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互聯網金融會對投行業務有影響嗎?

除了現有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比如P2P,搜索平台等。那對於傳統投行呢,來暢想一下,比如IPO?併購?


補充:剛知道這是某FA新發布的「逐鹿X」的公關題:)interesting:)

呵呵,你們真是想太多,有些行業就是無法被改變,叫得越響的可能混得越慘。

比如大宗B2B,互聯網平台最後都走向了騙數據跟客戶搶渠道然後被拋棄之路;

比如P2P,靠互聯網解決資金的小貸公司,人家小貸公司還知道抓細分市場強抵押不玩跨區域;

比如眾籌,一估值沒有benchmark,二經營信息不公開,三投資者處於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的弱勢地位,玩玩產品眾籌就算了,還真想掙大錢啊:)

互聯網在金融行業幫到的都是能夠降低渠道成本的長尾市場,至於投行,公司客戶一共就那麼幾千家,人家自己的渠道能解決,別瞎摻和,謝謝。


呵呵,放心吧不會的。IBD的工作方式一百多年了沒有什麼根本變化,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會有什麼變化。

「遠古」時代,junior banker去事務所的圖書館裡查閱公司年報,在報紙上抄下昨天收盤價,在格子紙上寫下財務分析,把材料放在信封里交給馬車夫遞送給合伙人。合伙人和小時候上學就認識的商業巨頭品著single malt抽著雪茄,在Mayfair的私人會所里談攏交易,把合同細節寫給城東的律師,最後簽字畫押。

後來Lotus淘汰了格子紙, Microsoft Office淘汰了Lotus。Google代替了圖書館,Bloomberg/Reuters淘汰了報紙金融版報價,電子郵件和快遞淘汰了馬車,其他的投行做交易的東西,本質都沒變。


之前有很多知友問我互聯網時代獲取信息的成本那麼低,賣方分析師是不是也沒有了存在的必要,其實答案本質上和這個問題是一致的。

券商研究所賣的不是報告(報告只是其中一種沒什麼卵用的表現形式),而是對機構投資者銷售專業的、定製化的投資諮詢服務。投行也是同理,賣的不是產品,是定製化的服務。這其中,除了部分信息獲取的成本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被降低了之外,定製化的信息篩選、匹配、加工總結的過程完全無法被電腦演算法所替代,更不要說那些政治利益、關聯關係等無法被數字量化的信息了。

那麼,如果靠堆人頭,互聯網公司和傳統券商玩法則沒有任何區別,投行的銷售渠道還不是TO C,連互聯網的渠道優勢都沾不到邊,到最後,最多也只是掛著互聯網羊頭的傳統金融機構罷了。


投行的核心在於人,一切在於人的行業都不會被互聯網取代。本質上看,互聯網好像工業革命一樣,革的是附加值低的人的命。


不會的,對應的客戶群體不一樣,不會有影響的


題主,想到一塊去了。

風投本是世界上最貼近互聯網的人,但正是這樣一群與互聯網走得最近的人,他們自己的工作方法卻似乎和互聯網絕緣。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曾經說:「從我20年前入行至今,金融服務領域並沒有發生巨大改變,而與此同時,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已經被互聯網深刻改變。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怎樣用互聯網工具來提高創投領域的工作效率,服務更多的創業者。」

在試圖用互聯網改變風投之前,我們必須先知道互聯網改變不了什麼。航運、基建、金融,都是互聯網難以改變的行業,其原因在於,單筆金額過大,投入人力已經可以很好的解決問題,互聯網低邊際成本的優勢無法體現。航運公司中一個優秀的Broker可以管理上億噸的貨物,金融公司中可能一個百億級別的基金的管理者只有寥寥幾人;投行幾十年來,僱傭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日復一日做著PPT、Word、Excel……用著傳統的方式約飯、攢局。因為離錢太近,請最貴的人,住最貴的酒店,相較於業務仍是九牛一毛——個人能夠撬動高槓桿,早已十分高效,互聯網在裡面還能提供什麼價值呢?

