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何少走彎路?
少走"彎路"不等於說想走"捷徑"。每個人的人生必然要走過各種彎路,明白一些道理,這無可否認與避免,對個人成長而言也是有益的。
但是有時候,一些彎路明明是可以不走的,等發現自己走偏甚至走到反方向時,曾經同行的人已經把你甩得老遠。這時候再加以補救搭進去的還是自己的青春與時間。如果在某些關鍵時刻,有過來人告訴你該做些什麼,不也是在節約生命嗎?為什麼有些人就能走對,而一些人卻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呢?因為對自己的目標不明確?因為讀書少?人生導師又該如何尋找呢?
私以為,就人生而言,路就是路,哪有什麼彎與直?
有所謂彎路這一假設是建立在你知道起點與終點的基礎上。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於是才有了彎路的定義。那麼起點可以假定為你當下所處的位置,終點呢?如何定義就成了個大問題。如果理解為某個理想(成功,幸福)的彼岸,那麼每個人對於這的定義又大不相同,或者說大多數人基本沒有那麼一個定義。因此,既然不知道終點在何處,只有一個起點,又何談彎路直路呢?
當然,我明白題主你的意思,以前我也經常有這樣的疑問,究其原因,無非浮躁。沒有批評的意思,還是分享一段詩給你吧,來自雅虎《另一種活法》。
20多歲,你著急又迷茫。
你想要房子你想要汽車, 你想要旅行你想要享受生活。 你那麼年輕,卻窺覷整個世界, 你那麼浮躁,卻幻想看透生活。 你不斷催促自己趕快成長, 卻沉不下心來安靜的看一篇文章。 你一次次的吹響前進的號角, 卻總是倒在離出發不遠的地方。成長,真的有你想像的那麼迫切?
每個人都是他過往所有經歷的集合體,無論好壞,都是我們的一部分。換言之,每個人都是他過往走過的路的集合體,無論是踏花歸來,春風得意,還是篳路藍縷,高山大漠。
彎路嘛,就像RPG里的支線任務,說不定能爆好裝備呢。瞧,小boss正在精心打造裝備等著你去爆他呢。Enjoy your trip~統計有個規律叫遍歷性,意思是說你看看周圍所有人的命運,你就可以推知你自己未來的n種可能,世界上90% loser, 9%人有小成,1% 大成,你就可以知道你大概率的平庸,或者說絕大多數人是無論採取何種策略付出何種努力都很成功不了, 90分的努力和10分的努力獲得差不多的結局也是非常正常,面對這樣的事實,你努力壓根就不該奔著結果而去到頭往往落的抱怨,不如抱著看一看玩一玩這世界的心態,捕捉一點平凡細節的美,當然努力依然是成為那1%的必要非充分條件,豐富多彩 無法琢磨才是世界魅力所在。
人習慣性的高估自己的實力,卻意識不到自己大概率的平凡,普通人應該深刻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基礎上進行帕累托改進,而不是隨大流的飛蛾撲火
人一生最錯誤的一種心態是自我證明,就是拚命和自己較勁,把每一件事都要作為自己能力的證明,事實上你此時的狀態都包含了所有的過去, 你無時無刻處在已經證明了的狀態。你的聰明或愚蠢,天賦與非天賦,大部分時候已在此刻的狀態里顯而易見。永遠向著自己的長處走,不要和自己的短板較勁,不要在乎沉沒成本,人生太短。
儘早確定大學專業,儘早確定職業目標,越早越好。
假如你以為小學生就該好好學習考個好初中,初中生就該好好學習考個好高中,高中生就該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的話,那麼你會發現,等你到了高考報志願的那一天,你的內心是多麼茫然無措,無枝可依。
你問老師,問家長,問了一堆沒什麼見識的親戚,然後懵懵懂懂地選了一個他們認為很有前途的專業。而等你進了大學門,才會發現這個專業所學的內容跟你想像中完全不一樣。你厭學,你逃課,你在寢室睡覺玩電腦,你掛科,你留級,你鬧抑鬱想自殺,你的人生漸漸滑向一個墮落與麻木的深淵。
這一切將由你自己負責,而當年給你「建議」的家長和親戚們是不會為你負責的,他們只會為你惋惜,唉,這孩子小時候學習挺好的,現在怎麼變成了這樣!
而你所不知道的是,早在中學時代,當你老老實實在家做習題,刷卷子,上補習班的時候,有一批早熟的同學,早已經開始摸索自己的天賦,而且已經和更高層級的平台建立鏈接了!
