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去照顧臨終前的親屬,不會招致遺憾?
爺爺去世前的一個月,每天晚飯後我都去病房看他,和他聊天,和他下棋,聽他講過去的事。
即使我做的這些沒能減慢他生命消逝的腳步,但至少他走過的最後一程里,有我的陪伴。
當然,除了看望和陪伴,面對臨終前的親人,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以下這些,希望能為你提供幫助。
(壹心理註:本篇翻譯節選自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官方文獻 「End of Life: Helping with Comfort and Care」 第二章,由壹心理翻譯組獲官方授權翻譯。若希望傳播此文,請鏈接至https://www.nia.nih.gov/contact,謝謝合作。)
想查看原始資料的小夥伴,請戳下方鏈接:
https://www.nia.nih.gov/health/publication/end-life-helping-comfort-and-care/providing-comfort-end-life
舒適護理是臨終醫療護理的核心內容,為了幫助和撫慰處於彌留之際的病人,需要在尊重病人自身意願的前提下儘可能地避免和緩解他們的痛苦。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與其迴避,不如直面。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得不面對與親友即將陰陽兩隔的現實,試想,我們真的知道怎樣做才是對他們更好嗎?我們是不是真正了解他們的需求?我們會不會無意中做錯事說錯話?甚至,我們會不會因為感覺害怕而不知道是否應該在最後一刻到來的時候陪在他們身邊?
為了讓病人得到最悉心的照料,我們可能會選擇自己日夜陪護,或者和其他親友輪流陪護。然而,我們一定想知道:在尊重病人自身意願進行治療的同時,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讓他們更加體面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正是基於對人的生命和價值的無限尊重,在"優生"和"優育"以外,我們也要理智面對"優死"。
何為"優死"?因人而異。
有人可能希望在彌留之際和親友告別並囑咐後事;有人可能希望在彌留之際儘快離去而不願掙扎;有人可能希望在家中平靜等待最後一刻來臨;有人可能希望在醫院接受搶救直至無力回天;有人可能希望親友共同陪伴走完最後一程;有人可能希望獨自一人面對最終結局。當然,很多人並沒有明確選擇離去的方式,但希望遺囑有效地執行和希望體面尊嚴地離去是逝者的共同遺願。
一般來說,臨終關懷涉及以下四個方面:身體方面、心理和情緒方面、精神方面和日常事務方面。以下是一些能夠幫助病人的辦法,當然,如何選擇和採用還需隨時諮詢醫生或臨終關懷小組。
- 一、身體方面
為了讓病人的身體稍微舒適一些,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導致不舒適的幾個問題:
- 疼痛:
眼見親友處於彌留之際已經讓我們肝腸寸斷,但一想到他們身體經受的疼痛則更讓人痛不欲生。雖然並非每一位病人都會感覺疼痛,但一旦他們感覺疼痛,我們就應該儘力幫他們減輕疼痛。
專家建議,如果藥物可以幫助病人減輕疼痛,則不必過多考慮藥物依賴或濫用等可能存在的長期影響。
同時,請不要過度擔心醫生所開具止痛藥的副作用。因為我們首先應該做的是幫助病人避免疼痛,其次才是幫助病人緩解疼痛。至於劇烈疼痛則沒有太多辦法。所以,盡量確保止痛藥可以有效緩解病人的疼痛。如果疼痛實在無法緩解,一定要馬上要求護士和醫生安排疼痛治療專家進行會診。
此外,長期忍受劇烈疼痛很容易拖垮病人。由於疼痛會導致情緒狀態惡化,所以病人常常會變得易怒和暴躁。雖然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但仍然會影響病人和親友的情感溝通,也會導致親友難以為病人提供有效的社會支持。
- 呼吸: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是病人在彌留之際的常見癥狀。呼吸的費力難免會影響病人和親友的溝通交流。因此,可以嘗試搖起床頭、打開窗子、使用霧化器或者用風扇循環室內空氣,有時也可以依據醫囑使用呼吸機。
