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為什麼說「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你追逐的遠方只是為了逃離現在的生活,遠方的意義更多是在頭腦中的虛構空間,事實上你的遠方是別人的當下,別人的遠方或許也是你的當下。


有時候我們會愛上遠方,僅僅因為我們沒有到達。有時候我們厭惡故土,僅僅是因為呆得太久。


我原本以為遠方有我想要的一切,後來才明白,遠方只有我對於遙遠的可笑幻想。


哈哈,我試著解釋下。這樣說 一般人都期盼遠方,希望離開自己的桎梏。但是到了遠方的時候發現其實也沒有什麼變化,遠方的人同樣的目的去了你原來的地方,我們沒有收穫什麼但是我們僅僅是走了一段遙遠的路途。so 遠方出了遙遠一無所有。比較淺薄,望能對題。


理想破滅。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不要總是想著自己幻想中的遠方生活,要看清現實,把握住現在,擁有的才是最好的,一味的追求遠方的生活,這會讓你錯失好多東西,等有一天你到達了所謂的遠方後,你會發現其實它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


海子的心灰意冷


我看到這句詩第一反應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題主


原句出自《遠方》一詩

遠方是過去,是未來,是青春、是夢幻、是回憶,是尚未到達、也永遠無法到達的理想之地幸福之所,是詩人面朝的大海,也是我們面前永遠無法吃到的胡蘿蔔。

曾經的遠方是「血」是「荒蕪」如今的遠方又是曾經的我。

激勵人們向前之餘,詩人嘗到的遠方也是苦澀而絕望的,那麼遠方剩下的只有那血淋淋的遙遠了。

最後詩人感嘆道 「遠方的幸福 是多少痛苦 」


難道遠方真的有什麼嗎?


海子是個絕對的人。詩歌夢想是他的一起。他有種宗教徒似的狂熱獻身精神,如同曠野里以色列的先知。


某日,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正在開講涅盤經。忽然風吹幡動。一僧說這是風動,另一僧說這是幡動,舌綻蓮花,爭論不休。慧能挺身,「不是風動,亦非幡動,只是心動!」


第一次見到這句話,便覺得河圖的《不見長安》的歌詞十分符合這個意境了

先貼歌詞:

不見長安

作詞:Finale

作曲:河圖

村頭古樹下青草葉上 露水未凝干

晨霧裡渡船唱著歌謠 撐過小河灣

我枕著手臂躺在屋頂 想了一整晚

瓦下廳堂中誰又說起 紙上的長安

橋面像結霜鞋底冰涼 踏過青石板

擦肩的姑娘眉眼彎彎 笑得多恬淡

我背著行囊坐上渡船 扶舷回頭看

村落輪廓里炊煙漸次 升起又飄散

我忽然開始瘋狂想念 故事裡的長安

我日夜兼程跋山涉水 山水路漫漫

這一路走來千里萬里 看花開過幾轉

春夏秋冬風依次撫過 我發端

我路過小鎮夜涼如水 天邊月正彎

路過了江南看到書生 睡在楊柳岸

我路過長街熙熙攘攘 叫賣都宛轉

路過了洛陽看到小姐 畫樓綉牡丹

我漸漸開始每晚夢到 故事裡的長安

長安城有人歌詩三百 歌盡了悲歡

抵達的時候陽光正好 聽風吹得暖軟

可我為什麼忽然失措 在長安

這重重樓閣浩浩殿堂 都不是我想像

我心中曾有畫卷一幅 畫著它模樣

長安城忽然開始下雨 濕了繁華滄桑

慌張人潮里我遺忘了 來時的方向

那年轉身離去
水聲遠了河岸

村落是否依然
千萬里外我悵然回看

#############分割線#############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遠方,在那裡,我們將一切美好都賦予給它,而後我們嚮往著它,用它來逃離現實生活中的不堪,或者也可以稱之為「桃花源」,我們渴望擺脫現實生活中的桎梏,於是便渴望去遠方。因為那裡,一切都是很美好的。

但是,當某一天你真的抵達那個曾經的遠方時,它就不再是遠方了,而是當下,你看得見摸得著,那些你幻想中的美好不存在了,有的只是它的種種不好。所以遠方,只有遙遠。

在這裡,你孤身一人,沒有至親,沒有朋友,有的只是枯燥的生活,所以遠方,一無所有。

「抵達的時候陽光正好 聽風吹得暖軟

可我為什麼忽然失措 在長安

這重重樓閣浩浩殿堂 都不是我想像

我心中曾有畫卷一幅 畫著它模樣 」


對他來說,遠方並沒有他想要的


因為海子和我們眾多的年輕人一樣迷茫,自己的人生充滿了諸多的不確定,詩人的不喜歡眼前,所以去追逐遠方,但遠方又有什麼呢?誰也不知道


開心的時候覺得,現在的生活狀態十分滿意,不奢求過多,擁有更好條件的人也許有另外的煩惱。走得遠了,才發現最初擁有的就很好,很適合自己。給自己熬一碗雞湯。消極的時候會喪失前進的動力,追求的遠方其實什麼都沒有。


因為他沒去過。


推薦閱讀:

海子的死到底是解脫還是絕望,是因為詩歌還是因為生活?
海子有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崇高追求,為什麼還會選擇卧軌自殺?
如何理解「水抱屈原是我,如此屍骨難收」?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讀顧城的詩覺得舒適順暢,而讀海子卻覺得特別晦澀難懂?
海子的《以夢為馬》怎麼理解?

TAG:哲學 | 人生 | 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