可能不是紐西蘭有多好才去,而只是想逃離天朝吧
呆得開心呀
沒人煩你啊不會有人催婚啊沒有信息牆啊大家都很友善啊當然除了無聊點,錢少點lol這要托福廣大移民中介曠日持久忽悠,風景秀麗空氣清新(這一點是對的),高工資低物價,競爭壓力小,工作環境人際關係單純,政治清明,政府工作效率高,教育免費且水準高,醫療免費,福利豐厚,國家從嬰兒床管你到墳墓,房價相對低(這都是胡扯)
打擊移民中介的反智雞湯,從我做起,刻不容緩。
----------------------------------------------------------------------------------------------------------------
Updated 9/11/16個人是做財務分析的,喜歡數字說話,而不是「我感覺」或者「聽朋友講」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最新報告,嚴厲譴責了紐西蘭兒童貧困問題,原文是最少28%,也就是三十萬以上兒童生活在貧困的環境當中。看到這裡肯定有人說了,發達國家貧困和發展中國家貧困的定義不同。UNICEF形容的貧困環境是,寒冷潮濕擁擠的房間,沒有溫暖和防風擋雨的衣物,鞋子都是壞掉的,一年當中很多天都在飢餓中度過。是不是聽上去有西部人民在吃草的感覺?如果真的愛紐西蘭,請相應UNICEF號召,去官網上給紐西蘭兒童捐款吧。
還有最新出鍋的衛生部統計報告,超過50萬紐西蘭人無法支付家庭醫生門診,記住是門診而已,的費用而選擇有病拖著。而這個門診費用是多少呢?40.71紐幣平均。
Isla Forbes是一名學生,她的同齡人中約有8萬人看不起病。
周四她接受採訪時說:「我已經咳嗽一個星期了,現在越來越難受……但我看不起醫生。
「後來胸口開始不舒服,每次呼吸都跟拉風箱一樣。」
後來Forbes不得已去看醫生,X光片顯示,她得了嚴重的支氣管炎。
這次看病一共花了160紐幣,而她每周生存預算只有170紐幣。
她說:「我是學生,還要吃飯啊,拿不出這筆錢。」
數據就是數據,冷冰冰的數據,無論那些xx為了賺錢怎麼粉飾也改變不了的數據。
Child Poverty in New Zealand
Half a million Kiwis not receiving healthcare because of cost
--------------------------------------------------------------------------------------------------------------------------
Updated 24/4/17 11:45pm (to be continued)
之前公司里一直在做培訓,Bloody Aussie,根本沒有時間來好好發發文字。正好半夜在家加班加到無聊,打打中文緩解下壓力。
前面說過,我每天工作就是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解讀數據。有時候在internal audting時候會遇到一些有意無意對數據指鹿為馬,關公戰秦瓊等熟練運用田忌賽馬理論來manipulate數據的「技巧」,職業敏感會讓我有衝動一一打破那些自作聰明。接下來會很長,也可能會好久。
紐西蘭人工資到底多少。統計局一直在做這個,IRD的數據很容易得到。用所謂「平均稅前工資」這種障眼法就像是潘長江和姚明平均身高一米八一樣,統計學上最能反映問題的中位數反而被技術性地忽略了。
中位數概念就是全紐西蘭勞動就業人口,也就是你要競爭的人群,最中間的英語水平,最中間的業務技能,最中間的soft skills,在adjust種族歧視因素之後,的打工族的收入水平。統計局2016年紐西蘭人稅前工資收入中位數為每周大概924。自行乘以4,或者乘以52,答案是不是好熟?大概就是最新移民局規定的技術移民申請對工作工資的最低要求。June 2016 quarter