有的人通過課外班發現了自己的藝術天賦,已經開始跟著音樂美術學院的教授上小課了;有的人通過閱讀發現了自己的寫作天賦,已經開始給報紙雜誌投稿,甚至出書了;有的人鑽研數理,已經拿到了獎項,被各大高校數學系搶著訂購了;有的人相貌出眾心思活泛,已經開始接觸網紅圈、選秀圈、廣告圈、影視圈了……
假如中小學只顧悶頭讀書,沒去發掘天賦,現在發現自己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怎麼辦?
假如小時候家庭貧困,沒有能力培養我的天賦,現在發現自己只會學習考試,怎麼辦?
假如高考時缺乏對專業的了解,現在已經選了不喜歡的專業,怎麼辦?——沒關係,我們依然還有機會,本科四年正是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發掘天賦的黃金時期!
一定要相信,天賦人人都有,但是天賦不會自動顯現,必須要靠一件一件地去嘗試,才能把它找出來!
1.你可以用20%的精力完成本專業,用80%的精力去發掘天賦。寒暑假,周六日,在經濟條件允許的範圍內,你可以最大程度地去嘗試各種你所感興趣的項目。讓想寫歌的去寫歌,讓想畫畫的去畫畫,讓想擺攤的去擺攤,讓想選秀的去選秀。對什麼感興趣,就去實踐,就去嘗試,不要怕失敗,只有嘗試過後才會知道自己合不合適。
2.你也可以在網上做做專業的人格測試,了解自己的性格適合做哪種類型的工作,這裡我向大家推薦以下幾種測試工具: 大五人格測試;16PF測試;MBTI測試。
3.你要時刻觀察自己的感覺,看看哪種類型的事物最能激發自己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有些讀者說,「我沒什麼興趣,我的興趣就是玩遊戲。」那你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是被遊戲的哪個元素吸引了?
同樣都是玩仙劍,有人被配樂吸引了,自己也試著用鋼琴寫幾句,從而激發出了作曲的創造力(我就是);有人被曲折的劇情打動了,自己也試著寫寫小說,寫寫詩詞,從而走上了文學之路;有人喜歡遊戲中的掌控感,喜歡排兵布陣,喜歡指揮千軍萬馬,那或許他對從政具有超強的天分,從而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團隊領袖。
通過諸多途徑,我們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有熱情的那個專業。
那麼假如我明明知道自己喜歡的專業是什麼,但卻已經讀了一個不喜歡的專業,又該怎麼辦呢?
——沒關係,我們依然有機會。本科僅僅只是基礎教育,我們還可以跨專業考研;不考研的話也沒關係,就業時也可以重新選擇專業;但前提是你要在本科階段完成對新專業的原始積累。
比如你喜歡設計,卻學了會計,那你就拿出最高的效率學完會計學必修課,保證能畢業不掛科,省出來的時間,則全部用來做與設計相關的原始積累:
1.學校有設計類的選修課吧?趕緊報名,通過選修課認識設計系的老師同學,打聽打聽考設計類研究生需要準備什麼;
2.會計專業有運動會吧?有文藝匯演吧?你可以去給這些活動設計海報,設計宣傳周邊;把這些作品保留好,這些都是你的實踐資歷;
3.喜歡玩知乎吧?好好經營一個專門講設計的知乎賬號,分享自己的設計心得,展示自己的設計才華,有活兒來了就接,賺錢不是目的,主要是要把自己的才能拿到市場上去檢驗,從而得到鍛煉;
如果你真的能如此堅持四年的話,本科畢業前,你手裡會攢下相當可觀的一批作品和資歷,帶著這批作品和資歷,不論找工作還是考研還是自己創業,都會派得上用場。
不要留戀沉沒成本,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晚開始總比不開始要好,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要為你的生命負責。
讀到碩博士怎麼了?做到業內大牛怎麼了?結婚生子又能怎麼了?
這些標籤,這些光環,這些外人看來羨慕的東西,如果不能使你感到成功和快樂,那它們就是沒價值的。
人只有在創造價值的時候才會感到由衷的快樂,而從事我們天賦所在的職業,會成幾十倍的激發我們的潛能,讓我們主動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從而自己對自己感到認可,感到滿足。
人在完成任務的時候會感到痛苦,從事我們不喜歡的職業,即使也為社會做出了貢獻,但身在其中的感覺,每天都是在被動完成任務,這樣下去,自己對自己會愈發不滿意,不認可,即使看起來外表很光鮮,內心也會空虛和焦慮。
你的人生,就這麼幾十年,你想怎麼過?
