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馬來西亞學校流傳信件:為孩子著想,別去台灣留學?

近日,一封題為「為我們的孩子著想」的信函在馬來西亞教育界60多所華文學校流傳,信中呼籲該國華人不要把孩子送到台灣讀大學。

信中提到,到台灣讀大學有「七大弊端」,包括台灣學生的英文不強,因此孩子回來後無法在社會立足;批評台灣使用繁體字,未來會無法適應大陸與亞洲的簡體字市場;同時還稱台灣與已強勢崛起的大陸關係持續邊緣化,在台灣深造的同學會在人脈及資源上處於劣勢。另外信件還指稱,有問題的大學才會提供諸多優惠,台灣各大學素質下滑已是公開的事實等等。


我是高三畢業生,目前正在申請大學,我想我可以以我個人角度來回答。

儘管這裡的校方並無正面回答這封信件,很多老師私底下都覺得,有更好的選擇,就去更好的大學。台大差嗎?以大學排行榜來判斷我覺得過於片面,他不差,但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限制了他的發展。

我的哥哥在台灣讀書,他在申請台灣時,有很多名留台生告訴哥哥:台灣人很沒有世界觀、國際觀。他們的思想太狹隘了,一直以為自己還是20世紀7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沒意識到自己已經滯後很久了。關於這點,我覺得我個人回答有些不足,恰好在fb看到台灣人萬小弟 Wan Ah Boy 針對台大排名落後馬大寫出的文章,裡面提到了台灣人的世界觀,特摘選幾段段落。

-

『台灣目前很大的問題,我認為是即便我們受了超過六年以上的地理教育,但我們對於周遭區域的了解卻好像沒有比美國人好多少,美國人用東方異國情調的眼鏡在看遠東區域,我們也用差不多的眼鏡在看我們的鄰居們。(而且美國高中真的沒有要求要選地理課)

不管是對於「烏魯木齊竟然有摩天大樓」,或者是「馬來亞大學竟然排名那麼高」,這些驚嘆或詫異,都再再顯示在我們的島上,總是有一群人從來不在乎其他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所以才會對於忽然眼前驚現的事物那麼「大驚小怪」,但卻常常看的又很膚淺,僅止於此,烏魯木齊的摩天大樓是怎麼跑出來的;馬來亞大學的排名是怎麼在那邊的;甚至,我們國家裡的大馬留台生是為什麼這樣多的......他們不想知道。

大學的時候,曾有個老師說,我們應是海國,而不是島國,那時我沒什麼太大感覺,但現在我聽懂了。

南向不難,要大家拋棄自我中心的世界觀才難呀。』

"曾有個老師說,我們應是海國,而不是島國。"這句話說得真好。

-

大馬獨中很多老師都是留台生,會偏袒自己留學的地方。目前,這種偏袒的情況已經很少了。他們會針對科系,說明留台的壞處和好處。台灣的學習環境不錯,這裡的學習環境不是指「天天圖書館」,而是那種「悠閑地不浮躁地學習」,如果你是要讀語文課,或者電子,他們會考慮台灣。

但是,你想讀或者未來想從事商科、互聯網等職業,台灣真的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最後,我補充一下我身邊同學升學選擇。話說在前頭,我提到的例子都是成績優秀,課餘活動卓越的同學,不存在留學混生活的例子。

身邊有一個成績非常好的理科同學,她選擇了台灣清華。其實,她的成績可以輕易申請新加坡,大陸top大學,但是她放棄了。理由?她覺得大陸競爭太強了,壓力很大,她想和喜歡的人悠閑地度過大學生活。

另外一個女生,選擇了台大某人文科系,台灣的環境真的很適合讀人文科系,雖然在排名上北大的同科系更好,他不喜歡大陸的環境,所以去了台灣。

但這些放棄更好的選擇,去台灣的同學真的很少了。現在的趨勢是,中華圈留學大陸佔了前頭。另一方面有賴於大陸高校今年積極在我們這裡招生,現在大陸高校會在我們還沒畢業前(我們11月畢業),9月會開始通過中學,進行自主招生。我的好些同學,通過自主招生,已經得到了北大的錄取。但這些被錄取的學生,不代表肯定去北大讀書,他們會在申請其他大學,最後選擇自己喜歡的。不過,這也是我們校方最不喜歡看到的情形。大陸的自主招生,是通過校長推薦。校長推薦,代表校方必須為他推薦的學生負責,萬一學生被錄取,最後選擇不上。那所大學會重新審核該所中學,情況嚴重會取消校長推薦的機會。這對那些真心想到大陸留學的人不公平。

