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天使投資人,你在 2015 年有哪個案例最值得分享?

2015年盤點時刻,作為一名投資人,在2015年度內,講講你最希望分享的一個投資案例。

項目可以匿名,可以舉例。不管是40倍收益的得意,還是找不到接盤的失意,歡迎分享給大家以做明鑒。

-----

本問題已收錄到知乎圓桌- 2015 年度盤點


創業!多麼富有蠱惑性與激情性的詞語。曾經我風風雨雨不吝工資,不吝路途,只為這一路的經歷與挑戰,曾經有激情,有夢想,更有那些虛榮的不舍與滿足,當那些如一夜情般激情褪去,回歸現實,我只想說,穿好衣服,好好過日子吧。人說創業有四大坑:融資,跑會,孵化器與大學生,我想加一條,「零成本」營銷!這裡願意跟大家分享我一路走來的路程,希望對各位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或是打算去創業型公司朋友們一點分享跟借鑒:

一次創業心血路:

在進創業型公司之前,我從事的是公關營銷行業,在一家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傳播公司做媒介總監,服務於汽車行業,手下最多的時候有5個人;在那個公司2年左右的時間裡,我搭檔過4個客戶總監,也就是說,待了將近兩年,搭檔換了4個(人家自動走的哈),我也算是比較堅守跟牛掰吧?(當然期間也很多人找過我,但是我捨不得這幫跟著我的姐妹,一直沒動)直到2014年的,我其中的一個搭檔找到我,跟我說##,我目前在一個汽車後市場的創業型公司做CMO,你看你要不要一起來做,工資剛開始少,就1W,但是12月份A輪工資翻倍,並以後隨著融資工資遞增,而且有期權,他說這個也是CEO答應他的條件,所以我也一樣。並跟我講了下什麼是汽車後市場,未來的前景等等。我聽完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原因有幾點:第一,我比較信任他;第二,我大致能判斷出來汽車後市場是未來的一個趨勢;第三,下一個對自己職業的追求確實是自己做品牌,而不再是乙方。所以綜上無論從那個角度這都與我的規劃完全匹配,所以在我還沒正式入職的時候就開始啟動了工作,主導了他們上市的一個小型的發布會。如此我就進入了2014年最炙手可熱的汽車後市場的020項目,從此走上了焦慮與憂愁並存的一年(稍後更新我這段歷程)

2014年中旬到年底是汽車後市場項目最炙手可熱的一年,熱到發燙髮紫,我經歷的第一個創業公司團隊是純屌絲創業,是那種真的沒人,沒錢的那種,也沒太多經驗,但是就憑藉著敢闖,敢幹的拼勁在整個汽車後市場中佔了一席之地,而且還是屬一屬二的份額,還記得那年發布會現場,前兩排滿滿的坐的不是媒體記者,而是投資人,他們踴躍積極的提問發言,試圖在短短的時間內一探究竟,而發布會完畢的兩三個月時間內,公司的電話基本沒停止過,有投資人更有要加盟的代理商,有的地方需要加盟的商人,甚至一天幾個電話,言辭懇切到說,我是某某地區汽車配件最大份額最多的代理商,總部有任何要求還有加盟條件都可以無條件答應,只是想加盟做這門生意等等云云,每次接到電話我都會在心中思考,很明顯這門生意目前為止並未掙錢,甚至做一單虧一單的地步,你要我怎麼回答你呢,心中充滿疑惑,同時,憑藉自己以往在汽車圈的交情,我不斷的運作媒體報道,觸碰媒體,也在不斷的去接觸車友會,試圖想從用戶本身需求出發來理順這個商業模式,真正走向正軌,當時的媒體特別買賬,都覺得這個模式真的可行,但是車友會的用戶並不十分感冒,最大的問題就是保養上門的質量問題。我也把電話情況上報給我當時的CEO,他的想法是堅決不加盟,保質保量,當時的策略是把這個事業做重。與此同時國內數一數二的投資公司也都在接洽中,在談融資的過程中,我們又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數據,融資估值的時候,投資公司要問你數據,這與融資金額息息相關,當時因為我對汽車媒體較為熟悉,所以知道流量與其中的厲害,所以曾經我特別的努力想把汽車垂直拉一家進入我們的陣營,而同時我們的CEO也與一家電商平台做接洽,兩個月之後我們終於接洽進入電商平台,訂單與流量都獲得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長,但是輝煌的背後一定是有血淋林的代價,那就是虧損!就這樣在輝煌與矛盾的交叉口,矛盾與分歧來了,對於市場傳播,我的CEO與CMO產生分歧。CEO更多的認為,我們應該進行行而有效的傳播,依稀記得他手裡拿著手機跟我說。##你看,這篇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話題性多好,刷屏了,我就是要這樣的傳播,這不就是我的故事嗎?為啥我們不做這樣的,不花啥錢,還有效果;另一個矛盾點就是,公司的CEO,COO認為創業型公司就要每天加班加點的工作,對於整個市場部下班太早有異議,當然這些所有的問題自然不用我扛,所有的矛盾焦點就落到了我上面CMO身上,直到有一天他把我叫過去跟我說##,市場部的人可能有異動,但是無論誰走,你不能走,我稀里糊塗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但是回去細細思量,就知道這場合作可能走到了盡頭。之所以留我,可能也是因為他認為市場部的資源基本都是我對接的,我是個有資源的人吧。但是多年的整合傳播我也特別懂得,策略的重要性,做好一件事情並不是我一個人光靠資源單打獨鬥就可以的,後來果然的我的市場部總監傷心離職,原因是答應的工資以及股權遙遙無期,不可兌現,(其實也已經分他權,架空了,不得不走)而我也處在了留與走的交叉口,這裡就簡述吧,談了一周,他把股權書寫好,希望我留下來,我看也沒看還是走了,因為累了,也不想卷進這場他們兩個人的風波。更有一點他很快又新招進來一個CMO入職,我打了兩場交到就知道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留下來只會增加大家的煩惱,更不會有太多作為,縱有千般好,不能共患難,更談不上共富貴。這只是一個小女子單純的想法吧。