在最後一刻,病人常常會在呼吸時發出一些雜音,這其實是由於喉嚨中的液體和喉部肌肉的鬆弛而引起的。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可以讓病人側躺,也可以使用一些藥物。有必要了解的是,雖然這種雜音可能會困擾陪護人員,但並不會困擾病人。
- 皮膚:
皮膚問題往往會使病人非常困擾。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變得越來越乾燥和脆弱,因此,護理老人的皮膚顯得非常必要。比如:使用不含酒精的爽膚水擦拭可以有效保持皮膚的舒適。
針對面部的保濕可以這麼做:使用潤唇膏塗抹可以緩解嘴唇的乾燥;使用濕毛巾擦拭可以緩解眼部的乾燥;而口含細碎冰塊或者在病人有意識的情況下用棉簽沾水擦拭則可以緩解口腔乾燥。
對病人而言,久坐或久躺都要盡量避免。因為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會使皮膚持續受壓,容易引發褥瘡(壓力性潰瘍)。由於褥瘡出現的特徵是皮膚開始變暗,因此我們要時常留意病人的皮膚是否變暗,尤其是腳踝、臀部和頭後這幾個部位。
每隔幾小時就幫助病人翻身是預防褥瘡的有效措施,放一個泡沫軟墊在病人的腳踝或肘部,或者使用特製床墊和坐墊也能有效預防褥瘡。總之,保持皮膚的乾淨和濕潤非常重要。一旦褥瘡出現且難以痊癒,則需要諮詢創傷專家。
- 消化:
噁心、嘔吐、便秘和食欲不振是病人在彌留之際的常見癥狀。導致這些癥狀的原因各異,需要立即諮詢醫生或護士。當然,使用一些藥物可以有效緩解以上癥狀。
當病人由於太過疲憊或虛弱而無法自己進食時,我們可以輔助進食。當病人食欲不振時,我們可以嘗試提供少量病人喜愛的食物來撫慰和鼓勵病人進食。
但是,千萬不要勉強病人進食。因為不吃不喝常常不會導致疼痛,而進食則可能增加不適。失去進食慾望是死亡的常見徵兆,在意識上放棄進食則可能表明病人已經接受死亡的來臨。
- 體感溫度:
處於彌留之際的病人可能無法說出"太冷了"或"太熱了",所以體感溫度是否合適需要我們用心觀察。比如,如果病人想撥開被子,則可能是他們感覺太熱了,這時我們可以把被子移開或者用毛巾冷敷在病人額頭;如果病人聳肩、拉被角或者哆嗦,則可能是他們感覺太冷了,這時我們可以調高空調暖氣的溫度或加蓋被子。
- 疲憊:
疲憊也是病人在彌留之際的常見癥狀。為了節省病人的體力,我們要讓病人的日常活動更加便利。比如,在病人想要方便時可以使用床邊的尿壺便盆而不是非要去洗手間;在病人洗澡時使用浴凳而不必費力站著;其他可以代勞的事情則主要由陪護人員代替病人完成。
對於奄奄一息的病人而言,藥物等治療手段有時不僅難以改善病情,還會帶來不適或痛苦,甚至使病人消耗殆盡。因此,在必要的時候,應該果斷停止治療。
下面請看凱瑟琳的經歷:
八十歲時,凱瑟琳已經因為中風而在私人療養院住了兩年了。然而,她的健康狀況仍然每況愈下,她甚至已經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而她的醫生瓊斯也已經告知她的家人:"對不起,我已經儘力了,請做好心理準備"。
對她而言,所有的藥物和設備都不再需要,甚至都應該馬上撤除,因為這些不僅幫不上忙,還會讓她感覺更難受。同時,醫生建議不再常規地頻繁地監測她的生命體征,因為這些監測設備只會打擾她的休息。
不久之後,凱瑟琳病情惡化,她患上肺炎。她的家人詢問醫生是否有必要轉院接受治療,醫生告訴他們:"因為其他醫院採取的措施也是類似的,不僅無法改善病情,還會消耗病人有限的精力,所以不建議轉院治療。"她的家人聽從了醫生的建議,沒有轉院。兩天後,凱瑟琳在至親好友的陪伴中永遠地離開了。
專家建議:在病情已經難以挽回的情況下,儘可能地避免轉院。
- 二、心理和情緒方面
完整的臨終關懷還包括幫助病人處理心理和情緒方面的壓力。當病人得知命不久矣時,難免會抑鬱和焦慮。這時,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情緒可能會有幫助。為此,我們可以聯繫諮詢師,或者其他熟悉臨終關懷的人。如果病人的抑鬱和焦慮非常嚴重,則需要通過藥物來改善。
同時,病人也可能會有一些特定的恐懼或擔憂。比如:害怕未知的死亡或者放心不下身後的一切。此外,有些人會害怕獨自一人面對結局。
甚至,這種害怕會因為親友和醫生等對病情的反應而加重。比如:一些親友因為不知道做什麼才能幫上忙,所以不再來探望病人;一些親友因為已經接受了病人即將離去的現實而開始沉溺於悲傷,所以不再來探望病人;醫生則常常因為無法治癒病人而產生的沮喪、無助和內疚,所以不再來探望病人;還有一些人則可能不願意麵對即將離世的病人,所以不再來探望病人。