在幾年前,大陸留學還不是主流。這幾年中國經濟實力增強,排名節節上升,給留學生優惠又多,我想未來會有特別多的大馬留華生。


隨便扯點閑篇兒。

首批陸生,距離第一次進入台灣校園過去將近7年。

台灣由於這樣那樣原因導致社會經濟水平衰落,教育水平衰落已是不爭事實。

台灣高等院校的現狀就是除了台大以外沒有第二所同等量級的大學與之匹敵。台大又由於大環境的因素導致在國際上的排名停滯不前。

本地生源以及留學生質量由於台灣教育政策原因而不進反退。

說實話,作為一個可以去國內TOP10本科的我,出於一腔熱血奔赴台灣,一呆就是四年,我心裡是留有遺憾的。

學校里,我遇到的教授們都很敬業認真,年紀大一點的資歷都很牛。同學們,努力的著實是少部分,但整體都善良可愛真誠(認真誇)

—————————————————————————————————————

台北比大陸優勢在社保(咱享受不到)、便利度和人口平均素質上。

養老很舒服,奮鬥就差點意思了。


PS.

當初校方來開招生宣講時候,各種美好:

可以增長國際觀、吃的又好又安全、中國傳統文化 etc.

後來到了台灣,

電視里全是台灣觀,台灣同學作報告時候認為到了大陸可以增長國際觀(wtf);

到了第二年台灣就爆出了嚴重食品安全問題(塑化劑);

傳統文化大概只有黨派大佬的明爭暗鬥是真正一脈相傳下來了吧。

不過這都是學校外的題外話了。


一月五日更新:

既然評論說到兩岸排名,我在文末搬運了 2018年世界三大排名機構公布的Ranking

信中所說英文普及度不高的情況,大陸高校同樣存在。

對於馬來西亞考生來說,如果希望語言環境好,那麼留學歐美肯定是首選,亞洲地區新加坡和香港的頂尖學府也值得申請。

台灣教育平均水準的下降 不等於 台灣頂尖高校(台大)不值得去。 但台普通高校確實得不到政府資金支持,生源師資科研力量薄弱,除非專業很牛,否則不建議去念。

兩岸高校排名

泰晤士 (黑斜體為台灣高校)

27 Peking University

30 Tsinghua University

116 Fudan University

132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169 Nanjing University

177 Zhejiang University

188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98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301–350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351–400 Sun Yat-sen University

401–500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01–500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401–500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wan Tech)

401–500 Tongji University

401–500 Wuhan University

401–500 Xiamen University

QS

25 Tsinghua University

38 Peking University

40 Fudan University

62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76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87 Zhejiang University

97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114 Nanjing University

161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207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222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CKU)

256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264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wan Tech)

282 Wuhan University

289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US news

#64

Tsinghua University

#65

Peking University

#145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udan University

#156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59

Zhejiang University

#166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90

Nanjing University

#237

Sun Yat-sen University

#282 Ti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看到這個問題,不禁感嘆我來大陸留學,一晃就是七年了。

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2010年的時候,去台灣還是來大陸,很多人會選擇去台灣。以我親身的例子,我當時算是統考成績還可以的,被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免試錄取。在這之前,作為清華大學最熱門的大系之一,精密儀器已經4年沒有馬來西亞人報這個專業了,因為在國際體系上比較難找到相對應的專業,很多人覺得這個科系太冷門。我經常要跟親戚解釋一通,他們基本也聽不明白我是幹嘛的,最後只能跟他們說我是修手錶專業的....

但是申請台灣院校的時候,我只拿到第五志願-成功大學的航天工程,台大的專業基本都被刷了,成大的機械也沒選上,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清華當時給了馬來西亞50個名額,但是最後去的只有14個人。很多同學可能要罵娘了,中國人擠破頭想要進去的TOP2,馬來西亞人竟然給名額都不要來?但是事實就是如此。首先當年因為媒體渲染+豬隊友(說的就是那些整天在網上逮著一個人就亂罵的噴子)的原因,很多人對大陸的印象就是隨地吐痰,到處扒手的不毛之地。彼時淘寶剛剛興起,微信還沒發明出來,縱使清華在國際上的排名已經是top100,但是很多人因為覺得大陸【落後】,所以留學完全不會考慮這個地方。

