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國全科醫學和全科醫生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怎樣?


哈,首次被邀請,感覺棒棒噠~謝謝邀請

【簡述版】

1.1我國全科醫學 現狀:很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基礎醫療數據,存在「虛假傳報」。

1.2我國全科醫學 發展前景:看好

2.1我國全科醫生 現狀:個人學歷及技術水準在逐步提高

2.2我國全科醫生 發展前景:看好

------------------------------------------------------------------華麗麗 de 2.2---------------------------------------------------

&<個人鋪墊&>上海某中醫藥大學 針灸推拿專業畢業,畢業後進入某三級甲等部隊醫院進行為期3年的「全科醫學規範化培訓」。期間受過嘉獎、拿過錦旗,在全科醫學年會上匯過報,連續2年獲得「上海市優秀住院醫師」。現就職於靜安區某地段醫院,從事全科醫學工作。

&<注&>本人非 學霸型 跟班狗,吾乃 人畜無害、愛湊熱鬧的,對任何未知充滿好奇和友好心態的 人類。

【詳析版】

1.1 我國全科醫學 現狀很不理想

------A.政策不連續:鼓勵高校辦」全科醫學專業「,但就業市場還未形成。 B.政策資金無法下沉到一線工作者:分管領導多為」醫務圈的邊緣人物「,既要名又要利......根據 既要讓驢拉磨,又不讓驢吃草 原理,「虛假傳報」是必然結果。C.沒有健全的全科醫學實踐體系支撐,還在」摸石頭過河「探索階段。

1.2 我國全科醫學 發展前景:看好。

------A.我國特色是,政府只要真想干,基本沒有不成的事。B.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全科醫學 發展肯定會大繁榮,只是時間的問題(5年打底,上不封頂)。C.全科醫學,對於患者個人和國家宏觀開銷來說,都是性價比極高的。地利、人和,只待天時。

2.1 我國全科醫生 現狀:個人學歷及技術水準在逐步提高。

------A.全科醫生中的」無牌照「社區醫生正在逐年減少,正在被經過規範化培訓的學院派醫生替代。B.學歷正在從專科、赤腳甚至」跟徒「,升級到本科為主、碩士以上。(現本院傳說一位前輩,木有執照,之所以還可以看門診,是因為其母親當初就是看門診的......O__O "…)C.老一代的社區醫生,知識更新基本處於停滯階段,而且是停滯在新版教材之前。有些老」前輩「對」循證醫學「、」文獻閱讀「、」臨床指南「、」用藥規範「......甚至......嗤之以鼻O__O "…。

2.2 我國全科醫生 發展前景:看好。

------A.市場經濟越完善,全科醫生前景越好;老一輩被」學院派「規培生完全替換掉,」規培後的全科醫生的新思想「在地段醫院可以發揮,才能真正地得到大發展。B.保證全科醫生收入,是挨過困難時期的基礎。因為二、三醫院醫生沒了收入,還有名利;地段醫院的全科醫生沒了收入,就只有夢想了!C.互聯網+ 時代,好多熱錢湧入醫療界。全科醫生更適合」互聯網+醫療「的遊戲規則,因為在當下全科醫生更容易實現」以人為中心「這一與服務行業口號平行的準則,也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和經歷去利用、維護、優化甚至開發制定新規則。因為他們熟悉三級醫院的醫療環境、診療特點和不足之處,根據 旁觀者清 原理,」規培後的全科醫生「是新醫改最好的智囊團。D.在地段醫院的」規培後的全科醫生「有強大的信息檢索能力、捕捉新知識的能力、相對更科學的信息篩選能力,和以教材為基礎診療指南為優化規範化臨床實踐為佐證的80、90後特有技能。有了這些特技,再配上丁香園、醫學時間、醫口袋、輕盈醫學等等神裝備,分明是霸氣十足的大後期嘛,找準時機一波推了,想不超神都難啊~~~

