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經常把手機的外存,內存混為一談?

相同問題:「內存」這個名字誤導性太強,為什麼沒有一個更精準上口的叫法?

我記得Android內置的儲存是屬於外存啊?為什麼好多人都叫內存呢?


回想九十年代中期,電腦剛開始進入家庭的時候,絕大部分人也是分不清內存和硬碟。歷史只是又一次輪迴而已。

但無論如何,也比很多廣告媒體上用ROM的好吧,那根本不是ROM啊!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

人民說是內存,那就是內存,要跟人民站在一起,才不會輸了氣勢:

『』你的筆記本多大內存啊?『』

『』2T加512G,也就是2500G吧『』

『』哇塞這麼大,那一定很快吧,我的蘋果才250G。『』

『』不不不,還是你的快,蘋果系統優化的好~『』


首先,要明白內存外存是相對於什麼說的。軟盤平時可以放在外面所以叫外存么?硬碟在機器裡面所以叫內存么?當然不是吧。

內存外存是相對於CPU來說的,CPU可以直接定址的叫做內存,CPU需要通過驅動程序去訪問的叫做外存。這個內外是相對CPU來說的。

這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RAM被翻譯成內存,這是因為RAM是最常用的內存。其實,直接翻譯的話,是看不到內這個字的。

內存和外存其實是專業術語。只不過在RAM上面,我們用了內存這個翻譯。但是你去電腦城買電腦,你會說我要一個外存1T的電腦么,你不會說。也就是外存這個詞基本上沒有用到消費領域裡面去過。

手機裡面的持久化存儲介質是Flash。iPhone只有內置的,但是Andorid之類的還有外置的。Flash的發音和快閃記憶體的叫法,顯然沒有內存那麼流行。另外在一般用戶心目中,快閃記憶體和內存,感覺差不多,硬碟才是另外的一個東西。當然現在有了SSD,但是從外觀上來看看起來跟普通硬碟並無區別(集成的不算,一般用戶也看不到集成的)。

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是,iPhone每一代都不公布自己的RAM是多大的。手機這個時代去談RAM多大的意義沒那麼大,畢竟不是PC,你不能自己換RAM,我們在PC時代,組裝機器的時候對RAM的尺寸對性能的影響津津樂道,那不是純粹的參數黨,那是因為你可以選擇花錢去升級。

Android因為都喜歡標示參數,所以內存和快閃記憶體容易造成一些誤解。

其實,我的意思是說,首先不要糾結外存這個詞,沒聽說過正常人用這個詞的。討論技術細節的時候,也往往用具體的SSD還是HDD,誰也不說外存的。

術語這個東西是有適用範圍的。如果你寫一篇文章說,外存往往比內存慢,那麼用外存可以。平時我想不到你用外存這個詞的場景。就像平時說話,我們可以說,你是不是人啊?我們不會說,你是不是靈長動物啊?

其次,普通用戶,只要不是把內存和快閃記憶體搞混了,他把快閃記憶體叫什麼就不是啥大事兒。


只是因為諾基亞時代,性能很一般,加上諾基亞科技以換殼為本,當時的一大票機子ARM11架構的同款處理器,運行內存(RAM)都完全一樣,大家只需要知道ROM有多大就可以了。

後來,到蘋果,因為喬布斯喜歡讓消費者不費腦子,所以把所有參數都淡化,保留的ROM大小,這樣形成了三擋iphone的傳統。而且,同一代手機的RAM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不用區分。

但是到了安卓,準備的說早在PPC和WM的時候,消費者就需要知道RAM的大小,以判斷配置的高低。

安卓當初作為一個半吊子系統,吃內存的問題很嚴重,今天也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你非要說這是安卓的優勢我也沒辦法),所以RAM也就是運行內存的大小直接關係用戶體驗的好壞。這時候,廠家會把超大內存(我記得是192M的HTC G1側滑鍵盤的那個)當做一個賣點。

這時候就開始談RAM和ROM,很多人也開始叫 運存和內存。但是,絕大普通人從PC時代就不了解內存和硬碟的區別,所以導致銷售會出現尷尬的一幕,我當時做銷售就是非常尷尬,如下:

這手機多大內存?