我來中國之前,親戚們都覺得我是要去長征了,各種給我備葯備糧草,大部分人都不理解我的決定。「新加坡不是挺好的嘛」「台灣環境也不錯」「要不留在馬來西亞吧,我們也不差」這些話語一直輪番轟炸我,好幾次我都有些動搖。回過頭來看,慶幸自己堅持住了,這筆低位買入的投資實在太值了。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坐北京到天津的城際動車,瞬間就刷新了我對大陸的印象,確確實實地感受到這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

回到題目上,其實大陸TOP2和部分985水平很高這件事幾乎已經眾所周知了,那為什麼還是那麼多人選擇去台灣呢?因為一個事實就是,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來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裡面念大學。對於很多人來說,參與各種課外活動,談一場難忘的校園戀愛,最後拿個大學文憑,以這樣的方式度過四年大學生活,也挺美好的。事實上在台灣大學畢業以後,找一個能維持小康生活的工作並不是很難。

而來大陸上學,尤其像TOP2這種學校,就跟上甘嶺差不多,生活其實挺艱苦的,尤其是一開始學習根本完全跟不上。到最後很多人其實也就想要謀一份職業,那又何必跑來受苦呢?尤其清華掛科率那麼高,很多人甚至都拿不到文憑,所以對於很多上進心沒那麼強的人來說,上太好的學校未必是好事。

同時我想吐槽一下,寫這封信的人水平實在不敢恭維。首先第一點,哪怕在清華大學,英語教學也是...不提了。很多大陸學生英語好,完全是靠自己的修行。所以英語環境也好不到哪裡去吧...(這幾年可能改善了?畢業太多年不清楚)

第二點就更扯淡了,獨中生學了12年簡體字,基礎擺在那裡,寫這條讓人覺得有反串黑的嫌疑...

四五點就是典型的神棍邏輯...

在我看來,這封信完全沒有把中國大學如今在國際上的優勢體現出來。這幾年中國大學尤其是TOP2發展實在太快了,已經漸漸趕上國際頂級院校的水準,師資隊伍也越來越強大。也許科研水平還比不上美國,但是確實已經能夠提供很好的土壤讓學生們發展自己的事業。

當然,我覺得客觀來講,所謂的大學排名真的不能一概而論,尤其是人文方面的研究,以及電子產業相關專業,台灣真的完全不落下風。但是私心來說,我覺得來大陸留學,天空會更廣闊,對未來的期望值更高,能有更多機會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也是我在香港讀了三年書以後,決定回到北京發展的原因。

以上。

P/S:受不了評論區的腦殘評論,把答案修改了,現在知乎答個題真他媽難受,什麼都要政治化。。。

P/S 2:大陸這幾年國際形象提升很多,是因為淘寶騰訊華為小米等企業,還有高鐵軍工航天這些單位充分展現了強大的科技實力,大家才會對來大陸留學趨之若鶩。相反的,那些天天在網上到處挑釁的小粉紅,其實是在為國家形象減分,讓人以為這個國家還是蠻荒之地。連我這種那麼喜歡大陸,天天推薦朋友來大陸留學,對我母校清華簡直愛的不行的外國人,都要被你們噴,真的不知道應該說什麼好。


上大學這件事兒不能比較絕對優劣,要比較相對優劣。換句話說,就是不要搞五千點入市的事兒,太吃虧。

台大是不是好學校?肯定是,有多少人想去都去不上。但你如果能拿到大陸C9的offer,你還去台大,那就真的是給信仰充值了。

我就想起來12年我高考的時候,很多成績夠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選擇上了香港的很一般的學校,隨後幾年就是港校去神化,回歸理性。大家用清北的分數,上了一個985分數的學校,大家心裡非常不是滋味。

所以你們上台灣的大學也是這樣。大陸的高校顯然是跟著大陸的大環境一起升值的,它當然不是全都好,但是明顯比較實惠。台灣當然不是沒有好學校,但你的申請條件是一定的。你拿相同的條件申,申到大陸的學校會更好一些,潛力也更大,就業市場也更大。大家理性一點,買漲別買跌。


我不希望這種信在馬來西亞到處流傳,說實話,而且馬來西亞大學有些人也認為這封信「抹黑台灣」,搞的好像大陸要和台灣去爭奪馬來西亞學生似的。

台灣大學太多學生太少,不少學校要倒閉,這個大家都知道,大陸目前大學還處於滿員當中,相當多的大學,尤其是211 985之類的大學依然門檻很高,大陸相當部分的學生依然無法享受到很好的高等教育,大陸的高考依然是血雨腥風,難度遠超過台灣和歐美國家。

