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碎片知識管理的工具?

碎片可能是幾句話,而不是整篇文章。

(選中頁面中的某一段文字,右鍵或者快捷鍵或者點某個地方,收藏)

類似知乎收藏這種的,可以分類或貼標籤,最好一鍵收藏。

知乎收藏如果有方便的工具收藏站外知識,對於我來說就完美了。


老答案重提:

如何管理碎片化知識?

個人知識管理的難在於長久堅持,易在於法門極其簡單

那麼,工具重要?還是方法重要?

工具與心法互為表裡,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來看待。工具的選擇,以及應用的方式,體現著你的所運用的心法;而心法上的認識則決定著你使用的工具及你運用方式。

個人知識管理的五個核心環節:

學習

越來越多的人追求高效的學習以及苦惱於該學什麼。其 實,即便你解決了這個疑問,也僅僅是走出了 PKM的第一步,這在人生中的影響,看起來很重要,實質很有限。譬如愛讀書者眾多,就算你一年讀了50本書,就算你學習了各種領域,那麼,很多人或 許感覺到,自己的知識雜亂無章毫無系統,僅僅是聊天談話的時候,彷佛無所不知,是個健談者,但對於工作、公司而言,有多大的用處呢?所以,我們需要保存。

保存

很幸福,我們處在電腦普及的時代。那麼,無論是思維導圖愛好者,還是用紙質筆記本記錄者, 還是用電子文檔記錄者,我們都意識到了我們的知識需要保存,需要我們隨時調用。那麼,起到隨時調動的目的,才是我們保存的目的。為了複習而保存?別逗了, 信息爆炸的時代,有幾個人真的可以去複習?這不是簡單的毅力的問題,而是如何對待知識的問題。大家都下載過很多資料,我相信,95%的人下載的資料,大多 沒看。換個角度去看,假如這個下載的成果,成為你的知識庫的一個索引呢?

共享

名角們,尤其是專業類型的,你們為什麼寫原創寫專欄寫博客?很簡單,寫出來的原創東西,我們需要有人看,這個精神叫做共享精神,對他人很有益。但是共享同時也是利己的,作為PKM的重要環節,我們僅聊聊利己性。就我所知的,好的專業原創寫手,常常會收到優秀公司老闆或者老總的邀請,也常常會遇到共同創業的邀請。田志剛說的很精闢:要 讓別人知道你知道。這種共享,尤其是原創的共享,就直接顯示出利己的重要性了。

使用

有句老話不太準確,叫做百無一 用是書生。還有的滿腹經綸的失敗者告慰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在 PKM中,有三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你所擁有的知識夠專么?你所擁有的知識夠獨特么?你在自己的專業知識領域擁有個人品牌么?如果沒有,你怎麼用?只有返回前三個環節再次耕耘吧,抱怨無用。

創新

大學生創業的失敗統計數字是99%。恐怕敗就敗在創新二字。PKM中談的創新,是你擁有了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足夠多的時候,再去在此基礎上推陳出新而超越,這才是本質的創新競爭力。而不是琢磨一個好點子,而這個點子是撞大運,裝上了很牛X(低概率事件),撞不上說這是風險。

高手入門的知識管理:

我選擇了Vim以及Vim的插件Vimwiki來作為我整理知識庫的工具。關於工具與心法誰更重要的爭論,已經聽過很多,這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蛋與雞都很重要,重要的是,對於當時的你而言,怎樣做才是最正確的。

個人知識管理的流程

數據採集(筆記,軟體,思維導圖)

知識提煉(學以致用,用以致學)

加深理解(將自己思考的總結寫出來,發布到Blog;或是直接Wiki存檔)

Wiki 存檔(最後利用Wiki將這些總結存檔,將知識結構化,形成自己的思維地圖)

