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人到了 30 歲,大部分都去幹什麼了?

能成為管理者的和創業的畢竟是少數。那麼,大部分人呢?是堅守原崗位,或是在業內轉型做銷售後勤,或是出局?


發點正能量的,在俺們這旮旯,年齡已經不是做不做互聯網的障礙了。

單就從研發人員來看,有1/5是超過30歲的「老人家」。這些「老人家」大部分都在做一線研發的工作,他們不是苦逼的碼農,是專家、研究員、科學家。(如果你覺得我是在吹牛,可以看看這個問題「為什麼很多看起來不是很複雜的網站比如 Facebook、淘寶,需要大量頂尖高手來開發?」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03645/answer/15491214 )還有一部分是管理者,這些管理者也不是純管理性質的,他們的技術實力足以保證能夠帶著一個技術團隊做正確的事。

以前常常聽說技術人員老了就怎麼怎麼的,那個時代對技術人員的要求比較低,確實很容易被取代,現在很少有人這麼說了。


我在25歲的時候,很幸運進入了一個日後擁有2000員工的網際網路(通信服務)企業的總經理辦公會(由各種行業裡的大牛組成的6-8人團隊)。那個時候我驚訝的發現,全公司居然沒有人超過35歲。

這個迷惑了我很多年。

看到了樓主的問題,我來回憶一下。

對於這樣的企業員工而言,每天看到的都是新的產品和服務。每次和舊朋友聚會的時候都會聽到A或者B又或者C創辦或者所服務的企業上市了。然後A或者B或者C因而獲取了巨額的財富。

也許這個行業太浮躁。

也許是這個行業要求太高了,淘汰率太高了。

又或者,是誘惑太大了。

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30歲零10天的時候出去創業了。

當然了,結果是失敗了。

我離開的時候的Title是總監。我離職的時候,我服務的公司裡面和我Title相同或更高Title的同事裡面(二十人以內)基本都是30-35歲之間。僅有1個SVP超過35歲。CEO業超過35歲。

那麼現在呢,過了一年多。

這些同事裡面。我所知道的,僅有3或者4個還在原來的公司服務。

其他的都因為既有的經驗、能力和人脈去創業了。

這裡面有2-3個還算發展的不錯,雖然該行了,但,總是走在正確的路上了。

跑題了。接著說我自己。我很難回到這個行業了。因為我離開的是總監,那麼經過了CEO的經歷,我很難接受同樣總監的崗位了。而這個行業裡面像樣的公司就那麼3-4個。符合我期望的職位幾乎不到10個。

我的經歷,就是這個行業裡面很多人的寫照。

過了30歲的人,要麼伴隨著公司上市而財務自由,做自己喜愛做的事情去了。

要麼改行了。

要麼被淘汰了。

只有極少數還在升職的路上堅守著呢。

===================20130226分割線=========

不是我又發現了什麼。

而是我脫離創業的狀態,重新按部就班的工作了。

今天開始,進入了一個更大的企業。和團隊一起負責一個新的業務線。

這讓我看到了新的可能。。。


好吧,我超過30了,繼續寫著代碼,做著技術產品,和我同年進入淘寶,或更早進入淘寶的,現在很多都30+了,大部分還在寫著代碼,多數都已是公司的技術中層骨幹,而且從目前的狀況來看,越是年紀大一點的,技術能力確實越強,經驗是需要時間積累的,所以我想至少在淘寶幾年後會看到一大批經驗豐富的40+的中老年人仍然活躍著。


無論你從政、從商,創業,干互聯網,還是做設計師,人生所做的事業,都是一個拋物線或曲線的過程,必然要經起步、巔峰、平緩、衰落。

1.看起來一個人一生可以工作40年,其實真正的巔峰期僅在10年區間,傳統行業常見的是45-55歲時期,互聯網等新行業提早10年,是35-45歲時期。所以,時間才是人生事業的最大成本;