以上這些都可能加重病人的孤獨感。因此,如果我們發現這些情況有可能出現,則應該嘗試與親友和醫生進行溝通。
其實,哪怕是最簡單的肢體接觸,如握手,撫摸或者按摩,都可以讓病人感受到與他人的聯繫。當然,我們也可以幫助病人摩擦雙手或者用熱水洗手。
此外,我們也可以嘗試營造讓病人感覺舒適的氛圍。想想病人平時最喜歡哪種氛圍?比如:比爾喜歡派對,所以對他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所有親友的簇擁中離去;而艾倫則喜歡和少數親友安靜相處,所以對她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少數親友的陪伴中離去。
專家建議,在生命垂危之時,低聲吟唱的音樂和昏暗溫暖的燈光會讓病人感到安慰。確實,音樂療法可以起到改善情緒、放鬆心情和緩解疼痛的奇效。並且,享受音樂也可以喚起曾經的美好回憶。甚至對一些人來說,將電視和廣播的聲音調低也會有幫助。
- 三、精神方面
病人不僅有身體方面的需要,還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精神需要常常是指病人需要明確人生的意義以及與他人和解。通過與親友就曾經的不快或爭執進行和解,病人可以獲得內心的平靜。對此,我們可以諮詢社會工作者和諮詢師。對有宗教信仰的病人來說,祈禱、和宗教人士交流(如:牧師、神父等)、誦讀宗教教義和聆聽宗教音樂等也會有所幫助。
同時,至親好友也可以告訴病人他們在我們心目中的重要意義。比如:成年子女可以告訴父母"父母是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而孫子孫女可以告訴祖父母"祖父母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朋友則可以表達對曾經彼此支持和陪伴的珍視。那些不在身邊的至親好友也可以用視頻或書信的方式來表達情感。
此外,我們也可以和病人分享曾經共同經歷的美好時光,這會讓彼此都感覺慰藉。一些醫生認為,即使病人處於無意識狀態,他們仍然可以聽到我們在說什麼。因此,講述彼此共同的美好回憶總不至於太晚。
當然,我們要和病人多聊天,但要注意聊天的內容,有時也不要過多談論病人本人的情況。我們要依據自己的身份,注意表達的方式。比如可以這麼說:"鮑勃,你好!這是瑪麗,我們來看看你。"還有一個辦法是請親友記錄下我們和病人之間的談話內容。或許在某個時刻,這些文字會讓我們無比安慰。
有時,病人會突然由糊塗變得清醒,我們應該珍惜這段時間和病人相處,雖然這可能是暫時的,而且這也不一定是病情恢復的好兆頭。
- 四、日常事務方面
為了讓病人走的安心,也讓病人親屬得到支持,一些日常的事務需要妥善安排。
生命垂危的病人可能會擔心:一旦自己走了,曾經自己親自處理的日常事務是否有人繼續處理,而這些日常事務又是否會給親人造成負擔。比如:客人來了開門、收取報紙或郵件、填寫手機備忘錄、清洗日常衣物、餵養寵物、帶孩子去參加培訓班、去藥房買葯等等。
病人可能會擔心自己走了以後這些事情由誰來繼續處理。這時我們可以請他們放心,比如告訴他們:"你放心,你養的花傑西卡會幫你繼續澆水的,她保證會照顧好的,你放心吧。"或者"爸爸你放心,以後我們會把媽媽接過來一起住,我們會照顧好她的,你放心吧。"這樣做可以讓病人感覺更安心。
作為病人的朋友,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詢問病人的親人:"我能幫上什麼嗎?"但這時我們不妨問得更具體一些:"讓我來幫你做這個可以嗎?"比如:為病人送飯、支付藥費、遛狗或者照顧小孩。
如果我們不清楚應該做什麼,可以試著詢問有過此種經歷的其他人。總之,盡量提供一些實際的幫助。甚至,如果我們不能離開家,但仍想幫忙做些什麼,可以請求自己的朋友來幫忙。這樣,病人的親人才能有更多精力陪伴在病人身旁。
作為病人的親人,我們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向朋友提出請求,當朋友提出要幫助的時候也不要拒絕,因為朋友們往往都願意提供幫助,但不會一次次地詢問我們是否需要幫助。
我們也可以設置其他親戚朋友的聯繫方式,比如通訊錄,這樣就可以群發信息。甚至,一些家庭會設立家庭網站來公布病人的相關信息。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關心病人的親戚朋友說明病人的最新情況。
- 五、可以參考的問題
以下是親戚朋友可以詢問的讓病人感覺更舒適的問題:
- 詢問主治醫生:
1.如果不繼續治療,接下來會怎麼樣?