【yy版】

全科醫學主旨是 "以人為中心......長期綜合性、負責式照顧",是不是很對、很棒?!有人說,三級醫院醫生提供的是 」以疾病為中心「 的醫療服務,我感覺是胡說。醫療本身的服務對象就是」人「,任何醫生服務都要以」人「為中心。所以,全科醫學的很多相關信息都是廢話。

因為政策也好、醫療環境也好、醫患關係也好、既得利益誘惑也好,某些」偽高知「醫生的工作主旨漸漸跑偏了,誤入歧途地」以疾病為中心「了,而且愈演愈烈,隨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後果。物極必反,大家又重新想到」以人為中心「這個問題上來。

根據 性本善 原理,我們總歸想 讓世界更美好。但這麼嚴重的集體性方向性錯誤,要革命,難啊。一線工作者:」專科工作都這麼多年了,自己本科的東西精通不精通不一定,其他科的東西是肯定記不住了啊!「制政領導:讓弟兄們再重頭學習不可能了啊,根據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原理,苦他們一代」全科醫生「從頭開始吧。

反正我個人是 非常感謝規培醫院,放我3年大開眼界、大膽干。教授技術是國家第一梯隊,醫德醫風是國家第一梯隊,硬體設施是國家第一梯隊甚至是世界第一梯隊......很忙併且很充實。在消化科,一天不看書都睡不踏實。

受益於中醫背景的」整體觀念「,自認為思路並不局限。論據:在消化內科」抓「出偽裝成 慢性胃炎的顱腦佔位 待出院患者(立即轉診,擇期手術治療);在神經內科」抓「出偽裝成 腦梗後遺症的心包填塞?新入院患者(病情惡化,卒)。So,無論西醫還是中醫,濫竽充數的都給我揍開!!!

再次謝邀O(∩_∩)O~


謝邀!

全科醫學在我國也就差不多是說現在的社區服務了

本人深圳某醫院全科醫師一枚,社區工作五年,也有同學在廣州社區工作,經常交流,深圳廣州的社區服務可以說是在全國現在投入發展相對好點的地方,而我作為全科體系裡面的人,就說說深圳現在的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全科服務狀況吧。

說點既往史吧,我剛來社區是08年,當時帶我的主任是深圳第一批深圳的全科醫師,當時他是第一屆全科醫師培訓生吧,是全科轉崗培訓(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全科醫師規培,到我是最後一屆了),為時三個月,然後發畢業證,通過省考再發個全科醫師證,就算是全科醫師了,當然他當時已經是主治醫師,在家裡縣醫院算是小有名氣的醫師,因為當時待遇低就跑出來深圳,他算是見證了深圳全科發展的全貌的一批人了。據他說,剛掛上「某某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牌後,可說門可羅雀,當時據說還有人進來問是不是按摩的。社區的居民檔案要醫生挨家挨戶去收集,被拒之門外是可以預見的,人家公安做這事都有難度,別說我們。後來政府逐漸加大投入,社區醫院開的越來越多,才逐漸好轉。真正發展比較快也是這幾年。