256兆。

才256?隔壁都是8G的!

我說的運行內存,這個內存是16G

那你說256兆?

不是,我說的運行內存,你說的內存。

不都是內存么?

運行內存大可以運行的更流暢,內存大可以當更多的歌曲和電影。

對吧,內存大好,我還是買隔壁8G的把,你這個一會兒256一會兒16的我不放心。

所以,在小米以性價比科普各種參數之前,跟消費者說運行內存其實就是找死,甚至你非要說的話,一下午賣不出去一台。

所以我第二天就學乖了,直接混淆起來,說比較大的,說最大16G,而且要堅定,這樣才能賣的出去。

就是這樣混為一談的。


在PC的時候,很多人分不清RAM、ROM、硬碟、快閃記憶體、固件、系統等,最開始這些東西是有區分的

Android前期,很多人直接把內存讀RAM、快閃記憶體讀ROM、系統讀固件

然後一些媒體、直接把快閃記憶體大小讀內存,固件讀ROM,內存讀RAM

現在,OEM為了宣傳,內存讀運存,快閃記憶體讀內存或儲存,固件就直接讀固件

搞得現在不懂得人和一些年紀大一點的人買手機直接問你這手機運存多大?內存多大?處理器幾核心的?

然後給你們舉個例子:

OPPO剛推出R9有一段時間的時候,在線下看見一個一個婦女看R9,然後非常明白的問銷售人員:你這手機運存多大?4GB~~~你這手機內存多大?64GB~~~你這手機像素多高?前1600W後1300W~~~這麼高???你這手機處理器幾核的?64位八核處理器~~~然後像撿到大便宜一樣買買買!!!

你不知道運存(RAM)這種東西是DDR3、DDR4的么?你不知道內存(快閃記憶體)分eMMc、UFS2.0、UFS2.1好幾種標準么?你不知道手機攝像頭是分光圈大小、防抖軸數、分感測器型號、對焦方式的么?你不知道處理器是分工藝製程,分核心架構,分高通和MTK、高通又分驍龍好多型號的么?而你的R9用的只是MTK Helio P10普通版本么


外存這個概念已經太古老了,叫硬碟吧。


因為很多人沒讀過《計算機硬體及組成原理》或《計算機基礎》。他們只知道「內存」這個詞,對內存的理解僅限於「可以存電影、音樂、相片」的東西。也不用向他們科普,下次遇到「我的電腦內存500G」就回應「哦,我的電腦內存是你家的六倍」就行了。


RAM 是隨機存取存儲器。

Flash Memory 是快閃記憶體。


android 的存儲一般被標記為 internal storage,確實是翻譯成內存更合適,將其稱為外存並不符合普通用戶的認知。(詳細區別參見評論中貓貓同學的答案)

被傳統叫做內存的是memory(ram)。

在 android 的最初設計中,確實有外存(external storage)的存在,外存用來存儲用戶數據比如照片什麼的,內存用來存儲操作系統以及app等等。後來發現這樣做會造成app的空間不夠,於是外存這個空間被取消了,從內存中虛擬了一個目錄作為外存,這也就是不能插卡的設計。然而,即便是插卡設計,應用跟系統仍然是安裝在內存區域的,而非外存區域。

要深究的話,一個屬於內存,一個是名稱為內部存儲的外存。要怪只能怪為什麼我們中國大陸當初把memory(ram)翻譯成內存,搞得現在遇到更合適翻譯成內存的名詞(internal storage)沒法恰當的翻譯了。


