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職業定位?

大三,不想考研,不想考公務員,現在學的是物流管理,感覺不是我的興趣所在,想做一名自由職業者或是創業者,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我想先問你一下:你所認為的自由職業者是什麼?是SOHU一組,不用上班?即便是創業者,其實也不是自由職業者,在公司是為別人打工,而創業是給自己打工,都沒有所謂的自由。

不想考公務員我是支持的,因為中國的公務員純碎是扯淡的行業,不值得青年人為此付出青春,除非你想造福於人民,那我絕對支持。

不知道你喜歡什麼,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如果不知道興趣所在,說明你接觸的行業不夠多,接觸的越多,越能發現自己的興趣,多發現自己的興趣,繼而就能在興趣中找到你的能力所在。

專業不等於專長,專業只是代號,專長才是自己的能力和飯碗所在。我曾是英語專業,但興趣不在此,後來還是依然堅持自學,從事項目管理和品牌營銷。

我在青年諮詢中,經常碰到很多專業能力很強工作卻不理想的青年,究其原因,他們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不知道自己該把力氣朝哪個方向使,白白消耗了自己的青春。我經常告訴大家一句話「你是在找尋一個事業方向,而不僅僅是一份工作」。如果一個人沒有事業方向,你就像《未來水世界》電影中大海里沒有方向的船,即使你再努力,燃料再足,你越航行離陸地越遠,很難到達美麗的陸地。

如何進行職業定位呢?

  首先,行業定位。

  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畢業一年不到,已經換了三四個行業,且不說這樣頻繁的變動工作是否達到預期效果。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特質,如果你漫無目的的遊走在各個行業而沒有結果,何談取得人生的成功?

  那麼,求職前,如何確定我們所要進入的行業呢?選擇具有長遠競爭力的行業。你不能只圖一時的收穫,而忽視了長遠發展。如果你選擇的行業發展迅速,你個人的物質收入和精神滿足感也會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水漲船高」,身價倍增。發自內心的喜歡這個行業。你不能只看到現在某些行業的起點工資高,卻忽視了長遠發展。而且一個人如果不熱愛一個行業,內心缺乏持久的動力,他很難獲得長遠發展。要知道,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思維!

  第二,職業定位。

  首先,成為核心部門的員工。在企業裡面,哪個部門創造出了最多的利潤?當然是核心部門;哪些人為公司創造了最大的收入,自然是核心部門的核心員工!其他的部門工作再忙,也是服務於這幾個核心部門,因為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獲得利潤。為什麼要成為核心部門的員工,不言而喻,核心部門的成員,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多,工資和提升空間機會自然多。

  以教育培訓行業為例,什麼是核心部門,顯然是培訓部和銷售部,培訓講師為學生提供課程,銷售部門完成招生工作,這是企業必不可少的核心部門。而教師管理員和後勤業務在這個行業裡面,就是輔助於核心業務的,屬於輔助部門。

  但是,核心業務有時又是可以變通的,大家不要「只認死理」,培訓講師在教育行業裡面是核心職位,但是如果換作在一家以服飾銷售為主的公司,就屬於輔助部門,因為在這樣的公司服裝設計是核心部門,離開了設計師精彩絕倫的設計方案,就脫離了時代的潮流;而培訓講師只是企業人力資源的一部分。

  所以,大學生在進行職業定位時,應該弄清你所要進入的企業到底是以什麼核心業務為主導的企業。

  其次,發揮自己的專長。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學的是什麼專業,就要從事什麼工作」,這是一個很大的思維定勢和誤區。從全球範圍來看,60%以上的人從事的工作並非是大學所學的專業。專業只是你的學業稱號,並不代表你的實際專長技能,而專長則是你比別人突出的地方,是你求職就業時的亮點。每一位在職場上成功發展的人,依靠的都是自己的專長而非專業。

  我在大學之初,因為對於專業的不了解,誤報了英語專業,讓我懊惱不已,因為我本身喜歡的是營銷專業。那段時間,我不斷的欺騙自己「熱愛上英語專業」,可是真的很難很難。我的專業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儘管我努力在學,但是因為內心深處的抵觸和不喜歡,成績始終上不去。幸運的是,我在大學二年級讀到了李開複寫的《做最好的自己》,其中講到「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我想,我就是再怎麼努力,英語也不會提升多少了;而相反,如果自學營銷,說不定我比那些營銷專業的還要厲害,在當時,我在大學做的小買賣已經讓我有了一定「名聲」和「驕傲」。

  自從想明白之後,我就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標準:英語專業成績保證不掛科,順利畢業;把所有業餘時間投入到營銷專業,學我所愛!自從內心確定了自己的事業方向之後,我的成長發展特別快。而且在大三的時候,我又成功修讀了市場營銷雙學位,讓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一邊學習,一邊發表自己的文章,進而又結識了很多營銷界老總,讓我的職業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所以說,你的成功肯定是出自於你的專長。如果現在的你和我當時一樣,拿出你的熱情和辛勤的付出,投入到你喜歡的事業上吧,把它努力發展成一門專長,你肯定也會走上成長的快車道!

  第三,公司定位。

  首先,我們要分析不同公司的優缺點。

  政府事業單位的優點就是社會認知高,穩定的發展環境,收入增加有規律;缺點就是過於穩定,發展路線過於規律,需要很強的人際交往能力;

  外資企業的優點是薪資起點高,工作環境優美,工作有品質感,福利措施完善;缺點就是升遷到高層管理職位比較難,較難進入高層管理者,自主決定權少;

  國有企業的特點則融合了政府事業單位和外資企業的優點和缺點;

  私營企業的優點就是靈活自由,重在看個人業績,能力強則提升快;缺點就是不夠穩定。

  自我創業的優點很多,缺點也不少。創業成功後收益高,但是風險也極大。

  那麼,你到底是喜歡穩定的工作,還是喜歡有品質感的工作,還是喜歡自主激情型的工作呢?公司選擇非常重要,但也並不是你想要到哪就能去的,這些都是建立在自我能力基礎之上做出的選擇。