設想一下幾十年後,當老子爺爺(請大家自動腦補成自己信奉的神明)來接你上天的時候,回首一生,你會不會有遺憾?你會不會想,要是我年輕的時候為自己的理想努力過一把,那該多好啊?
如果會,那就趁現在趕緊去做!不管現在是碩博了,還是大牛了,還是結婚生子經濟壓力了,這些都不能壓垮你,都不能打倒你。
讓天賦自由,是每個生命的權利。
你可以一邊做會計,一邊繼續尋找和設計有鏈接的機會。賺錢怎麼了?養家怎麼了?一天總有兩個小時時間擠得出來吧?一周之間總有一天擠得出來吧?就用這些零碎的時間,去學設計,去畫圖,去創作,繼續結交設計界的朋友,去聽講座,去發微博,去接活。
就算全世界的紙都被一把火燒了,我也要在沙子上畫圖!——能不能拿出點兒這樣的魄力?
不要怕吃苦,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業,辛苦也坦然。不能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天天陷在糾結悔恨中的 苦,那才是真苦。
不要怕別人嘲諷,那些消磨了理想和鬥志的人,自己過得不好也不願別人過得好,他們巴不得把所有進取者都拉下來給自己墊背。
不要在乎親戚朋友的勸阻,雖然他們是好意,但人各有志,有些人更注重物質生活的穩定,有些人則看重精神世界的成就。兩類人屬於兩套思維方式,別人那套未必適合你。
而你,必須為首先為自己負責,才能更好得為家人愛人負責。
如果你自己一直糾結焦慮,抑鬱低落,你的家人愛人都不會好過的!反之,假如你想通了,知道自己要什麼了,也決定付出行動去追求了,那麼真正愛你的人,一定會理解你,支持你的!
不要怕走彎路,人生隨時都可以重來。
——by70歲開始學畫的摩西奶奶
—————————————————————————————————————————
注1:並不是所有「興趣」都適合作為職業,只有創造價值的興趣才可以作為職業,而消耗價值的興趣則不能作為職業。
比如你喜歡聽歌,進而想成為作曲家,這就不現實。因為「喜歡聽歌」,是消耗別的作曲者所創造的價值,而不是你自己產出價值。假如你喜歡寫歌,而且確實寫的不錯,則可以考慮把把作曲作為一項職業。關於「該不該把興趣當做事業?」的問題,我曾做過詳細剖析,若有需要請參考:
該不該把興趣當做事業?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注2:按興趣選擇專業確實受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如果自己喜歡的專業非常耗費金錢,可以先退而求其次,選一個與這個專業相關的,不那麼耗費金錢的專業。進入大學後,多兼職多打工,再通過報培訓班,找老師上小課,考研等方法把想學的課程補上。
注3:原文提到過「發現天賦,確立專業的第一次最佳時機是16歲」,因觀點過於激進,不適用於大多數人,已於2016年3月2日修改為「沒關係,我們還有機會,本科四年正是我們了解自己,發掘天賦的黃金時期。」
【end】(註:微信公眾號【巴赫愛喝胡辣湯】,第一時間收到我的情緒管理文章。為避免版權問題,本文謝絕任何形式的轉發和轉載,望見諒,謝謝。)四年前,我同E君在雲南騎行,在從楚雄自治州去大理的一段路上(大概是,記不清了),兩人發生分歧。
因為有兩條路可選。
一邊是老國道,全上坡,約7km。
另一邊是新開的高速路(修建中,GPS上不可見)。附近農民伯伯告知,少量緩坡,全長5km左右。
兩條路目的地一致。
我選走老國道,他選新開的高速路。
我的想法是,萬一新路後面根本沒鋪好,折返怎麼辦。
他的意思是,我太保守,事事求穩,毫無冒險精神,有更短的路為何不走更短的路,為什麼一定要選難走的老國道。
就算走錯了,我們二人也是全世界第一個騎車走這條高速的人,後面高速開通,騎行者再沒機會上去。
兩人就此大吵一架,吵到上升到世界觀、價值觀不同,吵到要分道揚鑣。
E君暴怒,把他的擋風眼鏡當我面摔了。
被E君摔爛的防風眼鏡,紀念性的留了張影。這裡後來被我們命名為fuxk u之路了,恩,因為兩個人互罵了fuxk u。
這邊是修建中的高速。最後我被他說服了。走修建中的高速。
握手言和,於是上路。
結果,那段路, 我們一共騎了12km(農民伯伯信口胡扯的5km吧),後半程路況異常糟糕,遍地泥漿、石子。
真正意義的走了條大彎路,騎了沙石地。
這是高速路的前半程,還算好走。後半程沒拍,全是沙泥地,屁股顛青。兩人從那段路走出後,相視一笑。誰也沒怪誰。
人生中的一段旅行而已嘛,直線、彎路其實並無所謂,直線也是到你要去的地方,彎路同樣是去到你要去的地方。
只要你記得目的地。
走了彎路也沒什麼好牢騷的,至少你見識過了別人沒見識過的風景。
老了還能對子孫炫耀,雲南的一段高速路,這世界上只有我和你E伯伯騎車走過。大概如此。看了下面幾個答案,有些傷心,也有點驚訝,我經常推薦朋友使用的一個網站怎麼這麼快就變成了這樣一種氛圍。解答者不再認真地為答題者提供有益的幫助和見解,而是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在炫耀自己的「智慧」和「經驗」,你們真的有仔細去看看提問者在問什麼嗎?