2.既然是條線,無論是曲的,還是拋的,就意味著必然有高與低。所謂職業規劃,要麼就是讓你巔峰點提高;要麼就是延長你巔峰的時間長度;

3.事業的「事」,包括:領域知識、實踐、經驗和專業;「業」包括:規律、影響力、佈道、信仰。「事」是變換的,「業」才是持久的,渡過「事」,才會有「業」;

4.基於時間成本,人一生只能做好僅有的一兩件事情,一直做才會走通,有巔峰期。跳來跳去,將永遠看不到,30歲,其實還沒完成起步階段;

5.互聯網等新興行業提早巔峰,就像青春期被提早一樣,所帶來的後果是早衰。所以,別羨慕12歲就來例假的女生,因為她40歲就閉經了。


先說一下背景:

論年紀,我可能比在這裡發言的很多人的年紀都大,屬老虎的,各位自己算算吧。

論學歷,我是一個沒有參加過高考的自考本科畢業生,很不幸,專科本科讀的都是計算機。

論工作經歷,已經20年了,其中流水線上賣5年多的苦力,某台資硬體公司做研發5年多,某網遊公司和某培訓公司做運維合計4年多,其中,夾雜著時間不等、深度不一的項目管理工作,還帶過一個小團隊,現在做項目管理工作。

所以,以下所論,完全是基於我自己的工作經歷而言,請各位勿噴(假設前提是針對碼農之類的純技術人員而言)。

1. 如果你自認為只是一個「匠」(工匠),而非一個「師」(大師,宗師),那麼,就別拿「國外五六十的老頭老太還在coding」或者「只要學的精,就一定有人要」之類的話來麻痹自己。

2. 如果你的身體不好,強烈建議一定要在40歲之前轉到非純技術崗位上去,原因無它,持續不斷的學習會讓你跟的越來越辛苦,以至於總有一天你會躺在醫院裡很長一陣子。

3. 即便是500強的大企業,嘴上說「以人為本」,但真碰到危機的時候,莫不是採取裁員的方式,不信的話你查查資料,更別說民企了,也許央企會是一個例外。所以,和剛出校門不久的小年輕相比,身體狀況、學習能力、空餘時間你都強在哪裡呢?

4. 別跟我說「你經驗豐富」,先別說這些豐富的經驗在快速發展的技術面前的貶值速度有多快,就說老闆」一年故障有幾次?能造成多大損失?「的考量就會讓你靠邊站了。以我自己來舉例子,我的CNE(認證Novell工程師)等證書現在還有誰認?我06年下半年投dell和聯想至少五六十次,卻連個面試機會都沒有,可嘆當時還蠻天真的,想著,我都去馬來西亞intel的實驗室接受培訓過兩次,這兩單位的技術崗應該沒有問題的吧,失望而歸吶(說點題外事,2010年的時候,因為要採購一些硬體設備和dell又打過一些交道,我當時隨手就伺服器級主板的系統框圖給畫出來了,隨口就舉了一些SCSI晶元的指標值,隨口就說出了Novell Netware和Windows平台下iSCSI的性能比對,那個來我公司拜訪dell售前技術支持大為驚訝,第二天dell的sale居然打了個電話過來說」張先生,你現在是否有意到dell擔任工程師「,我笑著說」此一時彼一時,我現在一點也不想進dell「)。

5. 你去看看招聘廣告,對於純技術人員的年齡沒有限制的有多少?對資方而言,即便沒有明寫,暗裡也是多多益善的。想逆大環境而行,除非你是大牛並且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就是國情不同了,國外你可以直接去告僱主」年齡歧視「,在天朝,你打消這個想法吧