但是這場離職其實我筋脈盡傷,因為那就像你10月懷胎一樣,耗盡心血,捨棄如何能不傷?如何能甘?接下來我給自己的選擇是,一樣的項目不選!總不能去打自己生下來的孩子吧?純屌絲創業不選!因為我想看看成功人士怎麼去操作一個項目。很快大概修正了一個月的時間吧,媒體圈的一位朋友給我推薦了一份曾經有兩次輝煌創業的連環創業者,仍然汽車後市場,是從另一面切入,一切都特別順利,約見談了大概兩個小時左右,沒過幾天我就入職了,這裡暫且我叫我第二個CEO為大拿領導吧,這次的創業團隊超級豪華,至少有三個各個知名互聯網公司的總們

第二個征程的創業心血路: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更實際了,要啥自行車呢,他自己連個自行車還沒有呢,只是把工資多要了一點點,我的目標很明確,看看成功的人怎麼做項目,當時入職的第一天我就對我的大拿領導說,我親身經歷了這個市場火熱的階段,但是你相信我,資本不會一直火熱下去,因為目前根本沒有盈利模式,所以大概什麼時候拿錢,什麼節奏你自己心裡應該有譜,而資本需要數據,市場佔有量。他說,你不用擔心融資,我很清楚!哦,我的職位仍是市場部公關總監,所不同的是我要承擔起整個市場部及公關部的任務,對外資源對接,媒體傳播,以及內部甚至車型的設計物料的設計等等,整個工作開始也是做的順風順水得心應手,大拿領導對我也是很滿意,也很信任。但是,我要說的是但是,對接的工作越多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這雖然是屬於創業型公司,但是完全不是創業型公司的模式,首先是我的大拿領導對每個事情的決策時間特別的長,需要考慮幾天,其次是我談合作的項目一不小心就有了一點點越界,比如說我談個麥當勞的合作,本是為了造聲勢是個市場活動,但是除了傳播推廣資源我能做主外,我需要跟產品部協調產品價格政策,產品是另一領導負責,也是公司的合伙人之一,領導很忙,產品政策需要幾天能夠給出,還不一定是對方能夠接受的;需要跟線上運營部門對接兌換流程及方案,整個決策又被拉長,協調,再加上瑣碎的市場部提供的物料啦,其餘事情,確實比較筋疲力竭。這仍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Uber進入中國市場,並被整個媒體圈以及創業圈刷屏了,我的噩夢也就開始了,對的,是噩夢!

