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關於性別研究有什麼重要成果?
來說一些我個人覺得有意思的、非專業人員也可能感興趣的、與中國相關的成果吧。
一、《中國婦女發展20年:性別公正視角下的政策研究》
因為2015是95世婦會20周年,所以有很多在Beijing20+的名號下出產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由GAD網路協調小組推動的《中國婦女發展20年:性別公正視角下的政策研究》(GAD來啦!攜重磅研究成果閃亮登場)—— 微信公號在推送時說有贈書活動,不過現在應該已經截至,各位不用試了。二、李綠洲著 If you are the One + 羅、孫兩位老師合著的 Are you the One?
這兩篇文章從《非誠勿擾》的文化符號與政治意義入手,分析了性別政治如何通過媒體在中國發生。其中對女性身份在消費主義與男權文化的雙層擠壓下的發展困境有十分不錯的見解。這兩篇文章代表了在海外逐漸龐大的中國性別研究團體的興趣趨勢——媒體與性別是近年來十分熱門的領域,中國作為研究範本的選擇之一,有著不勝枚舉的實例以供學習,在未來是很寶貴的學術挖掘地。另有三篇文章,與這裡的兩篇遙相呼應:王創業老師著《虛幻的女性主導——對電視節目《非誠勿擾》的符號學解讀》、王純菲與王影君合著《現代性視域:近現代以來中國廣告女性角色訴求取向的演變》、張敬婕與高音子合著《中國電視新聞節目中男女平等價值觀監測報告 ——以江蘇衛視《江蘇新時空》為例》,均為2015年在媒體與女性的交叉領域中比較有意思的讀本。將這5篇文章稍作對比,也可以看出國內外學界在理論運用、學術規範、文本撰寫方面的不同與差距。三、Translating Feminism in China: Gender, Sexuality and Censorship
寧波諾丁漢大學莉老師的大作。這本書可能不符合文初的「非專業小白」,它的理論濃度需要紮實的女性主義哲學功底,但書中對於「女性理論」如何在中國被「翻譯」、「修改」、「和諧」的歷史敘事很有意義,這一部分不難懂。這本書的重要性在於它切合了女性主義的「旅行理論」(Travelling Theory)這一十分關鍵的學術問題。西方的理論最初是怎麼來到中國的?西方的女權思想如何被翻譯?西方的「第二波女權」如何影響中國學界對女性理論的刻畫?女性主義開始在中國發芽的今天,這本書提供了及時的反思道路。對於專業人員、或者志向在此的學生,這本書我極力推薦。
四、性/別化的種族歧視:後殖民女性主義的觀點(上)
以及性/別化的種族歧視:後殖民女性主義的觀點(下)這不能算是研究成果,也和中國本土的性別發展沒有太大關係,但楊佳羚老師這兩篇文章寫的太好了,因此在這裡提及。楊從查理周刊事件談起,夾敘夾議,援引貼切且深厚的理論援助,闡述了「性別歧視」、「政治正確」、「種族歧視」、「中心與邊緣」、「話語霸權」諸如此類「後殖民」觀念的牽連性,將分散且複雜的社會現象串聯在一起,只要認真讀,非專業小白也能讀懂,令人獲益匪淺,楊老師功力可見一斑。
不習慣繁體的各位,微思客有轉載簡體版本,自行百度即可。其實相同於楊老師這兩篇文章,對於關心女權的朋友來說,去年的「女權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男性身份與女權主義」這兩場輿論交戰所觸發的許多文章都值得存讀。
此中優秀的評論文章,比如宋少鵬在破土推送的關於女權運動與左右意識的文章、戴錦華老師的「多妻幽靈」一文、長平老師的「男性女權主義者」的自述、婦女研究輪從推送的多篇書評(還有本人在端傳媒發表的關於女性參政的文章--捂臉軟細跑--)等等五、消失的女生:國內學術機構性別問題調查分析報告 - 以負熵為生 - 知乎專欄
關聯:推動學術界性別平等:我們可以做些什麼王立銘等人做的這項調查,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的社會價值。完整的報告還未推送,但就目前已得的結論看來,這份調查及時地補足了我們對於學術界性別歧視的觀察上的知識漏洞。不多說什麼,這兩篇均值得一讀。謝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開誠布公的說一點:我不是一個性學研究人員,也不是女權主義研究人員,我對中國女權主義的了解基本為零。把女權主義作為我們一個社會學的分支,我只是按照正常流程上過兩門博士和碩士level的選修課程。但是我很感謝這個機會,這是第一次有人邀請我回答非戀愛類,非誰喜歡誰我應該怎麼辦,非性知識類話題,我都快感動的哭了。所以,既然是一個比較學術性的話題,我就推薦幾本這個學科的學者和幾本書和一個大學吧(都是基礎類)。
提到性別研究,不能不說女權主義,說到女權主義,不能不提: Simone de Beauvoir(翻譯成:西蒙,德,波娃?) 薩特一輩子的情人。
她一生批判男人,說在男人眼裡,女人就是性的代名詞(個人挺肯定這個說法,一般男人看女人,甚至女人看女人,就是看性特點,比如大腿長不長,胸如何,屁股如何)。好玩的是,波娃一輩子都實行「開放性關係」,這是個文雅名詞,說通俗了點兒就是跟好幾個人保持性關係。是好是壞不好說,不過這就是她的個人生活準則,以中國主流的道德觀來看,應該會被批判。如果你們想了解她的學術觀點,請閱讀:the second sex,第二波女權主義的代表作。如果更有興趣,可以看我非常推崇的現代女權主義奠基人,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Judith Butler她的作品很多,有興趣可以自己找,這裡我推薦她的相對比較好理解的Women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elected Publications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Hosting a Women"s Conference: Beijing and Beyond." pp.171-187 in Hilda R?mer Christensen, Beatrice Halsaa and Aino Saarinen (eds.), Crossing Borders. Re-mapping Women"s Movements at the Turn of the 21st Century .Odense: University Press of Southern Denmark (2004).
