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鋼鐵行業盈利那麼差,還有那麼多新增產能?
寶鋼、武鋼的盈利都大幅下降,貿易商開始退出,可大量小廠還在上新產能,需要國家限產。這個感覺比較矛盾,理論上講,如果一個行業的龍頭企業都無法盈利,那小廠商還為什麼要進入呢?
第一,小廠是可以盈利的,有的盈利還不小。關於小廠為什麼能盈利,有幾個方面。在環保上不如大型國企敬責。員工老闆在企業認識上與國企不同,在對市場認識也不同。小廠技術含量更低,很好笑對不對,技術含量低的比技術含量高的更能賺錢,現在鋼鐵行業大都就是這樣,技術低的棒線材,市場大,市場好,技術更高的管線鋼、板材,沒有市場,一是市場小,二是產量太高了,飽和了。第二,還有一個地方財政的問題,一般來說,鋼鐵企業都是地方的納稅大戶,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地方的收入,除了賣地,就要靠鋼鐵這些納稅大戶了。所以說地方政府是非常支持鋼鐵企業的。第三,我還沒說清楚或者我還不清楚。
盈利差不等於不盈利 而且這個還是相對於以前來說 當年IBM賣PC業務 就是感覺盈利差 現在做PC的還不是很多
就是因為不斷的增加產能,所以才導致了鋼鐵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
鋼鐵行業存在的五大問題:
(一)產能依然過剩,企業效益兩極分化。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粗鋼產能已達11.6億噸,仍處於較高水平。從企業效益看,重點大中型企業中實現利潤前20名企業總體盈利280億元,占行業利潤總額的92%;虧損企業19家,累計虧損116億元,企業盈利水平兩極分化嚴重。(二)企業財務狀況未得到有效改善,銀行抽貸、融資貴問題突出。2014年,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8.3%,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但與行業效益最好的2007年相比高出11個百分點。受銀行系統嚴控產能過剩行業和鋼貿企業信貸規模影響,銀行提高了鋼鐵行業貸款利率,2014年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財務費用共計938.3億元,同比增長20.6%,是企業實現利潤的3倍多。部分銀行對企業採取了大額抽貸、壓貸,已有鋼鐵企業因此出現停產甚至破產情況。
(三)產業集中度降低,同質化競爭進一步向高端產品蔓延。近年來鋼鐵行業效益不佳,企業兼并重組意願下降。2014年,粗鋼產量前10家企業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36.6%,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大型鋼鐵企業精品板材項目多為汽車板、電工鋼等高端產品,已出現過剩跡象,低牌號取向電工鋼、無取向電工鋼及普通質量汽車板市場壓力進一步加大,高端產品同質化競爭日趨加劇。
(四)出口產品大幅增加,引發貿易摩擦衝突加劇。2014年,我國出口鋼材佔全球鋼鐵貿易量的32.2%,創歷史最高水平。其中含硼鋼前11個月累計出口3976萬噸,占當期的47.5%左右,多個國家對我國鋼材產品採取貿易保護措施。2014年國外對我鋼鐵企業發起的貿易救濟措施調查達到40起,且發起調查國家除原有的歐美髮達國家,又增加了亞洲、非洲、拉美髮展中國家,範圍逐步擴大。
(五)地條鋼、無票銷售現象擾亂鋼材市場,市場公平競爭亟需解決。受行業不景氣影響,部分中小企業採取生產地條鋼、無票銷售等違法違規手段獲取市場份額和利潤,嚴重擾亂了市場公平競爭環境,不僅擠壓了正規經營企業市場空間,也為落後產能提供了生存空間,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鋼鐵行業發展方向:
(一)完善鋼鐵行業規範管理鋼鐵行業規範管理工作是加強和改善行業管理,進行事中事後監管的有效嘗試,效果顯著。在已公告305家規範企業的基礎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重新修訂《鋼鐵行業規範條件》,加強節能環保等標準約束;配套出台《鋼鐵行業規範企業管理辦法》,對已公告的規範企業開展動態管理。同時,建設規範企業信息綜合資料庫,為規範管理提供信息支撐。(二)推進鋼鐵行業兩化融合
根據《原材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推進計劃(2015-2018年)》(工信部原[2015]25號)總體安排,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著力推進鋼鐵行業兩化融合,開展智能工廠應用示範,推動並制修訂一批兩化融合標準,支持大型鋼鐵企業自有電子商務平台向行業開放平台轉化,推動汽車板、造船板等個性化訂單加工配送。(三)加強行業規劃引導