關於是否留學大陸的問題,我覺得還是看專業,看學校,看地域至少有些專業是絕對不應該選擇台灣的,比如說和互聯網有關的專業,去台灣怕不是腦子進水了吧,整個台灣都沒幾家像樣的互聯網公司。

當然如果能進北上廣深985的學校,我覺得去大陸留學基本上是不二的選擇了,這都不用考慮什麼了,出來讀大學,除了學習知識,不就是為了見個世面么。

另外 @jxinyi 其實馬來西亞媒體有說的

http://news.seehua.com/?p=331770news.seehua.com


我是馬來西亞華人。去過台灣當交換學生。

這裡不對比大陸和台灣的大學,因為我並沒有上過大陸的學校。只單單講一下我在台灣的大學的感受。

我去的那所大學在那個地方也算是比較好的公立大學了。當然在那裡也有不少好處,譬如景色宜人、校風自由之類的,不過這裡是針對學習環境而言,大概列舉幾個小問題:

(1)國際觀有限:這點不僅僅是學生,連一部分的教授都發表過讓人咋舌的言論。其實國際觀還是其次,但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去自曝其短,發表一些似懂非懂甚或帶點歧視性的言論,那就是情商問題。幾個例子:我遇到向我和同伴傳教的大學生,誤以為我們是大陸人,對我們的開場白如下:可能你們大陸來的,有的地方沒有聽過耶穌,吧啦吧啦……「當時我們幾人忍俊不禁笑出來了。且不說你連我國籍都不知道就直接預設我從大陸來的,要我真的是大陸過來的,可能當場就翻臉了。再來還遇到通識課的教授對東南亞人和大陸人發表帶有歧視意味的話,但他本人可能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論到底有什麼問題。

(2)泛政治化:神聖的大學殿堂,竟然讓我在鐵閘門上看見有塗改液寫著「中國狗」的字跡。而且感覺部分民眾逢中必反。我覺得有政治立場是一回事,但政治滲透入生活的各方各面就有點多了。另外,雖然不是在大學,但去台中真的有很多flg的人會拉著遊客宣傳。當然,flg的足跡不僅僅只在台灣,但是在台灣遇到的是最「猖狂」或「泛濫」的。

(3)教學模式死板:比較偏填鴨式教育。這個可能在其他亞洲國家的學府亦是如此。但是台灣的真的比較偏向中小學的教學模式。課程表是被安排好的,三個小時只有教授在講,沒有一些交流性的tutorial classes。

(4)學習氛圍鬆散:學生好像多數都偏向玩樂、社團。上課很輕鬆,考試幾乎都把題目告訴你了(當然還是有一個範圍的)。就這樣了其中一個課我提早過去的時候還有一個同學來問我為什麼還沒上課是不是取消了,我就告訴他等下有考試……(汗)。我準備的時間也不長但也算是班上成績排top5的(我只是去交換的,大部分時間去旅行)。可見那所學校的大學生不怎麼在乎考試啊。

暫時先說到這裡。反正我當時的感覺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覺得我當時沒有選擇台大可能是我的損失,因為感覺在台灣上學很輕鬆自在。另一方面我又有些慶幸,因為可以想像以我的廢柴性格,在台灣學習應該競爭力更無法提升。當然,如果你本身是很勤奮很有上進心的人,不管在哪裡,你都可以找機會去networking,積极參与國際交流的課程,自發地鍛煉自己的英文。但我個人的話是需要一些外力去鞭策自己的。我絕對不可能平白無故突然去自己報考學術英文課程,不可能本科就自己認真地搞一個學術研究……這些都還是需要有一定的外因——譬如開拓你眼界的機遇、培養你能力的資源等等,才更會事半功倍。

我說的東西都只是很表面的、親身經歷的一些例子。可能也未能代表台灣最高學府的普遍水準。加上我也未從本質上去分析台灣的大學環境和水平。這些都是僅供各位即將升學的學子參考。如果你不是只想輕鬆愉快度過幾年只為了混一個大學文憑(作為一個不是上進心爆棚的人,我覺得會這樣想無可厚非,所以這裡不存在貶義),也不在乎這個文憑會對你的工作機會有所限制(比如你比較偏向在台灣找工作——聽說近幾年對外國學生比較放寬了,我那時候留台生如果想申請到准證好像是對工薪有一定要求,或者必須是醫生、律師等專業文憑。而台灣的起薪其實並沒有比馬來西亞高多少,很難找到他們所要求的工資。這也是當時為何我沒有選擇台灣的原因。現在既然放寬了,有意長期居留台灣的可以去查一下留台條件),又沒有預算去歐美澳,而你本身的成績也算不錯的話,那與其去台灣(這裡比較的是台大政大成大之類知名學府),還不如去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的知名大學。

