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的人既自負又自卑?


謝邀。

其實這是很常見的現象。

簡而言之:這種現象來源於「自卑情結」,歸根結底,是一種「補償機制」

以下詳述。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他把「自卑」定義為:對現狀的不滿足,以及對更高狀態的追求。

他認為,正是自卑感,促使每個人產生改變現狀的動力,去追求完善更好的自己。

但是,如果這種自卑感過於強大,導致灰心、沮喪、無法忍受,並因此影響追求成就的過程時,就產生了「自卑情結」。

它指的是:過度陷入自卑感之中而不能自拔。

(心理學上,「情結」指的是一種無意識的、難以自控的心理狀態,可以理解為潛意識裡的「錨」)

而人是無法長時間生存在自卑感中的。

因為自卑會使人懷疑自己行為的意義,乃至於懷疑存在的意義,久而久之,會摧毀生存下去的動力。

長時間沉溺於自卑,要麼產生抑鬱症,要麼精神分裂。

所以,針對「自卑情結」,人會使用「補償機制」來對抗

「補償機制」是什麼?

簡而言之,就是針對某種不適感,強化其對立面的感受,從而將其抵消。

對於「自卑情結」的「補償」,就是努力發掘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優勢,並將其強化,告訴自己:「看,我還是很牛X的!」

由於「自卑情結」太過強大,這種補償,絕大多數時候是過度的、不合理的,甚至,完全是對自身的一種不現實的臆測——亦即是常說的「自負」。

唯有這樣,才能達到抵消自卑的強度。

由「自卑」到「自負」的人,特點一般是:敏感,易怒,自以為是。

其實這種表現,是為了營造一個「強大」的外表,進而抵消內心深藏著的焦慮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方法,是直面內心裡,那些不願承認的陰暗面——那些使你感到自卑的東西。

當然,這是另一個問題了。

參考資料: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或譯:超越自卑)


我們自卑了,才懂得自卑;我們自負了,才懂得自負也是因為自卑。

自卑者,在很多人、事、物面前把自己縮得小小的,拘謹、膽怯、卑微、苟且猶疑、逃避,內心充斥著很大的無力感。

自負者,往往把自己膨脹為一個性情囂張、目空一切、剛愎自用、霸氣十足的大力神,其實威武倨傲的表象下可能掩藏著一個虛弱的靈魂,真正反省自躬時,會發現仍是自我價值不足的表現。

  李中瑩先生講過這麼一個故事:少年下山遊歷,仗劍闖蕩江湖。彼時他年方十八,血性而稚嫩。少年打扮得鮮衣怒馬國士無雙,走進旅館把寶劍拍在桌上,朗朗道:「小二!一壺女兒紅,三斤醬牛肉!」那小二畢竟見過世面,眼睛一咪便知少年繡花枕頭稻草心,是待宰的肥羊。少年這麼有逼格,就是要告訴大家:我是會武功的,我的劍就在旁邊。但其實我心裡很沒底.......

  十年後少年已成一方大俠,故地重遊的他兩手空空,一身風塵。他待人和善彬彬有禮,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不懂武功呢。其實他已經有足夠的力量,無論什麼事都能輕鬆應對,自然能夠從容淡定寧靜安詳了。

  把一個人扔進幼兒園,他也自負不起來吧。

  (『哥哥你不開心嗎?幹嘛冷著臉呀~~~~』)

  自負又自卑的人,其實是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者

  一個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但是卻對自己不抱希望。所以他更容易自責與消沉,自尊也處於很低的水平。

  因為他對自己的高標準與自我實際表現之間產生了巨大落差,長此以往他對自己不抱希望,對錯誤極為敏感,會恐懼失敗,也會恐懼成功。因為不了解自己的現狀能力,並且總認為自己精力無窮,致使定出不務實的標準,結果表現平庸,傷了自己脆弱的自尊心,導致害怕失敗,盡量避免參與跟別人直接競爭的活動中來。並且做的不好還會盡量找借口。這是一種「自殘式」的自尊心自我保護機制。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野心,你就成了我:中二又自卑的蔫小孩漆小洛