  就我自身而言,我是一個喜歡自由的人,不喜歡穩定的工作環境,喜歡探索未知和新鮮感。所以,我肯定不會選擇政府事業單位,太穩定了;至於外企,我不喜歡英語,所以也暫時去不了;國有企業也不適合我,創業風險太大,也沒有資本。所以,我選擇中小企業,因我有自己的專長,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出業績是件不難的事情,那麼我就會獲得職場快速提升,進而積累資本,進入到更大的企業負責項目運營管理工作。

  第四,城市定位。

  說到底,職業選擇會決定你的生活方式,而我們應該做的是先確定我們想要的生活方式,然後再做你的職業和城市選擇,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就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和城市。

  城市選擇,一定要出於自己的真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和「憑什麼」。

  「為什麼」就是自己選擇的原因,「憑什麼」則是自己在這個城市發展所需要的能力。很多人喜歡大城市,但是並不代表每個人都具有到大城市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很多人本來可以到大城市獲得更大的發展,卻因為追求穩定選擇了中小城市;同時還有一些人選擇鄉鎮,當作自己考公務員考試的跳板。其實,選擇哪類城市都沒有錯,錯就錯在適合不適合自己。

  我大學畢業的時候,一心嚮往大城市,上海、北京是我的首選,我認為那裡發展機會多,自己的能力也會得到快速提升。但是考慮到自己目前的人脈資源都在山東,又因為這邊的企業老總挽留,我就留在了濟南。但是,請注意,我雖然留在了濟南,我的思維卻是一直和「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保持同步。所以,送給大家另外一句話,重要的不是身在哪裡,而是心在哪裡!

  最後,情感定位。

  求職中,你無可避免的會受到「家庭、戀人、朋友」三者的影響。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都想孩子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戀人則想維持美好的感情,想讓你去同一個城市;朋友們都去了相似的行業和企業,我該不該和朋友們做出相同的選擇呢,這三者都會微妙地影響你的職業定位。

  那麼,你該如何處理這三者的微妙關係呢,到底應該順應誰呢?我的建議是「Follow Your Heart」,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我大學畢業的時候,父母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想讓我考公務員,當老師。但我真的不想要那樣的職業,自己感覺也不適合,大學積累的能力也不會在那些職場得到最大化運用。所以,我耐心的和父母講解。我的父母都是農村人,我用了這樣一個比喻「都是土地,有的土地適合種水稻,而有的土地就適合種小麥。你把水稻種到麥田裡,不會有收穫;同樣,小麥種到稻田,同樣顆粒無收」。最終父母理解了我。

  其實父母們也不是非要求我我們去考公務員什麼的。只是他們那一代經歷了動蕩,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承受那份痛苦,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安安穩穩過一輩子。我理解我的父母,所以,我耐心的和他們說我的理想,我的選擇。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你要讓父母認識到「你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是適合自己發展的」,當然這也有個前提,就是你真的有自己的規劃,而不是隨性而為。我要感謝我的父母,給了我選擇的自由!

  所以,遇到不同聲音時,要耐心的和大家講述你的想法,讓大家理解你。同時,堅持自己內心的想法,並努力為你的選擇付出,你一定會有一個最好的職業發展。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不是我說的,這是所有成功職業經理人都在向後來者講述的一個真理,職業選擇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定位的過程。衷心祝願中國的大學生求職者們,走出迷茫,走向人生事業發展的快車道。


說實話,這個問題問得比較大,單純從題主所提供的信息來看,已經無法回答了。不過可以給你一個通用型的思考方式,來引導自己:

1、你的興趣是什麼?你曾經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長期的人生目標或職業價值觀是什麼?不知道從哪個角度思考的話,可以推薦給你一篇文章:想像五年之後的你――令所有人反省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文章

2、從專業技能/工作技能上來說,你現在能夠掌握的能力是什麼?文字處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組織培訓能力?你的優勢特長又在哪裡?

3、你的興趣在哪裡?喜歡與人打交道,還是喜歡與物打交道?可以通過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試(最新完整版免費下載)了解一下。

4、你的性格是何種類型的?適合做什麼工作?不同的工作,適合不同性格的人去做。認清楚自己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建議參考[下載]DISC性格測試題(完整版免費下載)。

5、你性格本身存在哪些弱點需要克服?不要讓弱點成為你成長中的絆腳石。

6、將以上因素綜合起來思考,或許你會有一個大致的答案了!如果依然沒有結果,那就是因為你的閱歷和經驗太淺,無法對未來進行正確的判斷和分析,以致無法決策。


職業定位很容易遇到瓶頸!建議聯繫行業!


先做測評,了解自己,然後你就知道了。


專業不是職業。

找到一個工作,你不討厭它,可以和它長期相處(好比談戀愛,不一定一見鍾情,但是可以結婚),努力吧。我身邊已經畢業的同學或學長,大部分都用「專一」取代了亂七八糟的規劃,也有不少人現在都不錯。

但是,這只是一方面。個人有個人的差異。自己適合什麼,確實需要慢慢摸索出來。

而且,機會也很重要,甚至比自己的努力更重要。但是在那之前,自己得有兩把刷子。


我覺得從學校出來有這種迷茫很正常,選行業最重要,其次進入行業內企業的關鍵部門。至於去哪個公司,看自己的能力和機會了。入行了再跳相對容易。忌諱的是在幾個行業之間來回跳。


這位同學跟兩年前的我狀態特別相似,當時面臨畢業的我已經做好打算不讀研、不做公務員,不同的是沒有想過做自由職業或者創業,只是單純的想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公司、城市和工作,從頭開始打拚。

畢業前夕機緣巧合應聘進入了一家上市網遊公司,從一開始做行政服務到轉崗做業務線HR,也是進過一番摸索才找到自己興趣所在,一旦找到了興趣所在,需要學習和時間的東西可就太多了,包括你所從事職業所需要的硬技能和在職場生存的軟實力。

我的建議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不要做所謂的自由職業或創業吧,原因很簡單——硬技能和軟實力都欠缺,尤其是軟實力。先不說創業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有多高的難度,單說「自由職業」,話說從前鐵飯碗的定義是一輩子有飯吃,如今人們認為,走到哪都有飯吃才是真正的鐵飯碗!要想達到真正「自由職業」的境界,就要有這樣的鐵飯碗,要求這個人必須具備超高的軟實力,才能做到隨心所欲,甚至無欲無求~

最近看完了杜《杜拉拉》系列大結局,主人公杜拉拉從青澀白領經過十幾年的成長奮鬥,才蛻變成都市自由中產,實現財富自由,其中有偶然其實也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她在職場十幾年奮鬥所付出和得到的一切,是她最終「自由」資本,是她的「鐵飯碗」,一旦一個人經過磨礪,軟硬技能兼備,想要的一切都會不請自來,逃都逃不掉。

找一個與專業對口或相關的工作,先作為踏入職場的契機,抓住一切機會學習找到興趣所在,也許專業沒有想像的那麼糟。


三步教你完成高階版職業定位 (現身說法,親身示範)

(備註:此定位方法為高階版,需至少3年以上工作經驗,如果你天賦異稟,當我沒說。

下次我會再出一個初階版的定位方法)

你的定位是什麼?