當然,這裡不排除一個可能,就是在競爭比較小的地方,反而你加倍的努力,更有被「看見」的可能。你可能更容易申請到獎學金,或者要讀研的時候,才再來考慮要去哪裡發展??

Small fish in a big pond vs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看你怎麼權衡和選擇了。

註明:我去交換的不是台大哦(不方便透露是哪所大學,畢竟盡說不好的方面了)。但是我當初申請到的是台大,結果沒去。在馬來西亞求職好像即使讀的是台大,在文憑上也沒有幫忙「加持」很多。所以台灣不是留學地點的首要選擇並非最近才開始有的觀念。當然我是不支持有這樣的態度,僅憑你在哪裡上學來臆斷你的能力是膚淺的。譬如很多人一聽你是留英留美的就以為一定是很好的學校,殊不知其實有很多向"錢"看齊的野雞大學。但無論如何,將來如果選擇回來馬來西亞工作的話,英語的能力多多少少還是需要的(雖然不要求很字正腔圓很formal的英文,但起碼不可以太爛)。所以留台的學生還是要自發練習英語(比如email、公文、履歷的書寫)。


只是想提醒一下諸位,即便是知乎上的知識分子們,也未必個個都是985、211院校畢業的,實在沒必要津津樂道於所謂的台灣大學素質下滑,甚至是幸災樂禍。文中指出的台灣大學存在的問題,比如英文不強,先進設備和師資減少,大學素質下滑,就業適應等等,大陸很多大學同樣存在甚至更嚴重。

肯定會有很多馬來西亞學生瞧不上台灣大學,但是他們想上的大陸大學是清北浙,並不是世一大;同時如果給一個上台大的機會,肯定也會有更多的普通本科甚至專科高職學校的大陸學生趨之若鶩。

我們應該期待的是這種新聞引不起任何討論,都覺得理所應當,都覺得提問者是在大驚小怪的那一刻,自信的外在表現就是淡定。


我沒有在台灣呆過,所以沒法評價。看評論很多說到大陸跟台灣大學的比較,我就說一下在北京留學的經歷好了。

如果選擇來中國,有幾點要考慮:

1.要考慮天氣和生活環境,尤其是來北方的。這個真的蠻重要的,寒冷、乾燥都是要面對的問題,我初來的兩年,一到秋冬之交肯定生病,很嚴重的那種。支氣管問題到現在也沒解決,大概是因為北京空氣問題吧(但今年冬季空氣真的好多了)。

2.師門之間的關係和一些人情世故,也是要學習的。跟馬來西亞不太一樣,飯局酒局的文化等。要說明一下,我不覺得這種人際關係不好哈,飯局什麼的也都是正常聚餐而已,但跟馬來西亞真的不一樣。這個,從上學到上班,我學了很久。

3.錢。北京和上海生活蠻貴的,給個範圍,普通吃一頓中式快餐,例如吉野家,差不多要20人民幣左右。要吃好一點,四五十人民幣很正常。

4.看病是真的麻煩,沒有clinic,只好去醫院排隊。

5.同學老師都挺厲害的,我念的研究生,看我老師的閱讀量和寫作量,我很慚愧的。同學表達能力都很好。

6.網速超快,wifi超級發達,網上購物超級方便。我不是很糾結看不到fb或YouTube,這裡視頻資源真的很多很多。

當然這些都不是主要考慮,主要還是科系的實力和大學是不是你想要的。我來留學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當時來中國真的很少,面對的問題也更多。現在,我覺得從生活的便利、居留政策和城市環境來說,全世界的城市是越來越像了,選擇哪裡都可以適應吧。


我是一個已經畢業了的獨中生,我要給你們科普一番。舉個微小的例子,我高三時去了一個台灣的升學展,幾乎沒一間大學的參展人員介紹台灣的大學有什麼強項啊,優勢啊之類的。只是一直說台灣風景很美、台灣夜市多、台灣美食多、最美的風景是人、台灣好玩的很多 。。。我們是要去讀書的,你和我說這些幹什麼?我又不是去玩耍。。。

