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醫院?
01-12
古代醫生為什麼沒有像現在這樣規模化治病?
題主此言差矣,聽老朽一言。
先看看醫院的概念:
醫院一詞是來自於拉丁文原意為「客人」,因為一開始設立時,是供人避難,還備有休息間,使來者舒適,有招待意圖。後來,才逐漸成為收容和治療病人的專門機構。醫院是指以向人提供醫療護理服務為主要目的醫療機構。其服務對象不僅包括患者和傷員,也包括處於特定生理狀態的健康人(如孕婦、產婦、新生兒)以及完全健康的人(如來醫院進行體格檢查或口腔清潔的人)。最初設立時,是供人避難,還備有娛樂節目,使來者舒適,有招待意圖。後來,才逐漸成為收容和治療病人的專門機構。我國醫院的歷史: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設置醫院的國家。遠在西漢年間,黃河一帶瘟疫流行,漢武帝劉徹就在各地設置醫治場所,配備醫生、藥物、免費給百姓治病。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似如今的隔離醫院。以上兩則史實,均為《漢書》所載。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孝文帝曾在洛陽設「別坊」,供百姓就醫用。隋代有「病人坊」,收容麻瘋病人。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設有「患坊」,布及長安、洛陽等地,還有悲日院,將理院等機構,收容貧窮的殘疾人和乞丐等。到了宋明年代,醫院組織漸趨周密,當時,官方辦的醫院叫做「安濟坊」,私人辦的有「養濟院」、「壽安院」,慈善機構辦的「慈幼局」,分門別類招收和診療病人。南宋理宗寶佑年間(公元1253—1258年),有個叫劉震孫的人,在廣東建立過一所「壽安院」,「對辟十室」可容10人,男東女西,界限有別,「診必工,葯必良,烹煎責兩童」。此外,治好了則資助之使歸家,死亡了則予以掩埋。希望您能滿意我的回答。中國古代的大夫都是在藥房坐鎮的,看完病直接拿葯,是非常先進的一體化。只不過是叫法不同,本質還是一樣的。
培養一個醫生太難了,把大量的醫生聚集在一起估計只有皇上才能做到
推薦閱讀:
※倪海廈說李可只算半個經方家,李老兩三百克的用附子回陽,還不如一劑麻黃湯。麻黃真有那麼強的昇陽效果?
※想學好中醫,除了在校學的知識還需要學習什麼?
※針灸效果與針數的關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