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喝茶有哪些必須的禮節么?


在品茶的過程中,確實是有一些禮節,但是並非是「必須」的。

以下說說幾個,希望能拋磚引玉。

1.作為茶客,在主人分茶的時候食指與中指稍微彎曲輕叩桌面,表示對主人的感謝。

由來:乾隆皇帝微服私下羊城,和周日清來到泮溏村口「享順樓」的小茶樓,一個夥計右手提著一隻大銅水煲,先到乾隆面前,右手往上一提,頓時滾水從高處瀉下,勢如青龍吐水,由銅煲嘴直注茶盅中,非常好看。乾隆立刻自己取過銅壺來,站起來,學著夥計的模樣,向周日清的茶盅衝起茶來。周日清受寵若驚,欲行大禮,又恐暴露天子行藏,情急之下,以雙指彎曲叩桌,聊代屈膝。民間由此效仿,遂成茶俗。

有閑詩云:「一盅兩件上茶樓,茶禮篤台扣指頭,傳說乾隆周日清,臣謝君恩當首」。

作家曾鵬在《功夫茶話》中寫道:廣東興起的以指叩桌表示為自己倒茶者的謝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別人為你倒茶時,曲指輕敲桌面,既表示注意到了熱茶正傾入茶杯,「但倒無妨」,又含有致謝之意,相當於說「這廂有禮了」。而與此同時,賓主盡可以談笑自若,話該說什麼就繼續說什麼,不會因倒茶的客套而打斷話題。

以指叩桌,後來細化到叩單指和叩雙指,有人解釋說長輩對晚輩叩單指,反之叩雙指,也有謂叩雙指代表已婚,叩單指代表未婚云云。

2.主人為茶友分茶時,宜倒七分滿即可。

由來:有語云,茶斟七分滿,三分是情意。另從實際意義,滾熱的茶水如果填滿了杯子,不便於茶友喝茶,杯子太燙。故也有語云:茶滿欺客,茶滿逐客等說法。

3.燒水之壺若是同在茶案之上,壺嘴不宜對著客人。

由來:這應該是基本的禮貌吧,好像沒聽說過有啥典故。

4.客人品茶之時(注意:非審評茶),杯子的茶水不宜喝光。客人即將辭行之時,杯子裡面的茶水要喝光或者倒光。

由來:有語云,茶留杯底是福根。也有人說留著一點茶水,意在「續杯」。而辭行之際,喝盡茶水或者是倒盡,是不希望出現「人走茶涼」的情況。

其實茶禮也是從我中華禮儀裡面分出來的一個分支,茶友們不必擔心不熟悉茶禮而不好意思等等,只要遵守基本的禮儀,都能賓主皆歡。

感謝閱讀。


一、外在

有一些茶桌上的禮節

1主泡者給你斟茶,用中指或者食指叩謝二三下。

2穿衣打扮與喝茶情境相配,不畫濃妝,注重儀容儀錶。

3不吸煙

4坐有坐相,跪有跪相,站有站相

二、內在

1注重修為,多了解點茶葉知識,發表對主泡者茶的讚美

2尊重人,不用惡語傷人,也不要溜須拍馬

3小聲講話

好好做人,才能好好喝茶


禮豈為我輩設?


叩不叩指禮都還好,只要別在我斟茶時特豪爽地一口乾了,我都心存感激。( ̄▽ ̄)


敬天 愛人 惜物

歸根結底總結起來就一個字:尊重!

我是這麼理解的:

敬天:舉頭三尺有神明,要做無愧於心的事。

愛人: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盡量別讓勞動者不舒服

惜物:如果碰到的是可以入口的茶,離開時喝完杯子里的茶。


喝茶不要和喝酒一樣一飲而盡,喝完就追著主人問,還不加茶這麼墨跡?!

主人斟完茶麻煩在桌子上叩幾下,以示謝茶


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

所以喝茶是件很細膩的事,禮節較多。


根據題主問題,我們假設題主對茶知之甚少,而對方邀請題主喝茶,更多的是想向題主介紹茶文化和自己的喝茶體驗。因此我們可以擬一個類比的問題:

廣義的學生對老師應該報以什麼樣的態度?

我的答案是:對知識保有好奇心,對老師報以謝意和感激,有一定知識基礎的學生最容易獲得老師的欣賞。

回到茶上,題主首先要對茶表現以好奇心,無論是茶的色香味,茶葉的形態,茶的產地,鑒別等等,隨著對方的講解孜孜以求。

接著,要對對方的講解和表達報以謝意。

如果有時間,事前了解一些知識會極大的促進以上兩個過程。

關於具體的禮儀,叩指很容易顯得不自然,不推薦,直介面頭致謝就可以了。

其實很多禮節都是後世的營銷中再創造的,並沒有太多深意。何況如果茶上的知識明顯不對等,擺出很多虛架子反而顯得自己有些傲慢。謙虛,真誠是和人交流的不二法門。


哪有那麼多「禮節」?純粹是作,細品慢咽足以表示對茶以及制茶人的尊敬了


麻煩走之前把杯里的茶喝完了,盡量別倒了,看著心疼。


推薦閱讀:

為什麼茶的量詞要用「泡」,跟「一泡尿」的「泡」有什麼區別?
小青柑,喜歡的理由?選擇小青柑要注意哪些方面?
當一個完全不懂茶的人被問到「這茶怎麼樣」時,如何回答才不至於太low?
有沒有講茶文化的書籍?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