再說現狀吧:現在深圳的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基本都是醫院下屬的,地方都不大,基本就幾個全科醫師,有些地方有配婦科醫生和中醫師,這幾年深圳在搞中醫建設,中醫師有差不多成標配了。現在全科醫師服務有包括以下九大基本板塊:1、全科診療;2、健康教育;3、慢病管理;4、預防接種;5、傳染病管理;6、重性精神病管理;7、社區康復;8、中醫藥服務;9、家庭醫生服務;我們平時工作的重心是在全科診療,也就是門診看病,病人關心的也是這些。預防接種現在深圳做的是比較好的,現在小孩基本都在社區打預防針了。前天還看到新聞調查的說六成居民對社康不滿意,大多是認為醫師水平不夠大醫院好,設備沒有醫院全。不能否認,現在社康全科醫師的整體水平確實比醫院醫師要差點點,但要看哪個領域,因為患者在醫院看基本都分到專科去看了,社康醫師比專科醫生的水平確實是有點差距的。在社區我們就是實實在在的全科,內外婦兒基本都要接診。偶爾急的還要院前急救,其實對現在的全科狀態來說,我們的水平跟國外比是有差距,但國內現在來比其實也不差的。畢竟都是正規醫學院校出來,經過了國家醫學考試,拿了執業醫師證的,而且大部分都是有醫院工作經歷的。只是病人先入為主觀念作祟。而且很多病大部分是初發,有些病情治療需要一個時間,現在的患者普遍都比較急,就會跑醫院去了,醫院也就後續治療一下。還有就是現在社區確實設備緊缺,基本就有血常規、尿常規還有B超吧。有些小的還沒有。至於拍片什麼的,別奢望。居民區不讓有的吧。至於其他服務板塊還是門面工程,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領導重視,每年年終檢查都要。但是實際開展困難。而且幾乎沒有經費給全科醫師,基本就是做做文案給上頭看看,不可能做到位的。需要專門有人才行,現實是分給醫生護士兼職做。不用想也知道結果。還有,現在最最苦逼的是待遇問題,在深圳一個月5千多的收入(沒算年終獎),不包吃住。想想現在深圳的房價(附近新樓盤4萬了),房租(城中村這樣地方民房的單房都快上千了)。真為那些有家室的同事擔憂。所以在社康的全科醫師跳槽也是經常的事。作為先驅的深圳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估計也不會太好。北京上海不是很了解。想來應該差不多。

至於前景,總的來說應該是美好的,只是還需要時間,現在我國的全科醫學尚處於開始建設階段,現在國家對社區的投入逐年增多,國家對社區工作的總的規劃是好的,只是不能一步到位而已,現在是缺人缺設備。隨著投入的增加,人員的到位,患者的觀念會逐漸改善的。因為現在已經可以看到苗頭,醫院會逐漸往下推薦病人,很多小孩生病也是醫院社康兩邊跑。而且開的藥品也很多是一樣的。現在社康也忙得不行。

時間倉促, 先說這麼多,有空再補點。


剛來中國的時候,朋友聽到我在澳洲做全科醫生都很好奇,會提各種各樣的問題,「什麼是全科醫生,什麼科室的病都能看的意思嗎?」、」你在澳洲做醫生好好的,為什麼來中國?「、」我有個老毛病,國內好多大醫院都看不好,你能幫我看看嗎?「、」全科醫生相當於中國的啥,社區診所的醫生?「等等。

以此看來很多人對全科醫生,特別是國外的全科醫生制度了解還是很有限。

全科醫生在國外

全科醫生(英文名:General Practitioner)制度在發達國家比較普遍,基於某一片區域充當健康「守門人」的角色,是治療急性病和慢性病,為病人提供預防性照顧和健康教育的醫療從業者。

全科醫生關注的是對病人的整體研究,包括與病人相關的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因素。他們的工作不限於身體的特殊組織器官,他們在眾多健康問題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專業技能。此外,中國政府也計劃在2020年之前建立全科醫生體系。

全科醫生是社區醫生嗎?

就服務區域和工作範圍上來說,全科醫生與國內的社區醫生的是相通的。但是,全科醫生並不等同於治小病或只在小醫院——大醫院也需要有全科醫生。就國外的醫療制度來講,全科醫生就像音樂會的指揮家,為病人健康協調各方面的資源,確保病人獲得最好的醫療體驗。病人不管大病小病首先要找全科醫生,由全科醫生總體評估協調推薦專科醫生,這是全科醫生與社區醫生的主要區別。

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的區別

上文說全科醫生就像音樂會的指揮家,而專科醫生就像參與演奏的鼓手、小提琴手等音樂會主體演奏,提供精湛專業的技術服務。也就是說,全科醫生在具體專科深度診斷上可能比不上專科醫生做的更好,卻是保障整體醫療服務效果和各專科醫生水平發揮最好的關鍵。

全科醫生對病人的治療,不是單純治療疾病,而是把病人看作一個完整的人,兼顧人的生理情感的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其實絕大多數人對自己健康的了解很有限,需要醫生的專業指導和幫助。

比較之下,專科醫生,醫治解決特定的疾病,全科醫生更強調在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心理干預、統籌治癒等各方面保障家庭成員的健康。當病人開始接觸全科醫生時,其實是該病人貫穿整個生命周期,兼顧疾病及健康狀態的持續性服務的開始。因為每一個病人的家庭背景、生長環境、身體狀況各不相同,所以全科醫生對病人提供的服務註定要求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服務。

什麼情況下該找全科醫生/專科醫生?