我賭:90%的人看到這個問題都會一愣。

只有10%的人會想一想之後,然後有了一個粗糙的答案。

只有1%的人能給出一個條理清晰、描述細緻的答案。

接下來的教程就是給想成為這10%甚至1%的人準備的。

對於90%的人來說:

自己的定位,就是沒有定位。

這樣的人特點其實也很鮮明,例如:

1.他們在工作的時候,從來不挑活。

「我一直覺得要做個有綜合能力的人啊,學得多做的也多,但不知道為什麼很疲憊」

「我入職3年了,吃苦耐勞,從來不挑活,加班跟打了雞血一樣,可就是不升職」

2.他們在求職的時候,表現得適應面很廣。

「其實市場和運營我都可以,您看哪個更適合我呢?」

「數據運營、產品運營、內容運營、社區運營、活動運營我都做過,我覺得這幾個崗位我都可以勝任。」

3. 然而在背後,他們最喜歡抱怨卻是:

「我也不知道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啊。」

「我的定位是什麼?我感覺自己沒有什麼太大的特點啊。」

這樣的人群,往往也是「職場中年危機」的易感人群。

「職場中年危機」是一種被大家避而不談卻又如此廣泛流行的職業生涯病:

工作好幾年,還是停留在初級職位,而且升遷的機會還很遙遠。

感覺自己做了很多的事,但是並沒有因此獲得職業的安全感,反而感覺越來越容易被新人取代。

有時候會心虛, 感覺自己的薪資增長更多來自於年紀的增長,而不是所創造的價值的提升。

很好奇地打探這個行業里40多歲的人都去哪了?有種未雨綢繆兔死狐悲的淡淡憂傷。

動不動就跟風談論「逃離北上廣」,表面上是說大城市生活環境差,實質上是你一直停留在原地,已經快跟不上這座城市的步伐。

為什麼要定位?

一句話來說,就是定位讓你更不同、更專註,從而獲得職業發展的頭部效應。

1. 定位的核心實質是差異化。

網紅臉是沒有定位的,因為流水線生產,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臉盲」這種病由她們在人群里傳播擴散,發揚光大。所以網紅臉是做不了真正的明星的,只有像劉詩詩、劉亦菲這種美得各自不同的人才可以。

2. 定位讓你更專註。

差異化就是大家雖然都是瓜農,但你種大瓜,我種小瓜新品種—黑美人。而且我只種黑美人,專心致志地種,心無旁騖地種。不是黑美人這個品種的瓜我就不種!

3. 差異化和專註最終產生的是頭部效應。

當大家都是瓜農,且都種一樣的大瓜,那隻能打價格戰了。而且成百上千的瓜農,你要想成為瓜種得最好的那個瓜農太難了。但是如果別人都在種大瓜,你卻在種黑美人,而且潛心鑽研,那麼你想成為種黑美人種的最好的瓜農就簡單多了。

頭部就是一個群體里最冒尖的那部分人。而在商業市場上,頭部的收益往往遠超中部和尾部,這就是頭部效應。

極致的細分來自於獨創的概念

我是做職業規劃師和思維教練的,我也一直在思考我自己的定位問題:

在職業規劃師領域,我該如何和別人區分開來?

這個行業其實還比較新,市場細分度遠遠不夠。

大部分的人的標籤都是「 職業規劃師」,然後最近出現了一個新的細分趨勢,叫「優勢教練」。

那大夥可能會問我,說:那你也去做優勢教練唄!

我會告訴你:我不!

其實我本人非常認可「優勢教練」這個細分領域,只是我個人非常偏執地認為:

極致的細分不是來自於市場中已經存在的某個細分市場,而是來自於獨創的概念。

就像「躍遷」這個詞,其實古典老師給這個詞賦於了新的含義,成為屬於自身的獨創概念。

至於屬於你的概念會是什麼?別著急,下面就按照我的步驟一步一步來!

定位四步法:問題-解決方式-優勢

要尋找到自己的定位,可以跟著我一起來回答以下3個問題:

1. 你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即便是同一個行業的人回答起來也不見得一樣。

有的職業規劃師可能會這麼回答:我幫助大家來做職業規劃。

我的回答是:幫助職場人士進行自我發展模式的深層認知,制定職業規劃,尋求職業發展和突破。

tips: 每個人對於自己要解決的問題定義是不一樣的。你的回答越具體越能幫助你尋找到自己的定位。

2. 你的解決方式是否有差異化,或者更高效?

其實職業規劃師是一個證書,而且坦白地來說,是一個並不難去獲得的證書。

目前只要你花上幾千塊錢,然後用三天左右的時間參加培訓,通過考試就可以獲得這個證書。

所以,很多人拿了這個證書之後,卻一直從未給別人做過職業規劃,更不要提付費的職業規劃,更不要提能符合自己時間成本的付費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這個課題很大很重,需要背後有你豐富的職場經驗和人生閱歷,以及你是否能夠把你的經驗和知識體系化,從而讓你的來訪者更容易吸收和執行落地。

每個人職業問題的背後,隱藏的都是某種自我發展模式:包括你的職業發展模式、人際交往模式、思考問題的模式。只有從問題的表象層層抽絲剝繭,認識到你過去的道路所蘊含的深層次的自我發展模式,你才會對職業規劃作出更深遠的思考,和更本質的改變。

因此,「對自我發展模式進行深層認知」 是我自己差異化的解題方式。從實踐中來看,也更為高效。

Tips:當你很具體地回答「你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的時候,可能答案裡面就已經隱含了你差異化地解決問題的方式。

就像面對一道數學題,你要想到不同的解法,然後選擇更有效率更適合自己的解法。

3.你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有什麼優勢?你在你所採用的差異化的解決方式上有什麼優勢?