資料管理——針式個人知識管理軟體

針式個人知識管理軟體,有著一個優秀的特性,那就是它支持管理所有文件類型, 而這門功夫只有「針式個人知識管理軟體」獨有,可謂是獨步武林。我測試了這麼多的工具,大多數都只是支持單一的格式(Txt、Html),或者有限的幾種 格式。而如今,知識載體已經變得多樣化了,文本、圖片、音頻、視頻都可以承載大量的知識,如果僅僅是支持一兩種格式的文件,明顯不能滿足每個人的要求。另 外,它還支持樹狀列表,支持標籤管理,快速搜索(確實很快),顏色分類。

當然這款軟體還未成熟,但是已經有眾多優秀的特性。我與該軟體的開發者談過,我的建議是,工具不應該承擔觀念傳播的責任,工具僅僅是有助於觀念的傳播,希望他在開發該軟體的時候避免過於理想主義,而專註於工具的本身。

思維導圖——Xmind,Freemind

思維導圖,是很好的筆記工具,以及思考工具,很多場合都可以使用。思維導圖適合橫向思維的發散。另外,我正在嘗試使用概念圖工具,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相比較來說,概念圖適合縱向思維的發散,偏重於每個動作的連接。

筆記軟體——CintaNotes

我使用CintaNotes的原因是,它可以一鍵保存文本,從任何格式,只要是文本, 就可以用它來保存。另外它還可以將它保存的內容導出為Txt格式文件,方便與Vim結合。

Wiki—— Vim,Vimwiki

Wiki 是最重要的地方,是知識管理的終點,最終所有信息都要存放在這裡。通過關鍵字,可縱向以及橫向的管理知識節點,方便。在使用Wiki的過程中,都會面對一 個困惑,就是Wiki該怎麼寫?因為wiki的思維方式,很多人還沒有嘗試過。而wiki代表著的思維方式,就是一種結構化的思維方式。

我 使用Vim,是因為Vim是最方便的文本編輯工具,可以使用它的內建命令,以簡單的步驟實現複雜的要求。最重要的是,Vim裡面內建了正則表達式工具,可以用一個命令取代重複的工作。

而 Vimwiki的特性,不用我多說,因為Vim是如此強大,而與Vim結合緊密的Vimwiki自然是首選。而Vimwiki在使用上也很方便,基本上是屬於所見即所得的方式,雖然實現起來還有點簡陋。但是勝在簡單,夠輕,適合個人使用。而Vimwiki的官方主頁上也寫著,Vimwik就是專屬於個人的 Wiki工具。

參考:學習能力提升進階http://weavi.com/35043

關於神器Weavi——不到最後不放大招

Weavi是什麼?

Weavi是一個非線性文本創作、管理與分享平台。給人的感覺像是另一個維基百科,但是又有明顯不同。這種差異化源自對碎片化信息的理解與收集過程不同。

那究竟什麼是什麼是非線性文本呢?在日常中讀者閱讀的小說基本上都屬於典型的線性寫作文本,特點是單一的視角和流程並且具有強因果關係,如果單獨提取其中一段,便讓人無法理解。而諸如維基百科中的一個詞條,就可以被理解成一種非線性文本。單獨截取中間一個小標題,底下的文字就可以獨立存在並被人理解。而絕大多數人在閱讀非線性文本的時候都不會全部讀完,只選取自己需要的部分。

當然,非線性文本並不局限於此。《冰與火之歌》、《我的名字叫做紅》等世界暢銷的小說都是以非線性文本的寫作方式完成的。甚至很多中文古典小說《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等都有非線性文本的影子。更不用說如《史記》、《漢書》等紀傳體史書了。

參考:如何創作一個多線敘事結構?