我一朋友解讀此行為是因為除了這些,台灣已經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優勢了。。。我也有同屆的朋友去了台灣,他們也覺得這封信說的沒毛病。還把台灣的各種毛病批判一番,什麼眼界窄啦,沒世界觀啦,自大啦,還以為是四小龍啦。在大學的時候也被周圍人灌輸一下反中的思想,企圖洗腦。所以要去台灣升學的朋友,你們自我的判斷也是很重要的,太天真的人容易被帶偏。

如果徹底了解台灣的情況後,還是堅決要去,我是祝福的。我們這些前輩也只能說一些人生經驗而已,我們改變不了他們的想法。

最後,祝各位去台灣留學的朋友們好運


對岸高等教育不做評價

這個問題中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大馬華人仍然重視後代中文教育,接受並發展中華民族思想,維持與中國(兩岸)的聯繫。


在台灣清華大學交流過一個學期

只論理工科本科教育

台灣學生普遍數理基礎太差了,大四數學專業課被基本沒去上過課的我,用大一學的知識拿了A+,不提倡這種行為,我反思。還有一次材料力學期中考試,幾個定積分,我嫌過程太簡單,直接草稿紙上畫一畫就把答案寫上去了,助教以為我是直接抄的答案不給我一個大題的分,一臉無奈。每次考試都是我第一個提前交卷子出門了,只是因為坐在那裡太無聊了,結果瞟一眼當地學生的試卷,一半都還沒做到。

台灣學生拿到的分數太過浮誇,不能真實反應學生水平,基本一批去交流的同學一個學期下來都是滿績,真正用心學嗎?我看一個都沒用心學

但教授上課水平不差,比那些只會念ppt的老師高到不知道哪裡去

學生學習風氣不好,一個個白天都在外面混社團,大晚上才回寢室一邊刷facebook一邊看書,美曰其名天天用功到凌晨三點。圖書館裡,說實在看不到太多人。

就本科生而言,學校科研實力其實不重要,我覺得主要還是這個學校會帶給你對人生的安排是怎樣的。畢竟台灣就那麼一點人口,遇到優秀的人的幾率還是太小了,不建議去。


1.這其實並不需要什麼討論,更不需要大陸網友自我反省,只不過是廣義的華語圈形勢變化的伴隨現象與發聲。

2.就我為數不多的交流經驗,這篇稍嫌口語化的文字,實際上反而更像是我所熟悉的馬來華人的說話/行文模式,不大像是其他地方反串的。

3.因此,你要說他是抹黑也罷,說他是造謠也好,總之傳播出去了,有多少人贊同或者相信,那都是他們的事,你既控制不了,便最好做好自己的事。

4.話又說回來,這文章指摘出的問題,實在不關大陸什麼事,主要還是台灣人應該自己去煩惱的,如果不煩惱,那也就這樣了,只不過實在不明白有些人就這也要呼籲大陸網友反躬自省的邏輯何在。


其實,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真的很羨慕你們在高中畢業後可以以申請的方式去北大、去清華或者其他的top高校,是真的很羨慕!

你們或許會覺得這沒有什麼,但對我,因為參加過高考,參加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所以更加懂得這是多麼讓人羨慕。

你們可能會不屑我這些話,當然我沒有批評你們的意思,只是單純的羨慕!


我個人意見真的不要去,現在台灣大學的含量量太低了,再來學生搞政治令人反感,而是台灣越來越沒有優勢了。我都推薦海外僑胞去大陸讀書,還有僑胞去大陸讀書雖然沒有各種福利但是他們會感激,台灣人去大陸讀書各種福利,台灣人還會覺得是你欠我的


講道理這種信件早就應該出現了。

趁早打消華人世界關於台灣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從教育、娛樂再到各行各業,此類事件以後註定會越來越多。

原因就在於亞洲局勢恢復了他該有的樣子。

太正常不過了。

沉淪之島,誰也無法拯救。


台灣根本不是大學素質下滑的問題,台灣有幾所大學過去在像樣的排名榜上出現過?滑什麼滑

大多數大學在陳水扁時期由技校一類的學校升格上來的,高教泡沫而已,這些大學能給孩子什麼?一個國家的完蛋,首先從教育衰敗開始的。

我有個朋友,台辦系統的,女兒高中畢業,成績一般般,我問他送去台灣讀書嗎?他果斷一搖頭,不考慮。


謝邀

我只說一句,勿論這封信是否準確,但卻反映了馬來西亞華僑或華裔對台當局態度的轉變。這是很關鍵的一件事情,反映了東南亞部分地區已經悄悄的發生顛覆性的事情,這對我國通過一帶一路整合歐亞非大陸、形成新的權力重心地區非常有利。