我還是繼續從我自身的經歷做一個案例解析,供大家參考。

首先,從個人經歷上來說,我經歷過兩個極大的轉變:

(1)從不斷的彌補自己的劣勢到不斷發揮自己優勢的切身體驗。

歷經約10年的時間,我孜孜不倦地去探尋自己的優勢所在。在我的學生時代,我總是不怎麼費力就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學霸。但是當我初入社會,去做流程管理去做銷售的時候,我需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取得一個中上游的成績。可能對於別人來說,他會思考如何再狠狠地逼自己一把去彌補自己內向的性格,去讓自己由一個創意十足的人變得更加小心細緻、謹小慎微。

但我不想這麼做,因為我過去學生時代所有的經驗都告訴我:

追求優秀最好的方式,是努力,而不是費力。

努力,是你一直在投入時間精力,而且事半功倍。

費力,是你不光投入時間精力,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內耗,而且事倍功半。

(2)從害羞內向自閉的狀態,逐漸變得樂於和人溝通,善於和人溝通。

5歲那年因為一場大火造成全身40%的燒傷,這段經歷讓自己曾經是一個特別害羞內向的人。步入職場之後,機緣巧合之下做了3年的銷售,剛開始是被逼得不得不和人溝通,到最後享受這個過程。讓我更了解人際交往中的困難以及如何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其次,在知識和技能的儲備上,我在以下2個方面做過比較長期的積累:

(1)長期研究批判性思維、結構化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研究生時期在諮詢公司實習,接觸到麥肯錫工作法這一類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因為曾經想去北美讀法律碩士,所以在準備lsat的考試中開始了解批判性思維;在工作中做營銷方案策劃的時候,因為使用思維導圖這個工具又深入鑽研結構化思維。這三種思維模式在我十年職業生涯中被不斷運用,熟練之極。以至於我能夠比較容易地看到一個人究竟採用什麼樣的思考問題的模式(而這一點屬於職業發展中非常深層次的因素)。

(2)從大學期間便開始輔修心理學。工作十年在業餘時間也會一直去研讀心理學的書籍,甚至最近還通過了心理諮詢師三級考試,成為一名持證上崗的心理諮詢師。職業發展中遇到的人際關係問題,或者抗挫折能力、抗壓能力,要進行深入的解讀,必須藉助專業的心理諮詢知識與技巧。

因此,我的自身經歷和技能儲備,能夠非常深入地幫助來訪者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自我發展模式的深層認知」:職業發展模式、人際交往模式和思維模式。

我會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模式型」職業諮詢顧問,幫助來訪者「進行自我發展模式的深層認知」,從而能夠更好更深層次地去解決來訪者的職業發展問題。

Tips:

要認真梳理自身的經歷、性格特點、知識和技能的積累。

這就是你的前半生,回顧它,面對它。

不管多麼糟糕的人生,都會隱含著命運給你的啟發。

對你所得到的概念進行定義、歸類、舉例、闡述優勢。

當你獲得一個屬於自己的概念(對我來說是「模式」),如何藉助這個概念讓你的定位變得更清晰呢?

我們沒有辦法把腳步僅僅停留在一個模糊的概念之上,還必須再向前探索。大家一起跟著我再往前走四步。

第一步,定義:嘗試用一句話來解釋這個概念。

從之前的分析中,我在職業規劃師的領域總結出一個概念,叫做「模式」(做一名「模式型」職業規劃師)。

那怎麼來解釋「模式」呢?

模式就是一種深層規律的總結。

第二步,分類:嘗試把這個概念分成幾個小類。

分類是人類更清晰地認識一件事情的基本思維方式。

如果我們把「人」這個概念解釋成:能製造工具並能熟練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那麼如果我們繼續把人進行分類,按膚色可以分成黑人、白人、黃種人;按性別可以分成男人、女人;按性格可以分成內向、外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在分類的過程中,你對「人」這個概念的理解開始變得更加深入。

接下來我們嘗試把職業規劃領域的「模式」來進行分類。我會劃分成:職業發展模式、人際交往模式和問題解決的思維模式。這三種模式共同構成了影響職業發展的基本模式。

第三步,舉例:然後我們再對你所取得的概念(或者概念的細分類別)進行舉例說明:

舉例說明也是一種對概念進行認知的方式和手段。

就好比如果你剛學習了關於「人」的概念,那麼我給你看幾張照片,這幾張照片分別是一個白人男性、猩猩、猴子、大象、孔雀。你能夠指出這個白人男性是「人」這個概念的一個具體例子,那麼就證明你更好地掌握了這個概念。

例如,關於職業發展的模式,非常重要的一個就是「彌補劣勢型職業發展」 vs 「發揮優勢型職業發展」。

關於人際交往模式,我所觀察到一個很重要的模式是「技術流」 vs 「 走心流」。曾經有人在知乎上問我:作為二把手,我怎樣和不接地氣的傻白甜一把手相處呢?這個人就很技術流,就是想獲得一些「我內心看不起她,但我怎麼裝得很喜歡她」的技術。我的回答是:如果你只求招式,不學內功心法。最終打出來的只能是花拳繡腿。技術流往往高估自己的演技,低估他人的智商。做人要走心。如果真的想和別人好好相處,先發自內心地學會去欣賞別人。

關於思維模式,主要可以從三方面去考量:批判性思維、結構化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在批判性思維的領域,「獨立思考」vs「從眾心理」就是一個重要的思維模式。

第四步,闡述優勢:這個概念(例如」模式「)會在解決具體問題上會有什麼樣的優勢?

這一步很關鍵。如果你搞不清楚這個概念在解決問題上有什麼優勢,你要這個概念有毛用?(我們要做理論派和實踐派的完美結合)

那模式型的教練有什麼優勢呢?我打個比方。

大家可能都了解一個詞,叫渡劫。

渡劫一定是要有九道天雷的。這九道天雷用來幹嘛呢?