2.為什麼你要建議採取這項治療或檢查?
3.這項治療方案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
4.這項治療方案會如何影響病情的發展?
5.接下來的幾天或幾周病人可能出現什麼情況?
- 詢問病人親屬:
1.你現在感覺如何?需不需我陪你聊聊天?
2.你想不想離開病房出去逛一兩個小時?我可以替你陪在這。
3.還有誰提出要提供幫助?你需要我幫忙協調這些嗎?
4.我能不能幫你做一些事?比如:遛狗、接聽電話、去藥房和超市、或者照顧孩子?
這樣說吧,題主您所說的不留遺憾,我私下揣度,可能更是你自己想不留遺憾吧(無意冒犯,只是在臨床上見到太多這樣的子女,雖有盡孝之心,但方式卻不對),但我個人覺得想要自己真正不留遺憾,還是要讓臨終前的親人能不留遺憾的離開人世。
人活一世,總有太多未了的心愿。臨近終點,回想往昔,總想能有點彌補吧?或者,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結束方式吧?
多問問他們要什麼,儘力而為吧。
用他們想要的方式,而不是我們的方式。持證行醫兩年,經驗不算多,生死見得不算少
依然是醫學生時期的時候,看了英國Channel 4拍攝的真人醫療劇24 hours in the AE,就是後來紅遍中國的『急診室故事』的鼻祖:裡面每一集都讓我眼眶紅潤,嘆生存之幸,死亡之悲
裡面讓我最最印象深的就是一個高年資護士說的話
"Everyone should walking through a hospital at least once in their lives, because it makes you realise what your priorities are; It is not the rush, rush, rush and the money, money, money, it"s the people you love and the fact that one minute they might be there, and one minute they might be gone"
『每一個人都應該人生中至少去一次醫院,因為醫院讓你了解什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那不是急急急或者錢錢錢,而是你所愛的人,以及一線生死,分秒陰陽的殘酷現實』
還有就是曾經看過的一個TED視頻,說一個猶太學者對她的弟弟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你踩到我的腳了,你這個笨蛋』。這句話後他們便被送上了去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火車,她倖存了下來,卻再也沒有機會和她弟弟道歉
接著的故事,她決定,再也不說不能作為臨終遺言的話
——我們總是最容易傷害那些我們最愛,或者最愛我們的人
為了不要有這些遺憾,從今天開始對家人更好一點,多親吻,多擁抱他們,告訴他們他們對我們有多重要,因為即使不管生老病死,他們能陪我們的時間也很少。
願每一個臨終之人床榻邊都不是空無一人"如果你的親屬,從病發到臨終到去世的時間比較長(兩年以上),你的問題將不會成為問題。"
拋棄一些概念上的說辭,私以為沒有遺憾並不是不能做到,只是過程之艱難,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遺憾多半因付出不夠,那麼照顧老人會有什麼樣的付出呢?
期間的經歷,包括但不限於:1 因老人身體狀況及精神狀況的問題出現帶來的壓力
舉例,我的外公因前列腺炎每年夏天都有一段時間無法正常小便,在他中風後這種病症會誘發他的心臟病及持續發燒,整夜不入睡,發出痛苦地呻吟。每天早上我母親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外婆外公是否有入睡。據母親說,即便沒有陪在外公身邊,她也因此從來睡不好,直至外公好轉。2 兄弟姐妹不團結勾心鬥角帶來的壓抑及不平衡感。
母親年輕時患乳腺癌,身體抵抗力差,外公五個子女,只有她與小姨(小姨未退休)持續不間斷地照顧。舅舅在外地,回來不多,大姨每年固定回來一個月左右,二姨退休後一直返聘在外地。在外公2013年第一次中風至去年夏天,每一次外公住院,都會引發我母親強烈地壓抑與暴躁情緒。疲勞是一方面,孤立無援是更重要的原因(最簡單的例子,無法將外公從三樓抬到救護車)3 因無法為老人找到合適地看護或保姆,或老人對合適的看護不接受帶來的極度無奈及無助感。