生病之後應該首先去找全科醫生,然後根據全科醫生的經驗和診斷推薦給相應的專科醫生。

全科醫生會為患者建立各種相應系統的健康管理檔案:有病人的資料,患何種疾病,病史病歷如何,正在服用的藥物和採取的治療方案等各種記錄。這樣,不管患者什麼時候再來全科醫生處或者全科醫生所推薦的專科醫生處,醫生都可以很好很高效的給患者帶來最佳的治療方案。

中國此前的模式一般為,患者在患病後若直接自行選擇科室挂號,在極短的時間內需要清楚的描述好自己的病情,但提供給醫生參考的過往病例病史往往是零散、簡陋、不系統的。這種模式其實不僅對患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醫生的及時快速做出正確的診斷也提供了很多障礙。

全科醫生是如何做健康「守門人「的

全科醫生在診斷的時候都有3方面的考慮:

第一,判斷病人最有可能患有的疾病;

第二,排除可能最危險的疾病;

第三,解決病人目前的疾病並預防病人其他可能疾病。

同時,全科醫生還會提供給病人各種健康教育的資料,完成預期諮詢,深入家庭進行家訪,有必要還會居家照顧病人。全科醫生和患者之間有很多交流,並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患者的父親、母親、孩子、家人都是全科醫生治療的,彼此的關係也很和諧。

有了全科醫生,家人還要學習醫學健康知識嗎?

家庭成員需在全科醫生的醫學教育和指導下會逐步掌握些基礎醫學健康意識,並被要求通力合作配合全科醫生的治療,這一點很重要。

因為這可以避免醫生提供太多指令性服務,避免導致家庭將其健康和發展完全依賴於全科醫生。這樣家庭成員面對家庭成長的各種變化及疾病可能帶來的影響都能提前做好準備。

關於健康請謹記一條:疾病的預防大於治療。所有家庭成員需重視,並具備基礎醫學和疾病的常識。

全科醫生在中國

中國政府正試圖通過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和全科醫學,引導一般診療下沉到基層,以期逐步實現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

但眼下,全科醫生隊伍的現狀還不太能令人滿意。以北京市東城區為例,東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王建輝主任表示:「從2006年開始,我們的服務量年增長30%,而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求24小時值班,這都加大了人才缺口。」

另外,許多醫院已開設全科醫生,但大家去看病並沒有「看病先看全科醫生」的意識,而使一些全科醫生只能在急診室發揮自己的作用。全科醫生同樣是個專業,從某種程度上講,全科醫生也是專科醫生;同樣有自己的專家,只有中級主治醫生才可以評得上全科醫生。全科醫生在社區衛生服務中是「核心」,是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中的「守門員」。

小結

全科醫生制度作為在發達國家運行已經十分成熟的體制引進中國,是中國醫療進步的體現。但是,中國的各地區醫療資源分布極度失衡,醫療資源的保障性和市場性的平衡,醫患間信任缺失,普通居民就醫體驗差,並未因此得到根本性解決。這個問題解決不能光靠政府,希望社會各界人士集思廣益,共同協作;畢竟醫療屬於民生大計。

作者:馬丁醫生

澳洲全科醫生/移動醫療app杏仁醫生創始人

新浪微博@杏仁馬丁醫生

微信公眾號:馬丁醫生(kanchufang365)

http://weixin.qq.com/r/4EyBmfHEFaxqrbX69xny (二維碼自動識別)