劈得你痛不欲生的同時,也在給你洗經易髓。

通過表面呈現出來的職業問題,去深入挖掘自己的「自我發展模式」,就是一種高強度的洗經易髓。

「模式」型的職業規劃師,要去尋找來訪者所提供的紛繁信息背後的基本規律,確定問題的根本性原因,幫助來訪者獲得對自己的深層認知,尋求對問題的深層次解決。

Tip: 對你所獲得的概念進行定義、歸類、舉例、優勢闡述,從而讓你的定位變得更清晰,更有實際應用價值。

重新審視你的定位:能否幫助你在當下破局?

如果你只是給自己找了個定位,又或者找了個概念。但是你還是不知道眼前、現在、當下該具體實際地做一點什麼事情,那麼這個定位就是沒用的!

繼續舉個栗子:

如果我定位是一名「模式型」的職業諮詢顧問,那麼要嘗試去總結和發現來訪者的「模式」,必須建立在對對方深入了解的基礎之上。

而傳統的職業諮詢,是你來了我就開始問問題,問了幾個問題諮詢時間也就差不多結束了,最後草草收場,能給出的結論深度相當有限。

因此,我必須在傳統的諮詢流程上作出改進,總結出一套「前戲特別多、收尾不偷懶」的諮詢流程:

(1)首輪超詳細的諮詢準備:

3個定性問卷探尋你的能力事件、職場關鍵事件、生命價值觀。

6個專業測試量化你的性格、行為模式、優勢、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情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10個開放性問題,讓你深度梳理和回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2)第二輪及多輪的深度問題清單:

收到你的首輪準備資料之後,我會仔細閱讀,並根據你的回答提出第二輪深度問題。

在收到你的第二輪深度問題的回答之後,我會酌情提出第三輪或更多的深度問題清單。

這樣的做法,確保我們在諮詢之前已經對問題和你的相關情況背景進行了非常深入的了解,從而在面談時能把諮詢進入到一個普通諮詢無法進入的深度。

(3)諮詢後的書面報告

模式來自於深入分析之後的總結提煉,當諮詢前準備充足能收集到更多有效信息的同時,在諮詢後進行書面的二次梳理和提煉也變得更為重要。因此,我又增加了一個環節:在諮詢後提供書面的諮詢報告。

以上一些對於工作的改進是基於一個人的定位出發,同時又能夠進一步加深鞏固一個人的定位。這就是某種程度上的破局:指引著你朝著某個方向作出一些具體而又有價值的實際行動,加深你的差異化。

我不是牛人,我該怎麼定位?

很多次我在和來訪者討論定位問題的時候,他們都會問我這麼一個問題。

比如說,我對一個女性來訪者說:你非常善於社交和整合資源,你可以把「商務拓展」作為你的基本定位(後期再對商務拓展進行更細緻的定位)。

她想了想,說:跟我自己的其他方面比(例如項目管理),我的「商務拓展」能力是不錯。但是如果和這個行業裡面的牛人比,我感覺自己這塊也沒什麼優勢啊。

原則:不要想太遠,從身邊的頭部做起。

不要總想著一上來就老子世界第一。

如果你是一名商務專員,那麼你應該先努力在你們這個小團隊里做到靠前的位置;

如果你是一個寫作的自由職業者,你先考慮為你的公眾號先積攢1000個粉絲;

如果你是一名高中語文老師,先嘗試成為你們這個年級語文教研小組的頭部;

如果你是一名融資經理,先考慮成為你們整個公司融資額度最高的人。

先佔領一個小系統的頭部,所累積的優勢,又會推動你去佔領一個更大系統的頭部。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所有看上去的一步登天,背後都是辛苦的步步為營。

end

在我的微信公眾號「莫同」(id: motong6) 回復關鍵詞「職業測試」,即可獲得4個專業的職業測試,幫助你進行職業定位。

想持續獲得職業規劃的專業文章,也歡迎關注我的知乎。

我是莫同

職業規劃師、思維教練、心理諮詢師。

在行300單行家,知乎職業規劃領域專欄作家。

曾任世界500強高管、互聯網公司運營合伙人。

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學士、傳播學碩士。


」你必須找到你所愛的東西。這 句話不僅適用於你的工作也同樣適用於你的戀愛。你的工作將構成你生活的大部分,而唯一能讓你真正從工作中得到滿足的辦法就是愛你所做的事。假如你還沒有找 到它,繼續找吧。不要停下腳步。「


《職場十年,如何進行職業再定位?》

文|趙曉璃

微信公眾號|璃語(crystal_words)

寫在前面的話:

據說,80%的人在事業發展上都沒有實質性規劃。

這絕不是空穴來風。

要知道在職場中,你的上司和主管根本沒有經歷和時間,來充分挖掘你的潛力、考慮你的才華。所以,我們需要自我掌控職業發展生涯,從而確保自己的事業走的更加長遠。

現實中,正是因為這種客觀因素的存在,加之主觀上,有不少職場人長年累月工作卻不會定期自我反省,那麼很可能會最終走向一條非你所願的職業路徑。

溫馨提示:文中素材取自真實的個案諮詢案例。為保護當事人的隱私,在撰文時會經過加工與處理,均不是真實呈現。請讀者朋友在閱讀故事的同時,多留意故事背後的問題實質。

一、工作十年,一閑下來就會情不自禁陷入焦慮

接到阿嵐的諮詢信息時,我分明感受到了她的焦慮。

來詢者背景信息:阿嵐,32歲,大專,旅遊管理專業,五年前專升本,英語專業。測評結果:霍蘭德SAI,MBIT:ENFJ。

阿嵐的職場經歷算得上是一路坎坷,畢業那會兒去一家旅行社的計調部門任職,後被調到導遊管理部工作,兩年後辭職,來到一家公司從事業務接待工作,兩年之後再次辭職,曾嘗試過銷售行業,但感覺自己經驗不足,銷售底薪也低,覺得自己扛不住壓力,很快就不幹了,後經人介紹,去了一家創業公司,剛開始做助理工作,業餘時間考了個會計證,就兼管行政人事出納工作,一開始覺得很滿意,也特別享受每天忙忙碌碌的感覺,可時間一久,越來越覺得不對勁,驀然回首,才發現,這些年來,自己的工資一直徘徊在三千出頭,如今年齡三十有二,感覺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卻又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情急之下,想到了職業諮詢。

看著阿嵐洋洋洒洒近似四千字的回顧與陳述,我知道,這是來詢者試圖呈現的最大誠意。

我和其他諮詢師很快對阿嵐的案例進行了初步會診,商定了以下諮詢思路:

首先,需要了解阿嵐當前最大的困惑和理想職業的期待,看看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到底是什麼?