  我希望我能夠更加的接受自己,有我自己來掌握得失取捨。我希望我對自己的人性抱著寬容樂觀的態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弱點,像老朋友一樣與自己和諧相處。同時呢,並不放棄雄心壯志與對卓越的追求,也不要逃避全新的挑戰。因為,當我們按照自己真實的樣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樣子接受自己的時候,我們才能夠超越自我。

  對於如何建立自我價值,下面有三個建議:(理論解釋略,照做就行)

  • 1.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少年之所以成長為大俠,就是在於他『已諾必達』。不管對人對己,說過的話一定要做出來。沒有把握的事情不要答應。表裡如一說的話跟內心所想完全一致。這回讓你內心不斷地自我肯定,積累自信。

  • 2.有所不為,有所必為。

有所不為: 你有什麼相見恨晚的知識想推薦給年輕人?@采銅前輩的文章里說的很清楚了。

有所必為: @白土的答案很贊

不要怕。

怕拒絕,選擇沉默,錯過了佳人。

怕背叛,選擇孤僻,錯過了朋友。

怕丟人,選擇退縮,錯過了經歷。

怕失敗,選擇安穩,錯過了一切。

認準了的事情,儘管去做!因為自信就是『信賴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價值』,而能力經過肯定才能變自信。所以一定要多製造機會,多做點事,得到更多的肯定。

感覺 → 嘗試 → 經驗 → 能力 →(肯定)→ 自信 → 自愛 → 自尊

多做 → 多做到 → 因多做到而得到肯定

  • 3.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雖然批判自己是相當痛苦的,但是相比費勁掙扎卻仍然陷於恐懼之境的脆弱,以及被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的痛苦感受而言,自我批判的煎熬或許更容易被承受。這種感受並不會讓我舒服,但是當我迴避自己的感受的時候,我就失去了內心的平衡,我就像是為自己挑選了一條布滿情緒地雷的道路,心中始終忐忑不安,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一腳踩響地雷。

  不過能力是可以發展的;通過努力,我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聰明更優秀。努力可以讓我更聰明或者更擅長於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發我的能力並成就自己。我沒必要立刻擅長某件事情,做一些我不擅長的事情反而更為有趣,因為通過做這樣的事情,我可以拓展自己,並從中學習。表現不再那麼重要,重要的事我學到了什麼,我對什麼感到興奮,我提升了什麼,而結果只是一個事實。能力不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它是可以變化發展的,失敗可能讓我傷心和失望,但是成敗並不決定一個人本身的好壞。實際上,失敗是一個讓我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個讓我退縮放棄和拖延的理由。

最後,祝你不努力也有自己喜歡的生活。

參考書籍:《重塑心靈》《拖延心理學》


因為自卑本身就是一種自戀——

自卑大概是一種因為自身能力與理想中的自己的模樣不匹配而引發的。

這聽起來就是,另一種自戀的方式。


接一電話自稱什麼總裁班招生,我表示有興趣,對方問我從事行業,我說是IT和通訊的周邊服務,對方又問運作方式,我說主要是在人群密集處提供諮詢和直營銷售,他說能具體點嗎,我說是智能高端數字通訊設備表面高分子化合物線性處理,他問:能不能通俗點,我只好說是手機貼膜,對方就把電話掛了。


自卑,是因為遭遇過太多挫折,自負,是因為在遇到某個事情時,發現別人的能力也不過如此,還不如自己呢,終於忍不住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了,得到別人認同,不免嘚瑟,心想,原來老子也很厲害,之前都是被打擊,被壓抑,原來我也是有能力的。