少走"彎路"不等於說想走"捷徑"。每個人的人生必然要走過各種彎路,明白一些道理,這無可否認與避免,對個人成長而言也是有益的。
題主第一段就說的很清楚了,然而後面的答案基本上都在試圖通過大段的文字」苦口婆心「地告訴題主「彎路不可避免,路沒有彎和直,對人生有益」的這種人生大道理。這對他有什麼幫助嗎?
但是有時候,一些彎路明明是可以不走的,等發現自己走偏甚至走到反方向時,曾經同行的人已經把你甩得老遠。這時候再加以補救搭進去的還是自己的青春與時間。
第二段也說了,有一些「彎路」的選擇成本太高,希望知友們能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
所以很多回答里說的「經歷和體驗各種不同的事情」的觀點我個人也是很贊同的,但是我們這裡要談的不是這個東西。我們再分析一下這個問題,首先什麼是彎路?看看下面兩種情況:
1.你大二出去實習,覺得很多老闆都是做銷售起家,自己也想做銷售,實習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自己的興趣並不在這裡,又想去互聯網行業,想做程序員,學了幾個月的編程,一開始熱情高漲,後來又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是在產品的設計上,最後進了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經理。2.你大學四年過的很安逸,基本就是靠打遊戲過了4年,畢業了之後一點實習經驗也沒有,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工作,因為沒有實習經驗,找工作也很難,後來找了幾個月工作後來去了一家公司做銷售,一年之後發現自己真的很不喜歡這個行業,但是平時工作很忙,也沒有其它工作經驗,不知道要怎麼轉行,只好先熬著。看出來了嗎,第二種才叫做「彎路」,第一種叫做「事實」。
「事實」就是這個世界的真相,當然它也只是部分的真相,就是「人都需要經過各種嘗試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找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會讓自己更快樂;找一份自己擅長的工作更容易讓自己成功;大學生需要儘早的找一些實習來確定自己的希望從事的行業和工作;實習經歷對求職很重要;工作以後轉行成本很高,難度很大。」一個人了解了更多的「事實」之後,就更容易對自己的選擇作出判斷,會少犯一些低級錯誤,自然會少走更多的「彎路」,要知道有一些「彎路」基本是沒有挽回的餘地。下面根據一些我自己或者朋友長輩走過的「彎路」提取出來一些「事實」,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儘早參加一些實習或實踐,確定自己興趣或職業
國內學生因為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習壓力大,學習內容又太「書本」,跟社會脫節很大,導致高中填報專業的時候很茫然,找工作的時候很茫然,最好在初高中的時候就能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做做義工志願者,參加一些行業的展會和線下活動,去認識行業內的人,去正規的公司實習,了解一下這些公司到底是怎麼運作的,你感興趣的職業到底是在幹什麼的。上了大學之後儘早的實習,對求職和經驗的積累很有幫助。
2.保持較高的大學平均成績(gpa)
你的gpa在求職的時候有一定的幫助,更關鍵的是出國的時候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甚至你工作一兩年之後想要出國的時候,它仍然在影響著你的申請,所以不要因為在大一的時候因為沒有確定要出國或者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就抱著60分萬歲的心態,很多人都是在大三大四甚至工作了一兩年之後才有了出國的打算,從大一開始認真對待的話,保持一個比較高的gpa並不需要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
3.學好英語
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達到看 Quora 不成問題?看過我這個回答的朋友就會知道,我也是從大三才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其實我工作之後更加意識到英語的重要,參加一些比較重要的會議或者一些重要的最新的行業資料,基本都是使用英語的,學好英語對生活的各方面的幫助都很大,我認識的不少人在工作之後又花了大力氣大價錢去學英語,所以如果能利用比較空閑的大學時間好好地把英語學好是非常划算的。