你會經常被分享一條UBER的鏈接被告知說,透露著,UBER用佟大為都是不花錢的,這些不花錢的傳播我們也可以做啊,於是我大概有兩三個月的時間被UBER圍繞,而與此同時我找的媒體人做的產品測試根本不合格,只是礙於面子不說你不好,但是也沒做正面的產品測試報道,於是我對大拿領導說目前的根本問題不是傳播聲勢上,你車輛少根本看不到車輛本身就是不具備傳播力,更何況產品測試目前有問題,傳播聲勢大不是啥好處,可不可以把產品完善再搞市場,但是談論了幾次最後大拿領導跟我說,如果是這樣,那產品部門還覺得你市場聲勢不行呢,都互相這麼推沒法做了,我仔細想了想既然領導這麼說,貌似也對,他覺得產品不是問題那咱就推唄,你不是喜歡UBER嗎,那咱做個事件吧,當時UBER正好在中國市場遭遇到了中國執法部門的一點點暴力執法,群情激憤,我們正好做個小事件吧,我們代表一方露個臉借勢打勢唄,於是我找到了國家黨報問政府對UBER的態度,是否他們願意牽頭做這個事情,如何使UBER在中國合法化,我們做一個高峰論壇,請所有媒體過去,部委的幾位領導人+用車新興企業代表,企業方3-4個人,政府方由黨報去請,咱也算是關心了一把國計民生了,這個事情我協調了幾天,黨報說目前國家以市場為調劑槓桿,對於專車不支持也不反對,就是這麼個態度,所以選題可以做,當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規劃整個事件跟我的大拿領導彙報的時候,我能明顯看出來大拿領導漠不關心的態度,我知道他有壓力,此次A輪遲遲進不來,再一次面臨數據問題,而他強大的驕傲與自尊也不會與一個小小的公關總監去商量任何事情,只是偶爾有決定的時候我看到他跟我們分享模式的喜悅,但是當我說出漏洞與擔憂的時候也能看到他臉上轉瞬即逝的失落,此時我也比較痛苦,痛苦的根源有三,第一,在職幾個月跨界推進的項目進展很慢,全部是推進當中,即使是被我看作是戰略合作的項目,例如有線上流量的某電商,線下流量的某餐飲巨頭,這些都被我看作是品牌推廣的最重要部署;第二,領導要的聲勢浩大的病毒傳播也並未如他所願;第三,我對我的產品信心不足,沒有沒法做我最擅長的用戶與媒體體驗推廣稿,第四,我覺得一切的根源是他並不那麼信任我。他的團隊都是跟了四五年的老團隊,我想根本原因還是我們彼此信任度不吧。但是這一次經歷我並不後悔,確實跟著大拿老闆學了很多的商業邏輯以及對事情的看法,但是我的原則是,如果不足夠信任就不要在那個職位上,創業供公司的時間耽誤不得,最後我對他說,如果我不能驅動你去做我認為對的事情,或者我們之間沒有很好的共鳴,那麼我一定得把這個職位讓出來能夠驅動你的人去做,這樣才不會耽誤你的時間,是的,後來,我走了,走的時候公司面臨融資困境,不到一個月結業了

在這期間跟之後我大量看了很多很多汽車後市場以及創業型的公司,以及投資人,也互相做了探討跟分析,所以無論我上面的經歷我寫的怎麼樣或者你看與不看都不重要,我只總結幾點給大家,當時我自己的一個分享

第一:是對創業者——80後創業是有足夠的激情與執行力,更有鬥志的,但是缺乏大是大非的判斷,更缺乏對團隊的管理與統籌,要知道一個公司尤其是創業公司的成敗與人是息息相關的,不要輕易允諾,允諾了就一定要實現,這是做企業最起碼的誠信。無論到何種地步,不要失了人心。還有就是千萬謹記一條,不要讓一時的成功沖昏了頭腦,尤其是那些屌絲逆行的CEO,特別容易昏了頭腦。要認真分析每一個決策,快決策但是不等於快分析甚至不分析,更不要讓投資人牽著走!