現在國內手機評測界,內存這個名字都被都被鳩佔鵲巢了,自己反而為了避嫌得被改叫成運存了。

關鍵還是當年內存這個名字翻譯,到了現代容易引起誤解,你和新人說內存外存,他們根本理解不了,覺得存儲空間明明在手機內部怎麼能叫外存呢,tf卡才叫外存呢,內存就是內部存儲空間的簡稱。英文里的RAM和ROM/Storage/Flash memory就沒這個理解問題了。


雖然這種叫法很不規範,但是確實很多對數碼產品不懂或者僅僅一知半解的人喜歡這麼叫。

還記得擴展TF卡嗎?大眾很喜歡叫它內存卡,雖然它是額外擴展的器件。

和門外漢交流,較真你就輸了。


我們這裡,賣手機的便於區分,就叫RAM和ROM……話說ROM不是刷機用的嗎

更狠的是,聽過有人用「64GB緩存的iphone……」

i7 6950x哭暈,e5 2699v3氣死,ibm power9也得撞牆。

唯有神威太湖之光可以一戰

個人喜歡叫Flash,快閃記憶體


因為「閃」跟「內」兩個字長得太像了。

手機和MP3用的儲存介質通常是快閃記憶體介質。以前廠商在描述儲存容量的時候有不少是說XXX兆快閃記憶體容量的。當時的普通用戶和普通店員可能沒聽說過快閃記憶體,但都聽說過內存這個詞,而只從字面來看把內部儲存空間叫作內存也不是說不通。結果這個詞被認作內存一直叫到現在。

最後真正該叫內存的那個東西只好起了個新名字叫運存。用來區分被很多人叫作內存的那個東西。

┐(′д`)┌ 同樣,還有 快閃記憶體卡→內存卡、閾值→閥值、曳步舞→鬼步舞、侘寂→佗寂,這樣的白字用法。


你不能要求一個外行去區分RAM ROM HDD SSD

比較智慧的做法就是能分辨出他們說的 16G /32G/的場景.

再能根據對方的水平說出他們能聽懂的話.


一個叫通常情況易失,掉電數據就沒了的叫memory 。

一個非易失,通常掉電也不會掉數據的叫storage。


內存和外存的區分,關鍵在於CPU能否對其直接定址。


沒辦法,一個是

memory

另一個是

Random Access Memory

兩個名字里都有memory這個詞,放外國人那有時候也容易搞混(當然,更因為外國人非科技宅的話這方面常識水平捉急……)

所以我說的時候 用外語就把內存用縮寫念成RAM。說中文的時候說「運存」這就沒歧義了


當初把RAM翻譯成內存的人留下的坑,你說現在internal storage到底怎麼翻譯好?

還有ROM進化到flashROM之後還能叫ROM嗎?


這個問題特別搞笑

源於安卓的存儲空間原本該叫內部存儲

然後手機廠商一想,

唉,用縮寫內存多好,

以前大家都覺得電腦內存大性能就好了,

那我就叫內部存儲內存好了,

反正那幫土包子也就用來裝個比而已。說出去,老子內存64g的怕不怕。

然後手機的宣傳就是鋪天蓋地的內存,然後,嗯,就變成這個樣子


對於吃瓜群眾來說,由於個大測評網站 吧"內存""外存"混為一談比如說:會引起誤會的用法"內存2+32gb"所以導致不少自認為自己會機器的"吃瓜群眾"就認為內存是34gb的。。。

MDZZ請不要不會裝會

各位"吃瓜群眾"那麼是不是應該補習一些關於計算機的書了吧?

天道輪迴,希望我的孩子計算機不要太差 不要學習那些吃瓜群眾


推薦閱讀:

請問如何給老年人選購筆記本電腦?
DDR3和DDR4內存的區別?
電腦內存清理還是佔用率百分子六七十怎麼辦?
現實中有什麼遞歸的場景嗎?
為什麼國內計算機系的教授很少有投身工業界的?

TAG:手機 | 計算機 | 內存RAM | Andro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