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在失敗後,希望身邊人也失敗?


稍微有些生活經驗的人,都會很容易想到一個解釋,失敗會產生挫敗感,知覺到周圍人的失敗,可以減輕自己的挫敗感。甚至就像印度電影《3 Idiots》中:朋友不及格,我難過,朋友考第一,我更難過。

但我們不會滿足於這樣的解釋,因為這樣的解釋太模糊了,不僅「周圍人的失敗是如何讓自己感覺良好的?」這一問題沒有解決,而且解決不了更多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有些人表現越好,我們還會越高興呢?」,這樣的解釋只是在工具意義上。心理學要證明一個問題,不能奔著文學去,嚴謹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三個前提:(不分先後)

1.大部分人們有著自我強化(self-enhancement)的需要;

2.幾乎所有人出於評價自己的需要,要進行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ion theory);

3.所有人都會對信息進行一致性解釋,而不會滿足於信息的累積(Attribution theory);

我們在做同一個任務,我知道我失敗了。

失敗是一個信息,於是我試圖找出失敗的原因(歸因過程),是我能力不夠?是任務太難?是我運氣不好?同時,我會與其他人進行比較(社會比較),因為其他人和我在做同一個任務,具備某種相似性。

這時,出於對自己維持良好評價的需要(自我強化),我們就會期盼周圍人的失敗。因為出於一致性解釋的需要,他人失敗的信息和我本人的失敗信息都可以非常順利的歸結到任務太難,而這些原因有利於對自己做出好的評價(而非能力不夠)。

值得一提的是,社會比較本身也會直接影響自己的評價。如果歸因到任務太難和他人的強大(兩者並存),雖然保持了一致性,但是知覺到他人的強大,也會讓自己體會到弱者的感覺,就與自我強化相矛盾了。

很多情況下,我們就是選取類似的人作為參照,用Festinger曾經舉過的例子,圍棋選手評價自己的棋技是不會選取一個象棋選手來比較的,而是儘可能選一個相同段位的圍棋選手。而《3 Idiots》中,三個人的任務卻是相同,他們也都想完成任務,彼此的比較對象表現越優秀,他們也就越難過,是在為自己難過。同樣的道理,如果他人做的任務與我們不同,我們對他人失敗的期望就會被削弱,因為他人的失敗對我們歸因過程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有趣的是,Tesser還根據這些原則建立了自我價值維持模型(self-evaluation maintenance model),解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有些時候,周圍人表現越好,我們越失落;而在另外一些時候,周圍人表現越好,我們卻越高興。

簡單的說,這個原因是上面提到過的任務不同,也可以更為基礎的劃入自我概念不同。

當別人表現優異的行為與我們的自我概念無關的時候,關係越親密,我們就越高興。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優秀的物理學家,好友的藝術成就越高,我越高興。

當別人表現優異的行為與我們的自我概念相關時,關係越親密,我們就越失落。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優秀的畫家,好友的畫比我還受歡迎,我就越失落,這種失落是針對自己。

ps.(預想問題)

1.存在個體差異,主要是因為自我強化的個體差異。

2.可以查看與之相關的一個問題同樣是別人比自己強,為什麼有時產生嫉妒,有時產生崇拜? - Tfifthe 的回答,相信你對這種心理機制會更加了解,Tesser的模型也算是填坑了。

3.心理學是有基本原則的,不是一潭渾水,注意區分哪些是基礎原則,哪些是推論。


借用來自星星的你裡面女主的回答。 微博找的圖。


不患寡,患不均。


「只要你過的比我好,我就受不了」


作為朋友,你過的不好,我很難過,但你過的比我好,我會更難過。


不是只有我一個人不行。


就算考試考砸了也不會希望自己是最後一名吧,如果能並列算是可以接受吧。至少,可以安慰自己說你看我不是最差的那一個。


因為失敗感也是可以被稀釋的呢。


沒比較哪兒來的幸福?

你能和誰比較?誰和你的互動最多?

親朋咯

這才是你周遭的人

好了,即使你再失敗

只要你比你周圍的人幸福那麼你就是成功的

就那麼簡單啊

為啥朋友圈的炫富那麼讓人煩?

老子知道你有錢了幹嘛要曬出來讓人眼饞?凸顯我的失敗嗎?

還有就是找借口

如果周圍人都失敗了,那就證明不是我無能

是因為事情太難


你遲到了,你會希望有個和你一起遲到的

你任務沒完成,你會希望有和你一樣任務沒完成的

相信大家對一件事很熟悉,那就是「考試的時候,你總是想著,我後面還有xx個比我考得差的呢」

有時候只是用一些其他的東西來分散失敗對於自己的影響,換句話說,其實是個自我保護機制吧


這些人不是自己成功了也希望別人失敗么!


我失敗了,我邊上的人都成功了,多丟人啊

我失敗了,邊上的人也都失敗了,不是我無能,是大家都不行。

人總體的三種邏輯

「我沒錯"

」給我「

」我比你強「

請大家對號如入座


人會通過觀察別人去了解世界,然後通過對比去了解自己,當你周圍的環境讓你觀察得知生活滿分是70分時,你對比自己60分,覺得還是蠻不錯的成績。降低對成功的期望,是對失敗的安慰


幸福是個比較級,同理你失敗了自然希望有人比你更慘,得到心理平衡。


只是你不想別人比你優秀,比你活得好而已


都失敗了就沒有失敗可言,同理,都成功了也就沒有成功可言了。


感覺題主的描述出錯了,應該是這樣。

有些人自己失敗後,也不希望別的人成功。

因為這樣就不會有自己比不上別人的感覺。


1、他們試圖證明失敗不是因為自我的原因,而是大環境如此。不信,你看,在這相似的環境里,人人失敗,藉以掩蓋自己的無力感、愧疚感和自卑感。

2、另外,人們對自己接觸得到的人的成功會嫉妒,而對難以企及的人的成功只剩敬畏和佩服了。這是一種本能。尤其是當他自己本就是個Loser時。就像你嫉妒你同事房子比你大,你會嫉妒馬雲公司上市嗎?

3、同理心。他不願只有自己一個人是失敗者。這樣自怨自艾、孤苦無依、被人同情多可憐。當身邊人也失敗了,能產生惺惺相惜、感同身受之感,人們還是習慣生存在與自己相似的人的群體中,找到慰籍。


「是的,最讓人無法抵擋的賺錢動力,不是2塊錢可以中500萬的一夜暴富夢,不是抓到一隻生肖就有40幾倍的彩金,更不是年收益10%以上的理財產品,而是不能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人個個在撈便宜。而最有效的安慰劑,不是溫柔的勸說,不是智者的建議,也不是時間的治癒,而是朋友虧得比你多。」———舌頭太大撐齙牙


because and therefore they are losers.


推薦閱讀:

看臉的社會是什麼意思?社會是怎麼發展成這樣的?
過於自負/自戀的人獲得的機會會多於同等能力或稍強於他的人嗎?
有哪些男士皮鞋可以推薦呢?
準備度蜜月,有同事聽聞紛紛列了清單喊我代購,如何婉言拒絕?
為什麼每天都有關於「馬航失聯」的不實報道?

TAG:心理學 | 人性 | 人際交往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