70後創業者因為有了經歷,尤其是成功的經歷,變得有統籌與規劃,但是過分的統籌,過分的條條框框也阻礙了公司發展的速度,一個創業型公司,一定是有高度戰鬥力與執行力的公司,配合度也理應高度吻合,如果創業初期就想著蛋糕如何分,搞利益分割,權利分割,再怎麼樣也是發展不起來的,個人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沒有強大的作戰團隊,就不要想著可以創業成功!

重要的一條是,沒有一個好的產品及服務模式,不要異想天開的單純的想從營銷炒作上獲取成功,中國已經進入到了以用戶為核心的理性消費階段,如果你不具備過硬的基本功,就不要大肆傳播,那會適得其反,所謂的零成本所謂的從零到1都是騙人的,不信你去數數北,上廣有多少家以此為生的營銷傳播公司,再數數一年有多少個經典案例就知道了。

最後,我想對如我一樣進入創業公司的中高層說幾句話:選擇創業型公司需要慎重,冷靜,不要憑著一時的熱度與激情去做這件事情,如果你是品牌營銷板塊,你需要跟你的CEO聊聊他對品牌營銷的看法跟對你的定位,說不定他是指望你一炮而紅呢,當然如果你能做到。還有就是他是不是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人!要知道整個的創業路程艱難而困苦,每個階段都需要你們共同面對挑戰與信任,某個他壓力特別大的點的時候他會不會覺得如果你把品牌做的好些是不是就會更好,當他責難你的時候,是不是你能如親人一樣承擔這份責難與壓力,是不是他也能心無芥蒂一樣,對你只是一個發泄而不是排擠。

我應該是經歷了汽車後市場020整個的發展創業歷程,從最繁華的一片欣欣向榮到目前的談車色變,只想說無論社會怎麼變遷,科技怎麼高超,商業的本質是沒有變的,而投資人永遠是個逐利的群體,與其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不如想想怎麼給自己造血,中國的互聯網創業是不健康的,而這種不健康,伴隨著58與趕集的合併,大眾點評與美團的合併等,將逐漸的走向越來越健康的路徑

最後我想用一段話作為結語:我們80後是個驕傲的一代,我們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我們桀驁不馴,我們以為我們可以改變世界,不喜歡像任何人低頭,我們只想用自己的雙手獲得尊重跟理解,但是!其實,我們誰也拯救不了,能拯救的只有我們自己,謝謝


不請自來…

15年2月份朋友投資2萬現金給我,自己2萬,開有關視頻拍攝的工作室,她只負責投資,我一個人運營。截至目前不算自己的吃穿住行盈餘1.6萬。雖然我不是天使投資人但是我還是想回答一下,天使投資人的錢也不是撿來的,認真對待每一分錢的用途是對投資者最好的負責!每個月我都會給他提交本月的收支報表,算是對他交代也算是工作室的賬冊,我們都是憑信任合作的,沒有任何的監督措施,可能是我們都不懂的原因吧!一年中他來過一次,我請他吃飯花了185元聊的很愉快,不知為何寫道此時已熱淚盈眶!有多少錢干多大事,這是我這幾年總結的,雖然我們賺得不多可路還在,我相信會越走越寬。也真的感謝我這位天使投資人!


作為一個非知名,非專業的天使投資人,今年作為試驗,嘗試性地投出了自己人生第一筆天使投資。是遊戲行業,手游。

眾所周知今年遊戲行業進入了大洗牌的一年,相比原先的IP和團隊,渠道的價值凸顯。投資前的判斷是今年會進入平穩上升期,團隊的價值仍然會是第一位,可惜我錯了,到了年末總結的時候發現今年的遊戲行業重頭戲在於渠道,而非團隊。就這樣,我的第一筆250萬的投資悄無聲息地在3個月之內被耗盡,再加上資本寒冬的鄰近,A輪融資失敗了。最後公司破產,團隊解散。

我覺得這一次的投資給我帶來了諸多的反省,也使我在接下來的投資當中更加謹慎,更加成熟。

2016年由於財務狀況的變化(主要是財務性收入的銳減),準備投一兩個天使或者做一兩家VC的LP。根據具體情況吧。作為月光族的我來說,這意味著要進入一個痛苦的省錢期。。。ORZ。。。

寫在2015年的尾巴。


更一個最近經歷的

某個人天使A籌備一個新創業項目,約見了CTO候選人甲,甲對新項目很有興趣,開價月薪3萬加10%股權(不是期權哦)。談話的過程中另一創業項目創始人乙來電尋求投資,A和甲聊了會乙的項目。

第二天,A收到乙的BP,翻到後面赫然發現甲是CTO!

