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被視作一種時尚,喝茶為何不能被視作一種古典?

通常會有人說「我們去喝一杯咖啡吧」,但是沒人說「我們去喝杯茶吧」。喝咖啡可以發展成一種時尚,喝茶為什麼不能發展成一種古典。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有時間,一起去喝咖啡」

這句話的意思,「有時間找個地方坐坐,咱慢慢聊」

而不是真的為了喝咖啡。

如果現在市面上所有的咖啡館變成茶館,那就是這麼說了「有時間,一起去喝茶」

問題不是這兩個東西有什麼區別,而是「茶」沒能出現一個星巴克一樣的公司把咖啡這個品類出時尚,小資感。


謝邀!

我覺得喝茶不但可以是古典,也可以是時尚啊!~ 一點都沒有問題,而且這本來就在社會及市場上發生著!!!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通常說出「我們去喝一杯咖啡」的人進了咖啡店大多都是點了一壺茶 :)


這本來就是偽命題,你做過調查沒有?在廣州,老一輩經常說:得閑(有空)飲茶!


謝邀。

想起來以前的一件事。

1987年11月12日,位於北京前門的第一家肯德基餐廳開業。

有趣的事情是,前門肯德基的三樓每個禮拜天都給人家舉辦婚禮。在肯德基這樣的快餐店舉辦婚禮,這大概當時全世界絕無僅有的。

那個時候能夠到肯德基舉辦婚禮,在北京是一件很時尚的事情。

但是,到了今天,我們就不會把肯德基看成時尚了,而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時尚,時:時下,一個時間段;尚:崇尚,高品位,領先。

時尚,一般都是有一個在「當下」顯得「稀有」的屬性在裡面。

比如限量版的包包、珍藏版的手辦、很貴的飾品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說出來能顯得「有面子」的物事。

喝咖啡在現階段剛好符合,和幾十年前肯德基一樣。

不僅僅是我們會這樣,外國人也會這樣。

少見的、看起來比較拽的也是時尚。

比如前年很火的這張圖

我的腦白金,時尚最時尚。

茶只是目前沒有一個這樣的品牌而已。


喝茶和喝咖啡都是一種生活方式。一般咖啡店都有茶。愛喝茶的人不在少數。


給你10塊錢,你拿茶葉裝逼難度太大


你說的情況完全是中國現在的情況,是在一個剛剛引進咖啡,開始了解咖啡的階段。所以並不代表什麼特別的問題。

如果是在歐洲,茶比咖啡高貴,茶具也遠比咖啡具高貴。英國王室御用茶具供應商銷售的茶具價格高昂,絕對是咖啡杯具無法相比的。甚至成套的杯具只有茶具,沒有咖啡用具。

在國外常說的,「let"s have a coffee」就相當於「let"s have a coffee break」,

或者就是「let"s have a break」。一起都是一樣的,就是要休息一會兒,喝點什麼。至於喝什麼就隨意了,全看個人喜好。


本人兼有茗茶愛好者、葡萄酒發燒友與咖啡從業者這幾重身份。以我淺薄的認知來看,其實當下茶文化也如同葡萄酒品鑒、精品咖啡運動一般在經歷一場革命,越來越兼有科學精神、時尚氣息與高品質,如果還能保留構建一些傳統茶文化中的精髓,未來真的不可限量。


一方面,咖啡館,適合商務洽談、朋友約會、捧本書消閑,茶館,要麼逼格和價格高到不敢大聲喘氣,要麼打麻將擺龍門陣,當然也有商務型和約會的,但是實在少和不好找。

把茶做成古典也不是不成,如果要開一家茶館,完全可以往古典方面努力啊。


本寶才不是資本主義作風的擁戴者,奧利奧+普洱熟茶才是一絕,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普洱茶,才是完美!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不崇洋媚外。

從事茶葉行業,除了多交了很多朋友,最大的收穫是讓我與爸爸的交流多了(有故事的女同學,略……),至少也是個好的開始。茶的主要是消費的主流人群是三十五歲以上人群(數據是東莞地區)。雖然茶葉從業人員都是80後為主,但茶還沒有正真打入80後市場,面對的消費群體都是稍大齡的、相對有消費力的茶友,讓他們去接受時尚,是比較不實際的。

扯遠了。

其實為什麼年輕人不喝茶,是他們覺得茶的水太深,學問太廣,規矩太多,許多人走到門外,就拐彎走了!(當然,年輕人耐性不足也是一個阻礙因素)我們應該找到讓年輕人喝茶的契機,當然中國六大茶類外加一個花茶,都是味覺的奢侈品,當然就是商家牟利的工具,價格虛高,又讓年輕人止步於此。

作為現代茶葉從業人員,我們有義務將茶葉虛幻化的外衣剝開,讓她親民化,年輕化。不要開口就說這樣拿杯不對,這樣穿衣不讓到茶舍,這樣不那樣不。。茶只是一個日常飲品而已!