924稅後大概是740,自行乘以4,再乘以匯率看看是多少。這裡要吐槽一下,紐西蘭統計局真的是很負責,IRD數據也很詳實和可信,不像中國的統計局,每年出來那些工資統計都是開玩笑的低,當然也跟稅務意識不強和太多太多under table的工資(是正常工資,只不過不被統計,非灰色收入)有關,很多其他現金和非現金收入等在國外都計入收入的部分,都不被統計到,以及國外習慣的fringe benefit也沒被統計到。
那,還有被人嚮往的傳說中的紐西蘭養老金呢?同樣是每周,老兩口,一個人稅前380,稅後300。恩,300,托福近幾年紐西蘭房價的猛漲,希望老人都可以倒按揭把房子賣了安度晚年吧。
帶薪產假總有了吧?有,政府剛推出政策最多可以18周呢——每周最多五百二稅前,就是稅後四百二。
未完待續,後面有更刺激的房價/房租,醫療「福利」,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和,更全面的物價等一系列有意思的話題。
----------------------------------------------------------------------------------------------------------------------
Updated 30/4/17
和同事聊天很多時候要找話題,最熱門的當然就是罵政府,順著一起抱怨就對了,他們罵的程度會讓我唯一一個外國人覺得尷尬(居然網上還有人說我講紐西蘭壞話,呵呵),內容無非就是住房,教育和醫療三座大山,是不是很有熟悉的感覺。而我所有同事們收入最低55k,最高350k,所以不算是紐西蘭中下階層了也(這也就是我一直強調的,在國外待久了接觸多了深入了,會發現其實中外區別越來越小)
教育這個我相信很多人尤其是沒孩子的不了解,還活在「快樂教育」的雞湯裡面,我們回頭說;先說醫療。首先我提過了,我之前一直以為西方社會所謂「免費醫療」的神話早就隨著互聯網交流加深而破滅了,但萬萬沒想到還有那麼多還有誤解的。
先說結論:紐西蘭是否是免費醫療?答案是Yes and No。兩個身邊的真事,認識一個阿姨,早年隨著兒子移民過來,國內關係早斷了,然後靠兒子一份工資和媳婦打現金零工生存過日。突然一日肺部不適,訂了一周後兒子請假帶她見家庭醫生(GP),花了$40,和GP談了10分鐘,約了三天後去做進一步檢查,然後發現是晚期肺癌。GP轉介給公立醫院,因為緊急,很快就插隊排上了,治療,吃藥,都免費,完全免費,然後過了大半年過世了。
還有兩個阿姨,也是隨著子女移民過來在這邊看孫子,也是看了GP發現有重大疾病,放著「免費醫療」不用,直接回國治療了。(這種情況在海外華人當中越來越多了)我不是很了解國內現在醫保到底如何了,只能說,在紐西蘭,看病遠不是很多人想像說有病就去醫院挂號這回事。
假設你不舒服,不是要救護車來接你那種程度的,請和你的註冊家庭醫生預約時間,叫做visit GP。比如你周一生病,打電話,很多時間最早也要周三周四甚至隔周才能訂上時間。(這裡我沒有具體數據,只能靠平時觀察)大多數家庭醫生只開放周一到周五,也就是說,請在工作日生病,並請在工作日請假看病。本地有PR的註冊病人一般挂號費價格在三十紐幣到五十紐幣每十五分鐘不等。Patient Fees 周末或者節假日生病怎麼辦?也有少數家庭醫生開門的,比如北岸的Apollo,每十五分鐘88紐幣多謝。Apollo Medical Centre
不巧如果是家庭醫生解決不了的病症,他們會把你refer給專家,要麼公立醫院要麼私立醫院。私立醫院自然不用講服務好,等候時間短,醫療水平相對高(這個後面會提到),但,貴,多貴我就不講了,總之是一個能全家一夜致貧的數字。公立醫院呢,免費,就是排隊,按照病情緊急程度排隊,所以很多時候小病能拖成大病,大病能拖成去世,又或者信主之後能自愈也說不定。所以很多很多紐西蘭人,即使在這個有「免費醫療」國家的,也都會自覺自愿花錢去買醫療保險。價格當然根據獲保範圍而不同,一般那種全包的計劃,比如Southern Cross保險公司的Ultra Care,一個人一年1464紐幣。