A覺得身上有點涼~~

~~~~~~~~~~~~

1. 某位投資人喜歡投女性創業者,常常半夜約女CEO進他房間聊天,後來大部分女CEO會帶著老公一起來談項目。

2. 某基金內部競(si)爭(b)嚴重,創業者跟一位VP約在咖啡館裡剛聊完,被另外一位VP拉住,「你別聽剛才我那位同事的話,她在我們基金裡面很沒地位,她幫不了你什麼……」 巴拉巴拉小魔仙,創業者驚呆了。

3. 投資人看到好的項目,直接進去當VP了,這種比比皆是,也是大家喜聞樂見的。

4. 創業者找某位大佬聊項目,聊了半天業務模式,大佬一頭霧水,於是創業者開始講述自己的辛酸史,大佬十分感動,含著眼淚拍拍創業者的肩膀,「小夥子我看好你哦」。

5. 某土豪大姐連termsheet都看不懂,每次都找人幫她算份額,成功投資了一堆互聯網項目,收益還不錯。

6. 某土豪企業把競爭對手所在地區的創業項目全投了一遍,相愛相殺啊。

7. 某基金投資決策速度太慢,成功拖死了N多項目。

8. 「這個項目我們也看不懂,但是我們基金剛到杭州,要投一個現在最紅的項目,好跟杭州的小夥伴一起玩」。這個投資理由不錯,效果很好,後來很多創業者都認為「這個基金好騙」。

9. 「這個項目是王壕投的,我們想跟王壕一起玩」。結果王壕從來不參加董事會,連個微信都沒加上。

10. 「最近大家都在看IP/VR,我們要先抓住一個投進去,這樣才能進入這個領域」。很多基金確實就是這樣學習一個領域的,可見學習成本之高。(你還有理由不好好學習么?)

11. 看了一天項目,全都不靠譜,在機場休息室看到一個人在改BP,「小夥子你這個項目有意思啊」,中了!

12. 幾個朋友攢了幾千萬做天使投資,資金放在帶頭大哥的賬號上,所有人都很關心「你最近和嫂子感情還好吧?」

13. 某基金VP看電商類項目都說「我跟某貓高層關係很好」,看社交類項目都說「我跟某企鵝高層關係很好」,巴拉巴拉說的跟真的一樣。後來貓鵝高層們主動向他靠近,「聽說你投了不少好項目?"

14. 某投資人的一個電商項目成功了,所有人都向他祝賀,他說「我當初投的是一個社交項目」。當年那個項目做了三年社交,掛了,改行做電商,成了。

15. 投資人A/B/C商量好了投一個項目,這時候D壕過來找A「求帶」,A報了一個兩倍的價格,D壕表示「哇塞這麼便宜」,跟CEO講要把這一輪全吃掉,A/B/C只好兩倍價格跟進。

16. 投資人看到一個好項目,力排眾議加入團隊當起了VP(這不是最終結局)……三個月後VP離職,拿著差不多的BP和剛剛學來的知識,找老東家要了一筆很大的投資。

17. 在看項目的過程中,我見到了不下十位「雙十一的創始人」、「雙十一的負責人」這樣的「高管」,然而都不認識。

18. 投資人和創業者吃飯,一般都是投資人買單,投資人和投資人吃飯,一般都是後一輪的投資人買單,同一輪次的投資人吃飯,剛投進項目的買單。

19. 號稱「團隊來自BAT」的電商類項目,一般都是百度的人居多;號稱「團隊來自BAT」的社交類項目,一般都是來自阿里的人居多;號稱「團隊來自BAT」的金融類項目,一般都是騰訊的人居多。

20. 一個創業公司開始狂刷PR稿,要不是沒錢了(要融資),要不是有錢了(剛拿到錢要燒市場)。

21. 投資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專註於研究某一領域,精準打擊類型的;一類是來者不拒,處處留情類型的。最終成功的往往是那些運氣比較好的類型的。