中國的首要問題是十四億人民如何過上更幸福的日子,中國共產黨初心是什麼?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過上更幸福的日子,就需要資本、技術和市場。美國在世界經濟秩序中的逆全球化已經擋了道,因此必須突破美國的戰略包圍。台灣在中國的全球戰略中只是一個試驗場與軍事要塞,目前亞洲的安全形勢下,屬於不可放棄,但暫時無需直接管治的部分。

不過如果中國與印度的關係持續惡化,印度開始妨礙中國在安達曼海與阿拉伯海等地區的航行自由,那台灣問題就必須解決了。因為只有控制台灣,形成鞏固的後方,才能徹底鞏固中國在東南亞的勢力範圍,才能全力應對這輪新博弈。

當前世界對於中國來說,中美博弈是大博弈,中印博弈是小博弈。不過由於印度一貫的投機性,極有可能在戰略上配合美國,所以最後還是中美博弈。

中美博弈的最高層次是戰略博弈,絲綢之路對離岸平衡,究竟鹿死誰手?還有二十年吧。


現在台灣學校政治至上,天天強調意識形態,而且玩的是族群對立的把戲,去台灣讀書回馬來西亞,相當於輸出革命。前陣子泰國越南都有例子

。。。。。。。。。。。。。。。。。

台灣大學競爭力下降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速度在加快,看看台灣那些廢青就知道哪有什麼競爭力。20170907期少康戰情室援引英國泰晤士報排名,台大198,北大27,台交400-500。台灣媒體自己都承認下滑,還有人在洗地。

馬來西亞華人去大陸北方生活習慣不適應,可以報廈門大學啊(他還有個馬來西亞分校),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本地天氣不冷,而且方言是福建話和廣東話,馬來西亞人祖籍大部分在這兩地。

並且剛看到新聞,大陸正在開放留學生人才簽證,方便在大陸就業。大陸的產業變化非常大,到處都是機會,而且一帶一路正在大規模開展,阿里騰訊等等在東南亞有海量的投資。要是能去阿里騰訊的東南亞分公司工作的話,相比於台灣的22k,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謝邀。大家知道為什麼馬來西亞一直以來都是台灣最大的學生來源地嗎?六、七十年代時,華文獨立中學(獨中)畢業生的升學選擇非常有限,由於自身的學歷不被國家認可加上獨中生(當時)禁止參加國家考試,因此在馬來西亞國內是幾乎上不了大學的。當時的獨中畢業生如果要升學就得到新加坡的南洋大學(NUS國大的前身)或大中華地區的大學。

當時的大中華地區,中國大陸還沒改革開放,外國學生要到中國難上加難;台灣當時還是聯合國成員(快被逐出去的成員國),在留學生政策上則是大大優待海外華僑學生,給了各種社會福利。由於台灣的優待及他們當時的國際地位,很多馬來西亞學生就以僑生身份到台灣升學(聽說僑生身份比今天的陸生身份好一些-- 這我不太確定,歡迎有在台灣念書的陸生評論糾正)。那個年代台灣對海外華僑太好了,聽長輩說過當時(被逐出聯合國後)任何華僑都可以向僑務委員會申請「國慶回國僑胞慶祝活動」,在雙十節時飛到台灣慶祝國慶,機票酒店全免,到了那裡還有五星級接待,慶典期間還可以跟蔣經國握手。

由於台灣的僑生待遇加上獨中畢業生的選擇本來就少得可憐,大家都紛紛到台灣留學了。一些畢業生回到馬來西亞後就返回他們的母校教書,因此獨中在八、九十年代甚至是二十一世紀初期的大部分教師都是留台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獨中生都受到這些留台老師的影響。

補充一下,台灣的公立大學的僑生學費都很便宜,甚至比馬來西亞國內的一些大學便宜很多。

那篇網路流傳的信我就不置評了,因為台大、成大、師大、交大等確實是門檻高,素質好的學校(芊芊身影說得對,台灣是一個很適合讀人文科系的地方,我這一屆很多理轉文的同學都到台灣讀人文-- 新加坡方面不允許外國學生理轉文,而且新加坡的人文科系一般都很少錄取外國學生)。

那什麼原因造成了馬來西亞學生到台灣讀大學的人數減少呢?