提示:保存二維碼,在微信中掃描,可快速與我聯繫。


現狀很悲慘。前景貌似很大,其實很小。政策性的東西,只有政策能解釋,然而我們不能掌握政策未來的方向。所以看不到有啥希望。


可能國家想的特別好,國家健康的守門人,規培3年直接上崗做醫生,但其實不然,在我規培的2年時間裡除了臨床科室(大內科大外科)輪轉期間還能學到很多東西,一旦下了全科社區基地以後,生活很糟糕,準確的說什麼都學不到,在防保科呆久了人幾乎都傻了,完全不會問病史體格檢查那些了,說是預防保健,每天在電腦前輸入數據,或是自己瞎編血壓,不能早退不能遲到,天天面對一頓社區的阿姨(防保科老師),他們有任務叫上你去社區收大便發傳單之類的,沒任務你就在辦公室填填自己亂編血壓填填ob普查單子和糖尿病普查輸電腦,那3個月過得完全不覺得我是個醫生是個一學生。再說臨床,不是每個規培的醫院每個科室老師都很nice的,我在的一家三甲醫院規培也有好老師和混混的老師,在血液科我做過骨穿,消化科做過腹穿,呼吸科抽過血氣,有些科室完全把你當住院醫生用,開醫囑收病人老師教你後就是你自己幹了,我非常感激那些好老師,當然也有一些混混老師什麼都不教,一上臨床就讓打病史補病程,自己總是找不到上級的感覺。總之3年下來有去社區的,也有中途考研的,堅持到最後也有不去社區醫院,全科規培的經歷就這樣吧


感謝邀請。我是一名在加拿大正在往全科醫師發展的醫學生。在北美,加拿大一直以完美的醫療體系蔑視美國。我走的路比較彎,是從RPN(registered practical nurse)開始的,然後是RN(registered nurse) 然後是NP(nurse practitioner)為那些沒有家庭醫生的居民提供醫療服務,也就要求有全科醫療服務,小到兒科,婦產,大到心血管疾病。有獨立的診所和處方權。雖然很辛苦,但是看到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走真心的有種成就感。再加上北美社會中醫的高社會地位,全科醫生也有很多社會福利。

當然,這背後的艱辛也是大大的。除了學醫的苦和國內一樣以外,還有很高的淘汰機制,RPN開始讀的時候班上有50人,最後畢業的也只有20多個。之後人越來越少。再加上英語不是自己母語,只有更加努力了。


種子需要土壤,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上海某全國先進社區衛生中心工作,感謝概況如下:

1、區與區,社區與社區,收入待遇相差巨大

2、缺乏醫生尊嚴。試想病人站在面前說「這裡就是配藥的,看病去大醫院」「你這裡算什麼,還要預約?」

3、疲於應付各種臨床以外的工作。所謂「六位一體」自己百度。

4、同事素質參差不齊,尤其行政領導。三級醫院科室主任SCI我服,社區院長中專大專畢業指導業務開展呵呵呵。有人說,行政工作不必業務優良,甚至不需要醫學出身。我同意,如果行政人員是給醫生打工的,例如英國全科診所。

5、不說了,明天還要繼續跟隨政策忽悠居民1+1+1簽約,還要繼續忽悠病人多抽血做「葯比」,為了不被扣獎金,為了團隊不被公開批評。


號稱全科醫生的基層小jun醫一枚,並且,沒在干本職工作。。。

我只能說,這個環境里的發展前景就是,沒前景。。。

對了,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回去多喝點水。

再補充一句,請問全科醫生是只給人看病嗎?我的同學,有給豬治拉肚子的,也有給狗治結膜炎的,還有的甚至已經成了爬行動物學家。。。

就這樣。


謝邀!(很習慣的想繼續寫:病史敬悉…)前面的各位大大的答案已經寫得很多了,我作為一批全科研究生,來說點我看到的吧。(實在忍不住吐槽,全科研究生,簡直矛盾得不要不要的,還是國內知名醫學院)