而針對非線性文本的編輯,Weavi並不是第一個專業的軟體,比Scrivener就實現了針對非線性寫作的支持。但是此類軟體的價格高昂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可能會有些無法承受。而且缺乏碎片式收集和分享功能。而Weavi則正是適合非專業用戶進行輕型的非線性協作與分享的在線工具。

當使用傳統的Word撰寫文章點擊保存後,就是一篇文章的結束,對於Weavi來說,點下保存,卻才剛剛開始。

Weavi可以不用考慮究竟從哪開始進行寫作,可以先把要寫的東西列出來之後再整理。換句話說,在下筆前不必考慮現在正在撰寫的文字在未來的整個作品中要放到什麼位置,因為不管它放在哪裡屬於哪一個層級都不會對未來的整理造成障礙。

就像這樣:

除此之外,Weavi 的目標不僅僅是作為一款非線性寫作工具出現,更多的是為了之後社交化的擴展。提起基於文字的社交平台,我們總是想起最近火起來的 Medium 以及它在中國的追隨者簡書和十五言,然而 Weavi 想要做的卻和 Medium 不太一樣。

Medium 的社交是基於讀者的共鳴,本質上仍然是一種作者與讀者,Blogger 與訂閱者關係的美化。而在非線性文字平台上,社交可能意味著再創作與續創作。類似於 Github 中 Fork 的概念,只要一個作品流的原作者同意,那麼任何一個用戶都可以在 Weavi 上建立一個作品的分支,從某一個節點開始續寫自己創造的新內容,甚至在寫過一部分之後能再進行合流。這在許多同人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是一種強烈的需求。Weavi 的這種模式下雙方的互動都是寫作者,是一種對等關係,重新定義了文字社交媒體的概念。

參考案例:《三體》漫畫版的協同創作、Rust手冊中文版協同翻譯計劃

此外,Weavi不單單只能被當成一種文本編輯工具。它還包含著更多的實用性功能。以記者為例,作為一名記者每天會接觸到大量的稿件,在整理的時候往往是使用文件夾加文件名的的方式。而使用Weavi則完全不必這麼麻煩,在有大量的文章需要管理的基礎上,Weavi就可以依照非線性標題模式建立完整的構架,可以非常方便對以前的文章進行搜尋整理、整合、關聯和再編輯。尤其對於知識工作者來說。本像建立思維腦圖這種繁瑣的工作也能很方便的完成。無論是工作大綱還是活動安排,在Weavi上處理都遊刃有餘。

參考案例:文明的細節、中國口述歷史檔案

與前述工具相比,Weavi的特點在於能夠集學習、保存、共享、使用的場景於一身,仍能不失簡潔與輕便。在功能上亦能夠滿足類似於思維導圖的個人知識庫管理和類似於Github的簡潔、快速的線上文字協作。

Weavi愛好者可以加入微信群認識新夥伴、交流使用心得啦&<(?????)&>

http://weixin.qq.com/g/AWUWBDVQMxImaoEt (二維碼自動識別)

No click, No surprise : )


個人推薦為知wiz(http://wiz.cn)

這幾年通過GoogleReader訂閱文章,分類,加星標,然後發到網易郵箱,使用郵件分類,積累了很多關於IT技術、生活感悟、娛樂休閑、保健養身方面的知識,但這些文檔都保存在網路上,而且不能及時編輯。所以一直在尋找一個能實時編輯網路文檔,並能同時在網路上,本地保存知識的,隨時可用的筆記本服務。

Wiz用了有三個月了,與其它如evernote、麥庫、有道筆記、onenote相比,主要特點是(個人感受,難免片面):

1.是國人開發的軟體,很清楚中國人的使用需求;

2.不用擔心被牆,訪問速度快。

3.安裝程序輕便,有便攜版,界面簡潔

4.開放了很多API,目前有很多、未來應該有更多的第三方插件,有相當強的擴展性

5.重視安全,強調加密

6.免費版對上傳的容量和單個文件的限制較寬鬆

7.通過一些簡單的設置,能夠實現把google reader中加星的文章(設置說明 http://www.wiz.cn/google-reader-starred-to-wiz.html )或者結合toread服務(http://toread.cc/)轉發到wiz,很多技巧在wiz博客上有。