其次,了解是適應問題還是適合問題,如果屬於適應問題,進行認知調整;如果是適合問題,重新篩選價值觀,進一步分析能力。

接下來,我需要通過對阿嵐過去職場經歷的梳理,看看有沒有職業新方向,或許存在哪些可選項?評估可能實現的條件。

最後,通過合適的途徑檢驗設想並做出決定,最終付諸實施。

二、你的經歷里,藏著不為人知的職業密碼

第一次的諮詢中,我首先帶著阿嵐進行了職業生涯回顧,試圖從每次選擇的開始尋找蛛絲馬跡。

很快我發現,阿嵐每次的選擇都離不開一個詞,逃避。

阿嵐告訴我,她自己上學時特別害怕數學,為了逃避數學這門課,所以高考時選擇了不需要學數學的旅遊管理專業,後期專升本也選擇了不需要考數學的英語專業,在選擇這兩個專業時自己並沒有進行系統考慮,只是為了逃避數學這門課。

我需要澄清的是,她是討厭數學課的內容本身,還是討厭教數學的老師本人。

經過了解,阿嵐告訴我,她討厭的是前者,也就是說,她從小對數字就沒有感覺,每次面對數字時,頭腦都會一片空白。

諮詢師:「當時高考填志願時,其實不用學數學的專業有很多,比如中文、英文等純文科的專業,都是不需要學數學的,當時你為何選擇旅遊管理專業呢?」我問。

「因為當時我認為,做旅遊這行很風光很愜意,可以邊遊山玩水邊賺錢,實在想不出天底下還有比這更好的行業了。」阿嵐說。

諮詢師:「然而後來,是什麼事件讓你改變了對旅遊行業的看法呢?」

「後來做了這行才發現,人性實在太複雜了。原本我把人想的過於簡單,以為帶團旅遊就是大家其樂融融地在一起遊玩,後來才發現,客人的素質千差萬別,有那種特別橫的、脾氣特別沖的,之前我有個小夥伴帶團時就遇到過一位這樣的客人,事後還遭人投訴,我特別害怕人際衝突,所以原本我就該考下導遊證的,就是因為這個顧慮,導致我遲遲沒考導遊證,同時在旅行社呆了兩年,我發現整體行業工資水平特別低,並且還不受待見與尊重,感覺一不小心就會出力不討好,我覺得我實在受不了了,就選擇了辭職。」阿嵐說。

諮詢師:「哪怕這時你的職業開始出現了上升軌跡,也斷然辭職是嗎?」

「上升軌跡?」阿嵐顯得有些意外。

我進一步分析,其實從她闡述的工作內容上看,計調部的工作涉及的是旅遊基本業務,但導遊管理部則涉及到統籌管理導遊工作,包括培訓導遊、處理投訴等在內的更為系統也更鍛煉人的工作,相比起來,這段職業經歷是有上升跡象了,然而很可惜,阿嵐因為害怕人際衝突,突然等不及了一般,斷然離職。

這條上升線沒有抓住,從此阿嵐的職場經歷一路波折到了現在。

第一次諮詢結束後,阿嵐也深刻認識到,正是因為自己總是過分理想化一份職業,所以就會出現剛進入這個職業時信心滿滿、動力十足,而等到真實的職業真相稍微浮出水面時,就會因為不符合腦海中的理想,慌亂中聽從了慣性的驅使,選擇了逃避。

三、時光不等人,你要找多久?

第二次諮詢,我和另外一位諮詢師一起,帶著阿嵐回顧了第一次諮詢的過程,從阿嵐的反饋中,我也能感受到,這次阿嵐是下定了決心,讓我幫助她尋找一個方向,定下來之後,就不再變動了。

我告訴阿嵐,一般而言,一個有定見的職業選擇,必須同時符合興趣、能力、價值觀三個層面的要求。

很快,我們帶著阿嵐梳理了她的興趣、篩查出她的能力,以及挖掘了她的核心價值觀,通過比對我們發現,阿嵐之所以在目前的會計崗位中倍感痛苦,是因為這份崗位和阿嵐的興趣、能力以及核心價值觀相差十萬八千里。

在職業諮詢領域,有這樣兩組公式:

1、精力=優勢+價值

很多人在職業中感到精力不足,通常的原因,要麼就是這份職業並不能發揮TA的優勢能力,要麼就是這份職業雖然能發揮優勢能力,但無法滿足TA的核心價值。

比如,阿嵐是一個從小對數字並不敏感甚至無感的人,她去做財務,由於數字處理恰恰是她的能力盲區,自然就很難從工作本身當中找到樂趣,此時如果領導和上司對她的工作成果不是很滿意,有一些負面回饋,她自然會對如今的工作焦慮滿滿,挫敗感十足。

2、專註=興趣+能力

一個人能對一份職業保持專註,不是靠天天打雞血喝雞湯就可以專註下來的,而是因為首先要有興趣,同時能力恰恰能匹配這份興趣本身。

比如,有人喜歡唱歌,但多數人的唱歌只能算作嚎叫,根本不叫唱歌,但也有少數人具有唱歌的天分,這種能力得到過行家的認可,自然就會專註於歌唱事業中。

如果一個人光喜歡唱歌但五音不全,TA的專註很容易被焦慮打破;如果一個人對唱歌不感興趣,壓根不會有專註的意願。

經過分析,阿嵐開始回顧自己曾經歷的少有的「忘我時刻」,她發現,自己非常喜歡組織及策劃活動,並且在之前的工作經歷中,有過幾次這樣的成功體驗,對比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和能力矩陣,她欣喜地發現,原來這份工作是自己可以嘗試、能夠嘗試,也是具有意願去嘗試的。