三年級了,開始著手畢業的事情,事情很多。就著畢業的事情說說我所看到的上一屆師兄師姐的就業吧。

先說結果,5個師兄師姐,沒有一個人從事了全科醫學,都去做了其他專科的事情。

記得一個師兄提到,某個醫院來招人的時候,主任告訴他,你來我們醫院可以,但是我不認你的全科研究生學位,你當本科生進來。

全科研究生是一個很尷尬的處境,高不成低不就,雖然合併了規培,但是國家整個全科醫療體系的構架還不健全。必然導致像我這一類的醫學生沒有合適的崗位可去。同是研究生,為什麼畢業後收入只有其他專科的幾分之一,多少年後其他專科同學是某某領域的專家,你是全科專家,這個詞聽起來咋就那麼奇怪呢。

順便來說說我們的培養計劃吧。

3年33個月,全部安排臨床輪轉,大頭分別是全科病房,社區輪轉,內科(涉及醫院所有內科科室),日間手術病房,心理衛生,婦兒。總體看來其實是非常全面的,醫學作為經驗性科學,很多東西見過和沒見過絕對是有區別的。

其二,我們在輪轉的同時也不停地被教導,應該更重視不光要看到疾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雖然一直都在倡導這個理念,但是就我在輪轉期間的觀察來看,專科醫生當中這一點沒有全科醫生做得好。我想,這也僅僅就是我們全科醫生在大三甲醫院裡唯一那麼一點點自我安慰了吧。

最後簡單做個總結,

1、作為醫生來說,能以全科醫生作為基礎,逐漸發展到專科,對於以後的專業發展肯定是有巨大幫助的。所以,對於以後想當個好醫生的人來說,全科對於個人發展有裨益。

2、但就目前國家所能提供的條件來看,從全科再到專科,不現實,也沒有一個順暢的通道。


本人國內某知名大學醫學部全科醫學的研究生。本科是臨床醫學,考研調劑到全科。

如今的全科現狀比較尷尬。

全科醫學定義裡面說全科醫學事涵蓋各年齡段、多器官、多系統和多病種的診療。所以在臨床轉科的時候就是很多科室都要去。問題來了。輪科是輪得多,但是打醬油的居多,最後也不知道自己學會了多少。很多時候別人聽說你是全科的,也不怎麼認真教。不過這也要看人。

不過現在規賠都是要考核的,所以那些該做的操作和考核都要做,所以基本的東西還是學的到的。但是如果回社區什麼胸穿之類得操作社區也用不著。

俗話說文人相輕。全科醫生在醫生中屬於被輕視的那一類。很多專科轉科醫生斗瞧不上全科醫學。之前有個同學在輪科期間被某一個主任吐槽,也可以說是羞辱吧。一個女孩子哭的稀里嘩啦。還有很多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但能感受到那種輕視。

和來醫院的幾個全科規賠師兄聊天。大概是說,社區條件差,很多藥物都沒有,乾的雜事多。病人不相信,不被病人尊重之類的。吐槽一句,中國人在媒體的影響下本來就不尊重醫生。有很多吐槽。不過好處在於不用值夜班,工作輕鬆,有雙休,收入養活自己沒問題,對象有工作,雙職工那肯定中場產。

至於畢業後找工作的問題。我們這一屆有四個全科的碩士,但是沒有一個會選擇社區的,應該是包括前面所有的幾屆(我是第四屆)。這或許真的能說明問題吧。有的有出路,留在急診或者普內科等科室;有的現在在發愁工作怎麼找的問題。反正工作不好找,有的乾脆就回老家了。深圳那邊30萬年薪招全科醫生,還是有很多名額的。不過只有深圳市是這樣,北京上海不清楚,到手的估計遠遠沒這麼多。深圳有錢是真的,規賠工資應該全國最高!當然房價消費也是~

全科是個朝陽產業園,但是還只是初步階段。要深入人心估計還要一兩代人吧。隨著深入人心和規賠的進展,以後大部分問題都可以在社區解決。現在政府大刀闊斧改革,但沒有充分認識現狀,我覺得有點大躍進的完成政治目標的嫌疑。不過也是沒辦法的。

最後,如果你是剛剛考研調劑入全科醫學的。你一定一定要慎重,因為很有可能淪為政策的犧牲品!!!