我母親為外公外婆找了大概不下5個保姆,因為運氣好碰到了現在這位,勤勞大方,心胸豁達,做飯好吃,不嫌臟臭。我外婆對保姆的要求是吃的少做的多,如果看到保姆閑下來,馬上就找事給她做。凡事都要聽她的。今天聽母親說,保姆從不喝外婆家的酸奶(1.8元一杯),是因為有一天保姆聽到舅姥爺要外婆喝酸奶,外婆說"我不喝,如果我喝了保姆也要喝"。再此說明一點,外婆並不是刻薄的老太太,對兒女子孫都傾注了一切,但是在老人眼裡,保姆是僕人,不是自家人,她的不尊重是無心的)4 用盡全力照看及陪伴老人依然不快樂帶來的強烈失敗感
我母親常說,每次看到你外婆邊哭邊說:"活著遭罪啊,死了才好"之類的話,都覺得心灰意冷,繼而反感,最後直接走掉。作為盡心儘力照看老人的兒女,這種哭訴讓人特別不能接受。即便理智上明白他們也許是因為病痛,但情感上是無法共鳴的。
老人不配合治療,家庭拮据引發更多糾紛等其它情況不多說了,以上四點只是冰山一角。
經歷了各種困難與壓力仍然全心全意照看老人的人,應該大多都有「沒有遺憾」的心境了。確實很多時候,親人臨終會給我們帶來這樣那樣的遺憾。其中的一個原因來自於:它無法彌補。我想樓主問這個問題實際上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心理上的避免遺憾,面對的是自己內心的喪失和缺失,如何讓自己真實接納這樣一個狀態;那另一方面就是來自於醫學方面,如何科學幫助親人避免更多的傷痛和遺憾。我想給樓主推薦兩篇文章,恰巧是之前我寫下來的,感覺可以分別從這兩方面來回到樓主。希望能幫助到你。當我們談死亡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獻給所有不願被傷痛擊垮的人 - 花點時間了解自己 - 知乎專欄 當我們談死亡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獻給所有不願被傷痛擊垮的人 - 花點時間了解自己 - 知乎專欄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 花點時間了解自己 - 知乎專欄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 花點時間了解自己 - 知乎專欄
把一切視做上天安排的考驗。當然也許沒有一貫的基礎,臨時調整也不一能做到。面對認知功能保持相對完整的臨終者,多談信仰宗教理想信念,一起回憶往昔自己覺得快樂的記憶,尤其是當你能空出來與他/她相處的時間不多的時候。面對更多認知出現障礙的臨終者,要理解:他/她痛苦的表現,他/她偏執的表現、反復無常的表現,讓你感到難受,你感到難受正是因為你對他/她有感情需要,而不是因為你「討厭」他/她。異常的表現不是他/她的錯誤,而是因為不幸患上疾病。對他/她的感情需要也不是你的錯誤,而你與他/她一起生活的羈絆。最後要知道,你不能完全了解和理解對方的情感需要,尤其是對方的情感功能已經受損的時候,但你能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
從父親被查出肝癌晚期到去世,兩個月的時間。兩個月的時間,我失去了我的父親。。。
從被醫生告知,到父親離世的那一瞬間。我基本都陪在他的身邊(除了某些時候要去照顧年幼的還在上小學的妹妹)。在父親生活可以自理的時候,陪他聊天,談論一些父親感興趣的新聞時事;在父親生活不能自理的的時候,整夜守在他身邊,照顧他;最後一天父親徹底失去意識的時候,我也仍然一邊落淚一邊拉著他的手和他說話。一直到最後葬禮結束。感覺滿腦子都是父親。做的事情也都是圍繞著父親。
親戚朋友對於我的做法都表示滿意,表示認可。人們似乎覺得我沒有留下遺憾,我當時也覺得自己沒有遺憾了。
人們都說時間會把這份悲傷沖淡。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卻經常不經意的想起我的父親。那種忽然之間意識到自己沒有父親的痛苦會立刻席捲身心,淚水也會立馬蓄滿眼眶。我想,所謂的不留遺憾無非是人們為了安撫別人和欺騙自己。因為,不論是誰的離去,生活總得繼續。總得用一些說法或者說辭去安撫自己和別人。失去親人,尤其是至親,必然是人生最大的痛苦。這份痛苦其實並不能隨著時間淡去…與時間一起走過的,是我們慢慢成熟的心態而已。。。我看了一下其他人的答案,都寫得很好,本來不準備回答的,但是憋著幾句話怕睡不著。
其實不僅僅是對對臨終前的親屬,對待任何一個跟你生命有羈絆的人,你都應該有這麼一個理念,「把每天都當做最後一天去相處」。
只有這樣,當不幸真的發生了之後,你可以有這種感覺「我和ta度過了一段值得回憶的時光」,而不會到最後說「我多希望以前……」
生活不會一切如我們所願,所以在能生活的時候好好珍惜。生命中丟失了這麼一個值得你照顧TA晚年的人,你怎麼都會覺得遺憾
我最近答應自己一件事,所以,這裡只是草草說下。
一定要傾自己的全力去照顧ta,除了身體上的,還有心靈上的,當然更要保證時間。
可以在搞定身體照顧的前提下,和ta聊天,哪怕ta沒有回應,也值得那麼做。
最最重要的是擠出時間擠出時間擠出時間!