即使很多在這邊生根的華人有買醫療保險,去私立醫院不用排隊,但還是很多人有病選擇回國治療,為什麼呢?這是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關於醫生水平的。紐西蘭醫生服務態度都特別好,那是建立畢業拿著高薪,一天看不了幾個病人的壓力之下,同樣,作為醫生經驗也是在一天看不了幾個病人的累積之下的。國內什麼情況大家都明白,所以寧可回國忍受著不好的服務態度,可能也只是覺得自己命比較重要吧。
至於牙醫,可能大家都有所聞,很多人都會買張機票回國或者去泰國搞定,因為即使這樣也比在紐西蘭治療便宜。
------------------------------------------------------------------------------------------------------------------------
Updated 2/5/17
現在本地很火的新聞,也是所有中介最不敢提及的話題(哦對,他們只會說奧克蘭又排世界宜居城市第一名這種新聞),先看圖,版權貴紐西蘭Stuff傳媒所有
簡單說,這就是紐西蘭家庭收入階梯圖。把全紐西蘭家庭按收入排序化成十等份,比如說全國有100萬家庭,那收入在淺藍色區間的可以劃為紐西蘭收入前10%,也就是前10萬的家庭,以此類推,最下面的就是紐西蘭收入後10%,也就是後十萬的家庭。
圖上標示很清楚,如果是兩大一小三口之家,家庭收入最中間的,也就是Decile 5和Decile 6中間那條線,大概是年收入67k左右。前面說過紐西蘭統計局的數據還是詳實可靠的,也反映了紐西蘭基本的狀況。
除了圖,新聞還參訪了數位紐西蘭家庭,有富的,有窮的,也有中間的,下面大概翻譯一下最中間的家庭是如何的。(版權所有,紐西蘭Stuff傳媒)
Kelly和Rick McQuinlan和他們的孩子6歲的Blake和2歲的Cody (家庭年收入7萬-8萬區間)
Kelly McQuinlan要去看醫生,但她這周去看不起。「我必須不得不去時候才會去看醫生,而且一般會先忍受兩個月」她說。「我們收入太高了,所以沒法獲得社區福利——明天我去打電話問問看醫生能不能分期付款」。
McQuinlan太太是一個家庭主婦。她老公Rick做IT,家庭收入73.5k。
「我們並沒感覺到我們是中產」,Kelly說。「我們也想買房子,但那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我們付不起幼兒園費,我們也存不下錢。如果我們每周有閑錢,我們會去買汽油券,這樣就不會遇到某天加不起油使得老公無法上班的事情發生」。
Kelly和Rick八年前住在惠靈頓。Rick在金融危機中被辭退,去了澳洲,然後2012年回來住在離Kelly父母不遠的北岸。
「我們想讓我們的孩子有紐西蘭的生活方式,也想讓他們享受做紐西蘭人的自由,享受海邊和戶外」Kelly說。「現在我們周末會去幾次海邊,很棒。但我們隨時都要擔憂我們的財政不穩定」。
這個家庭在Kelly父母家地下室住了兩年想存房子首期,但奧克蘭的房價攀升的速度遠遠超過他們的存錢的速度。
最後,他們在北岸Northcross區花了每周$540租到房子住,大約是他們收入的一半。
美食,旅行度假和夜生活從此與他們無緣。醫療開支影響著他們的財政:Kelly有 Ehlers-Danlos綜合症,一種功能失調。她看醫生的費用並不在公費醫療範圍內。
他們享受不到任何家庭退稅計劃。「如果我們是低收入者可能會好些」Kelly說。"福利局完全不關心占紐西蘭大多數的中產階級家庭。當Rick在惠靈頓失去工作的時候,我去福利局看看能不能獲得一些錢來買食物,他們說可能要排隊等8周。」