第一個價值是工具化

在這些互聯網難以改變的行業,互聯網改變了什麼?1688無法切入交易但能幫助傳達互換買賣信息;PPT平均2年更新一版,沒有改變信息本質但越來越美觀;航運公司逐步引入信息系統,遍覽全球在建工程,尋找商業機會。互聯網無法代替人完成整個流程,因為在大額非標領域,互聯網永遠不可能做得比人更好,但互聯網能作為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信息領域,技術可以幫助使用者進行大批量的數據篩選匹配。

第二個價值是服務細分

對於後期涉及額度非常大的項目必須人力推動,但早期項目是否還需要那麼重的人力跟單呢?華興資本是TMT行業領軍FA,即幫助創業公司尋找投資的財務顧問,曾服務過滴滴快的合併、京東、陌陌、微博IPO。華興資本的資深FA樂於去跑2000萬的後期融資,按照2%的服務費可收入40萬,但面對早期200萬的融資,FA是不感興趣的——金融人士心裡都算著帳呢,4萬元的服務費甚至不夠人力成本。

既然精英們不願意干早期FA,早期FA就變成了以業務為競爭力的情形,大批對互聯網略知皮毛的FA往返於各個創業公司,和創始人高談闊論,然後帶創業者見亂七八糟的VC,收取高額傭金。

的確卓有成效,由於早期項目隨機性太大,既不需要太多財務和股權工作,也不太需要FA突出優勢來幫助定價,優秀的FA和平庸的FA在早期領域似乎沒有太大的差距。的確卓有成效,用業務員的模式做FA在早期領域仍然賺錢。即便卓有成效,但我們不得不產生這樣的疑問:僅僅是為了打破信息不對稱,讓創業者與VC會面,是否需要這樣的FA去人腦信息匹配。僅僅打破信息不對稱的業務是否能持續獲得高達融資額度2-5%的回報?

金融一直是高大上的,那麼風投領域也應該是高大上的,需要穿著西裝的精英去觥籌交錯,這或許只是一種慣性思維。VC行業,從03年的只有10家機構到如今的25萬從業者,已經迫不及待地等待改變了。

華興資本邁出第一步

9月20號,國內TMT行業領軍投行華興資本在北京低調發布了一款APP「逐鹿X」,專註於早期項目的投融資匹配,用互聯網的方式改變風投行業。在逐鹿X上,創業者可以自由投遞BP給國內所有主流VC,一切變得公開透明,不再需要托關係或花額外的錢只為一個郵箱。投資人在這裡收到BP後,可以對BP進行方便的分類管理,包括轉給同事,標註感興趣,標註不感興趣或者放入「待處理」,而這一切的操作對創業者都是清晰可見。

「我們希望建立彼此坦誠相待的平台,投資人的每一步操作對創業者都是可見的,反饋不及時的投資人可能收到的優質BP會越來越少。創業者需要保證資料的真實性,維護自己的信譽,一旦有信息造假被VC發現,將成為抹不去的污點。」,逐鹿X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產品對創業者設立嚴格准入,並要求每天只能投10次BP,沒有誠意的海投是不被鼓勵的。」。

作為TMT投行領軍人物的包凡在14年的演講在今天看來仍然振聾發聵。

「投行將死,我十年後或許就是恐龍。」


謝邀 @黃席盛,很少謝邀,這次承蒙看得起在下,算是回答一下吧!自己從事金融行業的時候,也曾經嘗試研究過一些,說出一個關鍵詞吧!

互聯網投資銀行

互聯網投資銀行這個概念同樣不是什麼新名詞,只是大家都這樣做,不提罷了,黃研究員說華興資本走在前頭,我沒有去下載那個app,所以沒有發言權。投行互聯網化,這個概念太大,投資銀行本來是混業經營產出的龐然大物,嚴格意義來講,中國還沒有投資銀行,廣義上來說,投資銀行就是證券公司,但是在中國給用爛了,有一段時間街上一些接三板業務的公司也叫做投行,當然一些野雞在論壇認識幾個人當皮條的人也叫做投行。

本來中金以前風頭正盛,後來沒有央企上市的風頭一過,現在也就是中信能夠挑起大梁。因為投行業務太複雜,我怕是一本書都寫不完,因此就談談其中VC,FA,天使,這些早期投資。

黃研究員提到FA業務,在中國FA業務也是亂象叢生,以前吳海發表過一些關於風投,融資,PE,VC的亂象,也是引起的投資圈的軒然大波,當時一幫投資人開始跳腳,以我個人來看,還是有一些意義的。

關於融資的那些事,第一篇第一節:道上的那些人

關於融資的那些事,第一章第二節:道上混的那些人

吳海的許多文章都具備可讀性,不僅非常適合新手看看,也從一個方面確實展現出了當時的一些投資界的亂象,甚至當時華興,易凱也難免要中槍,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在所難免。

說到底,金融的本質是什麼?就是中介,也就是吳海口中的拉皮條。

FA(財務顧問)