只有做好告別,才能在10年20年30年後,在自己對人生有了更深一層感受後,沒有絲毫遺憾和愧疚。
親不待,是人生最大的遺憾之一。只能心中約定,來世再聚,報答一切了。你們真的知道人臨終前需要的是什麼嗎?
你需要知道TA需要什麼、心裡渴望什麼?做法很簡單:盡量滿足TA,盡量滿足TA,盡量滿足TA。一般人在臨終時,由於生理力量的逐漸消散,最需要就是放鬆、舒適。這個網上可以查到,上面也有說到。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心理。
這時候的人,一般在心理上會產生三個危機:一是孤獨,二是恐懼,三是遺憾。1.孤獨。不要太打擾,只要靜靜地、溫柔地陪伴就好了。
2.恐懼。最大的莫過於對於死亡之後的恐懼,還有對於死後還活著的人的擔憂。這個因人而異,可以和TA聊聊,免去其後顧之憂的話。
3.遺憾。人在死亡前,會不可避免地想起自己的一生。這一生是否有遺憾、有悔恨……這涉及當事人最後的心理認同問題 。要告訴TA、讓TA知道,你們是愛TA的,TA的一生是無憾的。
總之,就是最好能讓當事人心情平靜地離開。TA心情平靜、內心安樂,這也是家人最大的安慰,即便有什麼其他的遺憾,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消解了。身後萬拜不如身前多善待
姥姥走之前的一個周,我白班我媽晚班,寸步不離的守著。
就坐在她床頭,哼兩聲就是要起來吐一吐,然後漱口擦嘴扶她躺下;一直哼哼就是難受,撫摸撫摸後背像哄小孩子一樣,她就能睡一會兒。
直到她離開。
我很捨不得,但是不後悔。
初中畢業帶她去了港澳和雲南,純自由行老太太玩的很開心;我高二的時候姥姥檢查出來胃Ca晚期,努力控制病情的同時帶她去見了所有想見的老朋友;只要是假期我就能陪著她,散步看電視去超市,只要她和我說話就安心陪她不玩手機。
努力做好一切我能為她做的,能陪她最後一段路,我很滿足了。她還沒見過我結婚生子,她還沒聽見過我的寶寶圍繞在她身邊外婆外婆的叫,我好想她再親親我抱抱我摸摸我的頭,我好想再看見她和爸爸在我面前膩膩歪歪,怎麼會沒有遺憾,回憶過去我真的覺得好後悔沒把每一個細節做的更好
記憶最深刻的是姥姥,當時得了一種怪病全身筋肉緊縮,母親和幾個姨去分別輪流看護姥姥。那時我還小,上小學,基本上一個學期沒怎麼見母親。其實相隔只有自行車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可是那會地處偏僻,不方便開會行走。母親一共看護了有大半年,我期間去看望姥姥幾次,那會姥姥身體還可以,但是做飯那些是幹不了了。後來,在一個凜冬的早晨得知姥姥過世的消息,當時沒有太大的觸動,事後越長大越發現很後悔那個時候沒能再見姥姥一面,這也是挺遺憾的。老人無論是過老離世還是慢性得病,總有彌留之際,比那些得急症來的好些。那簡直就是晴天霹靂般讓你措手不及。所以,在老人臨終前如果可以去看就去看望看望,說幾句話或者看一眼也是好的。
我爸去世前我在醫院待了一個月,還有我後媽,她照顧我爸挺用心的,雖然結婚才兩年我爸就重病了,但是我還是很討厭她。
我對我爸感情並不是很深厚,我在醫院就是每天早上出去給他買買飯,把播放器打開給他聽音樂和相聲,打吊水的時候扶他去廁所,我洗衣服的時候後媽會把我爸脫掉的秋衣秋褲內褲丟給我,再然後我爸偶爾給我說一句去把尿壺給我拿來然後尿完我給他倒掉之後大部分我倆都相顧無言,充滿尷尬。因為我爸是肝癌晚期腹水比較多,肚子很大醫生就在我爸肚子里插了一根管子外面是一個袋子,腹水每天都會流到那個袋子里,滿了的話袋子底部有個塞子拔掉用盆接住倒掉,從肚子里流出來的還有部分脂肪纖維什麼的白色的一縷縷,有時候會卡在管子里,我都用手,搞不好就弄一手,這件事不知道為什麼我後媽從來不做,每次都喊我。