謝邀。

本人是國內首批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湖北醫藥學院2010級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專業,今年6月30日畢業,本人談談自己的看法。

2010年本人剛入學後就和生源地衛生局簽了一個協議,內容大致是:大學五年免學費住宿費,補助生活費,畢業後按照簽約衛生局的安排,去其下轄的鄉鎮衛生院服務六年。今年畢業後去衛生局報到,與其協商後跟我家鄉的衛生院簽了六年的協議。本人也就算是本科畢業的全科醫生了。

全科醫學在國內目前屬於初始摸索階段,國人知道全科醫學、全科醫生的很少,現在全科醫生地位不如專科醫生,每月的工資和專科醫生差距也很大。全科醫學畢竟是一個新的事物,發展前景還是挺大的。然而究竟還需要多少年的發展,卻是誰也說不上的!


只說我看到的。。。。培訓的機構很正規。。因為是上面撥款。。。可是被培訓的。。。一般好多扯淡的。。因為他們把這些當成了一個形式上的政治任務。現階段。。醫院很缺。。。但是一個也不缺。。。因為沒地方安排。就像臨時和在編一樣。你得求他。


我其實不太理解全科醫生的定位和職責,以下是根據個人所見所猜想的,且僅對於三甲大醫院!

我們醫院原來沒有全科醫學病區,為了迎接什麼檢查,把急診內科重命名為全科醫學病區。現狀是急診內科分一線二線值班,一線就是急診接診的,二線在急診病房!對於急診拉過來的病人,不需要住院的就在急診門診處理,需要住院的病比較重或專業太明顯的,比如燒傷什麼的,就分診去ICU或相應的科室,而比較輕的,比如,發熱,頭疼頭暈,肢體麻木,腹痛腹瀉,就直接去急診病房了!所以急診病房幾乎什麼病都有啊我去!相對應的,全科病房的醫生什麼病都會治嗎?你感覺自己什麼都會治,其實就恰好代表你什麼都治不好!各個科室的專門治哪一種病的醫生還感覺吃力呢,你全科醫生在那搗鼓啥??還不趕緊轉走去專科病區??

所以我感覺我們醫院的全科醫生就是急診科病房醫生,就是個大笑話!有的病人知道情況,第二天立即要求轉科治療,有的卻在那住了一個月還在治療!

我感覺全科醫生,急診科醫生,只需要做好院前急救和分診工作就行了。亂搞啥?

他們也想收病人,也想提高科室收入,所以就硬著頭皮收,治,而這些結果,「男神」院長的政策功不可沒!衛計委的政策也功不可沒!

最後再給大家一個溫馨提示:急診住院的,趕緊要求轉科!!!住院科室和你的病不符合的,趕緊要求轉科!!!

以上,匿名交流!


本科臨床醫學,研究生全科醫學(調劑)。當時不懂什麼是全科醫學,其實畢業了對全科醫學的理解依舊不是很透徹。醫院轉科實習階段,各個科室帶教老師輕視我們專業,都說全科醫學是什麼?鄉村醫生?各科的醫生對全科醫學的認識都暫且局限在鄉村醫生。各科輪轉時間短,說實在的確實學不到什麼東西。畢業後就業很局限,要求和專業對口,面試過程中被要求去急診、ICU。

其實個人很期待去社區發揮自己所學,無奈在社區招聘過程中被以學歷太高為理由拒絕。很期待未來有一天中國的全科醫療發展的越來越好,不要讓我們成為政策下的犧牲品。


上海醫療類app開發公司稱,智能手機APP出現改變了醫療行業的服務模式,通過線上為手機終端用戶提供服務。各種問葯類手機APP、問醫生類APP、醫藥商城APP軟體等移動醫療APP,將改變醫療行業各個領域的發展。上海銘諾科技(上海銘諾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專門開發APP的網站)