「窮人可以獲得那些,他們只要走進福利局說,"hey,給我食物袋『,他們就可以拿到,但對我們來說卻很難。不喜歡看到有人有特權,難道不應該對每個人公平一些嘛』
Kelly也認為學校教育也很不公平。「因為我們不是窮區,我們什麼都要自己付錢。送Blake去公立學校讀書要花很多錢,我們很幸運有人免費送給他舊校服穿。窮區的學校有所有東西,免費鞋子和雨衣,但我們什麼都沒。」
移民是另外一個問題,尤其是聯繫到房價。「我覺得他們來紐西蘭需要找份工作,而不是來買房子」Kelly說。
「如果你能帶來生意,即使是美甲生意,你應該雇需要工作的本地人,而不是自己家人。他們需要融入更多,需要去學習如何按規矩駕駛和講英文」
晚飯時間到了,兩個孩子開始躁動不安了。Rick總結到「我們有瓦遮頭就滿足了,我們做出妥協,我們有不低的收入,但沒有任何機會買房子」他說。
「如果我被炒了,我們離付不起房租被掃地出門只剩四周」(譯者注,一般離職賠償是四周)
Updated 7/11/17
紐西蘭最大華人媒體天維網撰文《在紐西蘭,老公到底要賺多少錢,老婆才能不用上班?看完眼淚掉下來》,引用大量翔實可信的數據,得出結論,老公年薪最少要160k以上,才能基本養活一家人,一個人160k,呵呵,這可比那些xx中介公眾號和剛來不久的說的,要接地氣的多。
總不能發朋友圈說我就是個傻逼,被忽悠了現在後悔死了家裡房子也賣了最近漲價回不去一年多沒工作回去接不上時代了哎呀腸子都悔青了
物價:是的很多東西是比國內或者其他國家貴的。高端的比如電子產品(市場太小,好東西不會有太多,稀少了自然就貴-bose耳機美國300美刀這裡600紐刀),低端的比如一些國內超市很便宜的小家居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國內真的是便宜。。。 生產成本的問題吧)。但是隨著信息技術以及物流產業的發展,其實這些物價的差別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越來越小了,您要真想買最新的bose, 有amazon, 有ebay,當然還有馬雲家。
食品,汽油,等等生活必須品,說真話沒覺得貴,當然了加油肯定是沒有在美國爽。 不過每次買東西不用算小費不用再加州消費稅也是滿省心的。
房價,這個我覺得是影響一切物價的根源。 最近兩年auckland是漲上來了,平均過100萬刀。不過就算換成rmb,跟國內一線城市還是小巫見大巫吧。
收入:法定最低每小時15.75刀,每個月不加班加點(40小時一周)是$2520。 實際上正常的大學商科本科畢業生的工資基本在4萬以上。 也就是每個月3300多刀。 我覺得比較平均值其實沒啥意義,特別是跟北京這種收入兩端化太大的城市。 但我相信北京每個月掙3000左右rmb的本科畢業生是大把的存在的。
所以其實拿3000塊的工資(再強調一下這個工資應該是比較「舒服」的拿法- 不加班,不應酬,沒有什麼太大的壓力),去買3塊錢一大瓶的牛奶,下30塊錢的罐子(一份牛排普遍的價位),開著5萬塊的豐田(全新的highlander級別吧), 加2塊錢一升的油,想著100萬的房子(還是能想的起的),也不算太差。
為什麼很多人想移民: 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是不是所有的為了移民來的人都輕鬆的找到一份「平均」的工作,有很多人其實是有一定積累過來的,也有很多人是在無良老闆手下拿著不到最低工資的薪水,沒日沒夜的加著班。 他們為了什麼?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移民故事。但是據我所知紐西蘭的確是現在世界上唯一有「永久回頭簽」的國家,這個政策代表了一旦移民成功就不用再坐移民監,比較自由。當然還有人是為了逃離原來的生活,可能為了這個什麼都值得了。