後來說是做手術,我爸沒錢,叫我開口跟我姑姑借,因為之前我爸的脾氣不好,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很僵,剛跟我姑姑吵架不久就查出來得了重病,他不好意思去借,我姑姑說要不是你張嘴借,我都不會給,我尷尬的笑笑,前前後後大姑小姑嬸嬸借了六萬塊,推去做手術了,手術挺好的,說是癌細胞被控制住了,但是出現了可怕的併發症呼吸道出血,一開始吐咖啡色的,我們並不知道那是血,還以為吃壞了,後來就是鮮紅色,根本控制不了,讓我打電話給醫生,醫生告訴我這種情況你們要有思想準備,醫院來了也是白來,我只好跟我爸說你吐的是淤血,慢慢就好了,垃圾桶就放邊上,從來不吐進去,順著嘴流,我就給他擦,吐到地上我就馬上拖地,有一次吐了還來得及趴到床沿就嘩啦吐了我一身,味道很大,我還是先給我爸清理,我姑姑說不要直接用手,帶上手套和口罩吧,我說不用了。直到他去世的那一晚疼的死去活來在床上翻來覆去我們除了掉眼淚安慰毫無他法,眼睜睜看著他斷了氣,我握著他的手,從醫院回來到家很少和我說話,他是個有自尊的人,從來不願意在床上大小便,都叫我們扶著他去,後來知道因為我是女兒不方便。直到有一次我聽到奶奶跟我說我爸回家後,跟我奶奶說我在醫院除了玩手機屁的忙都沒幫過,太不懂事了,要這個閨女能幹嘛!!
每天從住院部跑來跑去給我爸拿中藥,交費,瑣碎的小事都是我來做的雖然不值一提,但是我爸也沒有承認過,我已經不在乎了,人已經去了。
還有他在醫院的時候半開玩笑的說,我每活一天,就是給繁華增加一天的負擔,借的那幾萬塊錢以後你結婚了就從你彩禮里還吧。
我知道他有遺憾,遺憾的是不能再繼續活了,去世的當天還掙扎著要去醫院,他相信他還能活下去,之前做了手術知道病情沒有在繼續惡化之後,開開心心的,跟我說,做了這次手術我回家好好保養最少能活個十年,十年後醫療水平又提高了,我再做個手術,又能活十年,只是不能幹活了,只有靠我閨女了,我說不出來話,一直點頭。
我並不遺憾,除了葬禮那天嚎啕大哭過後我再也沒有為他掉過一滴淚,哭也是想到了我可憐的奶奶喪子之痛心裡的痛苦。看到這個帖子還是挺難受的。外公今年6月17日凌晨3點44離開的。我在省會上班。家裡就在省會旁邊的一個地級市。其實車程也就半個小時。外公是得胰頭癌走的。之前因為一些別的毛病陸陸續續住了差不多一年時間的院。這一年媽媽都把家安在了醫院。我只要周末也是泡在醫院。陪著外公。即便離家裡如此近。和外公感情如此深。還是沒趕上見外公最後一面。這便成了最大的遺憾。直到外公過世快末七的時候。做夢還會夢到外公和我說走得太急。沒來得及和我說再見。即便睡著也哭得醒了過來。所以。家裡有老人。還是多多陪陪他們。把握在一起的時光。畢竟人生一世。最後後悔都為時已晚。
我媽媽是在2007年檢查出乳腺癌,隨後立即手術?化療,除了上學幾乎全程陪伴在她身邊,2011年癌細胞肺部以及骨轉移,呼吸功能越來越弱,脊椎痛到整晚整晚睡不了覺。當時我在鄰近的城市工作,心態從不能接受到逃避到最後辭去工作回家照顧她,每天喂她吃飯,給她洗臉擦澡,每隔八個小時喂她吃止痛藥,給她打止痛針,嚴寒的天氣背一床棉被睡在她卧室的沙發上一步不敢離開,後期越來越嚴重就披件軍大衣沒日沒夜地熬,看著她受煎熬實在忍不住就躲到廁所哭一場,出來之後繼續故作輕鬆,生怕影響她的情緒。臨終前幾天她的呼吸功能越來越衰弱,口服?肌注止痛藥聯合使用,除了睡著以外就是胡言亂語(也許是肺性腦病,也許是鎮痛藥引起),去世三天前整個人突然精神了,甚至眼神都開始閃光,我僥倖認為媽媽病情開始好轉,三天沒有睡覺的我在那天中午吃過午飯之後交待了家裡親人以後我就去睡覺了,躺下不到半小時姑姑衝到房間告訴我媽媽走了,我鞋都沒來得及穿跑到媽媽房間,瞳孔散大,頸動脈搏動消失,這些在工作中常見的診斷標準套用在自己的至親身上時,我特別恨自己面對疾病、死亡時的無能為力,恨自己這麼多年疏於陪伴,卻都已是枉然母親已經離開快5年了,我依然聽不得冬夜裡的風聲;會時常想如果自己畢業後沒有離開她的身邊,在家附近的衛生院找份工作陪著她該多好;一直存著她的手機號捨不得刪除,有一天看到號碼的新主人註冊了微信,那一刻很想加了微信跟這個人說說話,可是怕嚇著別人還是作罷了所以我想,無論如何都會遺憾吧!我們能做的只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生命倒計時的人輕鬆些,讓他開心,對自己而言珍惜相處的時光,多留一些片段在記憶里,就這樣。