醫療類APP定製開發市場分析

目前,我國移動醫療APP市場仍處於初級階段現階段,獲取流量和培養用戶消費習慣,才能進一步實現商業化服務模式。在國外,用戶量最大的是健身類APP,最具盈利性的APP是醫療服務類APP。但是根據市場調查人員調查發現,我國普通用戶最關心的功能是電子病歷和挂號功能,醫護人員最關心的是溝通和獲取病歷功能。

醫療類APP定製開發需解決什麼問題

雖然,目前醫療APP定製開發市場呈現火爆的狀態,但是其還是存在不少的問題,如健康保健APP的同質化嚴重,用戶粘度低;監管機制空白,各環節成員責任不明。為此,上海醫療類APP定製開發公司開發者認為應該建立基於患者價值的遠程醫療體系,突破遠程醫療發展的瓶頸;健康保健管理能夠與與可穿戴設備緊密結合,重度垂直抓牢用戶需求;明確監管職責,建立行業標準,為醫患之間提供保障。


社區醫院工作中

感覺其實國家對於全科這方面還是很迷茫,我短短的裡面工作時間裡所謂的工作重點就變了好幾次……

另外非常想吐槽,簡直是各種檢查,各種檢查不說還要檢查好幾年前的東西……可以不要這麼賤么……


作為一名在北京剛剛工作的全科小醫生,感覺我國的全科醫學只在起步階段,國家畫出的餅也是好的,但是實施難度並沒有那麼簡單,首先感覺和大型醫院的區別整體工作熱情真的不是很高,畢竟待遇存在的差距太大。第二是患者的醫從性確實有待提高,城區內社區醫院相對還可以,因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後會更關注自己身體的健康情況,但是更遠一些的郊區農村則不是這樣,往往村民只有在身體感覺明顯不適後才會到社區醫院就診,甚至有村民在確診高血壓病之後完全沒有遵醫囑服用過降壓藥。第三是城鎮居民更願意去更大的醫院就診,而沒有全科社區首診的觀念。第四是我國確實在建立家庭醫生體系,但是,人口是最大問題,其他國家都是以家庭為單位,我國卻是以社區或是整個村為一個單位,工作難度可想而知。總之,就是作為全科醫生,我們只能選擇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在我國,全科醫學也能體現專業高大上的一面。


回答這個問題不能脫離中國的現實空談理想國,中國今天擁有279萬註冊醫師,其中90%以上都是經過專科教育並且成為了一名專科醫生。全科醫生在國內是一個缺少商業模式支撐的普遍比較苦逼的職業,也就產生了樓上所說的「三甲為榮,全科為恥」的情況。同時,由於中國的醫生晉陞機制,需要發專業論文才可以升任副主任、主任職稱。以上兩條事實可說是從收入、成長兩方面的機制上封殺了在可見的未來產生一群有能力、有水平的全科醫生的可能性。

我的理解是:需要尊重中國醫療結構的客觀現實(相當於專科的科技樹都點到頭兒啦...),基於國內的三甲大專科的基礎,構建以專科醫生為核心的全科服務能力。如果脫離這個核心,從較差的基礎上在中國建立一個全科醫生群體恐怕需要一兩代人的努力。

我的這次創業——傳太醫——就是在做這方面的嘗試,把傳太醫打造成一個全科的專科醫生平台,通過我們的層層分診將患者快速流暢的輸入到最合適的專科醫生手中處理。處理後再用層層的服務團隊來貫徹專科醫生的診療方案、建立隨訪機制等。


就是個開藥醫生,想啥前景啊,混吃等死得了。


我遇到過的幾個全科醫生水平比較低,所以還是去大醫院吧,七八有專業的醫生啊


謝邀,剛入職,還不是很清楚,不過很輕鬆,和大媽大爺們聊聊天也很舒服


推薦閱讀:

為什麼左腦控制右半邊身體,右腦控制左半邊身體?神經是在哪裡交叉的?交叉的時候哪根在前哪根在後?
牽引或複位按摩對腰間盤突出治療效果如何?
潰瘍性結腸炎到底如何治療?能否治癒?

TAG: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