4.健身和慢跑
我在23歲的時候才開始去健身房和慢跑,雖然不算晚,但我希望我能早幾年就開始,因為它能帶給你的好處實在太多了:健身之後有了胸肌腹肌之後,隨便一件白色T恤穿上之後效果就很好,買衣服方便了許多;我17歲身高就沒再長了,因為鍛煉對關節的生長有刺激作用,健身之後身高從183到了185;緩解壓力,工作壓力大或者不開心的時候去健身房大汗淋漓,馬上就精神飽滿了;增強自信,健身和慢跑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刺激你大腦的獎勵迴路,給你帶來愉悅感;結交朋友,一般堅持健身和慢跑的人都是對自己比較有要求的人,比較陽光有趣的人,一起健身跑步很容易成為朋友。
5.防晒
這是一位美國司機的照片,可以從圖上明顯看出左邊臉和右邊臉的區別,左臉因為長期受到太陽光的照射,造成了皮膚出現種種光老化的現象。美國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堅持每天抹防晒品的女性,在50歲的時候,會看起來比實際年紀小13歲。塗抹防晒霜不僅僅是為了怕晒黑,更是為了對抗皮膚的光老化,我原來也覺得大老爺們晒黑點怕什麼,但是從去年開始我就堅持塗防晒了,不要覺得很娘或者麻煩什麼的,這是在對自己的健康負責。6.培養一項藝術類興趣或愛好
我最近剛剛開始去學素描學油畫,正打算去學鋼琴,我覺得很好也很有意思,但是對於成人來說,時間和精力確實是一個大問題,有一些樂器象小提琴成年之後再學確實也很費勁,所以如果孩子感興趣的話,讓他從小去學學畫畫舞蹈或者樂器是一項很好的選擇,能帶來太多的好處:自信和從容,這點看看那些舞台上的小音樂家就明白了;長時間對於美的理解和專註會培養一個人的氣質,也能提升一個人的品味;能在你寂寞和獨處的時候陪伴你,在睡不著雨夜裡起來畫畫油畫喝點紅酒的確是一種享受。
7.不要排斥早戀
之前家長老師怕影響學習,阻撓談戀愛,想著那就大學再談,結果去了理工大學,導致現在戀愛經歷稀少,看不懂女孩子的心思,跟女生出去,回來被朋友噴說女生態度都那麼明確了你也看不出來,實在笨死了,註定孤獨一生,說多都是淚。
事業或者學業的成功並不能在情感上給你幫上多大的忙,情感一樣需要學習和經驗。先寫到這兒吧我以一個失敗者告訴諸位,人生的路只有生的起點和死的終點。每個人都是時代大潮裹挾的泥沙和歷史車輪碾壓的螻蟻,直和彎不由你決定。不要太看重自己的選擇和判斷。不要把成功的結果歸功於當初所謂明智的選擇,也不要把失敗的結局歸因於當初愚蠢的判斷。如果你把外灘的攝像頭當作自己的眼睛,就明白我說的道理。很多蠢貨跨過年了(包括我),很多聰明人卻被踩死了。做你此時此刻認為正確的事就夠了,其餘的,交給命運去安排。
你在找人生導師的時候要注意,與其找人生得意的,不如找一輩子挫折沒啥成就的。因為——人生和做交易一樣,做交易天天都是有機會的,你的主要問題是要活下去,然後才有能力抓住機會。人生也是一樣的,機會是很多的,但是你首先不能掉進一個大坑,然後眼睜睜的看著無數的機會從面前飛過,等你爬上來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麼機會了。當然還有一些大坑是永遠爬不上來的。
所以,本挫的理論是:人生導師最大的作用是避免你掉大坑裡頭,所以你找人生得意的沒用,你得找撞得滿頭包的那些人。
請我吃飯吧,我可以給你看我頭上的一些包。彎路是必不可少的,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個從錯誤中學習教訓的過程。但是你要明白,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犯錯誤的成本是在增加的。年少時候你昨天作業忘記做了,跟老師說作業本忘帶了然後課間補上就好。到了社會上,馬上要去見客戶了,你忽然發現你的計劃書忘記做了。怎麼辦?難道要說對不起我忘帶U盤了嗎?所以,趁著年輕,多去嘗試一些東西,給自己一個試錯的機會。
--------------------彎路可以避免嗎?-------------------------------------個人認為,不可以。簡單地舉個例子,每天知乎上有多少人問諸如我男朋友很渣,但是我離不開他之類的問題?知乎上的情感導師少嗎?答案複雜嗎?為什麼她們依然會執迷不悟呢?學過點統計學的都知道彩票其實就是智商稅,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熱衷於研究彩票規律?所有人都會習慣性的高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是那個最特殊的一個。有的痛,不自己跌一跤,永遠都不明白。謝邀。