四、成功不是寫在你家日曆上的

第二次諮詢之後,阿嵐清晰了很多,我們也給她布置了一份任務,讓她去找組織及策劃類相關崗位的職場人士做職業訪談,了解下這些職業的門檻、最困難的瓶頸在哪裡、今後可能面臨的最大麻煩是什麼,等等,一個月之後,再和我們溝通行動結果。

一個多月之後,阿嵐如約和我們進行了反饋。

當我們看到一份詳實的反饋報告時,不禁為阿嵐的認真所打動,同時,我們欣喜地發現,阿嵐已經給自己定了一份切實可行的計劃,包括可以向哪些公司投簡歷,自己或缺的能力在哪裡,後期應該如何提升,等等。

「這一次的選擇,與前幾次有所不同的是,它是我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比起前面感性的衝動與盲目,連續幾次的諮詢過程讓我對自己有了更為客觀與全面的了解,雖然這份醒悟來的有些遲,但是我才32歲,我相信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阿嵐如是說。

小貼士:

很多時候,來詢者之所以向我們職業諮詢師尋求幫助,是因為他們期待通過職業諮詢發現自我,並且通過職業實現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在這個過程中,諮詢師常常從來詢者的自我身份及對自我的認知展開深入探索,並且結合興趣與能力,貼近且準確地拓展來詢者的職業視野,使得來詢者看到更多的方向,並且最終學會了這種思考方法,知道如何通往,這才是諮詢給來詢者帶來的最大價值。

作者簡介:趙曉璃,職場作家、職業生涯諮詢師,著有《怕麻煩才是你最大的障礙》、《請停止無效的努力》。微信公眾號「璃語」(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趙曉璃。


其實我也有這樣想過,而且很熱切~還希望自己以後的生活狀態是每年在工作之餘,可以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去度假。可是,現在我發現這個太難實現了~尤其是沒有經濟基礎的人。我覺得還是要根據現實來給自己定位,給自己找工作。找一份你不排斥的就可以,不過責任心很重要~因為我們總要生活。在這個之餘,我們不要放棄我們最初的夢想~儘管我們最初的夢想很可能要拐幾個彎才到,但是我們要一直向前走!


有些時候,某些興趣的東西就讓它是興趣好了~比如我,我對軟體和電腦的東西很不懂,可是很感興趣,大學的專業也沒有學習它。因為我感覺如果讓我在考試的壓力下學習,我會慢慢失去對它的興趣~


T12是指根據15歲以上健康心理人群的內在能力和素質(特質、需求、性格、自我認知)的分析,總結出該類人群在職業領域中的12類職業方向和興趣。 這12個職業類型的描述幾乎覆蓋了我國所有的職業。它們分別是:開拓型、管控型、影響型、交際型、人文型、藝術型、服務型、發明型、技能型、操作型、事務型、規劃型;每個職業方向和興趣各有優勢和特點,並沒有優劣之分。雖然T12並不測量被測者的外在能力,但個人的內在能力會極大影響他的職業表現和對外在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取能力,並對個人的未來的職業發展發向產生關鍵性的作用。

可到人啊人職業定位做一次測評,了解自己適合哪個職業方向,以便更好的找到工作。


那年我剛畢業,特別迷茫,聽完了一次激情澎湃的講座後,我謙卑地提問請教:「老師,請問像我這樣的大學生,沒有背景,工作還沒著落的人,應該如何定位自己?」老師說:「社會底層群眾中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一批人。」我眼含淚光,欣慰地點點頭


類似生命的意義,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這樣,多嘗試嘗試,--最近深深的思考著這個問題,

這個社會需要的我,不是我想要的我,

父母想要的我,不是我想要的我,

我想要的我肯定是我想要的我,我怎麼發現我想要的我,我到底想讓我這一生如何渡過,

怎麼找到我的人生目標,到死我不留遺憾,我想要的我肯定是超越其他人想要的我,

我活著的意義肯定是完成我的目標,在保證溫飽的前提下持續的探索自我,找到自己的目的,

活出我自己的精彩,我想我此生無憾! 愛,勇氣,誠實。。。。


這裡提供一個發現自己工作定位的工具——MPS。

M=Meaning=你願意投入時間去做、不求回報的事情

P=Pleasure=你做得很開心,有時候常常忘記了困難,即使失敗也不怕的事情。

S=Strengths=你擅長做,別人認為你很精通的事情。

列出你的MPS重合的部分,那就是你喜歡、願意而且有能力去做的事情。

http://suo.im/2cxY8c


作為一名去年剛畢業,剛踏進職場沒多久的職場菜鳥,我非常能理解你的心情。

因為並不喜歡自己大學所學的人力資源專業,又醒悟得太遲,到大四才決定要考研,希望通過跨專業考研能實現轉行,無奈最終成績不理想,迫於經濟壓力只能在年初去人才市場參加招聘會,最終入職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做HR助理。

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我愈發覺得自己實在不適合做HR,期間也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迷茫期,不知道該如何給自己進行職業定位。後來我決定憑著自己愛寫東西的興趣,以及結合這半年多來在互聯網公司的工作經歷,決定轉行嘗試新媒體運營,現在已經入職新公司了。對於職業定位的問題,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讀了暖石網張君老師的一篇文章後受到啟發,這裡我推薦給你,可以參考參考~

------------------------------------華麗的分割線----------------------------------------

這篇文章給職業迷茫的人提供一點思路。選擇個人職業發展的路徑,從來都不是、也不應該是拍腦袋決定的,人一輩子要干這麼多年工作,職業發展問題無論如何都值得花時間想清楚。今天介紹的方法,可以幫你確定個人職業發展大方向。

定位個人職業大方向我們從兩個維度進行篩選。一邊是關於確定入職公司的業務模式,一邊是關於確定職位類型。我們分別解釋一下:

關於業務模式,分成了傳統業務模型和互聯網業務模型

傳統業務模型和互聯網業務模式的區別是,看是否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獲得用戶的關注,並且可以通過互聯網來服務用戶。嘀嘀打車這個產品,就是把傳統的生意和互聯網結合起來,我們利用互聯網獲取用戶關注,我們用APP叫車,由司機完成服務。