綜上所述,沒有天賦的純技術人員,勸你趁早規劃轉行的途徑,否則,票子房子車子都還沒有來,身子卻不行了,不划算呀。

但是,轉行並不意味著要完全丟掉技術,可以找和技術有一定的相關性的職位做著,這樣,即可以利用以往的根基,又有一片新的天地。


78年的,一直在寫代碼,以每天能讀、寫代碼為樂趣,雖然我的公司不是什麼出名的大公司,但公司裡面有40+多歲的寫代碼的,最長輩的一個今年已經50歲了,他在學習IOS相關的技術和開發,而且做出來的東西含金量非常高。


我不知道是不是處於同一個互聯網。。。

我們組平均年齡32+,你可以根據正態分布算一下大概都什麼年齡。我快30了,感覺離成熟還有很長一段路,完全沒法理解30歲就退休是個什麼節奏。


大家在互聯網行業很少看到40+的碼農,是因為中國第一代互聯網人,到現在也就40左右的年齡。就算你90年代第一批軟體專業畢業,到現在也才40歲。

而當時這批碼農,大都擁有很多牛逼公司的股份,現在都退休或半退休了。

時間的積累在很多時候是人類競爭最大的壁壘。

想想搜狐、阿里、百度、騰訊、攜程、大眾點評……第一批的員工現在都奔四了。就我所知,阿里的創始人里真正退休的就2個,其他人還在幹活,算半退休。乾的活兒雖不至於寫代碼,可也不見得都是高管。百度也是吧。點評的第一個員工就是開發,可他從來都不是點評的CTO。

所以你不必焦慮。

這是一個年輕的行業,所有人都在積累,在高速成長,在信息爆炸。

適不適合寫代碼,和年齡關係不大。30歲不適合寫代碼的人,24歲的時候就適合了么?

要真不適合,早就該轉行了,到30歲才發現不適合,只能怪你自己了。


本人30+了,一線經理。外企混了快8年。(只服務過兩個公司)想說一下我知道的IT人狀態。

首先界定一下我回答中IT人的角色範疇(開發,測試,管流程的(CMMI),項目經理,老闆(成天發email,開會的)。相比互聯網企業,我主要說一下傳統的IT企業。包括通訊公司,金融信息服務公司,ERP公司的RD的狀態。

大部分的開發或者測試員工80%在30歲以下

一線經理70%在30歲以上。但是基本上都需要做一線的工作。

二線經理沒有低於30歲的。更多的是看重個人的綜合能力(技術能力+個人影響力)

成天發email的大boss. 基本上靠的是人脈。

我比較同意bluedavy的觀點,現在的IT企業其實是很缺有經驗,有能力的員工。這種員工既可以是27~8歲很有熱情的同學,也可以是30+ 甚至40的老人。

所以,我覺得,只要你願意研究下去。是可以一直做技術相關的工作的。而且以後這種優秀的技術大牛隻會越來越吃香。


個人認為:企業&>專業&>職業&>行業。

拋磚引玉,分享一個自己當年的人生規劃,歡迎大家討(LAI)論(PEN):

1、管理方向(當時設想是結合金融行業)

  • 5年項目經理對此行業領域的業務流程熟悉,項目架構能力強

  • 4年年薪小康在公司有一定的不可或缺型

  • 3年Team Leader在某個領域有很豐富的經驗,技術水平提高

  • 1年站穩腳跟,落地掌握當下流行技術,適應開發行業學校順利畢業,準備求職畢業論文優秀,銀從,軟考,項目經驗,熟悉某一領域。

2、諮詢方向(行業分析師)

  • 5年數據分析師對此行業領域的業務流程熟悉,較強的商業分析、歸納和總結能力,統計分析能力
  • 4年年薪小康在公司有一定的不可或缺型,積累人脈,考慮讀MBA,了解商業運作

  • 3年Team Leader在某個領域有很豐富的經驗,技術水平提高,並了解整個行業概況方向

  • 1年站穩腳跟,落地掌握當下流行技術,適應開發行業學校順利畢業,準備求職畢業論文優秀,銀從,軟考,項目經驗,熟悉某一領域,重視英語,統計學習

需要重點培養:

  • 行業經驗。熟悉行業規律,了解客戶需求(高質量的客戶需求報告,客戶研究報告)

  • 知識結構。在知識結構方面應同時具備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行業分析,市場研究)

  • 溝通能力。行業分上下游、產業鏈,人脈積累,行業分析師作為信息的發布者,必須先是信息的收集者和整理者。因此,一定要重視維護經營信息資源。

  • 基本技能。敏捷的思維,較強的洞察力,掌握數據分析方法,一定的外語交流能力。(SPSS,SAS)

3、技術方向(繼續編程)

  • 5年高級工程師對此行業領域的業務流程熟悉,技術大牛,各種修復BUG
  • 4年年薪小康在公司有一定的不可或缺型,重視英語學習,某一領域編程技術精通
  • 3年Team Leader在某個領域有很豐富的經驗,技術水平提高,並了解整個行業概況方向
  • 1年站穩腳跟,落地掌握當下流行技術,適應開發行業,了解國外最新動向學校順利畢業,準備求職畢業論文優秀,銀從,軟考,項目經驗,重點熟悉某一領域,重視英語

想靠技術吃飯,不是技術好工作經驗多就行那麼地簡單。一方面得堅持自己的專業方向,比如做遊戲就一直做遊戲,做網路就一直做網路,做運維就一直做運維等等,這樣才能在一個方向上積累下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行業經驗的積累,盡量全面地把握整個行業和各種細枝末節,這才是真正的經驗資本——否則單純寫程序,幾千塊錢抓個人來就搞定,非得用你

4、自己創業

需要天時(機遇),地利(所處的行業,所擁有的資源),人和(人脈)缺一不可。

同行業在於技術優勢,跨行業在於人脈積累。

優點在於有一定機會成大事,能夠解決職業上升瓶頸。

缺點在於家庭有小孩父母需要供時會比較拮据。

5、考博士

優點在於進入高校,學術生涯大於職業生涯。能夠讓你一直保持學習狀態。

缺點在於但由於本人學渣一枚,自覺不適合搞研究。教書的話可能還湊合。故不作為首選。

6、出國

需要在以上某一項目標已經實現,且積累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時。

優點在於國外的技術環境很好,生存環境不賴。出國開卡車或者從零開始打工也是不錯選擇。

缺點在於遠離國內的朋友夥伴家人,可能會感到異鄉的寂寞。

7、完全轉行

開小店,賣水果等。與創業一樣需要機遇與資本積累、人脈積累。

優點在於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而且有潛力的行業。為自己以後發展打下基礎。

缺點在於對行業的熟悉程度決定了是否能成功,可能會放棄自己的專業。


30好幾,一線經理,依舊寫代碼,主要在打雜。

看了上面的回復和我的想法差不多。大部分企業都把互聯網做成了勞動密集型,做成了拼加班拼體力。互聯網行業已經不算新興行業了,但是行業體制依舊幼稚,沒有成熟的模式。

企業的成長是伴隨人的成長的,互聯網企業人30歲是天花板,表示互聯網行業的天花板在30歲,所有職業技能5年可以學完,35歲和30歲比沒任何優勢。可能有人說互聯網企業成長節奏快,但我也沒見互聯網企業的人成長比其他企業的人快多少。更進一步說所謂出路,其實就是薪資,好聽點就是創造多少價值。所謂沒出路,就是互聯網企業人均創造價值就只能到一個月那幾萬塊,沒辦法提更高。

這是一個充滿可能性但依舊膚淺的行業。還好上面幾個淘寶人的回答讓人看到這行業還在進步。


一點兒不擔心,明天不會比今天更差


對於不熱愛技術的人來說,30歲確實是大限了。

反之,寫一輩子也無妨。


注意到年齡,其實是一種心態問題。

其一是,自己沒有喜歡過這個行業,只是當初因其高薪或者沒有其他出路或者啥啥啥原因進入這個行業,然後就一直待著待著待著,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老了,然後失意的或者勝利的大逃亡,以年齡為借口。