結合編製中的《中國製造強國2025規劃發展綱要》,為促進鋼鐵工業由大到強,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制定發布《鋼鐵工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進一步推動落實有關配套政策措施;同時將適時發布《鐵礦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25)》,引導我國鐵礦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四)繼續推進鋼鐵產能過剩矛盾化解
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做好2015年淘汰落後任務的下達和監督檢查工作。積極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會同質檢、工商、發改等部門開展打擊地條鋼專項行動。以新環保法實施為契機,會同相關部門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倒逼過剩產能退出市場。(五)推進上下游產業協作
依託我部已經建立的協調工作機制,繼續推進高強鋼筋、高性能電工鋼、船舶和海工用鋼的推廣應用,促進標準制修訂,推動船用鋼材加工配送。推動解決國產高端耐磨鋼等鋼材產品推廣過程中遇到的政策障礙及市場瓶頸問題。這個問題很複雜。我準備下班後來回答。
——以上2011年9約16日感謝 @路生 多年以後還記得提醒我還有一個坑。我於2013年2月離開鋼鐵行業,輾轉反側摸爬滾打,現在在廣告業里討生活,是一名文案。離開鋼鐵業後,基本不關注鋼鐵業。以下都是一些個人印象。
前提:
近二十年,中國的鋼鐵業基本是大躍進。國企改制、下崗大風潮,鋼鐵業是一個重災區;隨著經濟騰飛,鋼鐵供不應求,大量民營資本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進入這個行業,造就大批民營中小鋼廠;鋼鐵巨鱷+地方鋼廠+民營鋼廠,這算近年來的鋼鐵亂象的背景。資源為王的時代,價格波動大,只要拿到批條鐵路車皮,就能發財。好日子一去不返。鋼鐵、焦炭、鐵礦石的價格基本透明。
產能過剩原因:
一、經濟全面看好,鋼鐵業盲目樂觀
曾經有一段好日子,全產業鏈只要不是個傻子,都能發財。貿易商是找車皮、拿資源,鋼廠只要埋頭擴產就能賺錢。產能建得越快,規模越大,賺得就越多。從02年到10年,鋼鐵價格整體大牛市,基本一路上揚。
但國家控制產能怎麼辦?瞞騙,先建再報審。一邊生產,一邊在中央公關。等審查過了再生產,黃花菜都涼了。比如寶鋼湛江鋼鐵基地。
這個時候典型的贏家如日照鋼鐵,03年建廠,短短几年間半蒙半騙把產能擴充到一千多萬噸,直接把老闆杜雙華送上富豪榜第二。08年汶川地震,杜雙華出手一億一捐成名,宣布捐款第二天就漲價100,把那一億又撈回來了。
二、國企低效和結構不均衡造成民企的生存空間
國企的低效全國人都心知肚明,鋼鐵業國企尤甚。八九十年代的鋼鐵國企基本就是一個小政府,醫院、學校、體育俱樂部、派出所、銀行什麼都有,自成一體的小社會。後來改制剝離了許多業務,也下崗分流了不少冗員,但在人均產值、人均鋼產量方面,還是遠遠落後於民營鋼企。
更還有大量鋼鐵周邊產業,客觀上有不少社會閑散力量圍繞。國企管理者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常有人身安全威脅。加上國企本身管理制度的問題,由此產生大量的尋租空間難以想像。
改制、下崗的是非功過另說,歷史問題造成了客觀事實,國企的低效和羸弱的盈利能力,確實能讓許多鋼鐵民企活得很滋潤。
另一塊,近十幾年來房地產、基建成為國民經濟主流,建材需求大躍進,造成中國鋼鐵業「建材半邊天」的現象。而這個階段,大中型國企在諮詢公司的忽悠下、高層的拍腦袋產生的決策,追求「高精尖」鋼材,將「低端」建材這塊廣闊市場平白拱手讓與他人。
建材投產快、產量高、技術含量低,民營老闆一窩蜂湧上去分蛋糕。有段時間,「低端建材」的噸材利潤遠遠高過了「高端鋼材」。
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權力制衡
鋼鐵業的權力制衡發生在兩個地方: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間。
中央想要的太多了:環保、GDP、人民群眾穩定、鋼鐵業良性發展等等,要求太高,令不從一門出,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地方政府只要一個:GDP。GDP上去了,地方稅收就多了。一個鋼廠往往是當地支柱產業,從業人員眾多,鋼鐵業好了,社會也穩定和諧了。所以地方政府有內在驅動,去不遺餘力地支持本地鋼廠擴產、賺錢。至於環保、產能過剩、權力尋租、工資分配等問題,不在他們的考慮範疇里。