從2013年開始以個人名義陸續投資了一些創業團隊和項目,基本都是種子投資或原始投資,基本也都是同學朋友,有可穿戴設備/APP/汽車後服務等,有剛啟動就迅速死掉了的,也有堅持了將近一年無奈死掉的,也有拿了天使A輪然後被收的,總體來看敗多勝少。中間也加入創業團隊一起做,親身體會創業激情與艱難,無論是憋悶的胎死腹中,或是努力了一年卻只論證了方向的錯誤,還是拿到投資的喜悅快感。。苦辣酸甜,都是難忘回憶。

最近開始正式轉行做投資,目前在一家新興創投公司,有兩隻基金主投互聯網金融,非互聯網金融項目主要採取領投+眾籌跟投模式進行,從天使到三板前都有涉獵,但重點關注A輪附近的,行業上側重新服務、新消費、新實業、新金融四新核心方向,我個人主要看消費升級(健康食品、旅遊、娛樂)、在線教育、汽車、機器人等幾個領域。

因正式入行時間尚短,只能分享個人投資的案例,種子進入,目前是A輪後20多倍收益,不過後來被收了,目前狀況也很不明朗,還未正式退出來,所以僅是賬麵價值而已。

希望能與各位投資界朋友多多溝通與學習,也非常願意與創業者們分享我的經歷與教訓,也希望2016年能有案例跟大家分享


我是被投資的,二月過完春節,小姨和小姨的同事給我和我女朋友投資了二十萬,要了四成股份,我和女朋友湊了十萬,六成股份,現在,月營業額六萬左右,賬戶餘額十幾萬,貨物二十來萬,別的資產幾萬,具體數值還要元旦後清算。自己做產品,自產自銷,女朋友設計很厲害,但是覺得步伐邁的有點謹慎,都是兼職在做,自己有工作,因為剛畢業,溫飽問題在首位。既然已經有造血能力,我希望2016年放膽做。

………………

清算結果是,資產增加7萬多,沒有精確計算。


嗯,兩個月前投資了一家郵輪公司,買了一條4萬噸的郵輪,也是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本土郵輪公司(完全自主購買、自主經營),正在裝修中,明年三月首航。期待,祝福


謝邀,不過就這幾個贊懶得寫了

今年投資項目不少,先說幾個成功案例

14年相中一家做了3年仍無起色的手游渠道公司.

15年一,二季度分三次投了530萬元,該公司將這筆錢主要用於團隊擴建,自研產品線,已及產品推廣運營.

15年底該公司全年凈利潤達到3000萬,同比去年增長了700%

當時投資的心路歷程:和該公司ceo談了十幾次,包括線上下線,發現該ceo已經把所在行業玩透,對盈利體系有很清晰的認識,目的性很強,只是缺錢擴大模式,於是果斷投資.


非天使,今年接一朋友投資30萬,做風投,提前口頭約定並未簽協議,三月期,風險我七朋友三,盈利我六朋友四,後操作失誤,最後只剩不到一萬本金,三月期到賠付朋友21萬,後朋友未投,介紹另一朋友投200萬,簽訂書面協議,風險我八他二,一年期,利潤我六他四,目前賬戶資金416萬,今年不算白忙活,一年下來也挺累,勞有所獲


看著眾位大佬的回答,心情激動得不行,但沒有什麼卵用,還是那句,路是自己選的,跪著也要走完。共勉。


今年總共投資了兩個項目,第一個是房地產相關的承包再轉租;第二個是餐飲。第一個項目,由於資源以及專業知識的改造,從業主手上承包了蛇口碧濤街的改造,從一開始的策劃、裝修包裝,最後改造成創意辦公街區。然後對外放租,相當成功!給自己帶來了第一個穩定收入的項目。隨後投資第二個項目餐飲,也在蛇口、海翔廣場上。主要由於用材用料都是好食材的原因,感覺沒有第一個項目賺錢,但是憑著良心做生意。 綜合兩個項目:個人小建議1.投資前做好準備工作;2.任何項目不要太急,要算好成本和利潤;3.對合伙人的了解,合伙人關係及合夥協議要理清;4.專業知識很重要。


2015年我做了我人生第二筆的天使投資。投資的是一個美國的項目 No Half Time ( http://www.nohalftime.com ). No halftime這個項目做的是合法的體育博弈平台。Fantasy Sport范特西體育經紀是美國國會最近合法化的體育博弈。在這平台里用戶是可以和別的用戶互相對賭運動員的表現。支持NFL, NBA, MLS, NHL, NASCAR, PGA, NCAA等等各種比賽,平台提供服務並抽成。