8.支持IE、firefox、opera、chrome( 插件安裝http://www.wiz.cn/manual/webcapture/chrome.html, 2.0版本已內置支持)、safari(類似的webkit內核瀏覽器 插件 安裝http://www.wiz.cn/manual/webcapture/safari.html )等瀏覽器的頁面文字截取保存,可做到快捷鍵式的收藏,這應該很符合「選中頁面中的某一段文字,右鍵或者快捷鍵或者點某個地方,收藏」的要求。



碎片信息碎片化信息已經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跟題主一樣,我也一直期待能有這樣的一款應用來幫我更好的整理碎片信息。已經有很多人都推薦了其他的軟體,我覺得也還不錯。

不過上個月我發現了這款【一知】APP,一個集大成者的碎片信息管理平台。個人比較喜歡。

簡單說一下幾個場景和功能點,跟題主要的可能也差不多。

碎片信息管理之——知乎、微信、頭條等各類文章、視頻碎片信息管理

場景:

早上公眾號里看了一篇《收藏這篇文章就變成高富帥》遂收藏;

中午在知乎里看到一個問答《如何變成一個高富帥》很棒,先收藏;

下午趁老闆不在又在簡書/豆瓣里看了一篇《一知碎片信息管理真好用》的文章,太贊了,收藏收藏;

晚上回到家,卧槽,在哪裡收藏過那篇《如何變成一個高富帥》來著,我去微信找找;再過一個月你發現自己還不是高富帥,你都想不起你在哪裡看過類似文章了。

這時候一知碎片信息管理工具解決的痛點是:讓你統一收藏,集中管理,不再需要東找西找。

功能點:當你安裝了【一知】之後,可統一收藏,再給每篇文章/鏈接/文字通過標籤化進行管理。

碎片信息管理之——複製信息的收集與隨時調用、檢索

場景1:

從小說里、公眾號里、豆瓣上看到3個非常精美的句子,想保存下來,流程是這樣的:複製文字——跳出APP——打開便簽類軟體——粘貼文字——回到原來的APP;3個句子意味著重複3遍,非常繁瑣。

一知的碎片信息管理流程是:複製——複製——複製就保存下3個句子啦~

場景2:

當想用那3個句子跟朋友裝X的時候,流程又是這樣的:打開便簽類軟體——長按選中複製——跳出——打開微信——粘貼;要來3遍,簡直要崩潰,算了算了,這X我不裝了。

一知的碎片信息管理流程是:下拉通知欄,選中文字(默認複製)——粘貼,就搞定啦~來3遍也要太簡單哦

場景3:

有一天,當朋友發了一句古詩給我,我發現我居然沒聽過,流程又是這樣的:複製——打開瀏覽器——打開百度——粘貼——搜索,找到相關內容;有點麻煩。

一知的碎片信息管理流程是:複製——點擊搜索按鈕(即可在百度、淘寶、京東、有道上進行搜索)

更厲害的是,它還會進行語義的辨別,比如你複製的是一個火鍋店/電影/書名可以直接給你提供大眾點評、豆瓣等

碎片信息管理之——通知管理

場景1:是不是當你認真擼代碼的時候就叮的一下來通知,經常被通知信息推送打擾!一個個禁止通知太麻煩,又怕錯過重要通知!

場景2:當你看到剛付款的簡訊出現在通知欄里時,你會發現還需要點進去才能看到詳細信息,且是一串文字。

場景3:消費類APP(如淘寶、美團等)的通知總是層出不窮,有的是訂單的,關掉通知又不好,但大多數是促銷推薦的,巨煩,又沒法區別對待!