簡答:我認為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並不缺乏目標,只是不知道如何實現。上次有個人邀請我回答:【該不該把興趣作為職業?】這個問題,我反問他,難道大部分人都在從事著自己喜歡的職業嗎?答案很簡單。現實情況是我們大部分人根本沒有選擇餘地。這個答案放在你這裡也是一樣的道理。我看見太多有著強烈自我主張自我訴求的年輕人,他們有自己的理想,有奮鬥目標,也不乏很多青年才俊,有著宏偉的抱負。他們可能只是需要一筆數目不大的貸款,一個面試機會,一個就業名額,一次自我展現的平台,這是他們反覆計算過以後認為最佳的捷徑了,有了這個機會,這個名額,這筆貸款,這個平台,他就可以發光發熱。但是他們沒有!無數人奮鬥了一輩子,也只是勉強地活著,他們一輩子都在彎路上,一輩子都沒能轉過彎來。誰也不想走彎路,但是走直路的機會不是人人都有。如果這個社會是寬容的,是相對公平的,是容錯的,那麼每年不會有那麼多人下崗,不會有那麼多企業破產,不會有那麼多人負債,不會有那麼多人因為高考失利而改寫人生,不會有那麼多人參加選秀節目,不會有那麼多人懷揣明星夢,不會有那麼多人哪怕甘願被社會潛規則也要擠破頭換取一個機會。現實情況是筆直的路已經被帶有權貴基因的人佔滿了,剩下的只有彎路和更彎的路,一不留神我們就會跌下萬丈深淵,永遠翻不了身。彩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一查小布希是怎麼當上總統的。謝邀。
認準大方向,然後再出發。在認清了大方向的前提下,還是不可避免地要走些彎路,但隨時調整,每日三省,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不必要的彎路。這個大方向,就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成為某人,比如成為你的偶像那樣的)。我最近在玩養成類遊戲,這種遊戲的關鍵就是避免走彎路,這是我的經驗:1.早做規劃,規劃越詳細、越長遠,算計越深,未來的彎路越少。規劃一是自己嘗試和總結,二是搜集前輩的攻略經驗。根據每天的意外變化,堅持或調整規劃。2.打好基礎,前期的基礎資源越充實,未來人生自由度越大,彎路也能走到直。3.做適合自己年齡的事,20級時就做20級該做的事,既不浪費資源,也不會太辛苦。4.要善於預測未來的趨勢,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直路,提前瞅准機會,走在別人前面。5.勇於體驗,勤於交流,知錯就改,等等。還有一點黑色經驗:
先說一下前提:能以喜歡的事情為職業,並做到行業內前5%的人,都是沒走彎路的。前者決定活的是否舒心,後者決定是否能掙到錢。大多數人的前半生,都是被父母(老師)的見識(接收到的信息量)以及自己的見識決定了的。所以就註定了要走彎路 。為什麼說被父母的見識決定?先從中國的父母說起:在前互聯網時代,下層階級向中產階級流動,主要是靠讀書升學,再加上中國幾千年來的科舉制度的影響。中國的父母們只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死理。分為以下幾種: 差一點的父母扼殺孩子的其他一切興趣,導致很多人直到長大成人,被問起有什麼愛好時一臉茫然。填簡歷時在興趣一欄寫「電影,運動」之類大眾化愛好的人都屬於這種被扼殺的人。父母的見識越少,就越容易這樣。人生的很多可能性,就被這樣的父母扼殺了。 好一點的父母放任自流,但會以讀書為主為前提。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在簡歷欄會多寫個攝影,繪畫之類的愛好。但基本做不到前10%,因為根據一萬小時定律,如果以讀書為主,投入到其他方面的時間和精力就少了。再好一點的父母會從思想上和經濟上都支持孩子的興趣(這個興趣也有可能是讀書)。這樣孩子就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中去,試問,如果不是有超人天賦的話,前兩者怎麼跟後者競爭呢?只讓孩子讀書為什麼是扼殺孩子?讓孩子學習知識有什麼不好?因為中國式的讀書,並不是在學習知識,而和科舉制度一樣,是一種人才選拔制度。通過這一種方式,將人分成三六九等。在科舉時代或者前互聯網時代,這種方式是有效的。但是:1.和任何路徑一樣,只有做到前10%才算有所成就,才能賺錢。