最近找到了一個詞叫「篤定」。自卑自負,都是對自己不夠了解,讓外界的評價影響了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而自信,就是終於知道了自己是什麼樣的,我有什麼能力,是什麼水平,我十分清楚,外界無論是誤解我還是抬高我,都不會影響我對自己的評價,這便是篤定,自卑自負,都不會再有。

by @陶以歸1


記得有一句話,自負的人其實是在拚命掩蓋他某方面的自卑。


自負是自卑衍生出來的保護色。

想起了高中,在一個班待了兩年,一個朋友都沒交到。

小心翼翼的維護著自尊,敏感而冷漠。看起來冷得像冰山,其實心裡很委屈。

你看一個人越喜歡展示什麼,他其實越缺什麼。


色厲者,多內荏


難道不是大多數人都有自卑和自負的一面么?


心比天高,也不願意相信命比紙薄


有一種人的可怕之處,在於用自卑敏感偏執地自尊心,傷害著身邊的人。

因為自卑,他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不努力改變自己,反而想把對方拉下水,跟自己處於同一水平線甚至不如自己。

因為自卑,變得極度自私敏感,想盡辦法傷害別人,再挽回,揮霍著關心他的人對他的愛或包容,以求得內心的滿足。

因為自卑,在言語上攻擊,自高自大自負,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以為這樣就高人一等了。

因為自卑,傷害了別人以後,還理直氣壯的責怪對方,為自己找理由找借口,為自己的行為冠上各種各樣的的名義。

自卑的人要遠離,因為他不但自己活得擰巴,還不讓別人痛快。你是人,不是聖母,拯救不了這種人,你明明可以積極向上,為什麼要選擇被他影響?

我只是說一部分,並沒有一棍子打死所有的人,自卑是有原因的,但這不能成為理由,就像犯罪分子有再多的原因,也不能成為犯罪的理由。


雖然我沒有你成功,但是我比你優秀。

前者是自卑,後者是阿Q式的自我補償。


自負即自卑。如何拿捏「能力和自信的匹配」以及「程度」是很高水平的技藝。沒有絕對在最高峰的人,即便是超一流的人類也總是不如另一些人類。人如果控制不明白,就會難堪、難看。


家裡窮 卻又特別渴望出人頭地 並且取得了一定成績的人 特別是學校里的學生 比較明顯


我尖酸刻薄

其實我是自憐自艾

我外表強硬

其實我是內心虛無

我目空一切

其實我是一無所有

我好像什麼都不在乎

其實我真的什麼都在乎

我只是那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罷了。


自負是表象,自卑是實質。


極度的自卑通常會導致畸形的自尊


自負是為了保護自己那顆因為自卑而異常脆弱的自尊心。


在外表極度的自負下往往掩蓋一顆極度自卑的內心。小到個人,大到一個組織,一個民族都是這樣。

舉個例子,朝鮮民族在歷史上毫無存在感,鄰國日本在歷史上好歹還是個獨立的國家。而朝鮮半島始終是中國的藩屬國。連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一次統一都是靠著唐朝的軍隊(沒錯,在唐朝時他才統一)再加上一直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可以說完全屬於自己民族的東西並不多,所以這個民族在內心是極度自卑的。但是在漢江奇蹟之後不同了。韓國發展起來了,而且對外輸出文化一點也不差。韓劇,韓國飲食,韓國電影……哪個影響都不小,於是便有了哈韓一族。這時候韓國民族心理便有了變化,我們牛逼了啊!便想試圖用現在的成就來掩蓋歷史上的尷尬。於是屈原是韓國的,端午是韓國的,印刷術是韓國的,世界都是韓國的……哦,對了,孫悟空也是韓國的,因為他使棒子啊!而在他自負意淫的外表下恰恰是整個民族在歷史上的極度自卑。這也就是外在與內在的辯證統一吧。


你當我是浮誇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當人們有機會接觸到事實真相時,很多人卻仍舊選擇相信既已接受的「事實」?
為什麼大部分人都嫌貧愛富?
能否從心理學角度解釋下為什麼傳銷可以在中國盛行?
玻璃心怎麼治?
怎麼看待「棍棒教育」?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