對了,我還忘了說FA(財務顧問),FA其實自己沒錢,但是因為他們的專業性,認識的VC,PE和投行的人多,他們幫助你從外面找錢,他們與投行的區別是,他們一般只收一個找錢的費用,從這一點來說有點像拉皮條的(對不起,又涉黃了),有的大的也會自己投一些,比如說世面上包凡的China Renaissance,Hina,還有我哥們王冉的ecaptial(他好像也做VC)

金融領域跟互聯網領域有所不同的是,它是有著一個高門檻的行業,無論是從資金,個人素質,行業圈子等等,

互聯網行業不同,放棄門檻,成了一個茶館,得屌絲者得天下,而VC也好,FA也罷,都是對於從業者有著充分信任度後才選擇合作,天使投資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投資更加看重人,某些天使投資機構甚至會接二連三的投資某位創始人的企業,原因就是這個。

因為創業也是有門檻的,不是什麼人都能創業,創業成功並且能夠讓企業越做越好的更加是少之又少。

因為門檻,VC,PE註定只能是俱樂部運營,不可能像茶館,這個也是對LP負責。你想想,連面都沒有見過,就根據BP投資,這個不是童話,而是神話,現實當中只有實力,沒有童話。互聯網雖然消除了時空差距,但是卻讓人們的信任度給大減折扣。

有人說互聯網的出現會讓投資銀行這樣的依靠信息不對稱的行業消失,但是信息不對稱的本質是什麼?信息不對稱的本質就是高門檻,圈子效應,再說明白點,就是一個信任度的問題,沒法解決信任問題,就算在網上看了幾千家企業,業務流程依然按照線下走,那豈不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嗎?

至於黃研究員說的:用著傳統的方式約飯、攢局。因為離錢太近,請最貴的人,住最貴的酒店,相較於業務仍是九牛一毛——個人能夠撬動高槓桿,早已十分高效,互聯網在裡面還能提供什麼價值呢?

其實這些東西本來就是實力的一種象徵,更加是一個刪選方式,說簡單點,這個也是門檻,


不會, IPO的本質就是眾人參與,與互聯網精神一致,本來就是所謂「互聯網化的」。併購, 很多情況下就是一個非公開的事情, 讓越少人知道越少細節越好, 與互聯網精神相悖。


一個沒有理想的人,如同行屍走肉。同樣,一個沒有理想的P2P平台,在競爭大潮中早晚會倒閉。

一個沒有理想的平台,只會不斷的複製從別人借鑒來的經驗。國外P2P風行,我在國內也可以做;別人做抵押,我也跟著做……但是國外引進的P2P網貸正遭遇著中國式困境,平台詐騙、跑路、頻繁上線又相繼倒閉等等。

要做好P2P,得有自己的情懷,也就是平台創新。只有創新才有出路。有些平台,比不上陸金所的名氣,也沒有過硬的後台做「乾爹」,但是這些小而美的平台有自己的理想,腳踏實地,勇於創新,發展壯大。比如,最近有一家P2P網貸界的後起之秀,專註於抵質押借貸,自主研發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對質押物實時監控,讓投資者對投資項目更放心。

筆者認為,與其日日苦思如何鑽法律空子幻想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大潮中渾水摸魚,不如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做一個有理想的P2P平台。


有,有限


完全沒有,客戶群沒有交集


針對的客戶群就沒有什麼交集,談不上誰受誰影響。互聯網金融之所以有生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那些在他們這借錢的人在銀行等面向大客戶的金融機構那融不到資。我一直對民間借貸這個行業持保留態度,因為可供這個行業挑選的客戶都是大型金融機構挑剩下的 -- 高風險,低風控意識,講人情,不講契約精神。


私募、創投基金的本質其實都是中介。如果,我只是說如果,大型LP能和有潛力的創業者直接接觸,並且能更直接地了解他們,那錢是不是就可以不通過PE、VC了?

互聯網私募股權融資、股權眾籌實際上做的都是這些事。模式需要時間來驗證,咱們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投行中所謂的前台業務承接是什麼樣的工作?職業路徑是怎樣的?
摩根大通的 Quantitative Research 職位需要什麼專業技能?
做財務顧問(FA)是資金端重要,還是資產端重要?為什麼?
胡祖六是一個怎樣的人?
市場不景氣時,金融從業人員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

TAG:互聯網 | 投資銀行 | 互聯網金融 | 金融 | P2P網路借貸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