關於職位類型,分成了程序類職位和非程序類職位

解釋一下,程序類型的工作,指的是工作內容相對標準化的工作,比如說流水線的工人,就是一個程序化體力勞動者,對應體力勞動,還有程序化的知識勞動者,比如說銀行的櫃員,交車輛違章罰款就是一個固定的工作流程。非程序工作就很好理解了,比如說市場營銷的工作,針對的對象是一直在變化的人,這就是非程序類型的工作。

第一個篩選維度,關於業務模式

我們來看這張圖

這個例子我們已經說過好幾次了。新華書店和亞馬遜的競爭不是生意的競爭,而是生意模式的競爭,新華書店可以放2萬本書,亞馬遜可以放2000萬本。在這個競爭中,新華書店沒有勝出的可能。所以在今天,我們很顯然要選擇互聯網生意模型相關的崗位。這裡要強調一下概念,這裡指的互聯網相關,並不一定是特定的行業或者特定的公司,因為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生意,都有可能接入互聯網。只要這家公司在用互聯網的方式獲得用戶的關注,為用戶提供服務,你就可以理解這家公司有了互聯網的生意模式。

第二個篩選維度,關於職位類型

上面我們已經解釋過,什麼是程序性工作,什麼是非程序性工作,這裡不再做解釋。現在我們需要對每一類型的工作,再進行細分,每一類我們都分成知識類型工作和體力類型工作。你可以簡單理解為這是體力工作者和非體力工作者的區別

現在分別針對不同類型的工作舉出具體的例子,你理解起來會比較容易。如果你現在已經工作了,你可以根據這個分類,判斷自己的工作是什麼類型的工作。分別來看:

程序性工作就是可以流程化、標準化的工作

程序性的知識類工作

比如說銀行職員、證券分析師、操盤手,又比如出納,都屬於程序性知識類工作,這些崗位目前已經或者正在被機器替代,比如以前我們交違章罰款需要去窗口排隊,現在在自助機器上就可以完成操作;證券分析以前是靠人來分析,現在有大數據為你的決定做支持,大數據帶來的分析結果分析的樣本數更多,數據更準確,出納的工作也可以被信息化替代,這是程序性的知識類型工作。

程序性的體力類工作

很好理解,比如說流水線員工,比如說機器操作員,比如說搬運工,也都是做標準化工作,只是要付出體力,這部分人也在被更高級的機器和技術所替代。這些替代都是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天都看得到的。

所以我們會發現,只要是程序性的工作,不管是體力的還是非體力的,都已經被替代或者未來很有可能被替代。如果你正在做程序性工作,你就要注意了,你有可能被機器替代。程序性工作你也可以理解是螺絲釘類型的工作,你就是負責具體一個小環節的工作,這種類型的工作,你用不了多久就知道怎麼幹了,之後很多年都是重複動作,對自己的知識增長,事實上是沒有什麼幫助的,社會進步會讓這些人最難受,因為機器替代人直接會導致失業或者降薪,但是自己又沒有積累下來更多工作能力,所以在未來就業機會上,會壓力很大。

非程序性的知識類工作

比如市場、運營工作、設計師、老師、律師、心裡諮詢師,這些崗位面對的對象我們可以發現都是人,我們都很清楚人是會變的,人的需求在變,人的需求不是標準化的,這就是非程序性的知識工作。

非程序性的體力類工作

比如說園藝師、聽起來不高大上的洗剪吹,健身教練,又比如陶藝師傅,這些都是體力工作,對象仍然不是標準化的,園藝師要根據客戶的需求、季節來布景,洗剪吹每個人的髮型要求不一樣,健身目標也不一樣,有的人是為了塑形,有人為了增肌;陶藝師傅也很容易理解,每一個陶藝都有設計元素在陶藝里,這也不是標準品。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機器可以替代一大堆人的工作,但是機器在短期內,還沒有跡象可以獨立思考,機器不能處理非標準化的問題,所以不管是非程序性的認知工作還是體力工作。這些工作暫時都是難以被替代的。

於是我們得到了一個結論,就是:程序性工作有被替代、被降薪的可能性。而且這種趨勢是必然的。現在如果你已經在職場,你可以判斷一下你的工作類型,如果你沒有在職場,那你可以很清楚你需要去什麼類型的公司,很顯然是做非程序性工作。

ok,關於職業大方向的兩個維度我們都分別分析了一下,現在我們把兩個維度的篩選結果組合在一起,就會得到你的職業大方向結果。關於業務模式,你需要選擇互聯網模式的行業和公司,關於職位類型,你需要選擇非程序性的工作崗位。這就是你的職業大方向,這是順應社會發展方向的職位選擇。當我們確定職業大方向之後,我們就可以進一步來解決具體崗位選擇的問題,職業迷茫的問題就被我們一點一點消化解決了。

————————————————————————

畢業後的迷茫期幾乎是每個畢業生都要經歷的階段,但是仔細想想,之所以在畢業後會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不正是因為我們在前期沒有好好對自己制定過職業規劃嗎?所以,與其還在糾結著到底做什麼好,不如好好靜下心來想想,你現在能做些什麼?你希望做什麼?我想要做的這個事未來發展趨勢如何?在想清楚這些問題之後再做出你的選擇。以上便是我的答案,希望能夠幫到你~


我現在就是在面臨著是選擇還是堅持的情況。

我也希望選好行業後好好發展,可是現在的我迷茫哪個行業才是適合自己的呢?


你好,創業不是難的,但是有這樣想法的人其實已經很不錯了。還有就是自己也要做好一個職業規劃。根據自己的目標來,一步一個腳印。


同樣處在迷茫中,不知道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專業不等於職業,但是剛畢業最好還是在專業相關的行業,這樣會更容易開始自己的工作。


我也有相同的感覺,《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上說大學生不可「一業不專不可只專一業」,我想,我們該先以自己的專業為跳板,至少做到畢業後經濟,生活獨立,然後進一步為自己的夢想努力,所謂先就業再擇業


推薦閱讀:

總裁助理為什麼工資那麼高?
我的父母的官職比直屬領導級別高很多,我該如何處理職場的等級問題?
年近而立,缺乏競爭力,必須轉行卻不知從何處切入,該怎麼辦?
你上學時期的「孩子王」「年級大哥大」現在都怎麼樣了?
我現在該怎麼做?

TAG:職業規劃 | 大學生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