其二是,自己全身心投入這個行業,在年輕時拚命學習積累從行業知識到人脈見識,不管年紀到不到,只是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覺得自己應該利用好手頭資源搏一把精彩人生,那就去創業。我覺得這事其實跟年齡沒有關係。

其三是,長久在同一行業混跡下來,慢慢沒得自己有點跟不上了,不管喜歡或不喜歡,總之產生審美疲憊了,其他行業的某些亮點就成為誘惑的禁果,年齡正好又是個借口。

一再注意和糾結年齡,個人覺得是職業倦憊或者方向迷茫期的最佳借口。事實是國內互聯網從初期發展至今,必定會慢慢出現30+或者40+的互聯網人,這個族群會越來越龐大,這些人難道不管三七二十一,集體轉行?現在互聯網行業從業人員年輕,是因國內早期的互聯網行業發展一直處於混亂、浮燥、泡沫橫飛、沒有成熟產業鏈和商業模式可供人平靜地專註於它的高速發展,但隨便著互聯網行業的商業模式和服務理念慢慢成熟,所需要的職業分工越來越多和詳細專業,與傳統行業的運行模式結合度越來越高,必定不可能全部讓沒有多少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承擔,到時老員工開始凸現他們的價值所在。

沒有一個行業是以從員人員的年齡為發展動力的,就算是鮮活粉嫩的娛樂界,就算是個個女星打針裝嫩,但好作品出現頻繁活躍在人們視線里的,年輕人佔多少比例?還不是一些「老妖怪」憑著經驗和人脈和行業經驗日久長新地活在舞台上。

別再拿年齡說事了,主要是你喜歡不喜歡這個行業,喜歡你自會找到在這個行業里生存下去的辦法,跟你多少歲沒有關係。


在IT行業就是這樣的,不成功便成仁。

33歲以前達不到你的目標,那不如趁早退出。

否則給你留下的將是身體上無盡的傷痛和精神上痛苦的折磨。

回到主題,據我所知的IT人士30歲以後大概有這麼幾個結果:

1、成為高管,繼續為淫民服務;

2、不高不低,拿工資養家糊口;

3、有點本事,獨自或勾搭創業;

4、奮力一搏,最後想再撈一筆;

5、改頭換面,徹底退出該行業;

6、急流勇退,回老家找點事做;

7、學無止境,賺夠錢出國深造;

退出行業後,一部分回老家做點小生意,一些文藝青年開咖啡廳或書吧酒吧,也有些人很迷茫落魄不知道該幹些什麼,總而言之,言而總之,IT行業是個絞殺精英卻又讓無數人奮不顧身投入的無底深淵。


本人35了,繼續寫代碼,很happy。

另外,感謝函數式編程語言的發展,必將進一步延長我等「老人家」的生命和能力。


一句話:會玩的一直在玩,不會玩的都干別的去了~


今日的你,就是昨日的夢想。如果你有夢想,請繼續!


互聯網的老兵也就是30多歲。國內互聯網行業才多少年?

老是有人問30多歲,40歲的程序員到哪裡去了。他們大部分都沒到哪裡去,都還健在呢。

faint...


年齡不是問題。關鍵是有沒有真心熱愛這個行業。如果真心喜歡這個行業,就會持續保持熱情。互聯網是個需要熱情的行業哈。有熱情才有動力,才會去不斷發現和關注,才能做得好。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做軟體開發技術的人在年齡上來了後都轉做管理或其它的了,都說軟體是青春飯!?
成為一名公安特警是什麼體驗?
如何用好印象筆記高級賬戶?
大學沒加社團或部門該怎樣提升自己?
怎麼樣才能做到高管?

TAG: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程序員 | 信息技術IT | 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