喝咖啡不是真的去喝咖啡,只是找地方坐下聊聊。

茶么,好的茶店太貴!一般點的太吵!偏偏咖啡在國內變成了高逼格,咖啡店通常比較安靜消費也不高。其實國外很多咖啡店都是很嘈雜的............


咖啡館比茶館好找


謝邀。

喝茶的門檻太低了,是個人就可以說去喝茶,看著似乎沒有技術含量也沒有逼格。

很多人喝茶不知道喝茶的講究,結果到最後,茶的苦澀被當成了本來的味道。這些人不知道泡好的茶應該有回甘,有各種花果香,不知道如何體會茶的甘美,認為茶的原味就是苦澀難喝的,認為茶葉是老年人才喝的低檔商品,在這些人看來,龍井,碧螺春,鐵觀音,大紅袍,普洱之類的茶說不定都只有一個味道。這些人怎麼可能回去欣賞茶葉呢?

喝茶需要學習,在沒人教的情況下,入門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人教,喝茶就成了一件不算複雜的享受方式,哪怕年輕人也會從中得到享受,之後就是個人興趣和口味的問題了。緣分很重要。


全球頂尖的展望紅寶石也不過人民幣2000+一公斤,請問全球頂尖的茶葉多少錢一公斤?

不是我不想不喜歡喝茶,是我喝不起……


茶離我們的生活太近,沒有什麼疏離感,所謂「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疏離感,營造不出魔幻現實主義的感覺來,自然中產階級是不會感冒的。咖啡是外來之物,疏離感天然存在,這是咖啡的優勢所在。

當然解決的方案也不是沒有,引入一些儀式(譬如日式茶道、功夫茶等等),疏離感就營造出來了。所以單說「我們去喝杯茶吧」信息不充分,改成「我們去個環境好的地方喝個茶吧」,可能效果就會好得多。

此外,就是好茶比好咖啡貴得多。


看什麼情況了。

比如談戀愛。茶這種越喝心越靜的東西,跟對象去喝的話,多巴胺啥的都喝沒了。

比如談商務事宜。那就很多了啊。有些中年人喝不慣咖啡,去茶室喝茶的有的是。

比如只是朋友坐坐閑聊。年輕人很少,這是真的。原因是當年咖啡熱起,年輕人都把喝咖啡作為一種時尚。喝茶總給人一種老幹部的感覺。

喝茶其實略麻煩,不像咖啡,我給你做一杯,你就可以一個人喝去了。喝茶得一直泡,一直泡。一對情侶去喝茶,如果情侶兩個都不會泡,旁邊就得有個茶藝師,不覺得畫面很喜感么?年輕人少有會泡茶的,去喝茶的時候,大概也需要茶藝師在旁邊泡茶。注重私密感的年輕人大概也不會覺得這種氛圍很和諧吧。

所以作為我的朋友、男朋友,都是很幸運的。不管談什麼,都直接拉回家,泡個茶,大家冷靜冷靜。

【分割線】

看到幾位對茶館的印象仍停留於彪形大漢光著膀子磕著瓜子的畫面,我只能無奈搖搖頭。

我很少拍我們茶室的照片,只留了一張。

從二樓走廊拍的天井。有魚池,有搖椅,天井頂上是玻璃,沒有客人的下午坐在搖椅上看看書,感覺還是很棒的。

有人列舉了咖啡館諸多好處,我們都有。另外,還有朋友的一家,纖細靈秀的姑娘彈著古琴。這種茶室在我們這裡好多,相反,嘈雜混亂的那種,已經漸漸淡出了。

不過,我很贊同,茶館確實比咖啡館難找。以我們茶室為例,我們開在酒吧街里,鬧中取靜的一個地方。我從來不給人電話指路,都是跟人講好在哪裡等,我過去接人家。

怎麼說呢,咖啡和茶都是我的愛。喜歡哪樣也都是見仁見智。年輕人不喜歡喝茶也正常的,因為茶就是要心平氣和地品的。

有一次我給我另外一圈朋友泡茶,十幾個大男人嚷著要喝茶,那個蓋碗又小得要死,我心急火燎地燒水泡茶,手指燙了都不管。然後第一泡難喝到不行。躁的時候喝不出茶的好,躁的時候也泡不出好茶。


喝茶是融入華人血液裡的生活方式,它平常而古典。由於隨時可見,所以我們不太發覺而已。

至少我的朋友裡面,都是即喝咖啡也喝茶的。


因為有太多人和題主一樣不知道喝茶其實可以有多古典優雅高端。


推薦閱讀:

茶文化究竟是指什麼?
如何高逼格得泡茶?
如何鑒別玫瑰花茶,以及各種其他花茶?
如何品嘗正山小種?

TAG:時尚 | 生活 | 咖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