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滿族還信仰薩滿教嗎?
雖然名字都叫做薩滿教,不過其實各族的薩滿教差別挺大的,這裡只說滿族的好了。
入關前,滿洲的上層就已經開始不信任薩滿教,畢竟這個宗教比較原始,跟佛教等高等宗教比起來,原始宗教的薩滿教基本上沒有競爭力。太祖還比較信任薩滿,太宗時期就已經下令不要讓薩滿進行治病等工作,故而薩滿在官方的意義上只是一種祈禱儀式。但是當時的民間還是比較信任薩滿的。
入關之後分兩部分。
京旗的話,政策繼續執行消除薩滿影響,薩滿在京旗基本上只是一種形式,可以認為是一種「舊俗」,偶爾有迷信的,但是一般來說都當一個舊俗的儀式來看待,不當做一種宗教。後來京旗的薩滿階級也都散亂了。畢竟京旗大量接觸的還是佛教和道教。
東北方面則不同,東北駐防由於文化和京旗不同,所以對於薩滿比較信任,各家的薩滿也常有流傳,現在偶爾能見到的幾個「家薩滿」,都是東北的。但是清代資料里體現,清代時候東北的薩滿也面對著很多佛教等帶來的壓力,比如說東北的說部里有很多是記錄汗王支持喇嘛欺負薩滿的故事,這就是比較明確地一個反應。
京旗的薩滿在清代流為形式,晚清基本發展到京郊去了,經常跟變戲法的糅合在一起。東北的薩滿略好一些,家薩滿制度本身還有保留,民間的薩滿也很多,但是宗教理論啥的是沒有進步,沒準還有所倒退了……
大概就是這樣。最後回答一句最切題的,現在還有滿族人信薩滿嗎?有,不過多數是後天找補回來的,以上。
寧古塔地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始終是滿族及其先民世居之地,直到今天,這裡依然還是滿族人口相對較多,滿族文化遺存豐厚的地區,由其是薩滿文化遺存更為豐厚。應該說在歐亞大陸北部薩滿信仰的地區,狀態保持相對完整,史料清晰可考,傳承基本沒有間斷。
有學者曾記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對寧安縣(今改市)的牡丹江兩岸村屯做過調查,每當進入冬季(一般以落雪為標至),幾乎「村村聞鼓聲,戶戶殺喜豬(年)」。說明了當時的滿族祭祀活動是非常頻繁的,可惜的是文革嚴重衝擊了薩滿活動及與之相關的續修家譜活動。
萬物有靈的崇拜觀念,神靈的具體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它涵蓋了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它可以是家族傳承的,也可以是因事而請(立)的(例如保護神,進山採集時,為了保佑平安,行有所獲,要敬拜山神,通古斯語族稱其為「白那查」,滿族人習慣稱「山神爺」(alinmafa/alinenduri)。
在寧古塔地區,滿族的各氏族請立的神祗差異化明顯,首先是形態,有神偶,有瓦丹、有的是高麗紙製作,有的是索利條,還有的是畫像,它反映了各氏族來自不同的地方及受不同環境的影響。
滿族人的家族祭祀中,所請的神往往不是一位,而是多位,少則十幾位,多則可達上百位,這充分體現了滿族人的薩滿信仰中,多神崇拜的觀念。
神祗的稱謂:
阿布凱赫赫、阿布凱恩都哩、巴那吉額姆、卧勒多媽媽、阿布凱硃色、佛托媽媽、尚音恩都哩、尚日、那丹乃呼、那丹唔西哈等。
安班貝色、撮哈占爺、尼魯罕恩都哩、鈕赫台吉、尚音瑪法、喜力媽媽、瓦力媽媽、瑚突哩媽媽、福薩、福其西、畢勒媽媽、卧哩媽媽、卧哩瑪法、塔爾琿媽媽、蒙古恩都哩、薩哈林台吉、土gi德德、奧莫西媽媽、蘇勒媽媽、伊勒蠻罕、班丹瑪法、費耶瑚媽媽、通肯色夫等。
闊哩、安初先、額哩庫、拉拉耶、克西克巴拉切、佛庫密、佛克西密、得耶密、烏初密、鈕汪煙、阿布達哈、毛喀喇、尼瑪善等。
2017.10.9更新一下
寧安及周邊地區就是當年狹義的寧古塔地區,現在的跳神祭祀活動依舊很頻繁,但民間的薩滿教信仰在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的組織形式中保存的還是比較好的,這裡的滿足薩滿祭祀活動在文 革的強烈打擊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逐漸的恢復起來,早一批恢復的有渤海鎮江西村的李佳喇厲氏家族家族、蘭崗鎮東三家子尼瑪察楊氏家族、大依蘭瓜爾佳關氏家族等諸多滿族氏族。有許多也非常具有特色,如尼瑪察楊氏家族的「鷹神祭」(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的家族是全部的女薩滿、有的家族所供的神祇是布偶、有的是木偶等。也有許多家族建立了自己家的堂子。
但不得不提一點,現在的滿族薩滿教信仰在其他宗教及信仰的衝擊下,其信眾呈兼容性態度。許多滿族人既信仰佛教,又信仰自己家族的老佛爺(即薩滿教所信奉的神靈與自家祖先),有的是信道教,還信仰薩滿教。
「老大爺,您信薩滿教嗎?」「啥滿教啊,我是滿族,不是滿教。」
推薦閱讀:
※一般的道教徒對佛教是怎樣的認知與心態?
※你看好南蘇丹的未來嗎?
※九毒日行房會暴斃嗎?如何破解?
※中國有沒有推廣無神論,為什麼?
※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各分支),四選一必須入一個,你選哪個?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