「Promising and Contested Fields: Women』s Studies and Sociology of Women/Gender in Contemporary China,」 (co-authored with Esther Ngan-ling Chow and Jinling Wang ) Gender and Society, Vol.18, No.2: 161-188 (2004).
「In Search for 『Authentic』 NGOs: the NGO Discourse and Women』s Organizations in China,」 pp.159-179 in Ping-Chun Hsiung, Maria Jaschok, and Cecilia Milwertz (eds.) Chinese Women Organizing: Cadres, Feminists, Muslims, Queers. Berg Publishers (2001).
「In a World Together, Yet Apart: The Coming of Age of Young Urban and Rural Women in the 『70s, 」 pp. 1-26 in Xueping Zhong, Wang Zheng and Bai Di (eds.) Some of Us: Chinese Women Growing Up in the Mao Era.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1).
希望這些資料可以幫助對這個學科有興趣的人。
謝邀,結束了黑白顛倒的考試周,終於有機會認真來回答這個問題。
說實話,我並不是專業研究女性與性別的,但是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便越來越意識到女權之路任重而道遠。所以只能在此說一些自己淺顯的看法。不止在中國,甚至在更早進入工業社會的西方國家,性別歧視都在長久而持續的存在著,可怕的不是男權階級對於女性權利的抵觸,而是很多正在受到歧視的女性本身,都沒能意識到自己正在經歷著不公平的對待。身處囹圄而不自知,就沒人能真正度你。
社會給女性和女權主義者貼上的標籤,以及很難改變的刻板印象,都在阻礙著當代女性的平權之路。
剩女,女漢子,女強人,女博士
有多少標籤你已習以為常,有多少標籤你根本發現不了其中深深的惡意和歧視。
不要女強人,要強女人。
前些日子在澎湃上看到了一篇新聞報道, 大家可以點進去看一下 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6296
學術界女性學者流失嚴重,文章中也提到了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豈止是在學術界,縱觀社會,企業中的管理層,政界中的掌權者,女性比例又有幾何?還有,我不得不提到的,全社會一片祥和之聲的,全面開放二胎政策。
現任ZF號召女性回歸家庭,多麼可怕的陰謀!
爭取了幾百年的平等工作的權利,就要這樣被抹殺?為什麼幾千年前相夫教子三從四德的腐朽文化,在當今這個號稱文明的社會,又要歷史倒流。利益,又是利益。
我自然知道平權之路太漫長也太艱辛,但是因為這樣我們就要麻木就要放棄嗎?引用艾瑪在聯合國的演講If not me,who? if not now ,when?
呃。。。不知道為什麼答案裡面大都是說女性的,我想說的是性別。在2015年看環球科學的一篇關於性別區分的文章,這是在網上找到的這篇文章截圖鏈接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267
謝邀!步入該領域大概半年,目前並未有太過關注15年的學術進程。假如有了我回來補充答案。
非常感謝邀請!有點抱歉這麼學術的問題我答不來,只好說一些我參與或知曉的事情。
1、2015年,男女平等國策公布20周年。
2、2013年起,上海市開始開展「性別教育進校園」的活動,黃浦區為先驅。2015年11月,黃浦區總結了這兩年的教育成果,並且進行了試點教學的展示。3、隨著黃浦區性別教育進校園活動的成功,上海市各區縣也開始試推行性別教育。以閔行區為例,徵集了性別教育微課、性別教育教學設計稿,同時也推出了性別教育的觀摩課。4、2016年起,上海將全面推廣中小學生的性別教育。學術界的事情還不知道,希望在這個帖子里能看到學者們的回答。謝謝邀請…可是…我不是專門搞女性研究的啊,親~ 女性研究專業學術性問題我並不太懂,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女性在找對象,生殖,找工作,家庭家務勞動,教育子女等等太多方面都存在不公平,具體就不再贅述了。我想既然女性研究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女性在社會中處於更平等的地位,使社會更和諧。那不如先從延長女性產假,適當調整男性產假,還有設立公共餵奶室,再大一點,宣傳女性不要再有婚房,婚車都全部由男性出錢購買等等方面來做吧。 但是,從目前來看,單身女性不能凍卵,必須有結婚證,國家又放開二胎這些規定來看,我覺得女性主義的推廣在我國還任重而道遠~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馬前卒的文章《為何不是「八千帥哥上天山」》?
※什麼是「女權婊」?
※女性,尤其家庭主婦,有哪些價值?
※王寶強的離婚案 ,在中國婚姻法方面有哪些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