項目的創始人是我幾個以前矽谷IBM的同事,是知名斯坦福大學和南加大USC計算機科學畢業的。他們之前也做過幾個拿過投資的體育項目。念過MBA,也在歐洲的風投工作過。之前我覺得他們不夠成熟沒有投,這次我覺得時機對了。

和國內的種子項目比起來,我覺得現在還不如投國外的。一樣經驗和能力程度的團隊,國內項目的估值比國外還高。現在國內阿貓阿狗的一般大學剛畢業的團隊,做些沒有盈利模式的產品,叫出來的估值都還比No Halftime這個團隊高。

現在iOS剛剛上線(必須是美國的APP Store賬戶),數據也還算不錯。希望他們能成。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看,如果有興趣投可以聯繫我哈


今年投了二十萬,

和人合夥做一個大項目下的小工程段,問題遇到一堆,暫時沒有盈利,不過信心仍在~

感受就是每天都元氣滿滿充滿鬥志,比之前每天都差不多的日子有勁多了,想著就算賠了就當拿這錢打了一年的雞血,也不虧!


今年跟朋友搞了幾個政府標段的小項目雖掙得少,但很穩很踏實。之前我開過餐廳,開了兩年半沒怎麼掙錢,後來就轉讓了,也沒虧損多少,今年要繼續和朋友一起競標,完了還要再步入汽車專修行業,雖不懂但還是有人帶著干。我覺得只要幹事肯用心、務實、吃苦,你會在一個新的行業慢慢變成熟,有了經驗和門道,錢自然會好賺,附加如果要步入一個新行業,我覺得至少要從事這行四五年以上,你才能看清楚行業的利與弊,這也就是大部分小型投資人失敗的主要原因。


不請自來,給朋友投錢做微商不知道算不算。也就幾萬塊的小錢,目前並無收益~~(鬧著玩的,算不上投資)

自己是在做新三板原始股,有自己的幾點看法。

1、投資一定要找優質項目、

2.盡量發展成熟的

3.公司各種執照健全

4.財務報表明確

5.有多人參與投資

6.有知名劵商參與

7.國家政策扶持

8.發展前景


年初1月份,與朋友合夥在深圳蛇口買了二手房,為什麼合夥呢出於一下考慮:1.因為朋友混了幾年深圳想再過三兩年回去不想久呆所以買房僅僅作為投資.2.朋友掙點小錢首付不夠,按揭也難.3.合作當然是信得過的人4.蛇口那時候剛劃為自貿區,消息剛出,大有可為。綜上所述,出於投資角度付3成相當於3倍槓桿,那段時間過年前,看房的人屈指可數,朋友有些中介的朋友請了他們幾頓飯讓他們幫忙挑些急售的.中介們調資料打電話到也勤快,也給我們一些建議說買學位房,育才二小二中我也是那時候才知道很牛逼,深圳前十的學校.最終拍板也是那個片區,反正當時3萬2一平,現在多少我就 不說了.另外我覺得天使投資這個詞很時髦,就像日本的清酒一樣,但是喝起來的口感就是兌了太多水的老家米酒.


我投資了穿行


2015年5月底,一個朋友給我投了5萬多人民幣。到2015年12月底,團隊從3個人發展到10個人,從住民樓搬到了高檔寫字樓。半年時間做了130多萬的營業額,盡利潤超過15萬。半年時間也犯了一些錯誤,否則盡利潤就會超過30萬。新的一年,擴大銷售團隊,拒絕非核心業務的機會


良良我工作10年了。沒有大富大貴,也算得上小資品質(住手!別砸!)哥時間自由,經濟自由。2015年做了一個眾創空間的項目,本來是參與室內設計的,結果被甲方拉去一起參與運營與戰略了,開始接觸到了創投。

創投是屬於發展早期的企業股權投資。

很多青年或者大學生會做一份精美而且邏輯不通的PPT,封面上寫著:商業計劃書。通過朋友介紹找到我們,拉上我們躲到一個小房間裡面,偷偷講解PPT,這個叫:私密路演。主要的目的是說服我們,認可他們的商業帝國建設方案,並出讓10%的股份賣我們20萬。