不請自來的小白
今天是中秋佳節,可是我再也不能陪她度過了,我大姨,在我迄今人生道路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人。今年4月初查出肝癌晚期,多方治療無果,6月11日在一所腫瘤醫院去世。上個學期我大一,外地讀書那個學期一共回家4次,除去第一次每次回家都是為了看她。5月中旬她剛從北京回來病情比較危重全身泛黃,月底回來已經併入膏肓,阿姨是高三教師她一直問著時間熬著熬著熬過了6月8號,那天我最後一次回來,一直陪著她直到她離開。她生病的時候我媽媽作為妹妹一直全程陪護,以及我的姨父,我表哥(大姨的兒子)。她每天,只要是清醒的狀態下就開始清人,看看誰來了誰沒有來,誰去誰留都無所謂就是這三個人哪裡都不能去。因為這三個人是她一生的牽掛和不舍,如果說真的要讓自己不留遺憾那就是把想說的話都告訴她,把她所愛的人都照顧好。在面對我們深愛的人的離開,我們所能做的真的很少也很微不足道。不過這之後即使再怎麼不留遺憾,每天你都會想到她,我每一天都在想她就像她從來沒有離開一樣。我阿姨生前非常愛照相,我之前有她很多照片,但是看了都會很心痛只留了這一張我始終捨不得刪掉。父親胃癌晚期,術後病理顯示已有肝轉移,按照醫生的說法,這種情況一般只剩2到6個月的壽命了。現在只能盡最大努力去陪伴他,照顧他。父親術後體力很差,旅行遊玩等耗費體力的事情都無法進行。現在深切體會到「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的含義,為減小遺憾,列了一個陪伴清單,希望能夠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全部完成。
1. 為父親洗熱水腳、洗頭各100次以上(已完成21次);2. 為父親捶背揉肩捏腿各100小時以上(已完成18個小時);3. 陪父親散步聊天100小時以上(已完成52個小時);4. 為父親測量血壓、血糖、體溫、血氧飽和度、心率等指標各100次以上(均已完成100次以上,超過100次後會繼續做下去,但不再計數);5. 為父親講工作的進步和100個以上笑話趣事(已完成87個);6. 向父親分享自己內心深處一直保守的秘密(已完成2個);7. 把自己想對父親說的心裡話全部告訴父親,毫無保留,不再羞於表達(已完成一遍,準備再完成3遍以上);8. 日常生活中為父親抓拍1000G以上的圖片和視頻,永久留存,多年以後與自己的子孫共同翻看,向他們講父親的故事(已完成12G);9. 按照父親的意願,陪他回老家修築一座合適的墓地,了卻他的後顧之憂(尚未開始);10. 親自為父親做飯做菜100次以上(已完成8次,主要是父親更喜歡吃母親做的菜);暫時先寫這麼多吧,以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充。推薦閱讀:
※該讓未成年人參與到對臨終老人的照顧中嗎?
※人們在虛擬生活中投入的精力是否對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有積極意義?
※為什麼周圍都是蘋果?
※先知道對電影的評價再看電影,會影響看完之後的評價嗎?
※在目擊證人提供嫌疑人相關線索時,有哪些方法可能可以降低無辜者被指認的可能性?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