這種人我見得太多了,很多中國人都是這個德性。
這些人共同點,就是在中國的時候,不買到北京五環內1000萬的房子,吃著外賣的紅燒排骨和大肉包子,就感受不到幸福,覺得中國是人間煉獄。但是在海外,一個月大部分錢用於租房喝新鮮牛奶買新鮮牛肉,吸吸新鮮空氣拍拍公園的狗和小孩,開個卡羅拉舉著單反到處拍農場草地或者downtown高樓,其實連飯館一周都不捨得下兩次,每天在家用牛油果和橄欖油手工自製salad擺拍發朋友圈的人,幸福感最高。
這些人在美國很少,在灣區和紐約特別少,人人都忙忙的,累死累活的,對事業的心理壓力和擔憂感爆棚,但是在北美中部城市就很多,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就特別特別多,至於為什麼,呵呵噠。
就不要說紐西蘭了,現在還有很多中國人擠破腦袋想移民馬來西亞、法國、西班牙、南美中等發達國家等地方,誇這些國家好好好,我也是醉了。為了孩子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看到過一篇文章,很觸動
第一次上游泳課,孩子跟我講,我好喜歡Connie老師,我能不能每天都來;
足球課發了統一的隊服,孩子恨不得天天要往身上套,追問我哪天才能再去踢球;
……就此,由著孩子的興緻,我這個曾經反感課外班的娘最終在3個月內,陸續給家裡5歲和3歲的兩個孩子報了4、5個「各種」班。
而每一個報名的理由,都是孩子告訴我,他要去。
這讓我忍不住疑惑,老師們究竟施了啥魔法,讓孩子們個個死心塌地、興高采烈、一如既往地想要參與這些個課程。
要知道,本地的課外班在收費上,絕無「套牢」家長的意思。首先,課程的價格和國內相比,真心不貴,目前孩子們在上的,沒有一個課時超過18紐幣(約85元人民幣),但師生比卻不低,比如游泳課是1個老師帶3-4個孩子,足球課是3個老師帶10-12個孩子;其次,課程都是按月或按季度預訂,絕沒有國內機構那樣,動輒上百個課時的商業化買卡「套牢」機制
不靠收費制度來「套牢」生源,靠啥呢?
孩子的感受,恐怕就是唯一的決定因素了。
在紐西蘭,我終於開始相信,精彩紛呈的課外班,確實可以大幅度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全方位伸張孩子的各項能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父母從馬不停蹄思考安排孩子活動的焦慮中解脫出來。
經過觀察,Apple媽咪發現,紐西蘭的課外班和國內的類似機構有幾個非常顯著的區別,而這,恐怕就是他們能夠「套牢」孩子們的秘訣:
1、安全感和鼓勵放在第一位
在紐西蘭,我給孩子們的第一個課外班嘗試,是游泳。在一個隨處是海的島國,游泳幾乎是每個孩子必須學會的基本技能。
家裡的哥哥幾乎是一開始就愛上了游泳課和溫柔可人的女老師,而弟弟卻十足是去「打醬油」的。光是個游泳眼鏡,我軟磨硬施,威逼利誘,弟弟怎樣都不願帶。我以為老師會有什麼法子,讓弟弟乖乖就範,結果發現,她的方法簡直比我這做娘的輕鬆多了,那就是:
永不強求+永遠鼓勵+隨時詢問+永不著急
不願帶眼鏡?沒事。每做一個活動,我都會不厭其煩拿出眼鏡詢問你一下。不要?下一個活動,我會再問你。我永遠尊重你的意思,我也永遠不怕煩……於是,上到大約第3次游泳課的時候,弟弟第一次帶上了游泳眼鏡。
不願悶水?沒事。在水平面吐吐泡泡也行,我絕不強求你做任何可能令你感到害怕的事兒,一個活動,哪怕你只做了10%,哪怕你只嘗試了一下,我也會給你100%的認同和鼓勵……於是,上到大約第8次課的時候,弟弟跟著老師邊做吞吐,邊一次悶下水,之後還驕傲地向我宣布,他一點沒害怕。