最終你看到的通知欄可能是這樣的:

這時候一知碎片信息管理工具解決的痛點是:管理你的通知類碎片信息。

功能點:

1、兩種通知模式,勿擾消息不提醒,但在APP里進行收納,提醒通知正常顯示;

2、智能分類,同一個應用會區分出不同的類型;

3、智能卡片,會把碎片信息簡單明了的展示出來,非常棒。

用過之後我就果斷被圈粉了,如果想進行碎片信息管里的話,完全可以試試,相當於多了平時不會打擾你但是會給你多一點幫助的系統級補充。


最近上線的小工具Dragdis - Drag drop anything anywhere.或許能滿足你的收集需求。簡單來說,可以把網頁上的鏈接、文字、圖片甚至視頻輕鬆拖進不同文件夾中,快速響應,無需跳出頁面,是很有巧思的有趣工具。

不過,碎片知識管理的困難並不在收集,而在整理。而整理只能通過良好的習慣貫徹。這一點上,任何工具都無法代替吧。


作者:優聚YOUJ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133899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是一個信息碎片化時代,Web2.0給我們帶來了大量的知識,我們通過網路傳媒了解閱讀非常多的信息,但卻沒有深刻的理解和記憶,讓自己了解的東西成為過眼雲煙,得到的知識都只是碎片式,不完整,不深刻。相比於這些碎片化的信息來說,一本書或者說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呈現更能帶給人邏輯上思考和較為深度的認知....因此,我們需要藉助一些工具對知識進行有效的管理。

優聚YOUJ-優聚YOUJ - 知識共享平台,幫你找到解決工作問題的知識、工具和人是專門為職場新人打造的知識共享平台,囊括了近千本崗位知識手冊,提供系統化的學習資料,同時幫助職場人士建立個人知識庫。

我們來看看建立個人知識庫的幾個步驟:

Step 1:知識的收集

優聚網為每個崗位的職場人士歸納整理最實用的學習手冊,並不斷更新,這些手冊可以一鍵添加到自己的知識庫中,需要使用時,只需打開自己的雲知識庫就能馬上找到。個人也可以創建自己的知識手冊,通過網頁剪輯器功能,方便快捷的將平時瀏覽網站時看到的資料添加到優聚的個人知識庫。錄音和手機上看到的零散知識,可以通過「優聚知識庫"微信公眾號直接發送到雲端知識庫。你也可以使用優聚網的工具輕鬆畫出一幅思維導圖。

Step 2:知識的儲存和加工

收集數據只是知識管理的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建立起自己的知識系統架構。知識系統架構,簡單說就是儲藏知識的架構。知識架構的系統化,有助於將收集到的數據有效儲存和未來的快速索取。

Step 3:知識的使用

知識學習和積累的出發點就是對知識的使用,我們不能只關注知識積累,而不注重知識能量的釋放。傳統的方式,將知識存在電腦中,文檔散亂,查找非常麻煩。而按照自己思維習慣整理出來的知識庫,即使自己已經完全忘記曾經接觸過某個問題,也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仍然可以在自己的知識庫里找到相關資料。使用優聚知識庫可避免因時間推移和遺忘而導致的混亂管理,並且,通過檢索功能,任何時候都能快速找到需要的資料。

Step 4:知識的分享

通過分享知識,可以實現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個人知識在交流、共享中得到升華。優聚雲知識庫可以設置公開或私密兩種形式,不只是分享知識給他人,還可以邀請好友協作,共同完善。

Step 5:知識的創新

當你擁有了自己專 業領域的知識足夠多的時候,再去在此基礎上推陳出新而超越,這才是本質的創新競爭力。知識管理就是將散亂的信息片段轉化為可以系統性應用的東西的(個人)戰略。

建立自己的知識庫,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人的記憶是有限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整理記錄有助於我們進行複習鞏固;

遇到問題時,可以快速從知識庫中檢索出需要的知識快速解決問題;

在大量知識基礎上進行歸納,找出事物間的規律;

將知識應用於實踐對歸納結果進行檢驗,從實踐中修正歸納出的知識;