2年來我也參與了一些早期的投資,應該叫種子期。就是一個項目啥都沒有,創業者就通過一個想法來找我合作,讓我入股,導入資源,導入一部分現金。

第一個項目投資其實是參與眾籌的咖啡店。大家每人出了點錢,當時也是因為朋友面子,後來想想能認識些眾籌股東也蠻好。開始的時候開過2次股東會,然後就很少有消息,群里沒人聊天。過幾個月自己去消費一下,或者帶幾個朋友過去消費。每次去的心裡都是希望幫助一下創始人,東西都往貴的點,吃完了還打包幾個。但是時間久了也很少去了,第一是距離的問題,第二是朋友招待也不能每次都去同個地方。2年後創始人打算轉讓咖啡店了。也把當時入股的費用還給了大家。創始人承擔了一個人默默的孤寂。

還有一個項目是個文創公司,一開始覺得創始人很有幹勁,雷厲風行絕對是一個能幹大事的人才。二話不說拿錢入股,把公司速速搞起來。但是後來問題就來了。創始人精通業務與技術,但是不懂管理與人事。工作出錯那是常態,員工離職也是家常便飯。財務與記賬也是慘不忍睹。成立前我也有表態不會參與公司的運營,我只會導入客戶與資源。到最後不了了之。把入股的款也退了,公司賬始終也沒見到。。折騰了近一年。現在想的是趕緊把工商註冊的名字卸掉。

天使輪:現在的天使投資主要指高凈值個人投資者對初創企業的投資。當然也有企業參與天使輪的。如果說種子輪只是一個想法,連團隊與公司都沒有的情況下得到投資。那天使輪就是已經有了初步的產品或服務,已經對市場做了一些嘗試與反饋,也得到了一些商業認證的創業團隊拿到的投資。

我一個小夥伴,加入了一個創業團隊,拿到了總經理的頭銜,主要負責對接投資人。他是銷售出生,跑遍半個中國,跑破3雙鞋。拉到1000萬的天使投資。過程一路艱辛。因為工作需要還把在外留學的同學們弄回中國。拿到投資之後項目也開始越來越穩定,有了資金大家就有工資了,2016春節過了個好年。但是到了2017年中旬,他辭職了。CEO聯合公司上層調用資金。他一個總經理根本沒辦法阻止這些事情。最後他也沒撈到什麼好處,但是被他弄回來的國外留學的妹子,已經替他生了個娃了。

我們最近也是盡職調查了一家電商公司,也在天使期。資金迴流的問題卡的他們無法動彈。每月幾十萬的工資都是到處籌借。銷售成績非常漂亮,讓人心動不已。幾個人的隊伍一年產值上千萬。最後盡調的結果也非常順利。因為他們提供不了任何數據,雜亂無章,我們也無從下手,盡調開始的那天我們就已經盡調失敗了。

天使輪後面就是A輪了。也是成長期投資,我就不寫了,因為不符合今天的主題。

上面的案例也應該清楚的看到中國早期項目成功率只有1%是怎麼的出來的了吧。


我投資了美車匠 這幫小乞丐就知道悶頭做事 不知道去忽悠錢 這不找不到接盤俠的節奏么


投資轉向網路化運行,電子交易化。


是不是要講一個投資收益翻倍的項目?自己沒有投資過,也不懂,但是有一個人和項目絕對是一個利潤倍增的案例,鳳姐從一個屌絲搖身變成天使投資人,背後的強大推手才是真正成功的投資人,網路炒作的目的可以創造高回報的利潤,顛覆了傳統的投資!


推薦閱讀:

互聯網初創團隊從天使投資人那裡融資多少錢合適?根據 12 個月的運營費用還是 18 個月的?
有回購條款的風險投資的風險體現在哪裡?
手機上有功能類似aboboo的英語學習軟體嗎?
技術孵化團隊,如何篩選項目?
有人說時下商業模式主要是「to B、to C、to VC」,其中「to VC」怎麼理解?

TAG:風險投資VC | 創業 | 投資 | 天使投資 | 2015年盤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