如果所有人都走這條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多數人必然是要掉下來的。走了這一條,就走不了另一條,所以很多人也就碌碌無為地干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過一輩子了。以前只有這條路可走的情況下,也沒辦法,硬著頭皮也要走。但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是市場經濟,人才的選拔不再只靠學歷,更看中能力。如果你真的有行業前5%的能力,脫穎而出簡直就是必然的。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習只是興趣的一種。對某件事情有興趣,從中獲得心理愉悅(經濟利益)會激發更大的興趣。這是一個正反饋。如此往複,會一直將這件事情繼續下去。而根據一萬小時定律,持續一萬小時之後,就可以達到行業前5%水平。在市場經濟時代,這至少意味著不用為錢發愁。3.中國式的讀書,恰好不利於知識的獲取。不利於專業技能的掌握。為啥?大好的青春都浪費在考試上面了。而自己現在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有多少是在上學時候學到的?如果從14歲就開始很老師學製作西點,那24歲成為一個小有成就的西點師沒啥問題吧?如果14歲就跟著老師學做皮,24歲成為一個專業皮匠沒啥問題吧?PS:我自己業餘就在做這一行,如果人生能重新來過,我非常希望自己不去上學直接幹這一行。可是大多數大學生24歲大學畢業還啥都不會。這樣的話,怎麼跟那些從14歲開始就從事所屬行業的人相比?有人會說,很多公司也不要14歲小孩啊?的確,很多行業只要大學畢業生啊。的確,很多傳統行業是這樣的。但互聯網時代的可能性真是無窮無盡的,羅胖的邏輯思維有一期講到有個女孩喜歡攝影,同時又喜歡小孩,後來就以給小孩拍照為工作,每天的價格是五千。還有個人專門給人畫家族的肖像畫,收入也不少。我自己業餘做手工皮具賣,在知乎寫了個回答之後很多人來定做。這都要感謝互聯網,是互聯網講人們連接在一起。讓一部分人有機會服務另一部分人,從而賺到錢。這些都是互聯網時代人生的多樣性,有見識的父母,在認識到這樣的多樣性之後,應該不會再把孩子限制在某一方面。逼迫孩子讀書什麼的,都是在扼殺小孩的多樣性。父母和周圍環境的影響是一方面,自己則是另外一方面。有人會說,小時候一直被逼著學習,現在沒啥喜歡的事情,更不喜歡工作。我的看法是,尋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任何時候都不晚。怎麼找?在哪找?1.在網上找。接受大量的信息,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並思考以此為業的途徑。實在不行,看看喜歡的人的人生是怎樣的,看看有沒有複製到自己身上的可能性。2.敢於嘗試。是不是真的喜歡,試過之後才知道。我的經驗是:能讓你廢寢忘食地投入進去,根本不用考慮堅持而是能自然而然地持續做下去的事情,就是你喜歡的事情。如果不是,那就換一個,如果是,那麼考慮一下以此為業的可能性。你就算是回到正軌上去了。如果是身為人父母,奉勸各位只需引導,而不是逼迫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只要培養孩子檢索並接收信息的習慣,再加上認真做事的態度。有了這兩樣品質,孩子的人生一定不會差到哪去。最起碼,是在做他們喜歡的事情。
※※《中庸》:「君子素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行為上不順從自己消極,或歪門邪道的想法。 上學,就做好一個學生該做的事; 工作,就做好自己的職務範圍之內的事; 為人子女,就做好子女該做的事; 為人父母,就好做父母該做的事; 為人配偶,就好做配偶該做的事; 為人朋友,就做好朋友該做的事。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論語·顏淵》) 盡好自己的本分。不要羨慕他人在歪門邪道上獲得的好處,很多隱性成本和隨好處而來的負面結果,自己很難看到或被選擇性的忽略。自己的很多糾結或痛苦,追根溯源,也是在某一方面沒有盡到自己的本分。
直線才是通往目標的最短距離。
首先你要明白,即使有人給你傳授經驗,也不代表你完全不會走彎路:因為他人的經驗並不一定適合你遇到的情況,只能說可能會讓你少走彎路。
所以不要對此太抱有期待,我們的人生很多時候都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這也是我們不可能完全照搬別人經驗的原因。