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也是有博弈的。一個鋼廠的項目運行好壞,往往直接決定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走向,本地官員的烏紗動遷。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也可謂慘烈,大型鋼鐵央企的老大,走到哪裡都牛逼哄哄,爭著搶著要項目。廣州市市委書記,都能調到鞍鋼當老大,知道鋼鐵業多牛逼了嗎?大項目沒找到,引進民資也可以上的嘛。總之地方政府各管一攤,齊頭並進。
全國一盤棋?誰管你。手握審批權的部委幹部,權勢熏天,省長請吃飯都不去,省委書記請還是可以考慮一下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陳舊不堪,僅供參考。如有問題,概不負責。前邊說的都挺好,我來說幾點我的看法1、鋼鐵行業為什麼還有新增產能?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人進來有人出,這不奇怪;2、鋼鐵行業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新增產能?這跟行業的周期性有關,關於商業周期有很多很多解釋,我就不多說了。這一輪非常簡單,08年弄個4萬億,連著連年多大幹快上搞建設,導致鋼材老是不夠,常規的建築鋼材供不應求。那你說要是有什麼東西很賺錢不夠賣怎麼辦,擴張產能嘛。4萬億的尾聲差不多到10年11年才結束。之後,企業家對形勢變化的認知有個過程,認識到了以後原有的在建項目逐步消化完又是一個過程,所以大概就是這樣吧。3、剛又細看了問題的內容。我不太確定小廠真的在紛紛進入這一點。假設是這樣,當一個行業龍頭企業都虧損,還有很多小企業在進入,這是個什麼局面呢?我能想到的是洗牌,說明原有企業的競爭優勢已經不存在了,行業格局正在顛覆,新的企業企圖通過自己的創新挑戰原有的企業,要是在IT業,翻天覆地那也就是一兩年的事吧
還有一個,國家淘汰落後鋼鐵行業產能的計劃變相催生了很多產能。
1、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帶來的壓力。所以才會出現如此多先建後批的情況。解決大批就業,拉動GDP,貢獻稅收,地方政府趨之若鶩。2、對市場的期望大於對市場的失望。甚至認為一大批企業會堅持不住而死去,可大家都在好死不如賴活著。3、多為國企,不擔心死去,哪怕奄奄一息。
從產能角度來理解行業,是一種計劃經濟的思維。從市場經濟的角度,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產能過剩。供給不足,價格上升,供給自然會增加。而到了一定程度,供給大於需求,價格下跌,供給自然也會下降。當行業中的投資仍然在增加,那產能就不存在過剩一說。資本本身是逐利的,誰也不會幹無利可圖的事情。對資本來說,他只關注自己的產能能不能賣得出去,才不管什麼全行業的產能。你的鋼材賣不出去,跟我有什麼關係呢?如果我賣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因為你賣不出去,而削減自己的產能?所以,投資仍然在繼續。而另一方面,鋼鐵廠由於承擔了地方經濟和社會穩定的大任務,往往還能享受很多補貼和優惠。對經濟學來說,補貼和優惠具有扭曲供求曲線的作用。本來生產1噸就夠了,生產兩噸就虧本,現在你補貼一下,兩噸也不虧,那我就生產兩噸。可市場只需要一噸。產能就自然過剩了。而由於補貼一直在,這個產能就一直在了。對投資來說,尤其是民間資本的投資,必然是有利可圖的投資。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些都是有效投資。真正要命的是各種補貼和地方保護政策,阻礙了市場的優勝劣汰,產生了大量垃圾產能。
有很多小鋼廠在軋地條鋼(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市場份額不小。
稍微大型一點的鋼廠,按照標準軋制,但是成本會比國企低不少,即使在國企虧損的情況的,私企還有一點小利潤。
還有包括原材料價格的降低這樣的因素,即使鋼材價格一直在跌,但是經過壓縮成本的民營小型鋼廠還有利可圖。一、從一段時間來看(上世紀90年代開始),基礎設施的大量建設和房地產業的興盛,是鋼企加足馬力生產、擴產的最主要原因。二、鋼鐵產能不斷膨脹難以控制的另一原因是:每一家鋼廠都是當地政府的搖錢樹。
由於鋼材價格下跌和存量問題,鋼廠的盈利能力下降,比如說一個工程的用鋼量一定的情況下,鋼價下跌造價也會下跌。國內大型鋼廠的產品對於國內的民營企業來說當然無法企及,但在國際市場上還是屬於蹩腳貨,比如飲料易拉罐身所用的鐵皮,寶鋼的產品還達不到要求,所以他們現在屬於很尷尬的境地。造成大鋼廠現狀有兩個因素,一是政府需要他們提供雞的屁和財政收入和就業,二是他們自身盲目多元投資,造成主業競爭力不強。
推薦閱讀:
※輕鬆籌是什麼鬼?輕鬆籌是騙人的嗎?輕鬆籌合法嗎?
※B 站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醫院是盈利機構嗎?
※怎麼評估一款遊戲的盈利能力?比較想知道手游和端游。
※多啦A夢怎樣才能在這個時代發大財,又不被FBI等組織抓起來研究?