對原有知識進行演繹,幫助新的實踐……


&>&>選中頁面中的某一段文字,右鍵或者快捷鍵或者點某個地方,收藏

這個功能我首先想到了 Opera 里的筆記。好處是自帶功能,而且可以在不同電腦里同步,缺點是僅僅為一個功能更改常用瀏覽器有點太過。

此外這種選中收藏的很多方式都可以實現,比如樓上提到的 Evernote,比如 WordPress 自帶的快速發布的 js 書籤,選中即可發布到自己的博客,又比如 Firefox 的插件 TinyTweet 可以發布選中文字到 Twitter 等等。類似 Js 工具插件有很多。

拋開瀏覽器內發布選中文字功能,只談碎片知識管理,其實我自己在用 VimWiki,配合 TwitVim,再加上 Dropbox 同步,Github 發布,一切妥妥的。


onenote也不錯


推薦使用雲導航(http://www.yundaohang.com)藉助互聯網,我們本該更高效、便捷地處理事務,學習更多知識和技能,實現更多的理想。很多網址導航站,天天都是一個樣,用戶也無法變動,總有那麼一些永遠也用不到的網址和廣告在干擾和影響用戶,過度分散用戶注意力,用戶不得不為篩選網址而付出大量寶貴時間在瑣事上。

雲導航讓每個用戶都能用上沒有浮動廣告、沒有惡意彈窗、完全自定義的導航網站和個人互聯網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便捷的網址添加、保存、訪問以及分類管理,同時為中高端知識群體提供便利貼和日程管理功能,打造屬於自己的網址和信息管理平台。


evernote,wiz,read it later我都用過,都比較好用.

但感覺都不太適合我.對於小的碎片知識,我個人的經驗如下:

把這些碎片錄入到anki中...(anki是什麼?簡單的來說,anki就是在你快忘記這個知識點的時候,跳出來讓你再記憶一下這個知識點.Anki - powerful, intelligent flashcards)

然後每天複習anki就可以了.

對於大塊的文章,其實可以拆成小塊來記憶.

很多人喜歡用腦圖,anki可以結合腦圖使用,小塊都理解記憶了,再理解關係才會更容易.


evernote+google reader +dropbox


evernote,神器


長期使用「為知」做為知識管理工具,經過五年左右的積累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效,我和這軟體沒啥關係,用的也是免費版,因此就不去說太多的優點啥的,要不有廣告嫌疑,說說當初選擇的理由:

1. 界面簡潔(甚至有點粗糙),沒有亂七八糟的東西;

2. 支持自主建立各級文件目錄,便於保存查閱,後期對標籤支撐能力加強;

3. 多平台共享(現在好像這類軟體都做到了)

4. 從」網文快捕「發展過來的,對於內容抓取及再編輯有獨特的理解。

以上。


各種social bookmark不就是這個功能嗎?facebook的like按鈕或者微薄的轉發什麼好多人也當這個用,現在的pinterest不也可以做同樣的事嗎?


方片收集,我一直在用,挺不錯的


有快照功能,有標籤分類,個人隱私收藏,複製粘貼可以滿足需求么?

樓主試試小密圈,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


我用的是思維典藏 旗下其他產品如 愛時間,也用的很順手


能搜索的備忘錄,不用多加整理,有搜索功能就好。然後,就是你的腦子了。碎片知識,看過,記得住,想得出東西:延伸和鏈接。這些沒法靠工具…


我們希望樹爪網也可以幫助你.

樹爪網,目的是摘錄有價值的內容。

樹爪網幫你把繁瑣的閱讀以短小精悍方式摘錄起來,你還可以瀏覽別人的文摘內容,結識志趣相投的朋友。

「閱讀即摘錄,摘錄即分享」

詳細請訪問: http://www.shuzhua.com


推薦閱讀:

如何獲得人腦工作原理方面的系統知識?有哪些可以推薦的知識來源?
學者是如何管理書房的?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德語問答網,類似知乎、quora?
如何看待羅振宇的001號知識發布會?
為什麼我們從小通過環境熏陶就學會了地道的母語,但是沒有系統訓練卻很難學好數學、經濟學、醫學等專業知識?

TAG:知乎產品 | 知識管理 | 個人知識管理 | 知識管理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