2、不強求,但也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我原以為,興趣愛好方面,只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就好。所以,當5歲的哥哥第一次去完小學籃球隊,告訴我他要退出的時候,我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也難怪孩子,做娘的我,看娃剛上小學,興奮得什麼都想試一下,看到學校招募5-7歲小孩的籃球隊,價格也不貴(一學期40紐幣,約190人民幣),想也沒想就報了名。結果去了才發現,孩子們沒拍幾下球,就開始標準場地全場打比賽了,那些個洋人孩子確實在體能和運動神經上勝人一籌,毫無經驗的哥哥不知所措賴到我身邊,哭著死活不肯上場。
於是回家我立刻給隊長寫信,決定退出。卻不料,這條退路徹底「碰壁」。隊長是籃球隊里另外一個孩子的爸爸,他給我來回寫了7、8個郵件,總結下來,這麼幾個思路:
1. 每個人都是從不會到會,我不希望球隊剛成立,就有人因為一些大家都曾克服過的困難,而選擇退出;
2. 孩子哭了你一定很傷心難過,我可以幫助他。事實上,我小時候剛學籃球時,去的是比我大2歲的哥哥的球隊,感受應該和你的孩子一樣。我只是不斷練習,後來越打越好,所以我很樂意幫助你的孩子走出困境;
3. 你們住在哪,附近有沒有可以練球的平地,我可以在平時下班後過來帶他練習。
於是,這位陌生的洋人爸爸,在某個夕陽淺照的黃昏,出現在我家附近的操場上,耐心無限地帶著我的孩子練球,讓我不由開始相信,在這個國度里,陌生人對孩子的寵愛真是可以毫無緣故,豪無利益驅使。
幾次一過,再加上老公受這位洋人爸爸榜樣影響,自己也開始常常陪孩子打球,哥哥去球隊的時候明顯不怯場了,雖然上場還是「打醬油」的份居多(跟在後面跑,基本碰不到球),但卻可以感覺到孩子對籃球的興趣與日俱增。
圖為來帶孩子練球的陌生洋人爸爸
3、進度緩慢,注重過程超過結果
進度奇緩,也是我對本地培訓班的一大感受。無論是小小孩的游泳課還是足球課,老師上課乾的事情,無非就是帶著一群孩子做遊戲,不同的恐怕只有,一個跟水有關,一個跟球有關。
遊戲法門千變萬化,少有重樣,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至於學到什麼,恐怕真要時日久了,才能看出些門道:
比如,弟弟上到差不多第8次游泳課,才第一次悶水;比如,小半年過去,弟弟才想起柜子里塵封的足球,自個兒玩起來,帶球、射門也開始有了模樣。
所謂潛移默化,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大約就是類似的意思。
「Having Fun(開心)」似乎是這裡所有興趣班的最高主題,也是家長選擇興趣班的重要標準。
畢竟在這麼幼小的年齡,學到的東西隨時會忘記,恐怕只有Fun(樂趣)才是孩子和家長真正看得見、感受得著的實在東西吧。
後記
孩子們目前在上的課外班有音樂、畫畫、足球、游泳、籃球。接下來孩子還想嘗試的有攀岩、滑雪、騎馬、Ukelili(一種小型吉他)等。由於本地的課外班並沒有收費上的「套牢」機制,所以,每個學期(約10周)都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重新調整課外班的排列組合,平衡孩子的精力。
作者:APPLE媽咪
轉載自http://APPLEMAMMY.COM
就好像北京霧霾這麼厲害, 深圳房價這麼高, 上海這麼排外, 為啥很多人還是想去? 其實因為其他地方也有其他缺點啊. 比如美國槍支泛濫, 歐洲難民問題, 加村天氣太冷等等.
再說, 題主說得好像能移民紐西蘭的人改移美國歐洲加村土澳毫無難度一樣.推薦閱讀:
※如何將澳洲的PR轉成紐西蘭的PR?
※新西兰移民困扰?
※雅思炸7 如何移民紐澳?
※移民到底有什麼好處?
※在紐西蘭工程造價這個專業好就業和移民嗎?前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