- 馬幣:馬幣兌台幣一直在走下坡,從父輩的1馬幣兌16台幣,到我剛畢業時的1兌10,到現在只剩1對7了。馬幣走軟再加上台灣生活費本來就不低,使很多原本想到台灣升學的獨中畢業生都會再三考慮。

- 國外升學選擇多:由於認可統考的國家及大學越來越多,獨中生畢業後的升學選擇也遠比以前多。今天,畢業生可以選擇到新加坡、中國、香港、澳洲、紐西蘭、英國、歐洲、美國、愛爾蘭等地的各個大學深造,不再像以前那樣局限於台灣。近年來西方各國貨幣走軟(尤其是澳洲,澳幣一度跌落至1澳幣兌1新元),使它們的吸引力開始超越台灣,有些家長就會認為與其讓孩子到台灣,不如多花一、兩萬送去澳洲-- 英系國家或英系學校的學歷在馬、新仍有一定的含金量。

- 國內升學選擇多:雖然獨中生的統考學歷在國內的公立大學幾乎是廢紙一張,但國內的大部分私立大學都接受獨中生用統考文憑入學(馬來西亞獨中走的是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共六年,公立中學(國中/國民型等)則是走中學五年、大學先修班兩年的制度,因此部分私立大學會因學年制度的不同對統考畢業生設下一些限制)。除了一些外國大學的分校之外,馬來西亞也有多所素質非常好的本地私立大學,如英迪、泰萊、世紀、三威等。

- 不需出國也能接受中文教育:以前要接受中文大學教育只能到大中華地區或南洋大學,今天馬來西亞境內有幾家以中文為主要語言的大專院校,如南方、韓江、新紀元、拉曼等。現在的獨中也越來越多從本地中文大專院校畢業的教職員。

- 台灣學歷的認可:一些留台畢業生在學成歸國後會面臨學歷不被承認的問題(不僅是台灣,中國大陸的學歷有時在馬來西亞也是不好使),在就業或本地讀碩讀博都會有一定的難度。

雖然現在前來中國讀大學的海外華僑學生越來越多,但個人認為還是有待加強的地方,其中幾項就是:

- 宣傳及招生方式:高二時學校辦了一場中國高教會及台灣高教會(當時是中國的院校第一次來辦高教會),中國那場參展的院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航也來了)在傳單設計、招生宣傳等方面都毫無吸引力,招生人員的準備也嚴重不足(問要怎樣成績,那招生人員竟不知道統考是 A1, A2, B3積分制的),許多學生進去不到十分鐘就離開了。反觀當年的台灣高教會,很多學生整個休息時間都在裡面諮詢,早上沒問夠放學後再來諮詢。

- 僑生待遇:中國如果要吸引更多海外華僑學生就得提供類似於台灣的僑生待遇,如在醫療、打工、學費、住宿等的一些優待條件。

- 學歷認可:中國的學歷在馬來西亞的認可度仍然有限,很多人也不知道中國的學歷分為畢業證及學位證(我也搞不懂為何要分兩張不同的證)。另外,有些企業也會特別要求中國的學歷一定要學信網認證,在形式上帶來些許不變。

- 畢業後工作:正如有位題主說,外國學生畢業後在中國境內找工作一直面臨公司不願申請工簽的情況。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對在中國畢業的留學生有一些優待或至少在工簽申請程序上簡化一些,讓公司更容易申請到工簽。


別看台灣整天喊著新南向,但是真正下南洋的正是在執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大陸。大陸為什麼把海軍放在軍隊建設重點,下餃子一樣的造軍艦而裁減陸軍,你難道體會不到海上絲綢之路才是大陸發展的重心嗎?(陸軍對應的是陸上絲綢之路)。大陸海量資本和過剩的生產能力最近的出口就是東南亞,而當地知根知底的華人(尤其是大陸留學過的)則是最好的合作者。新的鄭和下南洋即將啟動!而你準備好了嗎?


推薦閱讀:

伊斯蘭國家如何看待中國的反恐?
馬來西亞人對中國的情感是怎樣的?
馬來西亞處在新加坡和泰國中間,為啥經濟或者國際地位不如他們?
馬來西亞的檳城有哪些美食推薦?推薦理由是什麼?

TAG:台灣 | 馬來西亞 | 留學申請 | 海外華人 | 海峽兩岸中國大陸和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