不過即使如此,多看看別人的經驗教訓也是最好的少走彎路的方法,當然不能光看,同時也要咀嚼吸收,把自己用得著的部分挑出來,而不是囫圇吞棗,把別人的人生經驗生搬硬套到自己的人生上,那樣太不聰明了。
但是話說回來,人生不過幾十年,免不了走彎路。走彎路看似沒效率,其實也算讓你多見了一些人生的風景,其實算不上吃虧。畢竟人生的終點只有一個,但路卻有無數條。彎路是肯定要走的,是註定的。但是彎路往往是通向正路的畢竟之地。問題是有的人一直在彎路里打轉,而有些人走走就發現不對然後走到正路上去了。歸根結底是自省的能力有高低。人如果害怕審視自己,害怕別人批評自己的問題,不願意追究自己生活的軌跡和價值,那麼很有可能會一直走彎路。
扯些可能無關的,可散亂,隨意摺疊。
自認為人生就沒走過正道,明明小學比大多人早讀,卻在大多人畢業的年紀才讀大學。20幾年幾乎沒什麼社交和愛好,生活極其混亂。也曾經幾百次為自己的人生絕望得想死。
但現在的我很淡定。我因為不少醫生確診的一些神經症,經常想問題邏輯很混亂,自認為主觀能動的範圍只有常人的五分之一左右,很多癥狀,讓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去思考和做主。這種淡定不是因為「閱讀」「聽人勸告」「自己思考」「生活見識增加」等常規的改變人想法和態度的途徑改變的。僅僅是因為年歲的累積,同樣的生活和精神內容的重複浸泡下的麻木,我並沒有接納這些東西,但也不像以前那麼懼怕了,沒了稍碰一下就拚死掙扎的敏感和不安。
習慣了這些糟糕透了的東西,發現也不完全是地獄,畢竟到了地獄也會變成小鬼,然後適應這裡。只要人不死,就能適應,只要能適應,就不會永遠那麼痛苦。這就本性和生活感覺上來說的。
但除了讓人適應外,時間本身也會改變很多當年頑固的問題,甚至淡化病痛。改變一直都在,刻意地在,不經意地在。我也很想刻意地改變,但我只能被不經意地改變,很羨慕能自主改變想法和態度的人,但即使我這種情況,也不經意改變了許多。
曾經認為好的,因為世人的眼光在變,因為自身情況在變,因為突然的運氣,它可能變成不好的。反之亦然。我曾經一直向人解釋和形容:就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落水,掙扎是本能,雖然停止了掙扎還可能浮起來,但就是做不到。
我覺得生命本身就像水,人還是這個人,對未知和不可控無比的惶恐,但這種情緒永遠在起反作用。而水,除非枯竭,則會在不同的形態中該流則流該積則積,無比自然。到底什麼是捷徑,什麼是直路,什麼又是彎路。除非有無比明確的目標想獲得具體的什麼,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而宏觀地俯視整個生命進程,曾經努力想獲取的東西今天看來可能也很傻逼。起伏,際遇,才是真的。人只能避免一些主觀的低級錯誤(但我是個宿命論者,深了看這些所謂的主觀上的毛病也是必然的)比如過馬路還看手機,比如女孩深夜回家路上不找人陪之類。所謂的「高級錯誤」比如選了一個不合適的伴侶,也不是看看書聽聽勸就能避免的,很多學歷高人品好的也不能保證自己每個重要抉擇都正確。
不能抵抗一切不喜歡的事物。我也很想像水一樣。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
一曰 一切萬物皆歸無常。
二曰 一切諸有悉為苦毒。
三曰 一切諸法皆無有我。
四曰 一切有形悉至於空無。為泥洹寂。
凡是沒有清晰目標的人都在走彎路,凡是年輕時特立獨行,追求創新,說「勇於做自己」的人十有八九都走了彎路。如何少走彎路?謙虛一點,自知之明一點,少聽一點成功人士的故事,做複製性大的事,比如高考,考研,考證,去大公司好的崗位。這些都是可以複製的。而人脈,情商,學做人則過於縹緲,不是可以複製,或者說努力就必定有收穫的東西。
人生並不是一張試卷,沒有標準答案,你要如何分辨人生中什麼樣的選擇是彎路呢?大多數人其實沒有太多選擇,也許,正是你走了別人眼中的彎路,而找到了人生的真諦,而別人走了一條世人公認的平坦大道,而離自己的初心越來越遠,唯一個人可控的就是:養成思考的習慣,思維不要受大環境牽著走,不要隨波逐流,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還有,盡量不要勉強自己。
騷年,最速降線問題可曾聽過?彎路說不定更快!
推薦閱讀:
※美高讀書,父母希望學成留美,周圍都是富家子弟整天吃喝玩樂,想靜心學術又不想跳出圈子,如何選擇?
※你的下一個十年會怎樣過?
※有哪些錯過某一階段或年齡,就沒有機會或者很難去做的事?
※一個男人活到中年,怎麼樣才能不變得既油膩又猥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